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目錄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第一篇:冀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記金華的 雙龍洞》教學設計第三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第四篇:為《記金華的雙龍洞》設計導遊詞第五篇:記金華的雙龍洞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冀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冀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9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節選自葉聖陶《小記十篇》中的《遊了三個洞》,全文脈絡清晰,語言生動簡潔,讓人如入畫中。作者按照遊覽順序,依次寫了沿途的美麗風光,外洞的高大寬敞,窄小驚險的孔隙和神祕奇異的內洞,一字一句無不激盪着作者對大自然偉大神奇的讚歎和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遊記性文章孩子以前接觸過,但遊記的寫作方法學生卻沒有接觸過,尤其是本課的兩條遊覽線索,更有讓學生學習的地方。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的遊覽過程,能講清入洞的方式和內洞的景象。

2、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感受到金華雙龍洞的奇特景象,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寫遊記的一些表達方法,初步掌握遊記文章“移步換景”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難點:

學習寫遊記的一些表達方法是難點。

感悟孔隙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師: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曾遊覽過一個地方,並且把他遊覽的經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金華的雙龍洞。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追隨葉聖陶老爺爺一起去遊覽雙龍洞!

上節課我們共同弄清了作者的遊覽順序,誰還記得作者的遊覽路線呢?(作者從金華出發,行五公里左右到羅甸,由羅甸進山到洞口,進入外洞,從空隙進入內洞,然後出洞。)

9

這節課,我們就去和葉聖陶爺爺細遊雙龍洞。

二、品讀課文

1、師:此時我們就身在浙江的金華,乘坐上開往雙龍洞的汽車,怎樣走才能到達雙龍洞呢?

出金華城大約五千米到羅甸,過了羅甸就漸漸入山。(通過地點轉移的詞,簡單一句話使讀者知道路線。)

引導:作者沿途看到了什麼?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所見:理解句子“眼前一片明豔”;“一路迎着??變換調子。”

引導: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用“時而??時而??”造句。 過渡:作者邊欣賞着山中明豔的春色,邊傾聽着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洞口有什麼特點呢?

2、洞口:

理解句子“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通過列數字和比喻突出了洞口寬大的特點。

過渡:葉聖陶爺爺是怎麼從外洞進內洞的呢?

3、由外洞進內洞(孔隙):

孔隙有什麼特點呢?(孔隙窄)由於孔隙窄所以進出孔隙的船又有什麼特點呢?

引導:哪裏讀出船小孔隙窄?

(1)再沒法容下第三個人;靠工人拉繩子;遊人要貼緊船底。

出示句子:?? 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慢慢移動(到?? 到?? 到?? )

比較閲讀:原句改為 “從頭到腳都貼着” 行嗎?為什麼?(通過比較閲讀,理解船小孔隙窄,體會用詞的妙處。)

(2)有感情朗讀“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及作者的感受,要感同身受。

過渡: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4、內洞: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從中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開闊思路。(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2)雙龍洞的由來及溪水的源頭。

(3)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洞中石鐘乳和石筍的形狀,讀完以後説説腦海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5、關注詳略

師:這麼多景物,作者是怎麼安排詳略的?(孔隙與洞口詳細寫,洞內略寫)你同意這樣的安排嗎?(閲讀盲點:怎樣入洞為什麼寫得很詳細,而洞內的景物為什麼沒有具體寫?)

小結:遊記內容詳略的依據是景物是否最有特點的,對遊人是最有吸引力的。

6、總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三、拓展練習

(1)展開想象,説説內洞的景象。

(2)仿寫課文,嘗試運用移步換景寫作手法寫一篇遊記。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記金華的 雙龍洞》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吉水縣文峯國小曾頭蘭

教學要求:

1、瞭解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製作一張遊覽示意圖。

3、學會本課生字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瞭解作者的 遊覽順序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讀第一段。

1、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聖陶爺爺的遊記——記金華的雙龍洞。

(轉載請註明來源:)2、釋題。“記”是什麼意思?

