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藤野先生教案(精選多篇)

藤野先生教案(精選多篇)

第一篇: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精選多篇)

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識、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相處和離別,讚揚先生的崇高品質。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台後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

2品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文中的明暗線索。

的崇高精神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3、説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幾件事,從這幾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麼

3.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特點?添改講義;2.糾正解剖圖;3.關心解剖實習;4.想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

教學重點1.理思路、找線索,析事例。分析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

五、討論

1、魯迅為什麼要到仙台去學醫呢?麼作者後來為什麼又棄醫從文了呢?

説到他學醫的兩個目的: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

教學難點1.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的 理解文中的明暗線索。

説明他們對弱國國民的無端歧視)在這裏可指讀“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個事件“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題事件”??“終於這流言消滅了”,

2魯迅的語言風格和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魯迅先生曾説過,給他一生影響最大的有三位老師。我們已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從中瞭解到三味書屋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壽鏡吾先生,其次是革命家章太炎,還有一位就是異國的藤野先生。(板書課題)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來一起走進魯迅的《藤野先生》。

二、作者介紹

作為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顆閃耀的巨星,魯迅大家並不陌生。在之前我們也學過了不少他的作品,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 等等作品,那麼,根據所學過的知識,那位同學能像我們介紹一些魯迅呢?

魯迅: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少年時家道中落,備嘗人情的冷暖。迫於生活,魯迅進了新式學堂學習,1902年,東渡日本求學,1904年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學,以圖能學成後回國救治像父親似的病人。1906年,思想上覺醒的魯迅,自尊心受到強烈的刺激,棄醫從文,並於1909年回國從事教育並開始文學創作工作,以期用文學來喚醒國人麻木的精神。同時,魯迅的文章也深入細緻的記錄了當時國內的鬥爭形勢和國民的生活狀況,也對當時的國民生存方式驚醒了無情的嘲諷和尖鋭的批判。最有名的比如《狂人日記》、《藥》等著名的文章,都是他不可磨滅的功勛。所以,他也被稱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

三、檢查預習 緋(fēi)紅:鮮紅。

會館:舊時同鄉或同業的人在京城、省會或大商埠設立的寄寓和機構。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瞥(piē)見: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狀。

遺民:a.留下的在國外的人;b.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亂後遺留下來的人民。

不遜(xù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四、讀課文

1、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2、文章篇幅較長,事例較多,請學生在朗讀後複述或者概括文章大意。

解疑:1、文章變換的地點有三個:(1)“我”在東京;(2)“我”在仙台;(3)“我”離開仙台後。

2、全文共有38段,劃分時可以“我”活動地點的變換為標誌。可分成三個部分:

兒??也無怪他們疑惑”句,使學生認識這種邏輯的荒謬,體會作者當時極度憤慨的感

情。第二個事件:電影事件 (戰爭本身就是令中國人屈辱的事)魯迅為什麼聽得“這一聲特別得刺耳”???(再次體會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精神)??從那一回

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

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2、現在我們再來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們分析過的具有“正直熱誠、治學嚴謹”

的特點外,和“愛國青年”比,他還有哪點精神是更為可貴、更讓魯迅為之感動的?

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對一個弱國國民給以應有的尊重、熱情的關懷。

3寫清國留學生時,着重抓住了他們外貌的哪個特徵來寫?這個特徵象徵着什麼?

辮子是民族壓迫的象徵,也是封建專制的象徵,中國人原來是不留辮子的,滿清

入關後,後中國人的腦後才拖上了一根辮子,所以説辮子是民族壓迫的象徵。另外留辮子也是表示對滿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的革命者如孫中山及後來的毛澤東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辮子以示和專制政權的決裂,可是這些清國留學生對辮十分珍視,這裏作者用了一個詞“標緻”,即 漂亮,這一 反語表面其實醜陋

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

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敍事的一條暗線。請大家在下文的學習中注意這一點。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暗線)

4.魯迅文章的特點。

魯迅的語言形式是不同於現代的漢語結構的,他的語言留有明顯的文白過度的痕跡。這是五四時代作家普遍留有的特點。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由文言向白話轉變的必然體現。

四、小結

本文寫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讚揚他的偉大人格和崇高品質;用自己的轉變來反襯以清國留學生為代表的國民的麻木。我們在學習過這篇文章以後,一方面應該學習藤野先生的偉大精神,另一方面也應該學習魯迅在文章結構時有條不紊的寫作手法,對以後的寫作也是有不少值得借鑑的地方。 五、作業

拿起手中的筆在採蜜本上寫寫你心目中理想教師。

第二篇:《藤野先生》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徵選擇和組織材料,,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 體會、理解文章含義豐富的語言,掌握文章敍事線索。

