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語文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①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②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③瞭解按一定順序閲讀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⑤培養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石鐘乳、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可以做成課件。

A案

第一課

●談話,揭示課題,初識課文

你喜歡旅遊嗎?都遊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裏有一個著名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遊覽。

聽朗讀錄音。

説説跟着作者遊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引導細讀,瞭解遊覽順序

①導語:“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在我們來細細學習。”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並用“…”畫出提示作者遊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②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並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③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課堂作業

①認讀生字、生詞並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問。

②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巖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①默寫生字詞。

②讀課文。這節課我們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閲讀,體會路上景色

①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③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豔啊。

③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①如果説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

理解“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森鬱”: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④這裏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麼想法?

(它彷彿是嚮導,作者順着溪流遊覽。現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①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②説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為什麼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③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複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聯繫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涵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①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②結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a.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圖像,試着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小結

作者乘船出洞,結出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質疑問難

●推薦課外閲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遊覽過的地方,你讀了,彷彿跟着作者在遊覽觀光,這就是遊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遊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課堂作業

①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②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範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後教師或學生示範造句,指導仿造)

②板書設計:

B案

第一課時

●揭題

把你瞭解到的有關金華雙龍洞的情況介紹一下,教師瀏覽網頁綜合介紹。

●整體感知

課文是怎麼寫的呢?自讀課文,讀準,讀通,遇到難以理解的詞句或聯繫上下文解決,或請教同桌、教師。教師巡視,發現普遍性的問題及時講解。

説説課文都寫了什麼?(遊了哪些地方,怎樣的景緻、當時的心情等)

●探究閲讀,理清脈絡

①課文哪些語句提示了遊覽順序,讀讀畫畫,並畫出遊覽示意圖。

個人準備,然後小組討論,把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產生的新疑問在小組中提出,互相討論。此時教師巡視各組,適當加以點撥。選定一組的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參觀路線圖,並做介紹。

②根據討論,梳理課文。可以把整個過程分為“路上見聞”“外洞”“通過孔隙”“內洞”四個部分。

③分別請各小組輪讀各段,注意正音,同時對一些難解詞進行釋義,如:盆栽、突兀、森鬱、蜿蜒、石鐘乳等詞語。

④作業練習,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

圍繞“在遊覽過程中,作者怎樣把看到的景緻、內心的感受寫出來的”這一問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品析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體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通過琢磨怎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然而然地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情感。

①第一部分的學習,教師引路。

“路上見聞”一段,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你怎麼把它讀出來?(抓住描寫油桐、映山紅、溪流等景物的句子來體會)

指導朗讀,試着默記或背誦這些語句。

②第二部分的學習,學生自學,然後交流。

(體會如何寫出外洞的“高”“大”)

③第三、四部分的學習,同桌合作體會。

(這兩部分是重點,可引導圍繞以下幾是探究學習;

a.作者怎樣寫出“孔隙”中擠壓的感覺?

b.課文怎樣表達內洞的寬大?

c.描寫石鐘乳、石筍就兩句話,卻寫出了這些巖石的形狀變化多端以及觀賞的樂趣)

相互商定各選一部分,按“讀讀、説説、背背”三步與同桌交流,聽方需做出評價、提出疑問。雙方相持不下時可請教老師。

●知識內化

分學習小組,任選其中的一部分做為自己的導遊講解內容。(可以結合板書示意圖做導遊講解)

在四人學習小組充分練習講解的基礎上,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小組其他成員幫助他(她)進一步完善導遊講解詞,可以增添課外瞭解、蒐集的資料。接下來全班同學組成“金華雙龍洞旅遊參觀團”,各組代表到講台前擔任一次導遊。全班同學進行評論,總結經驗,改正不足之處。

●課堂作業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讚歎。《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聖陶遊覽之後寫下的一篇遊記。我們就沿着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板書:3、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豔:明亮鮮豔。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鬱: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鐘乳:石灰巖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裏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後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麼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遊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記敍了他遊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後,按遊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遊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遊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第五段: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説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瞭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麼?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着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麼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作者有崇尚自然、讚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豔的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聯繫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新綠”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麼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麼關係?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着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

作者邊欣賞着山中明豔的春色,邊傾聽着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瞭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説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讀一讀,説一説。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麼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四)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説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為什麼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驗作比方,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遊法上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不僅遊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着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討論:作者為什麼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着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並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內洞的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二)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雙龍洞內洞的特點。

(二)練習課文編提綱。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編寫提綱。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2、教師瞭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二)聯繫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洞)

(三)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麼?

