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市考察調研報告多篇

市考察調研報告多篇

市考察調研報告多篇

市考察調研報告篇1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19年監督工作計劃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青帶領由農業農村工委人員、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組,先後深入6個鄉鎮(街道),實地視察部分鄉村振興示範帶及其建設項目。召集10個相關部門和東、中、西片12個鄉鎮(街道)及部分村幹部、農業產業帶頭人進行座談交流,颱風利奇馬過後又走訪了兩家農業企業,廣泛收集我市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以及對該項工作的意見建議,並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自去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成立由50個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出台五年實施意見,召開千人大會,保障資金要素,部門鄉鎮聯動推進,以精品示範帶打造和生態休閒產業帶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示範帶建設有序推進。編制完成12條示範帶規劃並分期實施,突出抓好24個產業帶項目建設,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資11.75億元。其中,雁山溪谷·秀麗田園示範帶在去年通過温州市考核驗收,山水雁楠等5條示範帶建設進展順利。二是特色產業迅速發展。市政府啟動了我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樂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鐵皮石斛、茶葉、筍竹、花卉苗木、中藥材等主導特色農業在各示範帶得到蓬勃發展,雁蕩山鐵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園會;成功打造了下山頭石斛田園綜合體項目,大荊鎮被列入2019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三是生態環境顯著改善。300多個村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共創成國家級美麗休閒鄉村1個,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3個、特色精品村14個、達標村161個,温州美麗鄉村標杆鄉鎮2個、樣板村3個。四是農村改革全面深入。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温州三位一體典型合作組織,建立了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並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制度。五是農民收入顯著增長。堅持項目為王,依託黨建聯盟,多渠道推進村集體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分別增長21.26%和21.67%。去年,示範帶吸引遊客30萬人次,旅遊消費6000萬元。同時,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多措並舉,深入開展扶貧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對示範帶建設認識存在偏差。目前鄉村振興示範帶項目覆蓋到的鄉村較少且大部分位於樂清東部,面上其他鄉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較嚴重。示範帶普遍依靠財政資金支持,社會資本佔比較低,鄉村主體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示範帶項目重建設輕管護現象比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標限制,租地建設情況較為普遍,後續維護資金壓力較大。

(二)農村產業仍然不大不強。一是缺少大而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三產融合程度低。除鐵皮石斛等少數產業外,各類農業主體大都仍處於低小散狀態。農業種養加、農業+旅遊+文化、森林康養服務、互聯網+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二是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支撐。不少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村辦公樓或者舊廠房出租,持續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區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資本進入受區位因素、土地指標等限制較大。三是農業抗風險能力低,超強颱風利奇馬給災區種養業造成重創(全市合計直接經濟損失35.38億元,其中農業損失17.12億元),非洲豬瘟使養豬業傷筋動骨。

(三)農村環境提升還需持續發力。一是規劃引領不夠。鄉村規劃操作性不強,村居規模化調整之後,規劃修編未及時跟上。二是美麗鄉村創建氛圍不濃。美麗鄉村建設進度偏慢,創成覆蓋率較低。三是農村環境整治還需提升。鄉鎮街道建城區之外的一些村莊髒亂差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工程缺乏專業指導,工程質量難以保障。

此外,調研中反映較多的還有:農村人才嚴重缺乏,農技服務隊伍力量薄弱;農村文化禮堂管理運行不到位,常態化活動難以持續。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一是在幹部配備管理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要配齊配強鄉鎮幹部,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快鄉村年輕幹部的培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在要素資源配置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農傾斜。特別是對調研中反映較多的農村產業用地需求問題,建議進行專項調查、認真研究。對一些農業臨時設施的搭建、自產自銷農產品加工展銷用地應儘量放寬政策。還應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工商資本下鄉的配套政策,並持續發力。三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要優先考慮農業農村。在農業保險、農村交通、飲水住房安全、養老服務、義務教育、醫療衞生等方面加快補齊短板、完善提高;繼續深入做好村集體經濟消薄防滑、低收入農户脱貧防貧減貧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尤其是利奇馬台風造成的慘重損失呼喚我們必須加快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要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品種範圍,加大參保的財政補助力度。保險公司要提高保額,降低保險費率,併合理及時足額理賠,切實提高農業抗風險的能力,增強鄉村振興的信心。

(二)進一步加強示範引領推進全面振興。示範帶建設應儘量覆蓋到更多的鄉鎮街道和村居,更好地發揮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如虹橋等幾大集鎮要設帶設點,中雁綠道示範帶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蓋到的地方,要深入廣泛宣傳鄉村振興的政策和示範帶成果,增強鄉村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自然稟賦和區位條件設計振興目標。鄉鎮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主動籌措資金,廣泛發動社會資本參與,打造自己的示範帶、示範點。有關部門要適應鄉村振興戰略新要求,整合資金,聯動配合,聚焦發力,把示範帶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美麗風景線,努力實現以點帶面、由線到片的全面振興。

(三)進一步引導農村產業做大做強。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各級政府要像重視工業一樣重視農村產業振興。一是重點扶持優勢產業。注重品牌帶動,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並對同類產品進行整合提高,避免無序競爭。二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由簡單的種養殖模式向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升級,並拉長產業鏈,增強農村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閒旅遊、森林康養、特色民宿經濟等,加快培育新業態。三是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引入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我市建立相關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全、示範帶動強的現代化鄉村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產業發展平台。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和農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户開展經營合作,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增收。

(四)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全域美。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結合村(社區)規模調整和新一輪國土規劃調整,及時修編村莊規劃,在建設用地等方面為鄉村振興預留髮展空間。按照市域鄉村規劃確定的特色村、重點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分類建設,引導村莊個性發展。二是繼續加強農村環境治理。鞏固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認真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特別是建好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繼續抓好截污納管掃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拆除一些難以改造提升的公廁,可採用嵌入式公廁替換。廣泛開展一村萬樹、農家庭院綠化美化等,不斷增強農村羣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視農村環境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和後期維護問題。要加強對農村建設工程監管,積極探索解決公用設施後續維護資金來源問題,避免因質量問題或維護跟不上而影響使用、造成浪費。同時,示範帶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人才、文化和組織振興的支撐。農村本土人才、職業農民的培育,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斷加強,同步推進。

市考察調研報告篇2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為前提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曾經極大地釋放了農民的潛能,深刻地改變了我國農村面貌。但是,隨着農村勞動力的老化和減少,農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產出低效化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並逐步滯後於現代農業的要求,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坎。近年來圍繞落實農業農村改革部署,正確處理農民和土地關係這一改革主線,通過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創新經營體制的方式,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及難題

街道村地處街道北面,距離城區2.5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519户,農業人口1781人,現有耕地面積1947畝,人均耕地約1.09畝。在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初,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將耕地分級搭配,整田整土劃割為若干小塊分到農户,導致每家每户承包經營的耕地零散分佈。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在家的留守農户接手耕種承包地,使地塊分佈更加零散。如村5組其中一户農民3.5畝旱地被劃分成10餘塊,最小的一塊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不便。

一是難以進行機械作業,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相互掣肘;

四是種養結合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難以有效運行;

五是對外土地流轉涉及農户多,難以協商一致;

六是地塊分割產生了較多不能耕作的邊界,浪費了耕地資源。圍繞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通過承包權入股、土地預流轉的方式,有效地實現了耕地的團聚和適度規模經營,勞動效率和經營效益也相應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構想

在村調研發現,雖然羣眾意識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種弊端,也有將土地集零為整的願望,但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和具體路徑,缺乏組織者。如農户間相互可以進行土地調換,但各懷心思,效果有限;外部業主整體流轉集約經營因農户意見不一難以達成。鑑於此,我們在廣泛調研、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試點的構想:以生產社為單位,以農民自願為前提,農户的耕地承包經營權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對農田進行集中整理,引進專合社、龍頭企業進行成片經營。在具體探索過程中,我們分別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經營試點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預流轉協議》等,組織街道及村幹部成立了工作小組,通過宣傳動員並與村民們達成一致意見,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情況下,以書面協議形式,每户農民將所有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所在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和村集體資產公司完善入股相關手續,實現土地標準化整理和規模化經營。

