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

道德實踐活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1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行,隨着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不斷深入,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已成為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一項重要任務。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有着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檢察官的職業道德建設同樣成為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些次活動,辦公室認為因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

一是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提高自身政治素質。政治素質是對檢察官首要的要求,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不會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因此,強調檢察官的職業道德就首先要做好新形勢下的政治教育,提高檢察官的政治素質。目前,最根本的是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教育,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廣大檢察官的頭腦,指導我們的言行,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記我們的崇高使命,為做好檢察工作和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盡職盡責地工作,無怨無悔地奉獻。這是加強檢察官職業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二是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拓寬檢察官知識面,提高檢察官的業務素質。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席捲全球,科技創新一日千里,社會競爭紛繁激烈,各種矛盾層出不窮。新的時代對檢察官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業務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一名優秀的檢察官,必須具有淵博的法知識和豐富的檢察經驗,憑精湛的辦案技巧

與偵查藝術,來解除一件件疑難複雜案件,迫切地要求檢我們必須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文化層次,不斷拓寬知識面,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堅持不懈地學習有關業務知識,提高業務素質,使自己具有深厚紮實的法律素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要求。

三是培養良好品行,樹立檢察官的社會主義道德觀。“良好的品行”是《檢察官法》規定的作為一個檢察官所必須具有的基本條件,是檢察官忠實履行職責、公正司法的內在動力。一名優秀的檢察官,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深厚紮實的法律素養,而且還必須具有優良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檢察官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其職業道德教育比其他行業要求更嚴、標準更高。“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當前,在執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執法環境方面的因素,又有制度管理方面的因素,但也有與一些檢察官道德素質不高、生活情趣低下有着直接的關係。只有具備優良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夠嚴格、準確、公正地執行法律,正確地行使檢察權。因此,提高檢察官的職業道德、加強檢察職業道德教育,必須首先注重培養檢察官的人品,重視每位檢察官的道德修養建設,使其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勤政為民,廉潔奉公,使其真正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2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生着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和強調教師要為人師表。人們常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鵰塑家”,“手執金鑰匙的人”等閃光的詞句來形容和讚譽教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感到驕傲而有壓力,為自己的工作得到人們的承認而自豪,又怕誤人子弟而擔心,通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作風整頓,我覺得受益匪淺。

嚴以律己,嚴格執教

教師嚴謹治學過程中的“嚴以律己”,是指教師嚴格按照教育職責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素養標準,切實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更好地履行教育職責,完成教育任務。一個教師要體現嚴以律己、嚴禁治學,就應當對科學抱滿腔熱情自覺排斥自身存在的愚昧、迷信和偽科學,自覺擺脱經驗主義、教條主義、保守主義的束縛,勇敢地承認自身不足。

(一)、常把工作放在心中。

教師手中掌握着祖國的未來,人類的未來,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號,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我覺得當好老師,首先要重視自己的工作。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自己首先在熱愛自己的工作,有“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意識,不妨埋頭苦幹,無私奉獻。通過學習,讓我更明白了,老師有強烈的事業心,他自身的敬業精神,會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學生學習情緒就會高漲;老師馬馬虎虎,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抑制,直到厭學、不學。在學生的眼裏,往往把教師看成是自己學習的榜樣,“親其師,信其道”,刻意的模仿,執着追求。這樣,就不能看責任心的問題了!身為教師,就得時時刻刻把工作放在心中。

(二)、教書育人應是自己的職責。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很重要的是既教書又育人,特別是育人。我國文學家韓愈曾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説,教師不但要管三尺門裏,還要管三尺門外,把思想工作做到學生的家庭、公共場所、在育人問題上,我覺得把自己的愛心拿出來,就比較容易與學生溝通,只要學生意識到老師在關心他,愛護他,他才會意識到老師對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心靈的窗户會毫無保留的敞開,師生間架起了情感的橋樑,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柏林斯基也説過:“愛應該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鑑別教育的尺度。”

當然,在育人的過程中,不僅要給學生的温暖,重要的是要給學生的激勵,體現出對學生的信任和肯定,避免“恨鐵不成鋼”,“寧給好心,不給好臉”式的強制或壓服,教師的愛,人們評價為母愛,“會影響到學生一輩子”又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滲透於師生交往的細微之處。這樣,學生感受到老師在真心愛他們,他們將會把這種愛珍藏在內心深處,並使之轉化為與老師的教育要求相適應的自覺行動。

