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 >

學校德育創新總結多篇

學校德育創新總結多篇

學校德育創新總結多篇

【第1篇】學校德育創新總結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新時期背景下,需要我們樹立新的德育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順應新時期學生髮展的特點。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首先確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導思想,積極樹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針,將德育工作擺在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首位,並根據學校的總體辦學思想,確定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定位,樹立了學校德育管理的“三大理念”:

1、“以人為本”,“激勵為先”

一切教育都必須以人為本,這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觀。因此,我們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為指導思想,遵循青少年個性發展的特點,着眼於學生終身良好思想道德與行為習慣的形成,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落實“全員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點德育”,建立以“激勵”為中心的德育管理機制,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勵學生戰勝困難。

2、以“實踐”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生命

努力擺脱以説教為主的德育方式,積極開展校內外德育活動,讓德育迴歸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實踐中體驗道德與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內”,轉變為以“內”為主,“內”、“外”結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內涵,自覺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

3、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在德育工作中,不斷關注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趨勢,加強德育科研,根據學校實際和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更新德育觀念,更新德育手段。擺脱一成不變的單純憑經驗的德育管理思想,讓德育工作在不斷創新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

根據學校確立的三個德育理念,學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道德建設工作:

(一)“禮儀教育”正行為

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為了讓這種優良的傳統美德在學生中繼續發揚下去,學校以“禮儀教育”為先導,引導學生學習文明禮儀,學會以禮待人。多年來,我們一直開展各種文明禮貌教育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禮貌意識,積極促進學生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

1、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學校歷來堅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導學生人人懂文明,人人爭做文明學生。一是每學期開學初,對學生進行一週的入學教育,組織學生學習《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國小生守則》以及《文明禮貌讀本》、《禮儀三字經》,讓學生明白做文明學生的準則;二是利用每週升旗儀式中的國旗下講話,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文明,鞭韃醜惡”的演講;三是在校園內設立文明、禮儀標語牌:如“請使用文明語言”“請講普通話”“輕聲、慢步、禮讓、右行”,“寧可繞道百步遠,也不踐踏半寸草”等,讓環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會時間,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對校內外事件發表評論。

2、設立禮儀崗、監督崗

學校在校門口設立禮儀崗,全校各班輪流值周,進行禮儀示範,與入校師生、來賓互致問候,讓大家一進校便有一種親切、温馨之感;在校園內主要位置設立監督崗,志願者輪流值崗,對個別學生的亂扔、亂丟等不良行為進行監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3、定期評選“禮儀之星”

學期末,學校把思想品德優秀、文明守紀的典型學生評為“禮儀之星”,而且照片上牆,張榜公佈,充分發揮他們的模範作用。

一開始,我校一些新生很不適應這些要求和做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學習,都能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見到老師和外來人員,都能主動地問候:“老師好”、“領導好”、“來賓好”;食堂就餐秩序井然;公交車上都能主動讓座。XX年,山東教育專家來我校驗收首批教學示範學校時,對學生的文明禮儀給予了高度評價,家長、社會對學生的文明行為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讚揚。

(二)“法制教育”明綱紀

如果説禮儀教育是引導學生“內省”。那麼,法制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外束”。我校根據目前社會上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也為貫徹中央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有關精神,針對學生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

1、上好法律啟蒙課。每學期開學之初,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學好三部法,走好第一步”活動,即學習《新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小競賽、小表演、小故事等方式在各班開展法制教育,以法律來規範學生的行為。

2、定期舉行普法知識講座、專題報告會。我們每年都請市法院、普法辦的同志來校對學生進行集中教育,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用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來教育學生知法、守法。

3、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增加實踐體驗。每個學期,學校都要舉行一次“模擬法庭”活動,這項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法、知法、用法的積極性。

4、主題班會“法律就在身邊”。每學期,學校統一佈置以法制為主題的主題班會,以學生關注的社會現象為內容,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並要求各班寫出書面文字,在全校進行評比、展覽。