三、土地股份制的實踐和成效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街道以村為試點村,通過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吸引民間投資,以村集體資產公司為主要載體,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民的互利共贏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血橙基地,切實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一)落實三權分置。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後,推進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堅持推進三權分置並行,落實好集體所有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這是開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實踐中,穩定農户承包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權權能;放活土地經營權,創新土地經營權流轉模式,推行由農民一次性出租讓渡土地經營權向入股經營、合作經營等共享土地經營權方式轉變,形成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機制。

(二)規範資源管理。街道村xxxx年註冊成立市區社區集體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現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級公益性房屋等集體資源資產進行清產核資,通過回收分散的集體資產,對村級三資開展集約化、規範化管理。對村集體經濟共有人進行確認,為下一步村集體收益分配提供依據。按照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的思路,農户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公司,集體公司聘請專合社和農村經紀人負責生產經營,通過把村集體資源資產折股量化組建村集體公司,並整合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和吸收民間資金,實現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和農户之間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贏。

(三)培育主導產業。

一是以區大規模綠化行動項目(混交林)為支撐,通過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規範化種植塔羅科血橙1000畝。注入社會化資本,完成夥兒山牌血橙商標註冊,通過電商平台開展前期市場拓展、銷售。

二是林下種植蔬菜、芽菜等,並與公司簽訂蔬菜訂單收購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發展特色水產和肉牛生態養殖,利用嘉隆竹木專業合作社竹筍加工廢料為牛飼料,牛的糞便作為種植血橙有機肥,實現種養結合、種養循環。四是培育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血橙、蔬菜種植、有機草莓等產業,融合新村發展和七洞湖休閒體驗,打造村田園綜合體品牌,建立1-2家星級農家樂、農業公園,形成輕紡園區和南觀路農業旅遊示範點。

(四)優化利益機制。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對村集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村集體公司爭取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資金90萬元投入血橙種植項目,專合社吸收民間資金和技術,通過採取村集體資產公司+專合社+農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導農户、村集體公司和參與三變改革的新型經營主體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股份聯結和合作機制,確定村集體與合作社共佔4成、入股農户佔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靈活多樣的股權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擬實施經營收益二次返利,切實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居民股東權益。同時,聘請本村種植大户、貧困户進行長期或臨時性工作,以工資收入的形式回饋種植大户和農户。

(五)開展新村建設。加快四好村創建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着力實施農村房屋改造、風貌改造、環境整治、潔淨亮化工程;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和廁所改造的工作,示範區內農房、道路及沿線人居環境改善逐步提升,適度統一,彰顯特色;推進鄉風文明示範工程建設,建立完善一約三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反黑會),開展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評比,開展法律明白人、法律進鄉村等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羣眾生活;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提振貧困羣眾精氣神。

市考察調研報告篇3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更加重要地位,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航向。農村的面子就是中國的裏子,只有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一、鄉村基礎現狀

1、農業產業競爭弱。縣內蔬菜及其他農產品擁有一些品牌,但由於規模小、市場份額佔有率低,真正有輻射效應的品牌產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產品宣傳力度小,申報註冊步伐慢。在產品質量上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有名無牌,有的有牌無名,缺乏市場競爭力。

2、主體作用發揮差。由於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實力有限、農民素質不高,很多羣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參與熱情不高,出現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

3、農村環境污染重。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等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亂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水體生態,危害人居生存環境。

4、三大產業融合程度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遲緩,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農業產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弱,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5、鄉村文化項目貧乏。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創建水平不高、活動不深入、載體不豐富、機制不健全、方法較單一,打架鬥毆、聚眾賭博、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鄉村文化項目單一,羣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

6、基礎設施欠賬多。由於歷史欠帳,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衞生、文化等基礎條件依然與城鎮比、與發達地區比有較大差距,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實用人才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短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脱貧致富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不足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技術服務不到位制約着我縣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部門技術力量嚴重不足,近年來承擔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員減少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二、實施鄉村振興,完善鄉村村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側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税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其次,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全縣學校佈局進一步優化,各鄉鎮建起了鄉村及城鎮化寄宿制學校,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教育公平一盤棋的深度融合,推進了城鄉學校佈局一體化。最後,完善農村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國家現在對醫保這塊投入越來越大,可報銷比例和範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繳納醫保的費用,認為那是花冤枉錢。面對村民的不信任,我們要貼心,細心、耐心地講解醫保的作用,讓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醫保,不至於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實施鄉村振興,厚植鄉村文化底藴。一是實施文明培育工程,促進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縣直單位、鄉鎮政府、各村委會組織開展活動,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將移風易俗與我們的節日、三下鄉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全縣舉辦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教活動,通過規範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春節送春聯、送吊掛,移風易俗文藝晚會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羣眾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二是將文化元素注入鄉村建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以文化為魂,將剪紙、武術、民歌閩南戲曲、薌劇等傳統文化圖文並茂地融入到鎮村建設中,在基層鎮村舉辦戲劇比賽、象棋比賽、廣場舞比賽、農民籃球賽、武術比賽等文體賽事,着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進,村村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大力發展文化的產業化,提升文化底藴,讓鄉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風易俗。

四、實施鄉村振興,轉變鄉村農業發展導向。最大化利用資源,培育新型農業主體。面對農村地多勞動力流失的情況,可以形成以農户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於農村閒置土地,一方面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另一方面應成立種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決勞動力外出流失的問題。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提升農村經濟實力。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要擴大農民的參與度,積極引進資源,形成鄉鎮企業+農户或專業合作社+農户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立足本村優勢的基礎上,注重產品質量,多元化思考提升產品附加值。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契合點,打造屬於本村的特色經濟產品。加強一、二、三產業關聯度,着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積極瞭解並順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到發展中,打破產業之間的界限,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開展電商服務,發展互聯網+模式,藉助電商平台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

五、實施鄉村振興,構建脱貧致富長效機制。着實摸清貧困人口家底,明確扶貧思路。鄉鎮駐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和村兩委幹部開展入户走訪,詳細瞭解貧困户家庭情況,核對貧困户家庭生活情況,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着力落實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貧困户住房問題。鎮、村兩級通力協作,全力摸排易地搬遷對象,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督查,督促貧困户加快確定建房地址、抓緊動工、加快建設進度,早日住上新房。着實做好產業扶貧項目,帶領貧困户脱貧致富。圍繞鄉鎮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鄉鎮地區優勢和產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培育特色產業,積極鼓勵和支持貧困户發展支柱產業,以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辦理小額貸款等幫扶模式將結對貧困户推上了快速脱貧致富的快車道。

六、實施鄉村振興,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管理,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增強鄉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讓鄉村成為人民嚮往的美麗家園,實現新時代鄉村現代化。切實把加強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組織部、農業局應聯合舉辦鄉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班,大力度高頻次培育鄉村實用人才,設置創業富民、新型農業經營、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主題培訓班。培訓對象的遴選要具針對性,一是重點面向貧困地區,二是遴選村級黨組織書記及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帶領農民羣眾脱貧致富的帶頭人等。各地高校要負責培養一批內心真正為民生為國家做貢獻、做犧牲的畢業生,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把真正適合農村工作的人選拔進來,在農村這片熱土上,留下踏踏實實在基層服務的幹事人,留下兢兢業業的逐夢者。

七、實施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綠色發展。沒有完好生態環境的鄉村是病態的,不完整的,鄉村振興,應該綠色先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開展鄉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範圍內的環境衞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順管理機制,制定農村環境管理和督查、環衞設施管理、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相關配套制度,形成長效機制。開展鄉村污水治理,各鄉鎮主動履職、敢於負責、鎮村聯動、合力攻堅,鄉鎮政府要主動牽頭,自覺履行屬地管理責任,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嚴格執法,為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開展村容村貌治理,各鄉鎮開展環境衞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亂搭亂建、亂推亂放、亂寫亂畫,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開展鄉村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各鄉鎮要加大畜禽養殖污染的打擊力度,切實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堅決將整治落實到位,對違法行為決不能姑息,切實做到禁養區內養殖場所一律取締;可養區內無證養殖的堅決予以打擊,正在辦理手續的,一律停辦。要狠下決心重拳出擊,合力抓好畜禽退養整治工作,做到零復養、零延伸。開展鄉村礦山及廢棄礦渣整治,持續加大礦山整治力度,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礦山修復、狠抓專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衞戰。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鄉村振興關乎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市考察調研報告篇4

