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看註釋,結合蒐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紅軍長征的圖片、書籍、影視作品等資料,瞭解紅軍長征時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許多是向我們講述了紅軍長征中戰鬥和生活,你還記得有哪些嗎?指名簡單説一説。

2、1935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史無前例的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回首艱苦卓絕的長征,毛澤東主席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己讀這首詩,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訂正讀音。

2、出示詞語:逶迤、磅礴、鐵索、岷山,名認讀。

3、自己再讀這首詩,想一想,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讀後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4、要想對這首詩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詩句的意思。出示自學提示:

⑴ 看註釋、結合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⑵ 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着用朗讀表現出來。

⑶ 記下不懂的問題。

三、交流理解

1、指名讀一、二句,説説自己的理解:

讀詩句→説方法→説意思→談理解。

紅軍憑着簡陋的裝備,自己的兩隻腳,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輾轉11個省,走過二萬五千裏的路程,有詩句中的詞語真可謂是“萬水千山”“遠征難”。再看看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面對的?引導學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閒”。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並試着背一背。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麼?

(感受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情感?

⑴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麼?

(練習朗讀。)

⑵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還記得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嗎?引導學生結合資料理解這句詩。

師: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鬥智鬥勇,有巧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惡戰,多少紅軍展示葬身與滾滾的大渡河中。你能結合故事和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兩句嗎?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指名讀詩句,説説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麼?為什麼“盡開顏”?

讀全詩,説一説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1、這首詩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成為描寫長征的經典之作。一起再來讀一讀,讓我們記住這首詩,記住這史無前例的偉大的壯舉──長征,和老師一起背誦課文。

2、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和同學們交流。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篇二

董亞君,2015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國小語文青年教師,先後任職於濟南市高新區鳳凰路學校,濟南市北坦國小。曾獲得濟南市高新區鳳凰路學校教師演講比賽一等獎,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愛語文,愛閲讀,堅信教育的本質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學為主體 細讀品味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首聯以直白的詞彙、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為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閒"兩字則將困難輕輕一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學習目標】

1、正確拼讀本課詞語,會寫"崖、岷、丸"三個生字,藉助相關的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背誦全詩。

2、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詩意,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領會對比、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和效果。

3、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悦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的高昂氣概。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本文中生字、詞的含義及關鍵詞飽含的感情。

2、體會偉人的胸懷,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1、同學們,課前我們閲讀了單元導語,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毛澤東。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5課《七律-長征》,去感受毛澤東偉人的風采和情懷。

請大家齊讀課題。中間的這個小點叫做間隔號,讀的時候也要稍作停頓,來,請大家再讀一遍!

2、這是我們在國小階段第一次接觸七律這種格律詩,誰來介紹一下你對七律的瞭解?(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毛澤東寫的這首長征就是按照七律的格式來寫的,全詩共8行4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是一個知識點,請大家在書上做上標註。

二、預習展示  初學交流

1、七律的格式大家都瞭解了,那本課的生詞你會讀嗎?

①誰來領讀

②讀的真準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解釋重點詞義:逶迤、磅礴、雲崖

三、初讀全詩  整體感知

1、好,生詞大家掌握了。接下來,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詩歌的魅力,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2、誰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請你來!

你讀的很通順,節奏掌握的也很準確,讀詩呀,講究平長仄短,停而不斷,聽我來讀首聯(師範讀),誰來像老師這樣讀讀全詩。

3、這樣一讀,我們就體會到了七律詩的韻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4、那接下來,請同學們思考,在這首詩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詩的主要內容?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等閒"什麼意思?那這句詩的意思是?(生説)

請大家再看首聯,詩中有兩個字寫出了長征的真實情況,是什麼(遠、難),讀讀首聯,有多遠?(萬水千山)這是一個虛詞,他指的是紅軍長征中翻過一座座山,跨過一條條河,我們再看看137頁的資料袋,它詳細地介紹了"萬水千山"(出示路線圖)

5、二萬五千裏,如果把這條路線拉直,那就相當於跨越了半個地球呀!所以長征,我們用詩中的三個字概括真是"遠征難"(板書:遠征難)。

6、那紅軍是如何看待這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呢?"只等閒"(板書:只等閒)。

把跨越萬水千山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等閒小事,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怕困難)

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不怕困難的勇氣,(齊讀首聯)

四、小組交流  精讀文本

縱觀全詩,你還從哪些詩句中看出紅軍把艱難險阻當做平平常常的事?

