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 >

學校申報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學校申報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學校申報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工作總結

學校申報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華師大張江實驗中學地處浦東張江高科園區的中心,前身是一所擁有六十多年建校歷史的張江中學(完全中學),xx年搬遷至新校址。

學校擁有着獨到的地理位置優勢,同時也見證了浦東改革開放、張江由富裕的農村快速轉變為世界聞名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整個發展歷程,最重要的是學校、老師和學生都從親身經歷中最深切的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後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從這個角度而言,張江實驗中學得天獨厚的地緣特色為學校申辦“科技特色學校”奠定了最厚實的環境基礎和有利的行動抓手。

伴隨着地區的發展,學校的硬件條件也伴隨着新校址的正式搬遷而一步到位,學校除擁有齊全的教學設施外,還專闢了兩棟連體專用教室樓,擁有了較為規範的理化生等實驗環境。

除擁有一流的辦學設施外,學校還與張江鎮聯手建設了包括圖書館、科技體驗中心和健康體測中心等完整設施在內的文廣中心大樓,文體中心所設的項目全部面向地區學生和居民開放。

xx年年9月,新區決定由華師大實施託管,並由二附中派出管理團隊。陳勝慶校長率領的學校新班子,不僅擁有豐富的治學經驗,也同時把二附中的科技教育特色成功的移植到了這裏,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學校在“傳承大學文化、弘揚張江精神、實現科學發展”的辦學目標指導下,經過短短一年的努力,在實施科技教育、投身科學實踐、開展科技活動、參與科技競賽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豐收。

陳勝慶校長和他的管理團隊受華東師大的委託,來自於華東師大二附中。他們的到來,也同時帶來了二附中的傳統科技特色和科學思想。班子一致意識到,開展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是形成爭創一流的科技教育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推動我區科技教育發展的重要工作。學校應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做好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學技術的工作,同時,要把積極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形成學校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項目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抓手。

學校率領全體教師系統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有關精神,並根據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單位聯合印發的“上海市科普事業“十一五”規劃”的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和管理,推進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

學校配備了科技教育領導班子及其運作網絡;學校通過項目管理的模式以推進創建工作,並由劉黨生副校長親自領銜;在學校制定和實施辦學規劃等戰略性文件的過程中明確,要將科技教育列入學校總體發展目標。

學校在科技教育中取得顯著成果,在區或市範圍內有一定的影響。僅07-10年以來,學校師生先後在各類科技競賽項目中獲獎,據不完全統計,有新區教研室組織的“2014浦東新區國中物理競賽”、“新區‘愛我中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活動先進集體”、“xx年年區勞技教師課件評比”、上海市教育學會組織的“xx年年市勞技教師課件評比”、新區教研室組織的“2014年新區中學勞技學科競賽高中電子技術項目”、上海市中學生迎世博英語大賽組委會組織的“2014年區勞技學科競賽國中電子技術項目”、“2014年上海市中學生迎世博英語大賽(國中組)”、“2014年上海市中學生迎世博英語大賽(高中組)”、新區教研室組織的“新區2014“楊思杯”高三化學競賽區預賽”、“新區2014“天原杯”九年級化學競賽區”、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組織的“市青少年節能環保創意徵文”等系列競賽的良好成績。儘管,這些成績的等第不是最高,獲獎的面也不是最廣,但是,對於一所普通學校而言,對於剛剛從標準的農村學校轉型過來的學校而言,對於生源中,農口户籍學生和外來務工子女佔了絕大多數的學校來説,紮紮實實地邁出的這一步就顯得難能可貴。

在此基礎上,我校成功承辦了新區“張江杯新區中國小勞技競賽”,周到地組織準備工作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和兄弟學校師生的好評;學校也在比賽中收穫良好成績。

學校把普及科學知識作為學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內容,並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中;並且,學校領導身先垂範,帶頭開設校本課程和講座,為科學教育的全面推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在學校課程建設中,科技教育內容滲透於各類學科之中;堅持深化科技課程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本校科技教育特色項目為主體的學校課程體系。xx年-2014學年度間,已開設科技類相關的校本課程有:“生活中的化學”、“平面設計基礎”、“電腦平面設計”、“航模製作”、“攝影”、“幾何畫板入門”、“幾何畫板應用”、“數學文化欣賞”、“挖掘物理髮展史的篇章”、“走進張江”、“flash製作基礎”、“軟陶製作”、“國中化學課外實驗探究”、“多彩的科學實驗”、“綠色校園之化學”、“校園及其周邊環境監測”、“現代生物技術與社會”、“生活中的微生物”。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了科學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凸現了作為身處張江熱土的學校特點和特色

