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雙減提出的背景

雙減提出的背景

雙減提出的背景

雙減提出的背景

一、歷次減負政策存在不完善不到位之處

1.治理方針“治標不治本”而非“標本兼治”

原有的治理方針,通常是當學生負擔過重問題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後,才出台文件予以規範,不僅具有被動性、滯後性,而且具有“治標不治本”的淺表性。例如,在2018年年底出台的、被譽為史上最嚴“減負令”的《中國小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中,在規範辦學行為層面一“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杜絕‘非零起點’教學”、“命題要符合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怪考題”、“學習時精力集中、提高效率,不做‘刷題機器”;在強化政府管理監督層面提到“引導家長和社會轉變觀念,努力破除“ 搶跑文化”、“超前教育”、“劇場效應”等功利現象。儘管“刷題機器”、“搶跑文化”、“超前教育”這些説法很生動,但其代表的現象只是表徵學生學業負擔的“標”,而非“本”。只有觸及並探究學生學業負擔背後的生成邏輯,從根源解決問題才是治本之道。

2.治理主體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而非“政府主導、多方聯動”

有學者深度分析了1955- -2013年間11個解決課業負擔的專門政策,對90條減輕課業負擔的主要措施進行分類拆解,歸結為政府(28條)、學校(54條)、社會(14條)和家長(1條)四個層面。由此可見,以前的減負主要是政府主導下的以學校為主體的治理。雖然“減負三十條”明晰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政府的責任,但文件中僅單向度地提出學校應如何規範辦學行為、家長應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監護、培訓機構應如何自我規範以及,政府應如何管理監督,並未在各主體間形成有效的互動和互助。

3.治理對象為以“校內單減”為主而非“校內外雙減”兼顧

以往學術界在分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問題時,往往將其籠統稱為‘“一果多因”,事實上,在不同時期,我國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誘因和表現各有不同。有學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減負工作關注點的變化,將其劃分為四個時期:關注身體健康時期、解決片面追求升學率時期、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時期、全方位“減負”時期可知,各個時期“減負”治理的對象都是學生或者學校。但近年來,大量資本湧人教育培訓行業,擾亂了教育生態,破壞了正常教學秩序,加重了家長經濟負擔、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及其心理 負擔。

4.治理方式為簡單禁止而非“開放路徑”

回顧我國校外補習、培訓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學校教師為額外收人開班”-教師行為異化 “重點正課不講補課講”,課堂教學質量下滑一 非學校教師開班授課-資本湧人產生大型培訓機構-禁止學校教師私下補課資本為盈利製造 焦慮,家長“擔心他人‘搶跑’而‘主動’報班” 等幾個階段。在此過程中,政府制定的政策多以“林止”為主。例如,2015年,教育部印發《嚴禁中 國小校和在職中國小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 2018年,出台《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於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5.治理支持為即興式管控而非制度化減負

有學者認為,一系列減負文件實施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未把減負問題納入法制管理,由於部門規章的不穩定性和不同時期減負主題的不適切性,導致減負工作開展的延續性不佳。

二、“雙減”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中現有的問題

1.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雙減”政策要求國小數學教師積極打造趣味課堂,確保學生能夠全程參與,輕鬆自如地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逐步發展個人的興趣,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成長。但是有的國小數學教師教育經驗比較少,將知識講授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結合練習鞏固以及知識傳授工作的相關要求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所講授的教學內容只能夠侷限於課本和教材,很少有教師會通過課外話題的有效引入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豐富學科教學內容及形式。比如在與學生共同探索三角形認識及面積計算時,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安排其他的教育教學任務,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來進行鍼對性的講解及分析,最終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產生了許多消極應對的情緒,只能夠進行機械性的複習和鞏固,個人的學習成績停滯不前。外加,上一部分教師過於注重教學節奏的把控,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不斷加快教學速度,沒有根據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進行鍼對性的調 整。這一點導致學生只能夠淺嘗輒止,無法真正實現舉- -反三。學者提出,這種機械生硬的教學模式違背了“雙減”政策 的初衷,不利於國小數學教學創新,一部分育 人資源被浪費,學生也逐步喪失了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動性和自信心。

