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0的認識教學反思(集錦27篇)

0的認識教學反思(集錦2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7篇《0的認識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0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0的認識教學反思(集錦27篇)

篇一:0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主要內容是:

1)0的含義;

2)0的書寫;

3)0的有關加減法。這三部分內容,我在時間分佈上呈現出1:1:2的比例。

從整堂課來看,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創設學生喜歡的遊戲情境。在鞏固“0表示沒有了”的時候,我設置了“猜一猜”的遊戲環節,讓學生猜我手裏的硬幣有幾枚——硬幣一枚也沒有,用0表示。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

2.重難點突出。在突破難點,即理解有關0的叫減法的算理時,我反覆問學生“這表示什麼?”讓學生再説的過程中理解算理,學生比較容易消化。

但是從整堂課的教學氛圍來看,師生的互動有些僵硬,似乎學生説的比較少,而我説的比較多,學生在聽老師説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注意轉移,因而後半堂課明顯感到學生有些疲倦與力不從心;引導的力度不夠,使得學生對於我的提問有些茫然不知所措。“0的書寫”一塊,由於投影儀出現的問題,對於學生常出現書寫錯誤並未完全呈現出來;“0的有關加減法”一個模塊,學生對於減法學習之後的加法學習產生了負遷移,而我對於這部分考慮的不夠周全!

但是,讓我特別感恩的是,在幾次磨課的過程中得到了師傅和其他老師的指點,對我的幫助很大。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的呈現遵循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在今後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將更加註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老師説學生聽”轉換成為“老師引導學生説”;在語言上也儘量精簡,説得太多反而讓學生產生聽覺疲勞,課堂效率難以提高;在學習方面,我將繼續向同事與組內成員交流學習,爭取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

篇二:0的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0的認識》這節課,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0”的兩種含義:一是“0”可以表示什麼都沒有,二是“0”也可以表示起點,同時還要讓學生學習“0”的書寫,以及與“0”有關的一些簡單計算。

在這節課中,我分別通過創設童話、生活、遊戲情景來營造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童話情景

低年級的小朋友極具想象力,好奇心總是引導着他們不斷地求知。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課堂伊始,我把小朋友喜愛的小猴子請到了課堂中。通過猴子吃桃來認識“0”、感知“0”。接着,在練習中設計了一個“摘桃子”的遊戲:小猴種了一棵桃樹,誰能正確的算出桃子上算式的得數,小猴就把這個桃送給他。

這樣的童話情景使小朋友們興趣昂然,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創設生活情景

數學離不開生活。因此,在課中我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例如,在認識“0”之後,我拿出裝有一支粉筆的小鐵盒,搖一搖、聽一聽,再讓小朋友猜一猜盒子裏有幾支粉筆,可以用數字幾表示;當我悄悄地把粉筆拿出來後,再讓小朋友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又能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習有關“0”的減法時,我拿出兩張積分卡,分別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兩個小朋友,再讓小朋友説一説老師手上還有幾張積分卡,可以怎樣列式?

小朋友們身臨其境,帶着數學的眼光看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創設遊戲情景

一年級的小朋友出入學堂,對學習的目的尚未明確,學習的積極性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的驅使,因此創設遊戲情景,重在激趣。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給數字寶寶排隊”和“摘桃子”的遊戲。這樣一來,人人蔘與,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我認為這節課的閃光點在於抓住了小朋友的興趣,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數學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當然整堂課下來,也發現了不少不足之處。一開始小朋友們都聽得比較認真,可是漸漸地一些沒被點名回答問題的小朋友顯得有點浮躁。他們或是爭先恐後地喊着“我,我,我”,或是迫不及待地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導致離得比較遠的學生,根本聽不到回答問題的小朋友在説些什麼。

學會傾聽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能力,作為學生,既要懂得認真聽老師講課,又要學會聆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在今後的課堂中,我要逐步培養小朋友的傾聽習慣。讓他們在傾聽中尊重他人,收穫知識。

篇三:0的認識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因此,在《0的認識》這堂課的教學中,0對小朋友來説並不是完全陌生的,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小兔子拔蘿蔔的故事導入主題,地裏一隻蘿蔔都沒有該用哪個數字表示呢?學生很快就想到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讓學生體會0表示沒有的含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已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這就是説,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出示直尺圖。讓學生理解“0在直尺上表示起點”的含義,我讓學生自己觀察尺子,然後讓他們説説發現了什麼?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不僅發現0在尺上表示起點,而且還發現了尺上各數之間的位置、順序和大小關係。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教師儘可能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學生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

篇四:0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們興奮的表現中可以看得出,孩子們喜歡這樣輕鬆而且生動的課堂。本節課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將小猴子吃桃子的經過播放出來,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捕捉到了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從而掌握了0的數學意義,很直觀,而且學生的印象也比較深刻。本節課另一個亮點是能夠通過讓學生找出身邊的“0”,教師給予及時肯定,鼓勵了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善於觀察的精神,也許學生也就從此刻開始擁有了一雙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

然而,這一節課並不是一節完美的精品課。審視自己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從效果上看還不是很有效;手段比較單一;教育機制並不很及時、適時,我認為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課堂常規管理不足

那個時候,我是一名剛剛踏入低段教學的數學教師,面對處於幼小過度時期的一年級孩子,我甚至有些束手無測,而且沒有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使得我這節課在開始初期用了將近3分鐘的時間在維持秩序,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正常的教學。

2.課前教師的引導不到位

本節課,在師生互動方面教師動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然而學生的主體性卻沒有得到很大的發揮。教師仍然是在“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例如:在講授“0的起點的含義”時,學生説0可以表示開始,而教師硬是要強調應該用“起點”二字,這樣,部分學生在一節課下來仍然不改往常的叫“開始”,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被教師強調的不知道改如何説是好,此時,我也沒有給這部分學生做個及時的引導,從而使得最後總結的環節出現脱節的現象。

國小一年級剛開始,不僅是學生入學後的適應期,也是我轉入低年級教學的適應期,同時也是我從教道路是上的一個巨大挑戰期。總之,我要感謝這段時間所有關心和幫助我的領導與同事們,是他們教給了我好多成功的教學方法。同時,我更感謝與我朝夕相對的孩子們,是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給了我成長和鍛鍊的天地,今後我還繼續在孩子們的幫助之下豐滿自己的教學羽翼,這幾年來的蜕變讓我成一個青澀的執教者成為一個助學者,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這些年的點點滴滴的積累。希望更多的老師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見證教學的奇蹟!

