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第二節《透鏡》新版教案【精品多篇】

第二節《透鏡》新版教案【精品多篇】

第二節《透鏡》新版教案【精品多篇】

透鏡的教案 篇一

課型:新授課 設計人:

教學目的、任務要求:

1、知識與技能:了 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瞭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以及實像和虛像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用。

教學重點: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原理。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預習: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兩種透鏡的有關知識.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回答以下問題 :

1、邊緣厚中央薄的是 透鏡。 邊緣薄中央厚的是 透鏡

2、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 。

3、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 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 作用。

二、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 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機: 想想做做

動手製作模擬照相機 方法:在直徑較大的圓紙筒一端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圖紙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紙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紙筒內。製作完成後,把模擬照相機對着室外,並前後拉動直徑較小的紙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觀察所成 的像,回答:問題1.像是正立還是倒立? 像是縮小還是放大? 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2、投影儀:

觀察投影儀,着重觀察鏡頭,瞭解其構造問題2:像是正立還是倒立?(以像上人物頭腳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頭腳朝向比較得出)像是放大還是縮小(和投影片上 的人物相比);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投影儀上的平面鏡的作用是什麼?

3、放大鏡:

用凸透鏡看書上的字,説出看到的情況:

問題3:字是正立還是倒立? 字是放大還是縮小?

小結: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 ,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後 在膠片上,成___像。

2、投影儀的鏡頭相當於 ,來自投影片的光通過凸透鏡後成像,再經過鏡 ,使屏幕上成 像。 3、放大鏡成 像。

三、訓練與檢測:

1、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它們用的透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照相機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儀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壓着一張報紙,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過水滴看到報紙上的字比旁邊的字____ (填“大”或“小”),這 説明此時的水滴相當於一個__鏡,它成的是___、___、__像。

4、下面是對凸透鏡成像的説法,其中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只能成實像 B.凸透鏡只 能成虛像

C.凸透鏡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 鏡既能成實像,又能成虛像

5、窗台上放着裝有水的圓形玻璃缸,太陽光透過玻璃缸射到屋內窗台下的桌面上,發現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陽光亮,下列解釋中錯誤的是:( )

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B.裝有水的圓形玻璃缸相當於凸透鏡

C.水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D.裝有水的圓形玻璃缸相當於凹透鏡

6、手持凸透鏡在人眼和課本之間移動,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B.凸透鏡在離課本較遠時,才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 C.凸透鏡在離課本較近時,才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

D.無論凸透鏡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能看到課本放大的像

7、如圖所示四種情景中,由於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8、下列光學儀器中,得到縮小實像的是( )

A. 凹透鏡 B 。平面鏡 C. 幻燈機 D. 照相機

9、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過這滴水可看到玻璃板下壓着的字變大了,這是由於水滴相當於( )A.平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平行玻璃磚

10、下列光學儀器的應用,哪個能得到比物體大的實像( )

A.放大鏡 B.照相機 C.投影儀 D.潛望鏡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自我點評:

透鏡的教案 篇二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什麼是透鏡、薄透鏡,什麼是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2.知道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三)教具

凸透鏡、凹透鏡、光具盤、光源.

(四)教學過程

一、列舉實例,引入課題

教師講述: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機和實驗室中使用的顯微鏡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鏡.這些玻璃元件起什麼作用呢?我們今天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凸透鏡、凹透鏡實物,學生觀察.但告訴學生不能用手摸.有條件的學校每一實驗組(2人)發一盒透鏡組,讓學生自己觀察.教師在黑板上畫出透鏡的剖面圖,對照實物講解什麼是凸透鏡和凹透鏡,什麼是薄透鏡.簡要説明它們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教師在黑板畫課本上的圖6—8,講解什麼是透鏡的主光軸和透鏡的光心.

2.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1)教師用平行光源、光具盤、凸透鏡演示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如課本圖6—10)學生觀察到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後會聚在一點.

(2)教師畫出會聚光線的光路圖.講述這種現象告訴我們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對照光路圖講解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

向學生説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是由於光通過凸透鏡的兩個側面發生兩次折射造成的.凸透鏡焦距大小反映了凸透鏡對光會聚作用的強弱.焦距短的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強,折射光偏折得就越厲害.每個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把一個點光源(如:發光的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點光源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後是什麼樣的?

引導學生分析這時的入射光線是逆着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根據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想出結果.

教師用光具盤演示課本圖6—11實驗來驗證.

