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精品多篇)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精品多篇)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精品多篇)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哥白尼和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的;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通過學習本文,進一步體會説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人物的“勤學好問”。

2.進一步體會説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蒐集哥白尼和沈括的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哥白尼的勤學好問,結合哥白尼的事例,理解重點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4、體會説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經常評論一個人很有“學問”,這是什麼意思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學”“問”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誰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文章和它相類似呢?

4、這些文章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都是借事説理的文章(板書:借事説理)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分小節給咱們朗讀一下課文,看看大家是否已經可以把課文讀的既正確又流利。(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其餘同學思考:文章説了一個什麼理呢?借了哪些事?

注意:

不“懈”:懈,鬆懈,鬆散。不懈,不鬆懈,不鬆散。

鑰匙(輕聲)芳菲  翱翔   五彩繽紛  瞬息萬變  相輔相成  日新月異

2、課文讀完了,我們一起來交流剛才的問題:文章説了一個什麼理呢?在哪幾個小節?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勤學好問。(板書:勤學好問)

3、作者是用哪兩個人的事例説清楚這個道理的?在哪幾個小節?

4、這篇文章就是借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例子告訴了我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三、精讀課文

1、過渡:作者在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請同學們都來讀一讀,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

2、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預設;問有這麼重要嗎?竟被稱為“”金鑰匙“鋪路石”?)

問到底有沒有這麼重要呢?讓我們走進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的事例,你就會知道了。

3、默讀第二小節,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哥白尼好問?標一標,畫一畫,寫一寫。(出示第二小節)

a抓重點詞句:

引導生交流想法,注意理解:

(1)經常:説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2)纏着:①什麼叫纏着?(可以找同學做動作)

②説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3)省略號:説明了什麼?(看書,不僅要抓字詞,甚至連一個標點都不放過。)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b列舉問題

4、指導朗讀。

5、同學們,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好問的事例,那你瞭解哥白尼的成就嗎?(強調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

6、交流哥白尼的成就

7、哥白尼獲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麼幫他打開了科學的大門,又是什麼為他得成功鋪就了道路呢?

(——好問)

8、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結合哥白尼的事例,再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齊讀。

9、“常常”是什麼意思?僅有“問”行嗎?哥白尼的偉大成就還來自於什麼?

(——不懈追求)這就與“學”有關。

所以,問只是求知的第一步,除了好問,還要勤學。

10、既然問這麼重要,那麼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得我們有了疑惑,應該怎麼做?

—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都應該向他請教。

也就是説,要拜“能者為師”。

11、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a. 朗讀  b. 理解:什麼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c.什麼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12、關於這個道理,孔子也説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a三人行,必有我師。    b 不恥下問。

13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瞭解了哥白尼小時候的事情,知道了“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23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繫課文理解《大林寺桃花》的詩意。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相結合;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進一步體會説理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3課《學與問》,這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誰還記得文章告訴我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又是怎樣説明這個道理的?

2.哥白尼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什麼?

二。精讀課文

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麼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麼疑問,他是怎麼做的?

2.沈括是什麼人?指名簡要介紹一下?

3.誰來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其餘同學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説明什麼?

4.出示練習:(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__的《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是:        。                      後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回答預設:為什麼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麼遠呢? )

7.他是如何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於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可見,學除了貴在問,還貴在   ?(思、勤、恆……)

10.出示名言:(讀一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小結

1.為了證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作者分別舉了哪兩個事例?只舉一個事例行不行?為什麼?

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麼結論?

3.説説“相輔相成”和“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的含義。

4.今後我們該怎麼做呢?

四、總結

1.課文學到這裏,咱們大家都懂得了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引讀:)“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漢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   ——普列漢諾夫

五、作業

蒐集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與同學交流。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明白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2.能正確地進行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

3.通過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遷移、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意義,掌握法則。

教學難點

推導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2.口算下面各題,並説出算式的意義。

(二)導入新課

通過分數乘以整數意義的學習,使我們看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繫的,而且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發展的。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教師逐次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正確列出算式,説出算式的意義。

投影:

的3倍是多少。)(板書)

投影:

一半。)

其中的一份。)

師:結合題説一説,把誰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把一瓶桔汁平均分成2份,取1份。)

少。)(板書)

投影:

先觀察圖,然後列式,結合圖説出算式意義。(小組討論)

彙報討論結果,並板書。

(3)不出示投影圖,你自己還想知道多少瓶的重量呀?

分別列式,説意義。

列式?算式的意義是什麼?

(5)觀察概括:觀察(2)、(3)、(4)幾題的列式,乘數是什麼數?(分數)(板書)被乘數是什麼數?(分數、小數、整數)我們統一叫做一個數。(板書:一個數)

論)

彙報討論結果,並板書:

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6)練習:説説算式意義。

2.推導法則。

我們已經學習了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那麼一個數乘以分數應該怎樣計算呢?

耕地多少公頃?

(把一公頃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一份,是1小時耕的。)

拿出發的紙,説明:這張紙表示1公頃,你能折出一小時耕的公頃數嗎?並用紅斜線表示出來。(把結果貼在黑板上)

①再貼出一張摺疊後的結果。

這1份佔1公頃的幾分之幾?怎樣理解?(把1公頃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份,邊説邊用虛線延長5等分的線。)

論,後訂正,板書)

分數有什麼關係?(原式兩分數的分母相乘。)

並計算出結果。

彙報、訂正並板書。

貼出在摺紙上表示的結果。

觀察:原式和結果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概括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討論、訂正)

(分數乘以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練一練

投影訂正三種做法:

比較哪種方法對?哪種方法好?注意:先約分再乘。(板書)

(四)鞏固練習

(做本上或投影片上)

1.計算例2中算式的結果。

投影反饋時,強調先約分。

3.第7頁,第1題,看圖填空。(做書上)

4.先説過程,再説結果:

5.第7頁,第4題,列式計算。

6.判斷: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意義是什麼?法則是什麼?應注意什麼?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切忌結論式的教學,充分利用這節課的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各種能力。教案設計重視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意義;用動手摺疊、畫,討論等形式推導法則。使學生加深理解。教案中注意扶放結合,如例3第一問,是老師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分析思路,而第二問則是放開讓學生依照第一題的解題思路學生自己列式、畫圖、説意義、推算結果。總結意義和法則的結論時,都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三

一、直奔觀點,感知“學與問”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這是篇説理文章,之前也學過許多這類型的文章,有哪些?--《説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回憶一下,這類文章都有什麼特點呢?--一般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論證,最後得出結論(板貼)

説的很好,今天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學習課文。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

作者開門見山,擺出觀點,告訴了我們獲得知識的兩個重要途徑,一個是--,一個是--

4、緊隨觀點,作者還寫了一句話(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指一人),你來讀一讀。

這句話怎麼來理解?請大家自己再讀一讀,思考一下。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①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扣住“金鑰匙”“鋪路石”來體會問的重要性)説明“問是很--重要

從哪裏看出問很重要啊?

②你能告訴大家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説明問的重要?(比喻)

説理文的語言也是很生動的。★板書:生動

5、作者就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句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請你來讀好這句話。/誰再來讀/。(男生一起來讀好。)

6、再讀這句話你注意到這個詞了沒有?來説説你的理解。(常常是説大多數情況是這樣,通常是這樣,但也有不是的情況。也有例外。)

説的真不錯。這就是説理文語言的嚴謹之處。★板書:嚴謹

7、作者為什麼要來説明問的重要呢?是不是學就不重要了?(不是。只是平時,我們經常埋頭學習,大家平時説的也都是勤奮學習,刻苦學習,都不怎麼説問)

8、恩~~“問”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而“問”卻常常是--

拿起書,一起把第一自然段再來讀一讀。

二、走進事例,理解“學與問”

★擺事實

作者觀點鮮明,那他又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這個觀點呢?

師:這篇課文講了兩個有學問的人事例,這兩個人是誰?(板書:哥白尼沈括)你們瞭解他們嗎?

(聊聊“日心説”,就是地球繞着太陽轉。是啊,在日心説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着地球轉,這叫“地心説”,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最後被教會殘害死了。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

(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他不僅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立法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他還寫了《長興集》、《蘇沈良方》等著作。)

師:真是個大學問家。我想請兩位同學來朗讀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

師:哥白尼真是個好問的人。

師:沈括是個勤學的人。

師:我聽有些同學説--哥白尼的學問是學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你們同意這樣的觀點嗎?板書:學問

師:你為什麼不同意啊?你的觀點是什麼呢?(觀點一定要説清楚: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大家都同意嗎?畫箭頭

師:那誰來説説,從哪裏看出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

(注意指導理解:哥白尼好問問題,堅持問,問得又多又奇怪,長大後還不斷探求也是與不斷質疑提問有關係的)

師:是的,問是成功的開始。作者寫了哥白尼小時候好問問題,堅持問(★板書:好問問題)問題又多又奇怪,進而又與長大後的不懈探求也就是不斷質疑提問聯繫起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

那沈括呢?(我覺得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我們可以從“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裏去,發現那裏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來,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一直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最後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來,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哦,老師現在“終於”明白了:要想成為哥白尼,只要問;要想成為沈括,只要學……

你們同意嗎?怎麼又不對啊?你們自己説的啊,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我覺得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但不僅僅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也不僅僅是學來的。)

那他們的學問到底怎麼來的呢?(誰能把你的觀點説清楚)

生: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哦?理由呢?

1從“不懈追求”這個詞看出哥白尼的學問也是學來的,不懈追求就是學習。

2沈括是先問媽媽,媽媽沒能解開他的謎團,然後他就自己學習。終於發現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所以説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沈括怎麼問媽媽的啊?

生:齊讀--“為什麼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麼遠呢?”

師:媽媽的回答沈括滿意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興許)媽媽那裏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沈括又是怎麼做的?

生:齊讀--“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裏去,發現那裏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沈括的事例中,作者選擇了他解決“為什麼山上的桃花開得比較晚“這個問題的過程。告訴我們:勤學好問的同時還要----觀察思考。。哥白尼和沈括一樣,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學到這兒,你們覺得學與問哪個更重要呢?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中的“是……也是……”是並列關係,既然是並列關係,就説明學與問一樣重要。

師:你能從句子的關係去思考,真會學習。還有誰同意他的意見啊?

生:我也覺得一樣重要。如果不“學”,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也不能好好“學”。

生:我也同意他們的意見,因為“學”與“問”就好像小鳥的兩隻翅膀,少了一隻都不可以飛。

師:課文學到現在,“學”與“問”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板書--與

師:你們想説的是不是這些話啊?讀讀看,出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這段話中用了哪個詞語來概括“學”與“問”之間的關係?

生:相輔相成。

師: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師:對了。你能聯繫上下文説説相輔相成的意思嗎?

生: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生:還有--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學和問是分不開的,在學中會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學到新知識。説的真好,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哦,我現在明白了:學與問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板書--相輔相成

作者還告訴我們“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①“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麼?--勤學、好問,你看這個比喻同樣説明了,學與問就像是鳥兒的兩隻翅膀,他們同樣重要,沒有誰輕誰重。

②課文的結尾再次回到學與問,首尾呼應,用生動的比喻,強調勤學、好問同樣重要,只有學與問結合,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比較體會,運用“學與問”

1、過渡:作者選擇的兩個例子都十分典型(★板書:事例典型),且論述嚴謹有説服力。現在老師將它們放在一起,也要請同學們來比一比,問一問,相信一定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因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嗎?

2、學生交流問題。

①哥白尼的問題來自生活,沈括的問題來自書本。

②哥白尼:羅列了他問的許多問題,沒有寫解答的過程

沈括:只寫了一個問題,把解答的過程寫出來了

3、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生:哥白尼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的重要性,沈括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了以後還要去觀察思考)

4、那麼這兩個事例能交換位置來論述嗎?