為學習借鑑外地先進教育教學工作經驗,促進我區國中教育教學工作穩步、持續、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區教育局派出了教研員及中國小業務校長、教務主任共40餘人,於月日至日赴、、、、等市的部分學校,就教育教學情況進行了專題學習考察,現將考察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這次教育教學工作考察學習的重點是瞭解省先進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及教學改革的開展情況,特別是在備課、上課、作業布批、考試、教研科研等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從而反思總結自身在教學常規方面的問題與不足,科學制訂今後學校教學工作的思路與措施。

這次共考察學習了中學和中學、中學、市中學和國小、市中學、中學等八所學校。所考察的學校均為省市特色學校,在教學改革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教學質量在其所屬區域內遙遙領先。考察過程中分別聽取了學校領導的經驗介紹、骨幹教師的示範課、進行了現場參觀,並根據各校的特色與學校進行了專題研討、交流。這次考察學習,使我們對先進地區學校的辦學思路與教學教研工作經驗,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我們下一步加強和改進教學過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二、外地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全校上下一心,領導率先垂範,教師甘願奉獻,共同打造勤奮向上的校園文化和精神。

縱觀中學、中學、中學、中學等均是從面臨撤併的農村中學起步,絕處逢生,發展成為今天全國知名的學校,他們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勤奮向上的校園文化。首先是有自己的教育哲學。想老百姓所想,急師生之所急,為學校存亡和師生健康成長服務,這種理念深植教幹教師的心中,持之以恆的堅持下來,不管多大的坎都過來了。其次,精神引領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感召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校長的三力、三家思想,校長的吃苦就是享福的口頭禪,校長的教育是良心工作,辦好一方教育,服務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精神引領。校長把自己的思想滲透到教幹教師中去,領導志同道合,幹羣互相信任、關係融洽,學校對教師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遵循管理規律的情況下實行人文管理,教師的敬業精神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團結協作,實現了持續發展。

(二)教學與育人、培養習慣與提升質量,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作、總體工作,不是一節課、一個功夫或者一個絕招就能怎樣的(語)。考察學校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均與他們避免了大而化之、籠而統之的德育教育,紮實開展習慣培養密切相關。中學在低起點、小坡度育人原則指導下的碰碰車系列體驗式德育活動,行為習慣教育養成了中氣質,形成了令學生神往的中情結。

中學因為實在,所以有效的生活課程,從起牀、吃飯、洗澡、管理錢物等細節抓起,培養了學生思想品德和良好習慣這兩個人類最重要的素質。中學在常規+細節+過程=奇蹟的指導思想下,每日由一位教師組織學生對各個班級進行常規檢查,全面到位、及時公佈,日復一日的身體力行,自我規範,由低層次循序漸進。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班風、校風好了,學風當然也就好了,質量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立足課堂,勇於創新,探索了一條低耗高效的教學改革之路。

中學在早期奠定的分數領先的辦學基礎上,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來臨之際,確立了課堂教學四變三結合的教學指導觀,從備課的角度強調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從教師的教法突出教給方法,從學生聽課方式強調師生互動,從作業佈置形式強調精選佈置、分層要求,真正實現了教師不僅為分數而教學、學生不僅為考試而學習,形成了高質量、輕負擔的學習特色。洋思中學從當堂完成作業到形成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歷時十餘年。即在課堂上,教師先展示學習目標,師生認真揣讀,指導學生自學時,明確內容,交代清楚方法,限定時間,教師不斷巡視全班,重點關注中差生,嚴厲督促行為與精力不集中的學生,暴露問題後,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終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經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東廬中學認為課堂的質量來自師生課前的精心準備,因此,實行教學合一的講學稿。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優化學案、師生共用。學生在閲讀教材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完成講學稿,第二天早上上交,組長檢查彙總記錄,教師抽查,隨機切入課堂。其實質是學習前移,老師帶着教學總是的預判進入教室,學生帶着問題與老師們交流。後六中學要求教師從課堂到作業都要科學的放棄,在作業的實效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嚴格控制學生教輔用書,學生一本,但教師每人3-5本,精心選擇作業,用剪刀和膠水為學生自制練習冊。實行雙休後,後六中學單雙週文理科分別出試卷的方式,讓學生度過週末,當然試卷的內容就是本週所學的重點、難點、易錯知識點。為避免不完成作業和到校後抄襲等不良現象,學生都建立了專用的作業記錄本,每天記錄作業,班主任簽字,回家家長簽字,第二天,作業記錄本交班主任,學科作業交任課教師。班主任負責調控各科作業的量與難易程度,對完成不好的學生,要請家長到校或電話家訪。對於週末試卷作業,週一時,班主任在班級門口統一收試卷,交教務處統一裝訂,當天晚上學校提供免費晚餐,老師們留下來批改、打分之後張榜公佈。中學的早讀課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到食堂就餐,不需到班裏監管。年級將晨讀劃為兩塊,教師明確晨讀任務,前一天告訴課代表,第二天早晨板書在黑板上,目標明確,教師有佈置,有落實,有檢查,減輕了負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習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抓實抓好教學常規,抓嚴抓細教學過程

常規決定管理水平,細節決定教學成敗。後六中學通過實行月考核制加強過程管理。根據學期初聘任,逐級負責的制度設計,將每級責任人作為考核責任人,把教學常規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納入月考核範圍。期末,分層級將每月考核情況彙總,作為學期考核的重要內容。不搞平時不管理,秋後算總帳。洋思中學以常規管理基本要求為準則,以教學為中心,制定了備、講、改、輔、考的過程管理目標,都有硬槓槓。以作業佈置和批改為例,實行三統一三及時即統一作業佈置要求,統一批改要求,統一建立學生錯題檔案,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矯正。中學的集體備課,由主備教師提前一週備草稿,其他查閲課標、考綱、教輔資料,以備集體備課時研討。為避免個別教師有所隱瞞,備後,教師互相聽課,看是否按集體研討上的課,內容多了還是少了,進行相應的處罰。在階段性學習效果反饋方面,中學實行三清,清不了的內容,由任課教師利用學生統一活動時間和雙休日幫助落實,再驗收。中學由學科自行組織單元考試,但年級內統一時間、統一閲卷、統一質量分析。中學組織週考,週考題65%-85%出自講學稿,考試不理想的學生,週六由任課教師輔導提高。上述學校在提高面向全體的學習效果上,均採取了強制性措施和插紅旗、發喜報、電話家訪等激發學生內驅力相結合的手段。持之以恆地抓嚴抓細各項管理措施,始終如一地落到實處,達到常規管理工作實效性和長效性的有機統一。

三、啟示與思考

學校的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想上一個台階,需要在文化精神和制度引領、辦學規劃、師資隊伍培養、常規工作的目標細化、常態教學管理、學生習慣培養、團隊執行力等諸多宏觀、微觀因素下大功夫。在運行機制上協調一致,全校一個步伐、一種聲音,全體成員講拼搏、講奉獻、講團結、比態度、比實績、比能力,團隊精神直接影響着師生的人生信念和團隊目標的實現。

1、重視輿論文化建設,營造師生持續發展的精神家園

一位優秀的校長就會誕生一所優秀的學校!之行再次印證了這句話。作為學校的的引路人要有自己管理學校的理念,應有人格魅力、管理水平和躬身實踐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思想滲透到全體教職工中去,形成自己的校園文化。文化是制度之母,沒有良好的文化作前提,再好的激勵制度也會有疲軟的一天。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從建設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入手,因為它能靠自身營造出來,健康的輿論氛圍也能有力的推動教師在工作上自發的趕、比、超,能促進學校制度的生成和執行,更能促進良好校園文化的沉澱。

2、沒有辦不好的學校,沒有管不好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一點精神是不行的。領導班子首先要形成合力,統一思想認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校要通過一系列科學管理機制、考評機制、獎懲機制、用人機制和人文關懷機制的建立,促進教幹教師形成團隊,促進教師加強合作,促進教師比學趕幫。其次,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師的潛能,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作貢獻,為學校的發展作貢獻。第三,全體教幹教師用心鑽研每一個育人和教學的環節!真抓實幹,真心為學生服務。

3、把每一件小事做的更精彩

中學的德育教育,中學的生活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中學的作業布批,中學的超前備課和集體研討,他們無一不是在看似習以為常的慣性面前找到突破口,在管理上集思廣益,工作上深挖細抓,凡事皆成教育,處處都可成為亮點。不做機械重複的事,做出靈氣;不做不動腦筋的事,做出思想;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大道至簡,實用的都是簡單的、樸素的。如果每個管理者都用眼睛觀察有洞察力、用腦思考有深度、用心做事不拖拉,馬上行動,波瀾不驚的按教學規律做事,避免粗枝大葉、得過且過、流於形式,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彩,自有一種憾人心魄的力量!