2.教學方法單一機械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要求變得越來越嚴格,其中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不容忽略。有的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不夠理想,提升速度偏慢,無法滿足素質教育和“雙減”政策的實施要求。這一點導致教師所採取的教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和機械,傳統教學模式佔有較高的比重,很少有教師靈活利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及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整個數學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學生也存在許多錯誤的認知。還有的數學教師沒有意識到趣味課堂打造的重要要求,沒有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打成一片,過於注重師道尊嚴以及個人的權威地位。很少有教師能夠根據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瞭解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課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和低效。這一點違背了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導致課堂教學進度.偏慢,學生也只能夠依賴於教師,等着教師給出最終的答案。

3.師生互動比較少

“雙減”政策十分關注為學生減負,要求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在與學生進行互動及交流的過程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保障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這門課程學習的樂趣,進而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穩步提升。但是有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沒有根據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於關注個人的權威地位,沒有以一個平等的態度來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並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幫助。這一點不僅導致一部分教育資源被浪費,還嚴重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及全面落實,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穩步提升。國小數學教學創新工作備受阻礙,難以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對多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優化利用,真正實現國小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

三、當前國小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依然認為作業的用途就是為了讓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固定的數學思維,提大學聯考試成績足矣。不過現代國小數學教育應當以能力的培養為主,因此傳統的作業設計方式也出現了以下幾點問題:

1.作業量過多。作業過多是“雙減”政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習慣使用題海練習的方式,因此很容易導致學生作業量過多的情況,加上其他科目作業的加人,很容易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負擔。這樣的負擔不僅不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會讓學生產生--定的厭學情緒,因此控制作業數量是“雙減”政策最主要的目標之一。

2.作業重複性過高。由於題海練習的弊端,因此很容易造成同一個題型進行多次練習的作業設計,學生在反覆做這些相似題目的同時,不僅無法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無趣。也許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説,重複性過高的作業能夠提升其學習成績,但這無異於讓學生形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導致學生在遇到變式題型時會束手無策,找不到思路的情況,這對於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也很容易對學生的思想造成禁錮的情況。

3.作業內容過於片面。當前大部分數學教師所設計的作業都以教材中的知識為主,練習內容也以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為核心,很少出現拓展內容以及課外知識,因此內容相對枯燥,而且很難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良好的鍛鍊。

4.無法與數學能力的應用形成關聯。畢竟數學是來源於生活的,在練習中也應當應用於生活。不過大部分教師在佈置作業時基本以基礎知識的應用為主,部分應用題的背景也相對簡單,並不能讓學生與生活產生足夠的聯繫,因此會產生數學知識無法應用的錯覺。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中也應當注意知識和生活的聯繫,加強知識的應用性,讓數學作業變得更加有效。

綜上所述,由於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成績為主,因此作業的設計也會以題海練習為主,大量重複性的練習充其量能夠讓學生形成定式思維,反而不利於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作業實則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關鍵環節,但大部分教師都忽視了作業的有效性,反而認為作業應當為考試而服務,因此設計了大量以考試為基準的作業。這樣的題海練習不僅不利於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鍛鍊,還很容易給學生帶來過重的負擔。

四、由不良教育現象引發的其他多方面社會問題

1. 學生的校內作業負擔過重導致不良社會現象發生

例如,“國小生寫作業至深夜”、“中學生寫作業至凌晨”、“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崩潰”等等。

是什麼導致學生每天的作業超量?通常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是各學科教師通過佈置大量作業的方式,力求達到學生將更多時間用在教師所教學科上的目的;二是通過佈置大量重複性抄寫作業的方式達到讓學生鞏固、加強知識的目的;三是通過佈置機械性抄寫任務施以教育懲戒;四是由於教師面向全班學生布置作業,對學習能力有限或自控力較弱的學生而言,完成作業所用時間要多於其他同學,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教師佈置的作業可能不夠。

2.過多的校外培訓機構進一步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校外培訓市場規模超8000億元人民幣。在2020年年初,為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教育培訓行業的線上業務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快速發展,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逐漸趨於穩定,此前因時空限制而無法參加的課外補習通過線上方式得以實現,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

