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金融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金融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金融工程調研報告

金融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金融工程調研報告

學院:金融學院

班級:09級金融工程二班 姓名:吳春娜

學號:201410131057

指導教師:李建英

金融工程調研報告

————對當地三農融資問題的調查 調查地點:承德市興隆縣馬圈子村

調查對象:當地農村家庭及金融機構

調查內容:家庭收入情況、融資問題

一、農村家庭收入狀況

“三農”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建立長效機制,解決“三農”融資難,促進“三農”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係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

據統計局對我村100户農村居民家庭生活調查顯示,去年我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0元/月。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人均150元/月。去年,我村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養殖收入是農村居民總收入的主渠道,比上年同期增長13.6%。

二、融資問題

1、當地金融機構

興隆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藍旗營信用社是當地農村居民融資的主要金融機構。據調查,該信用社牢記自己的政治使命,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總行的指示精神,始終堅持服務城鄉大眾、服務社區、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充分依託自身網絡和渠道優勢,積極加大向縣域和農村地區的信貸資金投放,對服務區域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截至 2014年10月底,實現累計發放個人零售貸款近450億元,貸款餘額近 220 億元,其中累計發放小額貸款 305億元,“三農”貸款的比例超過了 70% ,小額貸款的發放金額、貸款餘額等各項指標均在系統內排名第一位。

2、當地融資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融資難最初的表現形式是農民貸款難,隨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融資難的對象由農民進一步轉變為“三農”;資金融通的形式由單純的貸款,轉變為貸款、承兑、貼現、保證函、債券、股票、理財等多種融資需求;金融供給的對象由原來的四大國有銀

行轉變為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等並存,並隨着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雨後春筍般湧現,形成了多家金融機構百花齊放的新局面。從農民貸款難到“三農”融資難,從金融機構單一化到金融多元化,儘管金融服務需求和供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三農”和小企業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與金融供給之間的矛盾,是當前金融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三農”融資難既有金融體制機制問題,也有“三農”和小企業自身的問題。融資難主要“難”在五個方面:

首先,難在金融體系不健全。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運行效率無法與城市相比,其產生的剩餘資金本來就少。由於金融機構的逐利性和金融制度的缺失,使得原本不多的農村剩餘資金紛紛流向城市。農村有效信貸投入嚴重不足,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難以滿足“三農”融資需求,加劇了本已緊張的資金供求矛盾。

其次,難在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風險評估技術尚不成熟,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三農”和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體系,缺乏建立風險評估模型的數據基礎。

第三,難在金融風險防範。由於“三農”規模小、風險大,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信貸人員在發放“三農”貸款中存在“兩怕”問題:一怕“三農”貸款風險大,貸款放出去不能保證按期收回;二貸款形成風險,承擔責任。目前,金融機構實行的是貸款包放、包收的原則和貸款責任追究制,由此一來,信貸人員因為考慮個人利益怕擔責任,對有效擔保抵押的就積極放給,沒有擔保抵押的就拒之門外,致使貸款面越來越窄。

第四,難在信用擔保機制不完善。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為解決“三農”融資難和擔保難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擔保機構總體規模較小,抵禦風險能力不強,信用擔保放大係數低,功能不完善,管理亟待加強等。

第五,難在融資渠道狹窄。目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滯後,民間融資、上市融資、發債融資等渠道不暢,創業投資機制尚未形成,產權交易市場功能尚未發揮,“三農”難以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得有效的資金供給。直接融資渠道窄,資金總量少,使得“三農”對銀行貸款的依賴進一步加大,加劇了銀行貸款的難度。

三、調查總結

通過調查,我認為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應發揮好政府、金融機構、“三農”各方的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長效機制。

首先,應發揮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資主渠道作用。

其中包括進一步完善“三農”和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金融創新,構建一個大中小金融機構並存、種類各異、優勢互補的服務“三農”和小企

業的金融體系,解決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一是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三農”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嚴格考核,加大信貸投入。二是推進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轉換經營機制,增強服務“三農”的功能。三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機構,支持這些機構從實際出發,錯位發展,打造特色,滿足“三農”多層次的信貸需求。還要完善工作流程、特別是“三農”授信業務制度,逐步提高“三農”中長期貸款的規模和比重。並繼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完善財產抵押制度和貸款抵押物認定辦法,採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

