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一

創設情境      以情激情

《秋天的懷念》課例分析

龍泉外實校國中部   雷飛平

緣起踏破鐵鞋無覓處

剛踏上工作崗位,我就發現現在的學生非常的冷漠。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對於身邊的人和事更是漠不關心。有些離異家庭的孩子甚至仇視父母,仇恨生活,仇恨一切。看到這種情形,我覺得非常痛心。於是,我經常找學生談心,給他們講道理,但卻收效甚微。怎樣才能扭轉這種情況呢?我精心設計這堂課,希望用情來激起他們的情,用愛來點燃他們心中愛的火花。

《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患病的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的兒子,並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本文通過對生活中細小的事情的細緻描寫,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作為八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應該非常強,能夠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 定為: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領會樸實的文字中藴含的偉大的母愛。3、初步領會藉助小事來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

課堂實錄: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一、回憶舊情境導入  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朱自清的《背影》嗎?(生齊答:記得)因為那個肥胖的、年老的、蹣跚的背影已經刻在了我們記憶的深處,同時,它還讓我們懂得了父愛無言的表達方式。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講述母愛的好文章,一篇少有的好文章。好文章需要有好的讀者。我相信十二班同學一定會成為最好的讀者,對不對?(生精神飽滿、聲音洪亮地齊答:對),那麼,這篇好文章是什麼?它就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及作者)

由舊的情境引入新課,符合學生認知前提。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既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又營造了一種閲讀期待)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師:既然是秋天的懷念,那麼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為什麼要在秋天懷念?為什麼要懷念??(師語音剛落,生爭先恐後地舉手)

生: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母親,在秋天懷念是因為母親在秋天去世,母親在生前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所以在母親死後我懷念她。

師:這個同學還沒看書就能回答出這些問題,説明他預習得很好,大家要向他學習。(掌聲響起)

師:既然文章寫了母親對我的關愛,也寫了我對母親的懷念。哪一位同學來朗讀課文,把這種愛和懷念給大家傳達出來。(有幾位同學舉手,師請了一位女同學)

師:需要音樂嗎?

生:要

(《秋日絲語》的旋律在教室中響起,學生開始有感情地朗讀,在音樂聲中,學生朗讀聲情並茂,隨着情節的發展,學生的聲音哽咽了,眼中有淚花閃動,聽課的同學和老師無不為之動容,場面非常的感人。朗誦完畢,教室裏又響起了掌聲)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生齊答:好)

那她是不是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是)

那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想)

(以特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既是對該同學朗讀水平的積極肯定,同時也激發了其他同學閲讀的興趣,為後面的自由閲讀作了鋪墊。)

三、自由閲讀課文,真情感知

師:現在就請大家自由閲讀課文,勾劃出令你感動的段落或句子,説明你感動的理由,把這種感動與大家分享。

(生默讀,進行勾劃,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有的勾了一處,有的勾劃了很多處,這篇文章感人的地方很多,現在誰來讀一讀,把最打動你的地方説一説。

生:讓我最感動的是:“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從這裏我讀到母親對兒女無私的愛,她臨終時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牽掛着兒女。

師:這可能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吧!

生:我最感動的是“母親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從這裏我感到了母親對兒子的體貼和關心,她不想看到兒子傷心的樣子,自己躲到外面去哭,其實她比兒子更傷心。

師:説得真好,母親對兒子的體貼在文中還有嗎?

生:有,“還記得那會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突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從這裏我也讀出了母親的體貼。因為兒子癱瘓了不能走路,提起“跑”和“踩”之類的詞會讓兒子傷心,所以母親突然就不説了。

師:真是一位體貼的母親,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我最感動的地方是:“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着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這裏寫出了母親已經病得很嚴重了,但我卻不知道,她不告訴我是怕我擔心。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無私的愛。

師:母親病得很嚴重,在文中其他地方還有説明嗎?

