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陳情表》教案【新版多篇】

《陳情表》教案【新版多篇】

《陳情表》教案【新版多篇】

《陳情表》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表”是一種文體,瞭解這種文體的特徵。

2、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寫作的對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説得天衣無縫又要極盡委婉。

教學重點

文章的邏輯嚴密和章法多變的特徵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敍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説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願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説,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於封建道德範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説:“歷敍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係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裏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這裏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牀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係説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環境裏,祖母的依傍關係是分離不得的。最後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説:“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説:“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慾涕。”(《古文觀止》批註)

第二, 説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於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後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着又説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後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餘,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鑑賞要點

1、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徵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後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温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説》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章法多變

説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説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迴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説理作用。

譯文

臣李密上奏道:我因為命運不好,早年遭到父喪,才生下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而逝世了。將近四歲的時候,舅舅改變母親守節的志向,逼迫她改嫁。祖母劉氏可憐我孤苦幼弱,親自撫育我。我小的時候多病,九歲還還會走路孤單困苦,直到成人,既沒有叔伯,又沒有兄弟。門户衰敗,神分淺薄,晚年才有了子女。外沒有遠近的親戚,內沒有照應門户的'僮僕。孤單一個,只有自身和影子互相慰問。而祖母又早年患了疾病,經常躺在牀蓆上,我捧湯煎藥,從來沒有離開。

到了本朝,我承受了清朝的教化。起先太守逵,訪()察我為孝廉,後來刺史榮薦我為秀才。我因無人侍奉祖母,辭謝不能從命。接着詔書又特地發焉,任命我為中官。不久又蒙受國恩,任命我為太子的屬官。名勝我這樣的微賤的人,頓時升為東官的侍講,這是我割下頭顱來也報答不了的。我寫了章表呈報自己的情況,責備我回避任職,怠慢朝廷。郡縣層層逼迫,催我上路赴任。州官到我家裏,簡直是十萬火急。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馬上去京,可是祖母劉氏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本想苟且順從私情,向上官申訴卻不被允許。我簡直是進退維谷,實在狼狽。

我想聖朝是以孝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遺老,還蒙受着憐憫養育。何況我是這樣孤苦,尤其厲害。而且我年輕時曾給前朝服務,在尚書官衙做過一些職務。本意是想在官場上得到發展,並不講究什麼聲名氣節。現在我是個亡國的俘虜,既微賤又鄙陋,過分地蒙受現在朝廷的破格提拔,得到很照顧,怎樣猶疑不決,有什麼非分的企圖呢?但因祖母日落西山一般只剩下一絲氣息,生命危險,朝不保夕。我沒有祖母撫育,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爭,不能終殘年。我們祖孫二人,相互依靠着生存,所以我一刻也不能離開祖母而遠行。臣子李密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已經九十六歲,所以我報效皇上的日子還長着呢,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時間很短了。盡烏鴉反哺這一點私情而已,希望能給我對祖母養老送終的機會。我的苦衰,不獨蜀地人士和兩州長官知道,就是天地也都看到的。希望皇上可憐我這愚誠之心,滿足我這微小的志願,或許能使祖母萬幸,終於晚年得到保養。我活着就要為皇上拚死效力,死後也要結草報恩。我有説不盡象態犬馬一們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奉上表章讓皇帝得知。

[附]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

關於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於爵位)、贈(用於追封已故者)徵、闢、薦、舉(多用於布衣作官)、點(用於口語)。

關於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於由低級到譏級)、進(用於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於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於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於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文言知識

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佈,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七年級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鋭、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複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於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説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於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當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徵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裏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恢復舊職。《書博雞者事》中“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指重新任命,恢復舊職的意思。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情感,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李密忠孝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敍述中藴含的真摯感情。

2.點撥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於“情”字,歸於“理”字;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鑑賞的目的。

3.討論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流程】

一、預習感知:

(一)背景:

李密,西晉武陽人。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於鄉里。年輕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蜀亡後屏居鄉里,累舉不應。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二)初步感知

朗讀全文及其註釋,完成下列作業

1、正音:

