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以下是美麗的編輯為大家找到的淺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論文(優秀5篇),僅供借鑑,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探討論文 篇一

一“、班班通”給現代國小數學教學帶來的改變

(一)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粉筆、黑板和教具結合自己的語言講解來實施教學,對於一些較為複雜和抽象的數學問題來説,不是十分奏效,而且無法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學習氣氛低迷,教學效率不高。而在網絡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了革新,教師可藉助網絡上現成的課件、教案、圖像視頻等資源來豐富數學課堂,通過交互式白板來吸引學生的探知興趣,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

(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互聯網,學生可以通過蒐集引擎自主查詢到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學習具有了很強的自主性,尤其是在前置預習的階段,可按照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或導學案,帶着問題進行自主預習,即“獨學”。而在正式學習階段,又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成員間的“獨學”所得,針對一些共性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即“羣學”。不管是“獨學”還是“羣學”,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這與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是全然不同的。每個學生在完成了各自的學習任務後與小組成員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體驗到了自學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有效的發揮,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改變了師生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地位

基於網絡的多媒體設備,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也變得更加靈活有效,因而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權威和主導,而搖身一變以一個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行知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流,不光要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和情感發展。在“班班通”的環境下,學生成為了知識建構者,正式成為了教學的主體,不僅拓寬了視野,也培養了能力。

二“、班班通”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優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的強大搜索功能和多媒體設備的完美整合使得我們的課件兼具智能化和互動性,顯示屏上的幻燈片、flash動畫、音頻等將陌生的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極大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在回答課堂問題時,學生也能從顯示屏上的畫面得到啟示,使回答的準確率得到提高,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更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了起來,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提升教師教學熱情

“班班通”的數字化教學模式把教師從粉筆加黑板的單調教學形式下解放了出來,“班班通”不僅能幫助教師設置教學情境、立體呈現知識,還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提供依據,這使得教師獲得了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提升課堂效益的前提下實現了雙贏。而從另一個層面上而言,“班班通”的教學環境改變了教師才能幫學生獲得對知識內容的高水平理解的狀況,如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機會增多了,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綜合素質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所以學生的這種提高無疑也感染了教師的教學熱情,讓教師更加積極地備課,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三、利用“班班通”打造國小數學高效課堂

數學是基礎學科,在國小階段的教學中舉足輕重。我們數學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還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在新的教學形勢之下,數學教師要善於利用“班班通”的諸多優勢,為學生們營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中的很多概念和公式對於國小生來説是十分抽象和複雜的,學起來難免有些枯燥,因而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但是“興趣是引導孩子學習的第一動力”,教師不得放棄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數學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可以通過聲音、圖形、動畫等的插入,突破教材和空間的限制,直接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吸引學生的目光,使他們帶着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引入圖形的周長時,教師使用課件再現了運動會上田徑運動員跑完800米的過程,用閃光的紅線把整條賽道圍住,讓學生不得不注意到運動場的“周長”,從而開始琢磨教師這樣做的用意,不知不覺就把心思轉移到了對“周長”的探知上來。又如,在《統計與概率》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同樣可在導入階段設計一個轉盤抽獎活動,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顯示屏上出現一個電子轉盤,被平均分成了五份,每一份的顏色各不相同,轉盤不斷沿着順時針在轉動,學生隨機喊“停”。當轉盤完全靜止時,若指針停留在紅色的區域內,學生就可得到一顆糖果,否則沒有獎勵。在玩了幾輪之後,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想不想多得糖果?“”想!”“那麼我們把這個轉盤改一下,該怎麼改呢?”有學生提議將整個轉盤都塗成紅色,並得到了一致的贊成。教師再問起這樣做的原因,學生只説指針可一直停留在紅色區域,卻説不到其本質,直到預習過的學生説“概率變大了”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教師順勢便可成功引入“概率”的概念,在學生情趣高漲之時學習新知識,使事半功倍。

