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淺談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一

在教育中,做好國小數學的創新意識培養是學科教育的關鍵點,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改革,也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指導和提拔,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但是,怎樣進行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呢,對此,我們將結合相關的論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一 國小數學教育中創新意識的研究意義

創新就是任何事情都需求保持持續的發展,繼續存在的必要手段;創新也是一個國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創新更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在文章《大學》中,有句話是這樣説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主要説的是創新的靈魂,若是不可以進行創造性革新的,則避免不了滅亡,不可以進行創新的民族,就意味着它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民族,舉個例子,中國在清朝時期是個閉關的國家,以至於最後國家面臨衰敗,更讓中華民族有着亡國滅種的險境!再説個例子,一個人總是墨守成規,思想固執僵化,也不上進,那麼就註定他一生不會有什麼大的成就,縱觀以前的歷史,這樣的例子到處可見!最大可以談及一個國家,最小可以説到一個組織,個人也是這樣!從而知道創新起着多麼重要的作用!

強調創新的重要性,以及知識的傳播,包括國小數學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如果時間跳轉到21世紀的信息時代,而教師們的教育概念還滯留在古代,其中包括講座的方法;並且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溝通方法,仍然止步不前,或是抱着: "老師是課堂的主人,老師決定一切,"的態度,當然是不可行的!因此一定要要求老師能不斷推進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學方法。在日益發展的今天,思想教育觀念等各個方面都要不斷的改善。

簡而言之,就是在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的創新,這樣做的目標就是一個,即:為適應學生而完成自身教學任務,讓這門學科能夠受到同學們的青睞,從而培養學生全面的,獨立的思維方式,為日後的學業留下過硬的基礎。

二 國小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

1、誘發靈感

靈感其實是一種直覺思維。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會突然產生富有創造性的點子,這就稱之為靈感。在認識上它是質的飛躍。它的發生通常都帶有突破和創新。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捉到和引發學生學習中閃現的靈感,對於學生巧妙的構思,突破常理的回答,哪怕是一點點的奇想,要及時給予肯定。此外,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形式等方法產生靈感,這樣就可以越過邏輯推理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相關的數學問題,有效的進行引伸

在數學的解答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舉一反三,來進行反覆的練習和總結。這是在國小的數學教育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因為我們並不是要求學生簡單的通過某種方法或是某種途徑來解答難題,而是通過數學的教育,遇到相似問題,能靈活的去解決相關的問題。教師在這一點上應相當重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思維培養要是全方位的,並不是拘泥的,這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創新是密切相關的,它可作為創新意識培養的源泉和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國小的數學教育工作中,我們不要只是要求學生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還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學生才會用新的思維解決部分問題。在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營造和假設一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們發揮想象,同時引導他們在實際的情境中發掘一些問題。雖然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科目,但在嚴密邏輯的背後創造性問題也會出現。

4、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和培養

由發散思維到集中思維是創造活動的一個過程。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的體現,也是創新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的中要時刻記得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讓學生養成創新意識的思維。我們主要是通過加強學生思維的流暢性、交通性和獨特性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限制與排除心理定勢與功能固有的負面影響來進行的。舉個例子,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應多出一些有不同答案的問題,內容不要太過於單一,不要機械的套用公式。當然老師可以使用數學應用題去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教國小生理解數量關係;第二步是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已知數量,想想提出的問題有哪些;最後一步是要有應用題的發散性思維訓練,讓學生通過改變條件,把一道應用題從一步應用題變成多步應用題,這就發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葉婷。創設學習

淺談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二

作為一個國小數學老師,我深刻的感覺到,過去那種老師唱獨角戲,學生一旁聽的辦法早已經變得腐朽不堪,很難在適應現有的教育形式和中級學校對學生技能的需要,所以,認為,應當充分考慮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己內在的思維發現規律,並能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正所謂“授之以漁養其終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單純地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獲得知識的方法。有了方法,他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為他們以後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很明顯,教育的重點在課堂,現代的課堂應當讓學生唱主角。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理性的總結,我摸索出以下幾點,用於課堂教學,效果頗佳。

