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新版多篇)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新版多篇)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新版多篇)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掌握李商隱的生平,詩歌感歎身世憂時憫亂,流露出濃厚的感傷氣氛。

2、體味李商隱無題詩、政治詩的藝術特點。

3、感悟作品意境、瞭解有關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體味李商隱無題詩、政治詩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名句,情境導入。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二首》其一)2、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二首》其一)3、何當共剪兩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柳》)5、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遊圖》)

二、李商隱簡介: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子,懷州河內(今河南泌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終身。是晚唐駢文的代表作家。其駢文屬對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間,氣韻自然。他的無題詩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糜爛,《行次西郊一百韻》、《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斥時政,《賈生》、《隋宮》、《富平少侯》等較突出。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義山詩集》,文集已散軼,後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無題二首》(其一)

1、齊讀,整體感知——寫對昨夜相知相會而今日很快分離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2、簡介寫作背景:詩當作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詩人時在京城任祕書省校書郎。這是一個“方階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詩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淪下僚。原題共兩首,另一首是七絕,其中有“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之句,可知詩人懷想的當是席間的一位貴家女子。◎畫樓、桂堂,指貴家華麗的樓宇居室。

3、基本解讀:

1)首聯“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是對昨夜相會的追憶。星光閃爍,陣陣輕風,詩人與意中人在畫樓之西、桂堂之東相會。畫樓,雕飾華美的樓。桂堂,用桂花香薰過的廳堂。詩人沒有具體寫昨夜情事,

而是藉助於星辰好風、畫樓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襯,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環境氣氛,語句華美流轉,富於唱歎的情致,將讀者帶入温馨浪漫的回憶中。

2)頷聯“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通過比喻,寫今宵詩人心中引發的複雜而微妙的感情。儘管自己身上無綵鳳那樣的雙翼(飛去與對方相會),但彼此的心卻能像犀牛的角一樣靈異,得以互相感知。綵鳳,彩色的鳳凰。《山海經》:“丹穴山,鳥狀如鶴,五彩而文,名日鳳。”靈犀,犀牛在古代被視為靈物,特別是它的角的頂端和底部之間有白色的線(角質層)相通。

3)頸聯“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寫宴會之熱鬧。這裏的宴會既可理解為昨夜的宴會情景,也可理解為今宵詩人對意中人的想象之語,寫出了詩人此刻悽清寂寞。送鈎,古代人們在宴會上玩甲一種遊戲。把鈎依次在人們手中傳送,然後藏於某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罰酒。分曹,分組。射覆,古代的一種遊戲,用器皿覆蓋着東西讓人猜。

4)尾聯“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通過比喻抒發詩人無限惆悵之情。自己正如飄轉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上班報到。愛情的間隔的惆悵與詩人身世飄蓬的慨歎融為一體。聽鼓應官,聽到報曉的鼓聲後到衙門報到。蘭台,唐朝對祕書省的稱呼。轉蓬,被風吹得不斷在空中飛轉的蓬草。

4.小結:這首詩寫出詩人多情而又無奈的相思。詩人與情人心心相印,可歡會的時光是那麼短暫!這是多麼令人痛苦而又無奈的現實。“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為千載名句,寫情人間雖難隨時相會,日日廝守,但心心相印,寫出了甜蜜與痛苦相交織的愛情。

5、藝術手法:此詩構思巧妙,事件與場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時空次序,昨夜——現在——最初相識——此時;虛實結合,回憶昨夜(虛)——現在(實)——回憶最初相識(虛)——此時(實)。並隨着心理活動的變化來展現。全詩看起來以賦體寫詩,但斷續無端,變幻迷離,富有浪漫氣息。詩中時空的轉換當中,有虛有實,富有想象張力,只要解釋得合乎情理,對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可作多樣闡釋。

(二)、學習《賈生》

1、齊讀,整體感知——寫賈誼與漢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實,託古諷今,抒發自己的感慨

2、背景簡介:賈誼貶長沙,成了歷代文人抒寫懷才不遇時常用的題材。作者獨闢蹊徑,特意選取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的情節作為詩材,別有新意。《史記屈賈列傳》載: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剛舉行過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宮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詩人卻獨具隻眼,抓住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闢、發人深省的詩的議論。