4、重視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和規則意識的培養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曾這樣論述:一棵樹在最初幾年中,就從自己的樹幹中發出了它以後需要長有的一切主要枝芽,而以後它們僅僅是繁茂起來而已。同樣我們想賦予一個人一生所有的哪些東西;也應當在這個學校,我們的教育中賦予他們!在走馬觀花的聽課、考察中發現:先進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行為、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和規則意識的培養。作為國中學段,學生入學後,我們是一年比一年差,而洋思中學、後六中學等卻是一年比一年強!原因何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是什麼?應是學生身上和學校教育最為缺乏的對學生持續發展,終生有益的。個人認為無論從現實的缺失,還是中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的階段特點看,國中學段應重點強化習慣養成和規則培養。洋思中學的就寢就餐,先後次序明確,井然有序;中學學生進入會議室從第一個座位開始做起;中學的學生課桌上方左、中、右三個方位學習用品放置合理,坐姿端正,舉手規範,體現了整齊就是美 中學全體學生的自行車均不需上鎖;所有學校的學生們,無論城市的還是農村的,均非常有禮貌的向老師問好,讓我們這些考察者來不及迴應先用了一學期的時間抓常規工作,然後,再搞教學改革!口中學的校長在介紹教改經驗的開頭時如是説。習慣養成和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束縛學生手腳的鐐銬,而是引導其進入文明世界的途徑;不是為了塑造聽話的動物,而是培養個性和集體屬性一起飛揚的未來公民。教育,在一定意義上説,就是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過程。我們經常講以教學為中心,我沒有勇氣改,但我始終認為以教學和育人為中心,它也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撇開人生最基礎的東西,我們可能與我們最想獲得的教學質量漸行漸遠!當習慣內化為品質,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教學上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鍛造一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

著名教育家教授的教育九大定律之一態度決定一切,在幾個農村中學體現的尤為明顯,兩地教師工資水平基本一致,考察學校的教師少有閒談,多見埋頭批改作業;少有怨天尤人,多見面含微笑、平靜中帶着一絲愉悦反觀我們,工資上漲的速度遠沒有責任心下滑的速度快,面對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現狀,面對無法大動的人事局面,如何鍛造一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是擺在所有管理者面前最為迫切的任務!

其實,學什麼,怎麼學,是次要的!況且走馬觀花式的之行,我們也無法深入的去探討、交流他們在具體環節上的操作,重要的是學習他們身處逆境而不頹廢,發展起來而不自滿,抓住某一環節做出經驗、做出成果的精神!學習他們抓住一點,不偏不廢不動搖,持之以恆的不斷探索、完善的毅力!我相信:成事者思索,並且明達!

市考察調研報告篇5

一、考察概況

20xx年10月12-18日,黨委書記宋寶儒應邀率團訪問了台灣建國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和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學習台灣科技大學的發展經驗,拓展和深化與台灣科技大學及產業界的交流與合作。隨同出訪的有組織部部長許靜鴻、研究生部主任徐玲、後勤管理處處長邱鋼、文理學部主任張峯、工學部副主任李燕芬、工學部教授洪曉鷗、黨辦副主任殷革蘭等。

對於這次訪問,考察團成員作了精心準備。赴台前對應用技術類高校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進行了梳理,考察時與訪問學校有關人員進行了交流。考察採用座談與實地察看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此次台訪問,收穫頗豐,進一步拓寬了我校與台灣高校的交流合作,推進了對台交流的縱深發展。

二、辦學特色

(一)強烈的市場意識與危機意識

1.適時調整專業結構

台灣現有大學160多所,針對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一批高校面臨着招生難的窘境,如何生存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我們所考察的幾所大學普遍具有這種市場意識與危機意識,他們主動地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不斷對專業進行調整。龍華科技大學根據台灣政府所作的十年產業規劃,制定自己的五年發展規劃且每年進行修訂,要求每個學院找準自己的發展重點,而不是平分資源。比如隨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該校適時開設了觀光休閒系。朝陽科技大學根據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開設了銀髮產業管理和休閒事業管理系等,都是緊緊圍繞市場和社會需求開辦專業。

2.以特色取勝

這四所科技類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台北科技大學培養現代工業所需技術人才,發揮“工業推手、企業搖籃”的作用。建國科技大學培養術德兼備、手腦並用的專業技術人員。龍華科技大學注重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以及創意的培養。朝陽科技大學培養學生整潔、禮貌和諧、敬業的人格特質,厚植學生專業實務、科技應用、團隊溝通以及自主學習等核心能力。

3.重視與大陸高校的合作

針對生源的減少,注重招收大陸生來台學習,時間為一學期至一年不等,還舉辦夏令營,開展師資培訓等。本學期來龍華科大學習的國際學生共約600名,其中大陸學生就達370名,在建國科技大學學習的大陸學生本學期有1000名。大陸生源市場的開拓有效緩解了生源不足等問題,也給台灣高校帶來新鮮氣息。朝陽科技大學由於大陸學生增多,圖書館借書量已列台灣科技類大學第一。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台灣高校校園總面積普遍都不大,但是每所校園的整體環境都顯得清幽雅緻,充滿人文關懷,富有文化底藴,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校園文化氛圍。

1.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韻味濃郁

所到高校師生謙遜儒雅,接待熱情,讓我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圖書館裏的孔子雕像、書法、繪畫等作品無不體現濃郁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氣息。他們所表現出的細微服務既貼心又能讓人感受到傳統文明禮儀。學校的硬件設施等也頗富文化內涵,如台北科技大學把校史館命名為思賢樓,龍華科技大學的行政樓叫法民樓,是為紀念創辦人孫法民先生,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叫波錠紀念圖書館,是為紀念學校創辦人的雙親而命名的。

2.校園佈置融入學校願景、理念和目標

我們參訪的每所大學都精心地把本校發展願景、辦學理念和奮鬥目標鮮明地體現在學校的硬件建設、環境設計、文化活動等方面,使之具體化、直觀化、情境化,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獨特的辦學特色,使人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種認同感。如建國科技大學一入大門,迎面就是一塊大氣、厚重的“三力”景石,刻着校訓“學力、實力、願力”,另一塊石頭上刻着辦學理念:“活力、優質、傑出”。龍華科技大學在一幢樓的外牆上掛着他們的理念c=(k+s)a(c: competency競爭力,k: knowledge知識,s: skill技能,a: attitude態度)。台北科技大學校園內隨處可見“工業推手一世紀 企業搖籃一百年”標語(該校辦學已有1歷史),顯示出學校的發展脈絡與文化積澱。

3.校園佈局精緻緊湊,富有人文關?