一、老師引進門,思考在個人

每當學習新知識時,我先把教學大綱上重點的和基礎的知識講授清晰,然後將知識的重點、難點留給學生們,讓他們思考讓他們討論,在最後一個課時,集中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思考,糾正一些錯誤,使得學生們對新知識加深印象。採取這種辦法後,很明顯的感受到上課氣氛大變,原先老師一個人講,學生們在下面聽課記筆記的獨角戲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百鳥爭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整個課堂在一片輕鬆的氛圍裏展開,當然,課堂紀律是這一切的保證,老師就是要起這樣一個監督者和引導着,同時也是糾正者,活躍並不是混亂,這一點老師必須把好關,同時也應當掌握好教學任務和時間的關聯,這需要一定的經驗,我也需要和當家在這方面互相學習和交流。

二、紮根生活,立足實際學數學

國小數學有一個優勢,他所教授的內容比較符合生活實際,這給了我新的啟發,在學習圓角分時,我把課堂變身為“超級市場”,在學習鐘錶時,我把課堂變成“虛擬的旅行社”,諸如此類,把數學帶入學生們的生活,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的學數學,使得原本單調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有了興趣,那學習效率自然是事半功倍,同時很好的平衡了不同學生的接受,讓大家都不要落下。數學本身就是從生活中來的,因此把它迴歸到現實中,不過是返璞歸真,同時也使得數學這門抽象的學科變得具體和真實,讓學生們得以和數學親密接觸,讓他們發現身邊數學,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問題,這給他們一生帶來的影響遠比讓他們數學考試取得一次高分大。有趣的是,我發現採取此種教學方法後,學生們的數學考試成績反而更進一步。

三、預習鞏固,改頭換面

過去的預習形式是僅僅讓學生們自己先看看書,過一遍概念,這樣的預習枯燥而乏味,獲得的知識不夠立體,預習對於以後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我採取的辦法是我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同時讓學生們通過預習提出問題,由課代表彙總,然後在課堂上解決,增加了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性,同時讓學生的主角地位得到更明顯的提升。談到鞏固,現在老師估計第一時間能想到的就是測試,而這是恰恰學生最為害怕很頭疼的,因此我考慮能不能變更測試的形式和摸樣,使得測試既能被達到鞏固的效果,同時又能讓學生們不再畏懼,我採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們自己出題,然後集合起來隨機派發,互相檢測,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他們自己認為的考點用來“考同學”,這樣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同時也學會提出問題,同時也鍛鍊了他們自主複習的能力。

四、誘導思維,合作和獨立並存

現在我們教學中有許多弊病,比較嚴重的便是老師總是告訴學生該怎樣想,而不告訴他們為什麼這麼想,因此我覺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當多從告訴學生為什麼這麼想入手,啟迪他們的自主思維能力,同時開設學習小組,讓不能學習層次的同學組合在一起,讓他們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同時每學完一課時,要求學生簡單的寫一篇學習心得,自己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學到的東西和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認為單純的教授課本內容,就對學生不聞不問是極不負責的,我們應當在教學中把合作和獨立的方式和用法教授給學生,讓他們學會合作,同時也學會獨立思考,這對於他們以後的發展必然是百利無害的。

五、克服數學恐懼症,讓數學伴隨孩子進入更高級的教育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相信很多老師和我都有同樣的感受,由於數學有一定的邏輯能力要求,不少學生沒有開竅,開始畏懼數學,針對這些現象,如果作為基礎教育的國小老師不加以扭轉,會給孩子以後的教育發展帶來極害的影響,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我們要學會教學和測試驗收因人而異,不能追求統一標準,必須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對於新知識,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同,通過鞏固和測試,老師應當及時瞭解情況,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制定出不同的策略。“這種多重標準”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適當的鼓勵和引導,使得不少原本位居數學的同學重拾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從此一點打通全局。數學本身就很可愛,不過因為一些老師因為單純追求成績,讓數學變得面目全非,“猙獰可怖”,新時代的老師應當自己總結一套辦法,讓數學還原它本來面目。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多麼華麗的評價,揹負這樣的職業,我們必須為此做到問心無愧,對得起老師的稱謂。國小老師雖然處於教育系統的基層,但是高樓大廈正是從基層開始的,打不好根基就是動搖教育的根本,新的時代,知識量大增,新的發明創造如雨後春筍,過去那種單純的知識灌輸顯然不能滿足時代和祖國對人才的需要,學生們更需要的是學習的方法和思維能力,作為老師,我們必須擁有崇高的使命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適時適勢的人才,不能再一味的追求考試成績,所以老師也應該邊教邊學,豐富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積極響應現代的教育潮流,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更好的完成老師的使命和職責。

