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品德與社會》教案(多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多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多篇)

品德與生活教案 篇一

[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再發展中生活。為了體現這一理念,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找準貼近兒童實際生活的切入點,儘可能地為兒童創始條件和機會。通過聽歌曲激發學生情感、師生家長共同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明白道理;最後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基礎,導致以行,完成了增情感、明道理、長知識等一系列任務。教學中教師避免純學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説教,更加重視品德教育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悟,追求“使學生受到教育並避免學生感覺有人在教育他”這樣一種“潤物無聲”的意境。

[教學片斷1]

師:今天我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放歌曲《讓愛住我家》,學生邊看畫面邊輕聲和唱)

師:你們覺得這首歌怎麼樣?聽完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生:我覺得這首歌非常好聽。

生:聽到這首歌,我想到我的家。

生: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媽媽。

師: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有疼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今天我們就以“家”為題,説説我們自己的家。

(點評:課的開始非常自然、流暢。一曲充滿詩意的《讓愛住我家》,把孩子們帶到温馨的家,讓他們自然而然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這種情境的創設,起到了以情激情的作用,此時此刻,孩子們都沉浸在對“家”的遐想之中,為後面的教學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片斷2]

師:今天特意請來了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大家一起活動,讓我們用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師:請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家。

生:我家住在匡堰大道6號樓,我家有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

師:讓我們和爸爸媽媽一同玩一個遊戲,名字叫“找親人”。(就是請爸爸媽媽或者孩子把眼睛蒙上,然後在眾人中根據特徵分辨出自己的親人)

(點評:把家長請到課堂中來參與活動,一方面,可以使一年級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安全感,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他們會更加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並願意表現自己;另一方面,這種活動方式,拓寬了品德教育的空間,把課堂與家庭有機結合,有效利用了教育資源,增強了品德教育的實效性。特別是孩子和父母共同遊戲,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受到教育。教者這種巧妙設計,適合低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片斷3]

師: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的辛苦,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生:自己洗襪子。

生:爸爸媽媽生病了我給他們拿藥。

生:我不惹爸爸媽媽生氣。

生:好好學習……

(點評: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受到温馨家庭的感染,以情為主線帶動學生對家人的感激與理解,激發學生從小關愛家人的情感。此處體現的是一種“無痕“的教育。課堂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迴歸,品德教育就會在悄然中浸潤孩子的心。一位教育家曾説: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越是覺察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其實我們就應該追求這種無痕的教育。)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全都真懂事,老師這也有兩個跟你們一樣乖的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好不好?

生:好。

(出示:圖1媽媽下班回家,小朋友給媽媽遞茶杯。圖2小朋友給爺爺捶背。)

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生:圖1媽媽下班回家,小朋友給媽媽遞茶杯。圖2小朋友給爺爺捶背。

師:你在平時做過這樣的事嗎?

生:做過。

師:你願意上台演一演嗎?先同桌之間演一演,待會兒請同學上台演。

生自由練習

師:誰願意上台表演。

表演捶背

(師給扮演爺爺的同學帶上頭飾)

生1:邊躬着背邊説真累呀。

生2:爺爺,您請坐我給您捶捶背吧。

生1:你真是我的好孫女。

表演遞茶

(師給扮演媽媽的同學帶上頭飾)

生1:玲玲,媽媽下班回來了。上班工作好累呀。邊説邊做動作

生2:媽媽快坐下,邊説邊幫媽媽那下包。我給您倒杯茶。

生2:表演倒茶的動作,媽媽請喝茶。

生1:玲玲真是個好孩子。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兒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還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2.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勞動、崇尚勞動者,為我國古代農業文明而自豪的態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34~35頁。

〖教學準備

教師要閲讀和準備有關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兒井的相關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勞動者在農業生產中創造了從簡單手工工具到現代農業機械的偉大成就。其實勞動者的創造還遠不止這些,下面我們去參觀瞻仰一下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吧!”