四所校園的建築佈局及功能設計大多具有緊湊細緻、綠色節能和富有人文關懷的特點。校園處處進行了綠化美化,雕塑、園林景觀、盆景、噴泉隨處可見,牆報、宣傳欄、板報比比皆是;有的是學生作品,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專業知識,有的是温馨話語;有的是美觀的圖片等,讓人感覺校園處處洋溢着教育和關愛。龍華科技大學針對校園面積較小,地勢起伏不平等因素,採用了傳統的迴廊結構建築風格,將校內很多大樓都用迴廊連接,使人感覺不到樓間距很小,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迴廊來展示師生作品、宣傳優秀師生事蹟、張貼宣傳標語、舉辦小型活動等。每層學生公寓都有一間“學生生活間”,裏面有冰箱、洗衣機等。台北科技大學自主研發了水循環與光電系統,以達到節能再利用效果;校區主要幹道使用廢渣、廢玻璃做成的透水紅磚鋪地,這項專利產品免除了暴雨後的積水等問題,打造了全台灣第1、亞洲第2的綠色生態校園。

4.圖書館成為校園文化地標

將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環境的代表,注重內部功能的開發,注重文化內涵的積澱,注重校風特色的彰顯,精心考慮到每一個細節,處處為師生着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顛覆了人們對圖書館的傳統概念,已成為全台灣最受歡迎和借書量最大的科技類大學圖書館。最為別緻的是在圖書館借書的一角設有“學科指導教授”專屬服務枱,由具實戰經驗的老師們為學生提供學業諮詢、學習指導、生涯規劃諮詢、就業諮詢等服務。該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只有十幾個人,勤工儉學的學生參與了圖書館的管理。

5.重視通識教育與品德培養

台灣高校倡導尊重個性、尊重潛能,提倡“術德兼修、五育並重”,注重培養學生完善人格和儒雅謙遜的言行。各類學生社團五彩繽紛,活動豐富多彩,成為校園文化一景。走在台灣的校園,不時看到學生社團活動場景,碰到主動與我們打招呼的學生,給人一種親切、禮貌而又真誠向上的感覺。

學校都設立了通識教育中心,設有公共必修課如體育、軍訓、品德、心理健康;專業必修課,即和專業相關的人文藝術素養類課程;有專業選修課,也有一般選修課。其中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不管有沒有學分都必須及格才能畢業。各學校的通識中心都重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有學生活動中心十七個,宗旨是“培養兼具人文素養、社會關懷、宏觀視野及自我發展能力之全方位人才”。其勞作教育為新生必修的零學分課程,細分為“基本勞作教育”與“團體勞作教育”兩種,學生從進校開始都必須修滿學分。公共區域貼有“校園不穿拖鞋、騎車不超速、上課不遲到、校園不抽煙”等標語,時時提醒師生要遵守校園“四不”,營造一種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

台灣科技大學教師學歷高,75%以上擁有博士學位,大多數有海外留學和企業工作經歷。

1.嚴格的准入制度

有完善的招聘制度:系、院、校三級管理。

有完善的試用制度:新聘任教師試用一年;考核通過續聘一年,第二次通過後可實行二年一聘。

2.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教師隊伍由專任教師、兼職教師組成。專任教師要求碩士以上,新進教師全部博士學歷,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如龍華科技大學專任教師中博士學歷達76%。

大量啟用業界兼職教師,承擔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使學生與企業無縫對接。龍華科技大學目前兼職教師比例已高於專任教師。

學校聘任兼職教師有學歷和工作年限的要求。同時對兼職教師上課也有規定。課程必須與專任教師共同承擔,兼職教師上課不得超過總課時1/3。兼職教師同樣參加考核評鑑,若評教低於70分,不再聘任。

3.強化教師培養與培訓

龍華科技大學聘請業界專業技術人員到校教學,對專任教師進行實務培養,提升實務經驗和技術能力

以多元化方式進行教師升等,如論文、發明專利、技術報告等,龍華科大最近三年有9位老師通過技術升等。

專任教師四年中必須要去企業參訪,至少15-40天。學校承擔相關費用。

暑期企業服務項目,每個系都有教師去企業開發、服務、技術參訪的要求。

對沒有業界背景的新教師,送他們到業界培訓。學成必須帶回至少30萬新台幣項目。

鼓勵專任教師考取技術證書,對於考取國際證照給予特別獎勵,以促進專業教師實務能力的提升,進一步輔導學生考證。

對業界轉聘過來的教師,則採用高校進修、教學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學能力。

4.完善的教師評鑑與考核機制

建立了合適的考核方式,對教師考核因人而異。以龍華科技大學為例,考核分教學、科研、服務、輔導四項(四張表),每個單項100分。根據教師能力與工作側重不同,可選擇不同的權重。如偏重教學的,可選擇教學佔30—60%等;教學項除常規的考核外,也考核教師對學生考證的輔導、參加教學進修等。服務項包括行政服務(如擔任行政職務、或參加招生宣傳等活動)和專業服務(如擔任期刊評委、活動評委、項目評審、講座等)。輔導項考核教師參與學生管理與活動的情況。四個考核均有基本分,總分70以上才通過評鑑。對考核分數在各學院前5%予以獎勵,在後3%的採取教育談話、年終獎打折等方式警告;連續兩年在後3%的,第三年不再續聘。

建立了教學評價及時反饋制度。龍華科技大學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學生通過網絡系統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在學生評教前,學生先要進行自評,即評價自身學習是否努力,是否按時上課完成任務參與教學活動等等,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自評可以使評教更為公正。期中教學評價信息學校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在下半學期有所改進。評價不到位的教師有專門輔導,連續二年在後3%的自動淘汰。

合理安排教學任務,鼓勵教師更多參與產學合作。如龍華科大不斷降低教師周授課時數,規定每週最大超課量為3節,再多也不發課時費,還有排課“輪空一天”,參與產學合作還可申請減少授課課時數,培訓很多優秀研究生協助教師教學,以使教師有更多時間參與產學合作並保證教學質量。

明確教師課外答疑輔導時間。龍華科大規定每位教師每週有八小時在學校與學生互動參與學生輔導。此外還建立了師生網絡學習與溝通平台,教師有更多時間在學校與學生互動。

將教師評鑑考核與教師聘任、晉升掛鈎。並規定講師六年內、副教授八年內未能升等者,自第七年、第九年不予續聘。旨在通過制度和機制給教師傳導壓力,促進教師提升教學品質和個人素質。

(四)重視師生成果的轉化

龍華科技大學設有面向企業的“三創”發展中心(創新、創意、創業),提供創意實踐、創新轉化、創業輔導三項服務,目的在於推動本校創意與發明成果商品化或產業化,強化校內教師與學生創新能力,實現教師與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與展現。

朝陽科技大學設有專門的發明創意展示中心,通過創意發明,創造出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協助產業朝向精緻化、創意化、舒適化、便利化及高質化發展,讓朝陽成為全國發明創意的標杆學校。

(五)鼓勵學生競賽、考證

各高校都制定了各類獎勵措施,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許多學生都參加了台灣、大陸和亞洲一些國家及美國等舉辦的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對於這些成績學校也是不遺餘力進行宣傳和展示。

台灣擁有完善的職業證照制度和多元的文憑體系,職業證照和畢業文憑之間可以等值互換。所考察學校都要求學生畢業時需取得畢業資格證書和職業證照。學生一般畢業時已擁有多個證照,對取得證照多的學生,學校給予大力宣傳,同時給予補貼,有的補貼可達考證費的70%。不僅學生如此,教師也是一樣,許多教師都考取了多種證照,個別教師考取的證照多達十本以上。

(六)校園管理精細化、人性化、數字化

在我們考察期間,每個接待環節流程非常流暢,銜接得很好,非常精細、到位。如在建國科技大學,我們還沒離開,集體合影已打印包裝好送到我們手上,足見辦事效率之高。我們參觀各實驗室,都有統一格式的歡迎牌。學校頒發的獎狀,也是統一材質、大小和格式,至少從外表看規範有序。負責接待的主管部門負責人對全校各方面的發展、運行情況,都有全面深入的瞭解,應答自如,反映出學校行政骨幹的能力和視野,同時也説明學校各項規定的執行有力和計劃落實有效。

走訪這幾所大學,校園都略顯狹小,校舍略顯陳舊,但人性化理念貫穿於整個管理服務過程。校園內指示牌數量眾多,標識清晰,圖文並舉,告示牌基本設在人流過往集中的地方。大樓內樓層平面圖與樓層標識牌清晰詳盡,廁所設備編號,標註管理責任人以及報修電話,很人性化,同時也便於管理,體現了物聯網的發展方向。

走廊幾乎無白牆,學院樓裏都設公告牆,非常詳細列明學院規劃、發展願景、專業課程、師資情況,學生考證建議,活動訊息、產學動態等,學生一目瞭然。每個教師研究室,都標註教師身份,聯繫電話,課程安排,指導時間。部分專業教室室內,多媒體設備四面設置,可360度觀看,視角沒有盲區,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體現透徹。教室室外牆面標明該教室功能用途、管理方法、課程設置、設備配置等,非常詳盡。公共空間充分利用,設置學習設施(書架、座椅),方便學生課外學習交流。

