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透鏡教案(熱門9篇)

透鏡教案(熱門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透鏡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透鏡教案》相關的範文。

透鏡教案(熱門9篇)

篇1:透鏡教案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什麼是透鏡、薄透鏡,什麼是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2.知道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三)教具

凸透鏡、凹透鏡、光具盤、光源.

(四)教學過程

一、列舉實例,引入課題

教師講述: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機和實驗室中使用的顯微鏡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鏡.這些玻璃元件起什麼作用呢?我們今天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凸透鏡、凹透鏡實物,學生觀察.但告訴學生不能用手摸.有條件的學校每一實驗組(2人)發一盒透鏡組,讓學生自己觀察.教師在黑板上畫出透鏡的剖面圖,對照實物講解什麼是凸透鏡和凹透鏡,什麼是薄透鏡.簡要説明它們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教師在黑板畫課本上的圖6—8,講解什麼是透鏡的主光軸和透鏡的光心.

2.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1)教師用平行光源、光具盤、凸透鏡演示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如課本圖6—10)學生觀察到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後會聚在一點.

(2)教師畫出會聚光線的光路圖.講述這種現象告訴我們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對照光路圖講解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

向學生説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是由於光通過凸透鏡的兩個側面發生兩次折射造成的.凸透鏡焦距大小反映了凸透鏡對光會聚作用的強弱.焦距短的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強,折射光偏折得就越厲害.每個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把一個點光源(如:發光的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點光源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後是什麼樣的?

引導學生分析這時的入射光線是逆着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根據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想出結果.

教師用光具盤演示課本圖6—11實驗來驗證.

教師小結:放在凸透鏡焦點處的小燈炮發出的光(即通過焦點的入射光),經過凸透鏡變成平行光.因而利用凸透鏡能產生平行光.

3.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教師用光具盤、平行光源、凹透鏡做課本圖6—12的演示.

在黑板上畫出光路圖.小結: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

畫圖並講解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後的發散光線,不會相交於一點.但它們的反方向延長線相交於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也叫凹透鏡的焦點.由於它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因而叫虛焦點.

三、小結本課內容,討論“想想議議”

1.本課主要內容是研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及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2.教師介紹我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時就已經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鏡來取火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議有興趣的學生在嚴寒的冬天裏動手製作和實驗.

3.指導學生討論“想想議議”.討論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畫出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得出結論:光通過三稜鏡後向底部(厚的一邊)偏折.討論第二個問題時,先讓學生了解凸透鏡、凹透鏡可以看做幾個三稜鏡和一個玻璃塊組成的.在黑板上畫出圖(課前用小黑板畫好),讓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論分析.弄清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的道理.

4.學生完成本節課文後練習l~3,並回答訂正.

四、作業

課本章後習題第4、5題.第6題能找到老花鏡的做.

課外安排統一時間發給學生凸透鏡、凹透鏡各一個做課本圖6—9實驗.

(五)説明

1.本課內容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教學過程中儘可能讓學生活動.介紹透鏡及其種類時,最好讓學生直接觀察.

2.課本圖6—9的實驗,考慮課堂教學時間及對其他班級上課的影響,沒有安排在課內讓學生做,而是安排在課外的統一時間發給凸透鏡、凹透鏡去做.在做這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3.本課內學生要幾次觀察光路.為了增強觀察效果,應在實驗室上課.實驗時要遮光.