其次,應積極拓寬“三農”融資渠道: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中小企業上市育成機制,擴大中小企業上市規模,增加直接融資;完善創業投資和融資租賃政策,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融資租賃企業;穩步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規模,積極培育和規範發展產權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產權和股權交易提供服務。

第三,應完善“三農”信用、擔保體系:完善個人和企業徵信系統,為“三農”融資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詢服務;同時構建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信用約束機制,增強“三農”信用意識;完善多層次擔保機構建設,綜合運用資本注入、風險補償和獎勵補助等多種方式,提高擔保機構對“三農”的融資擔保能力;加強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監管,引導其規範發展。

第四,提高“三農”的經營管理水平:“三農”應加強基礎管理,強化營銷和風險管理,完善治理結構,推進管理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第五,加強對“三農”金融服務的監管:健全工作機制,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三農”信貸考核體系,提高“三農”貸款呆賬核銷效率,建立完善信貸人員盡職免責機制;建立“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監管部門要協調財政部門對金融機構發放“三農”貸款按增量給予適度補助,對“三農”不良貸款損失給予適度風險補償;實行差別化監管,監管部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三農”和小企業信貸業務應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篇:金融市場調研報告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發展金融業,是促進我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我市金融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在市政協副主席儲昭平的帶領下,調研組聽取了有關部門的情況通報,先後召開了金融界人士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金融專家座談會,並實地走訪了有關金融機構,瞭解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努力支持金融機構改革,促進了金融業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顯加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出台了《關於印發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關於推進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發和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支持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建立了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形勢,協調解決問題。銀政企溝通機制更加暢通、更加密切,金融與地方經濟互動融合、互相促進的局面進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協調駐肥金融監管機構和駐肥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落實中央金融政策,推薦公司上市,協同有關部門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金融工作辦公室的成立及其職能的發揮,必將對我市金融業的統籌協調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金融總量迅速壯大

調研中瞭解到,近年來我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增長迅速。截至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2752.7億元和2678.7億元。2014年4月末,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3416.51億元和309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5%和 36.5%,創歷史新高。資本市場融資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發行股票19只,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83億元。2014年9月以來,市建投集團、海恆集團共發行企業債37億元,市國資公司申請發行10億元企業債正在辦理股權質押登記手續,另有40億元企業債的發行正在申請之中。信託租賃典當融資及小額貸款迅速發展。興泰租賃累計向全市200户中小企業提供17億元租賃融資,興泰信託2014年新增信託規模43.94億

元。全市典當總額22.54億元,年末典當餘額5.74億元。小額貸款公司自去年試點以來,已放貸1.44億元。

3、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銀行2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6家,外資銀行1家,地方銀行2家,農村合作銀行2家,村鎮銀行1家,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恆豐銀行、匯豐銀行正在或準備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我市證券期貨保險業發展迅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證券公司總部2家,證券公司營業部29家,期貨公司總部3家,期貨公司營業部7家,保險機構37家。同時,其他類型金融機構不斷豐富,安徽興泰租賃業務規模逐步擴大,江淮集團與民生銀行合資的汽車金融公司正在積極籌建,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由此可見,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我市已經基本形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金融體系。

4、銀政企合作成績顯著

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針對銀行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對接難的問題,我市在全省首家設立網上“金融超市”。採取多種方式,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優質中小企業1294家,100多户企業獲得貸款37億元。適時召開銀企對接會,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對接成效。2014年9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建行向95户中小企業提供貸款5.93億元;2014年10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會同市房產局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6家銀行與18家房地產企業簽署25億元貸款協議。今年1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發行規模1億元的“濱湖·春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創新了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實現中小企業融資新的突破。今年6月,“濱

湖·春曉”二期中小企業發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正式公開募集,首期5000萬元已由興泰信託公司與金鼎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推出。2014年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聯合召開全市首季銀企對接會,簽約項目216個,金額91.4億元。建立了重大項目融資支持機制,確保像合肥京東方、熔安動力這樣一批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推動了美的工業園、格力產業基地一期、長虹工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

5、金融創新穩步推進

銀行業改革穩步推進。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已經完成,農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順利推進;政策性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業銀行整體併入新組建的徽商銀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首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肥東、長豐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肥西農村合作銀行正在組建;村鎮