生:有,“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這裏也寫出了母親的愛。母親患病了,她已經是非常痛苦了,但她還要為癱瘓的兒子操心,其實,最痛苦、最傷心的應該是母親。

師:説的真好,(師生共同鼓掌照理説,母親那麼痛苦,她應該很絕望啊!文中的母親表現出來很絕望嗎?

生齊答:沒有

師:那母親是怎樣的表現呢?誰來説一説。

生:當我發脾氣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這體現了母親堅強的一面,還寫出了母親對我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我癱瘓了,即使別人會看不起我,但母親卻會永遠地陪在身邊。

師:你怎麼體會到母親的這種愛的?具體地説,就是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生:從“撲”、“抓”字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緊張,從“忍”字可以看出母親當時的難受。還從母親説的話中可以體會到她對兒子的愛。

師:(感歎)是啊!母親的愛是無私的,中國有句古話“養兒防老”。這樣一個癱瘓的兒子能給自己養老嗎?(生齊答:不能)但母親有沒有嫌棄他呢?(生齊答:沒有)也就是説,不管你的處境怎樣,始終與你不離不棄的是你的母親。如果説友情會有爾虞我詐的爭鬥,愛情會有貪慕虛榮的嫌疑,那麼親情,尤其是母子深情卻是不會摻假的。要不大詩人孟郊怎麼會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呢?(生目光專注,感情投入)

師:還有感動的地方嗎?

生:“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伺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裏寫出了母親為了照顧我而沒有時間去照料花,説明母親愛我甚於愛花。

生:還有,“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這裏的“擋”字寫出了母親願意為我擋住一切,願意為承擔一切。這裏也寫出了母親的關心和愛。

師:大家體會一下央求般的神色是一種什麼神色?在你的生活中有過嗎?(思考片刻)

生:當我犯錯誤時或者考試考得不好時,我請求老師不要讓我請家長時就是央求的神色。

(師生笑)

師:對,非常好,還有感動的嗎?

生:“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這裏寫出了母親的愛,並沒有隨着她的去世而消失,它就象花一樣陪伴在我的身邊。

師:母親的愛將永遠陪伴着我,非常好,那大家討論一下,母親的愛到底一種什麼樣的愛呢?

(生小組討論,發言熱烈,教師巡視)

生:我覺得母親的愛是一種無私的愛。

生:體貼入微的愛。

生:是一種無法替代也無法阻擋的愛。

生:母親的愛是一種有開始卻沒有結束的愛。

生:母親是一種偉大的愛。

師:大家對母愛都有自己的認識,非常好。我相信你們也真的能從文章中體會出來,我現在給大家講個故事,聽了之後,大家比較一下,哪一種愛更偉大一些?

有一對母女去一個高山滑雪場滑雪,她們遇上了暴風雪。救援的直升飛機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無法找到她們,母親心裏很清楚,如果再沒有人來救她們,她們都會死。在女兒睡着之後,母親脱下自己的羽絨服蓋在女兒身上,然後平靜的拿起小刀(師停頓了一下,聲音略顯哽咽)割開了自己的動脈血管,把血灑在雪地上。母親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艱難地在雪地爬行了十多米,在她身後留下了一道十多米長的血痕,正是它,給救援的的直升飛機指明瞭方向。女兒獲救了,母親卻早已流乾了最後一滴血。(教室裏一片寂靜,學生神情凝重)

師:大家説,這種母愛偉大嗎?(生齊答:偉大),那它和史鐵生的母親相比,是不是課文中的母親就不偉大呢?(生齊答:不是)

師:為什麼?

生:因為母愛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故事中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母愛是真實的,但它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它又象是一個神話,並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會碰到這種事情。大多數的母親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愛着自己的孩子,雖然這種愛不如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感人,但它卻是一種細水長流的愛。

師:你能列舉出這種愛嗎?(師生共同舉例)

就象史鐵生筆下的母親表現出來的一樣,在你生氣時,轉過頭去默默傷心。煮了兩個雞蛋,你只吃了一個她也會生氣;晾曬被單時,把你用的曬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而把自己用的曬在光線較差的地方。

師:偉大的母愛其實就體現在這樣一些小事中,這樣一些細節中啊!(學生神色更為凝重,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完全被震撼了)

四  深情感悟,體會寫法

師:偉大的母愛體現在小事中,那麼作者怎樣通過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呢?