險釁 夙願 閔凶 憐憫 祚薄期功 強近牀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隕首 逋慢 病篤 矜持 郎署 拔擢 優渥 盤桓 庶幾愚拙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形影相弔 更相為命 願乞終養 煢煢孑立

第一段: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憫(mǐn)臣孤弱臣少(shào)多疾病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常在牀蓐(rù)

第二段:逮(dài)奉聖朝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逋(bū)慢日篤(dǔ)

第三段:矜(jīn)育拔擢(zhuó)優渥(wò)更(gēng)相為命

第四段:四十有(yòu)四

2、批註重點字詞,翻譯課文(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特殊句式)

陳(陳述、稟報)情(隱情、苦衷)表(奏章,表,古代文體,屬奏議類,臣民對君主有所陳述請求時所用。)

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夙(早時)遭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兇(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孤苦,至於成立(直到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鮮(沒有)兄弟;門衰祚(福分)薄,晚有兒息(子)。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在外面沒有什麼近親),內(在家裏)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弔(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劉夙嬰(繞)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逮(到了)奉聖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前太守臣逵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持),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予官職)臣郎中,尋(不久)蒙國恩,除(授予官職)臣洗馬。猥以微賤(我憑藉低微、卑賤的身份),當(擔任)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報答)。臣具以(把)表聞(使……聽見),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一天比一天)篤(嚴重);欲苟(暫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俯伏思量)聖朝以(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憐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何況我孤苦伶仃,特別嚴重)。且臣少仕(做官)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希圖)宦達,不矜(自誇)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現在我是亡國後卑賤的俘虜,最渺小最鄙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希望,企圖,非分之想)!但以劉日薄西山(只因為祖母劉氏的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不能)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因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棄奉養祖母而遠離她)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這樣)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長官所看見的),皇天后土,實所共鑑(察)。願陛下矜(憐恤)憫愚誠,聽(准許、成全)臣微志,庶(或許)劉僥倖,保卒(終)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盡)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拜上表章)以聞(使……聽見)。

翻譯:

臣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志向。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年幼喪父,便親自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不能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裏又沒有照應門户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牀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後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秀人才。臣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的侍從。我憑藉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況且我孤單悽苦的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很短。我懷着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倖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着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着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三)概括各段內容,梳理全文思路:

第一段:自述身世(祖孫相濡之情)

第二段:進退狼狽(奉詔兩難之情)

第三段:表明心跡(當效微命之情)

第四段:先孝後忠(烏鳥反哺之情)

或: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寫自己忠與孝的兩難處境。)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為打消武帝的疑慮,重申自己的人生態度及特別處境。)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先盡孝後盡忠。)

作業:積累文中的古今異義詞。

二、深入探究

導入: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蘇軾

(一)複習課文內容

1、積累古今異義詞:

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

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

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

除(授予官職)臣洗馬

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單音節詞需要特別注意,雙音節詞大多一個字對應一個詞進行解釋

2、根據上節課所學,用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陳情的目的——“願乞終養”

面臨的困境——“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進指什麼?難在哪?——進指盡忠,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

退指什麼?難在哪?——退指盡孝,無以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即忠孝不能兩全

忠——孝

那李密是如何陳情來打動晉武帝?

(二)悟情:自由閲讀課文,朗讀品味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從句式,用詞,修辭,表情達意的效果來賞析品味)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説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説,《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歎,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請你細讀課文,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説説下列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品讀第一段:體會“孝”:

1):四字駢句: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8222;8222;”

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對文句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內外對舉,都強調一個“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臵疑。

品讀第二段:體會“忠”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前後對舉,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

④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急於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形象生動。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品讀第三段: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第一二段。

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臣”與“祖母”對舉,突出一個“無”字,強調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現實。

3)比喻句:

①“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臵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品讀第四段,説説如何兩全?——先盡忠後盡孝

②“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③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於言表。

(敬謙辭的運用:顯現自己的謙虛,卑微,和對方的尊敬恭迎)

類似的地方還有,為什麼有些地方是祖母劉,有些地方是祖母?