(生:不能,要先提出問題,再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你看,作者一步步遞進,論證是很有層次的。

(★板書:論證有層次)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師:同學們,哥白尼和沈括都是古人,他們就那樣勤學好問,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你們以後在學習、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

師:向誰請教呢?

(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説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老師有個問題:書上都是説別人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嗎?

(也可以的,只要我們可以----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

師:現在我們再來説説“能者為師”的意思?

(不管是誰,只要可以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幫助就可以做老師。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師:我終於聽懂什麼時“能者”了。謝謝你。我想起孔子説過的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以後一定要謙虛一點,多向大家請教。

好,現在啊,我有幾個問題要請教一下大家,看看你們能不能做“能者”?

師:我最近不知是天冷還是什麼原因,一到晚上小腿的骨頭有點疼,但是不知道去找誰問問原因。

生(搶答):醫生。

師:前幾天,很多去農林大世界秋遊的孩子,看見那裏的莊稼都不認識,你説他們該問誰呢?

生(搶答):他應該去問莊上的農民伯伯。

師:説得對,我也這麼想。

師:小紅星期天做作業,遇到一個字不會寫,她該請教誰?

生:字典。

師:還可以請教誰?

生:家長,哥哥姐姐,鄰居……

師:如果家裏科技條件好一點的話,還可以……

生:互聯網。

師:説起互聯網啊,我看到有的同學玩一些遊戲,我覺得很有意思也想學,我該請教誰呢?

生:請教……請教這位同學。

師:説得太好了,謝謝你們,幫我解決了很多疑問,那麼你生活中有過哪些請教的經歷呢?大家説出來交流一下。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姐姐。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老師的。

師:我們説的都是學習方面的,有沒有在書本學習之外的生活實踐的例子的?

師:沒有嗎?看來我們不能滿足於整天讀讀書本知識,而要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做到學中問,問中學。師:看來我們還需要走出書本,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多多在生活中學習哦。

四、拓展延伸,辨析,檢查是否理解“學”與“問”的關係

師:同學們,老師備課時看到某語文論壇上一位老師建議《學與問》的課題改為《問的重要性》,説説你的看法,用文章的觀點説説學與問的關係。

(生圍繞着學與問的道理説,起到鞏固遷移的鍛鍊,回答略。)

六、回顧全文,歸納寫法

(指板書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篇説理文。作者在文章開頭直接擺出觀點,通過典型事例來層層遞進,證明自己的觀點,讓人信服,並在文章最後得出結論,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今後的寫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論述證明自己的觀點。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 篇四

師:同學們,上節課大家跟隨秦老師下了一趟西洋。現在該繼續咱們友誼的航程了。(出示粘貼有該班學生贈言的小集子——友誼的航程)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麼嗎?

生:想

【評】巧妙利用前一位老師的上課內容——《鄭和下西洋》和同學們前一節課寫給老師的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種強烈的資源開發意識!過度自然,不露絲毫雕琢痕跡!

師(讀):黃老師,您是我見過的最幽默的一位老師。今天,能認識您我真高興!——田傳安

師:黃老師,您長得很帥!我想問您一句話:當您看動畫片的時候,還顧得上吃飯嗎?——柴兆軍

師:電視得看,飯也得吃,邊吃邊看!

(生笑出聲來)

師:黃老師,您真英俊瀟灑,名字一流,才高八斗,文才出眾,我真佩服您!——田健全

師:看來,這位同學把所有的好詞都送給我了。説句實在話,我還算不上真英俊瀟灑,但勉強夠得上個二表人才

(學生和聽課老師都笑了)

師:黃老師您好,我的同桌叫李水皮,其實他叫李波。您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您猜出來我再寫下一句——您的頭髮好好好好看呀!——郝朋

(教室裏一片笑聲)

……

師:最讓老師感動的是侯然翠和柴維同學的贈言。她們在署名的時候寫上了“您的好朋友”。這就像俗話所説的“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就成——(師生齊)好朋友”!

(上課鈴響)

【評】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裏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可以想象孩子們內心的感受是多麼高興。

二、贈物讀句,感悟學與問

師(揮手):朋友們好!

生(會意):老朋友好!

師:今天,我特地為朋友們帶來了幾個小禮物,可是帶得少了點。沒辦法,只好採取“拋禮物”的方式了。

(生歡呼雀躍)

師:不過,我有個條件,拿到禮物的朋友必須把禮物的內容告訴大家。

(教師拿出四個精緻的彩紙盒拋向學生。學生擠在一起爭看禮物的內容。)

【評】傳統的課堂教學伊始往往要固守“師道尊嚴”的陣地,教師高高在上接受學生整齊劃一而又缺少生命問好,似乎一切都很順理成章。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種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態來履行這一環節。但在這節課中,老師從“神壇”上走了下來,學生與老師成了地位平等的朋友,他們從老師問候語的變化中感受到了一種被尊重的滿足。與此同時,學生們也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這就為下面師生間的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師:誰先來説一説?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生: 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評】把課文中的精妙語句當作禮物送給學生,無形中讓學生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與理解。妙!

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生: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評】用禮物來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

師(出示投影):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句話,看看能讀出點什麼?

生:這幾句話是説,做學問要勤學、好問!

師:你真不簡單!我得把你説的最後幾個字記住。

(板書:勤學、好問)

三、讀文談收穫,理解學與問

師:咱們這節課就用這樣的方法繼續來學習18課《學與問》!(板書課題)

師:請各位朋友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注,看看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怎樣去問?

(學生讀文、圈畫)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讀得非常好!你能不看書把它説出來嗎?

生(猶豫了一下):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了不起!這麼短的時間裏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記住,你簡直就是速記大王!

生: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誰聽見他説什麼了?