生:通過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母親去世多年,我仍然記得她的隻言片語,一個個細小的動作和細微的神情,説明了我對母親的懷念。

生:環境描寫,文中寫到了秋天的菊花,寫了我對母親的懷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為什麼寫菊花是對母親的懷念?菊花對這一對災難深重的母子來説,有什麼象徵意義?

生:菊花象徵了生命力。

生:象徵了頑強的意志。

生:還象徵了生活的希望。

師:是啊!菊花自古就被賦予堅強的象徵,在《紅樓夢》中就有詠菊的詩句:一身傲骨無人曉,高雅品格比蘭心”。東晉袁菘也有“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這樣的詩句,説的都是菊花的亮潔和堅強。母親想通過帶兒子去看菊花,讓他象菊花一樣堅韌剛強,讓他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師:現在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了。為什麼母親生前一再央求我去看花,我卻沒有去,母親去世後,卻反而讓妹妹帶我去看花呢?

生:我覺得這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在菊花中彷彿看到了母親的音容笑貌,感覺母親就象花一樣還留在自己的身邊。

生:我覺得這裏是作者用實際行動向母親證明,他已經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已經變得堅強起來。

師:北海的花年年會開,母親卻已永遠不在。這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作者終於去看了菊花,當他去看花時,他懂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了嗎?(生齊答:懂了)他有話對母親説嗎?他説了什麼?

生齊答:有(齊讀)“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

師:好了。我們應該從這篇文章學到那些方法呢?

生:我們應關注生活中的小事,用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

生:還應該藉助環境描寫來推動情節的發展。

五、拓展延伸,真情表達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母愛了嗎?請大家以《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寫幾句你最想對媽媽説的話。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完全被調動了起來,有很多同學沒有寫就已經舉手了)

生:媽媽,我想對你説:對不起。你陪着我度過了孤單的童年,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但我有時還不懂事,惹你傷心,媽媽,對不起!(聲音哽咽,同學掌聲鼓勵)

生:媽媽,不經意間,你的頭上出現了幾根白髮,你開始記不住有些事情了。我才發現,媽媽,你開始老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媽媽,我懂你的心意了,謝謝你,媽媽!(掌聲)

生:媽媽,記得剛開學時,我不習慣住讀,你幾乎每天都會來看我,給我送東西來。為了我能在這個學校讀書,你把房子都賣了。(哭出聲來,説不下去了,同學掌聲鼓勵)為了我,你吃了太多苦,媽媽你辛苦了。(掌聲)

生:媽媽,您和爸爸離婚以後,我就跟你住在一起。為了我,你沒有再婚。媽媽,我想對你説,不要因為我而放棄你自己的幸福,你給自己找個伴吧!不管怎樣,媽媽,我將永遠愛你。(掌聲)

(學生中很多人已經開始檫眼淚了,並伴有小聲的啜泣)

師:大家説得太好了,把老師感動得都快哭了。我也想對媽媽説:媽媽,我很想你。這裏的冬天太冷,我又感冒了,鼻炎也發了,現在渾身都難受。以前你總説:天冷要加衣服,每天要吃早飯,我覺得你很煩,但是我現在真的希望你在我身邊嘮嘮叨叨地提醒我。(聲音哽咽,停了一下,教師眼裏淚光閃動,教室裏掌聲響起)但是,媽媽,你放心,我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你自己也要保重,隔着千山萬水,祝你健康,祝你永遠健康。(掌聲又起)

(《燭光裏的媽媽》音樂聲響起,在略帶哭腔的歌聲中,許多同學和老師都哭了,大家情感在這一刻得到了昇華,把課堂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師:母親養育我們不容易,我相信每個人對於母親都會有自己的報答,我也相信你們能夠做到。最後,我們一起祝全天下所有勤勞善良的母親倖福安康。(掌聲)

