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文化創新的途徑》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課第二框題的內容,本框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一方面,針對傳統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針對不同民族文化之間,要相互交流、借鑑與融合,從而清晰地告訴我們文化自身發展的一般過程。培養青年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要反對“守舊主義”,而且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本框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明確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

③在文化創新過程中要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2、能力目標:

①增強學生文化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②初步具備認識和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關係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賞析《舌尖上的中國》製作花絮,使學生感悟文化創新必須立足於實踐;

②通過辯論《舌尖上的中國》的驚喜與遺憾,激發學生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③通過為《舌尖上的中國》推薦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發學生學習世界優秀文化,發展本(地區)民族文化的熱情,投身於社會實踐,積極進行文化創新。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文化創新的途徑。

【教學難點】①怎樣看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借鑑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創新中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二:學情分析

①在思維方式方面,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已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但看問題往往比較片面,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文化創新的途徑上要對他們進行指導,以免走入誤區;

②在知識的理解方面,對於文化創新途徑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但是困難在於對於文化創新的深層次思考,對我們以前走過的那些彎路的思考,對於從中華文化的高度理解創新的意義的思考,對身處全球一體化環境下的中華文化往何處去的深層思考。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涉及到中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核心,是本課內容在整個課程中應具有的價值,應加以重視。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採用互動教學方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下合作學習與課上自主探究相結合。具體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自由辯論法和討論探究法;具體教法——情景體驗法、討論歸納法、實踐探索法。

四:教學過程構思

[課前展示]:《舌尖上的中國2》宣傳片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好,我們今天上課的主題是《文化創新的途徑》。在上課之前,先看看大家對娛樂新聞有沒有關注?剛才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畫面是出自哪裏?——對,是《舌尖上的中國》。

[思考]:《舌尖上的中國1》如此成功,讓我們對《舌尖上的中國2》有了更多的期待。2014年4月18日晚,《舌尖上的中國2》正式登陸央視。同學們有看過這一部紀錄片嗎?與《舌尖上的中國1》相比,你感覺它給你帶來了哪些驚喜?又有哪些遺憾呢?

——驚喜:很多精緻的美食讓我們欲罷不能,小時候的美道,家鄉的味道讓我很感動等

遺憾:美食沒有《舌尖上的中國1》哪麼多。

[老師總結]:無論是《舌尖上的中國1》還是《舌尖上的中國2》都是一部對以往美食類紀錄片的一場革命。兩部最讓人期待的是哪些垂涎欲滴的美食,那大家瞭解這些美食是如何拍攝出來的嗎?

——學生:不知道。

(二)新課講授

[展示]:下面我們通過《舌尖上的中國》Ⅱ—腳步的一些拍攝花絮來了解一下。

[展示]:共分為八集。攝製組歷時半年時間,行程40多萬公里,400個調試點,走訪拍攝近150個地點,遍訪各地“美食”,足跡遍佈全國各個省份、香港、澳門、台灣,以及部分海外城市,積累了1000多個小時素材。

[思考]:看完這個拍攝的花絮,你又有何感受呢?

——很辛苦、很危險;拍攝工作組成員們很敬業等等

[老師總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任何文化作品的創作,都離不開人們的艱苦的努力,而這種努力,我們用文化中的專業術語叫——社會實踐。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板書)

[思考]:常言道: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為什麼不是來自創作者的靈感,或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而是要立足社會實踐呢?

——因為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地動力,社會實踐的發展要求進行文化創新,文化創新必須立足於社會實踐,否則文化創新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過渡]:對《舌尖上的中國2》的開播,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社會引起廣泛的熱議。有人説美食太少,人物故事等人文信息太多,沒有舌尖Ⅰ好看。但有的人認為正是這些人文信息深深地刺中了我們神經,這神經就是來自故鄉的命脈。

[思考]:你認為應該美食多一點,還是人文多一點好呢?