普遍推進了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平台建設。數字化資源管理應用於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如學生管理系統可以及時反映課堂考勤情況和參加學生社團的情況,學生成績打印都有自助系統。樓宇的節能情況都有電子屏顯示,公共設備的報修可網上遞交。

(七)重視資源的共享和利用

所考察高校校園面積都不大,但他們在資源的共享和利用上做足了功夫,使不大的校園也容納了萬人學生,而且井然有序,蓬勃向上。如台北科技大學校園面積不到150畝,但全日制學生有9千多人,是資源充分利用的典範。

1.強調多功能配置

教學樓、圖書館、體育館的配置強調集多種功能於一體,以實現資的充分利用。龍華科技大學的體育館,具有五六種功能(訓練、鍛鍊、活動、集會、社團演出等),屋頂還設有空中操場,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集學習、研討、指導、交流、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佈局合理,管理先進,是精心之作。

2.專業教室、實驗室等全校共享

學院樓(系所)均獨立配置,設有很多專業教室、專業實驗室,由學院(系所)管理,全校共享,由需使用的部門向資源所在的學院(系所)協商使用。每位專任教師在學院樓設有獨立辦公室(或研究室)(一人一間,約10平方米,標配辦公傢俱與辦公設備),承擔各類研究工作、學生帶教工作。

3.重視產出效益

龍華科技大學注重投入產出績效,設立貴重儀器中心(單台件人民幣60萬以上),服務學生(研究生)、教師(教學、科研)、社會企業,既能滿足校內使用又能服務社會需求,同時也擴大了學校知名度。通過運作,基本實現自我生存,沒有增加學校另外支出。

建國科大的旋轉機械與熱傳導實驗室,雖然空間狹小,只有80平米,但配置設備超過千萬台幣,年產sci論文幾十篇,承接了多項產學合作項目,申請的專利有十幾項,是小空間產生大效益的典型代表。

三、啟示與借鑑

(一)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市場意識

台灣科技大學緊跟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靈敏度高,危機感和緊迫感強烈,對我校辦學有着良好的借鑑與啟示作用。當今,高等教育的發展正受到普及化、國際化、信息化和市場經濟的挑戰。隨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上大學已不成問題,但選擇讀什麼樣的大學正越來越壓迫着大學的辦學者。而上好的大學,接受優質高等教育正成為眾多人的選擇。由於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國內高校生源大戰已不可避免。上海秋考人數約為5.1萬人,而據有關方面數據預測,約為4.8萬人,約4.7萬人,約為4.5萬人,呈逐年下滑趨勢,而境外高校也加入搶奪生源的行列,大學優勝劣汰的局面已經不遠。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學正發生顛覆性變革。慕課突破了知識傳授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將對傳統大學的組織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帶來強大沖擊,世界範圍內的名校、名師、名課同台競技,將打破傳統大學對文憑的壟斷,高校將面臨着生存危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如何在市場經濟中招到適合自己學校的生源、教師,如何讓畢業生高質量地就業,如何在市場中獲取良好聲譽等是擺在我們廣大教職工面前無法迴避的問題。學校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發展要落後,發展慢了也會落後。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和市場意識,認清高等教育形勢,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搶抓機遇,堅守定位,做好佈局優化調整及其各項改革工作,使學校在新一輪競爭中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

台灣科技大學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培養職場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使命,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辦學必須以學生為本,這是大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大學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思考通過怎樣的教育教學,使我校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職業技能、職業信用、職業特色,成為受市場歡迎的應用型人才。以學生為本,首先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瞭解學生主體需求,分析學生的差異性,激發學生主體性,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學分調整後整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以及培養計劃、培養體系等都要作出調整。接下來要做的是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納入教學,明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引入行業標準、行業規範來制定課程標準,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雙證融通的教材,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加強通識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認真研究通識教育課程理念與內涵,科學設置通識教育課程體系與內容,完善通識教育課程管理與師資。

拓展學生到境外學習的途徑和數量,以開闊學生國際化視野,提高就業競爭力。可進一步加強與台灣高校的合作交流,做好與台灣高校課程的銜接與學分認定工作,讓更多學生受益。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從新生入學到學生畢業全過程的職業指導服務體系和學生創新創業創意活動體系,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主創業、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資源配置要突出重點,努力做到共享共用

台灣這幾所大學資源配置的特點是“照顧面,突出點”,很值得我們借鑑。今後要樹立“集中力量、突出重點、聚焦突破”的觀念,資源要投入到急需必需項目中去,保重點、保優先,分清輕重緩急,不能撒胡椒麪,面面俱到。當前學校進行學科佈局調整和專業論證,後續要確定扶持重點,給予特殊政策,資源傾斜配置。

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要考慮如何為資源的共享共用搭建好平台,這次的佈局結構優化調整為校內資源的整合創造了條件。在實驗室、教室等硬件建設上要做好頂層設計,要有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設計理念,而且要有為全校師生服務的思想。如即將開工建設的工程訓練中心要做好頂層設計,做好資源的共享共用的前期準備。

要盤活學校現有各類資源,在服務師生的同時可以為社會提供服務,以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如環境學院有很多貴重儀器,可以考慮建立測試中心,不僅為本校師生服務,還可以為社會提供服務。

(四)強化學校文化建設

所考察的4所大學雖然都是同一類型的科技大學,但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可見,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以“彰顯二工大品格,提升文化軟實力”為主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以滿足師生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強化頂層設計,整體部署,分層推進,逐步建立起與我校定位相匹配、相適應的文化體系和文化形象。

建立師生榮譽牆和成果展示中心。為了弘揚學校文化,彰顯辦學特色,增強師生的榮譽感,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必要考慮建立師生榮譽牆和成果展示中心,讓“難得一見”的榮譽獎牌、證書和成果展示出來,成為激勵大家不斷開拓前行的動力。

打造人性化校園交往空間。從師生的心理特徵和需求出發,提高空間功能的複合性、隨遇性和歸屬感,提升空間的文化品味,創造出一個個隨時隨地都能吸引師生參與的交往空間,讓師生們在這裏自由地輕鬆交流。如改變教學樓裏只有大小不等教室的局面,增加休閒角、討論區等,在道旁、水邊增加一些環境怡人的非圍合性小空間,大家可以輕鬆舒適隨意地一起交流,這種文化氛圍的打造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師生。

(五)建設特色師資隊伍

隊伍是辦學的根本。台灣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出一支既符合學校發展需要又有自己風格的師資隊伍。我們在建設應用型特色大學過程中,可借鑑台灣經驗,通過持續不斷和有效地教育引導、培養引進和管理服務,建立一支品行優秀、業務精湛、專兼結合、自覺奉獻的骨幹隊伍。當務之急要做好教師的進口、考核、培養、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在教師的進口上,要開闢渠道引進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專任教師或任兼職教師,這種兼職可以是短期的,如只講一兩個實務內容,也可以開一兩門課程,同時要加大對兼職教師管理、評鑑與考核。

在培養上要完善培訓機制,按需培訓。專任教師每隔3-5年要參加崗位培訓。

在考核上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要根據教師實際工作和個人能力選擇不同的權重,有所側重地予以考核,體現考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職稱評定上可以考慮改變教師晉升職稱以學術成果為主的單一模式。鼓勵專任教師用技術技能、發明專利、傑出的教學成果等晉升職稱。

(六)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

台灣高校已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地運用於學校教學活動、行政管理和服務等方面。我們應順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潮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要運作好信息化辦公室和信息技術中心這兩個機構,做好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通過數字化學習空間的建設,加強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以適應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師生在課程教學中充分交流和溝通。在學校管理上要梳理工作流程,通過信息化手段固化下來,儘可能讓管理人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脱出來,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精力服務好師生。

市考察調研報告篇6

20xx年11月27至12月4日,大連工業大學考察組赴滬、寧、浙五所高校進行學習、交流,在考察期間,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以及各高校的熱情接待和配合,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現將考察情況做以報告。