教師小結

①皇上也是人,並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徵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聖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範,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准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為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當然,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覆的。

《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古文觀止》中則説,“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總結:如何陳情

5.小結:

語言藝術: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敬謙辭:表示自己的謙遜卑微,以及對對方的尊敬投誠

構思藝術:

陳情於事動之以情:

寓理於情曉之以理:

以情動人

第一:先陳苦情---遭閔凶伶仃孤苦,博得同情(以弱示人)

第二:後陳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動真情(以孝感人)

第三;再陳忠情---聖上恩重如山,消除疑慮(以忠信人)

以理服人:

(1)、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遷移運用

感悟“孝”:你如何理解孝?怎樣才算盡孝?

附1:《孝經》摘錄(課本第8頁)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我們的身體毛髮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為後人所景仰,就會讓後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總的講,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忠於國家和君主,最終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能實現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

子日:“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凡有孝心的子女們,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無事的時候,當盡其敬謹之心,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對父母,要在奉養的時候,當盡其和樂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現出和悦的顏色,笑容承歡,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點不安的樣子。第三,父母有病時,要盡其憂慮之情,急請名醫診治,親奉湯藥,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萬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這臨終一剎那,謹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備辦一切。不但穿的、蓋的、和棺材等物,盡力配備,還要悲痛哭泣,極盡哀慼之情。第五,對於父母去世以後的祭祀方向,要盡其思慕之心,莊嚴肅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項孝道,行的時候,必定出於至誠。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義了

附2:2013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2013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國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説:“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着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説:“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着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牀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牀,將母親房間打掃乾淨,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餵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儘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着兩個班語文,負責教七年級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説:“我是跑着走的。”

【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揹着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着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四、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樑,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後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願天下所有的辛勞養育都能收穫慰藉!

答疑解惑

齊讀課文

五、課後作業

1、背誦全文

2、根據《陳情表》為李密寫一段頒獎詞

例一:雖為“亡國賤俘”,卻甘於清貧,婉拒帝王之邀,只為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雖説“烏鳥私情”,實則為至孝之舉。古人以孝為先,李密之孝,可謂典範。

例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孫子在亂世拒帝王之邀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養育他的祖母。在高官厚祿的謝絕裏,祖母的生命也許還是風燭殘年,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孝哉,李密,讓天下所有的養育辛勞收穫慰藉。

晉書《李密傳》

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①。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徵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徵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②。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温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於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後卒於家。

(《晉書·李密傳》節選)

[注]①遊夏:指孔子的學生子游和子夏,他們在文學上皆很造詣。②蟲沙:比喻戰死的將士或因戰亂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譯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今四川省彭山縣)。他的一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裏未曾脱衣。為祖母端飯菜、端湯藥,他總要嘗過後才讓祖母用。有空閒的時候就講學忘記疲勞,並且像對待老師一樣侍奉拜譙周。,被譙周的學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並列(認為是很有才華的人)。

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讚他。蜀漢平定後,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為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

皇帝看了以後説:“(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於是就停止徵召(他)。後來(他的祖母)劉去世了,(他)服完喪,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徵召到洛陽。當時(有個叫)張華的司空問他説:“(你認為)安樂公這個人怎麼樣?”李密説:“可以與齊桓公相併列。”張華問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説:“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屍蟲流出户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能抵抗魏國,任用黃皓而亡國,從這可知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又問“孔明的規勸提醒的話為什麼那麼瑣碎?”李密説:“過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談話,所以能夠簡潔高雅;《大誥》是説給普通人聽的,應該具體瑣碎一點。孔明和對話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論教導因此具體瑣碎。”張華認為他的道理很好。

(後來)到外地做温縣的縣令,很討厭下屬官吏,曾經給人寫信説:“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下屬官吏把他的信上報給司隸,他的下屬把信的內容稟告了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無人作後盾,於是被調到漢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為不如意而心懷怨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説:“我這人也有心裏話,説來話長。做官卻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聖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這番話哪會正確啊!”武帝對此很生氣,(識相的)都官從事馬上奏請罷免李密的官職。

《陳情表》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體會所陳之情,欣賞陳情藝術。

2.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3.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4.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崗寨的李密。 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馬氏集團滅蜀後,為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詔,會被誤認為“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為什麼“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説的“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於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於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後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瞭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着“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陳情表》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可見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2)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説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四、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譯本段文字。