感悟: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應該説這節課的效果比我預想中的還要好。聽課老師評價很高,學生反映也很強烈,有的同學下課了都還在哭。對於我來説,收穫也很大,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我開始明白,通過課堂中創設的情境來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其效果遠勝於平時空洞的説教。這種給學生“温柔一刀”的方式觸動了他們內心温柔的一角,使他們懂得了感動,懂得了珍惜。我驀然發現,原來課堂可以如此生動、感人。

感動之餘,我也開始反思這堂課的成功與失敗之處。我覺得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注重了情境資源的開發。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的運用了教材。在備課的時候,我充分地考慮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徵、學習規律,從實際出發創造性的運用了教材。首先根據是新舊情境的聯繫去運用教材。我們在本學期二單元學了朱自清的《背影》,那是篇講述父愛的文章。通過對那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用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已經有所瞭解,對通過小事表達人物感情的方法也初步掌握。有了這些基礎,對於這樣一篇講母愛,寫作方法也相似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應該是不困難的。所以我用學過的《背影》來導入  新課,就是充分考慮了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立足於這個現實水平,我才能挑戰學生的潛在水平。

其次是把學生生活實際與教學聯繫起來。當學生總結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愛以後,我講了那個母親割破血管來救女兒的故事,這個故事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遠。但正是因為它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只是個神話,所以我引導學生明白偉大的母愛往往體現在平凡的小事中,並舉了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説明。通過這些事例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細節,體會母愛的表達方式,同時也為後面他們對母親説心裏話做了準備和鋪墊。

二 營造有利個性充分發展的情感氛圍,形成共鳴。“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學生由於經歷和情感的差異,使得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來自己分析,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共鳴。如在對自由閲讀課文,真情感知這一環節,我提出的問題是“勾畫出你最感動的段落和句子,並説明理由” 。對於這樣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話説,而且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説,學生參與的面也就增大了。在他們談自己的理解時,我雖然也有主流的引導,但同時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和體驗,促進了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發展。學生的學習過程成了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成了自己選擇所需要的信息主動的過程,他們從中體會到了閲讀的樂趣。

三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還在於教學情境設置較好,老師始終與學生一起感動,情感的波濤一浪高過一浪。首先,在配樂朗讀時用了《秋日絲語》作為背景音樂,巧妙地激發起學生的情感,掀起了情感變化的第一浪。再加上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使他們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氛圍中。其次就是講故事這個地方,學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時把他們引到體會平凡生活中的母愛這一主題上,強烈的情感落差再次使他們心潮起伏,掀起了情感變化的第二浪。當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偉大之後,我又不失時機地提出讓他們對媽媽説出自己的心裏話。那些發自肺腑的真實的聲音使全場老師和同學無不為之動容,這也是我在課前始料未及的。正是它,掀起了情感變化的第三浪。如果説學生的感情在這時還有所保留的話,那麼當《燭光裏的媽媽》的音樂聲響起的時候,情感的狂潮早已是氾濫成災了。這些教學情境的設置,一層又一層地把學生的情感推向深入,直至達到情感的顛峯。我發覺自己就象在剝一個洋葱,隨着一層層的皮被剝掉,不是我想學生掉淚,而是他們不得不掉淚。