銀行試點穩步推進,成立了長豐科源村鎮銀行。金融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2014年末,我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2.23%,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低於全省5個百分點,利潤增長34.1%。信託業務穩步發展,建總行34.09億元控股興泰信託獲國家批准,國元信託盈利水平躍居行業前列。證券保險業改革創新全面開展。國元證券成功借殼上市,華安證券順利重組,證券業規範經營取得明顯成效;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順利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穩步開展,“信貸+保險”等創新業務逐步啟動;國元農業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二、我市金融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中我們感到,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態勢,我市金融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金融總量相對偏小,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在資本市場融資規模有限,據市金融辦負責同志介紹,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樣處於中部的武漢市有34家,長沙市有30家。從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來看,武漢市34家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5倍,江蘇省江陰市14家上市公司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2.5倍。如果與東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有關專家認為,金融資產總量偏小,尤其是資本市場規模偏小,是我市金融業競爭力不強的主要表現,説明我市金融業還不能滿足合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從金融結構來看,目前,銀行業是我市金融業的主導產業,而證券、保險、創業投資等產業相對滯後或發展不夠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險、證券、信託等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對於合肥的跨躍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存在,金融服務“三農”還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認為,出於對資金安全、中小企業信用度以及銀行經營成本等因素的考慮,一些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全國乃至世界的共同難題。參加調研座談的中小企業界人士更是反映強烈,不少企業家提出,即使企業產品市場前景良好,企業利潤也比較樂觀,但由於缺少有效的資產抵押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從而限制了企業的快速擴張。有企業家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列舉了獲得貸款難、銀行服務僵化等現象,表達了他們在經營企業當中面臨着資金方面的無奈。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是當前的一大難題,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對農村的覆蓋率低,農村金融機構經營包袱沉重,金融服務單一與需求多樣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務“三農”方面還任重而道遠。

——信用體系不完善,民間融資不規範。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目前,金融生態環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現是信用體系建設滯後,社會信用體系的各個環節相互整合不夠,社會信用信息廣泛分佈於多個部門和機構中,尚未建成統一的信息處理和查詢系統,沒有做到資源共享,使得一些企業和個人失信現象嚴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機構為謀取利益,出具虛假資產報告,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扭曲。

另外,民間融資的不規範對金融穩定構成了較大的威脅,是對正規金融業務的挑戰,是惡化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民間融資的活躍,可以彌補正規金融機構業務經營不足、緩解資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民間融資因其自發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向國家產業政策限制行業,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而且,民間借貸遊離於金融監管範圍之外,加上參與人數多,涉及範圍廣,操作方式簡單,容易引發債權債務糾紛甚至是滋生違法行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亟待加以規範引導。(

三、對加快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建議

加快發展金融業,對於推進我市跨躍式發展和率先實現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強化金融意識,提高金融工作領導能力

調研中大家認為,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於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視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專門人才,但一些部門和地方的同志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金融的重要意義,甚至還存在着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金融是條條的,是市場的,地方政府難有作為”的模糊認識,積極探索金融發展規律,提高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能力。進一步發揮市金融辦的積極作用,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密切與金融機構的聯繫和合作,建立健全與金融機構的聯絡協調機制,積極促進銀企對接。根據國家金融產業政策,結合我市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廣泛宣傳金融法規,有計劃地對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開展金融知識培訓,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掌握利用金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本領。

2、完善金融體系,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我市區位優勢明顯,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內外金融業發展的趨勢,認真研究和領會中央關於發展金融業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契機,全面規劃合肥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金融產業園、資本

要素大市場等一攬子事宜。要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採取切實的辦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機構,支持和引導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進一步豐富和活躍我市金融市場,營造功能齊全、競爭充分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使我市成為名副其實的資金窪地。要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全面探索金融創新。要大力引進國內外會計、律師、評估等與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一批講誠信、有實力的資信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為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3、加大信貸投放,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做大金融資源總量

抓住國家當前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有利時機,鼓勵銀行積極爭取貸款額度,增加貸款投放,增強對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運用併購貸款和銀團貸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對我市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把銀行關注度高的項目和涉及地方發展及民生的項目統籌安排,打包向銀行推薦。鼓勵政策性銀行對自主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

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組織領導,努力形成各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認真研究國家關於穩步發展主板市場、壯大發展中小板市場、加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拓展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各項規定,制定和完善鼓勵企業上市的相關政策,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準備步伐,儘快形成一批上市企業梯隊乃至上市企業的“合肥板塊”。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大債券發行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以及中期票據,爭取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採取兼併重組等方式,深化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戰略合作,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發展,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功能。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積極發展創業及私募等股權投資基金。研究發揮期貨市場功能,積極推動融資租賃和信託業務發展。培育和發展有信譽、有品牌、有規模的中介機構,為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提供服務。