3、讀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

1、激趣。聽説,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遊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瞭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三、理清順序。

1、看,這是什麼?(出示小紅旗小黃帽)誰用的?説起導遊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遊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遊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遊,就我一個遊客。(讓一個女生起立)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教你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遊覽示意圖。怎麼畫?細細讀課文,藉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例如:四人小組合作製作一張。一組板演。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你這個導遊當得真好,這個旅遊帽作為獎品獎給你。

四、學習第二段。

1、剛才就我一個遊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遊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出示相機)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你們也帶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並且配上解説詞。(出示一張照片做例子)拍鏡頭時,要拍一個你最喜歡的景物,配解説詞時,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1)你拍了什麼鏡頭?為什麼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出示圖,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眾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2)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願不願意來一次配解説詞的比賽。

(3)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麼顏色的?出示圖。

(4)出示實物,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麼多的鏡頭,我也憋不住了,我讓你們看看我拍的鏡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出示問題:溪聲為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麼關係?)播放錄象,看完後討論。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聖陶爺爺就用了一

個詞——明豔,你用什麼詞?

6、景色美,文章美,我們來把它背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背給同桌聽。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要點:導學4-8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坐上了開往金華雙龍洞的旅遊車。在途中我們聽到了導遊小姐的熱情介紹,欣賞到了美麗的途中風景。迎着溪流我們來到了雙龍洞洞口。今天這節課,我們請導遊帶大家去雙龍洞洞內看看,領略一下那奇特、美麗的自然景觀,大家願不願意?(願意!)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後回答:作者遊覽雙龍洞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答後歸納板書: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導學課文第4自然段。

1、生大聲朗讀第4自然段,然後回答:

①你讀懂了什麼?

②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師梳理歸類:

a、外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

b、作者是怎樣寫出外洞高、寬、大的特點的?

2、學生自讀、自寫、自劃後,同桌討論上述問題,師巡迴輔導。

3、指名釋疑,其他學生評議、補充。

(師歸納板書:高、寬、大)

4、指導朗讀訓練:

a、指名讀這段話,讀後評議朗讀效果。

b、男、女生比賽讀這段話。

5、指名當小導遊,模擬導遊的語言、動作、神態,向同學們推介外洞這一景點。小導遊介紹完畢後,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四、自學第5自然段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自讀自悟,瞭解到外洞的特點。再加上"小導遊"風趣的介紹,使外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呢?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然後,結合課文內容,向大家詳細介紹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方法。

1、學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師巡迴輔導,糾正學生的讀書姿勢。

2、指名當"小導遊",結合多媒體課件(大屏幕顯示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情況)和課文內容,介紹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3、"小導遊"講完後,師引導全班學生評議補充。

4、同桌間互相給對方當"小導遊",介紹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5、歸納小結:指名説説,剛才通過自已讀書,自已當小導遊,你瞭解到孔隙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師板書:小、窄、矮)。

6、指名感情朗讀你想讀的句子,並説説自已是怎樣做到讀得有感情的?

五、導學6-8自然段

過渡:通過剛才驚險的水上之旅,我們終於來到了內洞。內洞的景色又怎樣呢?請大家默讀第6-8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6-8自然段。

2、學生讀後質疑問難,師梳理歸類。

a、內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為什麼説"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3、學生自思後,同桌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4、師歸納小結板書:大、黑、奇

5、組織朗讀訓練

a、學生自讀後,指名讀,讀後評議。

b、師與生比賽讀。

6、指名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神奇的內洞。

六、課堂小結,滲透教育:

聽了剛才幾位導遊的介紹,通過你自已的學習,你對金華的雙龍洞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你此時想説點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表讚歎)

七、佈置作業:

抄課後生字詞。

板書設計

8、記金華的雙龍洞

高小黑

途中見聞 外洞寬 孔隙 窄內洞大 出洞

第三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遊記,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我想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後,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學“空隙”時,努力實現教育民主化,形成師生共同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教學“外洞和內洞”時力促以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形成。最後的設計“導遊講解”部分有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勇於探索的動態過程。教學設計立足課堂,優化教學進程;突出精講點撥,講究藝術提問,從以學生的機械學習為主轉變為聽、説、讀、寫的綜合訓練為主。