(生重複前一名學生的話)

師:看來咱們班不光有速記大王,還有順風耳啊!

(生笑)

生: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了問題,可以……古人説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哎呀,李夢朋友讀得真美,簡直把我們帶進了夢——裏!

(生會意地笑了)

【評】幽默的點評換來的是高效的學習。

師(故作不解):有了問題,你們該怎麼做?

生:有了問題,……。你可以……

師(打斷):不對不對!有了問題,你——們該怎麼做?

生(會意,齊讀):有了問題,……。我(們)可以……道理。

【評】課文中精妙的語句,樸實無華而又富含哲理,並沒有多少講解的必要,所以老師便採取了一種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的辦法——背誦。這正如張慶老師所説的那樣,誰知道哪塊雲彩會下雨。學生只要記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導自己的學習。

四、引導內化語言,體驗學與問

師:朋友們,文中説“能者為師”。我呢,最近準備做學問,不知在座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師有什麼建議要對我這個學生説。現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師了,請大家認真讀讀書,看看應該怎樣教我,看看誰是真正的能者?

(生讀書的熱情高漲。)

【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為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師:看來各位老師是有備而來,只讀了一遍書便胸有成竹了。哪位老師願意先來教教我這個“大學生”?不過,我這個學生可有個條件,那就是各位老師在教我的時候不能看書。能做到嗎?

生(高聲齊):能!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現在你是老師,想想你應該怎麼對我説?

生(思考了一會):你知道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希望你能記住它!

師:謝謝武老師,你的話我一定銘記在心!

生:你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求得真知。

師:原來做學問不光要勤學好問,還要學會觀察思考。你説的話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記住它。

(板書:觀察思考)

【評】這是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還有人説,閲讀課應該體現語言的交際性,我想這節課正在努力實踐着這一思想。

生:我想送你一句話。

師:行!

生: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

師:謝謝你,田老師,你為了教我把古人都請出來了。

【評】看,天上的“雲彩”下雨了!

生: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你有了問題,可以……道理。

師:郝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呀!

生: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還有嗎?

(生搖頭)

師:不錯,人家説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碼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生:不知你聽説過波蘭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侯的故事嗎?

師:沒有。

生:哥白尼小時侯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他對科學奧祕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麼”開始的。希望你將來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師:謝謝你美好的祝願。這樣的好事還是杜老師你先來吧。

生:你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發現問題。

師:我有了問題一定多多向你請教。

生: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師: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北宋有個大科學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聽完你的故事,學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行嗎?

生(遲疑片刻):行,你問吧!

師:剛才田老師説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沈括為什麼不繼續問他媽媽了?

生(七嘴八舌地搶答):因為沈括的媽媽沒能解開他心中的疑團。

師:不對呀,媽媽不是給他答案了嗎?

生:媽媽給他的答案不準確,太模糊了。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從文中“興許”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恍然大悟狀):噢,我終於明白了。看來,做學問還得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思考。

師:還有哪位老師願意給我指點迷津,説説該怎樣做學問?

生: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學會了學與問,就好比插上了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板書:學習的主人)

【評】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並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

師:哎,對了,前兩天各位老師就開始蒐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不知大家蒐集得怎樣?

(生面面相覷——冷場!)

師:哎呀,看來各位老師平時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正好,我這裏有幾個小故事和一些名言,還沒來得及看,就先請各位老師過目吧,希望能對咱們有所幫助。(邊説邊散發)

(生讀)

【評】明明是學生課前沒按照預習要求去做,老師卻説成了是學生“公務繁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台階下。這是把學生當“人”看的教學思想!針對課堂出現的冷場問題,老師很輕鬆地就化解掉了,再一次説明充分的教學準備是多麼重要!

師:各位老師還有什麼話要送給我的嗎?

生(念):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只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求問題罷了。

師:有這一個本領就足夠了!

生:我想送你一首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要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就必須抓緊時間勤學苦練,否則到老時一切都晚了。

師:對不起,老師,我把你的名字給忘了。

生:我叫朱寧。

師:對你的諄諄教誨,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朱老師!

生:我也送你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師:對,做學問和搞發明一樣,要多問好問才能出成績。

(生又先後讀了有關孫中山、王獻之、牛頓、司馬光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五、總結

師:剛才各位老師説的可以稱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學問要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完成板書: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突然一生把手高高舉了起來)

師:李老師,你有什麼事嗎?

生:你知道“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意思嗎?

師:我做學問正打算研究這句話的意思,暫時還沒搞懂。老師,你説説看?

生:既然你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吧。(該生講了一個有關“謙受益,滿招損”的故事)

師:我聽明白了,李老師教育我做學問不光要做到勤學好問,還要學會謙虛。對你的良苦用心,我表示深深的謝意!(鞠躬)

【評】明明是節外生枝,教師卻把它巧妙利用起來了,這是一種教學機智!

六、佈置作業

師:平時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今天,咱們破破例,就讓我這個“大學生”給在座的各位“老師”佈置一回作業。大家説行嗎?

生(齊):行!

【評】同樣是給學生布置作業,這次卻因為學生已經是“老師”了而顯得興趣盎然。

師出示投影:

作業建議:(可選做其中的一題)

1、揀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

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子,抄在語文書的扉頁。記住它,用它來指導自己今後的學習。

2、選擇一個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生或摘抄或寫故事。)

(下課鈴響)

師(揮手):各位小老師——再見!

生:大朋友再見!