4、推進金融創新,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於我市經濟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視並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引導,對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業務進行單獨的業績考核。制定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強風險管控能力,以調動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支持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商業銀行

對有擔保的中小企業貸款簡化業務流程,並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鼓勵銀行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認真做好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調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責任編輯:admin)

5、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金融服務業的強力支持。因此,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農村金融資源,以優質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完善縣域業務網點,提高服務質量。制定和完善相關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熱心服務“三農”,力爭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當地經濟建設。發揮合肥農村科技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農村地區開展各項金融業務,探索和創新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經濟建設。抓住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試點的契機,積極推進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加快發展互助性小額貸款公司和合作型擔保機構,努力構建市場主體多元、佈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總結和推廣長豐縣草莓種植基地開展的“信貸+保險”試點工作,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6、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良好信用環境的有力支撐。為此,要高度重視社會誠信的宣傳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信文化,紮實推進“信用合肥”建設。加快聯合徵信體系建設步伐,改變目前各自為戰的局面,依託人民銀行信貸徵信系統,擴大工商、税務、法院等部門的信息採集面,逐步統一工商、税務、銀行等部門信用信息,實現互聯互享。建立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司法機關要積極協助金融機構做好司法收貸工作,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為,幫助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穩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擔保業協會,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監管聯繫會議,開展擔保機構信用評級,規範擔保機構與銀行、中小企業的業務合作,為擔保機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總之,要藉助信用約束機制,創造誠實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為金融業的穩健經營和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信用基礎。

第三篇:金融營銷學調研報告

金融營銷學調研報告

姓名:學號:

班級:學院:

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調查報告

【論文關鍵詞】金融專業 社會需求 人才培養質量

【論文摘要】作為培養經濟金融的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地方高等財經院校,如何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滿足社會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文章通過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狀況調查,在人才培養的定位、課程體系設置、教學體制以及教學手段等多方面提出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措施。

一、引言

當前,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中遠景規劃的實施,金融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大,金融活動的內涵日益豐富,資本市場日益發展,企業個人的投資和融資活動不斷豐富,對整個金融學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培養經濟金融的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地方高等財經院校,如何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提高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已成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我們作了關於《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調查》,調查用人單位對金融專業(包括金融學方向、金融工程方向、保險方向、投資方向等)人才的需求狀況和質量評價,現將調查報告如下。

二、基本統計信息及其分析

(一)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招聘意願的情況

1.用人單位近三年招聘的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佔招聘的全部畢業生比例。該項調查顯示,調查單位最近三年招聘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的畢業生佔招聘的全部畢業生比例最高的是為28.16%;最低比率為4.55%。

2.今後幾年用人單位繼續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的意願

經調查,近80%的企事業單位今後願意招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

3.今後幾年用人單位招聘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學歷層次

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需求率是最高的,比率是69.15%;其次是研究生,為25.47%;最低的是專科生,為5.38%。當被提及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的學校時,有45.76%的被調查單位仍然以傾向於重點高校畢業生為主。

4.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方向

經調查顯示,投資專業方向需求最多,比率為47.00%;其次是金融學方向,為45.76%;而金融工程方向與保險方向相當,均為30.02%。

(二)用人單位在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時最重視的能力選擇

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最注重的是金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是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再次是專業知識,然後依次是畢業生的社交能力、知識面、外語水平等。

(三)用人單位在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綜合評價

工作態度方面:經調查顯示,45.76%的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工作態度評價為一般,認為較好的佔41.61%;用人單位評價較差的佔4.97%;評價為很好與很壞的比例分別為4.14%、0.62%。

專業知識方面:通過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專業知識評價一般的佔45.76%;41.61%的認為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較好;認為很好的比率為4.14%;很差與較差的比率分別為0.62%與4.97%。

綜合素質方面:調查顯示,約50%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為一般,其次是較好,佔36.65%;認為很好的佔3.52%,6.42%與0.41%的單位評價分別為較差與很差。合作精神:通過調查發現,46.79%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的合作精神較好;認為其合作精神一般的比率為38.10%;認為較差的比率為7.45%;7.45%認為畢業生合作精神很差。社交能力:經調查顯示,46.38%的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社交能力評價為一般,認為較好的佔38.72%;用人單位評價較差的佔6.00%;評價為很好與很壞的比例分別為4.97%、0.41%。

