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2023年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精品多篇

2023年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精品多篇

2023年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一

第六章

動量 第一節

衝量和動量

一.衝量的概念:

1. 定義:力和力與時間的乘積叫力的衝量。2. 表達式:i=ft 3. 衝量是矢量:力的方向在作用時間內不變時,衝量方向與力的方向相同。

4. 衝量是反映力對時間積累效果的物理量。5. 衝量的單位;n.s 6. 衝量是過程量 7. 衝量與功的區別:

衝量是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果,是矢量。功是力對空間的積累效果,是標量。二:動量的概念

1.定義:運動物體的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叫動量。2.表達式:p=m.v 3.動量是矢量:動量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4.動量是描述運動物體狀態的物理量。

5.動量的增量:末狀態動量與初狀態的動量的矢量之差。δp=2-p是矢量運算,同一條直線時引入正負號可以將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

6動能與動量的聯繫與區別

⑴聯繫:ek=1/2mv

2p=mv p2=2mek ⑵區別:動能是標量,動量是矢量。大小不同。一. 動量定理

1.動量定理的內容: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的動量的增量。2.數學表達式;i=p2-p1 3.幾點説明:⑴衝量的單位與動量的單位等效

⑵f指的是合力,若f是變力,則其結果為力的平均值

二: 動量守恆定律

1. 動量守恆定律的推導:見課本

2. 動量守恆的條件:系統不受外力作用或系統所受的外力為零,由相互作用的物體(兩個以上)構成的整體叫系統。該系統以外的物體對系統內物體的作用力稱為外力,而該系統內部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內力。3. 動量守恆定律的內容及數學表達式:

⑴系統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為零),系統作用前的總動量,與作用後總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⑵

m1v10+m2v20=m1v1+m2v2 4. 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⑴分析:系統是由哪幾個物體組成?受力情況如何?判定系統動量是否守恆?一般分為三種情況㈠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㈡雖然系統所受合外力不為零,但在某個方向合外力為零,這個方向的動量還是守恆的㈢雖然系統所受和外力不為零,系統之間的相互內力遠大於系統所的外力,這時可以認為系統的動量近似守恆。

⑵高中階段所涉及的問題都是正碰:所謂正碰,既物體碰前及碰後的速度均在一條直線上

⑶動量守恆的運算是矢量運算,但可以規定一個正方向,確定相互作用前後的各物體的動量的大小及正負,然後將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 ⑷確定系統,認真分析物理過程,確定初始狀態及末狀態 ⑸物體的速度都是對地的 ⑹列出動量守恆的方程後求解 二. 彈性碰撞

1.彈性碰撞:碰撞過程中無永久性形變,(即碰後形變完全恢復),故彈性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

2.物理情景: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小球,質量分別為m

1、m2,m2靜止在水平面上,m1以初速度v0撞m2:試討論碰後兩小球的速度?

3.物理過程的分析:小球的碰撞過程分為兩個階段,⑴壓縮階段

⑵恢復階段,在前一個階段形變越來越大,m2做加速運動,m1做減速運動,當形變最大時兩者達到共同速度,後一個階段為恢復階段形變越來越小,m2繼續做加速運動,m1繼續做減速運動,當形變完全恢復時兩着分離,各自做勻速直線運動。

4.根據動量守恆定律:m1v0=mvv1+m2v2

1/2m1v02=1/2m1v12+1/2m2v2

2v1=(m1-m2)v0/m1+m2

v1=2m1v0/m1+m2

討論:五種情況: 例1:實驗(五個小球)

例2:質量為2m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撞擊幾個質量為m的小球,討論:將發生什麼情況? 三. 完全非彈性碰撞