(二)充實內容,啟迪學生數學思維

“班班通”通過聲情並茂的圖片、聲音、動畫等手段賦予了課堂教學內容無限的活力和表現力,讓學生享受到了數學審美的樂趣。同時“班班通”還具有擴展教材知識外延、擴充課堂容量的作用,來幫助學生獲得數學思維的啟迪。例如,在認識三角形的時候,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分析判斷,學生已經能夠按角度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類了,而為了讓他們更加牢固地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教師接下來可利用“班班通”中的希沃軟件開展“猜猜看”的課堂活動。具體過程如下:首先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但只露出直角,把其他兩個角都遮住,讓學生判斷出是什麼三角形。接着又如法炮製,只露出鈍角三角形的鈍角,學生也能很快就準確地分辨出是鈍角三角形。但是輪到鋭角三角形時,仍然還是用屏幕遮住兩個角,只露出一個鋭角,學生的説法就開始不一樣了,有的一口篤定是鋭角三角形,有的則不敢確定。這時候教師就要出言引導:“如果要確定這個三角形是不是鋭角三角形,我們還需要知道什麼?”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説:“還得再知道一個角的角度是多少!“”為什麼呢?“”也許藏起了一個直角,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許藏起了一個鈍角,是鈍角三角形”……這時學生們的精神非常振奮,思維也在互相激發中得到了啟迪,“要弄清一個三角形是不是鋭角三角形,至少要知道它的兩個角是否都是鋭角”,並把“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這一性質牢牢記在了腦海中。

(三)靈活轉化,有效突破重點難點

就算一個專業知識過硬又善於表達的數學教師,在面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時,也難以輕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些抽象的知識又往往是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需要學生務必理解掌握。而“班班通”的優質資源整合功能,能夠輕鬆實現靜態到動態的轉化、平面到立體的轉化,幫助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關於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問題,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猜測,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探究,然後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如果學生中有想到正確推導方式的,教師就可通過“班班通”把學生的描述再現一次,如果學生中沒有人想到哪怕一種推導方法的,教師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割補視頻播放一遍: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把這個三角形平移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使其拼成一個長方形,此時用紅線突出長方形的長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寬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高,自然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為=底X高。“班班通”就是這樣利用了“轉化”的思想方法成功突破重難點的,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固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巧設練習,逐層提高學有所用

國小生的心理穩定性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所以教師只有不斷改變課堂練習的形式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保證做題效率。“班班通”的引入為高效練習搭建了良好平台,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容量大、花樣多的課堂練習,在增強練習趣味性的同時及時做到反饋和矯正。仍然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在學生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後,可採用“闖關”的形式進行鞏固練習(只有完成了上一關卡才能進入下一關卡),循序漸進、逐層提高。第一關:口算題。讓學生利用公式準確地計算出所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考察學生對公式的熟練程度和口算水平。第二關:變式題。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72平方釐米,底和高都為整數,求底和高分別是多少。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逆向思維和創新思維,以及計算能力。第三關:判斷題。判斷圖中所示的幾個同底不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哪一個的面積最大,並説一説為什麼。以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度。同樣都是練習,但由於信息技術的介入使練習更多了一層趣味性,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也縮短了“學生練習—教師批改—學生訂正”的週期時間,使得反饋更及時。這樣的課堂練習不僅是對新知識的鞏固,也是對新知的深化和提升,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時效性。

四、結束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在“班班通”的環境下教師必須要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思想和心態,有效利用新興教學技術使數學知識變得易懂易學,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豐富高效的數學課堂。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二

【摘要】為順應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新形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過時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早已不符合如今科技、文化的發展要求。進行課堂合作交流學習有利於增強學生們的團隊精神,使合作、共贏理念滲入到課堂,從而為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合作共贏;團隊精神;數學課堂

合作學習是順應當今時代發展出現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不過,理論在與客觀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依然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教師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中合理地應用合作學習呢?筆者依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正確對合作學習進行解讀

合作學習是一種應用於探索性強、對實際應用能力要求高的課堂教學方式。一些教師對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太熟悉,在實際應用時多流於形式,這樣做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某一種教學方法時,必須要提前分析其能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不盲目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例如:在“圖形的變換”中,教師可以將圖形畫出來,教學生圖形是怎樣變幻的,在圖形位移的計算上有什麼更簡單的方法,之後組織學生自己在組內討論圖形能夠怎樣變換、又是如何計算其變換值的。從而教師能夠起引導作用,將合作學習氛圍烘托起來。

二、合作學習發揮學生主體性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起到了引導性的作用。教師要注意的是在組建學習小組時,要注意小組的質量,將學生按照不同標準多層次結合,一般以3-6人為最優。顧名思義,合作學習不僅要發揮小組內個人的作用,更要發揮集體的力量,發揮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性,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的效果。這一階段的學生的邏輯思維處於具體直觀階段,那些具有抽象性質的知識點對他們而言理解起來一定會有困難。所以,在學生獲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並還未得出結論之前,教師要及時組織討論,這樣學生通過討論,可以互相啟發,對所得知識點進行概括,並探索出要掌握的結論。例如:在教授“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其在羣體討論中回顧以往的知識,並在其中找到新舊知識點的聯繫性。這時,有的同學就會發現將平行四邊形一邊的三角平行到另一側,就是一個長方形。那麼,這樣是不是有利於以後同學們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底乘高呢?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合作學習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也可以為以後的知識點打下好的基礎。

