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數學的教案(精選27篇)

數學的教案(精選2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7篇《數學的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數學的教案》相關的範文。

數學的教案(精選27篇)

篇一: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掛圖!

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説説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願意把自己的問題説給大家聽?

4、誰願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彙報算法。

(1)12+12+12+12=48

(2) 12 (3)12

12 × 4

12+ 12 48

48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

買兩個書櫃需要多少錢?

213×2=()(元)

213× 2 答:

2、 14 31 123 214

× 2 × 3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價錢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錢?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貴多少錢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輛 3輛 4輛 5輛 6輛 7輛 8輛

大車乘客數 60

小車乘客數 24

篇二:數學教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邊角角角邊條件。能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條件,解決簡單的推理證明問題

2.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

3、積極投入,激情展示,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已知兩角一邊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三角形全等條件證明。

三、合作探究

1、複習思考(由學生回答,教師引導、指正)

(1)。到目前為止,可以作為判別兩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幾種?各是什麼?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個元素的四種情況中,我們研究了三種,今天我們接着探究已知兩角一邊是否可以判斷兩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中已知兩角一邊又分成哪兩種呢?

2、探究一: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

個三角形是否全等?

(1)動手試一試。(學生合作、教師引導)

已知:△ABC

求作:△,使=B, =C,=BC,(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2) 把△剪下來放到△ABC上,觀察△與△ABC是否能夠完全重合?

(3)歸納:由上面的畫圖和實驗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 (可以簡寫成 或 )

篇三: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繫,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開放性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分二課時進行教學,本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年、月、日的知識包含着許多規律,它雖然是天文知識,但與數學密不可分,並且其中奧妙無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出許多規律。“時間與數學”這節內容是單獨成節,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時間與數學的密切關係,用數學的觀點看時間,使數學生活化;另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機會,經歷探索研究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所執教的是處於城市中心的一所國小的學生,學生的數學基礎及課堂交流能力良好。執教時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利用實物展示平台對學生的練習、設計方案等及時反饋,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到了週六、週日,你們都和爸爸媽媽到哪玩兒?

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生1高興地搶着説去動物園,生2接着説我們去圖書大廈看書……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師:小朋友飛飛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孤兒院和那裏的小朋友玩兒。可是飛飛的爸爸是一名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飛飛的媽媽是一名飛機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而飛飛是每週六和週日才休息。飛飛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兒院看望那裏的小朋友呢?你們能不能幫飛飛解決這個問題呢?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這樣設計使學生感到面臨的問題是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主動地參與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1. 師:飛飛的父親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樣理解這句話?教師邊提問題邊出示飛飛和他父母休息的情況。

生1:父親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裏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同學們表示認可,教師緊接着又問:母親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樣理解呢?

有了上個問題做基礎,學生很輕鬆地就理解了。

2.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曆,從9月1日開始算起,請你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用□標出飛飛的休息日。標出後請你分別寫出他們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應的圈內。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研究,很快就把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來,並分別填在相應的圈內。

學生得出結論後,教師緊接着請同學們分別觀察父親、母親和飛飛的休息日中的這些數,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稍一遲疑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教師此時給予充分的時間。很快學生有了答案。

生1:我發現父親和母親的休息日的數都是雙數,而飛飛休息日的數都是相鄰的兩個數。

生2:我還發現母親的休息日的數都是2的倍數。

生3:父親休息日的數都是4的倍數。

師:為什麼母親的休息日的數是2的倍數,父親的休息日的數是4的倍數呢?

生4:因為母親是工作1天后休息1天,一共是2天,父親是工作3天休息1天,一共是4天,所以母親的休息日是2的倍數,父親的休息日是4的倍數。

生4:母親的休息日就是每2天裏有1天休息,所以這些數都是2的倍數;父親的休息日是4天裏有1天休息,4天一個循環,所以這些數都是4的倍數。

篇四:數學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選用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是位置與順序學習中的一部分。

二、學生情況分析

教學對象為一年級中度智力落後的學生,共8名,其中3名學生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三人中有兩人課堂表現積極活躍,另一人的表達慾望不是很強;2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障礙,有表達的意願,在幫助下能進行簡單表述;1名唐氏綜合徵的學生,給予刺激後可以做出簡單的表述;2名認知和表達都有困難,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仿説但遺忘較快。

三、教學目標

1.輕度目標:區分物體的上、下位置空間關係。會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2.中度目標:區分物體的上、下位置空間關係。基本上會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3.重度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瞭解學習內容。

4.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養成擺放物體有序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辨上下位置關係,並能描述物體的上下關係。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四幅含有樹的圖畫,太陽,蘋果和小花的圖案若干

六、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揭示上下

在上課之前呢,老師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在大森林裏住着一位樹爺爺,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裏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是樹爺爺的生日,於是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來為樹爺爺過生日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有誰來了,好不好?有誰來為樹爺爺過生日了啊?(指着多媒體課件上的小動物)噢有小鳥,還有小兔子。那麼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的觀察力,看那位小朋友眼睛最亮。請小朋友觀察下它們站在哪裏?等下老師請小朋友們來説一説,(小鳥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那麼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認識“上下”。

2、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a.認讀上下,認讀並領讀説出小鳥在上面,小兔在下面(積極的同學已經會説了小鳥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幫助中間的同學指引他們説出答案,最後重複答案讓全班跟讀小鳥在上面,小兔在下面,讓程度較差的同學能夠説出這部分內容)。

b.認識上下,教師舉例教室內的一個上下關係,比如燈在上面,桌子在下面。之後讓同學們自己舉例身邊的事物。(適時的給予一定的指導,並讓每個同學都有舉例的機會,針對具體的例子來具體輔導)。

c.區別上下,出示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有家裏的客廳,卧室,冰箱裏擺放的食物,還有森林裏的小動物們等等(讓同學能具體分辨出物體的位置上下關係)。

3、鞏固練習,進一步體會上下

a.動手擺一擺上下,同桌兩個人為一個小組,兩人發一張樹的圖畫,還有太陽、蘋果和小花,讓同學們自己完成一幅完整的畫面。(看程度好的同學給他們鼓勵,中度的同學告訴他們太陽在上面,小花在下面,讓他們自己動手完成,程度較差的同學要特別輔導,非常清楚的説出太陽在上面,指出太陽和圖片的上面的位置讓他們自己動手貼到對應的位置,如此完成整幅圖畫)。指導完畢後鼓勵全班同學,讓同學們自己給自己鼓掌表揚。

b.聽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來,全體小朋友,拍拍手,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檢查學習上下的效果並鍛鍊孩子的運動和反應能力)。

4、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上下,同學們都學的很棒,回家後跟爸爸媽媽説一説家裏客廳裏物品,什麼在上面什麼在下面,好不好。好那麼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篇五:數學教案

一、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面向高二下學期的學生,主要是進行思維的訓練。學生在高一的時候已經學過這些數學思維方法,但是對這些知識還沒有進行概念化的歸納和專門的訓練。學生不知道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時候還是會用一點,以以往的經驗,學生一旦學習概念後,反而覺得難度大,概念混淆,因此,這一教學內容的設計是針對學生的這一情況,設計專題學習網站,通過學生之間經過學習,交流,課後反覆思考的,進一步深化概念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體會數學思維中的分析法和綜合法;

2. 會用分析法和綜合法去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對分析法綜合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 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和理解能力;

3. 培養學生的評價和反思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交流、分享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喜悦;

2.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 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數學思維訓練專題課,專門訓練學生利用分析法和綜合法解題。分析法在數學中特指從結果(結論)出發追溯其產生原因的思維方法,即執果索因法。綜合思維方法:綜合是以已知性質和分析為基礎的,從已知出發逐步推求位未知的思考方法,即執果導因法。這兩種數學思維方法是數學思維方法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學生的思維訓練的重要內容。

四、教學策略的設計

1. 情境的設計

情境描述

情境簡要描述

呈現方式

趣味問題

從前有個國王在處死那些犯了罪的臣子的時候,總是出一些這樣那樣的智力題給犯人做,用這種方法給那些更聰明的人一條生路,有一位正直的青年叫亞瑟,不幸得罪了國王,國王判他死罪,他所面臨的問題是:“這裏有三個盒子,金盒,銀盒和鉛盒,免死金牌放在其中一個盒子內,每隻盒子各寫一句話,但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你要是猜中了免死金牌在哪個盒子裏,就免你一死罪。”聰明的亞瑟經過推理而獲知免死金牌所放的盒子,從而救了自己的命,請問亞瑟是如何推理的?