2.閲讀討論。閲讀教科書第14頁的課文,討論“農業生產中的‘靠天吃飯’是什麼意思?”啟發學生們明確,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如果水的來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麼及時,不可能盡如人願,或旱或澇,沒有定數。農作物收成的好壞,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們形象地把這種農業叫做“靠天吃飯”。如果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來控制,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於是自古以來勞動人民就注重興修水利,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所以説“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3.探究活動一。觀察和閲讀教科書第14頁有關四川都江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樣發揮作用的?”通過探究知道:岷江經常洪水氾濫,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眾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魚嘴”“飛沙堰”“金剛堤”對岷江進行“三七分水”,平時七成水流進內江,用於保證澆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從外江流走。遇到岷江發洪水,利用魚嘴附近的閘門進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進內江用於灌溉;七成水從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區旱澇保收,造就了一個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繼續為人類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我們為祖先的偉大創造而感到驕傲。

4.探究活動二。觀察和閲讀教科書第15頁新疆坎兒井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探究“在新疆乾旱少雨地區,為什麼要利用坎兒井地下暗渠來運輸和使用天山雪水?”通過探究知道: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部,乾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寶貴了,如果在地表流動,會很快地從乾涸的土地上滲漏掉,或被強烈的陽光蒸發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勞動人民創造了在戈壁灘上運輸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兒井。正是有了坎兒井,才可以減少水的損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農田裏,正是這一古代就創造出來的節水灌溉工程,在因為乾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灘上,才創造了一個個神奇的綠洲。

5.教師。教師肯定學生的探究,鼓勵他們今後多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

〖給教師的建議

為便於學生理解,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或者在黑板上繪製都江堰和坎兒井的示意圖。

〖建議

觀察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參與和關注程度。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説明中外民間進行交流的活動。

2、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吸引眾多外國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師在課前應對中外民間友好來往的情況和活動有大致的瞭解。

2、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蒐集相關的內容,在課上彙報展示。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國人“大山”引入本課題的學習。看教科書第85~87頁的圖片,瞭解一下中外民間友好往來的情況。

2、觀察與討論。

(1)閲讀書上的圖片和説明文字,請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説説中外民間友好往來都有哪些形式?

(2)針對某一幅圖片展開教學,讓學生想想圖中的對話。

(3)思考:作為一名國小生,可以為中外交流做點什麼。

3、彙報展示。

(1)小組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可以介紹、表演等形式)

(3)談體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説説能夠吸引眾多的外國人的理由。

4、教師。肯定學生的蒐集情況和課堂表現。

家庭作業

完成走進學習廣場。

品德與生活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感知各類社會性活動中存在規則,初步體會規則的雙重作用(約束與發展功能),經驗規則的制定與修改過程,初步熟練公民意識與民主觀念。

教學過程:

一、遊戲為什麼玩不下去了

1、他們爭吵的原因是什麼?

2、這兩種遊戲的規則是什麼?

3、小結:規則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二、規則的發現

1、生活中到處都有規則,你知道嗎?下面四張圖,請四人小組給他們制定規則。

2、交流:

(1)看完的圖書要擺放整齊

(2)不能在樹木上亂刻字

(3)不能往河道里亂扔東西

(4)乘車要排隊

3、認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書上打“星”

三、學校中的規則

1、談談你所知道的學校中的規則?

2、看圖説説規則:

(1)升旗時———(立正,敬禮)

(2)考試時———(集中注意力做題目)

四、小小辯論賽

1、辯論:規則給人帶來麻煩還是方便?

2、寫出自己的觀點,再交流

3、結論:規則可能會給某些人帶來麻煩,但肯定會給大家帶來方便。

五、為我們班級制定“憲法”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規的依據。

2、為我們班制定“憲法,小組裏交流討論,確定最重要的兩條貢獻給全班。

3、彙總內容,最後確定我們班的新規則,每人都要簽字確認,保證遵守哦。

6、平安回家

品德與生活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通過這個年齡段同學之間經常發生的各種活生生的事例,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展理解、體諒他人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傾向。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舉一個同學間發生矛盾沒有很好解決的事例。

師述:同學之間免不了要發生一些矛盾,那麼該如何處理是最恰當的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同學之間》共同討論一下;我們該怎麼做?

