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欣賞《嘎達梅林》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精品多篇】

欣賞《嘎達梅林》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精品多篇】

欣賞《嘎達梅林》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精品多篇】

《嘎達梅林》音樂教學教案 篇一

課題:第五單元歌曲《嘎達梅林》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用圓潤、連貫的聲音唱歌及正確地理解歌曲內容。

2、瞭解蒙古族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

3、教育學生熱愛民族英雄,學習英雄為祖國、為人民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準確表達歌曲感情。

教學難點 :長音的保持。

教學手段:討論法、視唱法。

教材分析:對“嘎達梅林”的解釋,最普遍的解釋是:“嘎達”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釋為:英雄的名字叫那達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犧牲。“嘎達”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銜。總之,對“ 嘎達梅林”的解釋還要做深入細緻的考證工作。

《嘎達梅林》這首內蒙古民歌 ,唱的是歷一個真實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達爾罕企圖出賣旗地,便勾結東北軍軍閥強行開墾土地。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嘎達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瀋陽去控告。但是,事與願違,不僅控告無效,他反被捕入獄並被判處死刑。嘎達梅林的妻子牧丹聞訊後,帶領羣眾劫獄,救出了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率眾起義,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封建貴族統治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後來,嘎達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遼河畔被敵人包圍,後在戰爭中壯烈犧牲。

原歌歌詞有五百多段,人們經常演唱的四段歌詞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的。個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對英雄崇敬懷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採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複,旋律低沉。總起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羣眾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學過程 :

(-)歡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顯示:蒙古草原風情圖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長期生活着一個古老民族――蒙古族,他們分成許多部,過着遊牧和狩獵生活。蒙古族又是個善戰的民族,嘎達梅林就是蒙古族歷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個學生講述歷一件真實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達爾罕企圖出賣旗地,便勾結東北軍軍閥強行開墾土地。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嘎達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瀋陽去控告。但是,事與願違,不僅控告無效,他反被捕入獄並被判處死刑。嘎達梅林的妻子牧丹聞訊後,帶領羣眾劫獄,救出了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率眾起義,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封建貴族統治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後來,嘎達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遼河畔被敵人包圍,後在戰爭中壯烈犧牲。

2、放電影《嘎達梅林》片段。

(二)學唱歌曲。(大屏幕顯示:歌名《嘎達梅林》,背景是騎馬善戰)

1、教師範唱,學生感受歌曲情緒。

2、跟琴視唱1、2段歌詞。(注意長音唱夠拍)

3、視唱3段,注意換氣的地方唱得要準確。

4、視唱4段,分析有幾個樂句及樂句之間的關係。

5、完整演唱歌曲。

6、聽錄音,體會歌曲情緒。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組討論,介紹有關蒙古族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共分5個組,課前每個組已準備好了自己的內容,並製作成課件)

每組派一名代表到電腦前展示課前準備的內容。

一組:內蒙古的風光片。

二組:蒙古族是怎樣待客的?並表演。

三組:蒙古族的服飾及生活習慣。

四組:蒙古族的音樂(歌曲、樂曲、樂器、音樂家等)、舞蹈。(帶動全班學生跳蒙族舞蹈。)

五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動(那達慕會等)(介紹完後,一個學生演奏古箏曲《喜奔那達慕》)

(四)我們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讓我們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達梅林》吧!

(五)口風琴齊奏《嘎達梅林》。

(六)小結:這節課,我們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樂、舞蹈、風土人情等,如果同學們有機會可以到內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結成好朋友。

三、課後記:

本節課通過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使學生非常感興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學習。

教學思路:

這使一節唱歌課,我想讓學生們在一節課當中,不但學會這首歌曲,而且還要更廣泛地瞭解蒙古族。

1、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圖片,一下把學生帶到蒙古草原來;

2、講解蒙古族的特徵,引出“嘎達梅林”;

3、電影片段使學生感受歌曲演唱時的情緒;

4、順其自然,學唱歌曲,解決難點;

5、分組討論、展示,給學生主動參與及表現自己的機會;

6、通過以上各種活動,學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展示器樂教學,所以讓學生用口風琴吹奏這首歌曲。

《嘎達梅林》音樂教學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嘎達梅林》,感受音樂的悲壯的情緒,激起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熱愛。

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和演唱《嘎達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知識與技能】

感受歌曲《嘎達梅林》的情緒,瞭解交響詩,認識馬頭琴及其音色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民歌與馬頭琴的《嘎達梅林》。

【難點】對比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與《嘎達梅林》,説出它們在民族、節拍、速度、節奏與情緒之間的不同特點。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嘎達梅林》,講述嘎達梅林的故事。

師:當時的王爺大片草原為農耕地,到1928年達爾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墾,牧場縮小,牧民被迫背井離鄉,引起當地牧民的不滿。嘎達梅林為了人民的利益多次到墾務局反對開墾,被免職,甚至還被投入監牢。嘎達梅林被救出後便組織起義,抗墾隊伍在今通遼北舍伯勒圖附近新開河(今烏力吉木仁河)畔的紅格爾敖包屯渡口,準備渡河南去時,被包圍殲滅,嘎達梅林戰死。