(因為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裏)

(四)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1、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記敍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2、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麼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

3、練習給課文寫提綱。

我們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照剛才老師講的寫作思路,我們試着給課文寫個提綱。

指導學生給課文寫提綱。

作者遊歷了雙龍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次遊歷記敍下來,這就是文章的內容。

(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他要表達什麼情感或説明什麼道理呢,這就是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的中心我們剛剛總結了。

(板書: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麼做的。

作者這次遊覽,所見所聞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寫進文章。所以必須對材料進行整理和選擇。選擇最能體現這次遊覽特點的,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選了山路上的景色,因為它能表現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遊雙龍洞的興趣。作者挑選了洞口、外洞、進入內洞、內洞幾處景物來寫,因為這些都是作者遊覽的對象,也是作者遊覽的順序,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挑選好材料後,還要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安排,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按什麼順序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遊覽順序組織材料的,同學們把作者對材料的安排按順序寫下來。

(學生在本上寫)

(板書:1、交待時間地點2、路上見聞3、外洞4、由外洞進入內洞5、內洞6、出洞)

4、小結:(指黑板)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提綱。我們在寫作文前,應該編寫作文提綱。首先想好要表達的中心,然後選擇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最後把選好的要寫的內容安排好。

5、學生將編寫的提綱補充完整。

(六)作業

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課,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板書設計:

教後記:通過學習課文,學會閲讀遊記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豐富見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浙、簇”等6個生字,會寫“浙、羅”等15個字,正確讀寫“浙江、羅店”等17個詞語。

2、朗讀課文,理清作者遊雙龍洞的順序,畫出路線圖,體會路上景色的特點。

3、學習按遊覽順序進行敍述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

教學重點

1、理清作者遊雙龍洞的順序。

2、學習按遊覽順序進行敍述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遊覽過程示意圖。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浙、簇”等7個生字,會寫“浙、羅”等15個字,正確讀寫“浙江、羅店”等17個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作者遊雙龍洞的順序,畫出路線圖,體會路上景色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它有什麼獨特的風光?

2、今天,我們一起跟著名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到浙江金華去看看雙龍洞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讀音。注意“臀”的寫法。

2、出示詞語,先指名讀一遍,然後讓學生齊讀一遍,隨機指導讀音。

3、理解詞語意思。

盤曲:環繞彎曲。

明豔:鮮明豔麗;明麗。

時而:重複使用,表示不同的現象或事情在一定時間內交替發生。

突兀森鬱:形容山勢險峻,樹木繁茂。

聚集:集合;湊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

登陸:渡過海洋或江河登上陸地。

蜿蜒:(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本文指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進:量詞,用於舊式建築房院前後的層次。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題目是“記金華的雙龍洞”,大家知道為什麼這個景點叫雙龍洞嗎?誰能從課文中找出答案?(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2、讀課文,説説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遊覽的順序)

3、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出金華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頭望、這是外洞、孔隙、這就到了內洞、出了洞)

4、理清順序,填寫路線圖。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四、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2、3自然段,用筆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紅、油桐、沙土、溪流)

2、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映山紅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紅色的,溪流隨山勢不斷變化。)

3、你怎樣理解“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映山紅生機勃勃,充滿了自然美,表達了作者對映山紅的喜愛之情。)

4、在學生髮言基礎上,着重理解以下詞句。

(1)映山紅:指杜鵑花。

(2)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

(3)一路迎着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①“迎”字説明什麼?(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時而”是什麼意思?(有時候)

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説明了什麼?(説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於溪流緩急不同,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

④為了説明溪流的形態,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兩對反義詞。(寬——窄;緩——急。)

⑤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出了什麼?(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帶着感受朗讀句子。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這篇文章的,通過描寫作者路上所見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當時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領悟按遊覽順序進行敍述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同桌互相檢查。

2、指名讀課文。

3、作者邊欣賞山中明豔春色,邊傾聽淙淙溪聲,一路逆流而上,來到雙龍洞洞口。雙龍洞究竟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我們接着學習課文。

二、品讀課文,感受特點

1、朗讀課文第4~7自然段,畫出描寫雙龍洞特點的句子。

2、學生交流。

(1)洞口——很寬。

①作者是怎樣説明這一特點的?(打比方)

②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生動形象)

③洞口的景色讓你產生什麼感覺?(高山之上,突兀森鬱,很有氣勢,讓人覺得雙龍洞很神祕。)

(2)外洞——寬敞。

哪句話説明了這一特點?(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3)孔隙——狹小。

①讀一讀第5自然段,仔細體會作者經過孔隙時的感受。

②這麼狹小的孔隙,當我們準備通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非常緊張、害怕)

③作者是怎樣做準備工作的?(後腦、肩背、臀部、腳跟都貼着船底。)

④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過孔隙的感覺。假設你就是這樣一個從後腦、肩背、臀部一直到腳跟都緊緊貼着船底的遊客,而老師是洞中的工作人員,拉着你通過孔隙,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船開始慢慢移動了,你的眼前漸漸感覺到昏暗,你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擠壓過來。就在這時船突然不動了,你睜開眼睛一看……這時你會看到怎樣的景象?心情會如何?