3、體會作者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明確文章的線索,探討文章的主題。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歸納其性格特徵。

3. 聯繫材料,領會作者棄醫從文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4、對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為的理解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讓學生。所以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讓學生説説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並闡述理由。(有老師、 父母、朋友、還有偶爾相識的陌生人) 再讓學生説説在成長中,哪件事最讓你難忘?由學生的回答導入文章。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講述了他與先生的交往。魯迅先生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與我們剛才所講的原因是不是一樣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看課文。

2. 複習有關《朝花夕拾》的知識。讓學生説出已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名稱。然後説説在《從》《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間的先後順序。 順序是《阿》《從》《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長的經歷來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散文集。

二、 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速讀課文。

1. 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 文章以什麼為線索?寫了哪些事情? (文章敍事的線索常常有:以地點轉換、以事件發展的先後順序、以人的所見所謂為線索。各舉一例。)

(2) 文章重點寫了發生在哪裏的事情?此外還寫了什麼地方的事情?你能説出文章中的地點變化嗎?

2. 明確: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學的經歷為線索,寫了作者在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即寫了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時藤野先生的關心,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即離開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點寫了發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還寫到了東經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點變化:東京——仙台——中國。

三、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敍事線索,以次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第一部分(1-3):在東京的所見及去仙台求醫的緣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學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及棄醫從文的經過。

第三部分(36-38):回國後對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 朗讀課文前三段,體會魯迅文筆特點。

2. 討論交流:

(1) 這部分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是什麼?

(2) 作者對所描寫的對象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能夠通過具體的語句來分析嗎?

明確:所描寫的對象是“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是一種厭惡之情,這是從他們逛公園,賞櫻花,梳辮子,學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也許也是魯迅為什麼要離開繁華的東京的原因所在。

(3)分析這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體現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緻極了” 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緻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着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後,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髮弄得油光可鑑,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徵落後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噁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誇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裏行間。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 、文章的主題是記敍在仙台求學及與藤野先生交往的經歷,那主要記敍了與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呢?説説藤野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呢? 明確:文中主要寫了修改訂正講義、訂正解剖圖、擔心我怕鬼、問中國女人裹腳等四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對我的關心、嚴格要求以及對學術的孜孜不倦的求實精神。

2 、作者初見藤野先生時,藤野先生是什麼樣子的?

明確: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通過肖像描寫,寫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現了藤野先生是一個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樸素、簡單。

3、朗讀第24-31段,思考,這一部分寫了那幾件事?從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種思想感情?請用文章中的語言説明。

明確: 寫了兩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

魯迅先生對自己到仙台學醫的動機,在《吶喊》自序中寫到“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有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着救國救民的思想選擇了醫學這一職業的。可是,當在學醫的過程中,看到了槍斃中國人的影片後,而且圍着看的也是一羣中國人,魯迅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於是促進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產生。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是做毫無意義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素,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看電影受刺激,固然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為偶然因素,如果我們分析當時的社會狀況,魯迅先生的思想轉變還有起深刻的社會原因,這就是當時的社會潮流。早在弘文學院學習時,他就常和許壽裳等探討如何改變“國民性”問題,考慮如何提高國民素質,期間還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響。

4、 我想現在肯定有些同學會有想法,本文題目是藤野先生,為何寫這幾件事?

明確: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滋事是給藤野先生做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事件是作者告別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總之,這些材料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品質有密切關係。同時還表現了作者那份強烈的愛國熱情。

三、研讀 第三部分

1、 在35段,已經完成了對藤野先生的回憶,為什麼作者還要説自己回國以後的一些感想

呢?討論明確:此部分一方面表現了藤野先生對我的影響之大,另一方面表現我在實踐自己棄醫從文的誓言。

2、 朗讀這一部分,畫出我對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響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現我實踐自己棄

醫從文的句子。

3、 結合課後練習一,文章以回憶藤野先生為主,為什麼還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我在日本的遭

遇和思考呢?從整篇文章的結構來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雖説也貫穿着作者的愛國注意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線,後者是暗線。寫對東京學習環境的厭惡,離開東京到仙台,是寫與藤野先生結識的前因,接下來寫仙台的學習生活,基本上與藤野先生有關,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寫匿名信的尋釁和看電影所受到的刺激,這些事或是與藤野先生有直接關係,或是襯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誠、在那種環境下的難能可貴。所以,這樣一位沒有民族偏見的老師,也是魯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來讚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從這點看,我們教材傾向於第一種觀點。

三 、小結:課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以魯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暗線組織材料,體現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魯迅深切的愛國感情。文章語言精練,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徵,生動而又傳神,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好好借鑑,用我們的筆記住我們最懷念的人。