這些法制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強化了學生遵紀守法,做合格公民的意識,而且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遵紀守法變成自覺的行動。

(三)“五星級管理”激上進

為科學有效地加強班級管理,促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文明素質的提高,營造班與班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工作的新局面,我們設想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貫注了人文教育理念、實行星級評定。XX年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五星級管理”及《班級量化細則》實施方案。兩個方案的實施,在學校教育教學,特別是對學生評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星級管理”是指把班級管理工作分成“學風班風、勞動衞生、文明習慣”三大項,每項下設幾個小項,三項滿分各為100分,按“星級管理”的條款實行班級量化評定,每週一小評,每月一大評,根據量化分評出星級等級,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等,量化分居全校前十二名的班級即“星級管理”優秀班級,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星級管理”方案出台後,班級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三星班級由試行之初的十多個變成為現在的三十多個,“昨日星光寥落,今朝繁星滿天”,“星級管理”使班級管理真正上“星級”,開創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在班級“星級管理”實施的同時,學校還開展了“校星”評比活動,在各班評選“五星”。“五星”包括愛校之星、愛衞之星、守紀之星、學習之星和進步之星。“校星”按比例從“五星”學生中產生。每月一評的“五星”及“校星”評比使班上少部分全面發展的學生榮登“校星”寶座,大多數某方面突出的學生躋身“五星”行列,一部分潛能生因學習或紀律方面有較大進步而成為眾人矚目的“進步之星”。

星級管理遵循“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人本教育理念,立足學生的現實成長,立足學生的未來發展,給每個班、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越來越多的學生和班級在這個舞台上上演越來越精彩的劇目。

(四)“德育科研”導方向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工作量大,大量新的課題亟待去探索、去實踐、去創新。因此,搞好德育科研,強化德育工作,是學校建設的重頭戲。學校的德育科研工作是德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標誌,是德育工作科學化的保證,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為了促使我校的德育科研工作更上一步台階,形成團結、文明、自強、進取的良好校風,我校組成了由校長任組長、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任副組長的德育領導小組,團隊、班主任、德育研究員為成員的工作小組,在本着“以人為本,科學導航,多管齊下,注重實效”的理念下,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取得了顯著成就。

1、培育德育教研骨幹力量,提高教師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教育是培養人的千秋大業,教師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起關鍵作用。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保證。為此,我校首先聘請了一批有經驗的班主任擔任“德育研究員”,組織教師學習德育文獻,明確德育工作要求,交流德育工作經驗,樹立人人抓德育的意識。其次要求教師做到愛事業、愛學生、研究學習,以身立教,為學生做出表率。再次要求教師自覺地投入到德育實施中,通過民主的課堂氛圍、課堂實踐等形式,細心工作,保證德育工作順利有效開展。

2、開展德育課題研討會,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學校組織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認真學習《中國教育報》、《德育報》、《人民教育》等報刊雜誌,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專著,吸收當前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期提高大家的政策水平、理論水平和德育科研水平。同時定期組織德育課題研討會,推廣德育科研的新成果,把握德育科研的新動向,搶佔德育科研的最前沿。

3、開展經驗交流會並組織觀摩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共同進步。德育工作如何做到理論上創新,工作中出成果,這是我校每一個德育研究員和班主任經常思考和關注的問題。大家遵循將實踐上升到理論,再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的方針,校內交流和校外交流相結合。對內,德育研究員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對外,或請教育專家來指導,提高理論研究水平,或走出去,開拓視野,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

4、學期初與教師簽訂“師德目標責任書”;每學期開展一次“三會一卷一信箱”活動(“三會”即家長、教師、學生座談會;“一卷”即面向學生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提出師德問卷;“一信箱”即校長信箱);定期開展師德教育專題報告和理論講座,定期評選師德標兵(一年一次);凡在師德方面有不良行為的一經查實,在評優樹先、競聘上崗中一票否決。因此,一實小以教風正、師德好而倍受社會、家長讚譽。