四  評價產生激勵,評價創造情境。課堂上,我始終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對話氛圍。當學生髮言時,我並沒有保持沉默,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大膽發言,繼而努力、迅速地掌握髮言者見解中的關鍵點進行評價,給予他們及時的鼓勵,這種鼓勵有效地刺激了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始終保持活躍。評價不僅及時,而且形式多樣。比如第一個同學起來回答了問題後,我就説他還沒有看書就能回答出來,説明他預習得好,大家要向他學習。再如當配樂朗讀的同學讀完時,我問大家她是不是個好的讀者,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其實就是對這個同學最好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上,除了採用傳統的語言鼓勵外,我還採用了掌聲鼓勵和用眼神鼓勵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堂是遺憾的藝術”。我覺得這節課總體上是成功的,但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主要是依賴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來完成的,當然這其中也有我的啟發在裏面。課上完了,我始終有個困惑,就是我不敢完全放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比如在自讀課文,初步感知階段,我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的答案與我事先準備好的答案是一致的。我覺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在自讀課文,真情感知這一環節上,完全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儘管最後也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他們的回答也不乏真知灼見。但我就覺得有些控制不住課堂了,就象放風箏時我手中的線無法自如地控制風箏。學生回答時根本不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而是那個地方感動就説那個地方。這中間沒有貫穿始終的線索,顯得有些凌亂,我覺得課堂就不在我的掌控之中了。怎樣把啟發和探究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這是我將繼續思考的問題。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閲讀理解課文,體會母親和兒女之間深沉的愛,體驗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2、積累、體會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樸實的句子中體會深沉的感情,從痛苦的回憶中領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情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本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知道些什麼?(史鐵生,現代著名作家,今年55歲。20歲時高位截癱,後發奮寫作。現為北京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本文寫了什麼?

(作者在秋天懷念自己的母親。)

請問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作者為什麼要懷念母親?他懷念母親的什麼?)

這裏有一段話,是寫作者母親的。同學們想聽聽嗎?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史鐵生搖出輪椅動身前,他的母親都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着兒子搖車拐出小路,她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無語地看着兒子走遠。有一次,史鐵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着,彷彿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裏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着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裏。後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只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於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時,只有――49歲。)

二、討論理解,感悟感動

1、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憶,凝結成這篇《秋天的懷念》。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課文哪些情景緊扣“秋天”二字?

(板書:雁陣、樹葉、菊花)

現在再讀課題,注意“懷念”二字。作者懷念母親的什麼呢?

(板書:母親的病情、母親的關愛 )

2、母親的病情怎麼樣?你從哪裏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除了書上説的這些之外,同學們知道嗎?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來越大,還吐血,好痛好痛啊!

母親活得――多苦啊!

(板書: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沒有?回憶中,作者記憶最深的,還是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4、她是怎麼關心兒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儘量説出母親對自己關愛的幾件事)

母親多想帶着兒子去看看那美麗的菊花啊!可是,命運是這樣殘酷,她沒來得及看到兒子從痛苦中奮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卻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親,痛苦的母親,偉大的母親!作為這樣母親的兒子,作者回想到這裏,他是怎麼説的?(“我沒想到……我絕沒有想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前面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同學們從這

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怎麼樣?(難過、痛苦、懷念等)你覺得你把這種心情讀出來了嗎?不但要用嘴去讀,更要用心去讀,用想象去充實!

5、那麼,母親沒有説完的話究竟是什麼?她想要自己那個生病的兒子,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怎麼樣呢?

(板書:好好兒活)

同學們認為怎樣才算“好好兒活”呢?

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學生置疑。(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是什麼?她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菊花?)

美麗的菊花象徵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打擊,都應該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學們想知道當年那個高位截癱的青年,現在怎麼樣了嗎?

(後來,由於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了褥瘡,再後來,又患了尿毒症,最後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儘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

(板書:再苦也要好好兒活)

這麼艱難的日子,他們都堅強地、勇敢地“好好兒活”了,那麼我們呢?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們大家更要好好兒的活。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我們!

連起來讀這句話。

(一起讀“我們大家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三、課後反思,知能轉化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知識、情感等)

史鐵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師在十幾年前讀過他的《我與地壇》,現在都還記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他的書看一看。比如:《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業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鐵生給母親寫一段話。

2、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請同學們任選兩道,認真完成!