而學校領導亦自覺投身課程的開發和建設;陳校長在教師中講解校本課程的設計方案和開發模式;方曉毅書記堅持為學生開設“數碼影像基礎”等校本課程,並利用暑假,與張江鎮聯手開辦數碼專題夏令營;副校長劉黨生老師自行開發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的系列課程,比如:“聚焦張江高科技(cas)”、“科學中的藝術鑑賞”、“我們一起來發明”等。

學校主動引進“院士進校園”的主題活動,邀請軟件園老總胡洪亮等頂級科學家來校為學校的老師同學開設講座、論壇;邀請張江功能區、張江鎮的領導到校宣講張江的變化和發展的前景。

學校積極創設平台,為包括張江實驗中學在內的全市青少年搭建科學教育的交流舞台。

2014年,學校承辦了“上海市‘張江杯’環保創意大賽”,來自全市19個區縣的近百所學校學生,圍繞綠色奧運、科學世博的主題展開智力和智慧的競逐,經專家評委的認真把關和細緻比較,包括我校學生在內的一大批環保創意得到了表彰和推廣;我校的組織工作受到了市環境學會、市青少年環保組織、市青少年科技指導中心、市少年宮等上級單位的好評。

在“上海市‘張江杯’環保創意大賽”的啟動儀式上,來自華師大二附中和華師大張江實驗中學的同門學生,並肩向全市青少年發出“以實際行動迎接綠色奧運,爭做環保小衞士”的倡議。

結合學校的地理特點,我校發起了“百校百河”科技活動的倡議,已獲得市少年宮、市區環保部門和部分專業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與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合作開展,積極開展有關科學素養、科學知識和科學教育的調研。

學校與張江功能區聯手,積極吸納周邊學校的中國小生開設專題講座和數碼技術專題夏令營,為科學教育探索出了發展拓寬的新模式。

學校結合春遊秋遊活動,把學生的足跡和視點引向現代科技,引向大學校園;近一年來,先後組織了學生參觀華師大的物理中心實驗室、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和凌空現代農業園區;豐富而又多彩的互動形勢和活動內容是同學們新奇,令學生們入迷,幫學生們叩開了一扇扇通向科學的大門。

學校還通過開展經常性的科技教育活動,如校園科技節等主題活動來為科學教育造勢,為學生的科技成果提供展示的平台。

學校建立科技教育的激勵機制;重視對科技教育的經費投入;與社發局教育處和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協商,意欲在張江建設一個以環保為主題、與科技教育特色項目相對應的工作室或實驗室。

與此同時,校園環境亦積極營造科普宣傳教育的良好氛圍;依託社區、依靠社會支持學校開展科技教育;並建立起一支由學校教師和科技輔導員為主組成的熱心於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區輔導員隊伍;學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區科普宣傳活動;而黨員教師帶頭深入社區,開展以抵制xx,宣傳科學為主題的系列宣教活動。

學校利用文廣中心和學校的裝備,為周邊學校的學生和居民廣泛開展科技夏令營、專題諮詢活動和志願者服務。學校的科普教育資源及活動陣地向周邊學校、社區開放,實現資源共享;

對照區內外的科技先進學校,我們深感科技教育工作任重道遠。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也有條件,在新區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華師大和二附中的榜樣感召下,在全體老師同學的齊心努力下,學校的科技特色一定能堅持下去,並不斷髮揚光大。

第二篇:學校申報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工作總結

華師大張江實驗中學地處浦東張江高科園區的中心,前身是一所擁有六十多年建校歷史的張江中學(完全中學),xx年搬遷至新校址。

學校擁有着獨到的地理位置優勢,同時也見證了浦東改革開放、張江由富裕的農村快速轉變為世界聞名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整個發展歷程,最重要的是學校、老師和學生都從親身經歷中最深切的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後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從這個角度而言,張江實驗中學得天獨厚的地緣特色為學校申辦“科技特色學校”奠定了最厚實的環境基礎和有利的行動抓手。

本站範文網[]