1、學生交流頷聯,並説説詩意

點撥:這個同學很會學習,通過結合註釋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五嶺的圖片)大家看這就是五嶺羣山,它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用詩中的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逶迤)。如果讓你跨越這樣的五嶺,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預設:可能會肚子餓、路不好走、有敵人的圍追堵截……)

師:可在紅軍眼裏這連綿起伏的五嶺卻是細小的波浪。

師:(出示烏蒙山的圖片)這是烏蒙山,它海拔3000米以上,比兩個泰山加起來還要高,而且懸崖峭壁,山勢險峻,用詩中的一個詞説那就是(磅礴),可在紅軍眼裏這高大磅礴的烏蒙山卻是(腳下的小泥球)。

那頷聯這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預設:比喻、對比)

師:還有一種修辭手法,那就是誇張。誇張可誇大,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可誇小,把五嶺誇小成細浪……這一句巧妙運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來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這也正是毛澤東詩詞的藝術魅力。

讓我們男女生合作讀一下這一句,(男藍女紅)。

通過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不怕困難)讓我們一起再來讀(齊讀頷聯)

2、學生交流頸聯,並説説詩義

①師:剛才這個同學的表述中有一個地方不太準確,誰聽出來了?(靈活處理)暖不僅僅是天氣暖,寒也不僅僅是鐵索寒冷,那這一暖一寒究竟意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巧渡金沙江"這一段資料,(出示課件:1935年5月,金沙江沿岸懸崖峭壁,敵人重兵把守並揚言:一隻鳥也休想飛過!我軍巧施妙計,利用7只小船和37名船工,神不知鬼不覺地活捉敵兵,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就奪取了敵軍陣地。)

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回想我軍不費一槍一炮巧渡金沙江時,你心情如何?(激動 喜悦)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暖。讓我們一起讀出內心的感受來。(齊讀:金沙水拍雲崖暖)

③大家看,結合背景資料能幫助我們把詩讀懂、讀透。下面,我們看一段視頻,插入微視頻:(紅軍過瀘定橋的時候年,當時的敵人為了阻止紅軍前進,抽去了橋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13根鐵索,這些鐵索長103米,高30多米,更為驚險的是,紅軍的頭頂上有敵人的槍林彈雨,腳下還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所以過大渡河這一段路程,我們經常用"飛奪瀘定橋"來形容當時驚心動魄的場景。)

你能從中理解"寒"字所藴含的情感了嗎?

④是呀!這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一句詩呀(生讀這半句)這也是毛主席緬懷戰友的一句詩呀(生②讀這半句)

兩場戰役、兩種心情,一暖一寒,兩種感歎,讓我們再來齊讀頸聯。

3、交流尾聯。抓關鍵詞、談體會。

補充:過雪山的故事:長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幾乎每一位經歷過長征的人,都用了一個"苦"字。92歲的張紹全至今記得很清楚,"來自南方的紅軍戰士身着破爛的單衣,佈滿血泡的腳上纏着幹樹皮……""實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擠在一起。繼續行軍時,總有一些戰友凍得再也不能起來。

師: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戰士們傷的傷,死的死,翻越這樣的雪山喜從何來呀!(提問)

師:翻越了岷山,長征的勝利就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紅軍戰士們歷經無數艱難坎坷,槍林彈雨,終於看到成功的曙光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

②此處"更喜"這個詞更讓我們體會到紅軍什麼樣的精神?積極樂觀(板書)

③是啊,看見了雪山,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就如同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於是堅強的信念,堅定的決心全都化為一句話:齊讀尾聯。

五、學以致用 感悟精神

1、面對千難萬險,紅軍的回答是"只等閒",他們的表情是"盡開顏"。由此同學們想想,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請2-3位學生回答)

2、一首詩、一段歷史,負載着長征路上的千難萬險,包含着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學習長征,不僅僅是在回顧一段歷史,更要銘記長征精神給予我們的力量和啟迪!今天就讓我們懷着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再次感受一下毛澤東詩歌的魅力吧。齊讀全詩。