1.完全非彈性碰撞:碰撞過程中發生永久性形變,有機械能損失,且變熱

2.物理情景:m1以初速度v0撞擊m2結果兩球有共同速度

方程:m1 v0=(m+m)v q=1/2m v02-1/2(m+m)v2

例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2kg的小球以10m/s的速度,碰撞質量為3kg的原來靜止的小球,則:碰後質量為2kg的小球速度的最小值的可能值為

a.4m/s

b.2m/s

c.-2m/s

d.零

例4.光滑的水平面上靜止着球b,另一球a以一定的速度與b球發生了正碰當a、b的質量滿足什麼條件時,可使b球獲得最大的:

a.動能

b。速度

c。動量 例5.質量為m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與質量為2m的靜止小球b發生正碰,碰撞後,a球的速度變為原來的1/3,那麼碰撞後b球的速度可能值是:a.1/3 v0

b.-1/3 v0

c.2/3 v0

d.5/3 v0

例6.質量為m的小車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勻速向右運動,當車中的沙子從底部的漏斗不斷流下時,車子速度將: a.減少;

b.不變;

c.增大;

d.無法確定 例7: 導學,第2頁⑵ 例8:人船模型

⑴船的質量為m,人的質量為m,船長為l,開始時人和船都是靜止的,不計水的阻力,人從船的一端走到船的另一端,求船的後退的距離? ⑵氣球加軟梯的總質量為m,人的質量為m,開始時,人距地面的高度為h,現在人緩慢的從軟梯向下移動,為使人能安全的到達地面,軟梯至少多長? ⑶質量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m的木塊壓縮了框架左側的彈簧並用線固定,木塊框架右側為d,現在把線剪斷,木塊被彈簧推動,木塊達到框架右側並不彈回,不計一切摩擦,最後,框架的位移為

.⑷小車置於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人站在車上練習打靶,除子彈外,車、人、靶、槍的總質量為m,n發子彈每發子彈的質量均為m,槍口和靶距離為d,子彈沿着水平方向射出,射中後即留在靶內,待前一發打入靶中,再打下一發,n發子彈全部打完,小車移動的總距離是

.例9.判定過程能否發生

原則:⑴動量守恆,⑵動能不增加,⑶不違背碰撞規律

方法:抓住初始條件利用三個原則判定結果

1.甲、乙兩球在水平光滑軌道上,向同方向運動,已知它們的動量分別是

p甲=5kgm/s,p乙=7kgm/s,甲從後面追上乙併發生碰撞,撞後乙球的動量變為10kgm/s,則兩球質量m甲與m乙間的關係可能是下面哪幾種?

a.m甲=m乙

b.2m甲=m乙

c.4m甲=m乙

d.6m甲=m乙

2半徑相等的兩個小球甲和乙,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相向運動,若甲球的質量大於乙球的質量,碰撞後兩球的運動狀態可能是: a.甲球的速度為零而乙球的速度不為零。b.乙球的速度為零而甲球的速度不為零。c.兩球的速度都不為零。d.d.兩球的速度方向均與原方向相反,兩球的動能仍相等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動能為e0動量大小為p0的小鋼球1與靜止的小鋼球2發生碰撞,碰撞前後球1的運動方向相反,將碰撞後球1的動能和動量的大小分別為e

1、p1,球2的動能和動量的大小分別記為e

2、p2,必有:

a.e1<e0

b.p1<p0

c.e2>e0

d.p2>p0 5. 如圖所示,有兩個小球

1、2它們的質量分別為m

1、m2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球1以一定的速度向靜止的球2運動併發生彈性碰撞,設球2跟牆相碰撞時沒有能量的損失,則:

a. 若m1<m2,兩球不會發生二次正碰 b. 若m1=m2兩球只會發生二次正碰 c. 若m1<m2,兩球不會發生一次正碰 d. 以上三種情況下兩球都只會發生兩次正碰

例10.質量為m的火箭,以v0勻速上升,瞬間質量為m的噴射物以相對與火箭的速度v向下噴出,求:噴射物噴出瞬間火箭的速度?

例11.總質量為m的熱氣球,由於故障在空中以v勻速下降,為阻止繼續下降,在t=0時刻從熱氣球上釋放一個質量為m的沙袋,不計空氣阻力在t=,時熱氣球停止運動這是沙袋的速度為。

例12.在光滑的水平面有a、b兩個物塊,a的質量為m,b的質量為2m,在滑塊b上固定一個水平輕彈簧,滑快a以速度v0正碰彈簧左端,當的速度減少到v0/2,系統的彈性勢能e= 5/16mv2