嘎達梅林的起義雖然失敗,但是牧墾草原的計劃被延遲。嘎達梅林的起義是為了保護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墾對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對環境的破壞。

(二)初步感知

1、播放民歌《嘎達梅林》的音樂視頻,感受音樂的情緒

老師設置問題:從音樂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舒緩的節奏和緩慢的速度,我們不禁感受到了一種悲涼的情緒,好似看到了在蒙古大草原上,我們的民族英雄嘎達梅林帶領牧民反抗封建王爺,最後壯烈犧牲的畫面。

2、聽賞配樂詩朗誦

(1)在欣賞的過程當中,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①你聽這段音樂是用一種什麼樣的情緒來烘托嘎達梅林的英雄事蹟的?

②在這段音樂中,有沒有你所熟悉的音樂?

課件播放配樂詩朗誦《永遠的嘎達梅林》,學生聽賞並思考問題。

聽賞完畢,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音樂的情緒是緊張、抒情、悠揚、開闊……同學們都很熟悉這段音樂,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也來朗讀一下《嘎達梅林》,體會一下嘎達梅林的英雄形象。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三)探究學習

1、欣賞馬頭琴版本的《嘎達梅林》

(1)瞭解馬頭琴

老師設置問題:我們能聯想到這樣一個畫面,裏面有一件樂器在樂曲中至關重要,大家注意到沒有?它是什麼形狀?有什麼樣的音色?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這就是蒙古草原上獨有的樂器,因在琴桿的頂上雕着一個精緻的馬頭而得名。因此叫馬頭琴,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絃樂器。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距今已有九百年曆史。(多媒體展示馬頭琴)

(2)播放馬頭琴版本的《嘎達梅林》,感受馬頭琴的音色

老師設置問題:馬頭琴的音色如何?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琴聲甘美、渾厚、悠揚、動聽,低迴宛轉,具有遼闊的草原氣息,表現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懷,使得音樂更加悲壯。

(3)瞭解關於馬頭琴美麗的傳説

(4)學唱歌曲《嘎達梅林》

①老師彈奏旋律,學生學唱樂譜

②老師彈奏旋律,學生學唱歌詞

老師評價:嘎達梅林為了人民的利益,帶領牧民同封建王爺進行了艱苦的鬥爭,最後英勇犧牲。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傳唱着這首悲壯的民歌,所以我們要懷揣着歌頌的情緒來演唱這位英雄。

③學生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嘎達梅林》

2、欣賞交響詩《嘎達梅林》

(1)解釋交響詩的概念

教師:什麼是交響詩呢?課件出示交響詩的概念,教師介紹交響詩。

(2)欣賞交響詩《嘎達梅林》

教師:嘎達梅林是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我們不能忘記他。下面,我們就來完整地聽一遍交響詩《嘎達梅林》。在欣賞之前,老師還有幾個問題:

①在這部作品中採用了內蒙民歌《嘎達梅林》,你聽它是在樂曲的什麼地方出現的?

②聽了這部作品之後,你想説什麼?或者説你有什麼樣的感受?錄音機播放交響詩《嘎達梅林》,大屏幕以文字形式出現故事的段落。

(在聽賞的過程中,教師配以適當的手勢和簡要的提示語言;在樂曲的高潮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指揮學生放聲歌唱。)

教師:這首樂曲真是太感人了,你想説什麼? (學生用1—2句話來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第1、2兩個問題,教師歸納。

(四)擴展延伸,瞭解作曲家辛滬光

師:這麼感人的音樂,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學生回答:辛滬光)(課件展示辛滬光簡介:辛滬光女作曲家,原籍江西萬載。1951年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師於江定仙、陳培勛等,畢業後任內蒙歌舞團專職作曲,後調內蒙古藝術學校教。1956年以創作交響詩《嘎達梅林》而一舉成名。其作品有管絃樂《草原組曲》,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絃樂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單簧管獨奏《蒙古情歌》、《歡樂的那達慕》,雙簧管獨奏《黃昏牧歸》,電影音樂《祖國啊,母親》等。)

(五)課堂小節

今天我們通過欣賞和歌唱,重點了解了蒙古英雄嘎達梅林為了保護草原,率領牧民起義,與當時殘酷的封建王爺、軍閥英勇戰鬥的悲壯事蹟。希望大家能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去了解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喜愛音樂藝術。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理念:

《嘎達梅林》選自六年級。這一單元是本套教材系列單元“五十六朵花“的最後一個單元,是“五十六朵花“系列的總結,要求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和風俗人情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本節課以情境教學為主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和拓展,將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為創設情境,激情導入——新課教學,感受與鑑賞——拓展延伸、開拓視野——歸納總結,完善認識。這其中還包括風情篇、歌唱篇、欣賞篇,這樣的設計一是儘可能讓學生克服那種不善表現較被動的上課狀態,激發其表現和表演的慾望。二是將課堂教學模式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獲得個性化體驗,讓學生在歌聲中享受快樂,讓學生了解蒙古族民族風情,有興趣的學習、理解、表現蒙古族音樂,從而達到為學生終身學習、享受音樂、弘揚民族文化奠定基礎的目標。

