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短文多篇》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短文多篇》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短文多篇》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短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實詞,翻譯全文。

2.瞭解時間(工作程序)、邏輯相結合的説明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疏通文言語句;理解課文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卡片等。

設計思路

教學本文要先讓學生自學,找出生僻字請老師幫助解決。疏通文意,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通過設計巧妙的題目引導完成。在疏通文言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

教學時數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對,這“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畢昇發明的,比德國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這是多麼偉大的創舉啊!)今天,我們有幸在語文課本中學習《活板》一文,(板書課題。)瞭解活字印刷在當時的製作、印刷情況。

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沈括,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2。)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字詞,小組討論並解決。

2.試舉例説明本文是按什麼説明順序來説明的。

3.文章的題目是“活板”,為什麼開頭卻寫雕板?

4.本文的題眼是一個“活”字,通篇是怎樣圍繞這個“活”字作文章的?

5.本文結尾寫活字的下落時,為什麼不詳細説明怎樣得到活字而要一筆帶過?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詞語。

2.試舉例説明本文是按什麼説明順序來説明的?

明確:(我認為這篇文言説明文,總體上是按時間順序説明的。)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活版發咀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時間和使用情況。第二部分(第2段):點明活版發明時間。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活版下落。主體部分在具體介紹活版的製作、用法、功效時是綜合運用時間順序(工作程序。)和邏輯順序説明的;介紹活版的製作。(用膠泥刻字……則字平如砥)是用時間順序(工作程序。)説明的;介紹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膠泥刻字的好處等是按邏輯順序説明的。

作者在介紹活版印刷術時,緊扣一個“活”字,綜合運用了時間順序、邏輯順序來説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規律,體現了制字、製版、排版、拆版各個環節都靈活高效的特點,科學而有條理。

3.文章的題目是“活板”,為什麼開頭卻寫雕板?

明確:(因為寫雕板是為説明雕板的不便,以便進而説明活板“神速”。)

4.本文的題眼是一個“活”字,通篇是怎樣圍繞這個“活”字作文章的?

明確:(本文的主要特徵在於一個“活”字。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是“活”:設一鐵板,密佈字印是“活”;藥熔後,用平板在上面按一下,使字平如砥,是活;做二鐵板。交互使用,是活;常用字多備,是活;用後用木格貯之,是活。……這就把活字板的靈活性、優越性和雕板作了形象的、生動的比較,突出“活’’的特點,表現了活板技術的先進性。)

5.本文結尾寫活字的下落時,為什麼不詳細説明怎樣得到活字而要一筆帶過?

明確:(因為這不是本文所要説明的內容。)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沒解決的問題,並談談收穫。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於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説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沒有時間可不必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閲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短文兩篇》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

3.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

重點了解一些相關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語,熟讀並背誦《共工怒觸不周山》

難點多角度討論分析,理解文章的內涵。

教學設計

一、導入並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

《夸父逐日》使我們認識了一位神話英雄,《共工怒觸不周山》將引領我們走進遠古神話的戰爭之中。請看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

3.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

二、指導自學(2分鐘)

1、藉助課文註解和工具書,弄懂詞句的含義和全文內容;

2、藉助《學習與》等資料,瞭解作品及人物。

3、熟讀並背誦《共工怒觸不周山》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10分鐘)

四、檢查自學效果,並引導學生更正(10分鐘)。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幫助更正讀音並讀朗讀時的節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學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請同學逐句翻譯。其他同學翻譯質量。

3、理解原文大意,並把此故事講聽。

4探究,加深理解

師:本文章寫的是一場戰爭。與我們以往瞭解的戰爭描寫有所不同,它沒有寫戰鬥場面,沒有寫戰爭規模,甚至沒有寫戰鬥過程,那麼主要抓住了戰爭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來寫的呢?

生:怒。

師:“怒”反映了共工怎樣的心理狀態?