例13.甲、乙兩船的質量為1t和500kg,當兩船接近時,每船各將50kg的物體以本船相同的速度放入另一條船上,結果乙船靜止,甲船以8.5m/s的速度向原方向前進,求:交換物體以前兩船的速度各多大?(不計阻力,50kg的質量包括在船的質量內)9m/s、1m/s 例14.甲、乙小孩各乘一冰車在冰面上游戲,甲和冰車的總質量為30kg,乙和冰車的總質量也為30kg,遊戲時甲推一質量為15kg的木箱,和他一起以大小為v0=2m/s的速度滑行,乙一同樣大小的速度迎面而來,為避免相撞,甲突然將箱子沿水平面推給乙,箱子滑到乙處時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計摩擦。求甲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對於地面)將箱子推出,才能避免相撞?(5.2m/s)l 例1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兩輛小車,水平面左側有一豎直牆,在小車b上坐着一個小孩,小孩與b的總質量是a的質量的10倍,兩車從靜止出發,小孩把車a以相對地面的速度v推出,車a與牆碰撞後仍以原速度返回,小孩接到車a後,又把它以相對於地面的速度v推出,車a返回後,小孩再把它推出,每次推出,小車相對地面速度大小都是v,方向向左,則小孩把a總共推多少次後,車返回時,小孩不能接到?(6次)

例16.兩個木塊a、b都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們質量都是m,兩顆子彈a、b的質量都是m,且m<m a、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分別擊中木塊a、b,子彈a最終留在木塊a中,子彈b穿過了木塊b,若在上述過程最後a、b,a、b的動能分別為ea、eb、ea、eb試比較它們的大小? 例17.質量為m的甲、乙兩輛小車都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甲車上站着一個質量為m的人,現在人以相對於地面的速度從甲車跳上乙車,接着以同樣大小的速度反跳上甲車,最後兩車速度大小分別為v甲、v乙

求:1.v甲與v乙的比值

2比較人對兩車所做功的多少 例18.光滑的水平面上靜止一小車質量為m,豎直線下有一質量為m的小球,將小球拉至在水平釋放後,小球擺至最底點時車的速度? 上題中若將小車擋住後釋放,求小球擺動的最大高度 例1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兩球沿球心連線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併發生碰撞,下列現象可能

a若兩球質量相同,碰後以某一相同速率互相分開。b.若兩球質量相同,碰後以某一相同速率同向而行。c.若兩球質量不同,碰後以某一相同速率互相分開。d.若兩球質量不同,碰後以某一相同速率同向而行。例19.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m、n兩個物體,系與同一根繩的兩端,開始時,繩是鬆弛的,m和n反向運動將繩子拉斷,那麼,在繩被拉斷後,m、n可能運動情況是 a.m、n同時停止運動。

b.m、n按各自原來運動的方向運動。c.其中一個停下來,另一個反向運動

d.其中一個停下來,另一個按原來的方向運動。

例20.質量為100kg的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速度是2.2m/s,有一個質量為60kg的人以相對於地面是7m/s的速度跳上小車,問: 1.如果人從後面跳上小車,小車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4m/s 與車原運動的方向一致

2.如果人從前面跳上小車,小車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1.25 m/s與車原運動的方向 相反。例2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並列的木塊a和b,a的質量為500g,b的質量為300g,有一質量為80 g的小銅塊c(可以視為質點)以25m/s的水平速度開始在a的表面滑動,由於c與a、b的上表面之間有摩擦,銅塊c最後停在b上,b和c一起以2.5m/s的速度共同前進,求:⑴木塊a的最後速度va

? ⑵c在離開a時的速度vc? 4m/s 2.1m/s 例22.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質量為m的木板,一質量為m的木塊以v0的速度衝上木板,最後與木板相對靜止,已知木板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為了使木塊不從木板上滑下來木板至少多長?

例23.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木版a質量是m,它的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b,另有一塊質量為m的木版c,以初速度v0向右滑行,c與a相碰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共同速度,(但不粘連)由於c的上表面不光滑,經一段時間後,b滑行到c上並達到相對靜止,b、c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

求:⑴b離開a時,a的速度?

⑵b、c相對靜止時,b的速度? ⑶b在c上滑行的距離?

例24.平板車c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有a、b兩個物體(可視為質點)分別從小車c的兩端同時水平地滑上小車,初速度va=0.6m/s,vb=0.3m/s,a、b、c間的動摩擦因數都是μ=0.1 a、b、c的質量相同,最後a、b恰好相遇未相碰,且a、b、c以共同的速度運動,g取10m/s2 求:⑴a、b、c共同的速度?