國小數學論文 篇三

摘要:微課資源包括着教師的短暫性視頻講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和微反思幾個組成部分,可謂是集合了以視頻、音頻、文字和圖畫等形式為一體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有效策略。另外,國小數學課程是一種文字理解和數字展示相結合的課程,而對於語言知識和數字認知還處於低水平的國小生來説數學課程是一項難題,這就需要教師強化微課資源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通過這一教學活動有助於多角度和多層次性開發國小生的數學思維的空間和平台。

關鍵詞:國小數學;微課資源;教學活動;途徑

隨着信息技術手段的更新和升級,微課已經成為一種綜合應用性很靈活和很有效的信息技術輔助性教學工具,在微課資源的大量應用下許多課程教學的視域和角度得到進一步地拓展和提升,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內容,而且生動和簡化了教學的程序,更為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鑑於國小生自身的身心學習接受度以及國小數學教材內容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強特徵,這就需要教師優化整合國小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微課資源的切合點,從而有機地發揮微課資源對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引導和提升。

一、國小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應用的必要性

一方面,從微課資源來看,它是藉助於信息技術精簡教學時間集合教學視頻、教案、課件、練習和反思於一體的資源,它能夠融合和彌補各個資源之間的優勢和缺點,使這個資源最大化地組合演化為生動、具體、多樣化和可操行的教學資源,一旦與課程教學活動相結合就能夠拓展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國小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交織着文字理解和數字展示的活動,而國小生本身還處於不斷地學習語言文字和數字理解的認知挖掘階段,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小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另外,國小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對趣味性、豐富性和新奇性等事物比較敏感。因此,如果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強化微課資源的應用,微課資源就能夠有效轉化國小數學課程展開的教學方式和風格,就有利於滿足國小生自身天性健康成長的需求,最終有利於提升國小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效益性。

二、國小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應用的途徑

1、注重微課資源與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契合性

微課是在原有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簡化和升級的產物,這就決定了國小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還是脱離不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這就需要國小數學教學藉助於深化和提升多媒體技術輔助工具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機靈活性應用,以挖掘微課資源與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契合點,使得國小課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各個環節能夠詳略得當和重難點得到全面性地凸顯,那麼,國小生就能夠把握數學教學活動的內在學習規律而逐漸地內化成為自己的學習方法,國小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就會逐漸得以緩解。例如:在進行國小數學第三冊《長度單位》這一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以精簡《長度單位》的視頻展示,簡要地把長度單位的概念、分類以及公式;教學目標等通過多媒體視頻形式展示出來,特別注重以國小生熟悉的鉛筆作為長度單位的展示對象進行長短比較和之間的轉換重點性講授視頻演示,而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對微練習題進行強化訓練,且通過練習題的反饋情況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們對這節課程的掌握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在微課資源的交織有效應用和引導下,國小生不再感覺到數學課堂活動枯燥無味而是充滿了吸引力,並願意配合教師的微課教學活動去認真探求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那麼,國小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就會得到不斷地培養和提升。

2、拓展微課資源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

國小數學知識包含着大量的知識體系和內容,同時,國小生的思維認知和學習承受度的有限性,單一性地靠短暫的課堂四十分鐘數學教學活動,國小生難以有效地消化對所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微課資源對課堂知識點教學的精簡應用製作成課後微課視頻,通過教師的微信平台羣或者教師的公共號進行發佈,以便於國小生在離開學校以後當遇到數學學習難題時,可以讓家長把教師的微課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在進行知識點的再現解讀,從而國小生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微課視頻再次回憶起遺忘或者存在誤區的知識點部分,由此可見,這種微課資源在數學課堂外的拓展就是對課堂活動的進一步延伸,成為國小生隨時隨地有效學習數學的良師益友,最終有助於國小生在不斷反覆琢磨數學知識點和應用的過程中成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策略。

三、結語

顯然,教師與時俱進加大微課資源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是國小數學教學活動與時代發展特徵緊密相結合的現實性要求,也是滿足國小生成長天性健康發展的個體性訴求,更是國小生數學自身課程教學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的限制性需求。只有教師充分發揮微課資源對數學各個課程環節的貫穿和引導,國小生的成長天性優勢才得以進一步地挖掘,也才能夠引起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更有利於破解國小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

參考文獻

[1]樑培斌。微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2013,(12):50-52.