一、考察組基本情況綜述

1、考察時間:20xx年11月27日——20xx年12月4日。

2、考察地點:上海、南京、浙江。

3、考察對象: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

4、考察方式:參觀訪問、與相關部門和領導座談等形式。

5、考察組成員:本次考察組共有6人,學生處副處長殷紅玲為總領隊,隊員由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佟鐵、食品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朱巖、學生科劉梟、服裝學院輔導員金河、紡織與材料工程學院輔導員陳蕊組成。

6、考察組成員分工:殷處長:聯繫高校,確定考查內容

佟鐵、朱巖:五所高校調研具體內容

劉梟:安排出行和住宿

金河:路線規劃、行李物品

陳蕊:出行材料準備、隨行記錄、後期檔案整理

7、考察項目:出行手冊首頁

二、各高校研討記錄和特色工作

考察組在出發之前,對各大學材料和辦學優勢、特色進行了材料的蒐集和整理。(詳見附後內容)針對本次考察主要內容,結合前期材料準備內容,進行了相關調研。總體來説各個大學的辦學特色鮮明,在調研中,調研組就以下高校的特色工作,做以具體調研,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產學合作教育,東華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華東師範大學學工網絡系統建設,東南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工作開展,浙江大學的黨建工作和心理輔導員培養等,對我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三、考察小結,學習重點

(一)以校為榮,校史、校訓講解

考察組所到的每所大學,接觸的每一位老師,都可以將學校的發展歷程進行講述,

每位老師都充滿了自豪感,在各大學所準備的材料中,都有專門對校史、校訓、所取得的成就和優秀校友的介紹,每個學校都在新生入學時有專題學習,讓全校每位師生都對學校有認同感,以學校為榮。

(二)學生處工作

1、提高服務意識,優化辦公流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生處設立窗口式、一站式服務,將各部門辦公點,集中在一個大辦公室中,便於學生辦理手續。辦公室外中央大廳,設置書架,學校將各項工作辦公流程圖印製成冊,學生可以取閲,自己按照流程辦理。

浙江大學:學生處實行掛牌服務,在辦公室門口的顯著位置介紹學生處機構設置及各項工作分管人員及辦公室,並在每個辦公室門口掛牌,顯示此辦公室人員、分管工作及目前狀態(辦公、會議、出差、休假)。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科生教育:浙江大學非常重視重要典禮的育人功能(如:開學典禮、年度表彰大會、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學生代表發言從網絡上徵集,由全校師生的投票和推薦產生);

研究生教育:東華大學充分發揮研究生學生骨幹的作用;東南大學建立了研究生評優評獎指標體系(科研、實驗室、導師話語權佔到20%);華東師範大學建立了安全穩定建立管理機制(實驗室安全考試、學術規範考試等)。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調研中,各個高校都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每個班級安排心理觀察員、心理委員;

東華大學:通過特色活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華東師範大學:在工作中將研究生的心理測試工作,前移到研究生面試階段;

東南大學:針對當前高校學生數量激增及新時代青年個性鮮明的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場所、設備、師資都達到最優配置;

浙江大學:經費投入超過國家標準,在課程設置方面讓同學自行選課,請專家每週指導,讓輔導員老師進行專門培訓;

重點建議:學校出台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文件,務必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場所、設備的投入,鼓勵專職輔導員參加心理諮詢師等方面的培訓。

4、就業工作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是國內第一所高校引入產學研教育模式的大學,他率先推進了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具有創新性的形成了有效的育人機制和管理體系,對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借鑑意義,它依託專業實踐,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髓融入其中,全校工作重心圍繞產學合作教育,就業工作直接受益。

東華大學:施行成才導航計劃,每月舉辦多場就業講座,將就業指導,做成精品必修課。

東南大學:學校的創業工作放在團委,通過信息網—bbs、短信平台通知招聘會,就業信息多,企業多。每年學校都有經費支持,組織行業內部大型招聘,通過信息系統、簽約系統隨時掌握學生簽約情況,每年就業率98%左右,就業形勢較好。

浙江大學:加大就業經費投入,全校形成聯動模式。

5、學工隊伍建設

東華大學:從本校直研或考取研究生及在讀研究生中選拔助理專職輔導員,注重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設立輔導員科研基金,支持課題立項及實踐研究;定期舉辦輔導員研討和沙龍,互相交流學習;將博士生導師作為新生班導師,引導人生、指導學習,做好規劃;每年分撥專項基金,用於輔導員進修培訓、外出調研。

華東師範大學:高度重視培養輔導員科研能力,邀請校內外專家以專題報告或者經驗交流等形式對課題申報、撰寫等方面做技術性指導,通過開題答辯、中期驗收等環節督促課題立項的成果進程。

東南大學:充分發揮兼職學生工作者的優勢,調動研究生骨幹的積極性,可以作為留校輔導員的重要參考。激發本科生骨幹的主動性,可以在推免環節適當放寬條件。

東南大學、東華大學:加強輔導員隊伍的流動性,讓學生工作隊伍流動起來,始終保持這隻隊伍的朝氣與活力。

6、信息化平台

高校管理信息化,是衡量高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誌。

東華大學:網絡系統是有學校專門負責單位進行引入,目前教務和學工的系統不能達到兼容,成本據初步估算,從運營到現在投入很多經費。

華東師範大學:網絡平台模塊建設合理,易於操作,細化到每項具體工作,佔用網絡空間小,系統運行穩定,兼容性強,學習使用方便,成本接近於零。弊端是與教務的系統沒有建立對接平台,很多信息還需要另行操作,學籍異動等情況不便於查看。

東南大學:系統引入花費時間長,系統運行穩定,演示時受網絡環境影響,前期投入很多,後期還有不斷的維護和投入。

重點建議:各大學都有適用的學生工作系統,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及時間處理日常事務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系統中實現安全穩定工作的預警工作。建議學校要編制或引入適用於我校日常管理的網絡系統,優化事務性工作辦理流程。

7、大學生資助工作

東華大學:通過日常教育、電話回訪,材料反饋,同學評議,輔導員鑑定,貧困生證明等形式保障真實性,結合網絡系統優勢,會對貧困生受助情況有統計,學校每年都有補償性投入,學校根據貧困生學費和日常表現、資助情況,會補齊差額,進行補償性資助

華東師範大學:利用網絡系統,直接設置貧困生申請和審核權限,保障貧困生信息安全,將全校貧困生信息及時用網絡更新,審核材料通過網絡備份,學生受資助後,有效利用網絡平台給受助同學發送一封信,加強引導和教育。

東南大學:通過定量評測、定性分析與民主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學工管理信息系統,採取學生填寫申請,認定三級貧困等級,注重貧困生羣體心理教育,利用優勢資源,加強貧困生心理方面專題培訓和活動。

8、重視宣傳

很多高校介紹他們的學生工作,都重點突出某一特色,如理論成果曾獲國家、省市級獎項等,其實對比我們學校的學生工作也毫不遜色,反思之後我們認為,我們更應該注重總結、提煉、昇華及對外宣傳。

如:將我校輔導員每期的沙龍討論內容印製成冊;製作全校輔導員年度手冊;要制定適

用於我校的輔導員培養方案;加強輔導員自身學習意識,鼓勵參加校內外的技能培訓,

形成考察、學習、調研材料。

(三)教育教學管理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將課程內容前移,集中在前三年完成,第四年主要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實習;參加產學合作項目的學生,按照參與學期記入學分,每學期2分;教師科研成果考評包含項目參與情況等。

浙江大學:將每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學期,按照這四個學期進行課程設置。可以為專業教師留出整塊時間進行科研、出差、進修、會議等內容。

(四)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目前各高校校園文化大發展,各個學校都是以品牌意識來打造優秀的校園文化,以校園文化來感染學生,充分彰顯出了優秀的校園文化的力量。

東華大學:加強研究生學生幹部培養方面,召開上海高校研究生會主席峯會;每月一個主題教育。

東南大學:將學生活動與各項心理教育相結合,有針對性開展。

浙江大學:發揮學生自主性,活動與專業相結合,結合專業特色開展。

(五)黨建工作

東華大學:研究生黨員開展十個一活動。即讀一本理論書籍,談一次讀書體會,創建一個文明宿舍,參與一次宿舍衞生檢查評比,幫助一名結對對象,參加一次志願者活動,貢獻一個金點子,組織一次創造性思想教育活動,參加一次督導工作,過好一次民主生活會。