【評】此時學生仍然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説明他們已經在內心接納了這位幽默風趣的老師。

【總評】本節課,我個人認為至少有兩個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師始終在利用教材引領孩子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其二是體現了教師在自己教學行為上的一些可貴嘗試,比如與學生“稱兄道弟”般地交朋友,在學生“節外生枝”時真誠地鞠上一躬……我想,這其實是教師教學民主理念不由自主的外顯。教師與學生交朋友以及給學生鞠躬並不意味着教師人格的媚俗與失落,我們只有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把課堂變為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有關數的整除概念,弄清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

2.提高判斷能力,能靈活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概念之間相輔相承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數的整除概念。數的整除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們複習數的整除這一單元的部分知識。(板書:數的整除複習概念)通過這節課複習,我們要準確掌握概念,並理解概念,弄清概念間的內在聯繫與區別,從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複習過程

1.複習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請大家看投影片上的三道算式:

①106=1.6 ②382=19 ③156=2.5

(1)第①和②、③兩道算式有什麼不同?

(2)②和③相比較又有什麼不同?(板書:整除)並追問:什麼叫整除?

(3)觀察整除式382=19,誰能被誰整除?為什麼?

(4)在38能被2整除的前提下,38是2的什麼? 2又是38的什麼?(板書;倍數、約數)

(5)什麼叫倍數?什麼叫約數?

(6)倍數、約數能單獨存在嗎?它依存於哪個概念?

(7)從382=19這個式子中,可以看出38是2的倍數,還能看出38是誰的倍數?那麼38可以叫做2和19的什麼?(板書:公倍數)

(8)2和19只有38這一個公倍數嗎?有多少個?為什麼?

(9)既然2和19的公倍數是無限多個,那麼有最大的公倍數嗎?有最小的嗎?是多少?

(板書:最小公倍數)

(10)什麼叫公倍數?什麼叫最小公倍數?

(11)依據382=19這個等式,誰能用整除、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來説明等式中3個數之間的關係?

2.複習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

(1)我們已經知道38是2的倍數,2是38的約數,除2以外,38還有哪些約數?(板書;1,2,19,38)

(2)2的約數有哪些?19的約數有哪些?

(3)觀察38,2,19這三個數的約數,你能指出它們的公約數嗎?(板書:公約數)

(4)幾個數的公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為什麼?

(5)38和2的公約數中最大的一個叫38和2的什麼?(板書:最大公約數)

(6)38和2的最大公約數是幾?38和19的最大公約數是幾?

(7)什麼叫公約數?什麼叫最大公約數?

(8)2和19有公約數嗎?是幾?有最大公約數嗎?是幾?

(9)2和19的最大公約數是1,2和19是什麼關係?

(10)什麼叫互質數?(板書:互質數)

(11)請你舉出有互質關係的兩個數。

3.複習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

(1)觀察38,2,19的約數的個數,並以此為標準,給這三個數分類,可以分幾類?

(2)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板書:質數、合數)

(3)如果把382=19改寫成38=219,2和19叫38的什麼?為什麼?(板書:質因數)

(4)説2和19是質因數對嗎?為什麼?

(5)質因數能單獨存在嗎?它必須依存於什麼概念?還有什麼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6)把38這個合數寫成2和19,這兩個質因數相乘的形式叫什麼?(板書:分解質因數)

4.複習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

(1)在計算中,我們常常需要判斷一個數能不能被另一個數整除,我們可以根據數的一些特徵來判斷。我們都學過哪些數的整除特徵?(板書: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

(2)38,2,19中哪個數能被2整除。為什麼?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是什麼?

(3)能被2整除的數叫什麼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呢?(板書:奇數、偶數)

(4)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的依據是什麼?

(5)能被5,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

(6)改38中的一個數字,使它能被3整除,怎樣改?

(7)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你能分別舉幾個數嗎?

(三)複習概念間的關係

(1)在剛才複習的這些概念中,有哪些概念不能單獨存在,請你列舉出來。(板書:倍數、約數、質因數)

(2)倍數、約數、質因數分別依存於什麼概念?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是依存關係。(板書:依存關係)

(3)哪些概念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圖表示?

(4)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叫什麼關係?(板書:包含關係)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382=19這個等式中三個數之間的關係,不僅整理出了數的整除有關概念的網絡圖,還通過分析瞭解了概念間的關係。

(四)練習

(1)填空。

①在自然數中,既是質數又是偶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是質數又是奇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是偶數又是合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的一個數是( )。

②所有自然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

③能被3和5同時整除的最小三位數是( );最大三位數是( )。

④小於10的所有質數的和是( )。

⑤一個四位數,千位上的數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百位上的數既是偶數又是質數,十位上的數是自然數,但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個位上的數是最小合數,這個四位數是( )。

(2)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①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互質。 ( )

②最小的質數是自然數中全部偶數的最大公約數。 ( )

③任意兩個自然數的積,一定是合數。 ( )

(3)思考題。

有14,30,33,35,39,75,143,169八個數。①把這八個數分別分解質因數;②把這八個數分成兩組,每組四個數,且使它們的乘積相等。應該怎樣分?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分三個層次教學。

1.通過一題多問,從具體到抽象,把本單元的主要概念聯繫起來,形成網絡。即:

複習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複習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

複習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

複習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從而有目的、有計劃的將這部分知識進行了系統整理,使學生對這塊知識一目瞭然。

2.進一步分析概念之間的各種聯繫,明確概念間的不同關係。從而提高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約數和倍數與整除的依存關係等。

3.應用概念綜合練習。

練習充分,有層次,注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鞏固知識和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六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説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閲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係,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麼叫學問嗎 (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麼意思呢 (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結論。

5,那麼,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麼觀點 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説清楚的呢 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二十三課。

二,初讀感知,瞭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裏,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 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説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們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係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説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麼 (指名朗讀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相機理解"不懈探求"懈,鬆懈。不斷探索。

第3自然段:國小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相機理解"瞬息萬變"指變化速度快。"日新月異"指變化大。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過渡:這三小節中,寫到了兩個偉人,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圖片及人物的生平簡介)看,這就是哥白尼。請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想一想,他給你怎樣的印象

2,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簡介,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成就 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好問。)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問的

從省略號你想象小哥白尼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4,指導朗讀。

5,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正如書上所説:(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6,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 (牛頓根據蘋果下落髮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7,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過渡:作者為了説明自己的觀點,還列舉了北宋時的大科學家沈括的例子,請大家自由讀第四段,完成練習。

出示練習

(1),這段話中的總起句是( ).

