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把握五大重點 統籌城鄉發展

把握五大重點 統籌城鄉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對推動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朔州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着力在解決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勞動就業、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問題五大重點問題上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

把握五大重點 統籌城鄉發展

一、着眼全局和長遠,統籌城鄉規劃

規劃是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決定着發展方向和建設品味。在統籌城鄉規劃方面,我們重點抓了三項工作。

一是科學制定城鄉建設規劃。在開展城鄉建設中我們始終堅持科學規劃在先,十分注意解決因規劃制定和執行存在缺失而導致的城鄉空間佈局混亂的問題,在合理佈局的基礎上推進城鄉建設,做到了積極穩妥、紮實推進,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根據我市實際,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一座中心城市,5個縣區城鎮、60個小集鎮、1000箇中心村的“1561”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在這一大框架下,改進完善縣域總體規劃,以發展中心鎮為重點搞好鄉村佈局規劃。

二是重視農田保護。鄉村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探索在一定範圍內耕地按等級補充的佔補平衡的辦法,嚴格堅持土地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注重開源節流並舉,積極推進村莊整治、舊城改造等工程,盤活土地存量,加快城市建設,有效地防止了靠經營土地、炒地皮來換取城市建設資金的現象,避免了損害農民利益。

三是促進產業聚集。深化工業向園區集中的實踐,在規劃中體現有利於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有利於打造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羣,提升產業集約發展水平,積極推動產業向集聚化、高級化方向發展,逐步建立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強大的現代製造業和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目前,全市新建和初具規模的園區已有20多個,如朔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朔城區富甲工業園區、神頭工業園區、平魯井坪工業園區、山陰北周莊煤電工業園區、懷仁雲東經濟開發區、應縣金城工業園區等,園區經濟逐步成為我市支柱產業培訓基地、傳統產業提升基地、高新產業孵化基地、民營企業創業基地、集約化經營示範基地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的安置基地。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循環工業,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第一,以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一是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優化種植業結構,保持玉米、葫麻、甜菜、小雜糧、土豆、蔬菜六大優勢作物的強勁發展勢頭。紮實推進生態畜牧基地建設,鞏固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排頭兵地位,穩定奶牛養殖。通過制定實施奶業發展規劃,增強產業素質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奶業持續壯大。大力發展農畜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二是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積極引導工商企業投資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形成“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户”的經營格局,全市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和企業達到217家,其中超億元龍頭企業達到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00多個,農民經紀人發展到5萬多人,直接帶動20多萬農户從事相關生產,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保持了穩定快速發展的態勢。三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強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構築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骨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推廣組織、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產學研、農科教一體化的農業技術創新平台和推廣體系,組建專家服務組,實施科技項目。四是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放寬農村金融准入政策,建立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幹部,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鼓勵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優秀幹部到村幫助工作,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招聘鄉鎮公務員和選拔鄉鎮領導幹部的力度。四年來全市公開選聘1518名高校優秀畢業生到村“兩委”任職。

第二,以集團化、園區化為重點大力發展循環工業。堅持“一抓煤、二抓電、三抓新興產業”,提升和壯大並重的原則,依靠大集團、運用高科技,對煤炭企業進行全面整合、改造,使其儘快做強做大,實現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變輸煤為輸電,加快坑口電廠、矸石電廠、風力發電、熱電聯供等項目的建設,鞏固我市電力大市地位。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現代煤化工、煤機裝備製造、新材料、陶瓷、醫藥保健品等新興產業,降低煤電工業的相對比重,充分發揮工業化在城鄉一體化中的帶動作用。

第三,以人文化、特色化為重點大力發展服務業。充分發揮服務業生態環境污染小、資源浪費少、增加就業多、拉動經濟快的明顯優勢,加快交通運輸、批零貿易、賓館餐飲、文化娛樂等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升級;大力發展傳媒信息、金融保險、物流配送、諮詢設計、廣告策劃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家政服務、託老托幼、生活護理等社區服務業;突出抓好以邊塞軍事、佛教古建、生態旅遊、現代工業等為重點的旅遊業。去年以來,全市圍繞“未來三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平均每年提高3個以上百分點”的奮鬥目標,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大打服務業發展攻堅戰,全市規劃實施的服務業項目達194個,計劃總投資198.87億元,其中已開工項目160個,累計投資73.29億元。全市力爭到2010年,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0%左右。

三、注重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高度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僅今年上半年,全市用於農林水的投入就增加了1575萬元,同比增長6.88%。