伴隨着地區的發展,學校的硬件條件也伴隨着新校址的正式搬遷而一步到位,學校除擁有齊全的教學設施外,還專闢了兩棟連體專用教室樓,擁有了較為規範的理化生等實驗環境。

除擁有一流的辦學設施外,學校還與張江鎮聯手建設了包括圖書館、科技體驗中心和健康體測中心等完整設施在內的文廣中心大樓,文體中心所設的項目全部面向地區學生和居民開放。

xx年年9月,新區決定由華師大實施託管,並由二附中派出管理團隊。陳勝慶校長率領的學校新班子,不僅擁有豐富的治學經驗,也同時把二附中的科技教育特色成功的移植到了這裏,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學校在“傳承大學文化、弘揚張江精神、實現科學發展”的辦學目標指導下,經過短短一年的努力,在實施科技教育、投身科學實踐、開展科技活動、參與科技競賽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豐收。

陳勝慶校長和他的管理團隊受華東師大的委託,來自於華東師大二附中。他們的到來,也同時帶來了二附中的傳統科技特色和科學思想。班子一致意識到,開展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是形成爭創一流的科技教育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推動我區科技教育發展的重要工作。學校應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做好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學技術的工作,同時,要把積極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形成學校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項目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抓手。

學校率領全體教師系統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有關精神,並根據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單位聯合印發的“上海市科普事業“十一五”規劃”的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和管理,推進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

學校配備了科技教育領導班子及其運作網絡;學校通過項目管理的模式以推進創建工作,並由劉黨生副校長親自領銜;在學校制定和實施辦學規劃等戰略性文件的過程中明確,要將科技教育列入學校總體發展目標。

在此基礎上,我校成功承辦了新區“張江杯新區中國小勞技競賽”,周到地組織準備工作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和兄弟學校師生的好評;學校也在比賽中收穫良好成績。

學校把普及科學知識作為學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內容,並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中;並且,學校領導身先垂範,帶頭開設校本課程和講座,為科學教育的全面推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在學校課程建設中,科技教育內容滲透於各類學科之中;堅持深化科技課程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本校科技教育特色項目為主體的學校課程體系。xx年-2014學年度間,已開設科技類相關的校本課程有: “生活中的化學”、“平面設計基礎”、“電腦平面設計”、“航模製作”、“攝影”、“幾何畫板入門”、“幾何畫板應用”、“數學文化欣賞”、“挖掘物理髮展史的篇章”、“走進張江”、“flash製作基礎”、“軟陶製作”、“國中化學課外實驗探究”、“多彩的科學實驗”、“綠色校園之化學”、“校園及其周邊環境監測”、“現代生物技術與社會”、“生活中的微生物”。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了科學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凸現了作為身處張江熱土的學校特點和特色

而學校領導亦自覺投身課程的開發和建設;陳校長在教師中講解校本課程的設計方案和開發模式;方曉毅書記堅持為學生開設“數碼影像基礎”等校本課程,並利用暑假,與張江鎮聯手開辦數碼專題夏令營;副校長劉黨生老師自行開發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的系列課程,比如:“聚焦張江高科技(cas)”、“科學中的藝術鑑賞”、“我們一起來發明”等。

第三篇:申報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總結

上海要成為舉世矚目的一流國際大都市,要在世界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都是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才素質的提高。因此,對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中學教育來説,多學科、多渠道地開展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創造能力,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較高的科學素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科技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上海跨世紀宏偉目標的一項基

礎工程。中學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須是為了育人,科學文化素養是青少年整體素質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科技教育,對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他們健康和諧地發展有着重要意義。我校重視科技教育,近幾年來不斷完善科技教育的實施辦法和管理措施,在教育教學中貫徹科技教育思想,力求通過創建閔行區科技特色學校,促進辦學水平能上一個新台階,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

一、 學校發展狀況

我校是一所初級中學,閔行區文明單位,閔行區綠色學校、閔行區花園單位。學校領導始終將科技教育作為提高青少年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我校在學生中開展科技教學的同時不斷深入,經過不懈地摸索和嘗試,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學校上下正為爭創閔行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而努力,我們認識到科技教育要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日常的科技教育實踐中還須不斷完善,做到實處,有理論有實踐才能使知與行有效結合,只有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科技的滲透作用,才能提高學校科技教育的實效。