二、美好回憶。

1、師述:升入三年級了,同學們已經在班級裏度過了兩年的美好時光。請你給大家講一兩件印象深刻的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事情。

2、學生先討論,再指名講。(對存在偏差的幫助、關心,如幫人打架、做作業、抄襲等要正確引導。)

三、設身處地。

1、師述:在與同學相處中經常會發生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麼想?請看下面的兩個事例。

2、指名讀第一個王楠楠的事例。

你能想象到楠楠當時的心情嗎?你幫助過人嗎?還記得當時的感受嗎?

(幫助體驗互相幫助和分享的快樂)

3、指名讀第二個朱靈的事例。

你知道尹瑜是怎樣説服她的小組同學的嗎?你能體會到朱靈當時的感受嗎?

(幫助學生懂得不能因為別人的有某方面的缺點就排斥他人。)

4、指名讀第三個喬典事例。

你被人冤枉過嗎?當時的心情如何?你能為喬典出出主意,幫他解除煩惱嗎?

(幫助學生體會被人冤枉的感受,理解同學間要互相信任。)

5、指名讀第四個王輝的事例。

如果你是王輝,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幫助學生體會到與他人相處中要理解與尊重他人。)

6、指名讀第五個周青的事例。

你能體會周青的感受嗎?

(幫助學生懂得不能起侮辱性綽號)

7、如果你們班裏也有這種情況,你會去勸阻嗎?

寫一寫再説一説:不會勸阻的原因。

勸阻的原因。

8、你們班上也發生過這類事嗎?

四、送他一縷陽光。

假如你的同學有這樣一些內心的陰影,你能不能做個“陽光使者”,送給他一縷陽光,幫他驅散心中的陰影,打開心扉?

1、分別指名朗讀和討論三個事例。

(1)告訴學生不能嫉妒,要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2)告訴學生同學間交往要尊重有各種困難的同學。

(3)幫助學生懂得要幫助和尊重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

2、舉班上的一些事例來討論。

五、黃金法則。

師述:人與人相處有一條黃金法則,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什麼意思呢?

1、讀書,瞭解意思。(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2、填一填,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加以説明。

你想要別人關心你,別人也想要你他。

你想要別人尊重你,別人也想要你他。

3、相反,如果你對別人不好的話,那你也就很難讓別人對你好。

聽故事《蝸牛和蝴蝶》

六、總結。

讀讀名言結束課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六

第四單元

第一課學看平面圖

教學目標:

1、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及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地點的位置。

3、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課前準備:

(生)1.收集各種平面圖,嘗試自己閲讀,看看從平面圖中能知道些什麼。

2、去附近的公園、商店、醫院、社區、學校……等處去查看平面圖,並嘗試根據平面圖在實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筆

(師)1.準備一張學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圖

2、準備一些寫有XX平面圖的卡片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説一説導入(謎底為地圖)

1、猜謎語

2、師出示準備的平面圖,請生説一説“它”叫什麼名字?

二、學生交流活動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平面圖。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種平面圖,並簡單説明在哪裏找到的。

三、初識平面圖

1、你問我答認識平面圖(學生根據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圖的知識問小組同學,或者問老師)

2、自由組合,結合實踐,研討怎樣看懂平面圖

四、再識平面圖

1、師出示學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圖讓學生認指,説一説

2、學生互相“考一考”

3、課後延伸(請生到這個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課前師將製作的卡片祕密發給幾位學生)

1、師假設要去某個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們認識的“誰”來幫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來大聲説“我——(某平面圖的的名稱)來幫忙,並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小結並導入下一個活動:(同學們現在都知道了平面圖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信息,有了它的幫助,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某一地方的概況,而且還可以找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現在有二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幫幫他們吧。

二、幫忙設計遊玩路線

1、課件顯示放大的動物園平面圖(並配有二個小朋友的對話)