1)、實詞

夙遭閔凶門衰祚薄,晚有兒息期功強近之親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夙嬰疾病

2)、古今異義

不行至於成立

3)、通假字

閔—憫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牀不起。

4、學生對照板述試背第一段。

五、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説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説至關重要,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鑑賞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説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徵,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説?”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生齊讀第二段。

舉臣秀才尋蒙國恩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劉病日篤告訴不許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晉對李 李對晉陳情

察臣 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舉臣

拜臣 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除臣

責臣 劉病日篤

催臣

告訴不許 進退兩難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説“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為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説理呢?)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譯第三段;

猶蒙矜育不矜名節有所希冀人命危淺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裏?(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教師範讀第四段。

臣之辛苦聽臣微志

第四段明確提出“願乞終養”,表示要先盡孝後盡忠,以期感動武帝達到陳情目的。

“報國恩”跟“徇私情”只有為時極短的矛盾,稍稍從長遠着眼就根本沒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決盡忠跟盡孝暫時發生矛盾的措施的有力依據。

6、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悽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閲讀課後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亞里士多德説:“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一)融情於事。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敍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為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會產生“悲惻動人”的效果。

可引導學生討論: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只在説明祖母年老,難以廢遠赴命而已。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説起?

要想讓皇帝真正相信自己,體諒不奉詔的苦衷,必須先動之以深情,而後才能喻之以大義。因而作者於首段先從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説起,一開篇就把對方也帶進悲愴酸楚的環境氛圍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親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贍養侍奉的陳述,文章第三段“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的話,才有所依憑,第二段説自己在新朝的徵召催逼中“進退”“狼狽”的情狀,也才能喚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書郎,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麼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李密多次“辭不赴命”,最擔心的就是晉武帝會懷疑自己有懷念舊朝、矜憐名節、不事二主之心,現在李密“實話實説”,反倒容易得到晉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頌“聖朝”之“情化”,説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所“蒙國恩”,“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就更能讓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確乎是出自“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的苦衷。

(二)融情於理

李密《陳情表》中的“理”據何在?

李密陳情的理據,就在“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司馬氏集團標榜綱常名教本屬虛偽,但李密一本正經地援引來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卻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

(三)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該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四)陳辭婉曲,屈伸適宜。

探討陳情、諷諫、勸説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作業:1、練習冊題

2、背誦課文

《陳情表》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後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詔。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註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凶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牀蓐

猥以微賤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聖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弔 晚有兒息 逮奉聖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願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倖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祖母病卧: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覆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麼呢?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註解沒有,那是什麼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

②衷情(孝情、忠情);

③情理(忠孝之道)。

9.完成課後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情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裏,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情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國恩 忠心聖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後面省略的一句話,並想想作者為什麼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説,請你説出結論,並想想作者為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説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説,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之間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情。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説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説,《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歎,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説説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瞭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總結: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將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況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總結: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地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於言表。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急於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總結: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説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後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①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②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陳情表》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表”是一種文體,瞭解這種文體的特徵。

2、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寫作的對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説得天衣無縫又要極盡委婉。

教學重點

文章的邏輯嚴密和章法多變的特徵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敍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説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願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説,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於封建道德範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説:“歷敍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係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裏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這裏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牀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係説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環境裏,祖母的依傍關係是分離不得的。最後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説:“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説:“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慾涕。”(《古文觀止》批註)

第二, 説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於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後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着又説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後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餘,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鑑賞要點

1、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徵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後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温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説》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章法多變

説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説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迴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説理作用。

譯文

臣李密上奏道:我因為命運不好,早年遭到父喪,才生下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而逝世了。將近四歲的時候,舅舅改變母親守節的志向,逼迫她改嫁。祖母劉氏可憐我孤苦幼弱,親自撫育我。我小的時候多病,九歲還還會走路孤單困苦,直到成人,既沒有叔伯,又沒有兄弟。門户衰敗,神分淺薄,晚年才有了子女。外沒有遠近的親戚,內沒有照應門户的僮僕。孤單一個,只有自身和影子互相慰問。而祖母又早年患了疾病,經常躺在牀蓆上,我捧湯煎藥,從來沒有離開。