近二年來,我校已有60名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獲省、地市一、二等獎。

(五)“德育實踐”增活力

“聽過的容易忘記,看過的印象不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才刻骨銘心”。

長期以來,人們的頭腦中有了一個定勢,認為思想道德教育是“掛在嘴上的”“飄在空中的”,為適應提高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要求,第四次全國少代會提出“讓少年兒童在實踐中體驗”的思想,通過認真學習與深刻思考,我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把學生髮展的可能性變成現實;德育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參與活動對象的角色體驗性是思想教育的特色;德育工作要摒棄零打碎敲,沒有深度,匆匆走過場的活動方式。於是我們充分考慮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特點,依據思想教育活動的要求,考慮活動的條件和可能性,開創“紅+綠”體驗教育實踐基地,設計了一系列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的德育活動,包括校內、家庭和社會活動,讓學生在一定的活動情境中承擔不同角色,自覺履行角色義務,使學生在情境中實踐,在角色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進步。

“紅+綠”體驗教育實踐基地,下設“手拉手”活動站,“我能行”活動站,“小主人”管理站,面向全體,注重孩子的自主創造,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着眼激發他們內在的成長潛力。

1、學校先後創設了“紅領巾交通崗”、“愛國教育基地”、“藝術科教基地”,特別是“校園電視台”的創立,主持人、編輯、記者全都由學生擔任,期期節目贏得了師生的好評。

2、“小主人”自我管理,學校成立了“紅領巾一日常規檢查團”,下設三支隊伍“文明、衞生、紀律”,成員全是學生,實現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每週一的升旗儀式由學生自己安排,一改過去領導、老師的空泛説教,取而代之讓孩子們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身邊的人。

3、“紅、綠領巾手拉手”,實現了對1—6年級學生的分層管理,一、二年級戴綠領巾,三、四、五、六戴紅領巾,為學生的進步提供了階梯。

4、學校藝術節:每年的六.一是學校藝術節 ,今年已舉辦了十一屆,年年有特色,屆屆有提高,學生們自編、自演、自創、二胡、獨唱、舞蹈、相聲形式多樣。孩子們暢徉在藝術的殿堂裏。

“我的作品上牆了!”“我又學會了一種新本領!”“老師説我真棒!”“今年的藝術節我的節目沒能選上,明年一定會成功,因為我有經驗了”……聽着孩子們這些發自內心的話語,看着他們在各個崗位忙碌的身影,我們欣慰地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紅+綠”體驗活動基地已成了孩子們培養自主、自理、自護、自學能力的磁場。

(六)“美化環境”造氛圍

我校教學樓色彩的基調是紅色,為了使學校整體的色彩和諧協調,我們以“綠”為主,美化校園。整個校園,滿目青翠。令人賞心悦目、心曠神怡的校園環境,體現了高格調、高品位的文化環境氛圍,使人心情舒暢,心靈也隨之淨化。信步走進實小,看到的是內藴深厚的早教家教宣傳欄,務實醒目的校史校訓、格言、警句、辦學理念。温馨怡人的自然文化,飛揚個性的文化長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聽到的是琅琅的讀書聲抑揚頓挫,嘹亮的歌聲起承轉合,美術室裏揮毫潑墨,微機室裏點擊世界,舞蹈室裏廣袖曼舞,音樂室樂聲輕揚,運動場上投擲跳躍,處處呈現着濃郁温暖的文化氛圍。

(七)“八個一活動”創品牌

我們知道,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可能只通過一個短時的、一個層面的活動就能達到目的。因此,我們認為貼近學生生活、分層施教、螺旋上升式的活動,將會更加有利於學生道德品質的積澱。