3.基本解讀:

1)首句“宣室求賢訪逐臣”正面寫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一“求”一“訪”,把文帝求賢意願之殷切和誠懇表現出來,特別還是對一位被貶的臣子,真可謂賢明的君主了。這是詩人慾抑先揚之處。

2)次句“賈生才調更無倫”是對賈誼的讚揚,着眼於其才華高超、議論風發和神采照人,無與倫比。

3)第三句“可憐夜半虛前席”是全詩承、轉的關鍵。“可憐”,可歎,詩人筆觸一轉,文帝虛心傾聽的細節成了詩人歎息和微諷的對象。着一“虛”字,舉重若輕,把文帝前面求賢的舉動從根本上讓人產生疑問,留下懸念,詩情就顯得跌宕起伏。

4)末句“不問蒼生問鬼神”是全詩警策之句,是直接對“可憐”一詞的迴應。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樣的求賢對天下蒼生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君臣遇合對臣子來説是幸還是不幸呢?詞鋒犀利,諷刺辛辣,感慨深沉,卻又抑揚頓挫。

4、小結: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對”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詩人卻獨具慧眼,抓住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這件事,借題發揮,翻出了一段新警透闢、發人深省的議論。漢文帝史稱明君,賈宜更是一代賢才。文帝把謫居長沙的賈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見他,君臣晤談,直至夜半。儘管文帝求賢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詢的不是安民之策,虛心聽取的只是鬼神之事,雖然聽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這是首詠歎賈生故事的短詩,其着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於指出封建統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揮作用。諷文帝實刺唐帝,憐賈生實亦自憐。詩人夙懷“欲迴天地”之志,但偏遭黨爭,沉淪下僚,詩中常有“賈生年少虛垂涕”之類的感慨。

5、寫作特點:欲抑先揚(先揚後抑)。詩人先讚揚,實際上是為了後面的諷刺。

6、藝術手法:此詩託古諷今,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豐富。詩中有諷刺,有感慨。從表面看,詩人是諷漢文帝,實際上是託古諷今,晚唐許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藥求仙,以求長生,而不問民生疾苦,更難禮賢下士。

(三)、學習《柳》

1、齊讀,整體感知——這是詠柳寄慨之作,其中隱含詩人身世之感。(主旨)

2.基本解讀:

1)首二句“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寫(柳枝)曾在繁花似錦、令人陶醉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樣,在樂遊苑的宴會上隨風起舞。“舞”,生動地寫出了春柳的婀娜多姿,也寫出了柳枝的歡樂。樂遊春苑,即樂遊原,長安東南名勝,地勢高,可俯瞰長安全城,是當時人們節日遊樂場所。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即銷魂,指美好的春日令人陶醉。

2)後二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以春日之柳的繁華得意對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寫秋柳的淒涼情形。柳在春日是那樣地風光無比,受人矚目,而眼下時值深秋,它又如何願意面對夕陽西下、寒蟬悽切的淒涼處境呢!“清秋”,秋色已深。“肯”,豈肯,不太願意,既是反詰,又是感歎。

3.寫作手法:

1)這首詠物詩用暗示手法融會了詩人深沉的感慨。此詩全篇無一“柳”字,卻又是句句寫柳;句句寫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詠物,可又是句句寫人,其中隱含詩人身世之感。也有人認為詩中表達的是對先榮後悴人事的感喟,或對官場上只知上進而不知後退者的譏刺。

2)詩中虛詞運用精妙。“如何”、“肯”連用,加強了反詰語氣,使詩人的感歎更為悲愴而深沉。“已”、“又”,層層推進,正是“數虛字轉折唱歎,弦外有音”。(紀昀《李義山詩集輯評》)

四、小結李商隱詩的特點:往往在言情寫物的小小題旨中滲入家國身世的感傷,形成興寄遙深、意旨朦朧、體式華美的風格。詠史——借古諷今,寄寓懷才不遇的身世感傷;詠物——託物傳達身世感傷;無題-意旨隱祕,呈現委婉深曲的朦朧美。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 篇二

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散曲的有關知識,瞭解散曲代表作家的生平,能熟練背誦他們的代表作品。

2、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3、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單元教學重點:學習本單元要重點把握作品的語言,把握其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跳躍性。