教師小結:放在凸透鏡焦點處的小燈炮發出的光(即通過焦點的入射光),經過凸透鏡變成平行光.因而利用凸透鏡能產生平行光.

3.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教師用光具盤、平行光源、凹透鏡做課本圖6—12的演示.

在黑板上畫出光路圖.小結: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

畫圖並講解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後的發散光線,不會相交於一點.但它們的反方向延長線相交於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也叫凹透鏡的焦點.由於它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因而叫虛焦點.

三、小結本課內容,討論“想想議議”

1.本課主要內容是研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及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2.教師介紹我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時就已經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鏡來取火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議有興趣的學生在嚴寒的冬天裏動手製作和實驗.

3.指導學生討論“想想議議”.討論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畫出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得出結論:光通過三稜鏡後向底部(厚的一邊)偏折.討論第二個問題時,先讓學生了解凸透鏡、凹透鏡可以看做幾個三稜鏡和一個玻璃塊組成的.在黑板上畫出圖(課前用小黑板畫好),讓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論分析.弄清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的道理.

4.學生完成本節課文後練習l~3,並回答訂正.

四、作業

課本章後習題第4、5題.第6題能找到老花鏡的做.

課外安排統一時間發給學生凸透鏡、凹透鏡各一個做課本圖6—9實驗.

(五)説明

1.本課內容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教學過程中儘可能讓學生活動.介紹透鏡及其種類時,最好讓學生直接觀察.

2.課本圖6—9的實驗,考慮課堂教學時間及對其他班級上課的影響,沒有安排在課內讓學生做,而是安排在課外的統一時間發給凸透鏡、凹透鏡去做.在做這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3.本課內學生要幾次觀察光路.為了增強觀察效果,應在實驗室上課.實驗時要遮光.

透鏡的教案 篇三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3min)

1、同學們都見過放大鏡,利用放大鏡我們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學的視力不好,配上合適的眼鏡就可以看清本來看不清的物體;假日外出旅遊,用照相機可以把美麗的自然風光留為永恆的記憶;上課時,老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課堂教學;醫院化驗室的醫生,在顯微鏡下可以看見血液中的各種細胞;科學家們利用巨大的天文望遠鏡來觀察,接收來自宇宙的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人們對宇宙越來越瞭解。前邊所説的放大鏡的鏡片、眼睛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都是由透鏡組成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透鏡,同學們想了解有關透鏡的哪些問題?

[師]看來同學們對透鏡很有興趣,提出這麼多的問題,要想得出答案,我們就要通過探究和實驗來獲得。

2、多媒體出示本節教學目標。

二、進行新課教學(22min)

[探究]什麼叫凸透鏡?什麼叫凹透鏡?

[師]在我們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鏡,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學們認真觀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麼不同,能分幾類,找出它們的特徵。

[師]通過觀察和討論,概括出它們的特徵。

[師]通過大家的觀察、討論和概括,我們認識了凸透鏡和凹透鏡。

(一)什麼叫凸透鏡?什麼叫凹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板書)

[師]凸透鏡和凹透鏡生活中常用到,我們桌子上放着幫助人們矯正視力,保護眼睛的近視眼鏡的鏡片和遠視眼鏡的鏡片,看看它們是什麼透鏡?

透鏡的教案 篇四

微教案:

人教版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

“ 放大鏡 ”的教案

教學目標:

瞭解凸透鏡在 放大鏡 中的應用,並瞭解 放大鏡 的 實質 和知道 放大鏡 成像的特點。

教重難點 :

知道放大鏡成像的特點 。

突破方法:

放大鏡是生活中熟悉的用品,學生對其成像習以為常!利用拍攝放大鏡遠離物體時的實驗,能讓學習者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素材 ,拍攝照片和錄像,製作課件。

課程背景 :

《生活中的透鏡》 在排版上有所改變的。 舊人教版是放置在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的第二節,今年是新教材改版的第一年, 其 位置是放在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的第二節。

這一節的內容由四個知識點組成:

一,照相機

二,投影儀

三,放大鏡

四,實像和虛像

放大鏡 是第 三 個版塊內容。這節課 是 針對 放大鏡 而設計的一節微課。 放大鏡成的像,完整的描述應該是正立、放大的虛像。但虛像和實像在這節書的最後才涉及到,所以設計上跟《照相機》一樣,放在講授《虛像和實像》時再進一步加以,所以在這節微課中就不提及了。

教學過程:

一, 放大鏡的實質

教師通過圖片簡單展示放大鏡實質就是凸透鏡。

二, 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教師結合視頻中的實驗來講解 :

1,放大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且像物同側 ;

2,放大鏡離物體越遠,像越大。( 離物體較近時 )

三 ,

教師這節微課主要要求掌握的內容。

透鏡的教案 篇五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瞭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3.通過實驗觀察得出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什麼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及它們對光的作用

難點: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最後通過概括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

透鏡一組、光具座、光屏、蠟燭、火柴、光源、老花鏡、近視鏡、實物投影儀、手電筒、激光筆、學生多功能光學工具箱

教學過程一、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問:在前一章光現象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有所瞭解的鏡子是什麼?

