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市委書記在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座談會上的發言

市委書記在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座談會上的發言

市委書記在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座談會上的發言

市委書記在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座談會上的發言

青年和人才是城市創新發展、永續發展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近年來,面對人口長期淨流出和老齡化程度全省第二的市情實際,面對城市間日趨激烈的“搶人大戰”和周邊城市帶來的“虹吸效應”,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把做好“人”的文章作為重中之重,以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為統領,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制定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青年人才“聚泰”三年行動計劃,出台“青年和人才8條”,在現代產業吸引人、優越環境留住人、創新生態成就人上下功夫、求突破,努力讓更多青年和人才成為“年輕泰”的最佳“合夥人”,與市雙向奔赴、共贏未來。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近100萬人,較“十三五”末增長8萬人;近3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萬人,新引進高層次人才約2800人;今年1-8月,集聚青年人才近2.2萬人,同比增長40%。

一、錨定一個主攻方向,築牢產才融合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歷史上,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我們牢牢把握“人隨產業走”這一基本邏輯,聚焦“以產聚才、以才興產”,持續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動和“畝均論英雄”改革,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致力實現“產業導入帶動人口導入,人口增長拉動城市經濟”的正向循環。

以做強先進製造業做大招才引智“蓄水池”。緊扣“1+4”主導產業融合集羣發展,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紮實打好“有鏈強鏈、缺鏈補鏈、上下延鏈”組合拳,努力讓大健康產業成為市靚麗的產業名片、引才名片,讓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汽車零部件和精密製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鋰電等四個特色產業集羣成為我市集聚青年和人才的堅實底盤,加快走出一條具有我市特色的差異化引才之路。疫情三年期間,我市制造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由2019年的40.7萬人增長到2022年的48.8萬人。

以離岸創新中心建設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徑。針對我市創新資源相對匱乏的實際,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導各地根據產業發展方向和創新需求,到科創資源富集地區佈局建設離岸創新中心,打造本土企業突破成長天花板的“留學園”、吸引同行業同領域創新人才的“孵化園”。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設離岸創新中心14家,招引入駐項目58個,在談項目92個。

以產業園區提檔升級增強引人聚才承載力。堅持專業化、特色化、集羣化發展,堅持職住平衡、產城融合,加快完善園區產業配套、基礎設施配套、生活配套功能,推動青年和人才服務職能下沉,建設低成本園區,增強對青年和人才的吸納集聚能力。我市醫藥高新區躋身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人才競爭力前“十強”。

二、凸顯一種城市氣質,打造宜居幸福之城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現在,年輕人擇業既要“牛奶麪包”,也要“詩和遠方”。我們積極順應青年和人才需求新變化新特徵,以承辦第二十屆省運會為契機,把青春友好元素充分融入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之中,全面推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不斷豐富“祥泰之州、健康名城”的城市內涵,努力為廣大青年和人才提供詩意棲居空間,實現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三連榜”、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致力提升城市宜居性。以“一軸一核三極三城”建設為引領,統籌抓好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一體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創新實施“健康長江XX行動”,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全省末位上升到全省第一方陣,“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就近健身”成為現實。

着力構建消費新場景。着眼於滿足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和作息愛好,出台支持市區首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發展首店經濟、網紅經濟、夜間經濟,華潤萬象城、泰福裏等一批地標性消費載體相繼開業,赫蓮娜、霸王茶姬等一批國際品牌和年輕潮牌紛紛“落户”,為年輕人“解鎖”了更多家門口的消費新場景,創造了“嚮往的生活”。

助力擴大社交圈。創新開展“泰有引力週末嘉年華”,聚焦青年和人才普遍關注期盼的創業就業、運動健康、文娛文創等8個方面,每週選取一個主題舉辦一次活動,搭建年輕人志趣相投、交流成長的平台和“圈子”,讓青年和人才週末都有好去處、更好融入我市。

三、抓實一項聚才活動,釋放近悦遠來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我們自2022年11月起創新開展“XX日”系列活動,改變以往“坐等上門”“漫天撒網”的做法,分9條專線走進省內外高校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高校,以城市之名向廣大學子發出邀請,着力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來泰、回泰、留泰。