單元教學難點:瞭解把握作家的感情,把握其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學生朗讀單元導語,導入元曲單元教學。

二、聆聽元散曲:

1、體裁知識:元曲是元雜劇和元散曲的合稱。

2、詞、曲比較:

1)、在語言上——詞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潑;

2)、在格律上——詞要求嚴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在分類上——宋詞:小令、中調、長調;元曲:劇曲;散曲:小令套數

4)、在格式上——宋詞:《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待制》詞牌+標題

元曲:【雙調壽陽曲】山市晴嵐宮調+曲牌+標題

3、代表作家作品、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竇娥冤》鄭光祖——《倩女離魂》

馬致遠——《漢宮秋》白樸——《牆頭馬上》

三、元曲簡介:元曲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着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一出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

1、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台上演出的雜劇。“散曲”是和“劇曲”相對存在的。劇曲是用於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唱詞、道白、動作等;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從形式上看,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要求得嚴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而且要求始終用一個韻。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叼叨令》、《刮地風》、《喜春來》、《山坡羊》、《紅繡鞋》之類,這些名稱多很俚俗,這也説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着璀璨奪目的異彩。

2、元曲的興起與發展,有着複雜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會現實是元曲興起的基礎,元朝疆域遼闊,城市經濟繁榮,宏大的劇場,活躍的書會和日夜不絕的觀眾,為元曲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進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詩歌本身的內在規律及文學傳統繼承、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元曲興起√本站★√並代表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則是由於元曲確立並完善了體制形式,曲的體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1、宮調: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曲與宮調出於隋唐燕樂,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包括有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五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四調),曲的每一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或傷悲或雄壯,或纏綿或沉重。元曲中的戲曲套數和散曲套數,是由兩支以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相聯而成。

2、曲牌:俗稱“曲子”,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各有專名,如《點絳脣》、《山坡羊》等總數很多,元代北曲共335個,每一個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和詞牌名相同的,但是內容並不完全一致。此外,還有專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隻有曲調而無曲詞。

3、曲韻: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中原音韻》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韻上有以下特點:平仄通押,不避重韻,一韻到底,借韻、暗韻、贅韻、失韻。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而特別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對仗: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可平仄相對,也可平聲相對,即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曲的對仗形式有“兩字對”、“首尾對”、“襯字對”等十三種,在語言的運用和詞序組合上有許多特點,主要表現在:有工對也有寬對,但寬對的現象更普遍;句中自為對;錯綜成對或倒字為對,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語入對。

6、襯字: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有襯字的是曲,沒有襯字的是詞。所謂“襯字”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韻、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襯字一般用於句首。

五、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帶過曲),套數四百七十餘套,雜劇一百六十餘部(本)。在眾多作家中,對元曲的形成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是元好問,他生於金元戰亂之際,是名冠金元兩代詩壇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潤疏俊,迥出時作,對元曲創作起着啟導統領、規範的作用。

元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初期:元朝立國到滅南宋。這一時期元曲剛從民間的通俗俚語進入詩壇,有鮮明的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和獷放爽朗、質樸自然的情致。作者多為北方人,其中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王小軍、白樸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關漢鯽的雜劇寫態摹世,曲盡其妙,風格多變,小令活潑深切,晶瑩婉麗,套數豪辣灝爛,痛快淋漓。馬致遠創作題材寬廣,意境高遠,形象鮮明,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被譽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狀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從元世祖至元年間到元順帝后至元年間。這一時期的元曲創作開始向文化人、專業化全面過渡,散曲成為詩壇的主要體裁。重要作家有鄭光祖、睢景臣、喬吉、張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間到元末。此時的散曲作家以弄曲為專業,他們講究格律詞藻,藝術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約細膩、典雅秀麗,代表作家有張養浩、徐再思等。

總之,元曲作為“一代之文學”,題材豐富多樣,創作視野闊大寬廣,反映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豐滿感人,語言通俗易懂,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寶貴遺產。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 篇三

課前預習

一、相關成語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二、精彩句段

1、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2、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4、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三、文學常識

姜夔(約1155—約1221),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四、問題導讀

如何理解《揚州慢》詞中杜牧詩句的引用?

