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關於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關於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關於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4頁練習十五第2~4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方法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下面各題

15×3 19×4 53×8 61×7

14×10 20×42 50×60 80×30

700×20 71×20 56×40 47×30

二、指導練習

1.計算:21×32,要求學生列豎式計算

提問: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第一步先算什麼?第二步再算什麼?第三步再算什麼?

提問:42表示什麼?豎式中,63表示什麼?

2.用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

3.看誰算的快

完成教科書第64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

學生完成後,教師講評,重點要讓學生説出計算的過程。

4.教科書第64頁的第3題

根據畫面內容,把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來,並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隻羽毛球,該怎樣列式? 12×14

提問為什麼這樣列式?

5.完成教科書第64頁的第4題。

自己分析畫面內容,根據題目的問題,列式解答。

並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練習,你進一步學會了什麼?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複習內容:

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小數的讀寫、簡單的加、減法。(課本第113頁的第5、第115頁的第9、10題,練習二十五的第5、10~12題。)

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並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統計知識點

1、出示:某地區1994~20xx年沙塵天氣情況統計表。

2、學生取出方格紙,按照統計表數據製作統計圖。

(1)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製作。

某地區1994~20xx年抄塵天氣情況如下圖,讀懂統計圖。

橫軸上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使學生明白橫軸上表示年份,縱軸表示沙塵的天數)

(3)指導畫圖。

①縱軸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應該怎麼表示?(使學生懂得這裏每格表示2天。但是這不是確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輔導。

3、回答問題。

(1)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麼感想?(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從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塵暴)

20xx年沙塵暴天氣最多達20天,近幾年沙塵暴天氣逐步增加。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算出這個地區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塵天數。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答案,説出想法。

二、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讀法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些數嗎?是什麼數?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請學生讀出這些小數。

(2)你還知道哪些小數?説一説,讓同學寫一寫。

2、小數大小比較。

(1)出示兩組小數讓學生比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學身高統計表(單位:米)

姓名王鳳李娟劉麗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讓學生説一説想法和比較後的體會。

雖然學生根據小數的含義進行,但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簡便的比較方法,比如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小的,這個小數就小。

3、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計算,説一説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三、課堂活動

1、練一練:課本第115頁的第9、10題。

2、課內外作業:課本第117頁的第5、10、11、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複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麼?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第8頁。

教學目標:

1、瞭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 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説説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説一説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説説廈門在北京的什麼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麼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 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1: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麼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麼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説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説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説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築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⑴認知目標:

①讓學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②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⑵能力目標。

①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②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培養學生

的探索能力和創新。

③滲透“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④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在學習和活動中,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課件。

學具:1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學習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現在誰來介紹一下什麼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前面在練習中我們已經發現可以用數小正方形的方法來求面積。(電腦出示)如下圖:

讓學生説説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3、師:同學們,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籃球場的面積、操場的面積、游泳池的面積…(出示圖片),也用數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煩了,所以我們就要尋找一種更好的、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讓數學接近學生的生活。通過課件出示籃球場、操場、游泳池等圖片,在具體可感的的場景中引起學生新知的慾望,讓學生感受到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煩,應該尋找一個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利用遷移,大膽猜想。

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的面積計算方法。

1、複習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在研究長方形的面積之前,誰先來説説長方形的周長是如何計算的?

2、師:既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與它的長和寬都有關,現在請你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可能與什麼有關?(根據學生回答,肯定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已有計算周長的方法,我就利用這個舊知,讓學生猜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不是跟它的長和寬有關呢?在遷移中導出新知。)

(二)分層實驗,發現計算方法。

1、初求面積,猜想方法。

師:既然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現在請你先來試一試。在練習紙上,有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請你想辦法求出它的面積。可以自己獨立嘗試,也可以同桌討論進行。學生動手嘗試。

學生彙報自己的方法。

設想學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擺了15個,所以它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2)每行擺5個,可以擺3行,它的面積是5×3等於15平方釐米。(3)用尺畫了15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4)因為它的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所以它的面積是5×3等於15平方釐米。

比較學生的方法,説説哪一種最簡便?(發現用乘法計算最簡便)

發現用乘法計算的第2種方法與第4種的聯繫。觀察第2種方法與第4種方法,有沒有發現什麼?

(聯繫:因為這個長方形的長是5釐米,所以可以每行擺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寬是3釐米,所以可以擺3行。所以第2種方法其實與第4種方法是相類似的。就是長方形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等於長、寬釐米數的積。)

師:經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用乘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比較簡便。現在請你們猜一猜,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出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

那我們的這個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個問號)下面我們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學生先初步求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的面積,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不僅跟它的長和寬有關,而且猜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這個

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帶着想要去驗證這個計算方法的急迫心情開始下面的活動。)

2、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1)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擺了一個信封,在每個信封裏放了許多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請你自己動手來拼各種各樣的長方形。

(2)在拼長方形之前,老師要提兩個要求:

①用到的小正方形的個數不限,想用幾塊就用幾塊。

②同桌合作,一個人拼,一個人記錄。也可以交換着拼和記錄。每拼出一個長方形,就請你在這張表格(實物投出表格)中記錄下你這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麪積。然後再接着拼。

③拼好以後,請你和同桌相互説説你拼的這個長方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用了多少個面積是1平方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3、反饋交流。

(1)(指名學生反饋)現在誰願意來講一講你是怎麼拼的?你拼的長方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用了多少個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學生邊説師邊在電腦中輸入。)

(2)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拼法嗎?