網頁

2. 教學資源的設計

資源類型

資源內容簡要描述

資源來源

相關故事

通過有趣的推理故事,如“推理救命的故事”,“寶藏的故事,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網上下載

學習網站

專題學習網站,嵌入了經過修改適用於本課的論壇,在線測試等。

自行製作

3. 教學工具:計算機

4. 教學策略:自主探究學習策略,任務驅動策略、反思策略

5. 教學環境:網絡教室

五、教學流程設計

1、創設情景,吸引學生注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工具

設計思想

提出“推理救命問題”

積極思考,尋找方法

學習網站

以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點明本節課的目的。

2、自主探究,獲取知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工具

設計思想

1、初試牛刀:讓學生試做思維訓練題。

2、挑戰大學聯考題:在大學聯考題中充分體現分析法,綜合法。

3、舉一反三:讓學生學會總結

學以致用:

4、把本節的方法應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中。

積極思考,互相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習網站

1、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下帶着問題,自主、積極地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索的能力。

2、超級鏈接控制性好,交互性強,可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積累更多的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總結概念,深化概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工具

設計思想

歸納本節的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並指出:數學思維的訓練不單只是一節簡單的專題課,我們的同學在平常多留心身邊事物,多思考問題,不斷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體會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概念,並在論壇上發表自己對概念的理解。

學習網站論壇

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概念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4、自主交流,知識遷移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工具

設計思想

提出寶藏問題並指導學生利用BBs論壇進行討論

學生在論壇裏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習網站論壇

通過自主交流,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線測試,評價及反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工具

設計思想

利用學習網站製作一些簡單的訓練題目

獨立完成在線的測試

學習網站

及時反饋課堂學習效果。

6、課後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工具

設計思想

佈置課後任務:在網絡上收集推理分析的相關例子,在學習網站的論壇上討論。

記錄要求,並在課後完成。

網絡資源和學習網站

通過課後的任務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把思維訓練延續到課堂外。

篇六: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確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恰當的表示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集合和元素的定義;元素的三個特性;元素與集合的關係;常用的數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別是什麼?有何關係

二、新課教學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和圖形語言來描述一個集合,但這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還常用列舉法和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1)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並用花括號“ ”括起來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舉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説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無序性,所以用列舉法表示集合時不必考

慮元素的順序。

2.各個元素之間要用逗號隔開;

3.元素不能重複;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數,點,代數式等;

5.對於含有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舉法表示時,必須把元素間的規律顯示清楚後方能用省略號,象自然數集N用列舉法表示為

例1.(課本例1)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於10的所有自然數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內的所有質數組成的集合;

(4)方程組 的解組成的集合。

思考2:(課本P4的思考題)得出描述法的定義: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花括號{ }內。

具體方法:在花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範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後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一般格式:

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

説明:

1.課本P5最後一段話;

2.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與 {y|y= x2+3x+2}是不同的兩個集合,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數},即代表整數集Z。

辨析:這裏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下列寫法{實數集},{R}也是錯誤的。

例2.(課本例2)試分別用列舉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2)由大於10小於20的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

(3)方程組 的解。

思考3:(課本P6思考)

説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點,應該根據具體問題確定採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採用列舉法。

(二).課堂練習:

1.課本P6練習2;

2.用適當的方法表示集合:大於0的所有奇數

3.集合A={x| ∈Z,x∈N},則它的元素是 。

4.已知集合A={x|-3<3,x∈z},b={(x,y)|y=x p=“" +1,x∈a},則集合b用列舉法表示是<=”“>

歸納小結:

本節課從實例入手,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

作業佈置:

1. 習題1.1,第3.4題;

2. 課後預習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篇七: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徵;

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會利用軸對稱的知識畫對稱圖形。

教學手段及方法

1、創設情景,引發思維。

2、組織討論,深化思維。

3、加強練習,發展思維。

預習作業

1.欣賞P1的圖片,你發現了這些圖形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同桌互相説説什麼樣的圖形叫作軸對稱圖形?

3.仔細觀察例1中的圖形,你發現了什麼?你知道怎麼畫對稱圖形嗎?

4.試着在例2的格子圖片上畫一畫

5.你能用預習到的知識用紙來折、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嗎?

教學過程(集體備課可以用不同顏色筆在相應區域書寫即可)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複習引入:

(3)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通過例題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二、例題1:

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三、交流

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作對稱圖形。

四、教學畫對稱圖形。

例題2:

(2) 在研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鉛筆試畫。

(3) 通過課件演示畫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糾正不足。

五、練習:

(1)欣賞下面的圖形,並找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2)學生相互交流

你們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用尺子,量一量,數一數題中每個軸對稱圖形左右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1)思考:

A、怎樣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B、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1.課內練習一 -----第1、2題。

2.課外作業: 通過豐富的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實例,讓學生欣賞並體會軸對稱,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更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進行有效的數

學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每個學生親自實踐,積極思考,體會活動的樂趣,在樂學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並學會且應用新知。

板書設計

軸 對 稱

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反思或後記(教學的成敗得失、學生的信息反饋、今後的教學建議)

篇八:數學教案

數學教案-數學教案

升學水平測試題

姓名:總分:

一、填空(18分)

1、一個由4個10、3個1、5個0.1和6個0.01組成,這個數是(?????? )。不改變其大小,把它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五位數的小數是(???? )。

2、3240千克 = (???? )噸?????????????????? 4.86平方米 = (?????? )平方千米

48分 =(?????? )小時??????????????????? 5.2米 = (??????? )釐米

3、0.75 =15÷(??? )=9:(???? ) =

= (??? )成

4、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與這兩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比是(???? )。

5、甲、乙兩地相距25千米,在 的地圖上,兩地相距(????? )釐米。

6、實際比計劃增加5%,實際相當於計劃的(?????? )。

7、兩個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是36,這兩個合數的和是(?????? )。

8、已知甲數是a,乙數比甲數的25%多1.5,乙數是(??????? ),若a =20,則乙數是(?? )。

9、從一個長方體上截下一個體積為144立方厘米的小長方體後剩下部分是一個稜長為6釐米的正方體。原來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表面積是(???? )平方釐米。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5分)

1、如果a÷b = 7 ,則b是a的約數,a是b的倍數。(??????? )

2、如果 ,那麼x和y成正比例。(??????? )

3、今年比去年增產三成,單位“1”的量是今年的量。(?????? )

4、任何一個自然數肯定大於任何一個小數。(??????? )

5、若甲的 (甲、乙為自然數),則甲是乙的 。(????? )

三、選擇填空題,請選出下面各題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裏。(5分)

1、下面的比中,能與 組成比例的是(?? )。

12:4???? 25:7???? 310:7??? 47:10

2、六年級同學參加科技小組的有17人,比參加文藝小組的人數的'2倍少7人,參加文藝小組的有多少人?列式正確的是(???? )。

117×2-7??? 2(17+7)÷2????? 3? (17-7)÷2????? 4?? 17-2×7

3、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a米,它的長是b米,寬是(??????? )米。

1 a-b?? ?2? a-2b???? 3? -b???? 4?? (a-b)÷2

4、下面四句話中,有錯誤的是(????? )。

1??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 1乘以任何數都等於這個數

3?? 1除任何數都等於這個數??????????? 4?? 1的倒數是1,0的倒數是0

5、至少要用(???? )個同樣的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新的正方體。

1?? 2???? 2??? 4??? 3??? 8???? 4?? 12

三、計算題(21分)

1、? 直接寫出得數。

307+1198 =??????? 125×16 =?????? 2-1.07 =??????? 4.2÷0.25 =??????? 0.9×99+0.9 =

÷ =??????? ??? ??????????? 6.5×4×

2、? 脱式計算下面各題,能簡便計算的要簡便計算。

12682+478-3006???????????????? 220.6-12.43-5.57?????????? 36.9× -0.12×

45.2÷4+2.8× ??????????????? 512-(8.3-8.4× )??????? 625×0.125×32

74.5÷[( ?????????????????????????????????? 8[16.5÷(

四、求X。(8分)

14+0.7X =11?????? ???????????????????????????????2X- X=1

3X×( + )= ??????????????????????????????? 4

五、列式計算題。

1、4.6減去 的差乘以 ,積是多少?????? 2、 加上一個數的 ,和是 ,這個數是多少?

3、已知甲數是50,乙數的 比甲數的 多20,乙數是多少?

六、畫畫、量量、算算。(4分)

1、?