生: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問:那麼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鏡子?

生:(比如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

問:你們講到的這些鏡與我們第一章所講到的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有什麼不同?`

(分別出示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

觀察後得出結論: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都是面鏡,不能透過光線,光線在面鏡的反射面上發生反射。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則能夠透過光線,凡是類似的這一些片我們都叫做透鏡。

還有哪些是我們經常看見和接觸到的透鏡呢?(圖片展示:照相機的鏡片,望遠鏡的鏡片、顯微鏡的鏡片等等)

二、進行新課

[師]和麪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一樣我們也從形狀上對透鏡進行區分(課件演示凸透鏡、凹透鏡)並先在實物投影上出示一塊凸透鏡並講解: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然出再出示凹透鏡並講解。然後兩相對比

[生]透鏡包括兩種:凸透鏡和凹透鏡。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透鏡在形狀上與剛才的這兩塊透鏡有稍許不同,你們怎樣區分它們,通過什麼方法來區分它們。

[師]先看我投影出來的這幾塊透鏡分鐘是什麼透鏡,辨認一下。

學生討論

[師]我們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辨認它們的?對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反之則是凹透鏡

(發下一組透鏡,其中既有凸透鏡也有凹透鏡,讓學生自行辨認它們。簡單的直觀的通過觸摸來辨別透鏡。)

[師] 凸透鏡和凹透鏡是怎麼畫出來的?

課件演示

我們看到兩個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塊凸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兩個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間部分就是一塊凹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主光軸和光心是我們研究透鏡的兩個常用科學術語

[師]下面我們來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P56,“想想做做”

演示實驗。(用平面鏡取光做凸透鏡使光線會聚的實驗並記錄在白紙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然後取出另一塊不同的凸透鏡讓一位學生模仿剛才的實驗做一次看結果是否相同。最後換用凹透鏡,重做以上實驗,看有什麼結果。)

學生討論

得出實驗的結論: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

[師]從以上實驗我們發現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這體現在用不同的凸透鏡做上述實驗時,太陽光通過凸透鏡後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離凸透鏡的距離不同。

(課件演示光路圖)

由於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所以我們看見太陽光是一束平行光,通過透鏡之後會聚於一個小而亮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焦點。(這時太陽光與主光軸平行,焦點恰好在主光軸上)我們把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實驗中我們看到不同的透鏡焦距是不同的。

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光路圖)。

從光路圖出發我們來研究幾條特殊光線通過透鏡後的走向

(分別演示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光線恰好通過光心,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透鏡的情形。然後由前面所學過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發畫出逆向射入的光線光路圖)。

動手動腦學物理1、2小題作為課堂練習。

透鏡的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會用語言表達其發現,並能記錄觀察結果。

2、激發幼兒探索各種透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兩人一份)

籃子裏放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各一份,圖書、小玩具、小卡片、小積木等若干,記錄單一長(如圖),鉛筆一支。

師:同幼兒的籃子一份,視頻儀、電視機各一台,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眼鏡各一份,三種透鏡的構造圖一張,獎勵用的五角星若干,紅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用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觀察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透鏡)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塊有趣的透鏡,請你用他們看一看、玩一玩籃子裏的東西,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使用透鏡的正確方法)

誰來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二、探索活動(引導幼兒再次用三種透鏡觀察物體,並會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三塊透鏡看到的東西卻不一樣,真有趣。

(使用視頻儀處士記錄單)我們一起來看這張記錄單,左邊一排表示三塊不同顏色標記的透鏡,右邊一排是看到的結果,請你再去看一看、玩一玩,兩人合作商量把結果記錄下來。(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選一份記錄單放在視頻儀下),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小朋友記錄的結果,請你説説,你們的結果是什麼?(請幼兒口述結果,並請他用教師身邊籃子裏的物品驗證)

(用同樣方法講評結果不同的記錄單,共同糾正錯誤後得出結論:用紅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會變大;用藍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會變小;用黃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不變。)

三、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發現三塊透鏡不同的構造)

可是,為什麼不同的透鏡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呢?請你仔細摸一摸透鏡,比一比每塊透鏡的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誰來説説,你現在發現什麼?