二、科技教育思路

根據鄧小平同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在對科技教育日益成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認識之下,面對科技教育全方位、多角度、重素質的時代特點,我校以多渠道、多種形式的科技教育,以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為本,以二期課改理念為指導,培養學生欣賞和體驗科技魅力,運用科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重視學生科普活動,將普及科技教育和創建閔行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學校科技教育資源,面向全體師生,提升我校科技教育教學水平。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確立了我們的行動思路。

1、 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努力將我校的科技教育達到區同類學校中、上等水平,提高廣大師生的科教興國意識,在生活中、學習中努力實踐科教工作,營造良好的科教氛圍,爭創閔行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2、 建立學校科技教育領導機構。由校長全面負責、教導處分管、教師參與、各學科組及團支部少先隊實施落實的“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全員到位,職責明確,分工合作。學校形成了“師生並行,縱橫貫穿” 的運行網絡。

3、 重視普(請關注)及工作,提高普及質量,將科技教育落實到每位師生。在普及的基礎上探求我校科技教育的亮點,創出切合我校的科技教育的特色。探索不同學科中的科技教育途徑。

4、 圍繞素質教育的實施,轉變科技教育觀念,深化科技教育改革,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多方面滲透科技教育,提高科技教學質量。以科技小先鋒的培養來帶動課堂內的普及性教學。

5、 參照閔行區科技教育規劃精神和兄弟學校工作經驗,拓寬科普活動渠道,積極開展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普興趣小組活動,積極參加區、市乃至全國各級各項競賽和展示活動,力爭使我校的參展項目在區、市展示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

6、 加強我校科技教師隊伍建設,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搭建多種舞台,為他們自我成長創造條件。通過區、市級的專題進修和學校自培兩種途徑,提高師資專業水平,注重學科教學與現代媒體技術的整合,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能力,並能在興趣課、必修課中運用起來,努力培養一支事業心強,業務水平高的科技教育師資隊伍。

7、 拓展科普實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有科技興旺國之興旺意識,有科普宣傳行為,提倡創新思維。學校還結合德育教育,倡導良好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行為習慣。

三、科技教育和實踐

(一) 加強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1) 學校領導充分意識到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重要性,始終將科技教育作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從2014年至今,結合學校實際,不斷加強科技教育建設,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動,在幫助學生增強科技強國意識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

(2) 學校通過加強管理,健全管理體制。學校根據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建設要求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校領導小組,相關人員分工明確,職責清楚,互相協調,分工合作。

[創建閔行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領導網絡圖]

(3) 學校根據實際制定《閔行五中創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及特色項目的發展規劃》,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組織管理、過程與評價等方面為學校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制定的方向。

(4) 根據區少科站的領導和專家對我校科技教

第四篇: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總結

城關中心國小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總結

城關中心國小國小擁有66年建校歷史,科教工作正推動該校向“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發展。

我校科教工作的迅猛發展的主要祕訣就在於狠抓了“三大系統”工程:一是動力系統,即解決科教工作的認識問題,形成科教工作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二是管理系統,即解決科教工作的建設問題,構建科教工作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三是教育系統,即解決科教工作的載體問題,鋪設科教工作持續發展的教育平台。

一、準確認識科教工作,科學定位學校發展,形成科教工作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科教工作對學校教育和學校發展究竟有什麼意義呢?我校從“高度”和“效度”上進行了認識,並定位了“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發展方向。

1.戰略性認識學校科教工作。

我校在教育發展道路上充分認識到,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目標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一項戰略任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和提高青少年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學校更是以《科普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為指導,自覺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因此,在實踐中,學校以課程改革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科技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以科技教育制度為保證,以學校、家庭、社區為輻射點,以科學課程為突破口,形成了一個科技教育網絡,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科技教育,推動了學校科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發展性認識學校科教工作。

學校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學校提高整體辦學水平的需要,是教師向成功發展,學生向成才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需要。所以,學校明確提出了“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目標,確立了“轉變觀念,學習提高;管理機制,科學有效;科研引路,以點帶面;打造精品,形成品牌,努力實現科技教育一體化”的工作目標,以科技活動、學科滲透、興趣小組、三大板塊為主陣地,努力做到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形成了統一領導、責任到人的科學有效管理體制,延着“總結梳理——探索提高——彰顯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發展。