先畫出右圖底上的高,在量出計算其面積所需要的數據,然後計算出圖形的面積。

圖形面積=

2、圓的周長是25.12釐米,求陰影部分面積。

七、應用題。(30分)

1、“五、一”期間,我縣芙蓉洞景點接待外省市遊客3487人,接待本市地縣遊客的人數是外省市遊客的2倍。“五、一”期間,我縣芙蓉洞景點共接待遊客多少人?

2、某商店有一種彩色電視機,原價每台1200元。“五、一”期間打九折出售,現在每台售價多少元?

3、兩地相距44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5小時二人相遇。甲每小時行4.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4、學校圖書室有900本科技書,借出總數的 後,還剩多少本?

5、王琴和劉敏同學今年“六、一”去體檢,王琴同學體重35.2千克,比劉敏重10%。劉敏體重多少千克?

6、渝懷鐵路武隆車站要修一條施工便道。甲、乙兩個修路小組合作8小時可以完成。已知甲小組和乙小組工作效率的比是3:4,如果單獨安排乙小組去修,要多少小時才能修通這條施工便道?

篇九:數學教案

數學教案-集合

一、知識結構

本小節首先從國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人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説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二、重點難點分析

這一節的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難點是運用集合的三種常用表示方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這一節的特點是概念多、符號多,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符號是學好本節的關鍵.為此,在教學時可以配備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斷符號表示正誤的題目,以幫助學生提高判斷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關於牽頭圖和引言分析

章頭圖是一組跳傘隊員編成的圖案,引言給出了一個實際問題,其目的都是為了引出本章的內容無論是分析還是解決這個實際間題,必須用到集合和邏輯的知識,也就是把它數學化.一方面提高用數學的意識,一方面説明集合和簡易邏輯知識是高中數學重要的基礎.

2.關於集合的概念分析

點、線、面等概念都是幾何中原始的、不加定義的概念,集合則是集合論中原始的、不加定義的概念.

國中代數中曾經瞭解“正數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國中幾何中也知道中垂線是“到兩定點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等等.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説明.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進一步説明這個概念,從而闡明集合概念如同其他數學概念一樣,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來自現實世界.

3.關於自然數集的分析

教科書中給出的常用數集的記法,是新的國家標準,與原教科書不盡相同,應該注意.

新的國家標準定義自然數集N含元素0,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推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國際標準,以便早日與之接軌,另一方面,0還是十進位數{0,1,2,…,9}中最小的數,有了0,減法運算 仍屬於自然數,其中 .因此要注意幾下幾點:

(1)自然數集合與非負整數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説自然數集包含0;

(2)自然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 或 ,其他數集{如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內排除0的集,也可類似表示 , , ;

(3)原教科書或根據原教科書編寫的教輔用書中出現的符號如? ,? , …不再適用.

4.關於集合中的元素的三個特性分析

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例如“中國的直轄市”這一集合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 ,…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集合A,記作? ;否則,就説a不屬於A,記作

要正確認識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l)確定性:? 和? ,二者必居其一.

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説,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例如,給出集合{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對象都不用於這個集合.如果説“由接近? 的數組成的集合”,這裏“接近? 的數”是沒有嚴格標準、比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構成集合.

(2)互異性:若? ,? ,則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異的.這就是説,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複的,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個.例如方程? 有兩個重根? ,其解集只能記為{1},而不能記為{1,1}.

(3)無序性:{a,b}和{b,a}表示同一個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順序的.集合和點的座標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l,0)和點(0,l)表示不同的兩個點,而集合{1,0}和{0,1}表示同一個集合.

5.要辯證理解集合和元素這兩個概念

(1)集合和元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符號和是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間關係的,不能用來表示集合之間的關係.例如? 的寫法就是錯誤的,而? 的寫法就是正確的.

(2)一些對象一旦組成了集合,那麼這個集合的元素就是這些對象的全體,而非個別現象.例如對於集合? ,就是指所有不小於0的實數,而不是指“ 可以在不小於0的實數範圍內取值”,不是指“ 是不小於0的一個實數或某些實數,”也不是指“ 是不小於0的任一實數值”……

(3)集合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即:凡是符合條件的對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須符合條件.

6.表示集合的方法所依據的國家標準

本小節列舉法與描述法所使用的集合的記法,依據的是新國家標準如下的規定.

符號

應用

意義或讀法

備註及示例

諸元素? 構成的集

也可用? ,這裏的I表示指標集

使命題? 為真的A中諸元素之集

例:? ,如果從前後關係來看,集A已很明確,則可使用? 來表示,例如

此外,? 有時也可寫成? 或

7.集合的表示方法分析

集合有三種表示方法:列舉法、描述法、圖示法.它們各有優點.用什麼方法來表示集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l)有的集合可以分別用三種方法表示.例如“小於 的自然數組成的集合”就可以表為:

①列舉法:? ;

②描述法:? ;

③圖示法:如圖1。

(2)有的集合不宜用列舉法表示.例如“由小於 的正實數組成的集合”就不宜用列舉法表示,因為不能將這個集合中的元素―一列舉出來,但這個集合可以這樣表示:

①描述法:? ;

②圖示法:如圖2.

(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要特別注意這個集合中的元素是什麼,它應該符合什麼條件,從而準確理解集合的意義.例如:

①集合? 中的元素是? ,它表示函數? 中自變量? 的取值範圍,即? ;

②集合? 中的元素是? ,它表示函數值。的取值範圍,即? ;

③集合? 中的元素是點? ,它表示方程? 的解組成的集合,或者理解為表示曲線? 上的點組成的集合;

④集合? 中的元素只有一個,就是方程? ,它是用列舉法表示的單元素集合.

實際上,這是四個完全不同的集合.

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點,應該根據具體問題確定採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無限集,不宜採用列舉法,因為不能將無限集中的元素―一列舉出來,而沒有列舉出來的元素往往難以確定.

8.集合的分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圖1所示.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如圖2所示.

9.關於空集分析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作 .空集是個特殊的集合,除了它本身的實際意義外,在研究集合、集合的運算時,必須予以單獨考慮.

教學設計方案

集合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其記法

(2)使學生初步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瞭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

(2)啟發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善於獨立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和創造地解決問題;

(3)通過教師指導發現知識結論,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實事求是的`科學學習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複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

4.“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閲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例子見書):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

注:

(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説,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於集合的隸屬關係

(1)屬於: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A,記作a∈A;

(2)不屬於: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不屬於A,記作?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

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裏,或者不在,不能模稜兩可。

(2)互異性:

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複。

(3)無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注:

1、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複)

閲讀教材第二部分,問題如下: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幾種?分別是如何定義的?

2.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麼?試各舉一例。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從51到100的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數組成的集合:{1,3,5,7,…}

(2)a與{a}不同:a表示一個元素,{a}表示一個集合,該集合只有一個元素。

描述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於這個集合,並把這個條件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 P(x)}

含義:在集合A中滿足條件P(x)的x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 的解集可以表示為:? 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可以省去豎線及左邊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於104的實數}

(2)錯誤表示法:{實數集};{全體實數}

3、文氏圖:用一條封閉的曲線的內部來表示一個集合的方法。

注:何時用列舉法?何時用描述法?

(1) 有些集合的公共屬性不明顯,難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舉法。

如:集合

(2)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無遺漏地一一列舉出來,或者不便於、不需要一一列舉出來,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 ;集合{1000以內的質數}

注:集合? 與集合? 是同一個集合嗎?

答:不是。

集合? 是點集,集合? =? 是數集。

(三) 有限集與無限集

1、? 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 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記作Φ,如:

練習題:

1、P6練習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②{-2,-4,-6,-8,-10}

3、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N|x是15的約數}??????????? {1,3,5,15}

②{(x,y)|x∈{1,2},y∈{1,2}}? {(1,1),(1,2),(2,1)(2,2)}

注:防止把{(1,2)}寫成{1,2}或{x=1,y=2}

④???????????????? {-1,1}

⑤??? {(0,8)(2,5),(4,2)}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 結:

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於、不屬於、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描述法、文氏圖共3種)

3.常用數集的定義及記法

四、課後作業:教材P7習題1.1

五、板書設計:

課題

一、知識點

(一)

(二)

例題:

1.

2.

六、課後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時主要教會學生學習集合的表示方法,在認識集合時,應從兩方面入手:

(1)元素是什麼?

(2)確定集合的表示方法是什麼?表示集合時,與採用字母名稱無關。

探究活動

【題目】數集A滿足條件:若? ,則? (? )

(1)若? ,試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2)自己設計一個數屬於A,然後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3)從上面兩小題的解答過程中,你能悟出什麼道理?並大膽證明你發現的這個“道理”.

【參考答案】

(1)其他所有元素為-1,? .