開拓創新:調查顯示,55.49%的企業認為本科畢業生開拓創新能力一般,認為較好的佔24.64%,較差的比例為13.66%;認為很好與很差的比例分別為最低比率是2.07%、1.45%。實際工作能力:在實際工作能力評價上,企業認為一般的是最高比率的,為45.55%;第二是較好,比率為42.44%,其次是較差,佔4.55%,再次為很好3.93%,認為很差的佔0.21%。

外語水平:在外語水平評價上,59.21%的企業認為一般;認為很好與較好的分別佔17.39%、16.15%;認為很差佔2.69%。

計算機水平:通過分析發現,在計算機水平方面,企業認為畢業生水平一般佔48.45%,認為較好的佔36.65%,認為較差與很差的比例分別為6.21%、0.83%。

調查顯示,從總體上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進行評價,企業的評價基本上都是一般和較好。

(四)用人單位在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評價

1.重點高校與地方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質量方面是否存在區別

通過分析發現,在重點高校與地方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質量方面,企業認為區別不明顯的佔51.55%;而認為明顯的佔了41.41%;認為沒有區別的只佔5.59%。

2.用人單位認為在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企業認為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教育的主要問題是與實際部門缺乏聯繫和交流,其次是對市場前沿問題關注較少,同時認為學校的培養模式單一、教學內容狹窄、空洞、案例教學欠缺,教學設施落後與教材過時等問題也是影響高等學校教育的因素。

3.對於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用人單位認為最應加強的能力

對於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企業認為最應加強的是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比率為54.o4%;其次是機算機應用能力,比率為43.89%;第三是市場調查研究能力,為38.72%;隨後是創新能力,比率37.89%;再次是組織協調能力,為35.61%。

4.對於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用人單位認為應重點掌握的課程

對於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企業認為應重點掌握的幾門課程是金融學、金融市場學、會計學、金融英語、金融營銷學,次重要的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證券投資學、投資心理學、財務會計。其中企業認為較為不重要的幾門課程是計量經濟學、信託與租賃、是期貨與期權。

三、結論與啟示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其實踐的過程中,呈現出動態性特徵,即隨着本科教育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修訂和調整。地方高等院校層面的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必須狠抓整個社會經濟宏觀發展需要、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高等學校自身發展需要和學生實際需要適時修訂、調整,貫徹教育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我們課題組在瞭解調查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狀況後認為:

1.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應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應遵循着現代教育理念,以課堂理論教學為基礎,以強化“國際化視野”和“應用型”及“創新型”的培養為重點,對於“應用型”及“創新型”能力的培養,則重點構建“校內實驗+行業實踐+專業認證培訓”的“多渠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

2.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一是應考慮突出市場性和前瞻性相結合。即要繼續保持微觀類課程比重,以滿足地方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視實踐能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也要不可忽視地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加強運用金融

數學實證分析的能力,為後續學習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二是應注重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和法律性意識相結合,重視國際合作意識能力和金融網絡應用能力;也要加強應用型人才所應具備良好的金融法規意識的培養,為後續工作中養成良好的遵循國際慣例和制度法律的綜合素質根植思想烙印。

3.在教學體制上,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強化國際交流體制。

4.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上,重視把道德操守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我們的調查表明,很多用人單位更願意錄用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畢業生。可見,高校尤其是文科類財經院校的人才培養更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與提高,改變過去過分“強調專業意識、注重考試成績”的思維模式,全力塑造品德好、潛質大的“可持續發展”人才。

5.在教學手段上,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邀請著名學者、專家參與人才培養工作,聘請國內外他們為客作教授,定期到學院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參與學科團隊建設並參與人才培養工作。

第四篇:代理金融業務調研報告

代理金融業務調研報告

近期,代理業務部走訪各網點,主要針對我局金融業務發展滯後、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進行調研,尋找網點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營業員在業務營銷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結合網點自身環境及與隨機客户的交流,瞭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見。另外,通過近幾年來金融業務的發展情況對比、市場份額及客户羣體的變動,跳出常規,轉變觀念尋求積極的發展策略,從細節着手對代理儲蓄業務、保險業務、基金理財類業務等方面重點分析,找出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一、代理儲蓄業務