篇五:0的認識教學反思

講授了《0的認識》這一內容之後,感受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設計《0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學生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並會計算簡單的有關0的加減法,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學生的實踐出發,主要有如下特點:

1、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於考慮到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藴涵在0的認識中。通過教學實踐,學生對小猴子的情景很感興趣,並且教學情景有連貫性,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打破教學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熱衷於學習無需教師過多的組織教學.

2、就是在教學0的第二個含義是表示開始時,當讓學生拿出尺子時,學生們中有的拿的是鋼尺,上面沒有0,這對孩子們來説,並不能理解0作為開始的含義。這是我教學的失利,是我想的不夠周全,所以才在這個地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3、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本課教學中,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睛”,讓學生觀察小猴的表情,然後再採用幫小動物排隊的動畫形式呈現,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活動;其二創設了一個學生自由交流(談談在什麼地方看到過0),你能想辦法用桌上的文具、書包裏的書或其它東西表示“0”嗎等想一想,動一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4、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認數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0的認識》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別是起點的理解中,老師反覆讓兩個學生在同一起點、不同起點進行跑步比賽,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門、黑板等來了解“起點”,加深“0”的兩種含義,在體驗中學習這一內容(0的意義)的必要性。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但是在整堂課中,一直能夠跟隨我,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大進步。但是還需繼續努力。

留下遺憾:就是教學0的第二含義時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於在家學0的書寫上沒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寫。還有,數學要與生活相聯繫,學習就是為了能學會運用。在這兒的時間也比較欠缺,還需在教學實踐中多鍛鍊自己。

篇六:0的認識教學反思

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

上完課後,感慨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從整節課來看,組織教學較以前是有明顯的改善了,學生也能基本上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好的去學習,教學效果也比較好。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能創設遊戲情景,讓數學成為快樂的驛站。一年級孩子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的認識,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因此創設遊戲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0的意義,我設計了“猜一猜”的遊戲。老師手上拿了幾顆糖,讓同學們猜。一個糖也沒有了,用0來表示。通過這個遊戲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非常高。

但仔細回憶整堂課的管理,從策略上來看,還不是很科學、合理;從手段上來看,還比較單一;從調控的時機來看,還不是很及時、適時。我認為主要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到位。

本節課,在師生互動方面,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教師仍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之所以這樣,我想主要是由於教師“導”的不成功,如:教師在引導孩子觀察三幅圖並説出“三句話”的環節中,設計的本意是:教師引導――半扶半放――完全放手,但在實際操作中,我急於讓學生説出預設的答案,所以很多時候“不敢放”,也沒有放,很多時候還搶了學生的話,使“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沒能很好實現,沒有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孩子!

篇七:《0的認識》教學反思

從經歷備課到磨課再到講課,評課雖然不到兩個周,自己所得到的收穫真的很多。非常感謝各位老師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耐心的給我指點迷津。當我反覆斟酌自己所上的這一節課,認真思考諸位老師們給我的意見後,深刻認識到自身很多方面的不足。對此,反思有如下幾各方面:

1.我對於學情分析的不透徹,不全面。由於以前接觸的都是高年級的學生,第一次給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很明顯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我都不熟悉,如孩子的興趣愛好,最近發展區等等都瞭解的不夠,很多時候我沒有做到換位思考,總是在以自己的陳舊觀念來判斷孩子的認知與領悟性。整節課給學生放的空間不夠。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一直在動和説,反倒是學生本應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卻變成了旁觀者,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得到解放。孩子被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思維得不到發散。所以整節課的課堂氛圍不活躍,沒有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所以導致課上的越來越乏味。

2.對教材剖析的深度不夠。以致在講解部分內容時含糊不清,表達的不明確。對於一年級的課本,表面看着內容很簡單,但要將簡單的內容授予學生,對自己來講真的是眼高手低。尤其是第一次接觸一年級教材,以後我更要去反覆斟酌每一細節,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授予方式。

3.要學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並不是脱離與實際,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在“0的認識”這節課中,本應有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切身的實際操作,感知生活中的0。可我卻並沒有給孩子自主性,而總是拽着他們,沒有留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4.課堂的組織能力有待大大提高。如何將整個課堂組織的井然有序,按照自己預設好的路線進行,這都是我要學習的內容。課堂的組織其實也是一門藝術。所以我要多多借鑑,多多思考和學習。

我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還有很多。以後我會虛心請教,深刻反思自己所走過的每段路,讓自己不斷地成長起來。

篇八:0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0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從經歷備課到磨課再到講課,評課雖然不到兩個周,自己所得到的收穫真的很多。非常感謝各位老師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耐心的給我指點迷津。當我反覆斟酌自己所上的這一節課,認真思考諸位老師們給我的意見後,深刻認識到自身很多方面的不足。對此,反思有如下幾各方面:

1.我對於學情分析的不透徹,不全面。由於以前接觸的都是高年級的學生,第一次給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很明顯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我都不熟悉,如孩子的興趣愛好,最近發展區等等都瞭解的不夠,很多時候我沒有做到換位思考,總是在以自己的陳舊觀念來判斷孩子的認知與領悟性。整節課給學生放的空間不夠。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一直在動和説,反倒是學生本應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卻變成了旁觀者,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得到解放。孩子被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思維得不到發散。所以整節課的課堂氛圍不活躍,沒有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所以導致課上的越來越乏味。

2.對教材剖析的深度不夠。以致在講解部分內容時含糊不清,表達的不明確。對於一年級的課本,表面看着內容很簡單,但要將簡單的內容授予學生,對自己來講真的.是眼高手低。尤其是第一次接觸一年級教材,以後我更要去反覆斟酌每一細節,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授予方式。

