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多變的價格教學設計 多變的價格説課稿

多變的價格教學設計 多變的價格説課稿

多變的價格教學設計 多變的價格説課稿

《多變的價格》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多變的價格》選自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第二課第一框。本框一共分為兩目,一是影響價格的因素。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中,有很多價格變化的經濟現象,同學們對於這些現象也已經是耳濡目染。因此,從學生日常的生活實例出發,引出影響價格的各種因素,進而引出這些因素主要是通過改變供求關係來實現的是經濟學中分析價格變動的基礎;二是價值決定價格。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有了對商品貨幣相關知識的瞭解以及知道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的價值是在勞動過程中實現的。價格的波動不是任意的。在此基礎上,揭示制約商品價格波動的根本因素,就是價值決定價格。接下來讓學生了解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以及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係,最後歸納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表現形式。本節內容也是經濟學中的重中之重,是大學聯考的常考知識點。因此,在這個框題中,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商品價格現象,從而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價格價值理論是本課的關鍵。

二、設計理念

本着“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和知識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採用由情境分析和情感體驗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學生了解影響商品價格變動的各種常見的直接因素;理解商品供給與需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瞭解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特點;理解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二) 能力目標:

學生具有不同層次的因素如何影響價格的認知能力,並能分析生活中各種影

響價格的直接因素,知道這些因素都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來實現的,能用供給和需求理論去分析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經濟現象;能透過經濟現象認識價值規律這隻“看不見的手”在經濟中的調節作用。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價格的變動,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經濟生活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樹立競爭意識,形成平等的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一) 教學重點:

1、影響價格的因素(直接和間接因素);

2、決定價格的因素;

3、商品的價值量是如何決定的;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

(二) 教學難點:

1、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2、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3、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正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五、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社會日常生活中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動現象早已耳濡目染,但對某些價格問題如商業促銷活動、轎車彩電手機等商品的降價風等存在困惑,未能深入理解價格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以及價格的決定因素。教師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便能抓住學生對事物存在的很強的好奇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方法

1、情境分析法

2、情感體驗法

3、比較分析法

七、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如果我們長期觀察一種商品的價格,會發現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有時高、有時低。引起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是什麼呢?如果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會發現它們的價格各不相同。是什麼決定它們各自的價格呢?價格變動有沒有規律可循?下面我們帶着這些問題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 講授新課

影響價格的因素

情景分析一:【幻燈片展示圖片、文字】

正常氣候條件下,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產品可基本滿足市場需求,價格相對穩定。但每逢遭遇颱風等天氣,香蕉、菠蘿等熱帶水果都很難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價格必然大幅上漲。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影響水果熱帶價格上漲的因素

學生回答:氣候 供應減少,價格增加

情景分析二:【幻燈片展示圖片、文字】

在秋冬換季時,皮衣能賣上好價錢,在夏季卻無人問津,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種西瓜,剛上市時每千克賣到幾元錢,大量上市後,每千克只賣不到一元錢。 教師:導致價格變動的因素是什麼?

學生回答:季節 供給增加,價格降低

情景分析三:【幻燈片展示圖片、文字】

羽絨服在東北賣得火爆,在海南降價也少有人買;景點周邊的酒店客房旅遊旺季漲價了還供不應求,淡季打五折也鮮有人問津。這是為什麼呢?

教師:教師引導

學生回答:地域 供應減少 需求大,價格高

教師:讓學生在列舉身邊價格變動的現象並分析其影響因素

學生列舉:宗教信仰、習俗、政策、生產條件等等

教師:列舉一例宗教信仰、習俗對價格的影響:【幻燈片展示圖片、文字】

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羊肉價格最貴,因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通過以上情境分析,教師帶領同學歸納總結影響價格的直接和間接因素: 氣候、季節、

地域、政策, 影響

商品的供給和需求

甚至宗教信仰、

習俗等文化因素 (直接因素) 影響 商品的價格

(間接因素)

得出結論: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給或者需求來實現的。

教師:讓學生歸納需求和供給的變化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學生:需求增加,價格上漲;需求減少,價格下降;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格上漲。

教師: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形成賣方市場(賣方起主導作用,處於有利地位);供過於求,價格下降 形成買方市場(買房起主導作用,處於有利地位)。

價值決定價格

教師:【幻燈片展示圖片:價格的比較】

價格的波動受氣候地域等因素的影響,並通過改變其供求關係影響來實現。但在生活中,深入思考的同學會發現,一件毛衣或羽絨服無論在哪裏賣,它的價格再貴,也不會比一件宇航員穿的宇航服貴;一輛自行車的價格再貴,也貴不過

一輛汽車的價格。

教師:假設現在每組同學都代表着某公司的銷售部,請你們部門商討一下,給這件衣服或者這輛自行車定個價(最低不能低於多少?)【播放PPT圖片】,並説説決定你定這個價格考慮的因素是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後,每組由一位學生總結髮言)成本(時間成本、勞動力成本等)

教師:(總結學生髮言)因此,價格不能無限上漲、也不能無限下跌的原因是商品的價值決定的。所以,商品的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教師:在第一課的學習我們已近知道,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從中可以知道,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形成的,所以,商品的價值量就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來決定。勞動量以勞動時間為尺度,所以,商品的價值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

商品的價值量 勞動量以勞動時間為尺度 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PPT播放】

學生: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教師:勞動時間分為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讓學生自行根據課文中的“相關鏈接”理解)

教師:你作為銷售部門的一員,同一款式質量相當的衣服,假如社會上大多數人在現有的生產條件和勞動強度下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也即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4小時,每件衣服就是200元(假設:1小時=50元),而你生產該商品所需要勞動時間,也即是個別勞動時間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假如是5小時,每件衣服則要250元。如果其他條件一眼個,這時你的商品是否能盈利,是否具有競爭力?如果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假如是3小時,這時你的商品是否盈利,盈利多少?