提示:揚州自古繁華,特別至中晚唐時期已成為長江中下游流域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唐人有很多詠揚州的詩作,猶以杜牧的幾首最為著名。狀寫揚州之繁華無出其右者。姜夔在《揚州慢》中要表現揚州的昔勝今衰,化用杜牧詩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卻許多筆墨,更重要的還可引發讀者美好的回憶,反襯當今的蕭條敗落。

課堂互動

師:唐詩過後是宋詞。詞同詩一樣,是一種抒情的文學`言志的文學。詞人純真的愛情盪滌着我們的心胸,像柳永的《雨霖鈴》、秦觀的《鵲橋仙》;詞人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激勵我們奮發,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南唐後主李煜的亡國之痛“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易安居士李清照的國破家亡之感、天涯淪落之悲,怎一個“愁”字了得?那麼,詞人姜夔的《揚州慢》又抒寫了一種怎樣的情懷呢?

師:首先請問大家:這首詞的詞牌是什麼?

生:揚州慢。

師:這首詞的題目是什麼?

生:揚州慢。

師:姜夔作詞,常自譜曲而不用現成曲調,所以詞牌詞題是統一的。詞的題目還告訴我們什麼?

生:這首詞寫的是揚州的景象,還是一首慢詞。

師:把握得很好。慢詞是依據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一般都比較長。但與長調有別,長調單指字數,習慣上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揚州慢》共98個字,是一首長調,也是一首慢詞。

師: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我給同學們總結了詩歌鑑賞的幾個步驟:其一,知人論世;其二,誦讀涵泳;其三,整體把握;其四,理解想象;其五,遷移創造。下面就讓我們按照這樣五步來學習這首詞。

師:既然題為“揚州慢”,“知人論世”的第一步應該瞭解什麼?

生:瞭解揚州。

師:還有什麼?

生:作者姜夔。

師:姜夔工詩能詞,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創作這首詞時年僅二十一歲。他筆下的揚州處於什麼時代?

生:南宋。

師:瞭解了詞人及揚州歷史,接着進行第二步:誦讀涵泳。我們該怎麼朗讀這首詞?請一位同學結合慢詞的特點和小序的內容來談一談。

生:讀這首詞時,語速要慢一點,句後的停頓要稍長一些。

師:小序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此詞的感情基調,你找到這一句了嗎?

生: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師:具體一點,是哪一個字?

生:“悲”字。

師:一個“悲”字,奠定了本詩悲切傷感的感情基調。請大家結合誦讀提示,自我誦讀涵泳這首詞。

師:請一位同學朗讀,大家欣賞。哪一位同學主動讀一讀?

(生讀)

師:就讓我們隨着這位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誦,穿越時空隧道,走進南宋初期屢遭金兵浩劫的揚州吧!

師:請看四個思考題,請大家分組討論,整體把握詞的內容。

師:第一個問題,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的特點,請結合作者的所見所聞具體談談揚州城空在何處。

生:空城。從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橋邊的紅藥可以看出。

師:説得很好。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站在揚州城邊,看到了青青的薺麥、廢舊的城池、高大的樹木、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了寒氣中傳來的悽清的號角聲。一個“空城”,結住上片,領起下片,實為全詞關眼。第二個問題,下片中那一個字給你的印象最深?

生:一個“冷”字,很真實地寫出了揚州的悽清、冷落和蕭條。

生:一個“驚”字,表現出詞人心中的悲涼之感。

師:兩位同學都説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家認可哪一個字呢?

生:我認為“驚”字概括性更強。

師:的確如此。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心驚心痛了。這也就是詩家所提倡的“詩貴含蓄,忌直露”,不説自己,偏説別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今日的揚州令姜夔悲從中來,那麼昔日的揚州又是怎樣的呢?請找出一個與“空城”相對應的詞,概括昔日揚州的特點。

生:佳處

生:名都。

師:兩個詞到底選用哪一個呢?

生:名都好,因為與“空城”相對

師:有道理。還有哪些詞句寫到昔日的揚州?

生:還有“春風十里”“青樓夢好”“豆蔻詞工”“二十四橋”。

師:這些詞句寫出了昔日揚州怎樣的特點?