⑵b物體相對地面相左運動的最大位移? ⑶小車的長度?

例2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質量為2m的木版a,木版左端有一質量為m的小木塊b,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開始時a與b一起以v0的速度向右運動,木版與牆發生碰撞的時間極短,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求

⑴.由a開始反彈,到a、b共同速度的過程中,b在a上滑行的距離?

⑵.由b開始相對於a開始運動起,b相對於地面向右運動的最大距離? 例26.在光滑的水平軌道,兩個半徑都是r的小球a和b質量為m和2m當兩個球的球心距離大於l時兩球(l比2r大的多)兩球間無作用力,當兩球間的距離小於l時兩球間存在着相互的恆力斥力f,設a球從遠離b球處以v0沿兩球連心線向原來靜止的b球運動,欲使兩球不發生接觸,v0必須滿足什麼條件? ;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二

第3節 速度和加速度

説教材:

《速度和加速度》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運動的描述”第3節的內容,是本章的基礎。本章從機械運動入手,講述運動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係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加速度。本節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運動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基礎,所以學好本節內容有利於為後面的學習做準備。結合本節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即位置變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來描述。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在描述運動快慢方面的區別和聯繫

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方向。

5.理解直線運動中加速度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及其加速或減速運動之間的聯繫

過程與方法:

初步瞭解極限思想在建立瞬時速度概念時的作用,瞭解比值定義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區別物理概念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如果能抓住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節的要領。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並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他們容易接受相對形象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而對相對抽象的加速度 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以及它們的區別;教學的難點是: 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説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物體的運動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現象,學生對物體的勻速運動已有自己的認識,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知道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分析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體驗它們的區別,利用類比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綜合運用講授法、類比法、討論法並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

説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國中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簡要複習位移的概念後,為了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引入新的物理量(速度),再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指導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研究 速度的變化的快慢來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體驗類比的方法,體會比值定義法在物理中的運用。通過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課堂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加上例題的鞏固,再回到物理概念的理解。

説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先進行速度的教學後進行加速度的教學,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快慢作為加速度的基礎,再用類比的方法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符合簡單到複雜的認知過程。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複習位移的概念後,教師舉例(物體有各種各樣的運動,不僅不同的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不一樣,且同一物體在不同時段的運動快慢程度也可以不同。並請同學們舉例:如 蝸牛爬行,飛機起飛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快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1)平均速度:教師提出問題:物體做機械運動時位置發生了變化(即發生了位移),但運動的快慢如何描述?引導學生思考,和具體討論兩種簡單的運動快慢的描述:位移相同比較時間,運動的時間相同比較位移。在討論位移和時間都不同時採用位移和時間的比值來描述(比值大,運動快;反之則慢)。從而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或),這樣學生知道為什麼要引入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瞭解比值定義的方法。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圖2-22和表2-3,讓學生明確求的是哪一段時間,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2)瞬時速度:讓學生討論與交流:得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運動的快慢,但不能描述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在給出瞬時速度的概念。體會極限思想在物理中的運用,瞭解實驗室怎樣測瞬時速度,並

總結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

(3)加速度:通過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來引入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利用教材的例題,幫助學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有正、負之分,並理解正、負號的意義;進而突破加速度概念的教學難點。通過交流,教師總結: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定性。最後佈置作業。(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概念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三

速度和加速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義,會用公式

道加速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解決有關問題,能區分).,知

3、知道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相同;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初速度 方向相反.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和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學生最難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為了減小難度,對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較低,沒有區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而是在前幾節學過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等問題後學生知道了物體的運動通常情況下,速度在改變,很自然的引出速度變化也有快慢之分,進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處理也比較通俗易懂,最後又給出一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圖表,給學生一些直觀、生動的印象.節後又對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對比,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對變化率的分析與解析也恰到好處.

教法建議

通過生動形象的實例或課件,讓學生逐步體會,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速度在變,速度的變化需要時間,速度的變化有快慢之區別,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瞭解物體運動情況的重要指標,為引入加速度做好鋪墊.這裏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義物理量,可以讓學生回顧引入速度概念的過程.加速度的單位要讓學生按規定的讀法讀,即讀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個很重要的內容,但是由於學生剛剛接觸加速度這一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加之學生對矢量的運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對勻變速直線運動加以解釋,由於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只有兩個方向,與速度同向,或與速度反向,因此當規定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時,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負號反映,注意正負號僅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1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加速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設計:

一、複習討論:

1、什麼叫勻變速直線運動?請舉兩個實例(提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提問)

二、展示課件,深入討論

1、展示課件:兩物體(如汽車)同時勻加速起動情況.