到了本朝,我承受了清朝的教化。起先太守逵,訪察我為孝廉,後來刺史榮薦我為秀才。我因無人侍奉祖母,辭謝不能從命。接着詔書又特地發焉,任命我為中官。不久又蒙受國恩,任命我為太子的屬官。名勝我這樣的微賤的人,頓時升為東官的侍講,這是我割下頭顱來也報答不了的。我寫了章表呈報自己的情況,責備我回避任職,怠慢朝廷。郡縣層層逼迫,催我上路赴任。州官到我家裏,簡直是十萬火急。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馬上去京,可是祖母劉氏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本想苟且順從私情,向上官申訴卻不被允許。我簡直是進退維谷,實在狼狽。

我想聖朝是以孝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遺老,還蒙受着憐憫養育。何況我是這樣孤苦,尤其厲害。而且我年輕時曾給前朝服務,在尚書官衙做過一些職務。本意是想在官場上得到發展,並不講究什麼聲名氣節。現在我是個亡國的俘虜,既微賤又鄙陋,過分地蒙受現在朝廷的破格提拔,得到很照顧,怎樣猶疑不決,有什麼非分的企圖呢?但因祖母日落西山一般只剩下一絲氣息,生命危險,朝不保夕。我沒有祖母撫育,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爭,不能終殘年。

我們祖孫二人,相互依靠着生存,所以我一刻也不能離開祖母而遠行。臣子李密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已經九十六歲,所以我報效皇上的日子還長着呢,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時間很短了。盡烏鴉反哺這一點私情而已,希望能給我對祖母養老送終的機會。我的苦衰,不獨蜀地人士和兩州長官知道,就是天地也都看到的。希望皇上可憐我這愚誠之心,滿足我這微小的志願,或許能使祖母萬幸,終於晚年得到保養。我活着就要為皇上拚死效力,死後也要結草報恩。我有説不盡象態犬馬一們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奉上表章讓皇帝得知。

人教版高二語文《陳情表》教案 篇六

設計説明:

該教學設計是在分析教材和考慮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篇課文是新課標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為文言文,要重視吟誦、品讀,於是在教學中我加大了朗讀的份量,設計幾種朗讀方式,包括教師的範讀,學生的齊讀、單讀、分散讀,在朗讀中積累文言詞語、句式知識、體悟文本中藴含的情感其次,《陳情表》是古代散文中傳誦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語彙較多,消化理解文言實詞是學生讀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於學生更進一步體悟作者在字裏行間藴含的真摯情感,因此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授課中讓學生結合文本詳盡的註釋疏通文意,教師做適當的點撥進而針對文本提出所陳何情文本的教學設計流程也是按照這一順序展開的,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閲讀能力

2、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藴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點:

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字裏行間藴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悟以情動人的陳情藝術,進而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文中藴含的真摯感情

2、點撥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文中藴含的拳拳真情

3、討論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晉時期,時局動盪,風雲變幻公元265年,司馬炎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晉,魏國滅亡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穩定局勢、鞏固政權、籠絡人心,便採用懷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為官,於是蜀漢舊臣李密便走進了他的視野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劉氏一手撫養長大,以孝謹聞名,博學善辯但就在晉武帝下詔徵辟的時候,李密年邁的祖母已經是“夙嬰疾病,常在牀蓐”一面是寵命優渥的皇帝詔命,一面是難以割捨的祖孫之情;一面是言辭切峻的朝廷詔書,一面是恩重如山的養育之恩,在這人生的重要抉擇之時,李密將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李密的《陳情表》

二、初讀課文(學生讀完後,教師做誦讀指導,同時做正音指導、點撥句讀)

教師範讀第一段,指名學生朗讀第二、三段,全班齊讀第四段

(要求:誦讀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感情)

三、再讀課文、緩讀領會:

(要求:緩慢誦讀、圈點勾畫參照課文註釋還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詞、句,師生共同解決)

四、三讀課文、速讀課文,思考:

(1)、李密為何陳情,陳情所遇到何種困難(要求:用原文語句作答)

陳情的緣由:願乞終養(陳情是為了達到“奉養祖母,暫不出仕”的目的)

所遇到的困難: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進退兩難)

(2)、把李密所陳之情用最精煉的詞語概括出來

所陳之情:中國古代最傳統的兩種感情:忠情、孝情

五、四讀課文

品讀鑑賞文本,挖掘文本的:(要求:小組合作、逐段探究)

提問:李密是如何陳情的?