三、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批判性

判斷孩子的批判意識是否強烈主要在於其能否發現問題並勇於質疑。國小生對教師的權威性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於老師做出的評價是能夠接受的,並及時更改錯誤。而在合作學習時,是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與批評的。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三聽”,一是認真聽任何一位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培養學生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後要善於思考,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有利於提高學生處理信息,接受、反思評價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的過程中,老師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因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12是6的倍數,12也是2的倍數。問同學這問題的正確性,並指出一位同學舉出相似的例子,再讓別的同學判斷對錯,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四、把握合作學習的創新精神

對於一些沒能熟練應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的教師而言,在國小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缺乏創新精神,只是一味的進行公式的套用,而沒有結合實際情況。所以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例如:做些小遊戲等,在學習小數乘整數的時候,可以組織小的比賽哪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方式得出結果則為勝利。這種方式不僅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五、應用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合作學習倡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僅作出引導及組織作用即可。當然,必須注意的是教師組織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學生平時成績、性格、以及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多層次地進行科學分組,使組內每位同學都能最大地發揮自己的參與性,主體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合作意識。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使只重視學生個體發展的傳統教學弊端得到了改變。充分地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數據的統計”時,因為數據是通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所以教師想要學生更好地理解,就要應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餘時間去統計同學課餘時間喜歡做什麼,是玩遊戲,還是寫字、畫畫。這樣,分工明確,有的同學負責進行統計工作,有的同學負責調查工作,最後再統一根據所得的資料得出結論,共同繪畫出表格。在國小數學課堂中,可以採用綜合評定的方式進行考察。在教師將學生多層次分組以後,進行教學並實現小組內的互幫互助,以小組的平均分值作為小組的評定成績。由此,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達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學習目標,形成團隊意識和共贏心態。

六、結束語

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當中,教師不可只進行公式的套用。而應該結合實際,形成趣味課堂效果。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夠在集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劉慶連.國小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導航(下旬),(05).

[2]劉健娟.新課標下國小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13):126-127.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篇三

一、農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名農村國小數學教師,筆者深知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對其加以正視並解決。目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一言堂、滿堂灌課堂傳統教學模式

對於目前的農村國小數學課堂來説,大多數教師仍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禁錮,課堂教學主要採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走入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的教學誤區。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一言堂、滿堂灌的課堂教學主要來自於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他們教書多年,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他們能夠憑藉經驗進行有效的處理,然而,缺少對學生思維邏輯的引導和培養,即使巧取捷徑解決問題,卻不能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新教學理念與實踐未能有效結合

教學理念的滯後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學理念成為施行新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雖然,新課程理念提出多年,教師工作者也都進行了相關的學習和培訓,瞭解並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未能真正利用。在農村學校中,新課程理念、素質教育仍然停在口號上,課堂教學方式落後,教學氛圍枯燥、無味,未能將情景教學應用於課堂中,這一系列問題也將制約着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以教材為中心的錯誤教學方針

教材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指導,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標尺。然而,大部分教師卻以教材為中心,認為只要認真完成教材中知識點的講授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這種教材即法典聖經的錯誤教學方針既制約着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也影響着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與新課程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

二、提高農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策

(一)更新教學理念實踐教學模式

作為教學工作者,首先,要學習全新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教師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在學習教學理念之後,要應用於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最後,以和諧的師生關係為紐帶,將新課程理念應用於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創造民主、平等、友愛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二)建立以教材為基礎延伸教學視野的教學指導方針

新課程中指出:教材是教師為實現一定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着知識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可以包括以教科書為主體的圖書教材,又包括各種視聽教材、電子教材以及來源於生活的現實教材等。因此,教師必須準確解讀教材,並對教材內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領悟編者意圖,並豐富教學視野,最終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教師準確的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的延伸教材,真正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教材不僅是進行教學的工具,還應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法寶。