第一個:5秒內速度由0增到10m/s,後勻速.

第二個:2s內速度由0增到6m/s後勻速.

2、提問討論:

(1)兩物體最終速度哪個大?

(2)一秒末時哪個速度大?

(3)第1s內,第2s內,兩物體速度變化各多大?

(4)兩物體,哪個啟動性能更好?哪個速度改變得快?

(5)怎樣能描述出速度改變的快慢?

3、看書29頁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是描述什麼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義式如何?公式中各個量的含義是什麼?如:的含義?

(3)計算一下課件中所給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練習)

4、看書29頁第

三、

四、五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的單位是什麼?

(2)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嗎?請舉例説明(引導學生各舉一勻加速和勻減速的實例)

(3)

(4)如何從 比 的加速度小,對嗎?

圖像中求物體的加速度?

5、閲讀30頁上部分內容討論: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説明(如課件1情況)

(2)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説明.

(3)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對嗎?

(4)速度變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

(5)有沒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況?

(展示課件:飛機水平勻速飛行)

(6)有沒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況?

(展示火箭發射升空過程的資料)

探究活動

在十字路口,當綠燈亮時,大卡車和騎自行車的人同時起動,經常發現,前幾米自行車在前,大卡車在後,經過一段時間,大卡車將超過自行車,請實地觀察並解釋所見到的現象。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別。

3.知道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4.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加速度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係

3.區別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4.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難點: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比較、分析法

四、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起動的車輛初始時刻的速度(m/s)可以達到的速度(m/s)起動所用的時間(s)小轎車03020 火車050600 摩托車02010 教師引導學生三種車輛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分析比較發現:三種車輛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們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麼,如何比較不同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呢?從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課內容 1.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 速度的變化量指的是什麼?

(速度由 經一段時間 後變為,那 的差值即速度的變化量。用 表示。)提問: 越大,表示的變化量越大,即速度改變的越快,對嗎?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 要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必須找到統一的標準。也就是要找單位時間內的速度的改變量。2.加速度

學生閲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得出:

(1)定義:速度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指進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3)單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5)a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運動。勻變速運動又分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題1] 做勻加速運動的火車,在40s內速度從10m/s增加到20m/s,求火車加速度的大小。汽車緊急剎車時做勻減速運動,在2s內速度從10m/s減小到零,求汽車的加速度。

分析:由於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必須先選一個正方向。一般選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分析討論:

(1)火車40s秒內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初速度方向什麼關係?

(2)汽車2s內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其初速度方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五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性碰撞與非彈性碰撞,2.認識對心碰撞與非對心碰撞 3.知道碰撞的特點和規律 4.瞭解微粒的散射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會碰撞中動量守恆、機械能守恆與否,讓學生體會對未知物理現象進行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敢於發表個人見解,敢於探究的情感與態度.(2)體會探究過程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用動量守恆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討論碰撞問題 ★教學難點

對各種碰撞問題的理解.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教學用具:

投影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幾個小球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課間大家觀看的視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同學們,是什麼? 生:是碰撞。

師: 對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現象,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分析碰撞、研究碰撞。

(二)新課教學

一.觀察碰撞,感知碰撞特點

師:首先,我們來個課間精彩回顧,觀察碰撞,感知碰撞特點。

3、瞬間沒有發生位移

師:下面大家觀察這兩幅圖,能從中獲取什麼信息?班長在哪,你從圖中看出了什麼?

生:

個隱藏的規律也同時在支配着碰撞的結果。大家想想這個隱藏的規律可能是什麼?

生:可能是能量。

師:能説下你猜想的依據嗎? 生:因為沒有能量損失。師:怎樣看出來的?