(一)賞析第一段:

(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礎上把握朗讀時悽苦、悲涼的語速、語調)

1、本段中總括的句子: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2、對“險釁”“閔凶”如何展開的:(在文中找出原話並且對所陳之情加以概括)

身世悽苦: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人丁衰微: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這段文字的內容,作者寫得悽苦而悲涼,以致使晉武帝對他由惱怒化為同情憐憫)

(二)賞析第二段:

找出朝廷對李密徵召的詞語和李密對被徵召的態度的語句,此段李密向晉武帝所陳之情

朝廷對李密徵召的詞語:察、舉、拜、除

李密對被徵召的態度的語句:辭不赴命,辭不就職

所陳之情:進退兩難之情,進,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這種進退兩難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説的“忠孝不能兩全”,對李密而言忠孝之間自然是想先盡孝而後盡忠,那麼就要説服晉武帝認可自己這一請求,這也是李密陳情的關鍵所在

(三)賞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樣進一步説服晉武帝,以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1、討論本段第一句話的作用(伏惟聖朝以孝治天)

為達到“終養祖母”的請求提出的理論依據,使自己的請求既合情又合理,又響應朝廷的號召,讓晉武帝不得不答應“願乞終養”的目的

2、引導學生理解“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含義

朝代更迭之際,新君最忌諱的是臣子眷念舊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員,陳情的對象是今朝的君主,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自己“本圖宦達,矜名節”的人生態度就必須明確突出,此處一筆,正是問題關鍵所在,晉武帝的疑慮徹底打消

3、品味“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剩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一小節的情感

宋代學者評價説:讀《陳情表》不哭者,必不孝這一小節充分體現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動人,晉武帝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應該有所觸動了

(四)賞析第四段:

本段的層次如何劃分

兩個層次:第一層表明自己陳情的目的,第二層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

1、本段開頭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

從生命的自然規律上,進一步的為自己的“願乞終養”樹立理論根據,依舊合情合理,無可辯駁

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

“願乞終養”

2、理解“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一句的含義

六、教師總結: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訴忠情赤膽忠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李密對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我們的親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卻真摯的回報

七、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不幸遭遇,訴祖孫之情

進退狼狽,訴兩難之情

孝治天下,找出理論依據

先盡孝後盡忠,解決辦法

《陳情表》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重點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相關的特殊文言句式。

3、積累課內寫作素材。

一、知識回顧

(一)文學常識

作者李密,________(朝代)時人,蜀亡後,晉武帝徵他任太子洗馬。他上《陳情表》辭謝,懇請晉武帝允許他辭不赴命,供養祖母。直至祖母死後,他才出仕,官至漢中太守。

(二)實詞含義

1、臣以險釁

2、夙遭閔凶

3、慈父見背

4、舅奪母志

5、祖母劉愍臣孤弱

6、終鮮兄弟

7、門衰祚薄

8、晚有兒息

9、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10、煢煢孑立

11、形影相弔

12、而劉夙嬰疾病

13、拜臣郎中

14、除臣洗馬

15、猥以微賤

16、當侍東宮

17、臣具以表聞

18、責臣逋慢

19、則劉病日篤

20、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21、且臣少仕偽朝

22、歷職郎署

23、不矜名節

24、過蒙拔擢

25、但以劉日薄西山

26、臣之辛苦

27、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三)虛詞用法

1、臣以險釁

2、逮奉聖朝

3、尋蒙國恩

4、急於星火

5、則劉病日篤

6、聽臣微志,庶劉僥倖

(四)課內外名句

1、江流有聲,斷岸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後赤壁賦》)

2、__________________,一日看見盡長安花。(《登科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

4、子曰:“知者樂水,___________。知者動,仁者靜。”(《論語》)

5、______________,衣冠簡樸古風存。(陸游《遊山西村》)

6、禮之用,_________。(《論語》)