生:繁華熱鬧。

師:這些景象詞人和我們並沒有看到,而是通過杜牧的詩句想象得來。引用前人詩句是本詞一大特點,請閲讀相關的四首詩。(多媒體投影杜牧的四首詩。)

師: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着詞人對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昔盛今衰)那麼造成此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自胡馬窺江去後”,表明造成此種情形的原因是戰爭。

師:非常好。戰爭正是摧毀人類文明、摧殘人類生命的黑手。古代戰亂頻繁,百姓生活困苦。君不聞曹操的悲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君不聞杜甫的哀歎“武皇開邊意未已,邊廷流血成海水”。南宋初年,金兵屢次進犯。(多媒體投影相關史實。)姜夔選取此題材正是為了極表他的“粟離之悲”,表達他因祖國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極其沉痛的心情。

師:第四個問題,本詞主要運用的寫作手法,請第四組的同學回答。

生:對比、虛實結合、用典、情景交融。

師:綜觀全詞,有情有景,有虛有實,迴環反覆,跌宕生姿,讀來確有身臨其境之感。詩歌鑑賞的第四步是理解想象。這就需要緊扣關鍵詞語,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辭效果,善於聯想想象。只有做好了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詩歌。請自由選擇你體會較深的詩句,進行理解鑑賞。

生:我鑑賞的是“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師:大家的領會相當深刻。但理解鑑賞還不是終級目的,我們還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礎上遷移創造。真正的文藝作品就是使人從世俗的感覺中解脱出來,得到精神的昇華。現在就讓我們從悲切傷感中解脱出來,隨着另一位南宋詞人辛棄疾一起登上京口北固亭吧!

師:這兩首詞都是弔古傷今,吟詠古人,即景抒懷,所寫內容和所抒發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生:這兩首詞風格不同,境界大迥。一個慷慨激昂欄杆拍遍,一個傷感低吟瞻顧徘徊,一個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一個懷念才子想重温舊夢恢復繁華,一個歎國土淪喪江山易手憂國憂民,一個惜美人芳草風流盡去感時傷世。這就是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帶給我們不同的美的享受。

師:子曰:愛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愛讀多讀善讀優秀的詞作,才能從古代文化傳統中吸取豐厚的營養。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對温庭筠、韋莊詞的鑑賞,初步瞭解花間詞的藝術風格。

2、能通過對馮延巳、李璟、李煜詞的鑑賞,初步瞭解南唐詞的藝術特色。

3、能用淺近的文言文擬寫一兩則詞話。

(第一課時)

一、詞的簡介

詞最初作為配合歌唱的音樂文學,對它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音樂。詞在唐五代時期通常稱為“曲子”或“曲子詞”,它在體制上,與近體詩最明顯的區別是:有詞調;多數分片;句式基本上為長短不齊的雜言。詞與詩不同,它必須是配樂吟唱的。唐五代詞與漢魏樂府所不同的是:漢魏樂府一般先有歌詞,後配樂;而唐五代詞是先有樂,後填詞。

詞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從隋唐到初盛唐,傳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較多詞人從事填詞,詞的寫作才從偶發走向自覺。晚唐五代衰亂,一般文化學術日漸萎弱,但適合女樂聲伎的詞,在部分地區城市商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卻獲得了繁衍的機運。到了五代十國,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兩個詞的中心。

二、、簡介花間詞和南唐詞

唐五代詞主要有花間詞和南唐詞兩大詞派。

(一)花間詞派是以晚唐詞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詞人韋莊為代表,以寫男女相思離別為主要特徵的詞派,温韋外尚有薛昭藴、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等共18人,後蜀趙崇祚將此18人詞編為《花間集》,故名。亦稱作“西蜀詞派”。

温詞穠豔華美,韋詞疏淡明麗,代表該派的兩種風格,其他人的詞作多蹈襲温韋餘風。

(二)南唐詞以宮廷為中心,以君臣為主體,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馮延巳)為代表,他們憑藉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情趣,以及獨特的個性稟賦和情感體驗,賦予南唐詞獨特的感傷情調和開闊的詞境,確立了他們結束“花間”開啟北宋的承上啟下的詞史地位。