3.要學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並不是脱離與實際,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在“0的認識”這節課中,本應有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切身的實際操作,感知生活中的0。可我卻並沒有給孩子自主性,而總是拽着他們,沒有留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4.課堂的組織能力有待大大提高。如何將整個課堂組織的井然有序,按照自己預設好的路線進行,這都是我要學習的內容。課堂的組織其實也是一門藝術。所以我要多多借鑑,多多思考和學習。

我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還有很多。以後我會虛心請教,深刻反思自己所走過的每段路,讓自己不斷地成長起來。

篇九:“0的認識”教學反思

“0的認識”教學反思

《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是國小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個知識點。安排的教學內容是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兩塊內容。在這之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數字1-5、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對加減法的含義有了一定認識,能看圖列加、減法算式,並能看圖説出圖意。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初步體會0的兩個含義,表示沒有的含義和表示起點的含義,初步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在教學安排上,首先,我先通過三幅圖展示一隻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過程來説明0可以表示沒有的.含義,揭示了0的第一個含義。然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找0,學生髮現生活中的0還可以表示別的意思,體會0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次,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0,説明0表示起點的含義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0表示沒有的意思。

篇十:《0的認識》教學反思

上完了《0的認識》,感慨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設計《0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學生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並會計算簡單的有關0的加減法,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學生的實踐出發,主要有如下特點:

1、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於考慮到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藴涵在0的認識中。通過教學實踐,學生對小猴子的情景很感興趣,並且教學情景有連貫性,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打破教學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熱衷於學習無需教師過多的組織教學。

2、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本課教學中,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睛”,讓學生觀察小猴的表情,然後再採用幫小動物排隊的動畫形式呈現,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活動;其二創設了一個學生自由交流(談談在什麼地方看到過0),你能想辦法用桌上的文具、書包裏的書或其它東西表示“0”嗎等想一想,動一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3、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認數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0的認識》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別是起點的理解中,老師反覆讓兩個學生在同一起點、不同起點進行跑步比賽,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門、黑板等來了解“起點”,加深“0”的兩種含義,在體驗中學習這一內容(0的意義)的必要性。

篇十一:0的認識教學反思

一、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進行教學。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最喜歡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堂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猜數字的遊戲。讓學生在這個遊戲中猜學過的數字1、2、3、4、5,並且自然而然的從遊戲中引出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0”。這樣,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二、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堂課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説:“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誰?猴子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樣變化的?猜一猜,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説的同時,出示三幅表情各異的猴子圖。接着讓小朋友們在所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猜想猴子吃桃的表情各不相同的原因。小朋友們説完後,我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盤子裏的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學生回答並舉起數字卡;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説:“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很自然的讓小朋友説出了“0”。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以新的理念為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29頁上“0”的認識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當小朋友認識了“0”後,我提問: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0”?小朋友説得熱火朝天,有的説:我家電話機上、手機上有“0”;有的説:足球比賽的比分是0︰0;温度計上有“0”;尺子上有“0”;門牌號碼有“0”;還有的學生説今年是2019年,裏面也有兩個“0”……最後,我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學生表情興奮,紛紛動腦、動手操作起來,有的把文具盒裏的東西全倒出來,説裏面有 “0”枝筆;有的學生説:我們上體育課時,教室裏的人數是“0”……“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表演,自己去發現、研究,揭示了學生對0的含義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

篇十二:0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信息接受與反饋、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把思維過程“融”於情景中,學生就會對教學活動產生直接、強烈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着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就要讓數學教學充滿魅力,就要求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情景,這樣能使教學過程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本文是我在“0的認識”中的一個案例,以期與大家共勉。

案例描述:

一、遊戲引入,激活學習興趣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幾個數字?(認識了1 2 3 4 5)

2.出示5幅圖片,圖後藏着相應數量的數字。

提問:今天我們這幾個數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師偷偷的告訴你們,他們呀,藏在這幾幅畫後面了。你能想辦法把它們一一找出來嗎?(請學生找數字,並説明這樣猜的理由。)

3.出示第六幅圖,圖中什麼都沒有。

師:你們猜猜這幅圖的後面藏着數字幾呢?(隨便讓學生猜,當有學生猜0的時候,問為什麼這麼猜。)

4.揭示題目:“0”的認識。

二、尋找生活中的0,追尋數學的足跡

1.0神通廣大,無處不在。想想你在哪兒見到過它呢?(讓學生盡情地説。)

2.課件演示生活中有關“0”的圖片。

三、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義

1.媒體出現畫面(小兔採蘑菇)。

講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採蘑菇,大兔專心地採蘑菇,一會兒採到3個蘑菇,二兔採到了2個蘑菇,連三弟也採到了1個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兩意,一會兒去捉蝴蝶,一會兒捉蜻蜓,結果一個蘑菇也沒采到。山羊伯伯説:“孩子,我們做事如果三心兩意,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了。”自從那以後,四弟再也不敢貪玩了。

師問:“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什麼?”

師問:“我們學習能不能像四弟那樣貪玩呀?好,看今天哪個同學學習最認真。”(在生活的情景中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學習和做事一樣,如果三心兩意就學不好、做不好了。)

2.看圖寫數。(多媒體出示一幅畫面:小猴子吃桃。)

小猴子的桃吃完了,你還能用前面學過的5以內的數來表示嗎?怎麼辦呢?

像剛才兔子採蘑菇、猴子吃桃,0都表示什麼意思?

師:“像這樣一個也沒有時,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

3.認識直尺上的“0”。

(1)讓學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用左手的食指指着,再找到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它,0到1是一段,用1表示;

(2)接着找2,説明0到2是兩段,用2表示。

(3)從0開始數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個數字?説明0到4之間有幾段?(4段)

(4)從0開始要數幾段能數到5?(數5段)

(5)師:這裏數數的時候都是從幾開始的?這裏的“0”可以表示什麼意思?(説明0是開始,是起點。)

四、寫一寫,評一評,指導書寫0

1.提問:”你們看這個“0”像什麼?”?

2.師提問:“你認為寫0的時候有什麼地方該注意的?”

3.師示範書寫,然後學生先書空練習,然後讓學生獨立寫在練本上,評獎“誰是寫字能手”。

五、探究有關0的計算

1.出示小兔拔蘿蔔的故事。

四弟不再偷懶了,它在辛勤地拔蘿蔔了。

讓學生説圖意,列式計算,説説各數字表示什麼?