生:不順心。

師:從“怒”中,你看出了什麼?(合作探究,教師引導)

設計思路:

a.從“怒”看其表現——“觸”

b.從“怒”看其後果——天柱折地維絕

c.從“怒”看其戰鬥過程——激烈

(文中並沒有寫,但是從“怒”中,我們不難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壞性的後果,如此神勇,想想他與顓頊的爭鬥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請同學們發揮想象,説一説“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的戰鬥場景究竟是怎樣的?可小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把握神話想象和誇張的特點)

d.從“怒”看其人——你覺得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勇敢、豪氣、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

2、再讀感悟

在朗讀時,應讀出共工的那種心不甘,那種憤怒之情,那種地動山搖只勢!

a.自由讀

b.指名讀

c.男女競賽讀

3、我們從共工身上學到了什麼?面對挫折、困難時,我們應該如何應付呢?(挑戰)

五。主題探討:

去掉神話色彩,還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誇張)這則神話故事實際反映了哪些內容?

a.遠古時期原始部落間的激烈鬥爭。

b.先祖對自然界的鉅變的認知。

主題:文章反映了遠古部落間的鬥爭,塑造了一位勇敢、堅強、頗具挑戰的共工形象,從神話角度向人們解釋了天傾西北,河向東南流的自然現象的原因。從側面反映了遠古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

六、作業

1、發揮想象,描述“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的戰爭場景。把它寫成一短文。

2、背誦課文。

3、課後題三

板書設計

共工怒觸不周山

爭帝----觸山------柱折-----維絕-----天傾-----物移-----地陷-----塵歸

佈置作業 篇三

1、默寫這篇短文。

2、由劉禹錫我們可以想到很多,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有較好的物質生活和經濟條件,那麼我們該怎樣正確地對待生活學習條件呢?同學們能不能發表自己的觀點。

《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兩篇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瞭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容。

4、背誦並默寫兩篇短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答謝中書書》畫面佈局的巧妙。

2、《記承天寺夜遊》中“閒人”的含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碌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的一剎那,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簡介

多媒體顯示: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後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徵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鋭,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節》《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於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

⑴多媒體顯示優美的山水圖畫,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奏。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⑵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⑶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⑷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⑶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內容如下:

⑷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峯入雲”,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後以感歎總括前文。

多媒體顯示,詞語提綱:

學生根據詞語提綱,快速背誦課文。

四、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2、多媒體依次顯示山水相映圖,石壁翠竹圖、晨暉、夕照,激發學生想像。

3、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葱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三種美交替出現,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歸納成板書:

4、學生根據板書提示,復背課文,深入領會文章的詩情畫意。

五、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有的認為流露了閒適歸隱之意,等等。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點撥:文章中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實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字裏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總言之,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學生齊背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佈置作業

1、默寫課文。

2、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幅畫面,寫一段賞析文字。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你能列舉一些詠月的詩句嗎?……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些詩句表達了思鄉、傷己、念友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夜遊》在詠月詩文中別具一格,讓我們一起欣賞。(板書文題)

二、作者、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時即博通經史,長於寫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為反對王安石創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敵的彈劾,藉口諷刺新法的詩句,橫加“訕謗朝政”的罪名,這就是歷的“烏台詩案”。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元祐中舊派執政,蘇軾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學士、禮部貢舉等官,不久因與舊派政見有分歧,再次外調杭州。經聖元年(1094)。新派再起,蘇軾又一再被貶,最後貶為瓊州(今海南省)別駕。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工詩擅詞,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視百代”的稱譽。

《記承天寺夜遊》寫於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

三、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1、指導學生朗讀:

⑴設置背景音樂,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節奏。

教師提示:

①讀準字音:

相與(yǔ)藻(zǎo)

②讀出節奏: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教師須提醒學生要根據句子意思劃分朗讀停頓,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讀破,領字後面需有一個小的停頓。

2、學生對照註釋,口頭翻譯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獨自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提示一些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理解文句。

①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想;遂,於是,便;至,到。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於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蓋,原來。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⑶選一學生複述課文,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⑷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結果,形成板書,理清全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師出示板書:

⑸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四、涵泳品味寫景的妙處

1、提問: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

明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提問: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學生想像畫面,思考。

明確: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後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遊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五、難句解疑,體會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顯示:

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四位同學品評分析,其餘同學補充。

明確:

1、見“月色如户”,則“欣然起行”,歡欣之情,溢於言表。

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歎,“尋張懷民”,張懷民才是他賞月的相知好友。

3、相知好友相攜同步漫遊賞月,流露出十分恬適的心緒。

4、考慮作者當時的處境。“閒”相對於“忙”來説的,由於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一個“閒”字包含着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閒賞月的欣喜。

學生齊讀四句話,體會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六、課堂小結

蘇軾遭遇“文字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鬱,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遊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心的鬱悶,撫平心靈的創傷,表現了坦蕩、曠達、笑對人生的生活信條。學習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

七、佈置作業

1、默寫《承天寺夜遊》。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課時 篇五

一、導入新課,解釋課題和作者

同學們學過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七言律詩,知道作者是誰呢?明確:劉禹錫。這首詩裏有一句富有哲理流傳至今的名言大家還記得嗎?明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詩再背一遍呢?(要求學生背齊,老師提示第一句,學生背完好老師給予稱讚)。

像這樣好的作品和好的詩人都是流芳千古的。劉禹錫不僅在詩歌領域大有作為,而且在散文方面也頗有成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陋室銘》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板書題目)

所謂陋室,顧名思義就是簡陋的房子。銘,古代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補充其特點:①篇幅短小②一般是押韻的。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人,自幼好學,21歲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政治上的激進派,主張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擠,一再被貶,因而作此銘文,自剖肝膽,表達了自己處陋居窮而不改人格與德操的信念。

《短文兩篇》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進行駁論的論述方法。

2、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文章的論證方式,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難點:理解“不求甚解”和“會意”之間的關係。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我們早就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裏知道“不求甚解”這個詞了,當時我們就對這個詞加以了討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也對這個詞加以了自己的見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2、整體感知:

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其餘的同學一邊聽一邊勾畫生字詞。(學生要對朗讀的同學做出自己的客觀評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⑴ 學生勾畫中可能會涉及的字詞有(課件):闡明 要訣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豁然貫通 開卷有益

⑵ 作者一開頭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認為的觀點“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對此,作者又是怎樣看得呢?

明確:“盲目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⑶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在講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時,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樹靶子),然後加以論證,最終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確的觀點,我們稱這種文章叫什麼文章?(駁論文)

3、研讀課文:

⑴ 作者是怎麼駁斥那個“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錯誤觀點的呢?也就是説,作者是怎樣來論證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談談本文的論證思路。

學生獨立思考,再同座位討論,明確:首先,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其次,闡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兩層含義;再次,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於虛心、會意;接着全面、更明確地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最後提出自己所認可的讀書方法(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閲讀)。

課件:豎靶子→引出處→釋新義→援例子→引語錄→結上文

⑵ 你能否談談你從這種論證上學習到什麼寫作方法。(讓學生學會寫作的方法)

答案是多面的,如寫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維過程;如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一定要舉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文章更具説服力,性;再如論證一定要完整,語言表述一定要嚴密、準確。還有,論證時一定要明確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見解或觀點。

4、探究:

本文中作者對“不求甚解”四個字賦予了兩層含義:虛心;不固執一點,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你能對這兩層含義談談你個人的見解或看法嗎?再者,你也可以談談你個人對“不求甚解”這個詞的理解。

課件:名人的讀書觀

幾種常見的讀書方法

5、拓展訓練:

請同學們用“別人都説……而我覺得……因為……的句式説一段話,學習運用駁論。可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⑴ “見風使舵”新解

⑵ “班門弄斧”辯

⑶ “濫竿充數”辯

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繫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

⑴ “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這樣聯繫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

⑵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敢於向挑戰”的新意。

⑶ “濫竿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6、作業:

⑴ 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⑵ 在拓展練習中找一個相關的詞,仿照本篇課文,寫一篇小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mwer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