二、加大科教工作投入,營造科技教育氛圍,構建科教工作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

學校在科教工作的管理上,狠抓了“人、財、物”的投入和管理,優化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條件,營造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氛圍。

1.以人為本,加強科教隊伍的建設及管理。

為了為落實科技教育的重點工作,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成立了科技教育組織機構。在管理上,這些小組承擔以下職責:一是科學規劃,負責制定科教計劃和發展規劃,宏觀調控指導全校科技活動的開展,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學校科教特色;二是培養師資,加強科教隊伍建設,通過多種形式提高教師對科普教育的認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三是管理激勵,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督導與評估機制,使科技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和規範化。

2.優化條件,營造科技教育氛圍。

營造科技教育環境、優化科技教育氛圍是現代教育向學校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是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校注重創設“科技教育”環境,一是建立校園科技教育陣地,通過設立校園科技展覽室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營造了學科學、愛科學的氛圍;二是加大了科學活動室建設力度,對原有科技教育設備進行了優化組合和更新添置,確保學校基本科學探究活動能正常開展;。

三、設置科技教育載體,探究科技教育策略,鋪設科教工作持續發展的教育平台。

科技教育工作需要載體,也需要平台。學校以科普教育為龍頭,以課程改革為載體,在科技教育中,依託學校傳統特色,發揮學校教育優勢,力爭在多學科、全方位滲透科普教育,創造性地開展科普活動,注重“四個結合”。

1.科普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培養科普意識。

科普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技意識、提高科技能力應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學校倡導教師從學生的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個問題入手,捕捉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分析內隱的科技含量。老師們更加關注課堂教學中探究、領悟、運用、創意四個目標的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更加註重挖掘學科教學中的科技教育成分,讓學生親自去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科普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培養實踐能力。

科技教育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我們將課外活動作為課內的延伸,使課內外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系列活動,國小生年齡小,年齡跨度大,科技教育存在一定難度。為了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學校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特點及認識水平開展科技教育:低年級掌握簡單科學知識,瞭解一、兩位科學家的事蹟,參與“四個一”(小發明、小製作、科幻畫、小設想)的活動;中年級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學知識(如發明的方法、探究的方法),瞭解五位科學家的事蹟,;高年級,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學知識,並能講給同學聽,幫助、輔導低年級學生開展活動。由於學校開展系統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率達到了100%。

3.科普教育與藝術教育、勞動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科技教育中藴含着藝術和勞動教育,而藝術教育、勞動教育又促進科普教育的實施和發展,三者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因而,學校又進一步提出了學校以科技、藝術、勞動修德、激趣、啟智、健體、陶情、促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把學校辦成融科技、勞動、藝術為一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心。如:在科技繪畫比賽中,舉辦科學幻想畫創作講座,繪畫展覽,在創作作品時對學生提出構思獨特創造性;畫面豐富有藝術性;同學合作有協作性等要求。這樣,通過一個活動的開展,使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相互滲透、互相促進,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4.科普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發揮科技示範校的輻射作用。 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科普知識,引導家長協助學校開展科普教育,支持孩子搞發明創造,可以説在科技製造過程中,已經有不少家長已經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他們與孩子共同研究,一樣的好奇,一樣的參與,使孩子們受到科技薰陶。

對照區內外的科技先進學校,我們深感科技教育工作任重道遠。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全體教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科技特色一定能堅持下去,並且發揚光大。

第五篇:大坪國小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申報材料

大坪國小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申報材料

匯川區成立以來,大坪國小就一直遵循鄧小平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述,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黨中央關於“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重視科技教育,確立了科技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完善科技教育的實施辦法和管理措施。對於教育,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傳統教育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鍛鍊。近幾年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全體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立足於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學校將科技教育作為突破口之一,在科技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上做足文章,因地制宜,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活動,以科技教育來形成學校的特色項目。如今的大坪國小,科技教育已融入到學校的整體辦學中,滲透在課堂教學裏。學校的科技教育屢創佳績,科技特色日益明顯。下面就近幾年來我們所做工作,彙報如下:

(一)根據辦學理念,用科技教育解讀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校結合本身發展的需求與周邊地區的實際情況,2014年提出了“追求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學校以科技特色作為體現學生髮展需要的教育之一,並把該項工作寫入學校的“十一五”規劃。我們認為:素質教育的任務是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能掌握比較紮實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通過各類實踐活動,健康地發展個性,全面提高素質,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勞動和進一步學習的需要。開展以“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教育活動,積極創設動手動腦教育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發展學生的個性。不僅對培養學生的動手意識、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具有明顯的效果,而且對減輕學生過重學習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科技教育在培養學生中育人性、興趣性、能力性、時代性等方面的作用正在日益明顯。

(二)強化組織領導,以管理體制促進科技特色目標的實現。

確立以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特色發展的方向,領導是關鍵,而且還要思路清,方向明,立足於本校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從機構建立、任務明確、措施有效、關注效果等方面開展科技教育工作:

1、學校健全了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機構網絡。

為了強化對學校科技教育的領導和規劃,我們成立了校長、分管領導、科技輔導員、科學教師組成的學校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在科技領導小組之下,我們組建了以分管校長為負責人的學校科技教育骨幹教師隊伍,同時發動全體教職工支持科技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在我們每一學期的學校工作計劃裏,都將科技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進行計劃和部署。我校充分利用起步比較早,將科技特長教師固定化,突出科技輔導員業務比較熟的優點。以一個教師影響一個團隊,用一個團隊帶動全校的方式,從組強教師培訓着手,落實科技活動。

2、明確職責。

學校根據科技教育活動開展的需要,明確了相關領導和教師的職責,並儘量使各自的職責明確化,使相關的領導和教師都能根據自己的職責履行責任,保證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 例如校長職責是完善獎勵機制,充分調動積極性,保證經費投入,學校訂立了完善的《體衞藝科成果獎勵辦法》,對在科技一頭得獎的教師與學生實行獎勵。分管領導的職責是完善運行機制,確保各組工作到位。總輔導員的職責是調整活動形式,組織好科技材料的徵訂,組織各類競賽,制定科技節的方案,進行技術方法的指導等。科技輔導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好學生開展自己承擔的科技活動,使學生得到教育。

3、加大力度改善科技教育硬環境

表1大坪國小科技活動硬件一覽表

項目 數量 備註

科技活動室 2間

多媒體 2套

活動用桌凳 52套

紅領巾氣象站 1個

模型、標本架 6個

模型、標本 若干

??

從2014年以來,學校加了對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新建了2間科技活動室(兩間科技活動室都配備了音響系統與多媒體),新建紅領巾氣象站1個,開闢了科技圖書角,新購活動器材10餘萬元、實驗桌凳52套,使我校的科技活動在有充足的硬件保障後形成了“活動地點標準化,活動材料豐富化,聲像服務全面化”的大好局面,從而在硬件上遠遠領先於其它學校。(見表一)

4、強化制度建設

學校建立健全了科技教育活動會議制度。每學期開學初舉行研討會,制定出一學期的科技活動計劃,佈置工作、研究對策。在每一次學校的大型科技活動開展前,學校都要召集有關人員開會研究,以確保每一次活動的正常開展。

為了對科舉教師的工作能夠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激勵科技教師們工作的積極性,學校建立了《專職教師考核辦法》。使對科技教師的獎勵有了制度的保證、和比較完善的運行機制。

5、加強科技教師培養力度。

科技教育,教師是關鍵,骨幹教師是關鍵中的關鍵。搞科技關鍵要有教師的積極性,尤其要有樂於奉獻的一批教師。在科技教師隊伍上,我們一直注意挖掘人才,形成自己的科技輔導團隊。根據教師的個人特長和興趣愛好,選擇挖掘科技輔導教師。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以副校長黃建軍為首的科技教師團隊,在這個團隊中由做事很細心、腦子靈活的王琨老師主要負責科技實踐活動;由穩重安靜的黃瑜老師負責氣象小組的工作;由年輕能鑽的趙久林老師負責製作指導;還有陳蔚、謝健字等一些教師進行科幻畫、設計等方面的指導。我們先後挖掘了多位有一定特長的教師作為校級的科技輔導員,我們在不斷髮現人才、不斷使用人才中形成了一支精幹的校級科技輔導教師的隊伍(見下表二)。這個團隊中有市級骨幹教師2人,區級教壇新秀1人。

大坪國小科技教師構成表

教師姓名 性別 年齡 職稱 職務 成績 備註

黃建軍 男 35 小高 副校長 輔導學生獲省級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3次,市、區級多次 市級骨幹教師