2.出示青蛙圖。

讓學生説圖意,列式計算,説説各數字表示什麼?

3.下面不看圖,你們會算嗎?思考:5-0。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解釋計算過程。

六、練習、提高

1.書29頁做一做。完成後自己説説想法。

2.遊戲:小貓釣魚。

七、總結、評價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好朋友“0”,當遇到什麼情況的時候它會出現呀?(當一個也沒有的時候,可以用0表示)當數字們一起排隊的時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個,因為0表示起點)

2.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最深刻?為什麼?

3.你能用0説一句話嗎?

反思:

從學生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麼喜歡這樣的課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景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論語》中指出:“不憤不啟,不啟不發。”而近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生課堂思維是否活躍,主要取決於他們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需要。所以,課堂上,教師應善於抓住學生心憤口悱的時機,使學生處於“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狀態,這樣能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此時,創設問題情景猶如一塊石頭投入學生的腦海,必會激起思維的浪花。可見,創設問題情景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童話情景、生活情景、遊戲情景三方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數字、運算,而在童話世界、遊戲和生活中,也可學到許多數學知識。

一、創設童話情景,給數學插上五彩的雙翼

孩童時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時代,在童話中,學生能找到現實中沒有的東西,神祕、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這裏,孩子們的眼裏平凡的現象往往會變得非同尋常。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小兔採蘑菇”、“四弟採蘿蔔”的故事,學生們激情投入。

1.從“小兔採蘑菇”的故事中,他們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們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樣做事三心兩意就“一無所有”了,有的學生還聯繫到學習上,如果學習不專心也會什麼知識也學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創設應該貫穿在探究的過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關0的計算時設計了“四弟採蘿蔔”的故事,學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並通過對具體事例的研究發現數學的內涵。在此,教師進一步滲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錯能改的心。

這樣,運用現代代技術手段,把學生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內容,整合到一個連貫的、生動的故事情節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播放出來,學生邊看邊思考,邊捕捉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將知識的邏輯發展順序與故事的發展順序緊密聯繫起來,並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對學生的啟發多麼大呀。

二、創設生活情景,讓數學走進現實的生活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課中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感受生活的機會。

因此,在課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找生活中的0,然後老師利用課件顯示生活片斷,和大家一起尋找0的足跡。有的找到電話、遙控、住房號碼、計算機……,還有同學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學生越找越多,像開了鍋似的,不願意停下來。

學生身臨現實情景,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就會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在課堂上,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毫無倦意。

三、創設遊戲情景,讓數學成為快樂的驛站

一年級孩子剛入學,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的認識,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因此創設遊戲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設計遊戲的練習“小貓釣魚”。老師把得數是0.5.4的小揹簍貼在黑板上,把寫着算式的小魚送給上課認真的同學,請他們把小魚貼在對應得數的小揹簍下面。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愛玩好動是國小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把數學知識“藴藏”在生活常見的遊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實際上,創設情景的途徑是各種各樣的。還有角色扮演情景、電腦模擬情景、圖畫再現情景等等,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情景創設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十三:0的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0的認識和加減法”。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下面請跟老師把課題齊讀兩遍。

二.口述目標

這節課我們要學會的新本領是:1.知道0的含義;2.會正確讀、寫0;3.能正確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同學們有信心學會新本領嗎?(好)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新本領呢?請大家按老師的指導認真看書,自學時,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誰看書最認真。

三.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把書翻到第29頁。手指29頁猴子圖和直尺圖,思考:

1.仔細觀察每個盤子裏的桃子和盤子下面的數字,重點看最後一個盤子和下面的數字,為什麼寫0?

2.手指直尺圖,觀察:尺子上有哪幾個數字?0寫在哪兒?在幾的前面?

3.寫0時注意什麼?(把0描紅在書上)

手指小鳥和青蛙圖,思考:

(1)鳥窩裏原來有幾隻小鳥?飛走幾隻?鳥窩裏還剩幾隻?怎樣列算式?手指書中的算式3-3=0,為什麼這樣列?

(2)左邊荷葉上有幾隻青蛙?右邊荷葉上有幾隻青蛙?一共有幾隻青蛙?怎樣列算式?手指書中的算式4+0=4.,為什麼這樣列?

(3)下面我們來幫幫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樣計算的?將答案寫在書上。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認真看書。

2.同學們自學的都很認真,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3.檢測:(做一做)課本29頁做一做30頁1.2題(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

五.後教:評議

1.學生更正。

誰有不同答案請上來更正。提示:用紅粉筆改,哪個地方錯了先圈起來,不要擦去原來的。

2.討論(議一議)

(1)30頁1題:為什麼最後一個魚缸寫0?

教師小結:一個也沒有就用0表示。

(2)2題:為什麼這樣排列?能不能這樣排,為什麼?

(3)29頁做一做:認為3-0得數對的請舉手,你是怎樣算的?依次問0+2、0+0。

(4)1-1對嗎?你還知道幾減幾等於0?

小結:1.任何數與0相加、減都等於這個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減都等於0。

3.評議板書與對錯。

4.同桌對改、統計全班正確率、有錯誤的更正。

六.當堂訓練(練一練)

今天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比一比誰的作業能得100分,誰的字體最端正。

書上30頁第3.4.5題 選做:31頁第6.7.8題

七.板書設計

0的認識

板書內容:在田字格里寫0

剖析: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個數學的符號,似乎與孩子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在教學時始終以各種生活化,動態化的情景來展開學習活動。如“在故事中體驗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體會0的計算”讓孩子們感覺0是那麼的親切、熟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0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它的意義變得那麼豐富,學生對0的計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來解釋真理。

篇十四:0的認識教學反思

上完了《 0的認識》,感慨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生活情景、遊戲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數字,而在遊戲和生活中,也可學到許多數學知識。