儲蓄業務是郵政代理金融各項業務的基礎,利差收入是代理金融收入的主要來源,如何擴大儲蓄存款規模,鞏固市場份額,增加企業效益,是代理金融業務發展的關鍵。總體上看,1-4月份,儲蓄業務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儲額呈現下降趨勢、相應儲蓄增額同期比也逐年下滑。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攬收時期,其他商業銀行出台的相應攬儲政策要好與我局,給用户的報酬也高於我局30%-100%,部分客户受利益驅使轉向其他銀行。)由此看出,我局平時的客户維護中,客户忠誠度與其他銀行相比較低。

2、我局儲額中存在部分代發工資,代發款入局後無滯留,形成有效收入較少。

3、近兩年,基金理財類業務市場火熱,各金融機構爭相搶佔理財類業務市場份額,今年我局也加大了理財類業務的發展力度,導致資金分流。

4、今年我局先後三處網點停業裝修改造,導致網點用户分散,用户普遍服務受到臨時制約,部分用户在郵儲銀行

辦理儲蓄業務時將存款轉出,致使我局餘額受到影響。於此同時,其他商業銀行部分網點已完成改造,軟硬件條件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對我局的儲額方面有所影響。

5、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我局營業網點員工服務水平和服務熱情急需提高,部分客户反映部分網點營業員在與客户的交流中服務態度不夠好。另外,忽略了網點內衞生及用品擺放等諸多細節的重要性。好的環境和對客户親善的態度更有助於我們發覺潛在客户。

6、大客户維護政策不健全,與大客户的交流大多侷限在存款、攬收等利我的角度,缺乏日常生活、節假日等給予客户的問候、關懷,對大客户難免有忽視的表現,長期以來致使客户流失。

儲蓄業務發展措施

在以儲額增長為核心,大力發展結算類業務的基礎上,重視網點經營的細微環節,立足網點客户、立足營銷業務種類對儲蓄髮展存在的問題層層剖析。

1、網點支局長時時關注網點餘額情況,發現大額存款流失及時查詢原因,對於開發商、農户(農村網點)生產使用的資金做到心中有數,並提早溝通攻關採取措施將資金迴流,即存款用完之後儘量保證還存回我局,這樣避免了大額資金的流失。

2、重點加大對客户的管理維護力度。正準備在我局朝陽支局試點使用的“大客户營銷管理系統”應該得到充分利用,通過系統的“客户生日提醒”等功能,主動向客户投去慰問、贈送小禮品等,合理維護原有大客户。通過系統提供的大客户資料制定合理營銷方案,通過電話、短信等訪問形式努力發掘潛在客户。另外,提高網點綠卡vip金卡使用率,予以用户方便的同時提高用户忠誠度。

3、與我局所有代發單位溝通,本着統一標準、統一時

間的原則,提出將代發款制定日期上賬,制定時間統一發放。(建議在我局滯留幾天,隔天向客户發放)。

4、關注“儲蓄競賽方案”各單位營銷情況,定期以短信、文件的形式通報,進度快的部門做經驗介紹,較慢的分析原因,提出營銷過程中的困難,及時解決。營造火熱的工作氛圍。

5、加強網點管理力度,要求支局長了解網點周邊客户羣,注意收集有價值的客户信息,分析客户資金運用結構,對客户羣體進行細分,有針對性的對客户進行維護。

二、代理保險業務

存在問題

1、保險業務營銷過程中網點開口率過低、缺少靈活性,大多營業員主要以定期存款客户為目標,營銷範圍狹窄。不能準確把握用户的需要並針對產品特點適當滿足用户的需要。另外,營業員存在為難情緒,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受阻便失去信心,失去營銷積極性。

2、未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分流窗口用户,(轉載需註明來源:)導致在保險業務辦理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客户擁擠現象,讓客户感到不滿。

3、有理財經理的網點很少向理財經理引薦客户,沒有充分發揮理財經理的作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保單的成功率。

4、在業務營銷的方式方法上缺少創新,只是一味的套用傳統模式,每個客户都有他自身的需求,能夠準確把握用户的需求可能不用我們多費口舌也能成功營銷,對營業員的綜合能力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發展措施

1、做好網點綜合管理工作。所長每日組織早會,做到

有內容、有計劃,如本日計劃增多少保額,出多少張保單等以保險競賽為契機,同時由所長、營業員進行角色演練,在一問一答的對話中學會展業技巧。

2、要用心揣摩客户心理,這樣往往營銷成功率很高。注意觀察老營業員或經驗豐富的營業在與客户交談中的一言一行,並細心分析揣摩客户的不同心理變化,逐漸學會從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引導