篇2:《透鏡》教案

《透鏡》教案

《透鏡》教案 郭良潔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瞭解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2)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帶着問題,進行探究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創設情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同時通過實驗,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界現象的美好。 二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什麼是凸透鏡和凹透鏡以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 三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分析,理解主光軸,焦點,焦距的概念。 四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講解法 五 教具準備:透鏡一組,光源,老花鏡,近視鏡,手電筒,放大鏡,光具盤 六 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師:“一天,大雨過後,小明家的小狗正趴在自己窩裏的乾草上,狗窩的上方是用透明塑料紙搭起來的,天晴了,太陽出來了,透過積水的陽光照在狗的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極了,小狗正享受着這份愜意時,突然自己的尾巴着起了火,疼得它上躥下跳.你知道是誰惹的禍嗎?”(展示故事模型,引起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能知道誰是罪魁禍首。同學們都見過放大鏡,利用放大鏡我們可以看清楚用肉眼看不到的小字;假日外出旅遊時,用照相機就可以把美麗的風光留為永恆的記憶;在我們做生物實驗時,用顯微鏡可以看到各種細胞;上課時,老師可以把教學內容投影在多媒體投影儀上,方便了課堂教學。這裏我們所説的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顯微鏡,投影儀等儀器的鏡頭,都是由透鏡組成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透鏡。” 2、進行新課  師:(提問)“在實驗桌上有光學器件,請大家認真觀察,看看會發現他們有什麼不同的特徵。”  生:(進行觀察。)“不同的鏡片的中間和邊緣的厚度不一樣”。 師:(總結)“根據中間和邊緣的厚度我們可以將透鏡分為兩類:一類是中間厚,邊緣薄的凸透鏡,;另一類是中間薄,邊緣厚的凸透鏡。” 師:(提問)先看我投影出來的這幾塊透鏡分別是什麼透鏡,辨認一下。 ( 學生討論) 師:(總結)我們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辨認它們的?對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反之則是凹透鏡,所以對透鏡進行分類時,只能通過比較中間和邊緣的厚薄程度,不能只看表面是凸出來還是凹下去。  (發下一組透鏡,其中既有凸透鏡也有凹透鏡,讓學生自行辨認它們。簡單的直觀的通過觸摸來辨別透鏡。)   師:凸透鏡和凹透鏡是怎麼畫出來的? ( 課件演示) “ 我們看到兩個相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塊凸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兩個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間部分就是一塊凹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無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凡是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都不變,這個點叫光心。我們可以簡單認為光心在透鏡的幾何中心上。” 主光軸和光心是我們研究透鏡的兩個常用科學術語“ 師:下面我們來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演示實驗。(用平面鏡取光做凸透鏡使光線會聚的實驗並記錄在白紙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然後取出另一塊不同的凸透鏡讓一位學生模仿剛才的實驗做一次看結果是否相同。最後換用凹透鏡,重做以上實驗,看有什麼結果。) 學生討論 得出實驗的結論: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 (知識擴展1)師:“如下圖所示,平行光經過三稜鏡要發生兩次折射,第一次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在玻璃中沿直線傳播到第二界面上,光從玻璃斜射如空氣,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所以光在經三稜鏡後,通常向底面偏折,即光總是向稜鏡較“厚”的地方偏折。如圖所示,透鏡就相當於兩塊三稜鏡,中間夾着一塊玻璃磚,按圖甲組裝,就成了一個凸透鏡,按圖乙組裝就成了凹透鏡。當光入射時,凸透鏡使光線變得會聚,凹透鏡使光線變得發散。”             (知識擴展2)師:“折射後的光線是會聚的所用的就是凸透鏡,折射後的光線是發散的所用的就是凹透鏡。所謂凸透鏡使光線會聚,凹透鏡使光線發散,都是相對入射光線而言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線會聚了,其折射光線不一定是會聚的;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線發散了,其折射光線不一定是發散的。到底是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還是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不能只看折射光線是會聚還是發散,而應該比較折射後的光束與原來的光束的發散和會聚程度。”如下圖所示。根據這個請大家做一下練習題5。 (板書如下圖)             師:從以上實驗我們發現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這體現在用不同的凸透鏡做上述實驗時,太陽光通過凸透鏡後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離凸透鏡的距離不同。 (課件演示光路圖) 由於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所以我們看見太陽光是一束平行光,通過透鏡之後會聚於一個小而亮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焦點。(這時太陽光與主光軸平行,焦點恰好在主光軸上)我們把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實驗中我們看到不同的透鏡焦距是不同的。凸透鏡都有兩個實焦點。 “如果我們把一個點光源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光線通過透鏡後會是什麼現象呢?”  (提示學生利用以前所學的光路是可逆的來回答)   利用光具盤演示驗證。 “由此我們知道了凸透鏡可以產生平行光”。 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從光路圖出發我們來研究幾條特殊光線通過透鏡後的走向)。凹透鏡的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於主光軸上一點,由於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故叫做虛焦點。 (分別演示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光線恰好通過光心,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透鏡的情形。然後由前面所學過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發畫出逆向射入的光線光路圖)。 (學生課堂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4題)   (知識點擴展3)師:(1)焦距的大小反映了凸透鏡對光的會聚程度:焦距越大,會聚作用越弱。(2)綜上所述,凸透鏡有三條特殊光線,如下圖所示:         師:“通過以上知識,我們就可以來找出我們開頭所提的誰是罪魁禍首了。請大家來思考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指出:無論通過什麼方式,只要水的形狀中間厚邊緣薄,就屬於水透鏡,具有凸透鏡所具有的所以的特性。因此陽光透過水透鏡時,折射後可能會會聚於一點,此處温度很高,會點燃乾草。 (ppt展示另外兩個實際應用的例子並指導學生回答。) 3 課堂小結: 師:  本節課我們瞭解了透鏡的應用。知道了透鏡的分類,透鏡的有關概念及不同透鏡對光的作用。還知道了凸透鏡可以產生平行光,凹透鏡卻能使平行光發散。(採用邊提問邊回答的複習方法) 板書設計: 中間厚,邊緣薄   凸透鏡  對光有會聚作用   兩個實焦點   中間薄,邊緣厚 透鏡 凹透鏡  對光有發散作用   虛焦點   主光軸 光心 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  

篇3:《透鏡》教案

《透鏡》精品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聚於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裏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麼是會聚,什麼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通過三稜鏡以後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麼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麼對光起發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什麼?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麼不同特徵.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透鏡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透鏡“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台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着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透鏡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後是否能會聚於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麼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透鏡前後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後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髮言,以利於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篇4:人教版透鏡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什麼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徵,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麼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後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散作用.關於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篇5:人教版透鏡教案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聚於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在這裏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和凹。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2.通過實驗,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麼是會聚,什麼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通過三稜鏡以後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為什麼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為什麼對光起發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什麼?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有什麼不同特徵.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台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正對着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折射以後是否能會聚於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麼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前後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前後的路徑,以及兩類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髮言,以利於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近視鏡和老花鏡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實驗分析近視鏡和老花鏡屬於何種,分析其對光線的作用.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篇6: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