四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

明線: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沒有民族偏見——懷念先生

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實習問中國女人裹腳

暗線:魯迅的愛國情感——棄醫從文

整個教學流程,既要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以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教師應該點撥到位,從而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引導學生深刻探究,從而抓住內在的東西,以培養自學能力,能夠學以致用,突出其主體地位。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第三篇:《藤野先生》名家教案

1、藤野先生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積累“緋紅、標緻”等詞語;

2、瞭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寫作背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3、自學課文,理清文脈,把握本文的敍述線索;

情感與價值目標:4、學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尚品質。

二、[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留學日本的情況、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2.把握課文的組織結構,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瞭解背景,學習詞語,初讀課文。

[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我們瞭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並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吧!

二、簡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寫作背景。

詳見書上和《教參》

三、學生默讀課文,疏通有關閲讀障礙

要求:1.標註出難字難詞。

2.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3.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並説説各部分的大意。

學生默讀後,討論明確:

1.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緋(fēi)紅:鮮紅。

會館:舊時同鄉或同業的人在京城、省會或大商埠設立的寄寓和機構。

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

瞥(pīe)見: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狀。

遺民:a.留下的在國外的人;b.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亂後遺留下來的

人民。

不遜(xù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四、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

別,讚揚先生的崇高品質。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台後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一遍,至少提出三個疑問 。

2、熟讀書下面的註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走近藤野先生,學習課文一、二部分。

[教學環節]

一、檢查詞語(聽寫):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內容。

2.思考:(1)請標出最能表現清國留學生醜態的詞語和句子。

(2)對於這些清國留學生,“我”是持什麼態度?哪些詞語表明了“我”的態度?

(3)從“我”的態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麼思想?

此處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

學生思考後明確: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寫了清國留學生的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醜惡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髮髻”,加上“油光可鑑”,生動形象地描繪與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實在”是“的確”的意思,“標緻”是“漂亮”的意思,用“實在”修飾“標緻”,説思想腐朽的清國留學生“的確漂亮”,這是反語,同時,還以“上野爛漫的櫻花”之美來反襯這羣清國留學生之醜。而“東京也無非是這樣”,“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東京“清國留學生”的惡濁生活的憎惡、失望和不滿,強有力地諷刺了這些頑固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遺少”,強烈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極端憎惡的感情。

3.找出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語句,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

(1)外貌描寫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動作體現人物特點

(3)説話聲調治學嚴謹

(4)介紹解剖學歷史生活儉樸

(5)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分層次

討論後明確: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第4—5段):寫到仙台的途中所見所聞和初到仙台受到的優待。

第二層(第6—23段):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和相處的故事,讚揚他的高貴品質。第三層(第24—31段):寫匿名信和看電影,激發作者的愛國熱情。

第四層(第32—35段):寫作者離開仙台與藤野先生依依惜別。

2.提問: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對“日暮裏”和“水户”這兩個地點記得很清楚,這是為什麼?

明確:“日暮裏”,觸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則是反清志土客死的地方。這兩處作者牢記不忘,表現了愛國的思想感情。

3.提問:作者到仙台後,受到了哪些優待?

明確: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4.請細心體會以下幾個句子:

(1)大概物以稀為貴罷。

(2)我在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

(3)在這呼吸不息的地,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

請體會一下:作者對這種種優待有什麼感受?

明確: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5 學生默讀11—23段,擬小標題,品位人物品質和寫法

(1)添改講義

(2)糾正解剖圖

(3)關心解剖實習

(4)瞭解女人裹腳

四、小結課文一、二部分內容

五、作業:練習冊

[板書設計]

事情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為人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可貴的求實精神

寫法借鑑:

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②敍事應該有詳略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敍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三部分,總結課文。

[教學環節]

一、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合作討論 :與藤野先生分別後,作者説:“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説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有怕敢寫了。”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明確:作者對中國在辛亥革命後依然是黑暗混亂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滿,而又不

願意將這種情緒帶給他敬愛的老師,對良師的期望無以告慰,用一個“竟”字將自己的這種無限遺憾和內疚之情表達出來。

2.作者為什麼説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教師之一?

學生討論後明確:因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無民族偏見——他對“我”的熱心期望,“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大而言之,是為學術??”。這種精神與品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怎能不感到偉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從中受到鼓舞、激勵呢?一個“最”字分量極重,真摯地表達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懷念之情。

二、綜合評價

1.這篇散文是以什麼順序記敍的?又是以什麼作為中心記敍的? 以什麼為線索來記敍的?明確: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為記敍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2.總體認識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徵:

要求學生再次結合課文第6—23段進行分析概括。總體性格請參看前面的分析。

3.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蹟。

可以引導學生精讀藤野先生事蹟中的某一個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讀“訂正講義”一事,教師可以引導性地提出以下問題:①“大約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還我’’當中交代了時間,有什麼作用?②魯迅看了訂正後的講義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③冒號後並舉的學科名有什麼用意?