[2]何曉園。國小數學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D]。寧波大

國小數學教學的論文 篇四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環境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

那麼,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呢?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應從教師的自身做起,教師要主動參與其中;其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正確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領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最後通過自辦班級學習報、定期辦好黑板報、組織學生寫好數學日記、開展好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實施“超市式”數學作業、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等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價值的數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利用學生生活中熟知的例子設計問題,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

例如,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從實際活動中去感知人民幣的各項功能。

課前佈置作業,讓學生跟着家長去逛一次商場或者去超市購物,並且記住所交易物品的價格,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告訴大家是怎樣購物的,並且再次模擬購物的過程,從實際當中感受到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學會人民幣運用和換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

三、創設質疑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引入中有動力作用,在轉折處有啟迪作用,在思維的轉折點上有催人更上一層樓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衝突,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處巧設懸念,以疑激趣。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按角分)”時,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個角,去判斷被遮掩的三角形是一個什麼三角形。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設疑導入新課:“為什麼看到一個直角和一個鈍角就可以判斷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為什麼看到一個鋭角則無法判斷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就會明白。”這兩個充滿懸念的問題,自然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求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從而經歷了“無疑—有疑—無疑”的認知轉化過程。

四、巧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動是國小生的生理特點,動手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樑,達到理解掌握新知、培養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貼、撕、裝、拆證明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正方體六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通過搭拆框架證明長方體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並且有三組長度相等的稜,正方體的十二條稜都相等。

通過貼、撕、裝、拆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很自然地認識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而且通過動手操作,拓展了學生的認知領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習興趣以及動手能力。

五、體會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因為成功會給學生產生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機會,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階段性地開放學生的梯級思維。

由淺顯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對習題得出正確的解答。

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終讓學生明白只要努力,就能學好數學。

教師在設計提問、板書、作業時要因人而異,分層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教學的論文 篇五

摘要

新課改,我們遇到很多難題,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勃勃生機,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我們將採取那些相應的教學策略呢?

關鍵詞

新課改;教學;策略

一、新課標指導下國小數學教學的新變化

新課改已經融入到學校的各個角落。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的難題,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新課程實施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的教材觀、學生觀、教學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逐漸變化;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揮;教師評價方式多元化;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國小數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1、教師難予適應新課改

參與實施新課程的學校和老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動表現出來很不平衡,特別是一些偏遠學校的教師的素質以及素養與新課標的新教學理念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是課堂教學中存在 “穿新鞋,走舊路”的現象。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有的小組合作學習純粹是為合作而合作,只考慮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慮合作的時機。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對於此話理解有誤差,致使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看到學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麼,學生掌握了什麼,卻無法考證,這種探究,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數學遊戲而已,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

2、學生學習評價缺少個性化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啪,啪,啪,表揚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揚聲。如果這些學生確實提出了有創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或者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適當的。但有些學生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複別人的發言,那麼這樣的表揚就有違發展性評價的初衷了。

3、課堂教學方式較陳舊

在數學學習中,有的教師,直接將一個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漫無邊際的思考,學生沒有目標,討論研究很長時間,卻得不出什麼結論,致使不少學生將數學學習與遊戲等同起來,這樣的教學無疑是打着課改的幌子,走的是過去“放羊式”的教學路子。而與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師由於擔心學生思考不出結果,於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學生稍有困難馬上進行指導,看似啟發學生思考,實則是將生動活潑的探索過程變成了變相地灌輸,學生成了教師手中的木偶,新課改只是給“教案劇”增加了一個美麗的外包裝。

三、新課標下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解決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論文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如何培養學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

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首先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制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其次,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2、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養學生有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鼓勵學生多説。首先,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鼓勵、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