3、擴大宣傳,全員營銷。網點將原有宣傳單據整理分類,擺放在宣傳架上,以製作條幅、定期發放傳單等形式擴大產品知名度。另外,對於有投保意向但有疑慮情緒的客户進行記錄,積累客户資料,利用輪班的時間上門或電話營銷,實現“二次挖掘”。

4、客户對保險的理解接受程度偏低,客户拒絕保險營銷和投保後反悔的行為經常發生。這就要求營業員要總是能夠自我調節,用笑容面對拒絕,並把每次拒絕當成下一次成功的開始。

5、提高業務辦理水平,在出單速度等方面加大改進措施,要求網點營業員將儲蓄、保險、中間業務等系統界面同時開啟登錄,便於業務隨時隨地辦理,提高工作效率。網點業務繁忙時注意有效分流客户,如在辦理保險業務時及時分流待辦業務客户,避免客户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6、經常性的邀請保險公司專業講師在支局開展業務培訓,現場指導和推介產品。不定期的舉辦“保險特訓營”、“產品説明會”。

三、代理基金理財類業務

存在問題

1、我局理財類業務起步較晚,網點理財類業務前台水

平急需提高,很多網點人員對此類業務的辦理不夠熟練。

2、對基金理財類業務學習不重視。營業員在參加業務培訓時態度不夠端正,課堂所講的知識也不能夠完成體會,對相關業務的發展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

5、許多理財用户對理財產品有很大的認識度。對相關產品的瞭解也很深,很多時候在選擇上趨向專業銀行。除此之外,其他商業銀行鍼對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理財產品,產品具有廣泛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導致我們宣傳理財業務的壓力很大。

發展措施

1、做好網點陣地營銷工作。各局要在網點營業大廳顯著位置張貼、布放理財產品海報、宣傳摺頁、單冊等。有電子顯示屏支局,要滾動顯示產品特點,營業員有針對性選擇符合條件的客户進行營銷,將此作為提高老客户忠誠度的一種手段。

2、選定“準客户”進行目標營銷。要求各網點要每個月上報一定數量非郵政儲蓄的客户名單,將 “日日升”、“月月升”及其他理財產品作為橋樑,通過有效營銷使其成為郵政儲蓄客户,將其作為爭奪客户和吸引更多的中高端客户的有利手段。

3、啟動通訊工具進行銷售。各網點要利用好已掌握的儲蓄客户、基金客户、理財客户,對其進行手機短信營銷,要求每個網點在財富日日升和月月升倆款產品及其他理財產品的銷售中,每週都向不少於20名目標客户發送手機宣傳短信。

4、所長和營業員的全力配合,抓住每次發行理財產品的機遇來推銷我們的業務,使我們在發展業務過程中拉動、拉近客户。

第五篇:關於開展農村金融服務的調研報告

農村金融服務專題調研報告

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合行目前是農民擺脱貧困和發展生產的重要力量,也即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離不開農信社、農商行、農合行的力量支持。我省農村信用社在經歷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艱苦創業、六七十年代的跌宕起伏、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探索階段後,目前已經不斷得到發展壯大,而在支持三農、服務三農上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996年8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當年底,我省農村信用社正式與農業銀行脱離行政隸屬關係,之後全省農村信用社改革及管理工作先後由人民銀行、銀監局承擔。進入新世紀以來,農信社開始了新一輪改革的探索。根據國務院部署,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由省級人民政府全面承擔對當地信用社的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2014年7月,省政府成立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全面履行對全省農信系統的“管理、指導、協調、服務”職能,標誌着全省農信社改革與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掀開了農信社改革發展新的篇章。

“只有不斷改革,加快發展,才能贏得先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鄢一忠曾經説過這樣的一句話。透過這句話,我們看到,任何組織、任何機構只有不斷髮展,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進步,才能創造出驚人的力量。正是在這樣的核心指導下,福清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正式改製為福清農村商業銀行,改制後的福清農商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展開新一輪的農村金融服務開創了新的篇章。

我省農信社系統開拓進取,深化改革,強化服務,規模日益壯大,資產質量提升,盈利能力日益增強,取得了顯著的改革成效。而高山支行在省行、福清總行的帶領指導下,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下面具體來看:

1、發展提速。高山支行下設三個網點,其中包括高山支行、高山僑鄉分理處以及東瀚分理處。目前,三個網點各項存款總餘額為65325.56萬元,各項貸款餘額為34976.43萬元。近年無論是存款餘額還是貸款餘額,都有較大幅度的