(2)知道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透鏡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透鏡,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徵,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透鏡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透鏡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麼是凸透鏡、凹透鏡、薄透鏡、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透鏡的基本知識,也是後面學習凸透鏡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對凹透鏡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關於凹透鏡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聚於一點.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裏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麼是會聚,什麼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通過三稜鏡以後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麼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麼對光起發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什麼?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麼不同特徵.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台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着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透鏡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後是否能會聚於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麼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透鏡前後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後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髮言,以利於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近視鏡和老花鏡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實驗分析近視鏡和老花鏡屬於何種透鏡,分析其對光線的作用.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篇7: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

1、我們所指的薄透鏡是( )

A.厚度很薄的透鏡 B.中央很薄的透鏡

C.中央比兩頭薄的透鏡 D.厚度比球面半徑小得多的透鏡

2、如圖所示,下列透鏡屬於凸透鏡的是( )

3、關於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下列敍述不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B.點光源發光經凸透鏡後的光線一定是發散的;

C.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D.點光源發光經凹透鏡後的光線一定是發散的.

4、無論是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還是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實際上都是因為玻璃對光的 作用而產生的。

5、如圖是一束平行與主光軸並射向凹透鏡的入射光線,請畫出穿過透鏡的折射光線。

6.如圖所示,兩條入射光線分別過凸透鏡的焦點F和光心O,分別畫出經過凸透鏡折射後的光線。

篇8: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

課型:

新授課設計人:

教學目的、任務要求:

1、知識與技能:瞭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瞭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以及實像和虛像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用。

教學重點: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原理。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預習: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兩種透鏡的有關知識、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回答以下問題:

1、邊緣厚中央薄的是透鏡。邊緣薄中央厚的是透鏡。

2、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

3、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起作用。凹透鏡對光起作用。

二、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機:想想做做

動手製作模擬照相機

方法:在直徑較大的圓紙筒一端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圖紙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紙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紙筒內。製作完成後,把模擬照相機對着室外,並前後拉動直徑較小的紙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觀察所成的像,回答:問題1、像是正立還是倒立?像是縮小還是放大?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2.投影儀:

觀察投影儀,着重觀察鏡頭,瞭解其構造問題2:像是正立還是倒立?(以像上人物頭腳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頭腳朝向比較得出)像是放大還是縮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像是虛像還是實像?投影儀上的平面鏡的作用是什麼?

3.放大鏡:

用凸透鏡看書上的字,説出看到的情況:

問題3:字是正立還是倒立?字是放大還是縮小?

小結:

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 ,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後 在膠片上,成___像。

2、投影儀的鏡頭相當於 ,來自投影片的光通過凸透鏡後成像,再經過鏡 ,使屏幕上成 像。

3、放大鏡成 像。

三、訓練與檢測:

1、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它們用的透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機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儀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壓着一張報紙,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過水滴看到報紙上的字比旁邊的字____(填“大”或“小”),這説明此時的水滴相當於一個__鏡,它成的是___、___、__像。

4、下面是對凸透鏡成像的説法,其中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只能成實像

B、凸透鏡只能成虛像

C、凸透鏡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鏡既能成實像,又能成虛像

5、窗台上放着裝有水的圓形玻璃缸,太陽光透過玻璃缸射到屋內窗台下的桌面上,發現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陽光亮,下列解釋中錯誤的是:( )

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B、裝有水的圓形玻璃缸相當於凸透鏡

C、水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D、裝有水的圓形玻璃缸相當於凹透鏡

6、手持凸透鏡在人眼和課本之間移動,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

B、凸透鏡在離課本較遠時,才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

C、凸透鏡在離課本較近時,才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

D、無論凸透鏡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

7、如圖所示四種情景中,由於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8、下列光學儀器中,得到縮小實像的是( )

A、凹透鏡

B、平面鏡

C、幻燈機

D、照相機

9、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過這滴水可看到玻璃板下壓着的字變大了,這是由於水滴相當於( )

A、平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平行玻璃磚

10、下列光學儀器的應用,哪個能得到比物體大的實像( )

A、放大鏡

B、照相機

C、投影儀

D、潛望鏡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自我點評:

篇9: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

(2)知道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透鏡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透鏡,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徵,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透鏡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透鏡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麼是凸透鏡、凹透鏡、薄透鏡、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透鏡的基本知識,也是後面學習凸透鏡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對凹透鏡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關於凹透鏡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聚於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裏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麼是會聚,什麼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通過三稜鏡以後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麼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麼對光起發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什麼?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麼不同特徵.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透鏡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透鏡“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台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着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透鏡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後是否能會聚於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麼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透鏡前後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後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髮言,以利於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o5vq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