彭忠理 男 35 小高 管理人員 輔導學生獲省級三等獎1次、市、區級多次 校級骨幹教師陳蔚 男 37 小高 教研組長 輔導學生市、區級多次獲獎 市級骨幹教師,主要進行科幻、設計指導

王琨 女 27 小一 教師 輔導學生獲省級一等獎1次,市、區級多次 教教壇新秀謝健字 男 25 小一 教師 輔導學生市、區級多次獲獎

趙久林 男 23 小二 教師 獎

黃瑜 男 37 小高 教師 輔導學生區級1次獲獎

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科技輔導教師的素質,購買了很多科技類書籍供教師閲讀和參考;學校積極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市、縣的各類培訓及業務進修。近3年來,共先後選派科技老師到山東、重慶、貴陽、遵義師院等地參加各種培訓、觀摩,據統計到外省5人次、省內2人次、市內8人次。

(三)立足全面發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科技活動中來。

我們的科技教育的目的是普遍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科技活動是大坪國小所有孩子共同的快樂也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新課標中將國小科學課(包括科技活動)定位為啟蒙課程,我認為,這裏的啟蒙並不是單純指知識和能力,還包括一種不斷進取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培養,要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看似高深難懂的科學。而教師所需要做的,則是 將抽象轉為形象,將概括化為具體,將最基本的科學原理作為線索提供給學生,促進他們去思考去發展。學生們會利用這些線索以及他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在科學探究的路上走得更遠,到科學領域的高峯去開啟一扇又一扇充滿奧祕的大門。如果科技教育只是少數天資優秀的學生的專利,那麼它就違背這項活動富含的大眾教育宗旨。

正是如此,我校的科技教育除了依託科學課程的實施外,堅持做到“班班有科技小組、人人有活動參與”。2014年,為了更深刻地感受到奧運文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激發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我們舉辦了“感受科技、感受奧運”主題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除了瞭解到水立方、鳥巢的科技含量之外,全校一千三百多名孩子通過撿垃圾、回收電池等用自己的行動感受奧運。(上圖是孩子們用自己收集的易拉罐做成的奧運會標)

(四)多角度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拓寬科技教育的途徑

1、課堂教學滲透

學校從兩個方面在相關學科中滲透科技教育,第一形成了二種常規課型,第二開發拓展課程。二種常規課型是:常規性滲透,即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活動課程,包括外出參觀、組織講座,每兩週一次的科技廣播講座,每學期一次的考察活動(春秋遊);學科性滲透,利用教學計劃中設置的語文、數學、等課程,對學生進行科普普及教育,另一方面是拓展課程,拓展型課程是學校安排的選修課,我們有專門的科技課,有固定的科技活動時間,每週二和週三下午第三節為我們的活動時間。

2、成立科技活動小組

科技活動小組的成立是學校運用課程進行最廣泛化科技教育之外的組織形式,根據學校的師資及現有技術優勢,我們成立了“紅領巾氣象站”“廢舊電池回收”“養殖小組”“種植小組”“小製作組”以及各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的科技小組。

3、舉辦科技節,以帶動學校科技活動的全面開展。

學校每年舉辦科技節,能夠因地制宜,根據學校自己的情況和學生的興趣舉行一些科技類競賽和科普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舉辦科技節,在學校領導和科技輔導員們的大力宣傳和努力下,進行全民動員,全體學生和所有的老師都投入其中,大大提高了科技活動的普及率。如2014科技節,我們圍繞區科技節的主題,積極開展活動:我們在低年級開展了科普幻想繪畫比賽,高年級舉辦科技調查活動(調查文具危險性的問題、學校用水節約的問題等);2014年開展了車模、紙飛機、科技創新項目等比賽。每一次科技節活動學生們都是興致勃勃,趣味盎然,最後科技節在全校師生的一片掌聲中圓滿結束。

(五)活動成果喜人,科技特色逐步形成。

由於廣大輔導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在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成果喜人,就最近三年,就獲得省級一等獎1項,其它各級獎多項(詳見表三),

表三大坪國小近三年參加科技比賽獲獎情況

序號 獎項 獲獎者 授獎單位 時間 輔導

教師 備註

1 “生活與環保”環境漫畫創作三等獎 樂倩 市環保局、教育局 2014、5 王琨2 “生活與環保”環境漫畫創作二等獎 蔡家慶 市環保局、教育局 2014、5 黃建軍3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優秀獎 張蕊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黃建軍