7、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辛棄疾《菩薩蠻》)

8、潮平兩岸闊,_______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

9、子曰:質勝文則野,___________,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10、_______________,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五)翻譯訓練

1、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遷移

文言文閲讀(18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樑孝王①武者,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后也。

樑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國。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樑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里。得賜天子旌旗,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出言蹕,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東遊説之士,莫不畢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公孫詭多奇邪計,初見王,賜千金,官至中尉,樑號之曰公孫將軍。樑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二十九年十月,樑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乘輿駟馬,迎樑王於關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射禽獸上林中。樑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十一月,上廢慄太子,竇太后心欲以樑王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説於景帝,竇太后義格②,亦遂不復言以樑王為嗣事。乃辭歸國。

其夏四月,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樑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逐其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樑王,逐賊,果樑使之。乃遣使冠蓋相屬於道,覆按於樑,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后宮。使者責二千石③急,樑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進諫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樑王。樑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後得釋。

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至關,茅蘭説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后泣曰:“帝殺吾子!”景帝憂恐。於是樑王伏斧質於闕下,謝罪,然後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復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車輦矣。

太史公曰:樑孝王雖以親愛之故,王膏腴之地,然會漢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財貨,廣宮室,車服擬於天子。然亦僭矣。

(《史記?樑孝王世家》)

註釋:①樑孝王:名武,封為樑王,諡號孝王。②義格:建議被阻遏。“義”通“議”。③二千石:指下文的樑相軒丘豹。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睢陽城七十里廣:擴大

B.東西馳獵,擬於天子擬:類似

C.上由此怨望於樑王望:怨恨

D.故能植其財貨植:培植

7、下列各組句子中,都能反映樑孝王僭越本分的一組是(3分)

①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入朝

②樑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

③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④東西馳獵,擬於天子

⑤樑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⑥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孝景帝和樑孝王一起喝酒時曾從容對樑孝王承諾:自己死後將帝位傳給樑孝王。樑孝王謝恩推辭,雖然知道皇帝説的不是真心誠意的話,內心還是十分高興的。。

B.二十九年十月,樑孝王入朝後留在京城,出入遊玩一如皇帝待遇,其屬官只要登記之後,便可如朝廷宦官一樣出入宮禁。

C.樑孝王再次進京時,在茅蘭的勸説下,他輕裝簡行,跟在使者後面入城,並且沒有馬上去見皇帝,而是躲藏進長公主府中暫避風頭。

D.樑孝王因怨恨袁盎等人阻止了立他為太子的事,派人去刺殺了袁盎等大臣。皇上懷疑是樑孝王所為,追捕兇手,果然發現是樑孝王指使的。

9、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①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遣使冠蓋相屬於道,覆按於樑,捕公孫詭、羊勝。(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樑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後得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提升----課內寫作素材積累

提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使對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遺臣,拒任當朝的官,難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陳情表》,寫得入理入清,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讚歎他的孝心。(可用於“情與理”、“説話藝術”等話題)

【參考答案】

◎課內外名句

1、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

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見盡長安花。(《登科後》)

3、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

4、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論語》)

5、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陸游《遊山西村》)

6、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7、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8、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10、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能力遷移

6、D(植:增加)

7、B(①只是表明樑孝王身份特殊,能經常入京;⑥是樑孝王用計請罪;)

8、C(“從”是使動,應該是帶領兩名隨從前往的意思。)

9、①十七年,十八年,連年進京朝見皇帝,住下來,到第二年,才回到樑國。(“比”、“乃”各1分,全句1分)

②於是景帝派出使臣,使者的車子在路上一輛接一輛,到樑國按驗審查,逮捕公孫詭、羊勝。(譯成“路上的使臣絡繹不絕”也可)(“冠蓋相屬”、“按”各1分,全句1分)

③樑孝王害怕,於是派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向太后認罪,這以後才得到饒恕。(“因”、“然後”各1分,全句1分)

10、(1)①“月白風清”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達了詩人處境的順利,心情的愉悦(從襯托角度,答成以樂景襯托愉悦心情也行)

