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教學課程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P10P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

2、進一步體驗除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方法:

探索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滲透環保教育。提出問題:可以分多少組?

2、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並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使每個學生弄白算法。

3、將答案完成在書上。

4、完成試一試第1~2題。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第2題先説説用什麼方法作,然後由學生完成。

三、練習。

完成P111~3題

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

做完後交流算法。

第2題:先讓學生看圖,明白圖意,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3題:先讓學生看圖,明白圖意,然後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數字信息。

四、課堂小結

説説這節課學了什麼?自己學得怎樣?

學生聽算,做完後交流。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交流算法。

從圖中獲得信息,然後獨立完成。

學生自己完成,個別學生給於適當輔導。

學生互評,自評。

板書設計:

巧設障礙情境,進行挫折教育 篇二

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當學生學習有困難時,就會出現某種失敗的心理挫折,此後教師所要講究的接觸方式就是及時鼓勵。只有鼓勵才能幫助學生轉化受挫的心態,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釆取不同的方式,使之儘快在克服挫折後獲得重新嘗試成功的勇氣和力量。

1、巧設障礙。教學中可巧設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讓學生一時陷於學習困難的失敗情境,其實就是教師故意為難他們,目的在於教育他們懂得每個人在學習上都會有失敗,從而幫助他們調整自視過高的不良心理。如筆者在教學“分數化小數”時,課前巧設一場師生判斷比賽(指名數學科代表上台在黑板上任意寫出一個最簡分數,讓全班同學與老師判斷這些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正副班長做公證員用計算器驗算)。在學生沒有發現規律前總是將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判斷結果總比老師慢。這樣設計是有意讓學生比賽失利受到挫折,並讓學生在學習挫折中產生質疑。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暴露錯誤思維過程的機會,又是為學生對自已的學習能力評判有個正確的心理暗示。

2、迎戰挫敗。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迷茫挫敗的感覺會成為他們前進的障礙,使他們產生鬱悶急躁、自暴自棄等不良情緒,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開始厭學。這時教師要巧設育人環境,充分利用心理效應的“信任、期待”的情感去影響他們,教師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期望的眼神,把師愛的陽光和雨露灑向每一位挫敗者,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尋找教訓並激勵他們迎戰挫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總之,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雖然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説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並不是無跡可循。只要我們真心專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樣能從公式、定理、性質、規律、概念、例題等這些抽象的、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中“挖掘”出我們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素材來。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篇三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碰撞,產生了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導致教學的猶豫與模糊。有很多老師會把“有效”簡單地理解為“大題量訓練”,學生的作業負擔沉重;也有一些老師會忽視教學的本質,形式大於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實際上會傷害學生對數學的感情,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高。

國小數學教學方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乘法的含義,幫助學生了解相同數連加用乘法算式來表示更簡便。

2 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乘法算中各部分的名稱的認識。

教學準備:綵球圖、小鴨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

2+2+2= 3+3+3= 4+4= 5+5+5+5=

1.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請一人口説答案。

2.讓學生觀察各個算式中的加數有什麼特點?(加數相同)

教師:像這樣幾個相同數連加,我們還可以寫成另一種形式,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的新知識乘法。(教師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二)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綵球圖

依次出示3束氣球圈,出示一束時,教師問:一束有幾個氣球?(5個)

再出示一束時,問:有幾個5?(2個5)

當出示第三束時,問:現在共有幾個5?(3個5)

要求3束共有多少個氣 球?用加法和乘法分別應該怎樣列式?

學生分2人一組進行討論。

教師把學生討論的結果出示:(用加法算:5+5+5=15,用乘法算:53=15或35=15。)列完算式,讓學生把乘法算式讀一遍。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因數 因數 積 (邊板書邊跟老師齊讀並牢記)

教學例3

出示小鴨圖

指導學生看清圖意,明確求一共有幾隻小鴨?

要求用兩種方法求,指名一學生板演。

校對答案。

體會並小結:用乘法算式表示簡便!

三.練習鞏固

做一做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同桌校對。

2.練習九第5題

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1)兩人各選1小題,獨立完成。

(2)互説圖表示的意思和算式的意義。

練習九第6題

寫出乘法算式,指名學生上台板演。

以開小火車的形式讀出乘法算式。

3.練習九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校對,並個別説説為什麼這樣寫?

文字題:(1)3個8相加,和是多少?

(2)一個因數是8,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3)兩個因數都是5,積是多少?