3、教學互動,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學是使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是,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長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員。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不發生教學。師生在教學中彼此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

4、充分利用傳統教學方式同時結合新的有效手段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創造出更生動的情境。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給傳統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師的重視。我們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脱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適於學生的發展。

四、結語

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認知活動。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朱桂蓮,國小數學創新能力培養淺探[J],考試周刊,2013年68期。

[2]吳素芳,演示法-論國小數學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09年34期。

[3]呂玉霞,新課改下國小數學課堂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週刊,2013年26期。

[4]閻春蘭,淺談新課程下國小數學教學方法[J],新課程(上),2014年01期。

[5]李豪,淺談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中旬),2014年04期。

淺談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六

摘 要: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新課改以來的主流趨勢。教育城域網,是指通過寬帶骨幹網連接教育局內部網和校園網的一種傳輸網絡,以各種信息設施為支持,提供教育軟件和資源,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應用服務。教育城域網的接入,縮小了農村小

關鍵詞:農村國小數學教學論文發表,發表國小數學高效課堂論文,有關國小教育的論文投稿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新課改以來的主流趨勢。教育城域網,是指通過寬帶骨幹網連接教育局內部網和校園網的一種傳輸網絡,以各種信息設施為支持,提供教育軟件和資源,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應用服務。教育城域網的接入,縮小了農村國小和城市國小之間的差距,為國小數學有效教學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支持。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農村國小要結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將信息技術賦予數學知識的新內涵,進行有效的科學整合,改變教學模式,從“要學生學”向學生“要自己學”轉變,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展開有效教學的實踐。

一、整合內容,凸顯數學意義

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要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填鴨式的硬塞硬灌,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單一化,學生分析問題缺乏靈活性,更不要説思維創新。針對這一現狀,教師要整合數學資源,從教育城域網中的數學資源入手,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進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隱藏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數學思考,為主動探索新知,提升數學思維打下基礎。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時,對於農村學生來説,學習抽象的空間圖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要精心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蒐集並加工豐富的課程資料,通過多種合適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教師善於運用教育城域網就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搜索並下載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將其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活”化教材。教學時,筆者選取了各種規格和型號的自行車輪胎、電動自行車輪胎、汽車輪胎等生活素材,通過城域網數據庫中豐富的教育共享資源,並參考了各種教學設計,將這些生活元素與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看到了動態的變化過程,引發學生對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思考。

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顯出數學的意義,為下一步主動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礎。

二、整合形式,關注課堂生成

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其中不乏一些複雜的數學規律和數學概念,但農村的國小生由於缺乏抽象思維的引導,學習需要感性材料作為支撐,一旦教師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心理,導致數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教師要充分運用教育城域網這一平台,將有效的信息資源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將教學內容通過更加豐富、有趣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時,筆者將不同類型的軸對稱圖形的資料、圖片、視頻等整合在一個課件中,上傳到學習空間,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分享交流。在互動時,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集體探究,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如有的學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紅旗的對稱軸?雪花是軸對稱圖形嗎?大自然中還有什麼軸對稱圖形?如何找到對稱軸?這樣的問題也引發了學生熱烈的討論。筆者由此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怎麼畫出對稱軸?學生根據討論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數學意義:每對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對稱軸。學生也認識到:軸對稱圖形和之前學過的圖形最大不同就在於,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它可以是一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也可以是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從而深入理解了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發展學生思維

教育城域網的接入讓數學資源變得極為豐富,農村國小和城鎮國小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而且能夠與全國的窗口學校建立有效的鏈接,通過資源分享互通有無。教學時,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教學方法,巧用資源庫中的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的思維,帶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數學思想方法。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如何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面積相等的長方形,筆者參閲了很多資源庫中名師的教學方法,找到了問題的關鍵,設計了猜想—驗證—動手—推理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邊乘高還是底邊乘鄰邊,然後運用數方格圖的方法進行驗證,由此獲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邊乘高這一推論。接下來,筆者又出示了不同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思考:是否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面積都可以這樣求呢?至此,學生有了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心理需求,在深入探究中逐步形成了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

淺談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七

摘 要:國小數學是一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關係着學生未來發展的學科,同時也是學生未來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國小數學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國小數學教育;方法