(三)花間詞派,向來是“温韋”並稱。温詞如周昉、張萱筆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結綠,韋詞如吳道子筆下的淡粧美人,疏朗清秀;温詞如富麗堂皇之牡丹,韋詞如清新明麗之芙蓉。温詞多“密而隱”,富於美感的聯想;韋詞多“顯而疏”,易於直接觸發情感的感動。

同學們可以通過對温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和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的學習,用心體會温詞和韋詞以上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

三、學習下列幾首詞。

(一)誦讀《菩薩蠻》,依次解釋劃線的詞句;揣摩詞意。

菩薩蠻

温庭筠

小山①重疊金明滅②,

屏風上的小山重重疊疊,晨陽閃閃或明或滅,

鬢雲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鬢邊髮絲飄過雪白的香腮。

懶起畫蛾眉⑥。

懶懶地起來畫一畫細長彎曲的美眉,

弄粧⑦梳洗遲。

遲遲地修飾儀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後鏡,

對前鏡、後鏡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花面⑧交相映。

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

新帖⑨繡羅襦⑩,

穿上的剛熨平(或“貼繡”)的綾羅短襖上,

雙雙金鷓鴣⑾。

繡着一雙雙的金鷓鴣。

[品讀與探討]

、誦讀這首詞,試圈出各詞句的韻腳,想一想,詞作是如何構成聽覺之美的?

明確:這首詞的韻腳前後分別是“滅”、

“雪”、“眉”、“遲”、“鏡”、“映”、“襦”、“鴣”,兩仄兩平,相互交錯,既有整飭之美,又有變化之美,讀來琅琅上口,富於聽覺之美。

2、試找出全詞中的物象,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營造視覺之美的?

明確:詞篇中的“小山”、“鬢雲”、“香腮”、“蛾眉”、“畫”、“鏡”、“面”、“繡羅襦”、“金鷓鴣”等意象,錯彩鏤金,精豔絕人,構築了一個富於視覺之美的境界。

3、你從作品美妙的聲音和美好的形象中體會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情懷?

明確: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從“懶”、“遲”的動作中窺探出,又可從她“雙雙金鷓鴣”的衣飾圖案中發現——原來她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女子。此詞正是通過描寫一個女子晨起梳粧之過程、姿容服飾之精美,表現了她慵散無聊的心緒,自矜自憐的情懷。

[佈置作業]

1、熟讀成誦。

2、完成《學習與評價》第1、2兩題;完成作業紙上1-7題。

3、預習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詞,體會《菩薩蠻》詞兩仄兩平的韻律特點。

(第二課時)

(二)誦讀韋莊《菩薩蠻》詞。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説江南①好,遊人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未老莫還鄉,還鄉須⑤斷腸。

[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910)五代前蜀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韋應物四世孫。廣明二年(881)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起義軍佔領長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陽,後流落江南。12年後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天佑四年(907)作為西蜀王建掌書記的韋莊勸王建稱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終於蜀,諡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舊址,後人又稱“韋浣花”。詩多憂時傷亂之作,懷古感舊,緣情而發。長篇敍事詩《秦婦吟》為其代表作,人稱“秦婦吟秀才”。其詞尤具特色,內容雖不外男女歡愛、離愁別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亂離、思鄉懷舊之感,感情真摯,筆調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間詞人”中的代表作家。與温庭筠齊名。

[學習與探討]

、反覆誦讀這首詞;逐條解釋劃線的語句。

2、請畫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詞句。

3、詞中“人”、“江南”、“老”、“還鄉”諸語反覆出現,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這樣寫,既強調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遊子留戀”之意,更突出了“遊子思故鄉”的主題。

4、《菩薩蠻》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江南好》?

[明確]作者描寫江南美麗如畫的風物人情,用以反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憂時傷亂之痛、思鄉懷歸之情。“春水”二句寫江南美景,點染勾勒,歷歷如畫;“壚邊”二句寫江南美人,比擬描狀,栩栩如生。加之“人人盡説江南好”的讚賞與勸慰之辭,直令詞人產生“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終老還鄉之意。然而這一切的美景皆從“遊人”眼中寫來,最終仍然難以消弭根深蒂固的“還鄉”之意。在寫足了江南遊樂之景後,詞的結尾反跌出“還鄉須斷腸”的沉痛悲哀。詞人以樂景寫哀情,更覺沉鬱深摯。

5、比較温庭筠詞與韋莊詞各自的特色。(略)