實現兩個目標:培養學生思考、表達和蒐集材料的能力,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成本單元重點訓練目標:教學時,我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後,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處: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

第四篇:為《記金華的雙龍洞》設計導遊詞

為《記金華的雙龍洞》設計導遊詞

學完《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後,作者遊覽途中介紹的景點,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孔隙、內洞的情景更是令人難以忘懷。所以,為了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我選了四位同學,以導遊的身份,帶領遊客(同學們)再次遊覽雙龍洞。

導遊1:我叫劉藝旋,請叫我“劉導”好了。現在由我帶領大家去遊覽沿途的風光。請大家坐好了,出發!遊客朋友們,雙龍洞屬於巖溶景觀,以洞中有洞為特色。我們現在正通往雙龍洞。請朋友們往窗外看,山上正開滿了鮮豔的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多吧?(眾答:是)看,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呢?(眾:眼前是一片明豔。)請各位遊客注意了,隨着山勢,我們的眼前是一條(眾:溪流)。你發現溪流有什麼變化麼?(眾:溪流一會兒寬,一會兒窄,一會兒緩,一會兒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大家真聰明!好,迎着溪流,我們繼續往前走。雙龍洞口到了,請看,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我的解説到此結束了,請下一位導遊繼續帶領大家遊玩並解説!(掌聲)

導遊2:大家好,我叫趙晶晶,你們就叫我“趙導”好了,下面由我帶領大家遊外洞。請大家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

勢。你們看,洞口的形狀像什麼?(眾人:橋洞,很寬。)讓我們進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這兒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你們看,這兒像不像個大會堂?(眾:像—)大家請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同温保持在17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們納涼的好去處。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好啦,我的解説就到此為止,下面請另一位導遊帶領大家進孔隙。謝謝大家!(掌聲)

導遊3:大家好!我叫尚江濤,你們叫我“尚導”好了。在進孔隙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大家看,在外洞廳北面有一掛黃色石瀑,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説的 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説是,有個村姑發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裏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好了,孔隙到了。(眾:這麼小啊!我們怎麼過呢?)彆着急,這兒有小船呢!平時我們是坐船,來到這兒,可就不是“坐”了,而是“躺”。(眾:那我們躺在船上,怎麼劃啊?)不用你們劃,內洞有工作人員往裏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出來了船的另一頭由外洞人員拉繩子。大家不用擔心。

船上只能並排躺兩個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每一處都要貼着船底。大家一定要記住,過孔隙的時候,頭千萬不敢稍微抬起一點,要不然準會撞破你的額角,擦傷鼻子。準備好的遊客出發吧!大約有兩三丈的水程就登陸了。(眾:好吧,躺船嘍!)請過來的遊客慢慢下船,談談感覺如何?(眾:太刺激了,太心跳了。裏面太昏暗了,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朝我擠壓過來。)我也有這種感覺啊!不過想想也很神奇吧?(眾:是)好了,這就是內洞。我的解説也到此為止了,下面由另一位導遊繼續帶領大家遊內洞。祝你們玩兒的高興,謝謝!(掌聲)

導遊4:大家好,歡迎來內洞參觀。我叫張雄,叫我“張導”吧。在內洞中有最神奇的自然景觀。大家看,洞頂上有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這回你們知道為什麼叫“雙龍洞”了吧?(眾:知道了)請往這邊看,這些是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也可以依據形象自由想象,給他們起起名字吧!(眾:大象、烏龜、兔子、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鴨??)聰明!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即使這些石鐘乳和石筍不比作什麼,我覺得也很值得欣賞。如果你在內洞轉一圈後,你會發現內洞比外洞大的多。快找一找,泉水的源頭在哪?(眾:在深黑的石洞裏。)好,接下來請大家自由遊覽。遊覽完後排隊

等候出洞,我在洞口那兒等候大家。祝您玩兒的高興,謝謝!(掌聲)