2、學生分小組設計

3、生彙報

4、小組分角色模擬表演遊玩的路線

三、説説你的發現:(如:指向標、動物圖畫圖例、藍色表示。。。為下節課自己繪製平面圖鋪墊)

第三課時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畫學校平面圖)1-2分鐘

二、學生自由組合到操場上觀察、商討、確定小組畫圖的方案(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提建議)(10-12分鐘)

三、討論:繪製校園平面圖有什麼要注意的問題(回到教室,3分鐘)

四、學生分組繪製平面圖

五、各小組展示介紹

六、(延伸:回家按圖向家長或其他的親人介紹學校的情況)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規則的概念,認識規則的普遍性。

2、理解規則的必要性,懂得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

3、初步樹立規則意識,開始將“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20條”等學校規則內化。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做一個“傳電話”的遊戲,即老師對每組第一個學生耳語一句話,要求向後傳,比一比哪組最先傳到最後一個學生,這組即為優勝。做遊戲時,教師注意不要強調任何遊戲規矩。遊戲結束後,請學生談一談剛才做遊戲的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制定“傳電話”的遊戲規矩。(把師生共同制定的規矩板書)然後按照規矩再次比賽。教師向學生提出要求:“請你向大家介紹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遊戲,並且向大家介紹遊戲的規矩。”教師解釋説明,遊戲中的規矩就是一種規則,參加遊戲的人必須遵守這種規則,以保證遊戲順利進行。

學生做遊戲。

學生髮言。(由於沒有宣佈規矩,所以估計會有很多意見。)學生共同制定“傳電話”的遊戲規矩,然後按照規矩進行比賽。

學生髮言。

人為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無規則”的特殊情境,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驗“規矩”的重要性。通過親自實踐,明確了遊戲中規矩的重要。

啟發學生注意到每一種遊戲都存在規矩。

2、合作處理信息。

教師播放一組“規則”內容的錄像,請學生觀察後,在小組裏交流課前從社會生活或者學校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蒐集到的各種規則。教師根據學生,歸納出規則存在於不同生活領域。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任一領域的一條或者幾條規則編成小品,現場展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分類、、彙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輯小品,進行展示。

引導學生對規矩的理解。

學生通過觀察、表演等活動,主體參與學習過程,在現實生活的“再現”中,體驗規則意識。

3、探究研討分析。

教師提出問題:“規則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可以説無處不在,那麼你是怎麼看待規則的?”以不計名投票的形式,統計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統計情況,提出大膽的假設,創造一個沒有規則的世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生活情境編成“無規則”小品,現場展示。引導學生談感想。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估計會有同學對規則持否定或者懷疑的態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輯小品,進行展示。根據活動談自己的想法。

4、交流、內化、昇華教師出示《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國小生守則》,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條目進行學習討論。然後,向全班同學講解這條規則的意義。根據小組發言情況和平時遵守校園規則的表現,評選優秀“規則示範標兵”和優秀“規則宣講小隊”負責校園規範評比檢查工作。

5、小組活動。

民主選舉優秀。把“規則意識”落到實處,直接指導現實學習生活。做好課堂延伸活動,促進規則意識內化。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以及我國歷史的源遠流長。

2.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3.瞭解和欣賞飲食文化的特點,感受飲食文化中閃爍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創造。

4.嘗試運用傳説,文物資料等拖冊和再現歷史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以及我國曆史的源遠流長。

2.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進遠古時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考察吧。

小組交流自己緣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師: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麼/穿什麼?住在哪裏?他們生活中會有哪些苦難和危險生:彙報自己的資料。: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條件的考驗中,嚴寒酷暑,暴雨雷鳴,毒蛇猛獸。。。。。。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們的祖先在艱苦的條件下,運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不斷地摸索,開拓,經過漫長的歲月,一步補從野蠻走向文明。

二.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飲血茹毛“是什麼意思?隨着社會的進步,人類在謀取食物和社會方面與最初給人類有哪些變化?