當教師很苦很累,尤其在育人工作上,不是一日見效。但當我們看到學生的笑臉,當我們站在神聖的講台上授課的`時候,我們會感到一種幸福,因為我們意識到那是在用自己的創造性勞動,為着下一代的成長而努力,這樣,雖然受了苦、受了累,當我們看到學生懂事了、進步了,有所進步的時候,我們感到幸福。

(三)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

“人各有別,才各有用”我們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新世紀的基礎教育,應該是承認人人有別,人人有用,給學生以寬裕和不斷的鼓勵,然後因材施教,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應以民主、平等的精神對待學生,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有人説過:“學生的每一次閃光都可能成為火種,如果能讓它燃燒起來,就會燒掉自卑,喚起自信,照亮並進入道路。”

改變以我為中心的傾向,用激勵性的語言去鼓舞學生,讓他們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髮揮各自的優勢,主動的學習,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這樣,教師因材施教,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會讓他們都體會到各自的價值,由此,師生之間更和諧,學生接受知識也更渴求。

(四)為人師表很重要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作為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更應該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時時做到言行一致,表裏一致,更得發揚“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當然,也要以思想進步、道德高尚、遵紀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嚴於律己等標準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將盡心盡力的作好本職工作,發揚春蠶吐絲,蠟燭燃燒的奉獻精神,維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聲譽,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實質上是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而道德實踐是廣大未成年人道德觀念形成,豐富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定的社會道德理想,道德準則轉化為個人道德品質的必要途徑,在道德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目的得失成敗也要用道德實踐來檢驗,道德教育要取得實效離不開道德實踐的有力支撐。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實踐活動改變了道德教育中“重教育,輕實踐”的傾向,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有意識的側重實踐,如在家庭開展“孝敬父母,體驗親情”活動。提倡未成年人主動分擔家務關愛家人;在學校開展“和諧校園”活動,引導學生尊敬師長、同學間互助、互學、互愛、關心集體、增強合作意識;在社會開展“愛心奉獻“活動。組織未成年人走進社區、敬老院、福利院等,引導未成年人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提供服務、參與社區環境保護、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使廣大未成年學生在這些實實在在的道德實踐中啟迪思想,不斷強化道德修養。

未成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在於道德實踐。未成年人文明素質的養成要靠道德教育,更要靠道德實踐。道德實踐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規範、自我完善的功能,它對於幫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致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提升道德境界,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道德實踐活動引導廣大未成年人通過理想、信念、感恩、善良等道德理念和輿論評價的作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變“要我做”為“我要做”,不斷薰陶自己,改進和提高自己。只有在生動具體的道德實踐中親身體驗和感悟到做好人好事,嚮往真善美等所煥發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觀念的偉大力量。才能加深孩子們對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觀念的理解,從而提高道德自覺性,逐步把道德認識道德觀念昇華為相對穩定的道德行為實現知行統一。

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形成在於道德實踐。眾所周知,道德實踐深深植根於人民羣眾。是人民羣眾移風易俗、提升自己、改造社會建設美好生活,把行為標準轉化為自覺行動的內在要求。同樣,道德實踐也是廣大未成年學生參與道德實踐,提高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和形成。未成年人是道德實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羣體,他們對有益於自身健康成長,有益於自己所生活的集體和社會的道德實踐活動,有着很大的熱情也藴含着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要俯下身來思考問題,設置道德教育的活動載體,遵循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深入發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把道德實踐的目標、任務同廣大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必須受到未成年的熱烈支持和廣泛參與。

通過參加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連的道德實踐活動,未成年人關心道德建設的熱情必須高漲。《學生守則》、道德規範等就會在道德實踐中被大家認同,廣大未成年人就會遠離陋習與明握手。他們的道德素質就會慢慢提高,逐步實現“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的目標,“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實踐活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在學校教育期間更應該偏重“德”的教育。這“德”是廣義的,類似於素質教育即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陶冶學生健康的情操,培養學生刻苦、不畏挫折、勇於承擔責任的基本道德品質。