(2)略

(3)A中只能有3個元素,它們分別是?,?? 且三個數的乘積為-1.

篇十:數學教案

一、情境創設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學習好夥伴――小精靈YY又來到了我們的課堂。瞧!它來了,(課件出示明明及聲音:同學們好,我是數學王國的小精靈YY,你們想去數學王國玩嗎?(想)想去數學王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先接受我的挑戰――闖三關,三關闖過了,才有資格去哦!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好,闖關開始!

第一關:口算

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

師:從剛才的計算中我們知道:十加幾就等於十幾(課件出示)

第二關:填一填

9+()=10

9+1+1=()

9+1+7=()

師:9加幾等於10

誒,你怎麼這麼快算出來,你你是怎樣算的?

9+1+1等於幾,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第三關:比比誰能最快算出三個數的答案

⑨③①⑧①⑨①⑥⑨

師:為什麼要先算9+1?(因為9+1=10,再算10加幾就等於十幾)

師:咦,孩子們!被你們這麼聰明的一算:“先讓9和1湊成10,再算十加幾就等於十幾。”的確快多了,也簡便多了。祝賀你們闖關成功,現在我們和小精靈YY一起向數學王國出發吧!

二、探究新知

1、猜謎引入,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數學王國,漂亮吧?數學王國不僅有許多豐富的數學知識,而且還有許多精彩的活動。這裏有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麼?

師課件出示: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説話伸脖子,走路擺架子。(打一動物)

2、觀察主題圖,發現信息

(1)師:請你們用數學的眼光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白鵝有9只,黃鵝有3盒。)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一個加法的數學問題嗎?(課件出示:一共有幾隻鵝?)

(3)列式:師:那這裏的“一共”表示什麼意思呢?(生:9只白鵝,師相機板書:9和3只黃鵝師相機板書:3合(加)起來。)所以我們要用加法師相機板書:+來計算。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師問:9加3等於多少呢?請你們先想一想,想好後,與你的同桌説一説,你是怎樣算出9加3等於多少的?

師:哪個小朋友告訴大家,9+3等於多少?(12)你是怎樣算的,上來和大家説一説你的想法,誰先來?(注意關注下面的同學)

①接着數(×××的名字)

師:你是怎樣算的?

師:她是怎麼數的?接着9往後數。我們大家一起來數一遍,這種接着9往後數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接着數” 。(板書:1.接着數)誰是用接着數的方法,舉手告訴我。

除了這種方法,哪位同學還有別的方法?

②點數法:(×××的名字)

師:你上來告訴大家你的算法,像他一樣一隻一隻從1按順序點着數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點數法”

我們用他的點數法一起來數一遍。

③湊十法(×××的名字)

除了這兩種方法,誰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好,你上來把你的算法告訴大家)生2:3只黃鵝裏拿一隻黃鵝給9只白鵝裏,讓白鵝裏的9和黃鵝的1湊成10。

師:然後10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就等於12只。咦,孩子,老師有個問題啊,你為什麼要把9先湊成10呢?(因為湊成10後更好算。)同學們,我們為他聰明的方法鼓掌吧!

※(課件演示)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他是從3只裏拿了多少,拿了一隻和9只怎麼樣,湊成10只,然後湊成的10只再與剩下的2只加起來就是12。

※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明白,老師用小棒代替鵝來演示一下,你們也跟着一起來擺一擺。首先根據這算式,左邊擺出9根小棒,右邊擺出3根小棒,然後從3裏拿出1根小棒和9湊成10,3就剩下多少?(2根)最後10根再加剩下的2根就是多少?(12根)

※思考:咦,孩子們!為什麼我們要從3裏拿出一根小棒給9呢?為什麼不拿2根、 3根呢?1根的目的是什麼?(和9湊成10)説的對嗎?所以像這樣:“先把9湊成10,再算十加幾就等於十幾。”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湊十法”(板書)。

※這個湊十法,可以用一個式子表示出來,同學們看,(師一邊板書一邊寫)先把小數3分成1和2,因為1和9是好朋友,所以在寫的時候,1要寫到9的這邊,讓1和9湊成10,然後用湊成的10加剩餘的2就等於12。

※順口溜:蘭老師根據這個湊十法編了一個順口溜,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到9想到1,3可以分成1和2,一九一九好朋友,他們一起湊成10, 10加2等於12.”師:用湊十法寫式子時,我們可以一邊念一邊寫,你們看。(師示範一邊念一邊寫)

※説一説:湊十法的計算過程。那你們也會説嗎?那你們與同桌一起比賽比賽,看看誰溜得好。

2、比較、優化,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用接着數,點數法,湊十法來計算9+3=12,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三種方法,誰來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是呀!我們在比較中發現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算式又快又簡便,其實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一邊説一邊板書課題:9加幾)(讓學生讀課題一遍)

3、動手操作

(1)、擺一擺

老師這有幾個算式:9+6=()9+8=()9+7=()

問:他們的得數是多少呢?我們用小棒來擺擺,好嗎?

※先根據算式擺出小棒。

※思考:移動幾根小棒,讓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一共是多少根?

(2)圈一圈,填一填(書上的練一練第1.2題)

問:圈一圈是什麼意思?寫式子時,你們可以按照“順口溜”的方法,一邊念一邊寫。4、整理算式,發現規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擺和填一填知道了:

(師一邊説一邊板書)9+2=119+3=129+4=13按照這個順序那9+7等於幾?9+7等於幾,9+6等於幾,9+8等於幾,同學們,這些是9加幾的算式,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在數學王國裏,學到了計算9加幾的計算方法,知道了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更簡便。還知道了9加幾算式之間的祕密。那你們想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本領,和YY一起來玩轉游戲嗎?比比誰更厲害!

1、遊戲一:開火車(2列)比一比,哪列火車開的又快又好!就送他一面代表勝利的智慧星!

2、遊戲二:摘蘋果。誰能正確算出算式的得數,這蘋果就送給他。

四、全課小結

好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小精靈―― YY的帶領下一起到數學王國遊玩,一路上我們學習了許多數學知識,相信你們也有許多的收穫,來説説吧!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有關9加幾的數學問題,希望孩子們做個有心人,帶着今天的收穫去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好嗎?

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

五、板書設計

1、點數法

3、湊十法

2、接着數

9+3 = 12

9 + 2 = 11

9 + 3 = 12

9 + 4 = 13

看到9,想到1

9 + 5 = 14

可以分成1和2,

9 + 6 = 15

一九一九好朋友,

9 + 7 = 16

他們一起湊成10,

9 + 8 = 17

加2等於12。

9 + 9 = 18

篇十一: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 P68-69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並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物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裏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接着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象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並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後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並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水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並通過親自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

學習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能進行有序觀察和有條理地思考,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3、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

4、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難點]:

統計教案

標籤:一年級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設計, 統計教案,

1、學生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 (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並將數據記錄在統計圖表中。

2、組織有效的統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合作。

[教學準備]:動物圖象、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加大象的生日宴會,你們願意嗎? (顯示大象圖像,並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待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它們來了!顯示:小動物們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會答:我想知道它們是誰?我想知道每一種動物有幾隻?)

二、實踐操作,初步體驗統計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那麼多客人,它們都是誰呢?分別有幾隻呢?下面,請同學們幫助大象對來的客人做好登記。一個客人就拿張相應的動物頭像貼在吹塑紙上。(顯示:動物客人依次揭開面具)學生擺動物頭像。

統計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學生擺完後,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隻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統計教案

標籤:一年級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設計, 統計教案,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麼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隻?學生分組討論後彙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小組合作,先討論怎麼分,怎樣排,然後動手理一理。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後教師把每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師為最漂亮的小組發一顆星。)

學生進行評價。引出課本第62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裏。(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麼?同學們有這麼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得到的。剛才我們做的這些就是統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師講述: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什麼?(花)有沒有關於花的問題想問別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顏色?各有幾朵?)

師:課本巳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裏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課前剪好。)

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麼?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裏。

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哪種花最多?哪種最少?你還知道些什麼等)給予評價。

統計教案

標籤:一年級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設計, 統計教案,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組為單位,説明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剪、擺一擺。

B、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少?你還知道什麼?)

C、想一想,説一説。

師: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同學們,你們再幫大象想一想,怎樣給客人們準備午餐呢?

讓學生説出各自的想法,給予評價。

師:回家後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篇十二:數學教案

教學要求:

1、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及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數對確定位置的意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複習鋪墊

我們在前幾年的課程中多次學習了位置與方向,説一説我們以前是怎樣確定位置的。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置,看一看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確定位置。

2、教學例1。

(1)出示P2例1,觀察主題圖。

(2)問:教師是怎麼知道確定張亮的位置的?