目前國小數學教育模式仍過於傳統,制約了國小教育的創新發展。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只看重書本上所描述的“死”的東西,卻沒有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致使學生往往得到了知識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個弊端就是,教師僅重視學生智育的發展,卻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會將課堂時間安排的很滿,阻礙了學生自我思維發展,學生接受知識十分的被動,同時教師不能夠結合實例來傳授知識,知識似乎是強加在學生的頭腦中的,即使學生儲備了知識,卻失去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思維能力養成。

作為日常從事課堂教學的教師來講,必須要按照新課標新要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着重於智育的發展,同時還要發展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全方面的素質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夠收穫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結合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以後深造提供堅實的基礎,我們在具體到實踐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孩子在少年時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識的潛質,因此在國小階段,教師必須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要改變教學方式,提倡活動式、啟發式教學模式。另外,在教學活動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其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自然,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的興趣,實現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對於學生的未來發展來講具有重大的意義,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自我拓展知識空間,自我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礎,有助於學生能夠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學能力的養成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所獲得的東西要比書本上獲得的更為豐富。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研究數學智慧分析數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學習,去思考。

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為了在數學教育中實現我國培養全方面人才的目標,教師要解除傳統觀念的限制,開闢出新的教學之路。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從傳統的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讓學生成為教學課堂中的“主角”。教師要開闢學生的思維空間,在課堂上要善於引導學生的思維,積極讓學生展開互動,在課堂上對於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做出正確性的引導式作答,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教師明白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國新課標的標準,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於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方式予以解決,同時留下伏筆,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下一定的時間與學生展開互動,提倡學生對課堂上所講述的教學內容進行激烈的討論,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學習倡導先進的教學理論,並將先進的教學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切實的掌握學習方法,要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向學生展現學習過程,顯示學習方法的透明度,使學生在探求新知識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四、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的“考試製度”早已經不適合對當今學生進行很好的評價,構建國小數學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是綜合評定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礎。長久以來,“應試教育”模式嚴重的制約了學生個性化多方面發展,讓學生認為“考試分數”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統考升學的模式讓教師無法合理的對學生展開真正的素質教育,因此,要培養出個性化多樣化高素質的人才,必須要改變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評定,即從單一的考試評定方式變成從學生日常學習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樣化的指標來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評定;也要改變單一筆試的考評形式,要實現筆試、口試、面試、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等相結合的綜合性考評形式,同時在進行學生中和評價排名時,要將考試分數作為參考內容,要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思維的靈活度等多方面作為評定的主要內容進而提升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達到學以致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既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因為,只有學生經歷了獲取知識的過程,才能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體現出數學的價值。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結合,以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1、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這樣做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通過活動,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數據整理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時,班內彙報交流過程,也是數學交流提高的過程。

2、與生活問題相結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練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數學練習要引進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學用結合。

3、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課外活動對於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熟練應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識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理解深刻,運用自如。所以,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加強課外活動。例如:教學“觀察物體”後,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到學校大門的內外兩面進行拍照,體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是一種享受。

總之,在國小數學教育中,要改變現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在實際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要着重於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讓教學課堂成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知識互動交流的平台。同時要積極倡導現代先進的教學理論,讓學生真正的瞭解到國小數學的功能和價值。提倡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拓展學生廣闊的視野,培養學生對社會自然的感知力,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靈活的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淺談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八

摘要:現代化教育技術具有動態感強、圖形清晰、信息量大等特點,使得教學更加的直觀。所以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增加對抽象以及難懂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國小數學;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學習方法

隨着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手段,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現代化教育技術具有動態感強、圖形清晰、信息量大等特點,使得教學更加的直觀。所以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增加對抽象以及難懂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諾貝爾物理學得獎者楊振寧博士曾説過“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對於國小數學教學也是如此,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特別是對於國小生來説,其年齡較小,幾乎是受興趣所支配,所以還應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以及教學內容,通過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由平移和旋轉獲得一些精美的圖形,並提問學生“你們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嗎?”,學生們都紛紛搖頭,之後教師回答説“只要學習了今天的數學知識,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圖形是怎麼來的?你們想不想學習?”,學生回答都説“想”,之後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教師採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獲得新知,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自由的發表意見,學生不受約束,改變了以往枯燥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果[1]。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重難點知識點