[準備]:將全班分為兩組,正方:認為人文應多於美食;反方:認為美食應多於人文。討論時間為2分鐘。以自由辯論形式,輪流發言,每位同學發言時間不超少1分鐘。

正方主要觀點:

反方主要觀點:

[老師總結]:辯論中,雙方針鋒相對,非常精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你認為應該美食多一點,還是人文多一點,都不可避免地要解決一個問題,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應如何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縱向)(板書)

[講述]:認為《舌尖》離不開人文,這説明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也即:

繼承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1)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重視文化繼承)(板書)

[講述]:認為《舌尖》離不開藉助碎片似的剪輯方式、高清攝像機等現代科技,展示出來的垂涎欲滴的美食。這説明文化創新離不開時代精神。也即:

推陳出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2)要體現時代精神,是創新的重要追求。(重視文化發展)(板書)

可見,美食與人文並重,口水與淚水齊飛。才使這部紀錄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魅力感召。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成功的主要原因。

[實踐]:根據前面所學知識,做以下這道練習。

例1、明末清初著名的國畫大師石濤説:“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石濤的這段話認為

A.創新就是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修補 B.創新就是要徹底拋卻傳統

C.創新就是要張揚個性,徹底否認傳統

D.在向傳統學習的過程中,要突破傳統,形成自己的風格

[老師總結]:易錯點1:文化創新就是要徹底拋棄(或全盤繼承)傳統(板書)

——分析: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克服“守舊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過渡]:《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如此成功,還有一個大家所不知道的重要因素。

[展示]:《舌尖上的中國》的敍述語言,鏡頭節奏,講故事的方式,都明顯是對以往中國紀錄片的一次刷新和顛覆。執行導演任長箴愉快地承認了自己對BBC的模仿,他説:“因為人家先進。我並不覺得我可恥,我覺得自己模仿BBC,你們能看出來説明我模仿得到位”。

[思考]:以上材料給我們文化創新怎樣的啟示?

——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3、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橫向)(板書)

思考: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就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那交流、借鑑與融合的內容是什麼呢?

——(1)三個過程。(學生在課本上找)

[過渡]:所以説模仿並不可恥,關鍵是不能僅僅停留在模仿上。要“青出藍,更勝於藍”。

[展示]:《舌尖上的中國》該片先後在台灣、香港TVB翡翠台、新加坡、比利時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專家認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敍事方式和語言比較會讓西方的觀眾接受,相信也會有更多的共鳴。只是中國太大,片子的空間跨度跳躍也很快,不瞭解中國地理的觀眾,可能反應不過來。為此,有人認為,要擴大《舌尖上的中國》在國外的影響力,應該按外國人的飲食習慣,宣傳我國的飲食文化。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你認為《舌尖上的中國》要走出國門,到國外去讒人,要注意什麼問題?

——(2)注意:①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遵循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思考]:怎麼理解“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呢?

——“以我為主”,就是在對世界文化精華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性。

——“為我所用”,就是辨證取捨、擇善而從,批判地吸收對我們有用的東西,並結合本國國情進行改造、整合和創新。

(三)課堂小結:通過全面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兩個基本途徑,能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同時應反對兩個錯誤傾向。

(四)板書設計

文化創新的途徑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縱向)

(1)繼承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①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重視文化繼承)

(2)推陳出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要體現時代精神,是創新的重要追求。(重視文化發展)

克服“守舊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3、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橫向)

(1)三個過程。(學生在課本上找)

(2)注意:①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遵循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3)克服“封閉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文化創新的途徑》知識點總結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

(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文化創新必須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

態度: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鑑,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

原則:在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3)在文化創新中,必須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3.文化交流中“以我為主”和“海納百川”不矛盾

(1)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有利於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有利於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文化交流中“海納百川”表明文化競爭並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借鑑、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處。

4.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之間的關係

(1)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發展是文化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2)文化發展的實質,就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3)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總之,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緊密聯繫,不可分割。

標籤: 教學 途徑 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41o9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