②上闕前後對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憂患凋零中老去的傷感構成對比。

(2)①“鬢華雖改心無改”,而今年歲已老,但他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老當益壯,不願服老;②詞人畢竟歷經滄桑,重聽舊曲,豪放話語之中抑鬱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顯的。

【參考譯文】

樑孝王武,和孝景帝同母。他的母親,是竇太后。

樑王十四年,進京朝見皇帝。十七年,十八年,連年進京朝見皇帝,住下來,到第二年,才回到樑國。二十四年,進京朝見。二十五年,再進京朝見。這時候皇上還沒有確定太子。皇上和樑王一道吃飯,曾經隨意地説:“我死之後,帝位傳給你。”樑王推辭,雖然知道不是真心誠意的話,但內心歡喜。竇太后也是這樣。

樑孝王,是竇太后的小兒子,深受寵愛,賞賜給他的財寶不計其數。於是樑孝王建造東苑,面積三百多裏。擴展睢陽城達到七十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築架空通道,從宮殿連接到平台長達三十多裏。獲得朝廷賞賜的天子旌旗,外出隨從竟從千乘萬馬。東奔西馳打獵,氣勢類似天子。出宮要清道斷絕行人,入宮要嚴加警戒。招攬四方的豪傑,自餚山以東的遊説之士,沒有不到樑國來的,像齊國的羊勝、公孫詭、鄒陽等一班人。公孫詭善於出奇謀邪計,初次拜見樑孝王,樑孝王賜給他一千斤黃金,官職做到中尉,樑國號稱他為公孫將軍。樑國製造了大量的兵器、弩弓、戈矛達幾十萬件,而且府庫所積貯的金錢將近一百萬,珠玉、寶器比朝廷還多。

二十九年十月,樑孝王入京朝見皇帝。景帝派使臣拿着符節乘坐駟馬大車,到關前迎接樑王。朝見完畢,上疏請求留在京師,因為太后至親的緣故。樑孝王入宮就陪侍景帝同坐輦車,出宮就同車遊獵,到上林苑中射鳥獸。樑國的侍中、郎官、謁者只須登記名冊,便可通引進出天子的宮殿,與漢朝的官吏沒有區別。

十一月,景帝廢黜慄太子,竇太后心裏想立樑孝王為繼承人。大臣及袁盎等人在景帝面前進行了諫阻,竇太后的建議受阻,從此也就不再提讓樑孝王當繼承人的事了。樑孝王於是告辭回國。

這年夏天四月,景帝立膠東王為太子。樑孝王怨恨袁盎和參與議論繼承人的大臣,於是和羊勝、公孫詭等人暗中派人刺殺袁盎和其他參與議論繼承人的十多位大臣。朝廷緝捕殺人兇手,沒有抓獲。於是天子猜測是樑王,捕捉到兇手,果然是樑王指使的。於是景帝不斷派使臣,使者的車子在路上一輛接一輛,到樑國按驗審查(覆:審察),逮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藏匿在樑孝王的後宮裏。漢朝的使臣責備樑相等急迫,樑相軒丘豹和內史韓安國勸諫樑孝王,樑孝王才命令公孫詭、羊勝自殺,把他們交出來。景帝從此怨恨責怪樑孝王。樑孝王害怕,於是派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向太后認罪,這以後才得到饒恕。

景帝的怨氣逐漸消解,樑孝王因而上書請求朝見。到達函谷關後,茅蘭勸説樑孝王,讓他乘坐喪車,只帶兩名隨從入關,藏匿在長公主的園中。漢朝派使臣迎接樑孝王,樑孝王已經入關,隨從車騎都停在關外,不知樑孝王在什麼地方。太后哭泣説:“皇上殺了我的兒子!”景帝為此憂慮恐懼。於是樑孝王揹着刑具俯伏在宮門前謝罪,太后、景帝非常高興,相對哭泣,情分又和從前一樣了。把樑孝王的全部隨從官員都召入關中。然而景帝漸漸疏遠了樑孝王,不和他同乘輦車了。

太史公説:樑孝王雖然憑藉太后親近喜愛的原因,在肥沃的土地上稱王,然而恰逢漢室興盛,百姓富足,所以能增加他財物,擴展宮室,車騎服飾類似於天子。但這樣也已經是僭越本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yvj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