3.“教育焦慮症”成為大部分家長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家長“教育焦慮症”是指對子女教育的過度焦慮。有研究者通過深度訪談的方式對18 名中國小生家長的教育焦慮情況進行研究,發現所有受訪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教育焦慮,具體表現為高昂補課費帶來的經濟“力不從心”、接送孩子參加補習班導致的精力“力不從心”、個人育兒經驗不足或在“社會輿論導向裹挾”中花錢讓孩子補課的能力力不從心”。雖然調研的樣本數量較少,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教育培訓機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您來,我們培養您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的招生渲染和“海淀媽媽”、雞娃牛娃”成為教育孩子的“榜樣”和“標杆後,家長的教育焦慮只會越來越重。

4.多方面因素的不良影響為學生的壓力加碼,為發展設限

現代學生的負擔過重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由於受到傳統的所謂“起跑線”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和教師的教育思維都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尤其是隨着當代社會的競爭日漸激烈,以及家長的攀比心也更強,因此大部分家長都盼着孩子早點成功、快點成才、再學多點。除了學校的日常教學外,家長還會給孩子去報一些所謂興趣班、特長班、課外輔導班,而過多的作業也讓孩子揹負着更大的壓力。與此同時,學校由於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依然在以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優劣,從而讓學生產生功利心,這不僅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也不利於教學模式的反思和完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以及社交壓力。在多重壓力的擠壓下,雖然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仍然會出現只會讀死書、不會應用知識的情況,進而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出現問題。

調研背景:

一、隨着社會的長速發展以及競爭的日漸激烈,很多學生在國小階段就揹負了極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不僅來自於學習和教師,而且還來白於家長,像是課外培訓班、課外興趣班等等,都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負擔,這對於學生的心理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隨着我國當前“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加之素質教育以及核心素養理念的不斷完善,對於課後作業的優化設計也成為當前國小教育的重點改革方向之一。為了促進國小生身心健康成長,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雙減〞政策,對國小階段作業佈置的內容、形式以及數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給國小作業設計的優化指明瞭方向,讓國小階段的作業設計變得更加有效。畢竟對於國小生來説,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好認知基礎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數學教育,學生的興趣更能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不管是在教學還是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都需要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為核心,充分體現出知識的應用價值以及其和生活的關聯,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生活化,才能確保作業設計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讓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

二、“雙減”政策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多有效揭示素質教育的內涵及本質。教師則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着眼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訴求主動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控制最為關鍵,教師需要靈活利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策略,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靈活利用喜聞樂見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讓整個課堂變得趣味十足,這一點對“雙滅”政策的落實以及國小數學教學改革都有非常關鍵的影響。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這門學科的基礎性、實踐性、邏輯性和應用性比較明顯,國小生的學習經驗不足,對數學這門課程存在消極應對情緒,往往無從下手。教師則需要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一方面需要深人解讀“雙減”政策的核心要求,瞭解這一政策背景之下國小數學教學的具體變動。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確保國小數學教學能夠更上一個台階。

三、“雙減”政策是我國根據九年義務制教育階段中所存在的各種不足提出的教育政策,主要以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校內完成主要學習任務,在校外根據白己的興趣愛好自主探索、大膽創新。其中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最為關鍵,,我國提出了許多的政策,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宏觀統籌及綜合治理,真正為學生的成長髮展以及教育體制改革打下紮實基礎。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國小數學教學變革工作被反覆提起,這一政策對國小數學教師的要求非常嚴格。數學教師需要注重環環相扣,關注對國小數學教學重難點的分析及研究,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自由發散,保障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留下深刻印象,實現個人數學核心素養的穩步提升。數學教師需要做好課件準備工作,關注對不同影響要素的有效分析,堅持以人為本、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對時代發展趨勢的有效研究。在指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中調整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模式,促進多種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確保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能夠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及改進。

四、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國小數學教師需要在整合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的過程中,着眼於前一階段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各種不足進行鍼對性的調整,主動為學生減輕負擔,確保學生輕鬆上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成長及發展。長期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一部分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的應試成績提升,沒有根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真實情況,主動創新教學策路改革教學模式,這一點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改革的初衷,還使得學生面臨着較重的課業負擔及學習壓力,難以高效獨立地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無法發展個人興趣愛好。針對這一現實矛盾,我國全面推進“雙減”政策,為學生減負,加強對學生作業完成時間的控制,積極管理校外培訓機構。以此來更好地為國小數學教學創新以及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紮實的基礎,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標籤: 雙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7o75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