我校從XX年開始,分層、分步實施“八個一”,即:讀一本敬老的書、寫一篇敬老的文章、講一個敬老的故事、畫一幅敬老的畫、唱一個敬老的歌、辦一期敬老的黑板報、開一個敬老的主題班會,幹一件敬老的實事。針對一、二年級學生年齡小,重點開展好“講一個敬老的故事,畫一幅敬老的畫,唱一首敬老的歌”;三、四年級重點開展好“讀一本敬老的書,寫一篇敬老的文章”;五六年級重點開始好“辦一期敬老的黑板報、開一個敬老的主題班會”。對於“幹一件敬老的實事”每個年級段各有側重,低年級側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年級側重“學會照顧父母、老人的三樣本領”,高年級側重“今天我當家”敬老、助老實踐活動。

“八個一”活動逐層落實,螺旋上升,學生在經常化、遞進化的軌道中,道德品質不斷積澱,道德境界不斷昇華。

目前,這一活動案例,榮獲中央文明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創新獎,山東省“五小”活動金獎,並在新泰市各個學校推廣。

(八)“家校共建”拓空間

人們常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重視和發展家庭教育,每年一次家長會,請家長走進課堂提合理化建議。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辦好家長學校,聘請了校外監督員,分期分批給家長上課,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水平,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共同關愛學生。

三、梅香苦寒來,耕耘結碩果

學校先後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首批教學示範學校”、“全國思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雛鷹大隊”、“全國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教育信息技術創新與實驗課題合作教育理論與實踐重點實驗基地”、“全國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山東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普通話語言合格學校”、“泰安市規範化學校”、“泰安市教育教學、藝術教育、科普教育、十佳道德示範學校”、“泰安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連年獲新泰市教學評估第一名。連年奪得新泰市中國小生運動會團體總分、金牌總數第一名。在泰安市創建文明行業活動中,我校代表泰安教育系統參加了評比,榮獲泰安市各行業之首,第一名。

學生趙子璇被評為泰安市優秀少年,已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錄取,全國僅錄取15名,山東省只有一名。常悦等59名同學的作文獲全國、省、泰安市徵文一、二等獎,其中16名學生作文入選“全國優秀作文選”。有1500餘幅作品在各級各類書畫作品比賽中獲獎。張永政、朱馨馨等203名同學在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書畫比賽中獲一、二等獎。和金獲全國計算機比賽三等獎,山東省一等獎。鄭旭光獲泰安市計算機比賽一等獎。在泰安市小公民道德建設活動中,我校獲優秀組織獎,先後有十五名同學獲一、二等獎。在新泰市少兒藝術大賽中,趙子璇等22人次獲音樂一、二、等獎。

回顧過去,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反思今天,我們的德育教育還存在許多困惑。

1、未成年人心理教育迫在眉前。目前,未成年人基本上為獨生子女,與人平等溝通交流的機會少,孤獨、自閉、憂鬱等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正好滿足了未成年人心理需求,從而導致了他們長時間沉溺網絡,因網絡滋生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也日益突出。因此,本學期學校配備了專門的心理教師,設立心理諮詢熱線或心理諮詢室,及時幫助解決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同時,學校建立和完善校園網絡,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風氣,開展各種形式的網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校園內正確上網,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學校想法設置未成年人教育網站、網頁,開展文明上網討論室,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廣大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網絡氛圍。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節。“5+2<7”是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最大困惑,學校五天的教育再加上兩天的家庭生活,教育效果遠遠小於7天的成果。因為現在的國小生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他們的溺愛嬌寵、百依百順,視他們為小皇帝。很多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子女缺乏正確的教育方式,從而造成了他們獨尊、任性的缺點。他們不講奉獻,只求索取,懼怕困難,不能承受挫折,心理問題也日漸突出,家長對子女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增加了學校教育的難度。學校儘管開辦了家長學校,定期與家長們溝通,但家庭與學校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國小生的教育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3、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功利化的傾向。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學生信息來源的多元化,社會上過分追求物質利益的功利化傾向對學生產生着不小的錯誤導向。在講究人與人的對等關係時,有些學生則更多地認為是等價交換,是相互利用。有的學生認為“各人自掃門前雪”的説法總是有道理的。針對此種傾向,學校在繼續加強“學科德育”的基礎上,在國小品德課中增加財富觀念教育和理財教育,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財富,培養現代消費觀念,有機將義工服務加入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使學生在服務社會中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培養社會責任感。