[佈置作業]

背誦這首詞。

(第三課時)

背誦兩首《菩薩蠻》詞。講解已批閲的作業,強調要點。略。

(三)誦讀馮延巳《鵲踏枝》詞,解釋劃線的詞句。

鵲踏枝①

馮延巳

誰道閒情②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③,敢辭④鏡裏朱顏瘦。

河畔青蕪⑤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⑥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⑦人歸後。

[作者簡介]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時為李璟帥府掌書記。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諫議大夫、翰林學士,遷户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官至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馮延巳是五代詞人中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人。其詞多寫離情別恨,感情委婉深沉,語言清新,使婉約詞有進一步的發展,對當時和後世詞都有一定影響。劉熙載《藝概》説:“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王國維稱“馮正中詞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

[簡介“閒愁詞”]

馮延巳的《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寫的是春日懷人,詞的核心字眼是“閒情”二字。對此二字,可作多種聯想。“閒情”既可以指愛情的苦悶,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詞人以“閒情”為核心,採用層進手法,寫出了閒愁的連續性。“閒愁詞”是唐宋詞的一個重大門類,有着獨特的類型特徵、美學價值。閒愁詞的基本內涵——憂生之嗟與無涯的企羨——都是對人生最根本問題反思的產物。憂生之嗟源於對死亡問題的觀照。經歷了人類進化史上對死亡的本能的恐懼、長生的幻想、及時行樂的自我排遣等階段之後,詞人們達到了感性與知性的統一,形成了悲涼而曠達、自尊而又自傷的心態和觀照方式。無涯的企羨起於對生存意義的觀照。詞人們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處而未得,因而在沉靜幽邃的詞境中,表現為一種徒勞的掙扎與渺茫的希冀。這種心態與主題自然帶有時代的印記,然而時代的氣候氛圍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觀之,由於這種主題觸及到了人性心理結構中比較穩定的深層意識,對於千百年後的讀者,仍可以激起感發與共鳴,因而具有較為長久的生命力。

[問題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中“閒情”一詞的內涵的?

[明確]這首詞寫的是春日懷人,詞的核心是“閒情”二字,對此,我們可作多種聯想。“閒情”既可以指愛情的苦悶,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詞的最後兩句“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描繪了怎樣的優美意境?

[明確]這首詞的結句最為人讚賞,有畫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頭,人歸黃昏後,可抒情主人公仍獨立小橋,一任晚風吹拂,似在翹首等待,又彷彿在俯首沉思,韻味無窮。

3、想一想,詞人是如何高明地寫出閒愁的連續性的。

[明確]這首詞妙在寫出了閒愁的連續性。年年日日,閒愁都揮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飲酒,應該是非常快樂逍遙,可每飲必醉,連美酒都無法消解,足見閒愁的沉重。鏡子裏朱顏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閒愁所致,進一步寫出閒愁的沉重。過片宕開,將畫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楊柳,境界為之開闊,思緒也隨之轉移。但輕鬆的情緒稍縱即逝,“新愁”又襲上心頭。上片説“日日”,下片説“年年”,各有側重:“日日”強調了閒愁的連續性,“年年”則強調了愁苦的持久性。

[佈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完成作業紙11-13題;完成《解讀》1-6題。

(第四課時)

先強調前三首詞各自的寫作特色;背誦;然後導入新課。

(四)誦讀李璟詞《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1、誦讀幾遍;解釋劃線的詞句及加點的詞語。

2、找出《浣溪沙》詞押韻的平仄規律。

[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説湖州(今屬浙江)人,李昪長子,史稱南唐中主。璟多才藝,好讀書,文士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勛、徐鉉時時在其左右,相與講論文學。《江南野史》説他“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詩和四首詞。其詞藴藉含蓄,深沉動人。王安石盛讚其“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王國維則稱其“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品讀與探討]

1、這首詞中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這首詞中塑造了思念遠人的思婦形象,抒發了孤單寂寞之情。

2、為什麼歷來人們都稱頌“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

[明確]因為這兩句詞在寫法上虛實結合,寄託深遠:“夢迴雞塞遠”是虛景,在睡夢中見到遙遠的邊關而去找尋想念的人;“細雨”是醒來後的實景,細雨迷濛正與夢境的迷離相結合——邊關何其遙遠。後句“玉笙吹徹”為實,“寒”字寫人的內心淒冷,為虛,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

