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

《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

《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

《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表面海陸存在着變遷,瞭解海陸變遷的原因。

2.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3通過板塊學説來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4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海陸變遷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海陸變遷的實證和原因

合作探究:閲讀教材,通過三個案例的學習來探索海陸變遷的原因。

(1)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巖石中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

(2)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蹟。

(3)歐洲的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通過圍海造陸工程增加了國土面積。

引起海陸變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自然方面的原因包括了地殼的變動(事例1)和海平面的升降(事例2),人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人類活動(事例3)。

其實這裏所説的海陸變遷,不僅僅是指個別地區,而在整個地球範圍之內,都有這樣的現象,也就是説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也會發生變化。

二、板塊的運動

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1.世界地圖上有什麼有趣現象?(觀察世界地圖發現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凹凸部分非常吻合)

2.為此,魏格納提出了什麼學説?請描述該學説的主要內容。(大陸漂移學説)

3.你認為哪些證據可以支持該學説?(證據一:非洲和南美洲的輪廓可以拼合;證據二:動物的相似性;證據三:非洲和南美洲大陸的古地層可以拼合。)

板塊構造學説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所以科學們在大陸漂移説的基礎上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説。板塊構造學説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在陸地上會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版塊發生碰撞,在陸地上常常形成山脈。

山系和火山地震帶主要分佈在板塊的交界地帶。因為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容易引發火山地震。如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而在板塊交界處的碰撞地帶就會形成連綿的山脈。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下列問題(1)中國位於板塊,澳大利亞和印度則位於 。

(2)幾乎全部由大洋的是板塊。

(3)以大洲和大洋命名的板塊分別有哪些?

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地球表面海陸的變遷以及分佈的原因,地球表面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從而認識到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佈的原因,也知道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r7ov4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