(3)介紹操作枱的情況。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第幾列是從左往右數,第幾行是從前往後數。這是一種約定。

(4)你能指出哪個是張亮同學嗎?

(5)説一説其他同學的位置。

(6)張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來。

張亮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

(2,3)中的數字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7)小結:可以用有順序的兩個數組成數對錶示出一個確定的位置:用括號把列數和行括起來,並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個逗號,把兩個數隔開。

(8)試一試:用數對錶示出其他同學的位置。

(9)張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嗎?

注意:用數對錶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説一説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P3例2

(1)觀察動物園示意圖,這幅圖和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麼不同?

①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

②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③方格紙的豎線(橫線)從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標註了0,1,2......。

(2)找一找動物園大門的位置,可以用數對怎樣表示出大門的位置?

(3)説出熊貓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4)比較大象館和海洋館的數對,第2個數都是4,説明什麼?

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説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麼特點?

如果用(X,4)表示某場館的位置,能確定在哪裏嗎?

(5)在圖中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4練習一第2題。

四、分課小結,提高認識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怎樣用數對錶示位置?應該注意些什麼?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4練習一第1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P5~6位置練習

教學要求:1、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及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根據數形結合的特點理解平移。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鞏固舊知

1、説説怎樣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在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時,要注意什麼?

3、説説下面兩組物體的位置關係。

(1)A(2,6)和B(5,6)

(2)C(4,3)和D(4,0)

二、深化練習,增添新知

1、P5練習一第3題。

(1)讓學生認真觀察重要地名索引。

(2)討論地圖冊中的重要地名索引是如何確定一個地點所在的位置的。

(3)這種方法和我們學習的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重要地名索引用三個數據或字母確定位置,數對用兩個數據確定位置;這裏確定的是一個區域,數對確定的是一個點。

(4)在圖上指出天文館、少年宮、五愛城所在的區域。

(5)表示出游泳館、郵電大廈、醫院、紅星劇場和火車站所在的位置。

2、P5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練習,做第(2)題時,注意最後要連成封閉圖形,要連EA。

3、P6練習一第5題。

先自己設計,想一想怎樣才能説的清楚,畫的準確。

三、綜合練習,提高能力

1、P6練習一第6題。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平移後,表示頂點位置的數對有什麼變化,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2、P7練習一第8題。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3、P7生活中的數學,結合圍棋、地圖等使學生了解數對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6練習一第7題。

篇十三:數學教案

練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算理、計算方法。

2、能利用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練習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口算。

(1)20×10 30×20 40×30 400×30

(2)13×20 15×10 18×30 120×40

2、計算。

(1)32×23 26×42

要求:

提倡多樣化計算方法。

展示各種計算過程,學生彙報。

提問説明每一層計算的算理;

發現問題,即使糾正。

(2) 2 4 5 2 4 6

×1 3 ×3 1 ×2 2

要求:

1)用豎式計算,格式規範;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3)展示個別同學計算過程。

4)出現問題,及時評講。

二、專項練習

1、出示計算題:54×36

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檢查;

提問學生,説一説計算中遇到什麼問題,要注意什麼;

抽選部分學生的計算過程進行評獎。

強調連續進位時的處理方法。

2、課文第32頁“練一練”的第5、6題。

第5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伴之間互相檢查、交流,最後全班交流訂正。

第6題:這是一道探究的數字模式規律的探索題。先獨立計算,再從中發現規律。解決步驟:

先獨立計算第(1)小題中的8個計算題。

觀察每一組算式,説説發現了什麼。

學生1:每一組前面乘法算式的積與相對應的後面除法算式的商剛好相等。

學生2:除法算式中,除數都是4,被除數都是整百數。

3、利用所發現的規律,這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

12×25=300 1200÷4=300

16×25=400 1600÷4=400

接着再讓學生完成課本第6題的第(2)題。

4、總結談話。

着重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程序,注意點。

三、鞏固練習

小黑板的作業。

四、作業設計

“五星級”對應的練習。與“口算”對應的練習。

五、板書設計(略)

篇十四:數學教案

一、教學內容:冀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幾)第69、70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過比較,知道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9加幾的進位加法。

2、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的思維過程。在探索9加幾進位加法的過程中初步滲透轉化10加幾的轉化思維。

3、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學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教學重點:滲透轉化思想,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會用“湊十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關鍵:把9加幾轉化成10加幾。

四、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20根小棒,蘋果卡片。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小棒20根。

篇十五:數學教案

《時、分、秒》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滲透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並掌握1分=60秒。

【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師生活動,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説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電子錶。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三)鞏固提高

1.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2.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

作業:課後大家試着收集一下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

四、板書設計

篇十六:數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聽清顏色和形狀的指令,感知集合。

2、在遊戲中尋找安全的家,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喜洋洋頭飾若干,紅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若干。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發幼兒興趣

1、遊戲:聽喜羊羊的音樂,進場。幼兒互相問好。

2、認識房子的不同顏色、形狀。

二、挑戰灰太狼(一維躲貓貓)

(一)按顏色躲貓貓

1、灰太狼把美羊羊藏了起來,你們説要怎麼辦啊?(幼兒講述)

2、仔細傾聽灰太狼的要求。

3、灰太狼去紅色的房子裏找小羊。(播放ppt,播放音樂,幼兒遊戲)

4、小結:不管什麼形狀,只要躲到和灰太狼顏色不一樣的家裏就可以了。

(二)按形狀躲貓貓

1、灰太狼去正方形的房子裏找小羊。(播放音樂,幼兒遊戲)

2、幼兒交流經驗

3、小結:怪不得灰太狼找不到我們,原來我們都知道灰太狼會到哪裏來找我們,然後找個和他不一樣的房子躲起來就安全了。

三、挑戰灰太狼和紅太狼(二維躲貓貓)

1、灰太狼去藍色的房子,紅太狼去圓形的房子找小羊。(播放音樂,幼兒遊戲)

2、幼兒討論

3、小結:和他們兩個都不一樣,才是最安全的房子哦!

四、營救美羊羊

播放ppt營救美羊羊,回羊村!

篇十七:數學教案

在國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僅僅完成了最基礎的工作,而把數學思想的滲透、數學方法的指導和數學能力的提高作為基礎知識的核心組成部分深入研究並重點實施教學,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國中數學教學方法與策略.

營造輕鬆教學環境

數學教學是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的雙向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擔任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只有在一個彼此信任而又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應有的學業,甚至進行深挖掘、再創造。 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猶如一棵朝氣蓬勃的小樹,只有沐浴和煦温暖的陽光才能令其快樂成長。教師應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鼓勵幫助,用誠摯的熱情,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學生喜歡教師,也喜歡數學課,進而喚起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

要想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但要在情感上吸引,更要在教學中提高信息接收率。例如,利用教材中可操作性強的一些動手實踐內容,指導學生用木條、鐵絲、硬紙等材料,製作幾何模型,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地講些數學趣聞、數學史料和數學家的故事等,不但增加了知識的生動性,而且易於使學生把數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在自身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進行數學知識構建,將數學和生活融為一體,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情趣,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心理和諧健康地發展。

國中數學教學方法與策略

重視數學基礎知識

學習數學知識要從基礎着手,要求學生從定義、公理、公式、性質與判定、使用條件、方法6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並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解答數學習題的基本模式,讓學生掌握解題的規範和程序,為基礎知識的深化運用做準備。同時還要系統地講解基礎知識,引導學生依據基礎知識的關聯與轉化關係進行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由知識點連成知識線,由知識線形成知識面,由知識面構成知識網。例如,關於圖形的認識與證明,可從點→線(平行線、相交線、同位角、內錯角等)→面(三角形、四邊形、相似、全等)→空間(投影、空間圖形、垂直平分等)入手,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數學理論深入理解、數學方法熟練掌握。

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的慾望。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信任學生。不能總以為學生能力不足,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從而把知識或問題嚼得細細的餵給學生,擔心哪一細節學生理解不了,這種傳統的知識講授方式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自主性的增強。應把適當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這些問題不能太難,要讓大多數學生經過自己努力,解決得了,以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這樣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方法傳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比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卞學習,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2、啟發引導,解決問題