要求,列出算式,不計算結果。

練習九第十一題

指導學生看清圖意,以72為例解釋

學生獨立完成,並説説這樣做?

四.作業:

1 練習九第9、10題

2.《隨堂練習》

菜單式選擇優化學習方式 篇五

“角色扮演”來源於電腦遊戲,玩者自己作為遊戲中的一個人物,或者為遊戲中的主角操縱命運主線,通過故事劇情牽引使玩者能融入主角所存在的一個世界裏,通過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最後取得了勝利(單機版),或成為受到網絡其他玩者尊敬的英雄(網絡版)。角色扮演遊戲目前玩者很多,我們將角色扮演遊戲的主要理念———角色扮演移植到國小生數學學習活動中,通過信息技術,構成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角色扮演式的任務驅動教學思路。怎樣使學生在課中扮演一種角色呢?首先要利用信息技術把一系列問題都嵌入一個網絡情景之中,並讓學生參與到情景結構之中的發展主線。

國小數學教學案例 篇六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之《密鋪》。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實踐活動。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用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初步理解什麼是圖形的密鋪。第二部分通過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邊形能否進行密鋪。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知道有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而有些則不能;從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密鋪的含義,更多地瞭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徵。第三部分,通過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進一步感受圖形密鋪的奇妙,獲得美的體驗。並能夠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學情分析:

(1)知識水平: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具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運用“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來探究問題;

(3)心理水平: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是還是有較強的好奇心,也有較強的表現欲;

(4)思維水平:學生的思維以直接經驗為主,間接經驗相對較少。在學習過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印象,並能準確的認識各種簡單平面圖形。對於密鋪,學生已經有了較為直觀的生活體驗,只是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密鋪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是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加工,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初步抽象的理論知識。在這個知識系統的幫助下 ,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頭腦風暴,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基於以上認識,本課的設計重 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長作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通過經歷與組內同伴動手拼圖以及設計密鋪圖形等活動過程,知道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密鋪,並知道有些圖形是不能密鋪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參與到組內討論,並指導。最後在學生活動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和反思,內化知識經驗與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密鋪;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推理、驗證和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欣賞密鋪圖案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轉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欣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享受由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密鋪,瞭解有一些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可以密鋪的。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密鋪的原理

教學手段:

基於以上幾點的認識,本節課採用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能夠自主的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自學或者是進行各種探究實驗,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課中擔任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但,由於每個孩子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掌握層次不盡相同,所以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渠道來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動,並在活動中有不同的體驗。

課前準備:

1、信息技術準備:廣播教學的教學系統,可以用來廣播教學,也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電腦上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基礎,學生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對基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學生能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同時也能對自己整個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反思。

2、道具準備:剪刀、卡紙若干。

3、素材準備:某客廳地面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與學生談話,想了解學生家裏的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

2、教師請學生用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來形容一下自己家裏客廳的地面。學生單獨彙報。(如:大/密/美麗/漂亮/寬敞/平整……)

3、教師出示從朋友家拍來的客廳的地面(兩幅圖),請學生欣賞。並問學生分別是由什麼形狀的地磚鋪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師問學生覺得這兩家的客廳鋪的怎麼樣。(如果學生説鋪的好或者是鋪的很平,就追問:好在哪裏?平在哪裏?並用手勢提醒學生髮現每塊地磚之間是一塊挨着一塊的,也就是沒有空隙的。如果沒有説出沒有重疊,就追問:有沒有把兩塊地磚疊在一起?引導孩子發現沒有重疊。)

5、揭示課題:我們把像這樣,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的鋪法稱為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談話方式引入 ,從學生的身邊去發現和感受密鋪的存在,從而引出課題。

二、實驗探究,領悟新知

(一)動手操作、感受密鋪

1、教師請學生們觀察“密鋪”這一個詞,問學生哪個字更重要。(學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師及時追問:“密”怎麼體現?引導學生髮現“密”體現在沒有空隙,不重疊。)

2、教師拿出幾個長方形,請一個學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3、學生操作完以後,教師請學生觀察有沒有做到密鋪,並追問是如何判斷的。(學生會説出,是密鋪,因為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4、教師對學生們的善於觀察和一學就會的寶貴品質進行肯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認“密鋪”一詞和請學生動手鋪長方形,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密鋪。為後面的動手實驗探究做鋪墊。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初步判定

1、教師追問學生: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們還學過什麼圖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

2、教師繼續問學生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並先讓學生猜測。

3、教師提示學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鋪,可以怎麼做。

4、學生説一説要驗證三角形能不能密鋪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實驗步驟來操作:

(學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師追問,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會説試一試或者是鋪一鋪,師再追問:拿什麼試?拿什麼鋪?學生應該會回答:要準備幾個三角形,然後再鋪一鋪。師再追問,準備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樣嗎?師:那我們就來按照這兩個步驟實驗一下:第一、取出①號信封裏面的卡紙(如下圖),沿着上面的線剪開,得到幾個三角形;第二、把剪下來的較大的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鋪一鋪。(以上步驟由小組合作完成))

6、學生按照剛才所説的步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並用IPad拍一組已經完成好的圖片。

7、先請學生彙報實驗結果,並追問學生是如何判斷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如何判斷三角形能否密鋪到初步實驗發現三角形可以密鋪,為學生建立初步的表現。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研究密鋪原理

1、教師提出:如果把這些三角形隨便的鋪在一起,能密鋪嗎?如果不能,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呢 ?(學生髮現和三角形的角有關)教師接着追問和三角形哪個角有關(學生進一步發現和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有關係)。

2、師生共同提出:為了更好的區分這三個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標上∠1、∠2、∠3。然後再放在一起鋪一鋪,看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在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標出來,並且相同的角標上相同的序號)

3、學生再次鋪一鋪。在鋪的 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觀察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分別是哪幾個。

4、教師展示一組學生完成的密鋪作品。並請學生認真觀察一下,這個小組標完角以後,在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呢?

【(6個角),哪6個角??這個角1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這個角2就是老師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這個角3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這個∠1、∠2、∠3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師再問,在這個拼接點處有幾個角1?幾個角2?幾個角3?】

教師小結:看來三角形真的可以實現密鋪,而且和三角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探究,發現三角形能密鋪是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有關係的。讓學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夠密鋪並非偶然,這其中隱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這種必然性就是密鋪的原理 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再次驗證

1、教師問學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種三角形來鋪一鋪,學生們想要怎麼做。

2、學生思考,並提出可以先標出角,再鋪一鋪。

3、教師請學生把剛才剪下來的較小的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標一標,鋪一鋪。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師用IPAd拍一組完成好的。

4、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種三角形能不能密鋪。再展示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問學生這一次實驗和之前的實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有什麼新發現。

5、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總結。

小結:這樣看來這一種三角形和前面一種三角形一樣,也可以密鋪,而且也和它的三個內角有着密切的關係。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一次的鋪一鋪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鋪 的,而且再次領悟三角形能密鋪是和它的三個角有關的。

(五)探究四邊形能不能密鋪

1、教師引導學生:既然三角形能夠實現密鋪,那如果是這樣的四邊形能實現密鋪嗎?(師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貼到黑板上)

2、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鋪,動手實驗一下就行了。

3、教師請學生打開②號信封,取出裏面的四邊形動手鋪一鋪,並提醒學生思考動手鋪之前可以先做什麼。 (標角)

4、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和提示動手實驗,教師觀察每一組完成的情況,並用IPAd記錄其中一組完成的情況。對於已經鋪完的小組,請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看看有什麼發現。

5、反饋: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樣的四邊形是否可以密鋪。然後請學生説説有什麼發現。

6、學生先判斷是可以密鋪的,因為這幾個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並且發現拼接點處有4個角,而且這4個角分別是這個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如果有學生能發現這四個角加起來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這種四邊形也是可以密鋪的,而且也與四邊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前面幾次實驗的基礎上,大膽讓學生自己猜測、驗證。通過實驗發現四邊形是可以密鋪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樣,也和四邊形的四個內角有密切的關係。

三、小結及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研究了密鋪,知道了長方形可以密鋪,正方形可以密鋪,三角形可以密鋪,四邊形可以密鋪。並提問學生: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呢?

2、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如梯形能不能密鋪?五邊形能不能密鋪?六邊形能不能密鋪?……

3、教師清學生藉助計算機操作來驗證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否能密鋪。

4、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5、學生操作完後,進行反饋,通過廣播教學體系請其中的幾組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請其他學生幫助判斷。通過實驗、討論發現,正五邊形不可以密鋪,而正六邊形可以密鋪。

小結: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密鋪,有的不可以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計算機實現人機交互操作,體現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在計算機上操作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實踐作業

用上今天所學的密鋪的`知識為你自己的家設計一款漂亮的地磚。

五:板書設計

密鋪

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國小數學教學方案 篇七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二)進一步認識加、減法之間的關係,並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道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

3+2 2+7 4+5 3+4

7-3 9-4 6-3 8-2

學生回答時,要強調計數單位.如:3+2,是3個一加2個一是5個一,3+2=5.7-3,是7個一減3個一是4個一,7-3=4.