通過這些問題的解答,可以培養學生推敲詞句內涵的能力,領會詞語或者句子中所藴涵的深刻意義。對於學生的回答,不強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把握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答案是否合理。

三、課文學習總結

這篇文章雖然主要是歌頌藤野先生,懷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傾訴着魯迅先生愛國的心聲,處處散發出魯迅先生強烈的無法抑制的愛國激情。全文組織嚴密,脈絡分明,選用了典型事例,運用了白描、對比、映襯等方法刻畫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四、佈置作業:

1、課後思考題(做在書上)

2、練習冊

[板書設計]

1、記敍順序: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

2、記敍中心:以藤野先生為記敍的中心

3、線索明確: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4.總體認識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徵:

第四篇: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

教學要求: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當堂練習作文片段

教學步驟:

一、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從中瞭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並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魯迅的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個明白。

明確本文出處、教學重點、寫作背景以及與《回憶我的母親》寫法上的不同。

二、 簡介作者留學目的

魯迅是(請你繼續關注本站)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三、 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相識前相識相處時相別後東京(離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見聞感受?? 相 識肖像 聲調深切懷念

? ?相 處四件事例珍藏講義? ?懸掛照片

相 別神情 話語多寫文章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敍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那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

四、 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明確這些語句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投影顯示如下)

(1)外貌描寫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動作體現人物特點

(3)説話聲調治學嚴謹

(4)介紹解剖學歷史生活儉樸

(5)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為我們敍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第五篇: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為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當面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説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污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作為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上的師生互動,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學校人際關係中,居首位的是師生關係。美國羅傑斯的"人際關係"理論、前蘇聯的"合作教育學",都把師生關係提到辦學水平的高度來認識。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依靠深厚的師生情感來維繫,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學生對教師的敬佩和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蔡雲芝先生與學生的關係就十分和諧,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着他。

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諧的師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親其師然後樂其教。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緒感染了小佛朗士,他聽得特別認真,感覺"真奇怪,今天聽講我會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愛心感召下,失聰又失明的海倫終於理解了抽象的"愛",突破了認識上由具體到抽象的瓶頸。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着,為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的種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着他們的學生,也啟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説,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當時的背景是作者在礦路學堂畢業後感到爽然若失,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於是決定出國到日本學醫。從題目和所收錄的小説集可以推測出來,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

文章前兩段看似是描述到東京的見聞,可是在每一句中都暗藏着對當時清朝留學生的諷刺,表達作者的失落,寫得暗藏不漏,讀者卻又感受得到這種感情,實在是妙。如開頭一句“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問問精通實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在這之後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為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接受還認為自己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後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老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己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我認為,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時光的荒廢。只有刻苦學習才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税的錢,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願。

在作者被譏刺後,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為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氣的作風。作者認為要救國需要救思想,於是放棄了學醫,這點可以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着“惜別”的照相後,作者當時沒有相片,在離開西安太后也沒有補寄給他。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後,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後來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為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而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歎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儘管有他的理由,但是這些不過是藉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麼會無從談起呢?完全可以從幾句問候,幾句感謝談起。

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並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為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以筆作槍,大膽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禮教,猛烈抨擊封建文化與封建道德,從而奠定了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基石。我讀過他的許多作品,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學裏學過的文章《藤野先生》。

魯迅寫這文章的當時,中國在鄰邦日本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沒有來由地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讓我想起在郁達夫先生的《沉淪》中,那個在心中默默呼喚着“祖國啊,你怎麼不快點強大起來,你的兒女在這裏受苦那!”的留日少年。這種國人,希望祖國強大而不去努力,只是無助地祈禱,讓人不僅憐憫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在這篇文章裏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感動、感激與懷念,即便當《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卻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報國之情。《藤野先生》,記敍的是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敍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着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説:“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他曾説:“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魯迅説:“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為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當面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説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污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魯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魯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事實上,魯迅先生留日學醫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着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

因此,作為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上的師生互動,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學校人際關係中,居首位的是師生關係。美國羅傑斯的"人際關係"理論、前蘇聯的"合作教育學",都把師生關係提到辦學水平的高度來認識。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依靠深厚的師生情感來維繫,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學生對教師的敬佩和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蔡雲芝先生與學生的關係就十分和諧,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着他。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着,為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的種子。

《藤野先生》也啟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71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