(2),説説"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後來他在深山的寺廟裏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

2,交流上述問題。

過渡 :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又該怎麼做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看看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 (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2,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麼做 ——(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3,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朗讀

理解:什麼叫"能者" (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説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③什麼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4,關於這個道理,孔子也説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説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齊讀

5,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六,總結拓展:

1,過渡:課文學到這裏,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七,作業: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於是他就扛着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麼學什麼,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説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請你寫一段話來説服他。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説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説服"老二".)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七

一、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上節課大家跟隨秦老師下了一趟西洋。現在該繼續咱們友誼的航程了。(出示粘貼有該班學生贈言的小集子——友誼的航程)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麼嗎?

生:想

【評】巧妙利用前一位老師的上課內容——《鄭和下西洋》和同學們前一節課寫給老師的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種強烈的資源開發意識!過度自然,不露絲毫雕琢痕跡!

師(讀):黃老師,您是我見過的最幽默的一位老師。今天,能認識您我真高興!——田傳安

師:黃老師,您長得很帥!我想問您一句話:當您看動畫片的時候,還顧得上吃飯嗎?——柴兆軍

師:電視得看,飯也得吃,邊吃邊看!

(生笑出聲來)

師:黃老師,您真英俊瀟灑,名字一流,才高八斗,文才出眾,我真佩服您!——田健全

師:看來,這位同學把所有的好詞都送給我了。説句實在話,我還算不上真英俊瀟灑,但勉強夠得上個二表人才。

(學生和聽課老師都笑了)

師:黃老師您好,我的同桌叫李水皮,其實他叫李波。您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您猜出來我再寫下一句——您的頭髮好好好好看呀!——郝朋

(教室裏一片笑聲)

……

師:最讓老師感動的是侯然翠和柴維同學的贈言。她們在署名的時候寫上了“您的好朋友”。這就像俗話所説的“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就成——(師生齊)好朋友”!

(上課鈴響)

【評】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裏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可以想象孩子們內心的感受是多麼高興。

二、贈物讀句,感悟學與問

師(揮手):朋友們好!

生(會意):老朋友好!

師:今天,我特地為朋友們帶來了幾個小禮物,可是帶得少了點。沒辦法,只好採取“拋禮物”的方式了。

(生歡呼雀躍)

師:不過,我有個條件,拿到禮物的朋友必須把禮物的內容告訴大家。

(教師拿出四個精緻的彩紙盒拋向學生。學生擠在一起爭看禮物的內容。)

【評】傳統的課堂教學伊始往往要固守“師道尊嚴”的陣地,教師高高在上接受學生整齊劃一而又缺少生命問好,似乎一切都很順理成章。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種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態來履行這一環節。但在這節課中,老師從“神壇”上走了下來,學生與老師成了地位平等的朋友,他們從老師問候語的變化中感受到了一種被尊重的滿足。與此同時,學生們也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這就為下面師生間的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師:誰先來説一説?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生: 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評】把課文中的精妙語句當作禮物送給學生,無形中讓學生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與理解。妙!

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生: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評】用禮物來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

師(出示投影):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句話,看看能讀出點什麼?

生:這幾句話是説,做學問要勤學、好問!

師:你真不簡單!我得把你説的最後幾個字記住。

(板書:勤學、好問)

三、讀文談收穫,理解學與問

師:咱們這節課就用這樣的方法繼續來學習18課《學與問》!(板書課題)

師:請各位朋友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注,看看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怎樣去問?

(學生讀文、圈畫)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讀得非常好!你能不看書把它説出來嗎?

生(猶豫了一下):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了不起!這麼短的時間裏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記住,你簡直就是速記大王!

生: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誰聽見他説什麼了?

(生重複前一名學生的話)

師:看來咱們班不光有速記大王,還有順風耳啊!

(生笑)

生: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了問題,可以……古人説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哎呀,李夢朋友讀得真美,簡直把我們帶進了夢——裏!

(生會意地笑了)

【評】幽默的點評換來的是高效的學習。

師(故作不解):有了問題,你們該怎麼做?

生:有了問題,……。你可以……

師(打斷):不對不對!有了問題,你——們該怎麼做?

生(會意,齊讀):有了問題,……。我(們)可以……道理。

【評】課文中精妙的語句,樸實無華而又富含哲理,並沒有多少講解的必要,所以老師便採取了一種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的辦法——背誦。這正如張慶老師所説的那樣,誰知道哪塊雲彩會下雨。學生只要記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導自己的學習。

四、引導內化語言,體驗學與問

師:朋友們,文中説“能者為師”。我呢,最近準備做學問,不知在座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師有什麼建議要對我這個學生説。現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師了,請大家認真讀讀書,看看應該怎樣教我,看看誰是真正的能者?

(生讀書的熱情高漲。)

【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為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師:看來各位老師是有備而來,只讀了一遍書便胸有成竹了。哪位老師願意先來教教我這個“大學生”?不過,我這個學生可有個條件,那就是各位老師在教我的時候不能看書。能做到嗎?

生(高聲齊):能!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現在你是老師,想想你應該怎麼對我説?

生(思考了一會):你知道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希望你能記住它!

師:謝謝武老師,你的話我一定銘記在心!

生:你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求得真知。

師:原來做學問不光要勤學好問,還要學會觀察思考。你説的話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記住它。

(板書:觀察思考)

【評】這是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還有人説,閲讀課應該體現語言的交際性,我想這節課正在努力實踐着這一思想。

生:我想送你一句話。

師:行!

生: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

師:謝謝你,田老師,你為了教我把古人都請出來了。

【評】看,天上的“雲彩”下雨了!

生: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你有了問題,可以……道理。

師:郝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呀!

生: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還有嗎?

(生搖頭)

師:不錯,人家説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碼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生:不知你聽説過波蘭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侯的故事嗎?