浙江大學:在新生黨員隊伍建設方面,要求新生黨員提前兩天報到,學校統一培訓,協助辦理各項手續,從源頭抓好黨建工作,從入學就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打造以黨員之家為載體的學生黨建新平台的,將黨員之家設在學生宿舍區,施行結對,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1、工作途徑是推進1233建設。

(1)全力構建一個學生黨建與學院各個育人環節有機結合的培養體系。

(2)建設兩類黨員之家:分院黨員之家和學生公寓黨員之家。

(3)建立三級黨校:網上黨校、分院黨校和學院黨校;健全三項督測制度:黨員公示監督制度;黨員(支部)述責報告制度;黨員量化考核制度。

以上為本次考察組考察後的綜合報告,由於時間短暫,我們的考察還不夠深入、細緻,對各高校的重點工作和突出成就尚未能夠充分了解和掌握,報告中所提出的一些思考或建議也未必恰當,敬請諒解,本考察報告僅供學工部門同事做以參考,並敬請批評指正。

市考察調研報告篇7

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工作難題,更加準確地把握政策、理清思路、更好地服務大局,經鄒主任同意,由馬國旭副主任帶隊,王文等五名財務人員參加,於8月4日至8月6日,赴__、__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學習他們在公司經營、土地運作、財務管理以及融資工作等四個方面的先進經驗。通過三天緊張的行程,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充分感受到了全國開發區都是一家人的深情厚誼。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開發區美好的前景、堅定了實現目標的信心,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完成了此行的主要任務。具體情況小結如下:

一、在兩個開發區座談的主要內容:

(一)公司經營方面:

兩個開發區的總公司都經歷了與管委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辦公階段。不同的是一個先合後分,一個是先分後合。

__開發區總公司,在20__年之前,老總由副主任兼,比較獨立。20__年,因為管委會主要領導變動,併入財政局合署辦公,採取“大財政、大預算、大融資”的管理模式。實行“三權分離”,決策權(管委會)、預算概算(總公司)、建設權(建設局)。總公司的定位是投融資平台。

__開發區總公司經過26年的發展歷程,成份比較複雜。在財務管理與控制方面,初期與管委會合在一起,常務副主任兼老總。現在則相對獨立,但總公司財務部還是要承擔財政局一部分分工。總公司的定位是:一城市運營商。第一是負責土地開發,包括徵地拆遷,但為了迴避關聯業務起見,拆遷、安置採取了兩條線管理;第二是承擔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是低價位商品房建設。二在早期有市場行為。一方面做過房地產開發項目,主要是在區外發展,做利潤。另一方面組建外貿集團,現在是全國五十強;三是政府投資機構。一方面是管理投資工作,其中一個大的亮點是投資銀行業,在江蘇銀行和交通銀行都有股份。另一方面是滿足引進外資需要。具體是做了江蘇王子、創投基金(擔保公司)和高科技領域。

比較一下兩個開發區總公司的發展歷程,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投資公司的運行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應因時而變,“方便管理、利於大局,增速發展”才是硬道理。獨立不獨立,只是領導分工問題,不是決定公司發展與否的關鍵因素。

所以,此前一直困擾我們的“新城公司缺乏自主權,運行不順暢”的問題,説到底,其實是由於我們單純站在公司角度考慮的原因,是缺乏全局觀念的表現。

(二)土地運作

從介紹的情況看,兩地思想都比較解放,善於規避政策,勇於創新措施,敢於以我為主。都力求利用最少的土地資源,開發更大的經濟效益。用他們的話就是“沒有大的項目、好的項目,是不會輕易批土地的”。當然,兩地的發展也同樣受到了土地指標的瓶頸制約。__開發區抓住機遇,曾以9800元/畝的價格購買了其他地區10000畝的土地指標,主要作為安置房的土地儲備,因為今後回遷户必然要求把他們的安置房由小產權轉為大產權,從而引發不穩定因素。而且,對於已經落户的產能相對較低、土地產出比不高,或者不符合整體產業規劃佈局要求的企業,__採取了合同一到期就不再續約的做法,重新收回土地、重新佈局。這其實也是我們招商引資的一個契機,發達地區產調整出局的企業,在我們這裏應該還是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的,可以與我們其它的招商項目綜合考慮。

除了土地的一級開發外,兩個地區還都進行了房地產開發。__開發區的一個成功做法是與__中學(母校)強強聯合,由開發區在境內提供土地,__中學投資,新建__中學分校,從而帶動周邊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升值更快、運營更好,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__開發區由於成立較早(1984年12月),沾了政策的光,起步階段是國務院投資助推,用他們的話説就是“當初錢都花不完的”,所以,在土地整理方面是做好“七通一平”才掛牌上市。在方面我們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財力,只作為情況通報提一下。

(三)財務管理和投融資工作[ 蓮 ~ 山 課 件 ]

第一,財務管理方面。

由於其必須符合總公司運營模式的要求,具體業務的處理方法林林總總,這裏就不再展開。

但有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由於開發區高速發展的特殊性,政企業務交叉的現象難以避免,表現在會計處理上,就是即便最新的《會計準則》裏面的會計科目,也滿足不了新的業務要求。和我們一樣,兩地也都採取了“自造”會計科目的做法。比如在處理房地產開發子公司的成本核算上,__總公司就設立了“開發成本”的會計科目。由於業務關係過於繁多,區分起來十分困難,有些會計科目甚至都細化到了六級、七級。最後審計的時候,鑑於業務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審計人員也只能一笑認可。

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國家一定會出台一個區別於其他的、專門適合於開發區的會計準則。相當於介乎企業會計和事業會計之間的一個會計門類。

第二,投融資工作。

在投資方面,開發區的投入產出週期較長,在投入產出比上,不能也不應與企業相比較,因為這裏面還有個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的問題。尤其在開發區普遍存在的、資金運轉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這個週期就更顯漫長,投入產出比也更像是杯水車薪。因此,在資金遠遠滿足不了投資需要的情況下,兩地開發區在早期的時候,都採取過一些非常措施。比如對於標準廠房的問題,__就採取過先給企業使用幾年,再成本價賣給企業的“壯士斷腕”的做法。看起來開發區是虧了,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説,賣過的廠房還在開發區,收回的資金又可以繼續投入。這完全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之舉,是因勢而為的變通做法,不能也不應按平常時期的標準來衡量和看待。

在融資方面,兩地都採取了發展、做實子公司,自主搭建融資平台、提高銀行授信額度的積極做法。為了做大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滿足銀行更大授信額度的要求,各個子公司相互間的變通交易就順理成章了。__開發區由於資金需求和缺口更大,投入的人力相對更多,有10名融資人員分兵出擊,多點開花。尤其值得我們借鑑的是,他們與股份制銀行的成功合作。由於體制的原因,可以變通的餘地相對更大、機會更多。

二、總的體會和幾點建議

(一)總的體會

這次考察的兩個開發區都是二級市的開發區,起步更早,規模更大,在經濟總量、影響力和吸引力上我們確實沒有可比性。之所以選擇去,主要是兩地發展理念、業務水平以及文化底藴打動了我們,尤其是他們的業務,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從結果來看也是收穫頗豐,不虛此行。

但是,讓我們不曾想到的是,我們引以為驕傲的__,人家居然都沒聽説過。我們的宣傳工作確實太落後了。要知道,我們去的可是這些城市的最前沿——開發區,而且又是本省,同在江北。

(二)幾點建議

1、建議管委會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今後有針對性的多組織人員出去學習,效果當會立竿見影。

2、進一步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尤其要針對各地的開發區。人家都沒聽説過我們,再多的機會,也不會想到我們。

3、招商引資的視野應該更加開闊。可以借鑑政府常用的結成友好城市的做法,與發達地區的開發區結成友好開發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佔領了招商引資的有利平台,人脈資源更廣、招商信息也更多。

短短的三天時間,面對面的座談也只是幾個小時,我們的收穫和體會還是很多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之道,我們會在今後不斷的工作實踐中思考、改進。當然,我們也一定會與這些新交的朋友長期保持友誼、保持聯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ykne1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