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這個女孩長大了——家班共育案例

這個女孩長大了——家班共育案例

這個女孩長大了——家班共育案例

這個女孩長大了——家班共育案例

【案例背景】陳某,女,12歲,國中一年級學生,獨生女,平時很愛説話,成績一般。那是七年級年級第二學期的剛開學的時候,她從開學第一天開始一個星期沒有來上課,在這星期中,我不斷地打電話給她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將陳娜娜勸回學校上課。父母在電話中對於她為何不願來上學一事也不願説出口,同時也表示自己實在無能為力,管不了這個孩子,言語中透露着一絲放棄的意味。

【基本情況】對於大多數班主任來説,女生普遍都是比較省心的學生,但陳娜娜便是一名比較讓老師們頭疼的女生。不如其他女生的乖巧、聽話,她是個有着十足大小姐脾氣的孩子。在學校,她無法很好地約束自己,經常因為紀律問題被老師批評,隨後會產生強烈牴觸情緒,於是就會表現在臉上、行為上。例如在體育課上,陳娜娜因為紀律問題而被體育老師批評,她就十分不服氣地拂袖而去。諸如此類與老師發生正面衝突的事件不在少數。在家中,她也經常與父母會因為少給了零花錢,或者父母的小嘮叨而爭吵,甚至徹夜不歸以及曠課。而她的交友情況也十分讓老師與家長擔憂,在七年級年級的後一階段,她經常與校內以及校外的不良女生為伍,跟着她們學會了化粧打扮,出入一些娛樂場所。眼看着這麼一個女孩逐步在走入非正常軌道,作為班主任的我只是想着無論如何要將她拉回正軌。

【案例分析】通過不斷的瞭解,我漸漸發現,陳娜娜其實是個本性純良的孩子,願意接受老師平和的指導,造成陳娜娜的問題的主要是因為:1、家長平時過於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強烈的牴觸情緒,容易衝動,因此在學校中才會與老師產生這些嚴重的衝突。2、家中父親是繼父,母親又不願多管,相對來説缺少了一份家庭温暖,讓她生活中沒有寄託,於是才會想要與校內外的不良女生一起。3、不願體會父母平日裏工作的辛苦,不知道父母的經濟情況只是一味的要錢。

【教育經過】於是我便決定親自上門,將她“請”回學校。鑑於她平時對於老師的批評的如此大的抵抗情緒,我覺得這次上門必須以緩和她的情緒,拉近她與我之間的距離為主,而並非一味的批評教育。於是我到她家的時候,我並未劈頭蓋臉責問她為何一直不來上學,而是半開玩笑地問她:“一個星期沒來上學了呢,在家幹什麼呢?”她的臉馬上由起初見到我出現的震驚轉而變為了不好意思的害羞表情,低頭輕聲地回答:“沒幹什麼……”我立刻接上去問:“那為什麼不來上學呢?有什麼困難嗎?跟老師説説,老師幫你解決。”就在她猶豫要不要説之時,她的父母回來了。父母一回來便是對着我一頓罵她,可以看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已經十分惡劣,並且她的這種大小姐的幼稚脾氣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關係。於是我平復了家長的情緒,然後聊天中,我瞭解到原來她不願來學校的原因並非是在學校中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問家長要20元錢而家長怕她亂花不願給她這麼小的事情。

首先我與陳娜娜溝通,向她講述了自己以前與父母之間叛逆的故事,“但是,其實你知道嗎,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仔細想想其實他們對你在很多細節上都在關心你,雖然嘮叨,但是都是出於對你的愛,如果不愛你的話他們根本就不用管你要多少錢,無非就是出於擔心你胡亂花。”她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另外無論你與父母發生了什麼矛盾,也不能以不上學為要挾啊,這是毀了你自己的前途,要為自己的將來着想知道嗎?”她很誠懇地説:“嗯,對。”然後她立刻起身説了句:“我去洗衣服。”之後,我與她家長也作了一番溝通,指導家長在孩子的問題上第一要多在生活上多與她溝通,而不僅僅是在物質上滿足,另外在溝通方式上也要注意避免之前一味的謾罵,而是多考慮孩子的想法,以勸服教育為主,拉近與她之間的距離。

在這次事件之後,第二週她便來到學校上課了。下課時她偷偷塞給我一封信,信上説:“當老師來到我家的時候,我本以為老師會狠狠地批評我,但是老師沒有,這讓我很感動。老師,現在我明白了,我應該長大,應該好好學習,在家裏也多幫助爸媽,讓他們不要再那麼辛苦了。”

在此之後,她明顯改變了,首先在脾性上柔和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樣的尖鋭。而家長也表示在家中懂事不少,會幫着做家務了。我為了想讓她與校內外的不良學生斷絕聯繫,心想着要給她點事情做,讓她能夠參與到班級中的活動中來,盡力發揮她畫畫的能力。於是我便讓她負責班級的板報,從我手把手教她如何出一期優質的黑板報開始,逐步將她的潛力挖掘出來,她負責的板報一期比一期精彩,還經常在學校的評比中獲得好成績。這讓她也更有自信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而忘卻了許多其他無關事。她的進步老師們都看在眼裏。此外家長也反映在家中也變得懂事很多。

正如她在信中給我寫的那樣,這個以前充滿大小姐脾氣的女孩真的長大了。

【教育感悟】: 一、關注學生心理,探索家班共育 

信息時代,各種社會現象對學生的心理干擾十分嚴重,他們每時每刻都接受到新的信息,加之學生的好奇之心,事物的新鮮之感,嚴重干擾着學生的認知,導致很多學生不誠實,不自覺。對於應該做的事感到枯燥無味,總想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或是十分新鮮的事去嘗試,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切記草率行事,關注學生的心理,重視學生的行為,落實監管或教育,促進家班共育。

二、注重交流語氣和語態,實施家班共育 

學生對自己所作所為十分敏感,尤其是自己違背正常行為所作,隨時都在搪塞或掩蓋事實真相。無論是老師教育學生,還是家長教育子女,都應本着弄清事實為目的,委婉、平等的與其交流,儘量注意語氣的平和、語態的自然,切記説話太零碎,否則,他們十分反感,你指責或教育他十句,或許他一句都沒聽進,甚至他會與你竭力狡辯,抓住其心裏和表情,心平氣和的與他交流,順着他的心裏談話,很容易將其事實的真相弄清楚,也會落實好對其的教育。

三、尊重事實落實教育,促進家班共育 

老師或家長都是成人,作為成人,都很清楚,對於學生或是子女的教育,都容易根據成人的常識性認識實施猜測性的教育,不是謾罵就是責怪,這其實很不好,很容易導致有些學生或子女,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掩蓋事實的真相,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久而久之,還會對學生或子女起到反面作用,甚至影響學生或子女的心理健康,上面的案例就是如此,不然她怎麼會“化粧打扮,出入一些娛樂場所呢?”老師或家長在落實教育時,先務必弄清實施的真相,再施以教育,讓他沒有怨言,真正認識到錯誤,接受教育,才能對其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家長和老師協同合作,踐行家班共育 

家班共育是本着教育的本質,落實對學生或是子女的教育,也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責任。人是生活在集體中,生活在他人的視線中,尊重事實,心平氣和的交流,重視教育對象的心理感受施教,一定會有所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6k9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