紅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厚,邊上薄,看到的東西會變大)

藍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薄,邊上厚,看到的東西會變小)

黃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邊上一樣厚薄,看到的東西不變)

(出示構造圖)小朋友都發現了,紅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厚,邊上薄,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我們叫它凸透鏡;藍色標記的透鏡中間薄,邊上厚,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我們叫它凹透鏡;黃色標記的透鏡中間邊上一樣厚薄,看到的東西不變,我們叫他平面鏡。(學説三種透鏡的名稱)

所以,用不同的透鏡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

四、探索活動

你還想用這些透鏡看什麼?請你再去玩一玩,可以用透鏡看看周圍的人和東西。説説你是用什麼透鏡看的什麼?東西變得怎麼樣?(引導幼兒講出:我是用凸透鏡看×××,×××會變大等等)

五、擴展聯繫

今天,我們玩的透鏡真奇妙,他的本領還很大呢?你們知道什麼東西是用透鏡做的嗎?(顯微鏡,它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放大鏡,它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望遠鏡,正面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反面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是用凹透鏡做的;老花眼鏡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近視眼鏡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是用凹透鏡做的。)

六、延續活動

如果把兩塊透鏡疊在一起看,會發現什麼呢?老師把透鏡放在科學角上,你們以後可以去試一試。

透鏡的教案 篇七

一、難點分析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聚於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裏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麼是會聚,什麼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通過三稜鏡以後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麼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麼對光起發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什麼?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麼不同特徵。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透鏡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透鏡“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台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着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透鏡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後是否能會聚於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麼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透鏡前後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後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髮言,以利於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透鏡的教案 篇八

一、內容及其分析

本節內容:物體通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實像和虛像。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鏡所成的像的特點和實像與虛像的區別。理解透鏡所成的像的特點的關鍵就是要知道透鏡成的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是實像還是虛像;而理解實像和虛像的區別的關鍵就是要知道實像和虛像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區分?學生已經知道了光的折射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本節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的,它也是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教學的重點是認識凸透鏡在不同應用中成像的特點,解決重點的關鍵就是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作為認知問題的基礎,同時要有實物或圖片觀察認識。

二、目標及其分析

目標:

1、認識物體通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點。

2、知道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分析:

1、認識物體通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點就是指通過生活經驗瞭解到照相機的鏡頭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知道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就是要知道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虛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的教學中,學生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很難理解實像和虛像是怎樣形成的,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不知到通過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能會聚成像,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就是教師要通過圖示解釋實像和虛像的成因。

四、教學支持條分析

本節利用多媒體演示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點。準備好作圖工具:直尺。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我們知道了凸透鏡對光線不但有會聚作用,它還會成像(教師作簡單的演示),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請舉例説明。

設計意圖:引入新,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透鏡有哪些。

師生活動:學生舉例,教師選擇與本節有關的透鏡: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加以説明。

問題二: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所成的像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認識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特點。

師生活動:學生閲讀,教師展示圖片並讓學生回答:

問題三:實像和虛像有什麼區別?

設計意圖:瞭解實像和虛像。

師生活動:教師提問作出鋪墊:

1、小孔成的是什麼樣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學生回答:倒立的實像,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鏡成的是什麼樣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學生回答:正立的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分析總結: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實像和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教師在黑板上作圖説明並讓學生加以總結。

目標檢測: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照相機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屬於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B.屬於折射成像的是③④

C.成實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虛像的是②③④

2、如圖所示是照相機的成像示意圖,以下説法中正確的是( )

A.照相機使用的是凸透鏡

B.照相機使用的是凹透鏡

C.所成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實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虛像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中,小明同學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下列光學儀器的成像規律與實驗現象的成像規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鏡 B.照相機

C.投影儀 D.潛望鏡

4、“老花鏡”的鏡片是 “凸透鏡”,將老花鏡的鏡片貼緊書本看書上的字,看到的像是_____的;若用它看遠處的樹,適當移動鏡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則看到的像是_____的。

六、堂小結:

1、照相機的鏡頭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就是要知道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虛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透鏡的教案 篇九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什麼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徵,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麼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後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散作用。關於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聚於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在這裏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35rp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