⑤這時假設你稍微抬頭,會怎樣?(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4)內洞——黑、奇、大。

①作者描寫了內洞的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雙龍——蜿蜒;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泉水——緩緩、輕輕。)

②讀句子,想象畫面。

雙龍:彷彿在嬉戲,張牙舞爪,瞪着燈籠般的眼睛。(可以提示學生:眼睛、龍頭、鬍鬚、軀幹、爪子等。)

石鐘乳和石筍:彷彿一羣仙人擺了一桌酒席,在一起開心地聚會。

③出示石鐘乳、石筍的圖片,試着給它們起名字。

④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課文中描寫石鐘乳、石筍的句子。

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麼作用?(它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

4、作者游完內洞,又排隊出洞,你能結合第5自然段的句子説説該怎樣出洞嗎?

三、拓展延伸

1、怎樣來寫自己遊覽過的地方呢?(按遊覽的順序;把吸引你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如果景物發生變化,可以按照變化順序來寫。)

2、出示參觀植物園的示意圖,畫出參觀路線,再按順序説一説。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參考第3自然段對溪流的描寫,用“時而……時而……”的句式,仿寫一段話。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四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今天我們就隨着葉聖陶爺爺,一起去遊覽金華的雙龍洞,好不好?

(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能讀懂什麼,把不明白的地方劃下來。

(師副板書)

⑴ 你都讀懂了什麼?(4人)

(如果學生只從句段説,提前安排一人)

板書:入山、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請你來你説你來,同學們知道得真多。

⑵ 那麼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對問簡單的詞語,可以説:

你來誰來幫幫他?你明白了嗎?

請你説你能幫他解答嗎?懂了嗎?

對學生有創造性的提問,可以説:

你的想法很獨特!多麼獨特的想法呀!

與眾不同,有創意。

敢於向權威挑戰,了不起!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研究。這個問題待會解決(副板書)老師把它記下來也把它記在這。

相信這些問題講完課文後,你就會明白。

2、(指板書)那麼,在這幾部分中你最喜歡哪部分,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可以自己讀,合作讀,還可以畫畫,談體會。聽明白了嗎?開始。

全班彙報交流:

剛才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入山:

誰喜歡入山這部分?(字幕:2~3段)

你來。

你準備用什麼方式來交流?

生:朗讀、談體會。

開始吧!

師:多美的景色啊!

誰還想交流?

(入山時見到的溪流。字幕:將“一路迎着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畫線、)

為什麼喜歡?

生:用上了“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些詞,寫出了溪流的變化。(課件:將4個“時而”變色)

師:那誰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呢?

你來讀。

師:同學們來評價一下,他讀的怎麼樣?

師: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呢?生讀。(讀得好時)

師:你這一讀,老師彷彿聽見了溪流變換調子的聲音。誰能讀的比他還要好?生。告訴老師,為什麼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讀得不好時)

師:誰來教教他?你再來試一試!如果都讀的不好,師範讀,加手勢。

師:聽老師來讀一讀。

看誰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表揚。聽老師來讀。誰來和老師比賽?

師:為什麼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3、外洞:

師:你還喜歡哪部分?

生:我喜歡外洞,(放圖片)走入裏面就彷彿走進了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學校的階梯教室大約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內洞中一千或八百人開會也不覺得擁擠。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嗎?(字幕)誰能讀出外洞的大?一生讀。他讀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讀讀嗎?

4、孔隙:

生一:我最喜歡孔隙這一部分。(課件:第4段的字幕)

師:你準備用哪種方式來交流?

生:我準備用朗讀的方法來交流。生交流。

師:讀了這部分你有什麼感受?

生:我感覺孔隙又窄又小。

師:從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兩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

(課件:點擊熱區,將此句劃線)

師:誰還有?

生補充: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課件:熱區--劃線)

師:找得非常準確。你是通過讀體會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點。

師:誰還想來交流這一部分?