聚焦外地大學生“怎麼引”,結合市產業特色,精心選擇目標高校,通過舉辦城市推介會、開展“泰愛才”招聘會、組織我市美食品鑑等活動,全方位立體式展示XX、宣傳XX。截至目前,已先後走進香港、蘭州等地17所高校開展12場推介活動,累計有563家企業參加,提供優質崗位1.5萬餘個,一大批青年學子由此結識XX、牽手XX。

聚焦XX籍大學生“怎麼回”,建立XX籍高校畢業生信息庫,在重點高校設立“引才工作站”,聘請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及部分高校XX籍學子作為“XX引才大使”,持續開展“鳳還巢”暑期實踐、百名碩博XX行等活動,越來越多的XX籍學子迴歸家鄉創新創業。

聚焦本地大學生“怎麼留”,面向7所在泰高校舉辦青年人才“留泰”專線活動,送出XX景點門票、特色早茶、免費公交等16項專屬福利,每年提供不少於1萬個就業崗位,推動市縣面向在泰高校畢業生選聘黨政青年人才,基本實現“只要想留下、人人有機會”,在泰高校應屆畢業生留泰就業率由2020年的9.1%提高到2022年的17.5%。

四、辦好一批關鍵小事,造濃拴心留人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多方面採取措施,創造拴心留人的條件,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城市對青年和人才是否友好,很重要的就是能不能真正讀懂他們的急難愁盼、紓解他們的後顧之憂,能不能真心幫助他們解決好住房、婚戀、子女教育等關鍵小事。我們堅持青年和人才所需就是服務所向,強化用户思維,提升共情能力,深化“'泰'愛才、最'州'到”品牌建設,努力把工作做到青年和人才的心坎上。

在“落腳地”問題上,統籌抓好人才驛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區建設,用好公租房、保障性住房,推出人才驛站最長14天免費住宿、保障性住房租金不高於市場水平的90%等舉措,着力構建“從一張牀到一間房到一套房”的住房保障體系,盡力滿足青年和人才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住房需求。

在“另一半”問題上,發揮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的橋樑紐帶作用,每年開展“泰之緣”“青緣匯”等線上線下聯誼活動100場以上,通過興趣分享、單身派對、相親會等形式,幫助青年和人才擴大“朋友圈”,年覆蓋羣體超過5000人,不少年輕人“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在“下一代”問題上,連續三年把教育作為“新春第一會”主題,持續推進普惠托育機構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全市千人口託位數達3.2個,省優質園覆蓋率、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三星級以上高中覆蓋率均居全省第一,有力減輕了年輕人的育兒焦慮。

五、構建一套工作機制,壓實黨管人才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我們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動搖,不斷健全工作體系、創新推進機制,為促進青年和人才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堅強保障。

深入實施人才工作“書記項目”機制。為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2020年在全省率先探索人才工作“書記項目”機制,組織市(區)、機關、園區等部門單位“一把手”圍繞青年和人才關切,帶頭認領項目,4年累計實施各類“書記項目”158個,有力破解了一批痛點難點問題。

創新實施“111”人才服務日機制。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結合部門職責,由“一把手”牽頭,每個月聚焦一個主題,開展一次服務日活動,推動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與青年和人才經常性溝通、面對面交流。建立問題“收集-交辦-反饋”閉環工作機制,確保青年和人才訴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

剛性實施考核評價機制。將青年人才“聚泰”工作納入黨建考核,將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十件實事項目完成情況納入“書記述黨建”,推動各市(區)找準發力重點、各部門找準履職重點,同時強化跟蹤督查和定期評估,確保各項任務高效推進到位,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效。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興。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3年新增青年人才15萬人”目標,持之以恆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以“友好温度”彰顯“城市態度”,以“青年活水”激發“城市活力”,以“人才出彩”贏得“城市精彩”,讓更多的青春夢想在XX揚帆起航,讓更多的人才之花在XX競相綻放,為譜寫“強富美高”新XX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注入蓬勃青春能量、匯聚強勁人才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daibiao/1v1j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