設計《 0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學生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學生的實踐出發。“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這是人教版一年級試驗教材的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0原本只是一個抽象的數,但我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猴子吃桃子故事形式,自然引入0的認識。“貪吃的小猴”故事情節活潑生動,創設懸念,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睛”,足以激發孩子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新知時,設計猜硬幣遊戲活動,“談談生活中還有什麼事例可以用0來表示?”,等活動,讓他們興趣盎然。並創設了一個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的活動環境,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身臨現實情景,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就會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我在教學時始終以各種生活化,動態化的情景來展開學習活動。如“在故事中體驗0 ”、“在直尺上找0 ”,讓孩子們感覺0是那麼的親切、熟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0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它的意義變得那麼豐富。

不足之處:

1 、一年級學生還沒完全適應國小的學習,精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課堂紀律不是很好。

2 、對於0的第二層含義:“ 0表示起點”突破得不是很好,僅僅是通過短短的幾分鐘的觀察,學生不是特別理解。應該讓孩子再説一説生活中哪些時候0可以表示起點,讓學生加深印象。

0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三講授了《0的認識》這一內容之後,感受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設計《0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學生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並會計算簡單的有關0的加減法,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學生的實踐出發,主要有如下特點:

1、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於考慮到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藴涵在0的認識中。通過教學實踐,學生對小猴子的情景很感興趣,並且教學情景有連貫性,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打破教學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熱衷於學習無需教師過多的組織教學。

2、就是在教學0的第二個含義是表示開始時,當讓學生拿出尺子時,學生們中有的拿的是鋼尺,上面沒有0,這對孩子們來説,並不能理解0作為開始的含義。這是我教學的失利,是我想的不夠周全,所以才在這個地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3、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本課教學中,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睛”,讓學生觀察小猴的表情,然後再採用幫小動物排隊的動畫形式呈現,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活動;其二創設了一個學生自由交流(談談在什麼地方看到過0),你能想辦法用桌上的文具、書包裏的書或其它東西表示“0”嗎等想一想,動一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4、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認數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0的認識》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別是起點的理解中,老師反覆讓兩個學生在同一起點、不同起點進行跑步比賽,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門、黑板等來了解“起點”,加深“0”的兩種含義,在體驗中學習這一內容(0的意義)的必要性。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但是在整堂課中,一直能夠跟隨我,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大進步。但是還需繼續努力。

留下遺憾:就是教學0的第二含義時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於在家學0的書寫上沒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寫。還有,數學要與生活相聯繫,學習就是為了能學會運用。在這兒的時間也比較欠缺,還需在教學實踐中多鍛鍊自己。

篇十五:《0的認識》教學反思

0的認識及加減法是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個知識點,前面,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數字1-5以及5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對加減法的含義有了一定認識,能看圖列加、減法算式,並能運用數的組成知識做5以內的加減法。因此,本節課的重難點我安排為:認識0的兩種含義,正確書寫0,會做與0有關的加減法題。

在教學安排上,我先複習舊知,口算5道加減法題,目的是提高學生5以內加減法口算的速度。接着以談話方式導入新課,出示小兔拔蘿蔔的課件。

一、揭示0的第一層含義:沒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師: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誰?在幹什麼?

生:小兔,拔蘿蔔。

師:第一幅圖小兔拔了幾個蘿蔔?還剩幾個?

生:拔了一個,還剩3個

……

(出示空地)師:第四幅圖小兔拔了幾個蘿蔔?還剩幾個?

生:拔了四個,一個也沒有了。

出示小猴吃桃的課件,第一張圖片盤子裏有2個桃子,用數字2表示;第二張圖片盤子為空,一個桃子也沒有,用數字0表示。

2、聽一聽,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準備好(裏面放了兩個硬幣)的小茶葉桶,使勁搖,讓學生猜猜裏面是什麼東西?

生1:是硬幣

生2:是色子

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同學們眾説紛紜,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葉桶上面來了,這時,我揭開謎底--硬幣

再讓學生猜猜有幾個硬幣呀,學生有説1個的,有説2個的,還有説3個、4個的,當他們爭論不休時,我打開桶蓋將硬幣倒在桌上,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説:2個。師:用數字幾表示呀?生:用2表示。

我轉過背去,將硬幣取出,再搖,沒有任何聲音。全班同學大聲喊道:沒有硬幣了,0個。

在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聽一聽、猜一猜的遊戲中,對0表示“沒有”的含義已經都能接受了,這時板書課題:0的認識。

3、説一説,做一做

(1)出示教科書上第29頁的小鳥圖

師:這兩幅圖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生:鳥窩裏有3只小鳥,飛走了3只,一隻也沒有了。

師:誰會列式?

生:3-3=0

師:誰能説説這裏的3、3、0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生:第1個3表示原來的3只小鳥,第2個3表示飛走了3只小鳥,0表示一隻也沒有。

(2)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與0有關的事件。

生:媽媽給我買了3個蘋果,我全吃光了,就是0個了。

生:媽媽給我買了5塊手錶,都壞掉了,就是0塊了。

師:小朋友,他説的對不對呀?

引起爭論,同桌互相討論,説對的佔多數,這時,老師就要指正錯誤了,分析為什麼不對。5塊手錶都壞了,但是手錶還在那,只是不能用了,所以還是5,如果説手錶都掉了,那就是0塊了。

針對這一問題我舉例説:桌上有3只蒼蠅,老師用拍子打死了3只,桌上有幾隻蒼蠅?

生1:0只

生2:3只

師:還是3只,

蒼蠅死在桌子上,並沒有飛跑呀。

二、學習和0有關的加減法

1、一個數加上0還等於它自己;

2、一個數減去0還等於它自己;

3、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於0

三、揭示0的第二層含義:起點、開始

本環節,學生在做為尺子標數字的題目時容易出錯,第一個刻度容易寫成“1”,這是由於前面學習數數的時候,都是從1開始的,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固勢。我出示課件--長尺子,告訴學生,第1個刻度數字是0而不是1;運動員跑步比賽的起跑線也是從“0”開始計算距離的。

四、教學生正確書寫“0”

0不能寫成字母“o”,在這裏我先教筆劃順序,一筆寫成,從上到左,再從下往右,最後拐到上與起筆匯合,要圓滑,不能有稜角。為使學生形象記憶,可以教學生兒歌:數字0,像雞蛋,上下長,左右扁。