第五篇:記金華的雙龍洞

國小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並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制定了“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方案。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揮“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本課,通過“欣賞──美讀──想象”,把“雙龍洞”的美麗景色傳遞給學生,讓孩子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雙龍洞的神奇。在欣賞中讀,在讀中感,在感中創。問題導學—創設情境—學生想象—合作學習—歸納總結,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展示雙龍洞的圖片,學生自己想象雙龍洞的樣子;合作探究雙龍洞景觀帶給我們的思考,歸納討論結果,得出結論;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的美與大自然的魅力。

1.學習任務分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作者按遊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着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在遊覽的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本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2個課時進行學習。第1課時重點學習生字、詞語,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為第2課時打下基礎;第2課時對課文1、8進行粗略的分析,對2-7自然段進行具體講解,詳細説明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對文章中“隨着山石,溪流時而??時而??. 時而??. 時而??.”和“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及“這些鐘乳石和石筍??”出現的這三句話着重分析,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想象雙龍洞的美景,體會課文描寫的雙龍洞的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

(1) 教學重點

① 學能正確讀寫生字、詞。

② 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

落實“分清文章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④ 欣賞雙龍洞的美景,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2)教學難點

①感受孔隙部分“小”的特點。

②欣賞雙龍洞的美景,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2.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課前教師可作些調查,由於學生有沒有見過溶洞,對溶洞沒有了解,感受雙龍洞的美可能有些困難。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求知慾強的特點,靈活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新穎的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對於熱愛祖國的錦繡山河有一定難度。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寫其中的9個。正確讀寫“浙江、森鬱、聚集、合

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並理解詞義。

b、理解課文內容,歸納文章大意;

c、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d、 閲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

分小組討論課文的遊覽順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培養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c、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金華雙龍洞的圖片資料、及從空隙進入內洞的實景影片片斷。

蒐集有關作者的資料、溶洞的圖片介紹,以及與課文相關的音頻朗讀和flash動

畫。

5.教學課時:2課時

6.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3、記金華的雙龍洞

景物映山紅油 桐沙 土新綠

特點各 色白 色粉紅色或濃或淡

感受一片明

第二課時

金華──羅甸──山洞──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大低矮黑

窄小美

7.教學過程設計(分2個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浙江金華有個雙龍洞嗎?那裏景色神奇秀麗,今天,我們隨着作者,沿着他的足跡一起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這個溶洞就是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從課題中大家知道了什麼?【提示:這是一篇遊記,遊覽的地方是金華的雙龍洞。】

【新課教學】

一、簡單介紹作者的情況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秉臣。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放音頻)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並理解字

義,一類生字要求會寫。]

(1).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2)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① 指名讀生字:抽讀11張生字卡和7個詞語。

② 正音:【放動畫】

③ 分析字形結構,記憶生字:

聚:下面部分要注意寫正確。

鬱:左邊是“有”,右邊是“右耳旁”,不能寫顛倒。

④理解詞語:(可用查字典法、近義詞理解法、反義詞理解法)

【提示: 映山紅:本名杜鵑,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呈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文中映山紅是指這種植物的花。

油桐:落葉喬木,葉卵形,花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果實綠色,近球形,頂端尖。種子榨的油叫桐油。

明豔:本課指明亮而鮮豔的色彩。

突兀森鬱: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聳的樣子。森鬱:森林茂盛。 空隙:本課指極低矮窄小的洞。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石鐘乳:本名鐘乳石。石灰巖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

石筍:石灰巖洞中直立的像筍一樣的物體,常與鐘乳石上下相對,是由洞頂滴下的水中含有碳酸鈣沉澱堆積而成的。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的一宅之內分為前後兩排,每一排稱為一進。】

三、探究閲讀,理清脈絡[要求:帶着問題讀課文]

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分段並説説段落大意,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提示:這是一篇遊記,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

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店,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謝山後寫溪流,最後用“那溪流就是從洞裏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7節):分別寫作者遊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境。第4節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後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後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寫得很詳細

第四段(第8節);寫出洞,自然結束文章。】

四、通讀課文,瞭解寫作順序[要求:先自讀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後班級交流]過渡:作者遊覽了雙龍洞,他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自讀思考,用筆畫下來。【提示:全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遊覽金華雙龍洞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內洞、遊內洞、出洞。】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畫一張遊覽示意圖,説説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並寫下來。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同學們,葉聖陶爺爺向我們清晰地講述了他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使我們彷彿也置身於神奇秀麗的大自然中。拿出你們自己繪製的遊覽路線圖,讓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新課教學】