五、昇華認識,結束本課

親愛的同學們,怎樣才算是“好好兒活”?這個話題真的是説不完道不盡!《秋天的懷念》讓我們從痛苦的懷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記住吧,活着,就得感謝!感謝陽光與空氣,感謝父母與親人,感謝祖國,感謝生命!但願我們所有的人,都“好好兒活”!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與母親之間的一片深情。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根據課文質疑,激發學習情緒。

1、彙報交流預習讀文後的感受。

2、提出讀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體驗懷念之“情”,領悟人物情感。

點撥內容:

1、認真讀文,想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

①、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②、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2、體驗人物內心感情。

①、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她總是這麼説。

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產生情感共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抒寫內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説些什麼?

2、出示懷念母親的文章,或出示表現母愛的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背誦。

3、讓學生想一想自己今後準備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學習中的人和事,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延伸,走進生活。

寫一寫自己的母親,可透過生活中小事體現你們之間的深情。

板書設計 :

秋天的懷念

本站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自中國小教育資源站

部編版國中七年級上冊語文第5課《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反覆朗讀,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3、領悟文章藴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

説明: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理解本文的主題並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呢?基於以上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應以反覆朗讀為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深入文本,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藴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

2、難點:仔細朗讀體會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瞭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雲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懷念的情緒。

作家史鐵生就在秋天裏產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

解題:由秋天的故事引發的對母親的懷念。——《秋天的懷念》

二、感知課文

1、聽示範朗讀

2、聽完朗讀,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脾氣的人?

——性情暴躁、脾氣暴怒

3、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師:望着望着北歸的雁陣,他會——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師: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會——

生:猛地把東西摔向前面的牆壁

師:還有呢,媽媽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麼勁!

4、為什麼,他的脾氣會這麼暴躁?

——雙腿癱瘓。是啊,原來生龍活虎,現在突然坐在輪椅上,自然會脾氣暴躁。

三、深入分析

1、面對這樣的兒子,他的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我的動靜

——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

——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悄悄地”——對兒子的理解、體貼

“偷偷地”——對兒子的牽掛、關切

“撲過來忍住哭”——堅強、堅韌

“好好兒活”——強忍着痛苦,勸兒子要堅強

“抓住我的手”——執着

2、品讀第二段,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表達對兒子的愛?

“擋在窗前”——怕兒子觸景生情

“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為兒子願意看花而產生的難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央求般的神色”——母親的執着

“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細心、體貼

3、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身患絕症兒子癱瘓

【拓展閲讀】:“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着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兒子,可事實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4、“深受苦楚”的母親:有沒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沒有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有沒有大聲呼喊我活着什麼勁?

——自己做堅強的母親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讀描寫菊花的句子,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質的詞語: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淡雅高潔——母親的寫照

熱烈而深沉——母愛的寫照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親帶我看花,是對生命的熱愛

•——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

•——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歸納總結】: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拓展閲讀一】:“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拓展閲讀二】:“我一直有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得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説給她聽,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

【拓展閲讀三】:“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課文題目的內涵:

——懷念母親對兒子博大無私的愛

——懷念母親堅韌的性格

——以勇敢面對人生的決心,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四、課後練習

1、文章最後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學習這種寫作手法,試着寫一段景物描寫以抒發某種情感。

2、寫一段給母親的話,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深刻理解。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五

之三

佚名

教學目的: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深沉的愛和無私的關懷。

教育學生要感悟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

一、作者簡介及課前思考題。(板書)

那花——

那人——

那段經歷——

二、齊讀課文,回答課前思考題。(板書)

——菊花

——母親

——雙腿癱瘓母親病逝

(史鐵生為什麼特別懷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經歷在他的一生中又起着什麼重要作用呢?我們學習了文章之後就會找到答案。)

三、疏通文章結構。

(線索——看花)

母親要帶我去看花

我答應去看花

母親不能同我去看花了

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四、理解,分析。

1,默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思考,討論:

(1),當“我”答應母親去看花的時候,母親的表現如何?

什麼時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煩不煩! ——絮絮叨叨

(2),複習人物描寫的四種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本段文字通過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把母親的喜悦表現得淋漓盡致,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3,速讀第三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2),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能説説你自己的母親嗎?

4,男女生重讀第四部分,思考,討論:

(1),“我”懂得了什麼?

(2),由末段的花,你聯想到什麼?