師:沒有。

生:哥白尼小時侯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他對科學奧祕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麼”開始的。希望你將來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師:謝謝你美好的祝願。這樣的好事還是杜老師你先來吧。

生:你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發現問題。

師:我有了問題一定多多向你請教。

生: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師: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北宋有個大科學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聽完你的故事,學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行嗎?

生(遲疑片刻):行,你問吧!

師:剛才田老師説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沈括為什麼不繼續問他媽媽了?

生(七嘴八舌地搶答):因為沈括的媽媽沒能解開他心中的疑團。

師:不對呀,媽媽不是給他答案了嗎?

生:媽媽給他的答案不準確,太模糊了。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從文中“興許”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恍然大悟狀):噢,我終於明白了。看來,做學問還得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思考。

師:還有哪位老師願意給我指點迷津,説説該怎樣做學問?

生: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學會了學與問,就好比插上了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板書:學習的主人)

【評】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並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

師:哎,對了,前兩天各位老師就開始蒐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不知大家蒐集得怎樣?

(生面面相覷——冷場!)

師:哎呀,看來各位老師平時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正好,我這裏有幾個小故事和一些名言,還沒來得及看,就先請各位老師過目吧,希望能對咱們有所幫助。(邊説邊散發)

(生讀)

【評】明明是學生課前沒按照預習要求去做,老師卻説成了是學生“公務繁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台階下。這是把學生當“人”看的教學思想!針對課堂出現的冷場問題,老師很輕鬆地就化解掉了,再一次説明充分的教學準備是多麼重要!

師:各位老師還有什麼話要送給我的嗎?

生(念):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只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求問題罷了。

師:有這一個本領就足夠了!

生:我想送你一首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要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就必須抓緊時間勤學苦練,否則到老時一切都晚了。

師:對不起,老師,我把你的名字給忘了。

生:我叫朱寧。

師:對你的諄諄教誨,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朱老師!

生:我也送你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師:對,做學問和搞發明一樣,要多問好問才能出成績。

(生又先後讀了有關孫中山、王獻之、牛 頓、司馬光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五、總結

師:剛才各位老師説的可以稱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學問要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完成板書: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突然一生把手高高舉了起來)

師:李老師,你有什麼事嗎?

生:你知道“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意思嗎?

師:我做學問正打算研究這句話的意思,暫時還沒搞懂。老師,你説説看?

生:既然你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吧。(該生講了一個有關“謙受益,滿招損”的故事)

師:我聽明白了,李老師教育我做學問不光要做到勤學好問,還要學會謙虛。對你的良苦用心,我表示深深的謝意!(鞠躬)

【評】明明是節外生枝,教師卻把它巧妙利用起來了,這是一種教學機智!

六、佈置作業

師:平時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今天,咱們破破例,就讓我這個“大學生”給在座的各位“老師”佈置一回作業。大家説行嗎?

生(齊):行!

【評】同樣是給學生布置作業,這次卻因為學生已經是“老師”了而顯得興趣盎然。

師出示投影:

作業建議:(可選做其中的一題)

1、揀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

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子,抄在語文書的扉頁。記住它,用它來指導自己今後的學習。

2、選擇一個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生或摘抄或寫故事。)

(下課鈴響)

師(揮手):各位小老師——再見!

生:大朋友再見!

【評】此時學生仍然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説明他們已經在內心接納了這位幽默風趣的老師。

【總評】本節課,我個人認為至少有兩個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師始終在利用教材引領孩子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其二是體現了教師在自己教學行為上的一些可貴嘗試,比如與學生“稱兄道弟”般地交朋友,在學生“節外生枝”時真誠地鞠上一躬……我想,這其實是教師教學民主理念不由自主的外顯。教師與學生交朋友以及給學生鞠躬並不意味着教師人格的媚俗與失落,我們只有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把課堂變為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最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應用廣角

1、問:你在生活中發現過哪些數學問題嗎?

你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嗎?

2、完成第27題

(1)課前預先佈置學生按要求去調查

(2)課上,讓學生分組彙報調查得到的數據

學生根據數據計算,完成填空

(3)分析:從這些信息中,你們知道了什麼?

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相關的信息有什麼好處?

3、完成第28題

收集一些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組裏交流

4、完成第29題

根據本校一年級的班級數,讓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讓每個小組調查一個班級的數據。

全班交流,統計分別知道三個應急電話號碼的人數,再讓學生按要求計算。

5、完成第30題

(1)每位學生帶一張長8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硬紙板

讀題,思考:剪去的每個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幾釐米?

(2)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這個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製作這個紙盒用了多少硬紙板?

這個紙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評價

1、回顧自己本學期學習的表現,對照書上的幾個要求,給自己評一評,看看分別能得幾顆星。

2、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別成功的?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和經驗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穫和進步?還有什麼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進和努力的?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九

基本信息

課題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  《學與問》教學設計

作者及工作單位

五指山市毛陽中心學校   黃海萍

教材分析

《學與問》這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作者先陳述自己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然後列舉了哥白尼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接着緊承上文,引出解決問題要善於求教,拜能者為師。另外還舉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説明“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最後對全文進行總結,在深化中心論點的同時,號召同學們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全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

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學生易於掌握,在上課時讓學生先歸納段意,再進行指導講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好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係。

教學難點: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聯繫舊知,揭示文體

1、同學們,我們在四、五年級學過《説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這兩篇課文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什麼文?(板書:説理文)説理文往往有這樣的規律:作者一般都是在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通過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結論,給我們讀者以啟發,使我們對他的觀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板書:提出觀點 事例證明 得出結論)

2、揭提板書:學與問。

學生回答:説理文

學生齊讀課題

先讓學生回憶説理文的結構,瞭解文體的特點,理清結構為後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感知,亮出觀點

1、快速瀏覽,整體感知,看看作者介紹了哪些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了結論。

2、這段話作者把“問”比作________、________,説明了______________。

(板書:金鑰匙 鋪路石)

學生輕聲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回答

三、閲讀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討,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資料,誰來説説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樣走上探求科學奧祕的道路的?