篇十六:《0的認識》教學反思

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越貼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孩子。因此我們教師就應當積極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0的認識”的 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出示課件: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對學生説:“小猴子的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又遵守紀律,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説的同時,在小猴子下點擊一個盤子和兩個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開心呀!”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你們 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拿走一個桃子,並説:“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這樣學生很自然的就説出了“0”。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同時就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十七:《0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字0的認識一課安排在數字15的認識之後,我想學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認數知識的基礎,於是在教學0的認識之前,我先複習15的認識

第一環節:教學0表示沒有的含義。讓學生明白0的初步意義就是沒有的意思,證明學生對於0並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畫了3個桃子,小猴吃掉1個,還有2個,又吃掉1個,還有1個,再吃掉1個,沒有了,用0表示。學生也很容易接受。我發現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説能把這幅圖的意思講明白講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會其他學生學會聽。這些課堂常規的建立在低年級是非常重要的。同樣的學會坐學會站這些也需要在課堂裏慢慢的養成。接下去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説0 的用法和含義。在這個小環節裏我發現雖然學生會舉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講的有點換湯不換藥的感覺,比如我舉的是媽媽買來5個蘋果,吃了5個,還剩0 個。叫了好多學生回答也是跟我類似的例子。很難發現跟我不一樣的例子。

第二環節:教學0表示起點的含義。我讓學生自己觀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發現在這裏表示一段也沒有,這裏還可以表示起點,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在這裏是第一,(他們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開始就是數字0,從0開始)這個表述是不準確的。需要老師來引導,然後再讓學生們指着尺子齊讀05,再倒數從50。

第三個環節:教學0的書寫,這個環節注意先老師自己示範,再讓學生自己寫,要提醒孩子寫字的姿勢。現在的孩子寫字姿勢很不雅觀,人坐不直,頭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視。

四,0的加減法運算;學生的普遍現象就是做做會做,讓其看圖説説,説清楚那三句話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練習。算式中各個數字的意思最好也讓學生説一説。要照顧到全班同學。

最後就是通過練習來加深對這節課知識的回顧。在這節課我覺得學生對於説話方面能力的培養還需加強。

篇十八:《0的認識》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因此,在《0的認識》這堂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在課的開始,我通過一個猜硬幣的遊戲讓孩子們去發現“0”,接着通過説0的故事,讓他們體驗到“0”作為一個數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生活中離不開0。然後我和學生一起找尺上的“0”,由於0是起點這一意義學生平時不瞭解,因此,在教學時安排了百米賽跑和跳遠比賽圖片這一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0可以作為起點。接下來通過學生説生活中的0,穿插講講0的其它作用。在講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時,我認為教材所呈現的3只小鳥從鳥窩裏飛起的圖畫不夠直觀,於是設計了讓學生親自吃棗子這樣一個情境:我準備了3盤棗,分別讓學生親自吃掉1個棗、2個棗、3個棗,列出相應的算式3-1=2、3-2=1、3-3=0,從而導出得數是0的減法,這個環節學生特別感興趣,既經歷體驗了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又體驗了知識的連貫性。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 我大膽打破了教材的編排順序,將原本在0的計算教學之前的0的書寫提到了計算教學之後,有效的保證了學生學習0的有關計算的時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最後的練習部分,注意了層次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輕鬆運用所學知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雖然課前我做了充分的預設,很多環節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沒處理好的生成問題。

在教學0表示起點時,我讓學生拿出尺子來觀察,結果學生拿出尺子來後敲的敲,玩的玩,根本就沒理我了。為了不耽誤時間,我提了幾個問題匆匆結束了這一活動,因而這一環節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由此,我想到對於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每一次活動都要事先交代清楚活動要求再行動,一旦他們動手了就靜不下來了,另外光提供活動素材還不行,還應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探究和討論交流等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還有在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0時,我提問的本意是讓學生説出在哪裏見過數字“0”,而不是列舉什麼像0,生1的回答脱離了問題,我及時地進行了糾正,但是接下來還是有幾個學生起來説足球像0、鴨蛋像0、西瓜像0等等,這説明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上,作為一年級的教師在提問時,提出的問題必須明確,不能模稜兩可,對關鍵詞要進行重點強調。

篇十九:《0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課前瞭解到學生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並會計算簡單的有關。本課教材設計是:先教學0的書寫,再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接着教學0表示起點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於考慮到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設計成多學生活動、多做遊戲的形式,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藴涵在0的認識中。通過教學實踐證實該設計是合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另外我還創設了許多讓學生自由交流、遊戲、活動的環節。

拍手猜數遊戲,教師出示數字幾,生拍幾下手,當出現什麼也沒有時,生一下也沒拍,使學生再次認識到0表示什麼也沒有。

在講解0的書寫時,我讓學生注意了0的書寫筆順及注意的.地方,學生明白了0要寫成橢圓形,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學生在學習相同兩數減法後,我讓學生編題,其他生列式,在觀察基礎上得出:相同兩數相減,得0的結論。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但教學中仍然存在着問題:對於教學0的第二種含義——起點,因為時間太過倉促,基本上是老師取代學生的思考,而且在明確可以作為測量物體時0與被測物體一端對齊,越往右,離0越遠,數字越大這些知識沒有介紹。時間安排上前緊後鬆,練習設計沒有層次性,教師語言還應再嚴密些。

在課前瞭解到學生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並會計算簡單的有關。本課教材設計是:先教學0的書寫,再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接着教學0表示起點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於考慮到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設計成多學生活動、多做遊戲的形式,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藴涵在0的認識中。通過教學實踐證實該設計是合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另外我還創設了許多讓學生自由交流、遊戲、活動的環節。

拍手猜數遊戲,教師出示數字幾,生拍幾下手,當出現什麼也沒有時,生一下也沒拍,使學生再次認識到0表示什麼也沒有。

在講解0的書寫時,我讓學生注意了0的書寫筆順及注意的地方,學生明白了0要寫成橢圓形,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學生在學習相同兩數減法後,我讓學生編題,其他生列式,在觀察基礎上得出:相同兩數相減,得0的結論。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但教學中仍然存在着問題:對於教學0的第二種含義——起點,因為時間太過倉促,基本上是老師取代學生的思考,而且在明確可以作為測量物體時0與被測物體一端對齊,越往右,離0越遠,數字越大這些知識沒有介紹。時間安排上前緊後鬆,練習設計沒有層次性,教師語言還應再嚴密些。