一是加強生態建設,完善人居生態環境體系。全力實施生態優先工程,紮實推進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重點抓了以城鄉大環境綠化為主要內容的“身邊增綠”工程,以荒山造林為主要內容的“山上治本”工程,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富民”工程,圍繞每年造林3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的目標,全面完成國家、省造林任務。去年全市造林30.18萬畝,建成10個萬畝以上連片生態示範園區。目前,全市林木綠化面積371萬畝,林木綠化率22.88%,林草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43%,有效地改善了朔州的生態環境,為把朔州建設成為塞外最宜居城市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二是構建高速快捷的城鄉交通網絡。加大城鄉道路建設力度,努力構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全市公路通車裏程已達8784公里,萬人擁有公路57.92公里,全省位居第一,87.2%的村莊通上了水泥(油)路,95%的行政村通上了客運班車,極大地方便了羣眾出行。

三是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居住環境。針對農村環境衞生狀況較差的實際,以實施“綠化、淨化、美化”為主要內容的“三化”建設為切入點,開展了“百萬農民大行動,集中治理髒亂差”的活動,對農村環境衞生進行大規模整治。300個農村“三化”示範村綠化率達到了35%以上。經過集中清理整治,全市農村環境得到明顯淨化,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

四是提高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水平。把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萬村千鄉市場”便民綜合超市等工程與推進村莊整治建設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水平。

五是高標準推進鄉村建設。對城郊村,通過城市基礎設施的延伸,引入城市社區管理模式,納入城市發展框架,推進農村轉社區、農民轉市民;對中心村,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吸引人口集聚;對邊遠村,按照既定規劃加大村莊撤併力度,通過移民搬遷和村莊合併等形式,讓農民、產業、資金向條件較好的村和中心鎮集中,從根本上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全市探索出了城市依託型、工業帶動型、舊村改造型、移民搬遷型、村莊合併型、旅遊觀光型等六種建設模式。平魯區針對全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的實際,對全區的村鎮佈局、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等進行科學定位、統籌謀劃,提出了“一城十鎮百村”的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通過提高中心城鎮輻射農村、吸納農民的能力,促進城鎮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通過減少農村、減少農民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以非農化解決農業問題。

四、完善城鄉平等就業機制,統籌城鄉勞動就業。

一是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我們實施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大力實施創業就業工程,在市場準入、財税金融、經營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優惠,鼓勵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建立全市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搭建新的就業服務平台。

二是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建立政府購買培訓成果、學校提供培訓、農民自主選擇培訓的機制,鼓勵企業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全市建立培訓基地30多個,每年培訓農民6萬多人,每年有近20萬農民外出務工,佔農村總勞動力的三分之一,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達到8萬多人,實現了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

三是鼓勵農民家庭子女就讀職業學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辦好朔州職業技術學院和朔州技校,在各縣區分別新改擴建一所功能齊全的職業中學或職教中心,對未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初高中畢業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構成了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初、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框架體系。

四是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工作。完善農民工進城務工保障制度,推行城鄉勞動者同工同酬,逐步將農民進城務工的就業服務、社會保障、權益保護和子女上學等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

五、高度關注民生問題,統籌城鄉社會建設

農村公共服務是衡量城鄉一體化進展的重要標誌。我們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積極推進以改善農村民生為重點的農村社會建設。今年上半年,全市醫療衞生事業增支4519萬元,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完成387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2.64%和15.79%。

一是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鄉鎮主要辦好寄宿制國小;儘量把國中集中在縣區辦,縣區辦好國中、高中;市裏主要辦好大專以上學校的教育發展思路,以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近年來持續推進高標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32所農村寄宿制中國小,共容納學生11.56萬名,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生總數的67.5%。在兩免一補的基礎上,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全面啟動了營養餐工程,為6.4萬名學生每人每天免費提供一顆雞蛋或半斤牛奶。努力促進教育公平,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準,解決農民工子女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增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經濟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補貼,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投資4.24億元的朔州師範專科學校已開工建設,力爭年內投入使用。積極爭取太原電力專科學校朔州校區(山西能源學院)早日開工建設。

二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與城鄉居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我們不斷擴大廣大羣眾最為關心的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等社會保障覆蓋面,在全國首家推出農村65歲以上老人每月領取30元的生活補貼制,使12萬農村老人享受到了公共財政的陽光。

三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設施特別是廣播電視“村村通”和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圖書室建設,努力推進文化惠民工作。全市共建成文化科技活動室300個,農民健身場所300處,有300個村建設了寬帶信息網站,26個村建成了自娛自樂的羣眾戲班,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此外,我們還持續開展了送電影、演出、圖書下鄉活動,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了農村人口業餘文化生活水平。

四是提高農村醫療衞生服務水平。加快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體系和公共衞生服務網絡,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機構基礎設施達標率達73.6%,逐步改建擴建鄉鎮衞生院、農村衞生室以及各縣區縣級醫院。全面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大病救助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6.3%,受益羣眾達41萬多人。

五是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以移民搬遷、產業開發、整村推進、培訓轉移、機關定點扶貧為重點,增加資金投入,轉變幫扶方式,實施開發式扶貧,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使全市低收入人口全部享受國家扶貧政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wpv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