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高中資助工作“怎麼看怎麼辦”大討論心得體會

高中資助工作“怎麼看怎麼辦”大討論心得體會

高中資助工作“怎麼看怎麼辦”大討論心得體會

高中資助工作“怎麼看怎麼辦”大討論心得體會

【關鍵詞】國家資助教育公平政府道德

【摘要】

2010年9月,《關於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的意見》下發,標誌着國家從制度層面建立了針對普通高中貧困生的資助政策體系。我國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教育公平問題關係到貧困孩子的命運前途,關係到國家的尊嚴,關係到民族的未來。但是在實施中卻亂象頻生,平分、挪用、審核不嚴、假證明、吃回扣等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使得政策方案到政策目標的實現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保證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政策的實施,促進教育公平更好地實現,我認為應該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政府是公平的保障。

相對來説,最瞭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應該是學生所在村政府,學生所在的村政府開具的貧困證明應該是可信的,也是應該作為學生貧困資格的重要依據。但是事實上,貧困證明的可信度是值得懷疑的,村長和學生家長都是鄉里鄉親的,不需要出錢的順水人情很樂意做,有些學生家長即使托熟人找關係也要開些水分比較大的證明,導致了學校假貧困生證明越來越多,真假難辨,給班主任貧困認定帶來很大難題。政府的不公平是導致貧困資助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最大的不公平不是金錢的多少,不是人脈關係的強弱,而是規則的不公平。如果一個政府制定了規則卻破壞規則,怎麼能維護社會和諧呢?國家貧困資助的公平,正是教育公平的體現,而政府是維護和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主體。所以地方政府要極力監督保障資助證明的有效性,努力保障教育的公平。基層政府組織必須將受資助名單在村內公示,對違背政策弄虛作假的行為和個人予以嚴懲,體現公開公正公平。

二、學校是公平的起點。

所謂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然而伴隨着資助力度的增大,利益的趨動使得部分學生對獲得資助的競爭越來越來強烈,出現很多人情户、關係户,而真正的貧困生卻沒有得到資助。這就造成了資助的極大地不公平,也失去了國家貧困資助的意義。

資助的不公平,一方面導致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無法接受教育,無法改變他們的人生。另一方面,貧困生往往會自卑,懦弱,不合羣,對社會的不公平待遇會有過激的行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埋下罪惡的種子。羅伯斯庇爾説過:平等是各種善的根源,極度不平等是各種惡的根源。學校教育是愛的教育,要引導學生在班級樹立公平,弘揚正氣。

在農村普通高中學校,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鄉鎮村,家庭經濟狀況都差不多。走進高中的學生,尤其是女生,自尊心強,好面子,即使家庭真的貧困,也不會穿的很差,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學生都在學校吃住,如果只是從衣着、穿戴、用品角度衡量學生的貧困程度,很顯然是片面的。

班主任是與學生朝夕相處最多的人,是最瞭解學生情況的,尤其是對剛入學的新生,要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摸底排查,把好學生貧困生公平的第一關,使真正貧窮的學生拿到助學金。班主任在貧困資助過程中要做到查、察、問、比。查,就是排查。排查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排查家庭出現重大變故的學生。察,就是觀察。觀察學生的衣、食、住、用、行;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問,就是詢問。詢問周圍的同學;詢問同村的學生。比,就是比較。比較同等條件的學生,找到差距,使最困難的學生得到資助。

學校要做班主任的堅強的後盾,堅決杜絕人情户、關係户,讓班主任守好公平的一方淨土。學校要切實做好貧困生公平第二關,不能坐在辦公室僅靠憑藉學生的申請表以及村證明就認定其貧困,要積極主動的走訪調查,走進學生所在村莊,走近學生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學校只有近距離的查看,才能瞭解實情,拿到真實的第一手貧困資料,才能在貧困認定上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讓每一個貧寒學生都能得到資助,上的起學。

三、道德是維護公平的無形戒尺。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説起道德,人們會將它與善良誠信美麗正義光榮等聯繫起來,是每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美德,是一個國家和諧發展的內在需求,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是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是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羣眾團體組織;是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雖然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但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裏,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

資助單位要講動機。單純俗話説: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資助單位不能抱着功利心,利用對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來獲取名利,要求學生請客吃飯,寫感恩信。對於原本心理自卑敏感的貧困生來説,資助單位拿着他們的貧窮做噱頭,無疑是對他們的嘲諷,是他們難以承受之痛。畢竟,沒有人願意貼上“貧窮”的標籤。資助單位的功利心使得他們產生自卑感,歉疚感,道德上被綁架,這樣對孩子們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領導要講道德。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要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③不難看出,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要成為一個有道修養的人,在金錢面前勿貪,在權力面前勿痴。國家助學金是資助貧寒學生有學上的通道,是貧困學生未來的希望。某些領導莫要把貪念的魔爪伸向貧困助學金。

學生要講誠信。班主任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教育學生樹立優良的品質,通過教育讓學生明白,誠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每一個人的第二個身份證。對貧困生的資助是黨和國家及學校對貧困生的關懷,是教育公平的體現,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讓學生們認真填寫真實的家庭材料社會,提供真實的貧困證明,同時讓那些不貧困的學生羞於開具假證明,營造資助公平的良好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中説:“在影響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④貧窮讓孩子們忍受了物質的困擾,有時就想像蠶繭一樣包裹自己避開世人的冷眼,但是他們依然有追求受教育的權利,國家助學金就如同寒冬裏的一聲春雷,送來春天般的温暖。莎士比亞説過:同一個太陽照耀着他的宮殿,也不曾避過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希望公平的太陽照耀着每一個貧寒學生。

注:

①《赫爾巴特經典語錄》

② 葉千華:《心靈夜語》,作家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③《人民日報》,2014年03月11日 01 版

④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4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437m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