生:系統碰撞前後的動能好像應該相等,在(1)中滿足,但是在(2)和(3)中不滿足。

師:好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動量守恆是我們能夠確定的,而動能也相等也就是説機械能守恆至多是個假設,我們常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因此,機械能是否守恆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驗證。為此我們可以把碰撞前後系統機械能守恆作為一個假設。

三.理論分析,尋找碰撞規律

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尋求辦法驗證碰撞前後系統機械能守恆這個假設是否成立。首先要建立模型。生活中的碰撞是很複雜的,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利用簡化思想抽象出最簡單的模型。比如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m1的小球速度為v0,質量為m2的小球靜止,兩球發生正碰,碰撞之後兩小球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推導: 以初速度v0方向為正方向

(1)(2)

求解:

討論:

(1)若m1=m2,則v1=0,v2=v0(這就是實驗結果,兩球交換速度)(2)若m1>m2,則v1>0,v2>0(用實驗加以驗證)(3)若m10(用實驗加以驗證)(4)若m1»m2,則v1≈v0,v2≈2v0

(5)若m1«m2,則v1≈-v0,v2≈0(生活實例乒乓球撞牆原速率反彈,牆不動)師:從上面推導過程看,理論推導的結果和實驗結果吻合一致,到這裏我們可以認為剛才提出的假設是符合實際情況,可以用來解釋實際情況的。在物理學中,我們把這一類滿足動能不損耗的碰撞叫做彈性碰撞。師:是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滿足系統機械能守恆呢? 請大家認真觀察並思考下面兩種情形:

情形1:一個質量m=1kg的鋼球,以水平速度v0=2m/s運動,碰到一個靜止的質量m=3kg的橡皮泥球。碰撞後兩球粘在一起向前運動。

情形2:一個質量m=1kg的木球,以水平速度v0=2m/s運動,碰到一個靜止的質量m=3kg的泥球。碰撞後兩球分開,木球速度為v1= 0.2m/s; 分成兩大組進行運算

(1)碰後兩球的速度多大?(2)碰前兩球動能之和多大?(3)碰後兩球動能之和多大?

然後展示這兩組的運算結果。情形1: 碰後兩球速度相等為0.5m/s;碰前動能之和為2j,碰後動能之和為0.5j。情形2:碰後木球速度0.2m/s,泥球速度0.6m/s;碰前動能之和為2j,碰後動能之和為0.56j。

師:計算表明這兩種碰撞動能發生了損耗,在物理學中稱之為非彈性碰撞。情形1動能損耗最大,碰撞的特徵是碰後兩球粘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這種碰撞是非彈性碰撞中系統動能損耗最大的,我們稱之為完全非彈性碰撞。情形2動能有損耗但沒達到最大,叫做一般碰撞。

師:碰撞分為三類,一是彈性碰撞,機械能守恆;二是一般碰撞,動能有損失;三是完全非彈性碰撞,動能損失最大。總言之,無論什麼碰撞,機械能不增加。需要説明的是:1.真正的彈性碰撞,只有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粒子之間才會遇到。因為微觀粒子相互接近時並不發生直接接觸,因此微觀粒子的碰撞又叫散射。

2.鋼球、玻璃球、硬木球等堅硬物體間的碰撞,通常情況下動能損失很小,因此我們可以把它們當成彈性碰撞來處理。

四.歸納推廣,總結碰撞規律

1、碰撞過程由於內力遠大於外力,遵循動量守恆定律

2、碰撞過程機械能不能增加,要麼不變或者要麼減少

3、碰撞要符合客觀實際

碰前:後面的小球1要追得上前面的小球2,要求碰後:如果兩球同向:

五. 應用舉例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兩球沿球心連線以相等的速率相向而行,併發生碰撞,下列現象可能發生的是?

a.若兩球質量相等,碰後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開 b.若兩球質量相等,碰後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兩球質量不等,碰後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開 d.若兩球質量不等,碰後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例2.兩個小球在光滑水平面沿同一直線運動,b球在前,a球在後,已知ma=1㎏, mb=2㎏,va=6m/s,vb=2m/s。則當a、b碰撞後,a、b兩球的速度可能是: a、va1=5m/s,vb1=2.5m/s b、va1=2m/s,vb1=4m/s c、va1=-4m/s,vb1=7m/s d、va1=7m/s,vb1=1.5m/s 六.小結

本堂課,我們分析了碰撞的相關問題,知道碰撞的特點是作用時間極短,內力遠大於外力且瞬間沒有位移。碰撞分為三類,彈性碰撞、一般碰撞、完全非彈性碰撞,它遵循動量守恆定律,機械能不增加和符合客觀實際的規律。