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一)、瞭解第一大段

思考:這段交待了什麼?用了什麼寫作方法?(ppt)

【提示: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開門見山】

(二)、探究第二大段

(1)提問: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裏的美景。請同學們默讀、思考並勾畫出來且小組討論、交流。(ppt)

【提示: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

(2)進一步提問:沿途看到的景物找到了,那麼,請同學們説説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再説説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後有什麼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提示:特點分別是:各色、白色、粉紅色、或濃或淡 ,給作者的感受一片明】

(4)欣賞:出示電腦課件,將沿途看到的山、花、樹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豔的彩色畫卷。

過渡:通過剛才的視頻我們知道沿途不僅有有特色的山、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找出描寫我所聽的相關句子。(ppt)

討論交流:溪流為什麼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寫得好嗎?好在哪?

【提示: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着山勢”的變化而產生的。聽,溪流的聲音多好聽,有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一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説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於溪流的寬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準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烘托了作者當時的遊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讚歎!】

(三)、重點分析第三大段

過渡: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們一起來到雙龍洞口,看到了什麼呢,你有什麼感受?請你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經過寬大的洞口,就來到了外洞。這裏又是怎樣的景觀呢?把自己的收穫彙報給大家。

【提示:洞口:洞口寬像橋洞。外洞:高、大 ,彷彿到了個大會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過渡: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經讓我們感到很奇特,更令人驚歎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來看看吧!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説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為什麼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提示: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提示:(見ppt)】

學生模仿導遊,介紹如何穿過雙龍洞的孔隙。

【提示:看圖片,看動畫,可以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來】

過渡: 內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餘米,寬3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遊覽方式之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下面讓我走進去看看。

想一想:在內洞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 提示:黑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接着看到洞頂的雙龍,其次是石鐘乳和石筍名目有四十多種。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

談一談:自己對內洞的感受。【提示:黑、大、美】

看一看:內洞裏有好多的石鐘乳和石筍,它們的形狀變多端,顏色各異,光名目就有四多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裏面的雙龍,大家睜大眼睛,我們再來看看裏面奇形怪狀的石頭。﹝看圖片﹞你們能不能也來給它們取一些名字呢?

【提示: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佈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編幅”、“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編一編:大家都來給這些鐘乳石取了一些名字,而且有些名字非常美,下面,我想請大家根據你們取的名字,給它們編一個故事。先小組討論一下,互相説説。 説一説:每小組選一名代表説説自己編的故事。

(四)、瞭解第四大段

過渡:讓我們回顧前面的景點,看看作者是帶着怎樣的心情結束雙龍洞之旅的。

【小結】

我們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一同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這其間我們感受到路上明豔的景色,聽到了溪流的歡唱,看到外洞

的寬敞,體驗了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更讓我們欣賞到內洞的“黑、奇、大”,我們不禁發出感歎,這樣的美景實在讓我們嚮往。

8.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學生課前利用網絡查找和收集雙龍洞的圖片及課文的朗讀音頻。教師利用網絡查找雙龍洞的視頻,並根據教學設計方案的要求事先做好上述內容的課件,以供教學之用,這既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又要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只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打下基礎。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這樣,既比以往的用語言導入新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也更加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並充分凸現學習內容的特點。利用視頻幫助學生理解雙龍洞孔隙“小”的特點,這既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瞭解雙龍洞的特點,也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交互提供了平台。

9.教學設計後記

本內容的設計遵循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理念,並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重點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雙龍洞的特點,引導學生感知課文,變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重難點。國小生的好奇心易被激發。於是,在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提出思考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以及享受、感受雙龍洞美景。這樣,既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並進行主動學習和自主建構知識,又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查閲更多範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後感作文

方愛軍《記金華的雙龍洞》聽課感受

記金華的雙龍洞導遊詞--孔隙

4.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複習要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nl8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