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篇一

教學導航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材第10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法則。

3.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三、重點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難點:能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口算,並説出算法。(老師提問,學生齊答)

54+5=26+9=

20+40=15+30=

47+42=

師:前面4個加法算式利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法就能夠進行口算,那最後一個如何口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類似47+42這樣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10頁例1.

(1)創設學習情境。

師:學校組織全校學生乘車去參觀“世博會”,客車馬上就要來了,可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呢?大家能幫他們算一算嗎?(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情境圖)

(2)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計算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學們打算用什麼方法計算呢?

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討論,並進行彙報。(板書學生的彙報)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師:同學們都很棒,已經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並能通過多種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過將一個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使問題轉化為求兩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和一位數的和;方法二中通過將兩個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使問題轉化為求整十數和整十數、一位數和一位數、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而這些都是我們利用所學知識能夠解決的。

師:現在我們來看另一個問題,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麼二年級的小朋友們要買多少張車票呢?聯繫前一個問題中的兩種方法,説説你是怎樣計算的?(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師:很好,看來大家對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都掌握得不錯。39是一個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你還有什麼好的計算方法嗎?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導學生比較並總結兩位數加法的口算方法。

師:問題(2)中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和的十位上為什麼是8而不是7呢?(點名學生回答)

師:説説我們應該如何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學生交流討論,老師總結)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點名學生回答)

(1)35+36=71(張)

(2)36+38=74(張)

(3)(答案不唯一)五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41+42=83(張)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學反思

1、注重規範表達,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都會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然而要他們説出計算方法,大多數學生不會表達。如35+34=?學生有的會説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確的表達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讓學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個十,應該説成是30。

2、注重知識梳理,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

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夠説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計算方法比較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轉換到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上。小部分學生似乎對口算並不感興趣,仍然使用筆算,老師可以加以引導。

3、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課資料參考

典型例題準備

【例題】計算:49+45。

分析:直接計算比較麻煩,觀察算式發現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計算比較簡便,再把所得的結果減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歸納: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如果其中一個數接近並小於某個整十數,可以先計算這個整十數和另一個兩位數的和,再減去整十數和這個兩位數的差值。

相關知識閲讀

加號的由來

運算符號並不是隨着運算的產生而立即出現的。我國在商代就已經有加法、減法運算,但同埃及、希臘和印度等文明古國一樣,都還沒有加法符號,只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來表示相加。公元6世紀,印度人開始把單詞的縮寫當成運算符號。後來歐洲人承襲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紀,意大利科學家N·塔塔里亞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先使用“+”當加號,“+”是在橫線上加一豎來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蘭數學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數運算符號之一,後來又經過法國數學家F·韋達的宣傳和提倡,“+”開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認。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學會筆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

重點難點

學生利用遷移規律探索和學習新知識,明白連續借位的數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美麗的雲南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這是那裏的三個旅遊景點。(幻燈出示課本P22的主題圖)。你能從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會很容易的説出:昆明到麗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設計意圖]: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放到具體情境中,一方面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願意學習數學;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取數學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畫線段圖

師:(結合幻燈片)同學們,我們用這條線段表示“昆明到麗江的路程517千米”,行嗎?好,那大理應該畫在哪兒呢?

[設計意圖]:一方面,通過確定大理的位置,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經歷估算的過程:另一方面,向學生滲透藉助線段圖解決問題的思想。

(1)讓學生指出畫在哪兒合適。

(2)讓學生試着説出理由。(要求條理清晰)

(3)教師根據學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線段圖。

2、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看着這個線段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的出示問題:“大理到麗江有多遠?”)

3、解決問題

(1)獨立列式計算(要求用豎式計算)

(2)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3)教師板書

517

-318

9

(4)接下來怎麼呢?

[設計意圖]:前面的“獨立計算”作為思考的有力鋪墊,現在又將問題拋在最關鍵的地方,將理解算理的難度降到最低,加深學生印象。

引導學生有條有理的講出算理----十位上不夠減,向百位借一(師板書)。

教師將板書補充完整,學生檢查自己的做法,有錯誤的改錯。

<>>

三、方法應用

師:剛才,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又學習了一個新的知識點----連續借位的減法(板書課題),當然很多同學在第一遍做的時候自己就做對了,真不錯!下面,請同學們繼續看屏幕(課本P23圖)

1、看着這個統計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生口答)

2、請同桌合作把其中的減法問題寫下來,並一一解答,完成後交換檢查。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組合作解決問題,親身體驗合作學習中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同時,抽取其中的減法問題,針對性強,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談話: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掌握連續借位減法的計算算理,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課堂檢測

檢測A

1、你一定能做對,不信就試試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2、科技園上午有遊客852人,中午有265人離去,下午又來了403人,這時園內有多少個遊客?全天園內來了多少遊客?

[設計意圖]:第1題基本計算,緊扣本節重點,第2題計算與生活聯繫起來。只有兩題,目的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認真計算去獨立思考,同時也給老師一定的時間去指導個別後進生。

檢測B

1、細心完成下面豎式計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3、不計算,猜猜247-181的差是多少。

A 、68 B 、366 C 、64

[設計意圖]:第1題,基本計算,緊扣本節重點;第2題,難度逐漸加大,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網絡;第3題,滲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計算方法。

六、佈置作業 課本25頁第4題。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篇三

教學導航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教材第11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經歷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

3、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及創新意識。

三、重點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難點:能正確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口算,並説出算法。(老師提問,學生齊答)

27-6=32-9=

35-20=50-30=

師:真棒!大家對已學的減法計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11頁例2。

(1)創設學習情境。

師:如果去參觀“世博會”,你會選擇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呢?選擇之前,先來看看三類交通工具的票價:普通快客的票價是65元,動車的票價是54元,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是48元,然後一起來做做下面兩道口算題。(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情境圖)

①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②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問題①和②應該如何列式?(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學生給出問題①算式:65-54,問題②算式:65-48。

師:我們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時,把兩位數拆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進行計算,相減時可以這樣算嗎,如果可以,應該怎樣計算呢?(學生繼續回答,老師板書)

學生給出問題①計算過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書)

學生給出問題②計算過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書)

師:除了用口算,我們還學過筆算,哪位同學能演示下筆算過程嗎?(點名學生上台板演)

師:不錯,我們還可以通過列豎式進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對於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當我們口算能力還不足夠時,可以用列豎式計算來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3)組織學生交流。(學生交流討論,老師總結)

Ⅰ根據情境圖中的已知條件,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進行解答嗎?

Ⅱ問題①和②中的兩位數減兩位數有什麼區別?

Ⅲ兩位數減兩位數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有什麼共同之處?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課堂小結

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大家都掌握了嗎?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具象化教學,引導學生認識退位減法。

對於不退位的減法學生都會做,而退位減法有小部分學生容易出錯,當被減數個位不夠減時,往前一位借位,相當於給這位數加上10,再進行計算。對於那些始終不明白計算方法的學生,可採用小棒圖幫助他們理解。

2、注意鞏固已學知識和方法,為未來教學做鋪墊。

在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教學中,引導學生回顧列豎式筆算的相關內容,雖然教材講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後面章節的教學中列豎式筆算會繼續使用。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鞏固已學知識和方法,還能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3、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jyey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