3、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4、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好問的故事?

5、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6、引讀……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 ——荀況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 ——巴爾扎克

1.有了問題該向誰請教呢?你們以前都向誰請教過?

2.課文中告訴我們要向誰請教呢?

3.指名説什麼叫“能者為師”。(出示文字)

4.説到能者為師,老師想送給大家兩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5、我們國小生應該怎麼做?請用文中句子回答,並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學生簡介哥白尼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節並思考

指名回答

學生回答: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着、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料説一説

學生可能説到:要愛問問題,要多問問題,要敢於問問題等

學生齊讀

指讀,齊讀

指名學生説

學生回答

指名説,齊説

學生齊讀

把這兩句話説給自已聽

指名説,齊説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深刻體會到“多問”的重要,同時結合重點句子的人稱改寫,讓學生以“我”的身份去説,這既是人稱改寫的訓練,又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落實。最後以名言總結,其目的是將“好問”在學生心中紮根。

五、自學質疑,學思結合

六、總結全文,理性昇華

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麼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麼疑問,他是怎麼做的?

2、沈括是什麼人?

3、指名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説明什麼?

4、完成題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的《 》。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後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7、他是怎麼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於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板書:觀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最後作者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呢?你是怎樣理解的?(出示最後一段)

2、説説“相輔相成”和“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麼?(板書:勤學、好問的習慣)

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學完了《學與問》這篇説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説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文章才有説服力。以後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5、送給大家一首詩:問到底(出示)

學生默讀

自由讀第四節思考

指名簡要介紹

學生説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學生齊讀

學生説:為什麼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麼遠呢?

自由讀,獨立思考

學生齊讀

學生説説“相輔相成”的意思。(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齊讀

指名讀,齊讀

指名讀,齊讀

緊扣開頭的中心句,結合具體事例,當堂練習,學練結合,讓學生經歷求知的過程,在體驗中,收穫方法,在實踐中,養成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我在學、我在探究。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到“學會”的智慧。

七、課外作業,拓展實踐

1、選擇你喜歡的勤學好問名言摘抄下來,做成書籤,送給同學和朋友。

2、瞭解一個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並把自己感想的也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    學與問

提出觀點                  金鑰匙 鋪路石

哥白尼

説理文 舉例證明                  勤學好問 觀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結論                  相輔相成 養成習慣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和標準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自評

師評

同學評

總評

認真專注(20分)

能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

主動參與(20分)

遇到我會回答的問題我都舉手了

自由表達(10分)

發言時聲音響亮

善於合作(15分)

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活動,能與他人合作。

獨立思考(15分)

善於思考,並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於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學錯誤的解答

欣賞自我(10分)

能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讚揚。

教學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另一個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悟:“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讓學生明白“只有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勤學好問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答案。

在整個教學中,我認真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課堂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為主,學生樂於思考,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僅鞏固了課本知識,體驗了文體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相結合,更加能體會課文所藴含的哲理: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只有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在知識的天地飛得更遠。”學生領會了文章的主旨,再聯繫實際生活,才能學以至用。

學生對課外知識的閲讀積累很有限,在提問到相關課外知識時,只有個別學生能夠回答完整,這説明以後要注重培養學生課外閲讀,並形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

P7“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養成對所學知識分階段進行整理的習慣。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方程的解法,體會到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加深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解,激發學生進一步信息方程、應用方程的興趣。

教學資源: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本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有關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將這些知識進行整理一下。

二、回顧與整理

1、出示小組討論題:

(1)像3.4x+1.8=8.6、5x-x=24這樣的方程各應怎樣解?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怎樣找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舉例説明。

2、讓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獨立思考。

3、把各自思考的情況在小小組內進行交流。

4、全班交流。

討論題(1) 可以讓學生説説首先要將這樣的方程作怎樣的變形,並提醒學生解方程時要養成檢驗的習慣。

討論題(2)可以引導學生舉例説説本單元學會了用方程解決哪些實際問題,並結合所舉例子説明解決每一類問題的基本思路。

三、練習與應用

1、解方程

180+6x=330 27x+31x=145 x-0.8x=10

2.2x-1=10 15x÷2=60 4x+x=3.15

(1)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體交流時要關注學生解這些方程的準確率,並及時引導學生總結解每一類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這些方程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2、解決實際問題

(1)南京長江大橋的鐵路橋長6772米,公路橋長4589米。它的鐵路橋比武漢長江大橋鐵路橋的5倍多197米,公路橋比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的3倍少421米。

① 武漢長江大橋鐵路橋長多少米?

② 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長多少米?

xx 讓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後找出相關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説一説。師隨機板書:

武漢長江大橋鐵路橋的長度×5+197=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的長度

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的長度×3-421=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的長度

xx 問:在列方程時應該怎樣表示題中的兩個未知數量?

(2)練習與應用第3題

xx 先讓學生看圖後説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xx 問:這棵樹苗從80釐米長到104釐米,經過了幾個月?你怎麼知道的?

xx 問:你能説説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嗎?

(學生如有困難,教師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數量關係)

隨機板書:

小樹原有的高度+6個月長的高度=小樹現在的高度

(3)學校印製畫冊一共用去1740元,其中製版費300元,其餘的是印刷費。每本畫冊的印刷費是3.6元,學校印製了多少本畫冊?

xx 學生讀題後,教師先結合圖書的印刷過程向學生介紹“製版費”和“每冊印刷費”的含義,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印製畫冊用去的總錢數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製版費,另一部分是印刷費,也就是每本印刷費與本數的乘積。

xx 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xx 交流時讓學生結合所列的方程説説自己的思考過程。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整理與練習,你又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惑?

四、作業:

P7“練習與應用”第2、3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omlv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