教育對人的一生髮展起着關鍵性作用特別要加強德育工作。由於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定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要對未成年人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革命傳統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4

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為認真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我校按照“以點帶面、以月促年、積極行動、務實高效”的工作思路,在全校掀起一個公民道德建設熱潮,進一步推動我校公民道德建設工作再上新台階。我校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學校、社區、家庭為基地,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 抓引導,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系統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多年來,我校始終要求各位教師,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全方位的加強道德知識、情感、意志、行為的系統教育。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校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育研討,深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內涵,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分年級、分層次、有計劃地融入各科教學內容之中,形成了全員參與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圍。

圍繞"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基本道德規範,我校積極宣傳本校各班的“精神文明小標兵”、“誠信好少年”的典型事蹟,並組織全校老師學習共產黨員標兵的先進事蹟,進一步強化全校師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精神,樹立誠實守信、文明禮貌的校風,營造濃厚的環境與文化氛圍。

(二) 抓活動,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

社會實踐活動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我校圍繞全市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組織未成年人蔘加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機補充和深化,結合不同層次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實效性和吸引力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積極開展“三百”教育活動。

我校大隊部向各個中隊發出號召,在我校各個中隊廣泛開展"看百部優秀影片、讀百部優秀圖書、唱百首優秀歌曲"為主題的"三百"教育活動。在各位中隊輔導員的組織引導下,各個中隊的少先隊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教育活動活動,把學生的視野吸引到讀書教育活動中來寫讀書體會和觀後感等,使我校各班的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薰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實,道德境界得到了昇華。

2、廣泛實施爭創"四小"工程。

本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我校在各個中隊廣泛實施了爭創"四小"工程:

一是開展了學英模、樹規範,爭做"小標兵"活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加強了學校校風校紀建設,使公民道德規範細化入心,並落實到每一名青少年的日常行為中。

二是開展了學習環保知識,爭做"小衞士"活動。依託環保教育基地,引導中國小生學習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建設美好家園。中國小生參加了爭當"小衞士"活動,開展了"清理口香糖"、"拾撿白色垃圾"、"清除野廣告,城市更美好"、"護河行動"、"清理街道衞生大行動"、"回收廢舊電池"等系列活動。

三是開展了奉獻愛心,爭做文明"小夥伴"活動。開展勤工助學、愛心助殘、城鄉小夥伴手拉手等團結互助活動,引導廣大中國小生付出一份愛心、收穫一種品格,在活動中體驗真情、感悟人生。

四是開展誠實守信,爭當"小主人"活動。圍繞培育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廣泛開展"誠實守信,做小主人"主題教育,通過徵集誠信格言、製作誠信格言展牌、建立"誠信"檔案、開設"誠信考場"等適合學生學情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培養學生做誠信學生,做城市、學校的小主人。

(三) 抓環境,營造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社會氛圍

為營造學校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拓展德育建設的內涵和領域。一是開展創建學習型家庭、文明家庭活動。我校繼續啟動實施了"家長教育素質工程",以家長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為宗旨,結合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困惑和問題,舉辦專家講座,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了科學教子的能力。學校還組織了"親子同讀一本書"、編撰家庭道德格言等活動,使學生和家長增強了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孝敬父母、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意識。

二是開展"小手拉大手,我跟文明走"活動,促進學生自身和社區居民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學校通過引導學生查找自身和周圍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現象,以畫漫畫、寫故事、演小品、説道德等形式對不道德行為給予批評糾正,並倡導學生與家長簽訂文明協議,互相監督,互相激勵,對家庭文明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 抓保障,建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長效機制

為積極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我校組織實施了"保護未成年人愛心計劃"。我校大隊部紀律監查部對學校各班學生進行廣泛瞭解,對部分問題學生展開“手拉手愛心活動”。以中隊為單位,各中隊對本班的問題學生進行“一幫一、手拉手”的互幫互助活動。學校大隊部還組織相關人員對學校內部、學校周邊紀律做好檢查、監督工作,以淨化學校周圍環境,保障學生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秩序,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道德實踐的活動總結5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這一概念説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標籤: 道德 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z19n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