增長。

2、服務有效。高山支行營業網點密且相對多,而且近期還在籌建新的網點,這將進一步輻射高山的農村金融服務。

3、形象改善。由於我行努力在進行實力提升、質量提高、科技強化、服務優化,我行的員工隊伍無論在素質還是精神面貌上都大大改觀,知名度、美譽度得到很大的提升,高山支行在高山村民的形象大為改觀。

雖然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由於長期以來,我行都面臨着總體的發展問題,比如,農村社會信用度普遍不高,涉農行業信貸風險居高不下,由不良貸款佔比居高不下形成的信貸風險比較突出,這些都嚴重地束縛了農信社的改革與發展。因此,如何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和“三農”發展,是目前各級農信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就具體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並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的想法和建議。

1.農信社經營服務的理念沒有得到提升。目前我行在提供金融服務上仍然處於被動地位,沒有“貸款營銷”的觀念。只有客户上門申請貸款時,我們才被動上門瞭解情況,對本地區農村發展方向及產業調整方向缺乏超前的調查、研究、謀劃意識和與地方黨政的協調參與意識,因而對自己金融服務的目標定位很不明確,在客户希望投入的信貸資金的安全程度上把握不定。

2.提供的信貸服務品種目前仍然比較單一。從目前瞭解的情況看,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品種主要定位於傳統農業的小農經濟,且受貸款條件限制,極易造成農村信用社有錢投不出去。

3.沒有與當地政府合作,發揮鄉鎮組織單位的權力效應。主要是技術服務不到位,農民受到政府提供的培訓服務少。因此對這些方面的資金需求便達不到我們的指標。也正因為這方面的原因,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緩慢而艱難,貸款服務也難於在短時期內發揮突出的促進作用,甚至因此而受損,造成了信貸資金的風險損失。

下面提出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的政策意見和措施。

1.更新經營理念,提升服務水平。農村信用社要更新觀念,立足長遠。在滿足廣大農户基本的生產、生活資金的基礎上,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集中資金,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努力提高信貸資金的社會效益和自身效益。通過加快業務創新、提高服務水平,以適應產業化對結算、票據流通、資金融通、金融中介服務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電子化建設步伐,建立起適應現代金融發展的暢通高效的結算體系,縮短客户匯劃資金的時間。通過拓展服務功能、疏通結算渠道,全面提升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水平。

2.建立科學的信貸風險防範體系。首先要健全農户貸款檔案,各類管理台賬、卡片,要規範統計口徑,定期複核台賬、卡片內容,確保信貸信息真實全面,並逐步將檔案台賬實行計算機操作管理。其次是探索實行貸款公示制,通過發放小冊子,設立諮詢崗等方式將信用社的貸款條件,貸款程序公示於眾,並公開監督電話,以程序的公開保證貸款管理的公正。再次就是轉變工作作風,要規範信貸人員深入農户調查的次數、比例及內容,加強信貸調查,以及時掌握農户真實的基本情況。制定符合農村信用社系統實際的貸款責任制度,達到既控制違規貸款最大限度地減少信貸資產風險,又有效地支持“三農”的目的。

3.優化激勵機制,解決動力問題。信用社支農貸款業務的有效開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人才素質的高低及激勵機制的完善。要健全激勵機制,在堅持貸款第一責任人和終身責任制約束的基礎上,使信貸制約與激勵機制相結合,要改變單純考核回收率的工作模式,全面、綜合考核農户貸款率、新增貸款比率、貸款收回率、貸款收息率等指標完成情況,明確規定因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貸款風險信貸員免責條款,既要充分考核信貸員對信用社效益的貢獻率,又要如實評估其支農職責履行情況,以此鼓勵和支持信貸員積極拓展信貸業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運用和為農服務水平。

4.加強與當地政府的合作,發揮他們的作用。政府應該多提供相關的培訓服務,在農民得到技術支持的同時,增加對資金的需求,這也打開了我們向農

民、農村、農業服務的窗口,建立一個更加廣闊的合作平台。

目前我們已經成功改制成為農商行,農商行的核心優勢還是在“三農”。而且多年來服務“三農”的經驗告訴我們,小額存款最穩定、小額貸款最安全。如果我們始終堅持做小做優做強,形成“小”的優勢和較強的競爭力,一定可以為農村金融服務貢獻更多的力量。

高山支行

2014年5月14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rzr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