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嘗試知識形成的過程,對探究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在此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解決“善於學習”的問題。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落實重點,突破難點,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教師在啟發引導時,要善於在知識生長點上設疑,特別是當學生不能憑藉原有知識和方法解決新的問題,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時,這裏既是新舊知識發生矛盾的焦點,又是教師進行啟發引導的最佳情境,更是學生思維發展的良好契機。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一要注意暴露學生學習過程的困難、障礙、錯誤和疑問,並且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嘗試、發現和解決;二要注意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畫龍點睛,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見解,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三要注意加強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先從操作中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對比、分析、判斷和綜合等思維活動,再啟發引導學生把思維過程或總結概括的結論用簡煉的語言,有層次地準確表述出來。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又發展了思維和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範例和解題教學,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過解題和反思活動,從具體數學問題和範例,總結歸納解題方法,並提煉和抽象成數學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題過程,充分發抨數學思想方法對發現解題途徑的定向、聯想和轉化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數學思想觀點為指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範例教學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和市美性的例題和練習進行。要注意設計具有探索性的範例和能從,抽象一般和特殊規律的範例,在對其分析和思考的過程,展現數學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對某些問題,要引導學生儘可能運用多種方法,從各條途徑尋求答案,找出最優方法,培養學生的變通性;對某些問題可以進行由簡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論,讓學生大膽聯繫和猜想,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對某些問題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慣性思維束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活躍數學課堂氣氛,妙講幽默插曲,激活學習熱情的方式

幽默,往往是藉助生動形象、詼諧的語言或一些相關的動作來完成的。在數學課堂上,適時引用,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講正、負數時,我講了這樣一個幽默:阿Q去給岳父拜年,走了1里路的時候,想”方便“一回。為了不讓肥料流失,阿Q一口氣跑回了家。講完,再加以引導,讓同學們的注意力從笑聲中轉移到學習上,往岳父家走1里路記正l,跑回家記負1,這樣,學生樂於接受,易於理解正、負概念。

恰當配置習題,鼓勵爭先板演的方式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編配置恰當的習題,為課堂教學目的順利達到鋪平道路,以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配習題須滿足以下要求:目的性、循序性、典型性、多樣性、針對性、量力性和啟發性。針對不同的習題,面向全體學生,指名在黑板(稿紙)上板演。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搞活了課堂氛圍,另一方面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因材施教,達到了教學目標。

活躍數學課堂氣氛,引用比喻故事,激勵勤奮學習的方式

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比喻,能使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能使枯燥無味的道理變得形象行動,同時對調節課堂氣氛十分有效。數學教學中,解題是其重要形式,它是學生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提高數學能力和發展智力的必要途徑。針對解題是件單調、枯燥的事,部分學生不想付出汗水的現象,我引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故事:有一隻猴子對主人説:“我要做人。”主人説:“你要做人,必須拔掉身上的毛。”於是主人就給猴子拔毛,剛一下手,猴子就疼得嗷嗷亂叫,再也不願讓人給拔身上的毛了。主人説:“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講完以後,問同學:“大家是想做猴子,還是想做人?”這樣,就以“猴子想做人”啟發教育那些想不 勞而獲的學生,從而調動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抓住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只能來源於自身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發展,是培養學生具備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徵,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上教師要善於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的進行中,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在知識的生長點、轉折點設計有趣的提問,以創設最佳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抓住學生“好勝”的特點,創設“成功”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和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在每一主動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要善於掌握有利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鼓動、誘導、點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讓學生從中獲得喜悦和快樂,這樣再從樂中引趣,從樂中悟理,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電教手段,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由於應試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一提起數學課,彷彿就是無休止的計算。其實,數學應該是國小階段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有趣的科學。因為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較強的人文性,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就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如肢體語言,課件、錄音錄像,簡筆畫,故事表演等等,再現教學內容。

電教媒體可以提供形象、直觀、生動的視覺畫面和聽覺刺激,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獨特的效果,它能讓學充分感知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利用多媒體教學,有着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特殊作用,多媒體的動感強,色彩對比明顯,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富有吸引力,它可輕易地展現那些傳統方法難以講清楚的教學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其優勢。

篇十八:數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能通過辨認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進行配對。

2.在遊戲中體驗兩物體間的色彩關係,發展觀察、辨別能力,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3.樂意參加遊戲活動,體驗遊戲與操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

認識紅、黃、藍三原色,能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進行配對。

活動難點

在遊戲中體驗兩物體間的色彩關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能説出1-2種生活中常見的顏色。

2.物質準備

(1)教具:“色板”,磁性黑板一塊,紅、黃、藍三色標識卡,紅、黃、藍皺紋紙大花各一朵,歌曲《找朋友》,鋼琴曲《化蝶》,紅、黃、藍皺紋紙剪成的彩條,紅、黃、藍三色蝴蝶圖片若干張。

(2)學具:“色板”,白色圖畫紙每人三張,紅、黃、藍色廣告色三盤,水彩筆,塗有半邊顏色的蝴蝶圖案若干份,《操作冊》第1冊第1-2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幼兒每人胸前分別戴上紅、黃、藍色的蝴蝶圖片,教師手持紅、黃、藍色大花。師幼相互問候,走線。

線上遊戲:師幼在鋼琴曲《化蝶》的音樂聲中一起變換兩臂動作--叉腰、側平舉、振翅做蝴蝶飛狀。

師:“請紅蝴蝶飛到和你顏色一樣的花朵前面遊戲吧!”(同樣方法請黃、藍色的蝴蝶對應找花遊戲)

2.集體活動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①教師出示紅、黃、藍三朵花,請幼兒觀察並説出花的顏色分別為“紅花、黃花、藍花”。

②依次出示教具“色板”中的紅、黃、藍色板各兩塊,採用蒙氏“三階段數學法”引導幼兒認識三種顏色並説出名稱“紅色、黃色、藍色”。

師手拿紅色色板:“這是紅色。”再將紅、黃、藍三色色板拿在手中:“紅色在哪裏?請你們把紅色的色板請出來吧!”教師手拿紅色色板:“這是紅色嗎?有哪些東西也是紅色的?請你們講講。”啟發幼兒結合日常生活説出紅色、黃色、藍色的物品。

師小結:“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它們使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2)顏色配對。

①教師出示紅、黃、藍色板各一塊放在黑板上,請幼兒觀察並説出它們的顏色。

師:“紅色、黃色、藍色説它們太孤單了,想找一個好朋友。我們幫它們找個好朋友吧!”出示三種顏色的另一塊色板,請幼兒將它們對應排放在磁性黑板上原有三種顏色色板的旁邊,讓幼兒感受相同顏色的配對。

②幼兒集體操作學具“色板”,進行顏色配對活動,教師巡迴指導幼兒。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印色。給幼兒提供三張白色圖畫紙和三盤廣告色(紅、黃、藍),幼兒根據教師手中的色彩標識卡在白紙上用手蘸廣告顏料進行拓印。

第二組:操作學具“色板”。將相同顏色的兩塊色板放在一起,並説出每塊色板的顏色名稱。

第三組:“彩蝶紛飛”塗色活動。將塗有半邊顏色的蝴蝶圖片發給幼兒,請幼兒將蝴蝶的另一半塗上相同的顏色。

4.遊戲活動

(1)音樂遊戲“找朋友”。

教師帶領幼兒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進行遊戲。音樂停止,請佩戴相同色蝴蝶圖片的幼兒手拉手站在一起。師:“為什麼你們是好朋友呢?”引導幼兒説出是根據顏色來選擇的。遊戲反覆進行兩次。

(2)遊戲“彩色的路”。

地面上鋪設有三條用皺紋紙剪成的紅、黃、藍色彩紙,請幼兒根據胸前蝴蝶圖片的顏色對應找路“飛回”到線上。

師:“蝴蝶們,我們今天玩累了,請找一條和你的顏色一樣的小路飛回家休息吧!”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引導幼兒將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收拾整齊。

活動延伸

1.園內延伸

(1)完成《操作冊》第1冊第1-2頁的活動。

(2)顏色想像:教師任意説一種顏色,請幼兒説出含有該顏色的事物,比比看誰説得多。

2.家庭延伸

(1)談話活動“我喜歡的顏色”。家長請孩子説出喜愛的顏色及理由。

(2)請家長引導孩子將相同顏色的衣服進行分類整理。

篇十九:數學教案

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對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分類和整理,為了更好地瞭解圖形的類別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兩點: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在對圖形進行分類時,通過“認一認”“分一分”“説一説”“做一做”等活動,學生能夠對圖形的特徵有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歸納和分類,學生就會輕鬆掌握知識的要點,尤其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特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感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2、重視學生的應用意識。

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的特性,讓學生想象生活中運用這一特性的實例,再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7根小木棒7顆釘子

教學過程

⊙回顧已學內容,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認識了許多圖形,誰來説一説它們的名字?