(三)創新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

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活潑愛動,加上農村學校的孩子生活體驗少,對於許多外界的新鮮事物不瞭解,基於這一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出發,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創新教學情境,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理解知識有重要作用。所謂的創新教學情境,就是構建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的聯繫,將學生角色引入教學過程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動機。例如,遊戲情境教學,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與“3”有關的遊戲,也就是從一開始數,凡是3的倍數或者含有3的數字都要以拍手代替,遊戲在誰那停止了那名學生就要給大家唱首歌。這樣,在遊戲中既得到了快樂,也學習了知識,培養了大家靈敏的思維能力,形成了和諧歡快的課堂氛圍,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盧梭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種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兒童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環境中進行學習,同時必須十分謹慎地對兒童接觸的事物加以選擇,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與合理的教益。因此,對於國小數學的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更加生活化,讓知識與實踐更切合,把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為學生創造一片自由、和諧的學習條件。總之,在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與城市相比,許多條件不足,但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學生的生活優勢來創新教學方法,將教學理念有效地應用於教學過程中,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實踐的轉化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孫鳳華 工作單位:山東冠縣東古城鎮民生國小

看過”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研究論文"的還看了:

1.國小數學教學畢業論文

2.國小數學教學相關論文

3.國小數學課題研究論文

4.國小數學有效教學研究論文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四

摘要:近年來在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中,我國國小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一直在創新。其中,對話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話視角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國小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文章就從對話視角下分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並提出幾點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對話視角;分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

國小數學是國小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這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將直接影響着學生將來的數學發展。但是國小數學教材中藴含着大量抽象性、難理解的知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對話視角下的國小數學教學,充分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與教師建立了一個互相平等的溝通平台,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教材對話等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有自由的發言權、主動權,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創設情境,設置懸念

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跑神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對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境為學生設置懸念,引發 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師生間在課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師在講到“認識周長”這一教學內容時,講課前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知道‘周’是什麼意思嗎?”這時學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圍”“一圈兒”等,教師據此可為學生引出教學內容“周長”。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周長是什麼意思,以瞭解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情況。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並引出周長的概念:“首尾相連的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周長。”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制作出相關動畫,如: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圖片,然後用紅色的筆標出長方形的周長,並告知學生紅色筆標出的長度,就是該長方形的周長。在講解之後,為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你能指出我們身邊物理表面的周長嗎?”從學生的回答中瞭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出有針對性的講解。通過這種師生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二、聯繫生活,激活思維

教育來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所以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聯繫生活實際,並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其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通過具體的策略,讓學生從數學教材中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課堂教學知識聯繫起來,從而激活學生對教材之間的對話,最終使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中,事實上,三年級的學生對小數已經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價位表都是以小數的形式呈現的,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發現並蒐集生活中的小數。”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可能會思考小數為什麼這樣寫?然後,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預習課本,也可以查閲相關學習資料,講一講小數為什麼這樣寫?小數點前、後的數字分別有什麼意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在自習的過程中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學現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價位表、自己的成績等。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如“2.50與2.5的哪個大哪個小”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時學生在之前的自習中會發現“小數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由此,學生可以知道2.50與2.5是一樣大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將學生的生活與教學相聯繫,從而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

三、巧設疑問,啟發思維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所以,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探究性的話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然後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啟發,在合作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邊關係”這一知識點時,課前,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分組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別、性格等將與班級學生相近水平的學生平均分在各組,且儘量保證各組學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補,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然後教師可以給每組學生每人準備三根小木棍,並向學生提出問題:“三根不同長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一下。這時,有的學生髮現可以拼成,而有的學生髮現不能拼成。這時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這是為什麼呢?”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學生1猜想:兩根小木棍的總和等於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學生2猜想:隨便兩根小木棍的和大於第三根長度才可以拼成。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之後,再次通過實驗驗證猜想,這時學生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實驗結束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做出總結。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實驗形式,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四、設計對話,延伸知識在對話視角下進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可設計對話主題進行知識的延伸,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創新能力。國小生內心往往充滿了對知識的好奇和探索,渴望從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和收穫,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肯定與認可。為此,國小數學教師需明確對話主題,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新知識,以促進其數學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數;通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對話主題:3/8-2/7=____,他們在學習通分知識之前,接觸到的分數加減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況下計算,在遇到這種分母不同的現象時,往往難以着手,不知道該如何計算。要想解決這一習題,國小生需要運用新的數學知識,探究慾望被激發,教師可順利引出新知識——通分,讓他們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可尋求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從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數是56,然後將3/8轉化為21/56,2/7轉化為16/56,很快得出計算結果。通過這樣的對話教學,可讓學生主動回顧舊知識,拓展新能力,主動參與對話,利用探究性的數學練習題還能夠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引發國小生建立新舊知識的關聯,並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使他們的學習思路得以拓展,知識得以延伸。總而言之,對話視角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的創設增加師生間的對話;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然後通過探究問題,加強生生間的對話。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的對話形式,為學生構建多元化對話平台,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作者:陳豔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城關國小

參考文獻:

[1]夏李平。對話視角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4).