五,根據板書小結。

……母親就像史鐵生無形的枴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樣高飛在藍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動聽的,他的生活之花開得很燦爛……

六,拓展——説話訓練(關於愛的話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正因為有別人的關懷,有對別人的關懷,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希望我們能夠愛,能夠被愛,能夠感受愛,能夠付出關懷。

孟子的話。

口語訓練(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情節,片段).

贈言。

七,作業 .

部編版國中七年級上冊語文第5課《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部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文章以親情為主題,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為敍事性散文作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作品集》,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身患絕症的母親忍受着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他、照顧他的事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升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探究,尤其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他們樂於發言,課堂上能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同學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但是也存在情緒不穩、浮躁等問題。鑑於他們的生活經驗所限,對於特殊境遇下如何體會深沉無私的母愛會有所困難。可能會遇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不夠深刻,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等問題。這都需要教師從不同層面給予合適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及存在的問題,我確定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繫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母親的語言神態等描寫的品味,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教學難點: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繫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的運用: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閲讀感知法:遵循閲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覆閲讀文本,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2、問題引導法: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文本,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3、啟發式教學:以啟發、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利用小組合作,促進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

(二)學法的滲透:教是為了不教,本節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滲透學法。

1、品評賞析法:學習過程中,對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進行品評、賞析、積累。

2、討論交流法: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3、小組合作法:隨着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組織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

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的基礎上,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配樂朗誦《我與地壇》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愛,進入主題,這篇書寫着母親對兒子愛的《秋天的懷念》。呈現片段: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

設計意圖:聯繫本單元的內容,喚起學生曾有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為下文的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情感鋪墊。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閲讀文章,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麼會在秋天懷念?

要求:邊讀邊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段,瞭解文章的情節。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閲讀,主動學習,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同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簡潔準確表達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分析形象

通過熟讀、品讀文章,理解文章所藴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讀人物。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母親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分析母親的形象。

2、母親是怎樣教導我要“好好兒活”的,理解母愛的內涵。

要求: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並圈出重點詞,仔細品味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然後小組一起交流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讀、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補充背景,增進學生對寫作背景的瞭解,進而討論交流、分析鑑賞文中母親的形象,母愛的內涵,增強學生語言的感悟能力,以達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愛,突出教學的重點問題。

(四)再讀課文,引發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知識,讓學生再讀文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思考。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

2、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段落,帶着感情誦讀,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好好兒活”的含義,把握文中“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思考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好好兒活”,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問題。

(五)重讀課文,知識拓展

通過學生再讀文章,瞭解文章在敍述方式上的特點,從而拓展知識。

本環節設計的問題是:

1、瞭解敍述方法——“插敍”

2、文中插敍的內容和作用

要求: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插敍的內容,思考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敍事性散文常用的敍述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日常寫作中掌握插敍這種方法技巧。

(六)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1、閲讀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

2、學了這篇文章,你對母愛有什麼新的認識?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2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為了達到突出教學重點,使教學內容條理化、直觀化,便於學生掌握文章的整體內容。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秋天的懷念

菊花——母親、母愛的象徵

秋天的懷念—母親——母愛偉大、無私、包容真情

“我們”——好好兒活生活的勇氣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篇七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材分析與處理

教學重點: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創新點: 設計“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説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課前準備:蒐集有關作者或者作品的資料。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

教學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激情導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創新現象—反思小結—開放作業

一,激情導入

鼓勵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猜測課文內容,如: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他(她)有什麼值得作者去懷念的?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為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並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並把簡單的體會批註在書旁。

三,合作交流

1,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

2,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説,儘量説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愛?

3,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麼意思?

四,創新想象

在反覆閲讀課文的過程中,那種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已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時機給學生虛設情境,訴説心聲。可以這樣設計:假如清明節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親墓前,要説些什麼?讓學生自由表達。

五,反思小結

學習了本課,我們被文中的母愛感動了,説説你的母親是怎樣愛你的?

六,開放作業

以《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omz8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