學生自由表達。

師:今天老師把你們的“老朋友”都請來了,你們想見見嗎?(課件出示各種圖形)

學生認一認,説一説。通過觀察,發現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圓、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

師: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與這些圖形有關。(板書:圖形分類)

設計意圖:從引導學生回憶認識的圖形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引導學生認一認課件出示的各種圖形,為後面學習圖形的分類奠定基礎。

⊙自主探究,認知圖形的特徵

1、第一次分類,引導學生把所有認識的圖形分成兩類。

師:如果讓你們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們打算怎麼分呢?

學生在小組內動手分一分,並在小組內交流分類的結果。

師:你是按什麼標準分類的?你能根據其他同學的分類結果想到他分類的標準是什麼嗎?

全班交流分類的結果並説明分類的標準。

按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來分,可以分成兩類。

(1)平面圖形:其特徵是構成圖形的所有點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包括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

(2)立體圖形:其特徵是都佔有一定的空間,它包括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

2、第二次分類,引導學生將平面圖形分一分。

師:你們能將這些平面圖形再分成兩類嗎?(課件出示學過的所有平面圖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探討分類的方法。

(1)把平面圖形按是否由線段圍成的來分,可以分成兩類。

①一類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即圓。

②另一類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即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引導學生繼續分一分。

師:你們能把這些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再分成兩類嗎?

(2)把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按邊數的多少來分,可以分成三角形和四邊形兩類。

①三角形是由3條線段圍成的,它有3條邊。

②四邊形是由4條線段圍成的,它有4條邊,包括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知的圖形,引導學生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逐層遞進的分類,既培養了學生整理、歸納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篇二十:數學教案

一、教學內容:P89~92

二、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引導學生認識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使學生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能作出簡單的預測,能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三、重點、難點

使學生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簡單的問題或作出預測。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獲取信息,進行交流的能力。

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四、課時劃分:

4課時

五、教學進度:

第16周

讀統計圖表

教學內容:P89~9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讀簡單的統計圖表,學會從統計圖表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及統計表。

3、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預測。

教學難點:

使學生對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教學過程:

開課。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那你們都喜歡什麼樣的電視節目呢?那老師調查一下都誰喜歡看卡通片呢?還有別的節目嗎?呀!老師忘了剛才調查的情況了?怎麼辦哪?好!我們就來看看這張統計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怎樣從統計圖和統計表中獲取信息,也就是怎樣讀懂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板書:讀統計圖表

二、探索新知

1、讀統計圖

(1)讀縱向統計圖。

課件顯示“二(1)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

(小組內交流

這幅統計圖告訴你些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認識:

a、“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是這幅統計圖的名稱。

b、橫着看:新聞、卡通片、體育、電視劇、歌舞等詞表示節目名稱。

c、豎着看:左邊從下往上依次有0、1、2、3……13,這些數代表具體的人數。

(或每行都有13個格子,1個代表1個單位)

左上角“人數”一詞還告訴我們這裏使用“人”做單位名稱。

d、用直條的高矮表示最喜歡某種電視節目人數的多少。它的特點是能直觀的看出數量的多少。

e、直條用不同顏色表示,相鄰節目之間的空格是為了更直觀、更鮮明地表示各個數量,同時也起了美觀作用。

舉例説明怎樣根據直條的高矮讀各個節目的最喜歡的人數。(配合課件演示)

(同學們,請大家考慮一下,隨着年齡的增長,看卡通片的同學們還會這麼多嗎?你是怎麼想的?

(2)讀橫向統計圖。

(介紹橫向統計圖。

(獲取信息。

讓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再與同伴交流,看誰從圖中瞭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討論。

如果班上要組織單項體育賽,你認為組織哪項比賽會最受歡迎?為什麼?

2、讀統計表

課件顯示課本第88頁“某地199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

(1)指導觀察,獲取信息。

讓學生認真觀察,再在小組內討論: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麼?

(2)全班集體交流。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

a.“某地198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是這張統計表的名稱,它告訴我們本表的統計內容。

b.統計表的第一行是年份,從1985年開始,每隔5年統計一次。

c.統計表的第二行是這個地區安裝電話的部數。

d.從表中看1985年安裝電話很少,只有18部,以後每5年統計一次,電話數量逐年增加。

(分別解釋其數量)

(提出問題

現在這個地區可能有多少部電話?

小組交流,指名回答。

3、認識統計圖、統計表的作用。

三、小調查

剛才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統計圖表對於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很大幫助。

下面,我們就來實際地體會一下。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要進行調查的一些簡單要求。(大屏幕顯示)

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你們小組同學的睡眠時間。

2、用你喜歡的方法作記錄。

3、根據你的記錄製作統計表、統計圖。

4、組內交流你的統計圖表。並選出代表彙報。

全班彙報、交流。

四、全課總結

你今天有哪些收穫?

統計――討論

一、教學內容:P91~92

二、教學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從統計圖表中獲取信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使學生學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並作出簡單的預測。

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以討論的方式繼續深入認識統計圖表。

(二)探索新知

課件顯示如下統計表和討論4個小問題

身高和年齡有什麼關係?

什麼年齡長得最快?什麼年齡長得最慢?

預測到8歲時,小軍可能有多高?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讀懂統計表

小組內討論,交流以上(1)、(2)、(3)、(4)四個小問題。

全班交流

小軍的身高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通過計算,知道:1~2歲高12cm、2~3歲高8cm……1~2歲長得最快,6~7歲長得最慢

預計8歲時高5cm,有117+8=122cm

(三)、鞏固練習

書P92“練一練”練習題

指導學生讀懂統計圖

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哪天賣得多,哪天賣得少?

一週內大約賣了多少台?

預測接下來的週六、週日、週一可能賣多少台?

3、全班交流

(四)、統計實踐活動

製成統計表

製成統計圖

展示學生填寫的統計圖表

討論、交流

質疑、解惑

(五)、全課總結

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很重要的途徑,科學家的許多發明、創造是從無數次的科學實驗中獲得的,所以我們從小要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

按實驗要求認真進行實驗的全過程,如定時觀察、定時記錄有關數據等。

要持之以恆,遇到困難不要泄氣,能虛心請教他人。

能靈活統計表示實驗中的相關數據

……

(六)作業

選用隨堂練習作業

篇二十一:數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按8以內的數字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鞏固對8的實際意義的理解。

2、運用目測接數的方法感知、判斷8以內的數量。

3、能較仔細地進行操作,注意保持幼兒用書畫面的整潔。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了數字8,有目測接數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和學具。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小蝌蚪》。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扮演小蝌蚪遊進教室,並根據歌詞內容表演。

二、看數字找蝌蚪。

1、教師:青蛙媽媽遇到了一件傷心的事情,它找不到自己的寶寶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2、教師:你知道每隻青蛙媽媽生了幾個寶寶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從青蛙身上的數字説出它生了幾個寶寶。

3、教師:河裏游來了一羣一羣的蝌蚪寶寶,這羣蝌蚪寶寶要怎樣數才能又快又對呢?先看哪邊?有幾個?再接着數……4、教師:這些蝌蚪寶寶分別是哪位青蛙媽媽的孩子呢?你是怎麼知道的?鼓勵幼兒用目測接數的方法説出每羣蝌蚪的數量,然後再將蝌蚪的數量和青蛙身上的數字進行匹配,幫助青蛙找到蝌蚪寶寶。

三、操作活動。

數一數、連一連。觀察畫面青蛙身上的數字,認一認是數字幾,再用目冊接數的方法判斷畫面上有幾個小蝌蚪,最後用連線的方法幫蝌蚪找媽媽。

四、評價活動。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情況,對畫面整潔的幼兒給予表揚和鼓勵。

活動反思:

農村的孩子對青蛙和蝌蚪非常熟悉,能很流利的説出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生活習性。通過活動在解了青蛙的出生和生長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幼兒特別喜歡動手操作,我把快樂詩畫與本節活動相結合,更符合幼兒特點,使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繪畫的技能。

篇二十二: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會用待定係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2.通過實例進一步加深對反比例函數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比例係數的具體的意義.

3.會通過已知自變量的值求相應的反比例函數的值.運用已知反比例函數的值求相應自變量的值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重點:用待定係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難點:例3要用科學知識,又要用不等式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反比例函數的定義:

判斷下列説法是否正確(對‖√‖,錯‖3‖)

(1)一矩形的.面積為20cm2,相鄰的兩條邊長分別為x(cm)和y(cm),變量y是變量x的反比例函數.(2)圓的面積公式s??r2中,s與r成正比例.(3)矩形的長為a,寬為b,周長為C,當C為常量時,a是b的反比例函數.方形的邊長為x,高為y,當其體積V為常量時,y是x的反比例函數.(4)一個正四稜柱的底面正

定時,商和除數成反比例.(5)當被除數(不為零)一

(6)計劃修建鐵路1200km,則鋪軌天數y(d)是每日鋪軌量x(km/d)的反比例函數.