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回答;教師:所以,要知道你的商品是否盈利,是否具有競爭;教師:所以,如果你作為商品生產者,要提高自己的競;學生:努力縮短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教師: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從表格中可以概括出: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影響價格的因素

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回答

教師:所以,要知道你的商品是否盈利,是否具有競爭力,就要比較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生產該商品所花費的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才能處於有利地位;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則處於不利地位。

教師:所以,如果你作為商品生產者,要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應該怎麼做?

學生:努力縮短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教師: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就越多,平均到單位產品上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如果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導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使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係是怎樣的呢?下面通過填寫這個表格來理解:

從表格中可以概括出: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程反比。(引導學生填寫表格,並提示學生做好筆記)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學生:商品的價格受氣候、時間、地域、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這些因素通過改變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來影響商品的價格。供不應求是,價格低於價值;供過於求時,則價格高於價值。

教師:但商品的價格最終是有價值決定的,它既不能無限上漲,也不會無限下跌,而是以商品的價值量為基礎,始終圍繞價格上下波動。用圖形形象的表示就是:(播放圖片)。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教師反過來問):既然是等價交換,那麼價格與價值應該是相等的。在這個圖中,為什麼會有高於或低於價值的部分,是受什麼因素影響呢?

學生:商品的價格有時高,有時低主要是受供求關係的影響(而上下波動)。 教師:等價,就是在交換中要求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否則交換就不能成功。從單一的交換過程來看,價格時漲時落,但從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等價交換是在交換的平均數中實現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正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三) 我的收穫 【幻燈片展示圖片】

氣候、季節、地域、政策,宗教的因素

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 商品的供供不應求供過於求賣方市場 買方市場

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價值是價格的表現形式。

決定因素:價值 兩個概念: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率

價值規律內容

表現形式 :給和需求

《多變的價格》説課稿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課題是

《多變的價格》。我準備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這六個方面來對這一課進行分析。

首先,我將對本課進行分析,進入第一個框題---説教材,説教材就是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變的價格》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單元第二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神奇的貨幣》,這為過渡到本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課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貨幣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消費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課題為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接着,我將進入本課的第二個框題---説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的知識。識記目標,要求學生們識記以下內容。)

(1)影響價格的因素。

(2)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含義。

(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

因為以上這些內容是本框題經濟常識的基本內容,所以要求學生識記掌握。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知識。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聯繫實際的問題能力目標,也就是在識記的基礎上,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本節課要重點掌握理解的有以下內容。)

供求關係對價格變動的影響。

(由於以上內容相對來説比較抽象,學生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接觸,需要他們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加深理解。)A. 供求關係對價格變動的影響。B. 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目標,這是最高層次的目標要求,要求學生在學完教材內容後,能將課本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本節課要求學生運用的知識是:)

(1)聯繫生活中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動,分析導致價格變動的原因,並説明價格變動對企業的供給量和消費者的需求量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2)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自用的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購買是比較經濟合算的,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精神。

説完教學目標,接着説第三塊內容。

三、説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影響價格的因素和價格變動的影響

重點的依據是:學生只有掌握了影響價格的因素和價格變動的 影響,才能理解和掌握價格的真正內涵。

★教學難點:1.價格與供求的相互影響關係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價值量的關係

難點的依據:因為價格與供求、生產的關係比較抽象,學生作為準生產者,與“生產”還有一段距離或者説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將這塊內容設為難點,有利於激發學生探索教材的渴望,從而達到學於自用的目的。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

(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於創造,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大教育家孔子説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本教材內容,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考慮到學生的現狀,依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主要採

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強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教學的宗旨。正是本着這種思想,在本節課,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演示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讓學生通過對事例材料的分析,歸納出相關的觀點和原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的能力。同時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基於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實物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過渡):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綜合的能力。

(在採用這些教學方法的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學法的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學中必須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做教學的組織

者、引導者、研究者,“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課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是我們從事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置中,我注重突出重點、難點,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2—3分鐘)

(俗話説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授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這就要有一個好的導入。所以我採用事例導入法。以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實例設置情境,通過羽絨服的啟示,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28分鐘)

講授新課是一個重要的過程,所以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重點,靈活教學。

首先,在講授本課第一個重點(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變動的影響)時,我將採用圖形、文字和教材三者相結合的方式,以教師的導為主,學生的學為輔,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聽課思考中掌握這塊重點。

接着,將進入本節課重要框題,難點分析。針對本課的難點,是關於價格、供求以及生產三者之間的關係,由於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較抽象,學生平時接觸少,瞭解不深,很難理解掌握。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對本塊內容進行詳細深入的解析,讓學生們在吃透教材基礎上,再指導他們進行集體討論,再針對他們討論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惑,從而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從而對知識進行串聯、積累和加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們不僅“懂了”,而且“信了”,這樣能更好的讓學生們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講授完新課後,適當的課堂小結是必要的。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

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設置習題,實踐運用(5—7分鐘)

適當的進行習題訓練,不僅可以強化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可以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6.預習新課(2—3分鐘)

以勞動生產率為引子,引導同學們預習下節課的新課。

★結束:

老師,同學們,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標籤: 多變 説課稿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gz4e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