七、作業佈置

八、板書設計

碰 撞

一、碰撞特點

1、作用時間極短

2、內力遠大於外力

3、瞬間沒有發生位移

二、碰撞分類

1、彈性碰撞: 以v0方向為正方向

(1)

(2)

(1)若m1=m2,則v1=0,v2=v0(2)若m1>m2,則v1>0,v2>0(3)若m10(4)若m1»m2,則v1≈v0,v2≈2v0(5)若m1«m2,則v1≈-v0,v2≈0

2、一般碰撞:機械能有損失

3、完全非彈性碰撞:機械能損失最大

三、碰撞的規律

1、遵循動量守恆定律

2、機械能不增加

3、符合客觀實際

(1)碰前:碰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先以研究碰撞為主題,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基本的現象研究的思維過程。即為“觀察實驗→提出疑問→分析推理→總結規律”。先從觀察生活中的碰撞總結碰撞特點,學生倍感興趣和深有體會,能夠在內心產生共鳴。後用一個經典的演示實驗的分析,揭示了常見現象中的不尋常之處,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本節課的主體內容無疑是對彈性碰撞的理解,這個過程的基本步驟為“提出假設→理論推理→實驗檢驗→總結規律”。在分析過程中,以問題為紐帶,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直至最終推理得出規律。

但是,由於多媒體設備的客觀問題,課堂上出現了很多意外,以致耽誤了不少教學時間,導致教學內容未完成,缺少了最後一道環節,讓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

本節課的亮點在於四個方面: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六

高一物理組自助餐

主題:第三章

第三節

摩擦力

【要點導學】

1.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當有相對滑動的趨勢,但又保持相對靜止狀態時,在它們接觸面上出現的阻礙相對滑動的靜摩擦力。(1)產生條件:兩物體必須接觸且接觸面粗糙;有正壓力;有相對滑動趨勢

(2)靜摩擦力方向:沿接觸面且與 相反。

靜摩擦力大小: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與迫使物體發生相對運動的外力(或沿着接觸面的分量)大小相等。

(3)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值,它是物體即將開始相對滑動時的靜摩擦力,即最大靜摩擦力。

2.兩個互相接觸且有相對滑動的物體,在它們的接觸面上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摩擦力,稱為滑動摩擦力。

(1)產生條件: ; 。(2)滑動摩擦力方向:沿接觸面且與 相反。(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兩物體間的壓力成正比,即ff=μfn,其中μ為動摩擦因數,無單位,它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而與物體間的相對速度的大小、接觸面的大小、壓力的大小無關。【範例精析】

例1.關於摩擦力的説法,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a.兩個接觸的相對靜止的物體間一定有摩擦力

b.受靜摩擦作用的物體一定是靜止的c.滑動摩擦力方向一定與運動方向相反

1 高一物理組自助餐

d.物體間正壓力一定時,靜摩擦力的大小可以變化,但有一個限度

解析:兩個相對靜止的物體間不一定有靜摩擦力,還要看它們間是否有相對滑動趨勢。例如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車,它們之間就沒有靜摩擦力。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不一定是靜止的,例如與傾斜的勻速運動的輸送帶相對靜止的物體,物體與輸送帶之間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所以有靜摩擦力存在,但物體並不是靜止的。產生靜摩擦力時只要與接觸面相對靜止就行了。上述的輸送帶如突然加速,物體就可能受到與運動方向一致的滑動摩擦力。所以a、b、c三個選項都是錯的。在正壓力一定時,靜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因外力的變化而變化,但不能超過最大靜摩擦力,這就是一個限度。本題目正確的選項是d。

拓展:(1)不管靜摩擦還是滑動摩擦力的方向,都要注意與接觸面的“相對性”

(2)值得注意的是,正壓力變化時靜摩擦力不一定變化,但最大靜摩擦力肯定變化。

例2要使木塊在水平木桌上滑動受到的摩擦力小些,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

()

a.將木塊和木桌的接觸面刨光滑些

b.在木桌表面上墊一張平整的鐵皮 c.使木塊的滑動速度增大

d.減小木塊與桌面的接觸面積 答案:本題目正確選項為ab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七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常見的形變,瞭解物體的彈性; 2.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彈力的存在,能提高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體會假設推理法解決問題的巧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觀察和了解形變的有趣現象,感受自然界的奧祕,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建立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彈力方向的判定 【難點】