2、思考:如何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比例係數是3,則函數解析式是_______

(2)當m為何值時,函數4是反比例函數,並求出其函數解析式.y?2m?2關鍵是確定比例係數!x

二.新課

1.例2:已知變量y與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9,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和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小結:要確定一個反比例函數y?k的解析式,只需求出比例係數k。如果已知一對自變量與函數的對應值,x

3時,y=2,求這個函數的解析式和自變量的取值範圍。4就可以先求出比例係數,然後寫出所要求的反比例函數。2.練習:已知y是關於x的反比例函數,當x=?

3.説一説它們的求法:

(1)已知變量y與x-5成反比例,且當x=2時y=9,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

(2)已知變量y-1與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9,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

4.例3、設汽車前燈電路上的電壓保持不變,選用燈泡的電阻為R(Ω),通過電流的強度為I(A)。

(1)已知一個汽車前燈的電阻為30Ω,通過的電流為0.40A,求I關於R的函數解析式,並説明比例係數的實際意義。

(2)如果接上新燈泡的電阻大於30Ω,那麼與原來的相比,汽車前燈的亮度將發生什麼變化?

在例3的教學中可作如下啟發:

(1)電流、電阻、電壓之間有何關係?

(2)在電壓U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電流強度I與電阻R成哪種函數關係?

(3)前燈的亮度取決於哪個變量的大小?如何決定?

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後師生一起點評。

三.鞏固練習:

1.當質量一定時,二氧化碳的體積V與密度p成反比例。且V=5m3時,p=1.98kg/m3

(1)求p與V的函數關係式,並指出自變量的取值範圍。

(2)求V=9m3時,二氧化碳的密度。

四.拓展:

1.已知y與z成正比例,z與x成反比例,當x=-4時,z=3,y=-4.求:

(1)Y關於x的函數解析式;

(2)當z=-1時,x,y的值.

2.已知y?y1?y2,y1與x成正例,y2與x成反比例,並且x?2與x?3時,y的

值都等於10,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係。

五.交流反思

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一般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已知條件中明確告知變量之間成反比例函數關係,如例2;另一種是變量之間的關係由已學的數量關係直接給出,如例3中的I?

六、佈置作業:P4B組

教學後記:

U由歐姆定律得到。R

篇二十三:數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於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乾(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裏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淨。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裏面是什麼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乾”,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乾”。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裏有許多的“餅乾”,看看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幼兒觀察、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乾”。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乾”。幼兒邊喂邊説:碗寶寶,給你吃“XX餅乾”。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乾”。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乾”。

三、幼兒吃餅乾。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乾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乾,看看你拿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2、請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乾。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説一句話:我吃的是XX餅乾。

《看誰抓得多》數學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看誰抓得多》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是幼兒生活中常會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它們的不同用途,並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記錄的方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分了三個步驟。1、怎樣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環節中利用幼兒每天都玩的積木來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主動去想辦法,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引導時交代清楚記錄單記錄不僅自己能看懂,也要讓別人看懂。讓孩子帶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環節幼兒操作記錄由於是大班了而且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多次使用過記錄表了因此這次也不例外孩子對記錄表格非常熟悉。讓孩子玩看誰抓得多的遊戲,孩子通過玩遊戲自然的導出了數的概念和認知,通過不同的數量進行觀察、數數、記錄,比比誰的眼力快誰的動作速度快,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了數字的神奇和有趣,並將幼兒對數字的理解、運用進一步加以擴展和延伸。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必迴歸生活。通過這一過程,孩子可以進一步體驗到數字的妙用,感受到運用數字的快樂,從中也增強了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最後的猜猜看中我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如:老師抓了28個我怎麼抓了8個等問題值得孩子們進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孩子繼續去探索發現。

篇二十四:數學教案

數學教案

國小資源網最近更新的.教案: ? ? ? (滬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聽着數、摸着數 2 ? (滬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買冰淇淋――幾個和 ? (滬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分一分 數一數 1 ? (滬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對應與比較 1 ?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數學廣角 3 ? (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我是小巧手 ? (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認識物體練習 1 ? (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認識物體 1 ? (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分一分練習 2 ? 教師節送給您的禮物您收到了嗎?

篇二十五: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據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標出下列班上同學的位置(圖略)

{藉助教師操作枱上的學生座位圖,迅速將實際的具體情境數學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説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強調0列、0行,並指導學生正確找出。)

3.同桌討論説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並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知識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為用數學方法確定位置,發展數學思考,培養空間觀念。}(二)、課堂提高

練習一第6題

(1) 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 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後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後的圖形,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小組內相互説説。

(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讓學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數對錶示點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數與形之間的橋樑,加強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繫。}

三、當堂測評

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學之間互相檢驗交流,最後,教師再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

練習一第5題

(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據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

{繼續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課堂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樣?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五、設計意圖:

本節知識,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起先説“列”後説“行”的習慣。然後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座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課後小記

數學範文教案s三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課件出示複習題。

(1)列式並説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麼?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2)計算:

+ + = + + =

2.引出課題。

+ +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麼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什麼?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3、 課件出示例1

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學生根據線段圖列出不同的算式,並解答。

(1)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 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麼“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_ 3 =

(3).分數乘以整數的法則。

A.導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轉化思想把分數乘以整數這個新知識轉為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説互相看。)

B.歸納法則。

通過以上計算,想一想分數乘以整數怎樣計算呢?

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的語言準確又簡練。

小組討論,總結出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麼?

強調:能約分,要先約分;結果是假分數一定要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4、 教學例2

(1)出示 _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麼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後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説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看圖寫算式

2.先説算式意義,再填空。

3.看算式,約分計算。(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四、學生課堂自評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每個學生給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

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 和的簡便運算。

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11 _3

= 2_3/11

= 6/11

篇二十六: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能借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關係。【重點難點】

負數的意義和數軸的意義及畫法。

【教學指導】

1.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負數的認識。

負數的出現,是生活中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需要。教學時,教師應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實例,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素材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出現負數的必要性,並通過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在引入負數以後,教師要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正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通過大量的事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把握好教學要求。

對負數的教學要把握好要求,作為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過渡,國小階段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這裏不出現正負數的數學定義,而是描述什麼樣的數是正數,什麼樣的數是負數,只要求學生能辨認正負數。關於數軸的認識,這裏還沒有出現嚴格的數學定義,而是描述性的定義,只是讓學生藉助已有的在直線上表示正數和0的經驗,遷移類推到負數,能在數軸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所對應的點。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創設了開放性的思維空間,在解決問題時應着眼於讓學生自主地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題思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答案,對於學生有道理的闡述,教師要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轉載於: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後退25步嗎?説説你是怎麼表示的?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歸納正數和負數。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像+8,+4,+20xx,+500,+1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前面的+號也可以省略不寫。像-8,-4,-5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負數。

篇二十七:數學教案

經典例題

已知關於 的方程 的實數解在區間 ,求 的取值範圍。

反思提煉:1.常見的四種指數方程的一般解法

(1)方程 的解法:

(2)方程 的解法:

(3)方程 的解法:

(4)方程 的解法:

2.常見的三種對數方程的一般解法

(1)方程 的解法:

(2)方程 的解法:

(3)方程 的解法:

3.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轉化。

4.通過數形結合解決方程有無根的問題。

課後作業:

1.對正整數n,設曲線 在x=2處的切線與軸交點的縱座標為 ,則數列 的前n項和的公式是

[答案] 2n+1-2

[解析] ∵=xn(1-x),∴′=(xn)′(1-x)+(1-x)′xn=nxn-1(1-x)-xn.

f ′(2)=-n2n-1-2n=(-n-2)2n-1.

在點x=2處點的縱座標為=-2n.

∴切線方程為+2n=(-n-2)2n-1(x-2).

令x=0得,=(n+1)2n,

∴an=(n+1)2n,

∴數列ann+1的前n項和為2(2n-1)2-1=2n+1-2.

2.在平面直角座標系 中,已知點P是函數 的圖象上的動點,該圖象在P處的切線 交軸於點M,過點P作 的垂線交軸於點N,設線段MN的中點的縱座標為t,則t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解析:設 則 ,過點P作 的垂線

,所以,t在 上單調增,在 單調減, 。

標籤: 教案 精選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5ejne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