2.複習數的組成.

(1)8個十是( )

5個十是( )

(2)60裏面有( )個十

90裏面有( )個十

(二)學習新課

1.導入談話.

師:今天小動物們要在森林公園舉辦運動會,準備的獎品是小皮球.每盒10個,一共6盒.十個十個地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皮球?(學生高興地數出: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一共有60個小皮球)

師:對!一共有60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

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教學例1.

師:請同學們按要求擺小棒.(學生動手擺小棒.一名學生到

黑板上擺,其餘學生在桌上擺)

師:左邊先擺出2捆,右邊再擺1捆.一共有多少根?

師:1捆是一個十,2捆是幾個十?(2捆是兩個十)

師: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計算?(邊畫集合圈,邊板書)

列式:20+10=

師:計算加法時,可以這樣想:2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1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20+10”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得幾個十?(按4人一組討論,每人都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然後由一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板書:20+10=30.

想: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

再擺小棒圖(一名學生到黑板擺,其餘學生看着他擺)

師:先擺3捆小棒,去掉1捆,現在還有多少根?(學生可能拿走1捆,這時教師追問)

師:去掉1捆,怎樣表示?(畫虛線圖)

師:現在還有多少根?怎樣計算?(用減法計算)

列式:30-10=

師:計算減法時,怎樣想?(這樣想:3個十減去1個十,

是2個十,2個十是20)

所以:30-10=20.(學生口述時,教師板書)

齊讀:20+10=30,30-10=20.

3.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師:請同學們看圖列出一道加法、兩道減法算式.(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指一名學生口述.教師演示投影片)

40+20=60

60-20=40

60-40=20

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答:4個十加2個十是6個十,是60.

6個十減去2個十是4個十,是40.

6個十減去4個十是2個十,是20.

4.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師: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同上)

40+3=43 40+30=70

師:對比這兩個算式,説一説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左圖:左邊有4圈珠子,每圈10個,就是4個十,即40;右邊有3顆珠子.把左、右兩邊合起來是43棵珠子.所以:40+3=43.

右圖:左邊有4圈珠子,每圈10個,就是4個十,即40;右邊有3圈珠子,每圈10個,就是3個十,即30.把左、右兩邊合起來是4個十加3個十,是7個十,即70.所以:40+30=70.

師:通過上面兩道題的比較説明,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同學們在做題時一定要看清數位、認真仔細,才能使得計算正確.

(三)鞏固反饋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卡)

(1)20+10 30+20 40+10 60+30

40-20 50-30 90-50 70-40

(開始時説:怎樣想的,後面從略)

(2)30+6 50+2 70+1

30+60 50+20 70+10

(3)8-3 9-2 5-4

80-50 90-20 50-40

(一組一組地出示,進行對比練習)

2.首尾相接練習.

第一人先編一道題,第二人用前一位學生報的得數再編一道,以此往下繼續進行.加減法不限定.主要培養學生反映機敏和注意力集中.如:第一人説:30+10=40,第二人説:40+20=60,第三人説:60-50=10,…

3.湊百練習.

或師生對練或兩個同學對練:一人説30,另一人答:70;一人説60,另一人答:40.

4.遊戲:郵遞員送信.

在黑板上貼小兔、小象、小熊、小猴四個信箱,發給每生一張口算卡片,心算出得數.老師説:“請大家先給小兔家送信.”學生迅速將手中相應得數的卡片放到小兔的信箱裏.做完後集體訂正.

課堂設教學計説明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與10以內的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計數單位不同,它是以“+”為計數單位.例如30+10,計算時要想:3個十加1個十,是4個十,就是40.滲透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意思.為以後學習兩位數加減法打下基礎.

在複習準備中,為了使學生的新舊知識建立起聯繫,減緩學生學習的坡度,安排了複習10以內加減法和複習數的組成兩個內容.突出了計數單位“一”,有利於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新知識.

新授課的內容共分三個層次,先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再通過看圖列出一加兩減算式,最後比較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由於所學知識比較容易,基本上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學,關鍵之處給以提示.學習過程也是先從擺小棒、看圖到看見式題説“怎樣想”的從具體到抽象的發展過程.

課堂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重點突出,寓教於樂.在計算能力上通過練習,應該達到見式脱口而出(得數)準確無誤的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pgve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