接觸的物體是否發生形變及彈力方向的確定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前,給每個學生小組分發彈簧和尺子,讓每個小組試着把玩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壓彈簧,用力彎動尺子等。在操作過程中思考被拉或壓的本文由廣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彈簧,彎動的尺子的有什麼共同點是什麼?大家可否試着舉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諸如這個彈簧和尺子的例子? 物體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由此引入物體的形態發生了變化是源於物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這種力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彈力。

環節二:新課講授(一)彈性形變和彈力

概念: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提問: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沒有? 學生會產生疑惑分歧,但教師此時可以不用詳解,而是做現場演示實驗1,讓學生觀察用手擠壓時燒瓶的形變(雙手握住注滿紅墨水的燒瓶,用力擠壓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紅墨水液麪上升。)

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深刻的印象,也會用視頻播放演示實驗2 :桌面微小形變的激光演示(在一個大桌上放兩個平面鏡m和n,讓一束光依次被這兩面鏡子反射,最後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個光點。用力壓桌面,觀察刻度尺上光點位置的變化。)本文由廣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學生觀察後思考: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觀察到什麼樣的實驗現象? 我們用了什麼樣的方法? 那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沒有? 分析得出:通過微觀放大的方法觀察,我們發現原來不容易觀察的瓶子和桌面也發生了形變。

歸納: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一切物體都可以發生形變,形變分為很多種類,有些物體在形變後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

提問: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是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恢復原狀呢?請舉例説明? 學生能舉出有時彈簧拉得過長就恢復不了原狀。指出:如果形變過大,超過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後物體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根據前面的鋪墊,總結彈力的概念: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例舉蹦牀的例子説明。

(二)幾種彈力的方向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書與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學生一起分析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指出書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都是彈力。

舉出實例:給出吊燈圖片,做出分析。以燈為研究受力對象,鏈子指向鏈子收縮的方向吊住吊燈,鏈子發生形變。鏈子被拉長,就要企圖恢復形變。這本文由廣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裏施力物體——鏈子,受力物體——燈。這時候鏈子對燈的拉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指向鏈子收縮的方向。

做出總結: 彈力方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方向相反。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繩的拉力總是沿着繩子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給出如下三個圖片,要求學生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歸納總結:

三種接觸情況下彈力的方向:

(1)面面接觸,垂直於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2)點面接觸,垂直於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3)點點接觸,垂直於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支持物體。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歸納彈力的相關知識點。

作業:預習後面胡克定律,瞭解彈力大小的特點。

四、板書設計

本文由廣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五、教學反思

本文由廣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高中物理線速度教案 篇八

龍源期刊網

談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速度

作者:袁瑋冰

來源:《讀與寫·下旬刊》2013年第09期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011-01

有些力學問題中,隱含條件是兩物體的運動速度相等(或説成即兩個運動物體的相對速度為零,兩物體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對這類題若不仔細分析物理過程並抓住臨界狀態的隱含條件,則往往會使解題思路陷入困境,現對這類問題分幾種情況進行歸納分析。

1.同向運動物體間距離出現最大或最小的隱含條件是速度相等

2.兩物體不相撞的隱含條件是速度相等

3.物體上升到最大高度時的隱含條件是速度相等

最高點是與參照物有關的一個特殊位置。設物體甲的運動以物體乙為參照物,則當物體甲相對於物體乙的豎直向上的分速度為零時,甲相對於乙到達最高點

4.在能量轉化過程中,能量最大時的隱含條件是速度相等

應當説明,當a,b速度相同,彈簧壓縮量最大時,運動過程並末結束,之後b繼續加速,a繼續減速,當彈簧恢復原長時,b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因為此時,所以彈簧將伸長,a減速,b加速,當又一次時,彈簧的伸長量達到最大,彈性勢能又一次達到最大,且為

1.6j……,這樣的運動周而復始,的臨界狀態也將週期性出現。

6.一物體在另一物體上滑行,當上面的物體滑到下面物體的另一端剛好不掉下的條件是當兩物體的速度、加速度相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e8dn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