1.自己閲讀熟食的故事,從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圖片,刀耕水種,人拉犁,牛拉犁。。。。。讓學生觀察人們的耕作是怎樣一步步進步的?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我們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養成農作物,把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創造了農耕和飼養技術。思考:這對人類生活有什麼影響?

3.出示小資料我國是世界上培育出農作物最多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為人類的生存與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第二課時

古人的。歌謠

1.出示課前農諺。(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調查表

天氣的農諺

節氣的農諺

自然的農諺

其他

2.學生説説這些農諺,告訴了我們什麼(自然現象和規律、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中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

3.農曆有二十四節氣,我們在日曆中找一找它們的名稱。再設想一下,這些節氣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中華食文化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什麼?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千年來,人不僅學會了種植和養殖,還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們來談談的食文化P31——P32。

1、你們瞭解了什麼?(出土的石器、麪糰變麪條、餃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書上的介紹,你還知道什麼?(從習慣、講究、禮儀等方面引導)

2、全班齊讀《奇妙的筷子》,讀後最大的體會是什麼?你們還能舉出反映出祖先聰明的例子嗎?

3、古代與現代食文化有哪些聯繫呢?(以餃子為例教學P85)

4、剛才有的同學説喜歡肯得基、牛排,那它們屬於——西餐。對,每個民族和國家,由於生活的環境和歷史文化存在着差異,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們比較一下,中、西兩餐各有什麼特點?P33除書上的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5.:這兩課我們瞭解遠古時代的生活狀態,以食這一話題,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及對現代的影響,除了食文化,還可以從哪些地方再次感受這些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

品德與生活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懂得“我”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結構),初步理解什麼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長輩的一些禮節。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畫畫我的“家庭樹”

1、説説你的家裏有哪些成員?

2、請將家人的稱呼寫在樹的恰當位置上。想一想:樹是先從根長起的,我們家先有誰呢?

3、學生填寫,師巡視

4、指名交流

5、讀讀“家庭小詞典”

二、家庭成員簡況

1、調查一下家庭成員的簡況

2、向班中的同學介紹

3、交流你和家人之間發生的趣事

三、搶答比賽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看誰的反應又快又準

2、加賽題:你還能再提出什麼問題考考你的同學?

3、畫畫家庭關係圖

(1)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填寫下面的示意圖

(2)上面出現的家人中,哪些是長輩?哪些是同輩?

四、尊敬長輩的禮節

1、讀古訓,讓學生演一演

2、背一背

3、正是因為有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才有了爸爸媽媽。也正是因為他們辛辛苦苦把爸爸媽媽撫養成人,你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都是長輩,值得你去尊敬。你知道哪些尊敬長輩的禮節?你做得怎麼樣?

四、美文欣賞

讓學生閲讀美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瞭解俄羅斯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96~97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上一節課,透過格林和安徒生的家鄉,我們瞭解的只是部分歐洲的狀況。其實,還有一個國家在歐洲佔有很大的面積,這就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2.識圖練習。在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上查找俄羅斯的位置和範圍。

3.閲讀與探究。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44~45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上的圖片。教師將自己準備的材料也給學生。

思考:(1)俄羅斯的國旗、國徽有什麼含義?(2)俄羅斯有怎樣的氣候特點

(4)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麼特點?(4)俄羅斯著名的大城市聖彼得堡有什麼特點?(5)俄羅斯在科學技術、文化技術、社會經濟等方面有什麼突出成就?

4.交流與講解。讓學生根據前面活動充分展開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給予補充和講解。

5.自由討論。教師引導:“俄羅斯是我國的近鄰,兩國人民有着長久的友誼和交往,同學們可能也知道一些有關的情況,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勵學生積極發表意見,並且給予必要的補充與糾正。

6.教師,佈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對俄羅斯的介紹,不要搞成地理知識介紹,也不要面面懼到;只要側重與比較簡單的社會狀況、特點和俄羅斯在科學技術、文化技術、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關於北美洲的社會狀況。

建議

就學生對俄羅斯的瞭解程度給予口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qzn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