生二:我們組是以畫圖的方式來介紹這一部分的。(實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進入內洞上面的石頭畫得這麼低,是因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從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離。船很小,只能並列躺着兩個人。船兩頭都繫着繩子,從內洞里拉動繩子,船就進來,再從外洞向外拉繩子,船就出去。多麼有趣啊!我想這大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式吧!

(師馬上帶頭鼓掌。)你是通過畫圖來體會的。

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出示孔隙的動畫)請看。這兩位遊客上船了,

剛才通過朗讀、畫圖,我們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現在誰能把這一整段課文讀一讀?(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練練。誰來試試?你來。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不好)

哪兒不好?你能把這兒讀一讀嗎?讀得很好。你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5、內洞:

師:你還喜歡那部分?

生:我很喜歡內洞。

師:你想以什麼方式來介紹內洞(談體會)?

生:進入內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龍宮了。那裏有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還有千姿百態,顏色各異的石鐘乳和石筍。

師:你為什麼喜歡它?

生:因為它形狀──,顏色──。

師:你能不能用課本上的詞來表示?(變化多端、顏色各異)

師:那些石鐘乳和石筍是什麼樣的?

生談:形狀像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

師: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還有什麼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內洞。

(放內洞部分錄象)

師:他們像什麼?請你來,誰再來説?

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內洞裏的景物還有很多。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誰再談談?

(如果沒有談的)

師:比如猴子觀海、海底撈月、哪吒鬧海等……

誰再説説?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説了這麼多,現在能把內洞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的特點讀出來嗎?

(字幕:首先當然是……值得觀賞。)

先自己練一練。請你來。(一生讀)同學們,他讀的怎麼樣?自己練練,誰來?讀得怎麼樣?老師也認為很好,喜歡讀的站起來讀。

三、練習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暑假即將來臨,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雙龍洞景區的小導遊。

(課件: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標準,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同學們願意來試試嗎?

師:首先以小組為單位作準備,每人介紹一處景點,介紹時可以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充實進來。各小組要選出最優秀的一名同學參加競聘。

誰想來介紹入山?(找一人)誰來介紹外洞、孔隙、內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開)來,

(掛導遊牌,發小旗)

師:我們由金華城出發。小導遊們,開始吧!

生1:(出示錄象──入山圖)

如果導遊開始沒自我介紹,師要喊停。

問:平時我們外出旅遊,見到的導遊也是這麼説的嗎?

生:對,要先自我介紹。再來説説。

導遊:雙龍洞屬於巖溶景觀,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我們現在正通往雙龍洞。你們看,山上開滿了映山紅,是不是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真是一片明豔。

隨着山勢,迎着溪流,我們繼續往前走。

導遊:再往前走,就到了雙龍洞口,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師:(拍肩)該輪到你了!

生2:外洞

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將由我和大家一起遊覽外洞。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你們看,洞口的形狀真像橋洞,這麼寬。

導遊:讓我們走進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這兒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像不像個大會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洞温保持在17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們納涼的好去處,比起天然空洞,更是過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師:誰還查找了其他有關外洞的資料?

一生讀:我還知道了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生出示圖片)大家看,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説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説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裏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

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上網)

師:利用上網來查閲資料是一種便捷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導遊:(圖)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請看,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隻小船進出。……這就到了內洞。

生4:內洞(錄象)

導遊: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雙龍洞內最神奇的自然景觀──內洞吧!大家看,洞頂上有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那邊是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你可以依據其形狀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麼,我覺得也很值得觀賞。如果你在內洞轉一圈後,你會發現內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來,請大家自由遊覽。

師:導遊工作結束了,現在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表現?

祝賀你們!

四、談收穫

1、(指副板書)這些問題你明白了嗎?

2、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五、佈置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用做詩、畫畫、唱歌、寫廣告語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雙龍洞的喜愛,下課。

記金華的雙龍洞語文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説出天山的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渡語。

二、學生自學

帶着過渡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並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嚮導,帶着你遊覽,能看出導遊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着導遊線路觀看圖像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三、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學生説説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如疑難詞有:炎暑、山澗、飲馬、縈繞等。

“藍天襯着高聳的巨大的雪峯……”這句,需要結合圖片點撥感受。

四、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得好?這www本站uawen.本站cn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裏?在四人小組中閲讀交流,説出感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五、班集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彙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並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六、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在學生交流後,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遊記,並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網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流,這樣,“足不出户,也可以遊遍千山萬水”。

七、摘抄優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閲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八、作業:

複習詞語卡

板書:

進入天山雪峯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裏走森林日影水聲 美

走進深處溪流野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dv5vg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