3、請説説《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這首詞的詞眼是什麼並説明理由。

[明確]詞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學傅庚生先生卻別有會心地以“殘”字為詞眼。他説:“意以為全詞固脈注於一‘殘’字耳。‘菡萏香銷翠葉殘’是荷殘也,‘西風愁起綠波間’是秋殘也,‘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殘年對殘景,誠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國維)之所云有美人遲暮之感者蓋如此。‘細雨夢迴雞塞遠’是夢殘也,‘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曲殘也,人在殘年感已多,‘多少淚珠無限恨’,矧(況且)更‘倚闌干’對此殘景乎?全闋脈絡貫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聯屬,似亦並不宜摘句以欣賞之耳。”

4、簡介李煜詞《烏夜啼》的大致詞意,初步整體理解詞意。

[又:講析已經批閲的作業,強調“花間詞派”兩大代表作家不同的詞風。]

[佈置作業]

背誦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體會該詞上片直抒胸臆,下片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體會詞中“閒愁”的連續性。

唐詩宋詞選讀教案 篇五

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教案之 課文剖析(1.王維詩四首)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詩人登高四望,只見天地一片潮濕,叢林上面靜謐寧和,炊煙裊裊升起;女人們蒸藜炊黍,準備好飯菜,送到東面的田間地頭。積雨:久雨不停。煙火遲:因久雨空氣濕潤,煙火上升緩慢。藜:一種可食的野菜。黍:穀物名,古時為主食。餉:送飯食到田頭。菑(zī):初耕的田地。]

首聯寫田家勞作生活。一個遲字,既寫出了陰雨天炊煙緩緩升起之狀,又寫出了詩人心中閒散安逸的情懷。農家村婦、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躍然紙上。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在一片廣漠空曠的水田之上,白鷺翩翩飛舞;在層巒疊翠的夏日叢林之中,黃鸝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夏木:高大的樹木。囀:小鳥婉轉的鳴叫。]

頷聯與首聯一樣,是詩人靜觀所得,寫自然景色。兩種景象相映襯,將積雨之時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在松林之中,詩人看木槿花開花落,採露葵供清齋素食。槿(jǐn):植物名。落葉灌木,其花朝開夕謝。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榮無常之理。清齋:素食,長齋。露葵:冬葵,古時蔬菜名。]

頸聯寫詩人獨處山林之樂。表面上看起來是太過清幽孤寂,實際上正是詩人對塵世喧囂生活極為厭倦的寫照。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既然我早已去機心,絕俗念,隨緣自適,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我應該可以脱離世間煩惱,悠遊於林泉之中了。野老:詩人自謂。《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客人們再也不讓座與他,而是與他爭席,説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不再有隔膜了。這裏詩人指自己要隱退山林,與世無爭。海鷗相疑句:見《列子·黃帝》,説海邊有一人與鷗鳥相親近,後來其父要他將海鷗捉回來,等他再到海邊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不再理他。]

尾聯是詩人與世無爭的表白。詩人運用了爭席海鷗相疑這兩個充滿了老莊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寫詩人淡泊寧靜的心境。

關於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兩句,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有詩句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佳句(《唐國史補》捲上)。明人胡應麟不同意,反駁説:摩詰盛唐,嘉桔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韋佔用摩詰詩。(《詩藪·內編》卷五)但據查,嘉韋佔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了誰的詩句難以定論。再看二人詩句,有高下之分,如宋人葉夢得説: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韋佔點化,以自見其妙。(《石林詩話》捲上)漠漠有廣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和陰陰夏木比水田和夏木畫面顯得開闊而又深邃。

名家賞評 寫景自然。造語又極辛苦。顧雲:結語用莊子忘機之事,無跡。此詩首述田家時景,次述己志空泊,末寫事實,又歎俗人之不知己也。東坡雲: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者,此耳。(宋·劉辰翁《王孟詩評》,清光緒五年巴陵方氏碧琳琅館刻朱墨套印本)

鍾雲:煙火遲又妙於煙火新,然非積雨説不出。(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明末刻三色套印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w7e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