展望明天,我們的工作目標更艱鉅:一、繼續出經驗、創特色;二、爭創全國德育名校。

【第2篇】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學習總結

受學校的派遣,在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到北京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五天的時間內,先後聆聽了北京陳經綸中學德育副校長朱洪秋、德育主任李荻、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張紅的講座或報告,參觀了陳經綸中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德育工作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感謝教育局領導,感謝學校領導,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時間不長,但我深感受益匪淺。從陳經綸中學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深切感覺到我們二十六中幾年來堅持的德育模式是正確的,是實效的,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值得我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北京陳經綸中學是一所國家公立學校,地處朝陽區最繁華的商業街。學校始建於1921年,初為崇禎學園,後改為北平女子四中,1949年後更名為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1954年被市政府定為重點中學,“文革”期間易名為朝陽中學。1991年香港企業家陳經綸先生捐資改建後,被市政府命名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XX年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此時的陳經綸中學,雖然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但情況並不樂觀。XX年前後,正是陳經綸中學歷史上的低谷時期,陳經綸中學的教學成績,已經淪落到了朝陽區的七、八名了,以至於新上任不久的校長張德慶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時,很多老師認為是天方夜譚。

以校長張德慶為首的領導班子,以堅定的信念,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全方面的改革,由此拉開了陳經綸中學的大跨步發展的序幕。

首先,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以目標凝聚人心,引領學校發展。XX年夏,時年43歲的張德慶參加了朝陽區教委面向全區的校長擇優競聘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脱穎而出,出任陳經綸中學校長。其人勤奮好學,有着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精深的教育專業理論水平,“治大校如烹小鮮”,在30餘年的教育生涯中,無論是一線教學工作,還是學校管理工作,無不舉重若輕,遊刃有餘。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張德慶校長,把準陳經綸中學的病脈,力排眾議,提出了陳經綸中學九年三段發展規劃:

第一階段:按照北京市示範校建設標準,把學校建設成為辦學條件領先、育人環境優雅、師資隊伍過硬、管理方式科學、教學質量一流、示範作用顯著、參與國際交往、講求以德和依法治校的首都名校。

第二階段:要充分發揮學校自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育人和服務功能,全力建設個性化學校,成就個性化老師,培育個性化學生,用一流的質量打造出80餘年歷史積澱的教育特色,成為北京市示範校平台上名副其實的首都名校。

第三階段:充分發揮學校辦學和育人的優勢,通過發展教育個性化、科學化、數字化、國際化、集團化,為師生的全面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創設充分的條件,不斷提煉並提升自身的辦學品質和特色,全面推進並落實素質教育,成為人民最滿意的示範學校。

九年三段發展規劃從戰略高度系統勾畫了陳經綸中學的發展藍圖。仔細看看,和我校近幾年制定的兩個三年規劃內容有相似之處,我校自XX年在張鬆晨校長的帶領下,充分調研,把準學校病脈,找準發展突破口,先後制定兩個三年計劃,第一個三年計劃將學校由鄭州市直中下游學校提升到中上等學校,第二個三年計劃準備建成區域性名校的目標正在逐步落實。從陳經綸中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足以堅定一個信念,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朝着我們的目標走下去,二十六中也會迎來輝煌的一天。

其次,以德育工作為抓手,實施全員德育,促進自管自育,重視生活德育,開展校本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細節決定成敗。僅有宏偉藍圖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要想實現目標還要有詳細的落實方案,在對學校的歷史和現狀進行認真分析和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陳經綸中學一方面從改革和創新學校管理體制和機制入手,全面激活學校內部各種要素,大力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實現學校的穩步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狠抓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擺在了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XX年,任命教育管理經驗豐富、理論水平高、年富力強的朱洪秋擔任德育副校長,開始全面創設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體系。大致如下:

1、全員德育。陳經綸中學全員德育的理念是:“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學校無閒人,人人皆育人;學校無空白,處處有人管。”認為這是全員德育的根本要求,將全員德育作為促進學校良好校風形成和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為了讓德育成為大家的事,陳經綸中學對學校各類人員的德育職能進行了細分,總結為:學科老師是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要做到我教我管我負責,對自己課堂出現的不良現象熟視無睹或者直接交給班主任,是一種不負責任甚至是無能的表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幹力量;後勤人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行政人員是德育工作的管理力量;社區員工是德育工作的補充力量。學校各類人員見到學生中間的不良現象都要主動去管,至少要做到去提醒學生,管不了不要緊,可以向專職的德育工作人員彙報,如果自己不主動去管,反而説風涼話,對學校德育工作説三道四,這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説嚴重一點就是自己的道德有問題。

為了保證全員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就有必要樹立各類德育人員如後勤人員、任課老師、行政人員乃至社區監督員的權威,這就需要德育負責人在各種集會上製造輿論,反覆對學生強調,你可以不聽校長的話,不聽政教主任的話,不聽班主任的話,(實際上學生不敢不聽)但不能不聽後勤人員、任課老師等人員的話。通過大造輿論,讓違紀學生迫於輿論氛圍的壓力而自覺的改正。

2、自管自育。華東師大特級教師肖家芸曾説過,“學生教育管理中,重盯輕導,重管輕育,重育分輕育人,德育成為看管盯,偏離了教育的真諦,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陳經綸中學以“八好班集體”建設為載體,建立了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有效平台和機制,該系統由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學生自治管理體系為骨架,通過全員德育落實反饋激勵,完成學校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管理,實現學校的有序、和諧、穩定,推動“規範、和諧和學習型”班集體的形成。

“八好班集體”是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教育系統有效運轉的載體和抓手。學校從“學生出勤好、儀容儀表好、師生和諧好、公物維護好、教室整潔好、參加活動好、行為習慣好、課堂秩序好”8個方面提出了班集體建設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使班集體建設有了目標、方向、標準和抓手,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教育功能,實現了在集體中,利用集體,進行集體教育。

陳經綸中學的三級學生自治管理體系又叫“部委制”,班委由15個職能細分的班委成員組成,與此相對應,學生會由15個部組成,成員除了幾個專職學生會部長之外,還包括相對應的各班班委成員,各個部委根據職能不同相應歸屬學校各個處室領導,德育處(即政教處)對各個處室(部委)給予支撐和管理。

這一系統的特點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實現學生自管自育;充分發揮集體向功能,推動班集體建設;充分發揮處室管理功能,落實全員德育。

3、生活德育。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中央8號文件和新課程改革也分別提出了學生社會實踐的要求。但是,在考試和升學仍然是社會評價學校的重要標準,安全問題成為學校和社會關注焦點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綜合社會實踐課程能否真正得到落實?這是每一所學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面臨的問題。陳經綸中學認為,學校教育必須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並且構建了“星級評定志願服務教育系統”,建立學生志願者組織,積極走進社區和社會,構建了“人生遠足社會實踐教育系統”,提出了用“人生遠足”承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承載綜合社會實踐課程的思想。

星級評定志願服務教育系統。陳經綸中學“星級評定志願服務系統”是在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的基礎上,結合文明禮儀教育和奧運教育的理念,將活動的內涵和外延擴大,並引進了“星級評定”機制。參加志願服務的人員擴展到全校所有同學,志願服務的範圍延伸到家庭、班級、學校、社區和社會各個方面。志願服務活動是一種奉獻精神的教育,更是一種“以愛育愛”的教育。同學們通過志願服務活動奉獻愛,在愛的奉獻中傳遞愛,在愛的傳遞中學會愛。志願服務活動還將感恩教育、禮儀教育、奧運教育融入其中,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載體。