教材分析:

內蒙古民歌《嘎達梅林》講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為保護草原和百姓,率領各族人民奮起反抗,向封建王爺和軍閥鬥爭的事蹟。原歌歌詞有五百多段,人們經常演唱的四段歌詞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的。歌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對英雄崇敬懷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採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複,旋律低沉。總起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羣眾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瞭解嘎達梅林的歷史故事及《嘎達梅林》多種音樂題材的表現形式,並能夠演唱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

二.能力目標: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及歷史傳説,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熱愛。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在歌唱教學的基礎上擴大音樂欣賞的範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這段時間應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

深情並茂地演唱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

教學難點:

歌曲聲音、氣息、一字多音、情緒的把握。

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與鑑賞能力。

為突破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的準備有: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風情篇)

1、課前播放《內蒙古草原風光》音樂片段

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裏,生活着五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漢族一樣,民歌也是各少數民族音樂中最基本的音樂形式,下面,老師給大家演唱3首少數民族歌曲片段,請大家仔細聽,猜一猜它們分別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A《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B《掀起你的蓋頭來》維吾爾族

C《藍藍的天上白雲飄》蒙古族

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去一個神祕的地方,那裏有不一樣的藍天,不一樣的草原,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有沒有同學剛才注意到老師播放的風光短片?大家從風光片中都看到哪些美麗的畫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共同走進這美麗、遼闊的大草原,一起踏上我們的音樂之旅。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範唱幾部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歌,給予學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同時加上師生互動交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師生交流、共同探討

提到蒙古族,你們能想到什麼呢?大家可以從飲食、服飾、房屋等方面談談你們對這個民族的印象。

師生共同交流

每年七八月間,蒙古族將會舉行那達慕大會。包括摔跤、射箭、賽馬三項競技等活動。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活動,從古至今,草原上有許多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也因此而產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這節課,我們也來認識一位草原的英雄,他為了保衞草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故事代代流傳,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音像資料及和老師共同交流,瞭解蒙古族的風俗民情,激發學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並拓寬音樂文化知識面,並設置疑問,為下一環節的新課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課教學,感受與鑑賞。

(歌唱篇)

1、啟發學生在歌聲中尋找答案

讓我們在歌聲中尋找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吧

播放《嘎達梅林》

提問1: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叫什麼呢?

學生回答:嘎達梅林

提出問題:那麼嘎達梅林為什麼會成為草原上的民族英雄呢?

2、播放視頻《講解嘎達梅林的故事》

下面我們有請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董卿阿姨來告訴大家吧。

3、學唱歌曲

讓我們用歌聲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吧!

①引導學生醖釀情緒,初步感受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613︱631︱6——‖

啊啊啊

2、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朗讀歌詞

3.學唱歌曲旋律

4、引導學生試填歌詞

教師解決難點部分①長音、氣息的把握②一字多音

5、這樣一首歌頌英雄的讚歌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去演唱呢?

悲壯、悠揚、讚美、歌頌等等

6.全體學生聲情並茂的演唱《嘎達梅林》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部分歌曲教學是本課的重點,集情感體驗、知識認知、能力培養為一體。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瞭解,併產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時,再進行認知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以尋找“民族英雄”為線索層層遞進,逐步滲透,引導學生體會歌曲意境,這一片段同樣採用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欣賞篇)

1、提出問題:這樣的一首歌頌英雄的讚歌,如果選擇一樣蒙古族的樂器來表現這首歌曲,你會選擇哪樣樂器?

2、教師引導:以猜謎的形式

有匹馬兒歌聲美

只有頭來沒有腿

沒有腿,跑的快

跑遍草原人人愛

歌中唱的是什麼樂器呢?你能猜出來嗎?

學生回答:馬頭琴

3、出示馬頭琴圖片,講解馬頭琴的構造以及音色特點。

4、分別對比欣賞馬頭琴獨奏、齊奏《嘎達梅林》,引導學生模仿演奏。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由馬頭琴演繹的《嘎達梅林》,用心來體會蒙古族這件獨特的樂器帶給我們的震撼!

A.播放馬頭琴獨奏《嘎達梅林》

B.播放馬頭琴齊奏《嘎達梅林》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不同形式演繹的《嘎達梅林》,讓學生深刻體會馬頭琴的音色特點。)

三.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1、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古族這樣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不僅誕生了像嘎達梅林這樣偉大的民族英雄,還有向你們這樣的`少年小英雄,你們知道是誰嗎?

2、佈置作業:利用網絡、媒體、書籍等手段查找關於《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將草原英雄故事進行引申,鼓勵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自己去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熱愛。)

3、推薦欣賞

交響詩《嘎達梅林》(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提高其審美情趣)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今天這節課上我們不但欣賞了來自這片遼闊草原的蒙古族音樂,也認識了從這片草原上誕生的民族英雄以及他的傳説,讓我們記住英雄,歌頌英雄,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最後讓我們再次唱響這首優美動人的頌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o69z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