4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優秀獎 樑永進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王琨

5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優秀獎 紅星波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謝建字

6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優秀獎 譚祿馨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彭忠理

7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優秀獎 穆能雲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王琨

8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優秀獎 王玉航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黃建軍

9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優秀獎 楊洋曉麗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黃建軍

序號 獎項 獲獎者 授獎單位 時間 輔導

教師 備註

10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三等獎 楊秀琴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王琨

11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三等獎 張漫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謝建字

12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三等獎 餘金麟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彭忠理

13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三等獎 何璟璟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王琨

14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二等獎 王豔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黃建軍

15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二等獎 王雪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黃建軍

16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二等獎 俞緣圓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黃建軍

17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二等獎 張清陽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謝建字

18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二等獎 王豔豔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彭忠理

19 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一等獎 令狐瓊麗 教育部關工委 2014、7 王琨

20 2014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全新大賽三等獎(自動澆花器) 劉怡 市教育局、市科協等 2014、11 黃建軍

21 2014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全新大賽三等獎(國小生專用黑板擦) 孫奧運 市教育局、市科協等 2014、11 黃建軍

22 2014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全新大賽二等獎(校園循環用水方案的研究) 温鸝鸝、黃文雪兒等 市教育局、市科協等 2014、11 黃建軍

23 2014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全新大賽二等獎(書包裏的殺手,學習用品健康情況調查) 孫奧運、劉怡等 市教育局、市科協等 2014、11 黃建軍

24 2014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全新大賽三等獎(土壤對水培植物的影響) 大坪國小 市教育局、市科協等 2014、11 王琨

25 貴州省第二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校園循環用水方案的研究) 温鸝鸝、黃文雪兒等 省教育廳、省科協等 2014、11 黃建軍

26 貴州省第二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書包裏的殺手,學習用品健康情況調查) 孫奧運、劉怡等 省教育廳、省科協等 2014、11 黃建軍

27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 黃文雪兒、張蕊、葉德正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王琨、黃建軍

序號 獎項 獲獎者 授獎單位 時間 輔導

教師 備註

28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兒科幻畫三等獎 唐國睿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謝建字

29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 張漫、尹河、張淦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彭忠理

30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兒科幻畫二等獎 張雲睿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謝建字

31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三等獎 唐榮洋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楊靜

32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三等獎 尹河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陳進

33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二等獎 張超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楊靜

34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三等獎 徐雙海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楊靜

35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 黃文雪兒、張蕊、葉德正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王琨、黃建軍

36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兒科幻畫三等獎 唐國睿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謝建字

37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 張漫、尹河、張淦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彭忠理

38 遵義市“青春動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兒科幻畫二等獎 張雲睿 遵義市科協、遵義市教育局等 2014、10 謝建字

39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三等獎 唐榮洋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楊靜

40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三等獎 尹河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陳進

41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二等獎 張超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楊靜

42 遵義市第一屆“智力七巧板”主題創作大賽個人高年級組三等獎 徐雙海 遵義市團委、關協、市教育局、市科協 2014.7 羅曉燕

43 第二十五屆貴州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黃文雪兒、張蕊、葉德正 省教育廳、省科協、省科學技術廳 2014.4 王琨、黃建軍

我們更加驚喜地看到,通過科技教育的廣泛開展,引導學生結合社會實踐,積極參與社會科普宣傳。每學期的科普黑板報評比,每學期1次的環保科技宣傳,以及講座等,製造了學校濃郁的科普教育輿論氛圍,培養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形成了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校園文化。學校還組織外出參觀訪問考察,做到定時、定點、定年級、定內容,有序列的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利用掃墓去鳳凰山進行植物的考察;去湘江河瞭解水質情況等等等。從而保證了100%的學生有序地開展科技社會實踐。

回顧我們十多年來所走過的科技教育之路,心中不禁感慨萬千:既有收穫累累碩果時的喜悦,也有美中不足的遺憾,我們作為一所城郊結合部的學校,我們的孩子更需要得科技教育的滋養,更需要從科技活動中找到自信。但我們也知道,科技教育不是“一日之功”,其更貴在堅持,我們必將繼續堅持“追求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堅持“讓科學學習成為習慣”的目標努力下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我們的誓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xuexiao/71yw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