[2]陳惠芳。國小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5).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國小數學的課堂教學既是一個將思維活動進行開展的互動過程,又是一個開放的創造過程。新課程改革以後,提倡將學生交流和合作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該文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改革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

教師在國小數學課堂的教學上,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倡學生樂於探究和主動參與以及勤於動手,不但要對國小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還要對國小生獲取知識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從國小生接受的心理和數學學科特性出發,重視國小數學環節的創新[1]。

一、靈活地運用數學教材

師與生和生與生以及學生與他人之的互動,就是教學,國小數學教師在設計教育上,讓數學教材不但要為我所用,又不能讓數學教材限制和約束自己,應該結合國小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國小數學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增刪,使國小生感到生活的到處都有數學,將國小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激發起來。例如,學習《小數的性質》時,剛上課,教師故意在黑板上寫上4.40.400,國小生看到教師不動聲色地寫上幾個數字,就會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師要幹什麼,有什麼意圖?教師再比較神祕地問學生:“我會提出怎樣的問題呢?同學們猜猜看,”學生們好奇心一下被調動起來,思維開放了,有的國小生説,末尾添上0數字大小有什麼變化?還有的説,這幾個數字之間有什麼樣的變化?教師這時再問學生,“同學們,誰能讓這幾個數字變得相等?”這時就會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國小生們開始交流和議論。國小生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單位。教師這時可以説:不加單位,也能將這三個數相等,知道老師會有什麼方法呢?這也是這堂課老師要講的主要問題,將這種情境形成一個懸念,致使國小生探究知識的習慣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養[1]。因此,國小數學在教學中,應該靈活地運用教材,讓教學教材服務於數學教學,既要對數學教材進行尊重,又不能只侷限在教材中。

二、新的數學課堂組織形式的探索

大課堂的數學教學,對於傳統的教師作為主體的講解比較有利,但是,對於新課程改革後的學生作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卻很不利。因此,應該將小組教學模式積極地進行開展。有效地運用小組教學,能夠將集體教學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彌補,將師與生和生與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觸的機會進行提供,對於國小生的合作學習非常有利,無論對於促進個體社會化,還是健全人格的培養,都是有效的途徑。對於班級和小組以及個人多種學習方式互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探索,對於小組研究和討論的學習方式重點地加強,將數學大課堂的講解學習方式儘量削弱。劃分小組,通常8個人為一個小組,學生興趣愛好和性別的相互搭配,都應該照顧到,小組組建起來後,應該相對穩定,過一段時間後,可以適當地調整一下,以便國小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既能夠增進國小生之間的友誼,又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以培養,從而使教學育人的目的得以實現[3]。

三、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國小生學習的內容,越接近國小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國小生就越喜歡主動且自覺地去接受知識,這是心理學研究曾經證明的。教師在國小數學課堂的教學上,應該有效運用恰當的導語和情境的創設,將國小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起來,情景創設需要選用國小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然後導入新的數學課中,在課堂數學教學中,如果恰當地將導語運用,就能夠更好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從而使國小數學教學目的得以實現。例如,學習2-20這十個數字,教師可以將校園作為生活的實例,引導和幫助學生觀察圖片,互相交流,使內容數據產生出來,學生對於抽象數就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對於2字,引導國小生髮現美麗校園的樹上有2只小鳥,由此,學生又會發現周圍2字的東西……在數學課上,教師還可以讓國小生結合情境,自己來編和列式解題。如此這樣,就能夠將數學教材中所缺少的生活題,變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國小生也能夠積極主動進行探究。

四、國小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學習

合作探究這個關鍵的數學課堂環節,需要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共同來創造,是將國小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致使師生和生生以及師生與文本對話的有效方式得以實現[4]。作為國小數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合作交流情境為國小生創設,對國小生進行鼓勵,讓國小生將自己的見解發表出來。同時,還要與國小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將國小生的責任增強,在共同的合作中,讓國小生學會去傾聽別人、尊重別人和評價別人,以及怎樣才能夠將自己的觀點更好地進行表述;競爭是為了讓國小生學會求同存異和取長補短以及統一意見,能夠更好地合作。合作交流需要將成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將激勵合作交流機制建立起來,讓國小生大膽地進行質疑和交流。能夠達到師導生和生教生以及生強生的效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數學教學中,應該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引導和幫助國小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致使國小生能夠積極主動和自主探索地去對數學進行認識。

【參考文獻】

[1]張建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學週刊,(05):184-185.

[2]杜惠琴.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應用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96.

[3]王相陽.關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J].學週刊,2016(19):120-121.

[4]王秀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6(04):4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ld74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