篇二十:《0的認識》教學反思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是國小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個知識點。安排的教學內容是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兩塊內容。在這之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數字1—5、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對加減法的含義有了一定認識,能看圖列加、減法算式,並能看圖説出圖意。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初步體會0的兩個含義,表示沒有的含義和表示起點的含義,初步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

在教學安排上,首先,我先通過三幅圖展示一隻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過程來説明0可以表示沒有的含義,揭示了0的第一個含義。然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找0,學生髮現生活中的0還可以表示別的意思,體會0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次,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0,説明0表示起點的含義,最後進行0的書寫教學。第二課時才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0表示沒有的意思。

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有一個情境分別出現2片荷葉,一片荷葉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葉上沒有青蛙。接着兩片荷葉靠近,求一共有多少隻青蛙。這個情境出現後,要求學生説説自己看到的,並提一個數學問題。就是在這個情境的敍述中,(1)班的學生不能正確地表達圖意。

求一共有多少?這樣的看圖敍述提數學問題在之前的加法學習中已經落實,並且在作業時也要求學生説。可是為什麼在今天我的手勢已經很明顯的情況下,學生還是那麼頑固地去説減法的意思呢。

從課上第一個學生回答來看,她的表述是“本來有……,後來……”緊接着就是“還剩下……”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前面一題中。在出現荷葉上青蛙圖之前的一個情境是“原來有3只小鳥,後來3只都飛走了,還剩下幾隻小鳥?”在以前學習的內容來看,加法那課學習的都是加法內容,減法那課都是學習減法內容。而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些學生並不去仔細領會圖意而是想當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題的圖意一樣。還不適應加減混合放在一個課時。再説這個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想當然以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個數字相加越加越大,而這個圖意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聯繫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課的過程中,學習完幾減幾之後,我改變了教學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圖作為練習。而另外的先從老師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來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學生能夠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問:這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學生能夠快速的回答4根,也從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給青蛙的情境圖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節內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學之後發現,學生對於幾加零,幾減0掌握的還是相對不好。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會算成幾+0=0。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提醒改正。

篇二十一:《0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成功的創設了活動情景、生活情景、問題情景、遊戲情景,激發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掌握了有關0的知識。

(一)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一開始,我利用學生喜愛的、富有兒童情趣的小猴形象,藉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學生感知“原來有兩個桃子,吃了兩個,盤子裏一個桃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現實的生活。

1、通過老師獎勵“大頭貼”,手上“一個大頭貼也沒有”用0表示;老師從講台上走下來,“講台上一個老師也沒有”用0來表示;把0的認識推進了生活,再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用0來表示的事例,使學生進一步體驗0的第一層含義:什麼也沒有。

2、0的第二層含義:0表示起點。我是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生動性,“用尺子測量鉛筆”從而使學生體會到0還可以表示起點。

3、寫0:先是描述0的形狀,以小猴寫數字0來帶動全班小朋友,讓孩子説説“寫0要注意什麼”,然後獨立寫0,使學生逐步形成寫0的技能。

(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在這裏我為學生創設了2個問題情境,“鳥窩裏有三隻小鳥,飛走了三隻還剩幾隻?”“左邊荷葉上有4只青蛙,右邊荷葉上有0只青蛙,合起來有多少隻青蛙?”讓學生觀察畫面,描述情景,擺出問題,列式計算。把探究0的加減法的算理設置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之中。

(四)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

這節課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設計“找朋友”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在這節課當中我也有一些教學環節處理得不是那麼恰當,比如:

1、對於0的第二層含義:“0表示起點”突破得不是很好,僅僅是通過短短的幾分鐘的課件演示,用尺子量鉛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感知,學生不是特別理解。應該讓孩子再説一説生活中哪些時候0可以表示起點,讓學生加深印象。

2、對0的含義的拓展不夠。這節課學生只瞭解到0可以表示什麼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卻忽略了其他的含義。比如:0還可以起佔位的作用、0在温度計上還表示分界線等等。可以讓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麼地方上有0,説一説這些0表示什麼,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深度的發展,對0的含義有進一步的認識。

3、對教材的處理不太恰當。教材是先出示小鳥圖,再出示青蛙圖,讓學生先學習有關0的減法,學生先是直觀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過渡到三隻小鳥都飛走了,用3—3=0表示,再學習有關0的加法。這節課我卻讓孩子先學習了有關0的加法,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篇二十二:0的認識教學反思

上完了《 0 的認識》,感慨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 ?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生活情景、遊戲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數字,而在遊戲和生活中,也可學到許多數學知識。 ? 設計《 0 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學生對 0 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 0 表示沒有的意思,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學生的實踐出發。“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這是人教版一年級試驗教材的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0 原本只是一個抽象的數,但我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猴子吃桃子故事形式,自然引入 0 的認識。“貪吃的小猴”故事情節活潑生動,創設懸念,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睛”,足以激發孩子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 在學習新知時,設計猜硬幣遊戲活動,“談談生活中還有什麼事例可以用 0 來表示?”,等活動,讓他們興趣盎然。並創設了一個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的活動環境,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身臨現實情景,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就會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 我在教學時始終以各種生活化,動態化的情景來展開學習活動。如“在故事中體驗 0 ”、“在直尺上找 0 ” ,讓孩子們感覺 0 是那麼的親切、熟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0 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它的意義變得那麼豐富。 ? 不足之處: ? 1 、一年級學生還沒完全適應國小的學習,精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課堂紀律不是很好。 ? 2 、對於 0 的第二層含義:“ 0 表示起點”突破得不是很好,僅僅是通過短短的幾分鐘的觀察,學生不是特別理解。應該讓孩子再説一説生活中哪些時候 0 可以表示起點,讓學生加深印象。