3、作為詩人,毛澤東一生寫過100多首詩,在詩中看不到"小橋流水"、"鶯歌燕舞";看不到愁思哀緒,看到的是"氣壯山河"、"豪邁情懷",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氣。(出示:《清平樂。六盤山》)這是在長征翻過最後一座山寫下的《清平樂。六盤山》,請大家齊讀一下。課後請大家積極搜索毛澤東的詩詞。口語交際課中,我們將進行毛澤東詩詞朗誦活動。

板書:        25 七律  長征

25 七律  長征

長征難  五嶺 細浪     不怕困難

烏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只等閒               積極樂觀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三

教學目標:

1、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要求:通過書本、網絡等資源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經過了哪些省,行程多少裏、主要經歷等,蒐集有關長征的小故事)

2、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一週年,長征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有着講述不完的故事,讓我們走進長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長征路吧。

誰能説一説你知道的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故事?由學生講述自己所瞭解的有關長征的小故事(如《飛奪瀘澱橋》《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鈎》等)。

長征是非常艱苦的……講解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行程、主要經歷等(出示紅軍長征的線路圖);

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徵,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二萬五千里長徵,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徵,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麼,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又是如何濃縮到一篇只有56字的詩歌中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賞析這首詩——《七律 長征》,詩人就是三軍的統帥、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教師簡要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悦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二、整體感知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掃清字詞障礙;指名朗讀詩歌,師生共同評析朗讀節奏:①強調律詩聯內部、聯與聯間停頓的區別,②注意韻腳的韻律感,略點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

2、再讀思考:全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洋溢着一種怎樣的感情?該如何讀?

討論本詩的內容、感情(全詩再現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洋溢着自豪、喜悦的感情),指導學生從重音、語調等方面讀出感情。

朗讀提示:紅軍/ 不怕 / 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播放朗讀錄音(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長征》)

4、學生齊讀課文。

三、理清思路,品味畫面

(一)、理清思路與結構,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詩的詩眼在哪裏?表現了紅軍的什麼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義;“更喜”——革命樂觀主義。)

2、“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究竟“難”在何處?作者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幾幅“徵難圖”?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3、首聯與頷聯、頸聯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關係?首聯與尾聯在結構上又是怎樣的關係?

(總分關係,頷聯承“千山”,頸聯承“萬水” )(總起與總收,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的統一)

律長征微課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逶”、“迤”等6個生字,會寫“崖”、“渡”2個生字。會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朗讀課文中讀出磅礴的氣勢,並背誦課文。

3、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難點:

(1)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並讀出磅礴的氣勢。

(2)瞭解文章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2、播放《長征組歌》。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播放歌曲《長征組歌》,將學生帶入紅軍長征的艱苦歲月。

板書:5.七律長征

2、解題。

(1)七律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2)國民黨_對紅軍發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後,由於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現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陝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陝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士在戰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並藉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逶迤(wēiyí) 磅礴(pángbó) 岷山(mín) 泥丸(wán)

(2)指導易混淆的字。

“崖”是上下結構,與“涯”進行比較。“崖”是山字頭,與山有關;“涯”與水有關,泛指水邊。

“渡”是左右結構,與水有關,表示從水中經過。

3、讀詩歌,要求讀出詩歌的停頓與節奏。

三、再讀課文,感知理解。

1、老師範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2、學生按節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

3、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髮表意見。

4、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出氣勢。

四、讀句、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1、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2、釋詞。

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徵。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而是説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

等閒:平平常常的意思。

3、説説詩句的意思。

紅軍戰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裏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出示: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5、釋詞。

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着浪花的細流。

烏蒙:即烏蒙山,在雲南、貴州兩省之間。

磅礴:氣勢雄偉。

泥丸:泥糰子,小泥球。

6、説説詩句的意思。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裏不過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

7、為什麼五嶺山像細小的波浪,烏蒙山卻像泥丸呢?

説明紅軍戰士勇往直前,活潑樂觀,在他們眼裏五嶺山就很小,如同細小的波浪;同樣烏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詩人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懷。這氣勢是何等的偉大!接下來請同學們讀出這種氣勢。

8、齊聲朗讀這一句詩。(加點部分要重讀,同時要注意放聲朗讀,讀出氣勢)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總結課文,感悟寫法。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描寫了哪兩個場面?

紅軍過五嶺山的快速場面與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的場面。

2、全詩中總寫的詩句是哪一句?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佈置作業。

抄寫《七律•長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qpq6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