4、四人小組討論。把你們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觀察表格,你從大家的表格中能發現什麼規律了嗎?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了嗎?

5、:剛才我們通過大膽猜想,並通過自己的實驗進行了驗證,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在合作中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培養了合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的力量。)

6、尋找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1)學生猜想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電腦出示)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求出它的面積。

(3)再把這個長方形漸變成長6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長5分米、寬5分米(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自己計算面積。

(4)得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學生再次猜想,並利用遷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7、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現在我們來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你發現了什麼?(通過都是用乘法來進行計算的。不同的是長方形必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只要知道邊長就行了,其實正方形是長和寬相等的長方形。)

三、應用方法,鞏固深化。

1、先量一量,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讓學生先估計它們的面積。

學生動手測量並計算。

反饋交流。

2、先估計書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積,再動手測量,計算它們的面積。

3、學校在開展綠化、美化校園活動中,在操場西邊修了一個邊長是5米的正方形花壇,請你幫忙算算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一圈欄杆,請你幫忙算算欄杆有多長?

4、前兩天,老師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我辦公桌上的一塊麪積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塊大小相等的玻璃,請你們幫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通過觀察.交漢等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同學通過觀察.丈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使同學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設計理念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同學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兩隻貓比散步路線的長短這樣一個實例,設置懸念,讓同學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開始學習,並且讓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充沛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同學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為同學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比方:先説怎樣可以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讓同學藉助與自身的生活經驗,初步得同長方形周長計算有哪些戰略;通過猜一猜圖形的周長初步感知計算方法,培養了數學直覺;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圖形的周長,讓同學感悟解決問題的戰略多樣化;説説自身比較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等等。

三、和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戰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和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和時反思,使同學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認知過程。比方,通過反饋周長的計算方法,暗示性地讓同學注意戰略的優化;用試一試的方法教學正方形的周長,讓同學感受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全課小結時,通過交流收穫與體會,使同學感受到勝利的喜悦。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麼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説,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採用。

4.讓學生多説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第18頁6、7題。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8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一)

第一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導入新課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新知識點: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筆算除法。

(1)基本的筆算除法

(2)除法的驗算。

教學要求:

1、會口算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幾百幾十以及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

2、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建議:

1、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使學生重視對算理和計算規律的探求。

為了避免學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口算過程,套用計算法則,本冊教材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既沒有註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沒有出示筆算除法的法則,二是充分調動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計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學生已有的口算經驗,使之順利遷移到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中。

學生已有的與除法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表內乘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這些口算經驗是幫組學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教學時應該採取積極措施,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口算經驗,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並將它靈活運用到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景中。

(2)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計算規律,學會“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經驗,結合一定的直觀操作活動,使學生養成一種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習慣,從而自主概括出筆算除法的計算規律。

(3)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思考的過程。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口算除法和筆算除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歸納、整理運算程序和運算規律的過程,它是計算活動過程中的提煉和昇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創造條件,給學生一個寬鬆的説話環境。首先,讓學生在思考每個例題時,自言自語地、輕聲的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中(或與同桌)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後,提供過程的範例。讓説得好的學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師根據多個學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學生的不同解題策略。通過有層次的説過程、説算理,自主歸納出口算或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時,學會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2、拓寬主題圖的情景視野。

為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情景中學習除法是一位數的除法,教材設計了學生熟悉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從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決的若干問題。但是,這些素材還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要求。因此,實際教學時,老師應根據當地情況和學生的需求,將除法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健康成長、交通、體育、娛樂、飲食和科普知識等聯繫起來,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計算融入人類的一切活動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把估算放在與口算、筆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是《課程標準》為學生提供的關於估算的學習目標。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①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作用,認識到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②將估算、口算、筆算的數學結合起來。教學時,在具體問題情境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將估算算法與其他算法結合起來應用,使學生真切感受不同計算方法的作業,感受估算的應用價值。③適當補充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估算內容,加大估算應用的力度,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4、理解乘、除法之間的聯繫,提高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聯繫,所以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從乘、除法之間的聯繫入手,將乘法運算的思維方法遷移到除法當中。如:教學60÷3( )時,可引導學生思考3×()=60。又如,在驗算除法時,可依據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係,引出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檢驗方法。這樣,通過從矛盾的雙方入手,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相互關係,使學生既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又培養了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四、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1、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裏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裏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説明你的思路。

3、小組彙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鬆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裏面説説。)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這題如何考慮?

240÷3=。

4、小結: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麼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裏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裏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説明你的思路。

小組彙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鬆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裏面説説。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4.小結: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麼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pz9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