篇二十三:國小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0的認識過程中,我認為最難的是寫“0”,0是所有數字中最難寫的。因為它的要求較高,要圓滑、斜一點,兩端扁一些,中間要飽滿一些。在教學中我先按排一課時認識0的意義,在書上初步寫0,逐一批改、訂正;再按排一課時細講,共性書寫問題集體訂正,學生再寫,接着要求家長配合回家寫,第二天邊做練習再指導寫。經過強化、糾正等一系列措施,學生的書寫漸上正軌。從0的教學中我體會到,低年段要求教師要多講、細講、面批,但多講應該是在難點重點處,細講應是在共同錯誤時,面批應關注個別學習上書寫有困難的學生。

篇二十四:國小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

“0的認識及有關加減法”是在認識了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後安排的內容,一是0的認識,二是0的加法和減法。0的加減法,是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0的知識對於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課題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實踐活動,認識0的含義,學會寫0,會口算有關0的加減法。同時,初步體會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伊始,藉助“小猴吃桃”這一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精神專注地投入學習。學生通過細緻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進”了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習興趣。

在探究0的加減法時,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問題情境。如,課件動態顯示:鳥窩裏有3只小鳥,3只小鳥都飛上天空,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描述情景,提出問題,再請學生列式計算。把。的加減法設置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

二、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玩好動。根據他們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觀察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愉快地經歷了從有到無的過程,知道了一個物體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進一步理解了0的含義。在教學0的書寫環節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描述0的形狀特徵,經歷書空、描紅、獨立寫的過程,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瞭解和掌握0的寫法。教學活動中打破了機械書寫的格局,學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識,使得課堂充滿生機。

三、注重聯繫生活,感受數學奧祕。

在學生初步認識0的基礎上,我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讓學生從中尋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進一步體驗0的含義,感受0的作用,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感受數學知識的奧祕,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遺憾之處:這節課是我在學校數學教學的第一次公開課,教學過程中,顯得過於緊張,導致有的環節連接得不夠緊密。還有在學生通過觀察尺子發現0的另一個含義時,我讓學生觀察與交流不夠充分,使得自主探索,發現規律,合作學習沒能真正發揮作用,對0的另一個含義,學生理解得不夠。

在這節課中,我雖然沒有完全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完美展現出來,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揚長避短,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進步。

篇二十五:國小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感想頗豐,除了對本課教學環節活動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還是如何讓“生活數學”走向數學課堂,避免問題流於形式。

反思一:語言富有童趣

“猜硬幣”“幫助小動物找位置”這兩個活動體現了一種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讓人感到了動的過程,學生非常感興趣。因此,今後的教學我要注意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個性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科學性的前提下,對教學語言進行加工、修飾,使其通俗、生動、富有情趣,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

反思二:緊密聯繫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個數學的符號,似乎與孩子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在教學時始終以各種生活化,動態化的情景來展開學習活動。如“在故事中體驗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體會0的計算”讓孩子們感覺0是那麼的親切、熟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0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它的意義變得那麼豐富,學生對0的計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來解釋真理。

篇二十六:國小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

0的加減法,主要根據0可以表示“沒有”來進行計算。教材選用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先讓學生看懂圖意,理解題意,聯繫實際分別理解得數是0減法和一個數加0的加法計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體現先例題再練習的數學課堂模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有價值的。

(1)情境的創設。創設動態真實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思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進而由學生自己創設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數學情境,課堂呈現出生成發展態勢,數學中再現生活,問題中感悟數學。

(2)評價的體現。學生在教師無聲的眼神和手勢的鼓勵下,感受挑戰成功的喜悦,在遷移中輕鬆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識,在寬鬆的課堂中張揚着個性,解答着關於0的算式,發現着生活中藴藏的數學問題,探究着數學的奧祕,享受着數學的價值和學習的快樂。

(3)探究的過程。本課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大膽猜想,敢於提出數學問題,並能主動探究0的加減法的含義和算理。學生在教師放手的自由課堂中,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獲得知識,在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也得到了進步與發展。學生經歷着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過程,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當然,本節課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認識到以下幾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機智,善於處理偶發事件。

如我在創設情景“猴媽媽分桃子”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三隻小猴吃桃情況學生不太明白時,我應該趕緊讓三個學生代替三隻小猴這樣就更形象。

2、注意知識的提問的方式。

在探討“0的加減法的規律”時提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對於一年級的孩子確實太難了,應該換一種方式提問,如改為“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與以前學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關注學生的發展。

低年級教學要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一年級的知識很簡單,很多知識孩子在學前班已學過,只是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要關注孩子的思維習慣,這方面我以後還要多學習多鑽研。如在教學“0的加減法”時,應讓孩子完整的説説題意,為以後學習應用題打下基礎。

在這次課中我雖然沒有完全把自己設計的意圖完美展現出來,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不斷總結自己教學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次比一次好。

篇二十七:國小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

上完了《0的認識》,感慨頗多。課後,我和時進行了反思。設計《0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同學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局部同學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並會計算簡單的有關0的加減法,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同學的實踐動身,主要有如下特點:

1、聯繫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於考慮到同學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藴涵在0的認識中。通過教學實踐,同學對小猴子的情景很感興趣,並且教學情景有連貫性,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打破教學情景,同學的學習興趣高漲,熱衷於學習無需教師過多的組織教學。

2、同學的數學學習內容應有利於同學主動地進行觀察、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本課教學中,一開始就抓住了同學的“眼睛”,讓同學觀察小猴的表情,然後再採用幫小動物排隊的動畫形式出現,有利於同學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活動;其二創設了一個同學自由交流(談談在什麼地方看到過0),你能想方法用桌上的文具、書包裏的書或其它東西表示“0”嗎等想一想,動一動的實踐活動,使同學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3、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規範指出:認數是小同學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0的認識》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沛創設情境讓同學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別是起點的理解中,老師反覆讓兩個同學在同一起點、不同起點進行跑步競賽,讓同學量一量教室的門、黑板等來了解“起點”,加深“0”的兩種含義,在體驗中學習這一內容(0的意義)的必要性。

總之,感到同學學的認真、輕鬆,對0表示沒有,又表示起點的意義掌握的不錯。

留下遺憾:

開學以來的半個月,同學們還沒完全適應國小的學習,課堂紀律不是很好。第二,在讓同學觀察起點,有的同學沒有“尺”,而我課前沒有叫同學去其它班借。所以個別同學就缺少了一次仔細觀察的機會。

標籤: 集錦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oqe1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