人生遠足社會實踐教育系統。人生遠足綜合社會實踐課程根據遠足的地域不同分為市內課程、省外課程、國外課程三個部分,每學期安排3—5個主題和線路。具體作法是,學校根據季節特點、學生的需求和課程設計的需要,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組織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運用祖國的大好風光、民族的悠久的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最直觀、最直接地教育、感染、薰陶學生。

通過人生遠足,使學生“與名人對話”、“與歷史握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活動中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在遊歷中鍛鍊自我、挑戰自我;在交往中體驗情感,發展友誼;在總結中感悟人生,提升人格。

4、校本德育。陳經綸中學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育人理念,實施做人德育,創建青春校園,讓校園充滿笑聲、歌聲和讀書聲,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成長,注重校本德育建設,結合本校實際,開發構建實施了獨具特色的“三構建一加強兩支撐”的德育系統。

“三構建一加強兩支撐”的德育系統,其中“三構建”指學校通過構建“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教育系統”、“星級評定志願服務教育系統”、“人生遠足社會實踐教育系統”三個新的德育系統,“一加強”是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兩支撐”是指提供年級平台和首席教師團隊兩個有效支撐。通過“三構建一加強兩支撐”的德育系統,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框架,實現“魅力德育”和“實效德育”,促進學生健康、充分、全面、可持續發展。使德育工作走向條理化、系統化、制度化,實現了從人治到自治的飛躍。

陳經綸中學的這一德育體系,朱洪秋校長在講述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感覺和我校近幾年的做法非常相像,某些方面比起來還各有千秋,但是在系統化方面我們做的還不夠,有些方面我們還需要強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對於德育重要性的認識,我們的理念和做法是不謀而合的。陳經綸中學德育體系的成功,也堅定了我對我校德育模式的信心。

另外,改變傳統德育工作的刻板形象,開展魅力德育、實效德育,讓師生共同感受德育的快樂。

在學校德育實踐中,德育目標高大全、德育內容假大空、德育方法看管盯、德育途徑家室校(家庭、教室、學校),是德育缺乏魅力和實效的主要原因。與此項對應,只有凸顯主體性,實現學生自管自育的德育;凸顯實踐性,強化學生道德體驗的德育;凸顯自主性,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和選擇空間的德育;堅持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德育,才有可能是有魅力的德育。有魅力的德育,在高效的體制和機制的支撐和運轉下,才可能成為有實效的德育。

朱洪秋校長説了這樣一句話:“學校挑剔老師,老師挑剔學生,學生挑剔學校,結果學校將一無是處。”因此,我們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要學會欣賞,讓欣賞成為一種校園文化,讓欣賞成為一種能夠促進學校不斷髮展的生產力。德育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快樂要成為校長的追求,成為老師的追求,成為學生的追求,成為家長的追求”,當所有人都自覺地欣賞別人,主動去追求快樂的時候,我們的校園乃至我們的社會就達到了真正的和諧,這應該是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何去欣賞老師,怎樣讓老師快樂,這是學校領導考慮的問題。

如何去欣賞學生,怎樣讓學生快樂,這是德育工作者考慮的問題。

我們要欣賞學生,就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長處的平台,我們要讓學生快樂,就要儘可能多的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受到鍛鍊,感受成長的快樂。

陳經綸中學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青春校園,使校園充滿了笑聲、歌聲、讀書聲。“人生遠足”活動也已經成為深受學生、家長喜歡,得到兄弟學校和社會廣泛認可的一個品牌,成為陳經綸中學德育工作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陳經綸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非常漂亮,人生遠足活動開展很成功,在這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向陳經綸中學學習。事實上,張鬆晨校長几年前就提出了這些理念,比如他要求校園內的黑板、櫥窗經常甚至每天更換內容,如建議政教處組織選撥部分學生帶到某個城市開展生存試驗等,只不過我們的認識不到位,像組織學生外出我們常擔心安全問題等而沒有很好的落實。但我們這兩年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我們連續三年暑假組織優秀學生舉辦“約會名校,超越夢想”夏令營活動,今年暑假組織選撥學生舉辦“激情奧運,挑戰自我,登臨嵩山,探究自然”夏令營活動,前不久舉行的八年級到新鄭基地實踐活動,七年級到科技館探究學習活動,都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今後在這方面要更加深入的開展下去。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感受到德育的魅力。

可以説,通過這次學習,我自認為自己長了見識,開拓了眼界,思想又上了一個層次,希望這樣的學習教育局領導、學校領導今後再多組織一些,讓更多的人蔘加,從而有效提升我們全鄭州市的德育水平!

【第3篇】2022年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學習總結範文

受學校的派遣,在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到北京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五天的時間內,先後聆聽了北京陳經綸中學德育副校長朱洪秋、德育主任李荻、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張紅的講座或報告,參觀了陳經綸中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德育工作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感謝教育局領導,感謝學校領導,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時間不長,但我深感受益匪淺。從陳經綸中學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深切感覺到我們二十六中幾年來堅持的德育模式是正確的,是實效的,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值得我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北京陳經綸中學是一所國家公立學校,地處朝陽區最繁華的商業街。學校始建於1921年,初為崇禎學園,後改為北平女子四中,1949年後更名為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1954年被市政府定為重點中學,“文革”期間易名為朝陽中學。1991年香港企業家陳經綸先生捐資改建後,被市政府命名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xx年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此時的陳經綸中學,雖然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但情況並不樂觀。xx年前後,正是陳經綸中學歷史上的低谷時期,陳經綸中學的教學成績,已經淪落到了朝陽區的七、八名了,以至於新上任不久的校長張德慶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時,很多老師認為是天方夜譚。

以校長張德慶為首的領導班子,以堅定的信念,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全方面的改革,由此拉開了陳經綸中學的大跨步發展的序幕。

首先,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以目標凝聚人心,引領學校發展。xx年夏,時年43歲的張德慶參加了朝陽區教委面向全區的校長擇優競聘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脱穎而出,出任陳經綸中學校長。其人勤奮好學,有着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精深的教育專業理論水平,“治大校如烹小鮮”,在30餘年的教育生涯中,無論是一線教學工作,還是學校管理工作,無不舉重若輕,遊刃有餘。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張德慶校長,把準陳經綸中學的病脈,力排眾議,提出了陳經綸中學九年三段發展規劃:

第一階段:按照北京市示範校建設標準,把學校建設成為辦學條件領先、育人環境優雅、師資隊伍過硬、管理方式科學、教學質量一流、示範作用顯著、參與國際交往、講求以德和依法治校的首都名校。

第二階段:要充分發揮學校自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育人和服務功能,全力建設個性化學校,成就個性化老師,培育個性化學生,用一流的質量打造出80餘年歷史積澱的教育特色,成為北京市示範校平台上名副其實的首都名校。

第三階段:充分發揮學校辦學和育人的優勢,通過發展教育個性化、科學化、數字化、國際化、集團化,為師生的全面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創設充分的條件,不斷提煉並提升自身的辦學品質和特色,全面推進並落實素質教育,成為人民最滿意的示範學校。

九年三段發展規劃從戰略高度系統勾畫了陳經綸中學的發展藍圖。仔細看看,和我校近幾年制定的兩個三年規劃內容有相似之處,我校自xx年在張鬆晨校長的帶領下,充分調研,把準學校病脈,找準發展突破口,先後制定兩個三年計劃,第一個三年計劃將學校由鄭州市直中下游學校提升到中上等學校,第二個三年計劃準備建成區域性名校的目標正在逐步落實。從陳經綸中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足以堅定一個信念,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朝着我們的目標走下去,二十六中也會迎來輝煌的一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xuexiao/1pnj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