國小生的年齡較小,形象思維較抽象思維發達,而國小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的抽象的知識點,國小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特別是一些重難點知識點,可以圍繞重難點知識點,通過現代化教育技術為學生進行重點講解,這樣學生可以快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簡易方程》時,本課的重難點知識是讓學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時,圍繞這一重難點知識點,通過教學案例,呈現整個方程解答的過程,然後先讓學生根據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對於存在疑惑的地方,與同組學生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參與學生討論中,為學生進行指導,為學生講解學生存在疑惑的地方,並讓學生總結解方程的方法,並反饋給教師,通過交流與討論,我們知道了在解方程時,應利用等式不變的規律,在方程的兩遍同時減去或者除以相同的數,使得x的係數為1。之後教師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使用總結的解方程的方法,進行方程的解答[2]。

三、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傳授學生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國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的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要傳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注重知識生成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在發現知識過程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幫助。例如在學習《圓》時,教師首先讓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圓形的精美圖片,感受圓的圖片帶來的美,同時還應讓學生思考生活中見過的哪些物體是圓形,這樣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讓學生用圓規畫圓,教師可以事先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利用圓規畫圓的方法,讓學生根據這一方法進行學習,學生畫完後,讓學生們總結畫圓的方法,即定長、定點、旋轉一週,最後讓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片,根據多媒體的提示,進行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認識半徑、直徑。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接受[3]。

四、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適當的拓展學生的思維,由於多媒體課件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完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任務時,拓展學生思路,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長方體形成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全方面的瞭解長方體,從二維空間上升到三維空間,而且通過多媒體,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長方體,以便於學生能夠全面瞭解長方體的特徵,這也為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學習奠定了基礎。又如圓柱體可以由長方形的長邊或寬邊旋轉形成,如果不借助多媒體,教師很難動態完成這一過程,通過現代化教育技術,能夠使得教學設計更加的靈活,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加強國小數學知識學習效果。

五、總結

隨着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所以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得國小數學教學更加的直觀、生動,提升國小數學教學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過於依賴於現代化教育技術,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並注意信息資源的更新,應緊跟時代步伐,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進而實現國小教學質量的提升。

國小數學教學的論文 篇九

一、直觀教學,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初入學的學生識字量不大,直觀教學和遊戲的加入可以使學生較快地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識。

根據國小生都喜歡圖畫的特點,教師可根據電子課件以動漫的形式和學生樂於助人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具擺一擺、説一説組成幾或分解成幾和幾,這樣就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把他們無組織又散亂的思維集中起來,這樣既能掌握所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能力,同時又滲透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二、舉一反三,培養國小生的數學思維

學生學習知識是積累的過程,更是發現和創新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餘地,對解決問題的途徑提倡多元化,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

如,在教學“魚缸裏有2條紅金魚,6條黃金魚,黃金魚是紅金魚的幾倍?”要求學生改變題裏的問題,使它變成另一道應用題,再解答出來。

讓學生自由選擇問題和計算方法。

學生交流算法時,就有了設置多種問題和計算方法的思路。

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給了學生,學生學起來也輕鬆自如,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掌握新知識時,既回顧了舊知識,又找到了知識之間的聯繫,促進了思維的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競賽,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

應用題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中重點內容之一。

培養國小生數量關係,正確地解決時間問題的能力,要從學生的思維入手。

學生解決問題的不同的表達方式、方法,反應快慢都體現思維的敏捷程度。

因此,在教學中開展一些競賽,讓學生在比賽中練説,可以快速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果園裏桃樹和杏樹一共有180棵,杏樹是桃樹的3倍,桃樹和杏樹各有幾棵?”全班比賽看誰能很快列出算式並説出理由?同桌之間互相商量,讓他們在爭辯中取長補短,加強合作的意識,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要想讓學生高效地掌握國小數學知識,就要求我們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用心研究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孩子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淺談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十

摘要:為了充分發揮學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學科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注意做到:學科教育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整合,既要體現學科教學中全方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學科特點;充分發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發掘方法。

關鍵詞:國小數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一、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行為舉止往往影響着他身邊的一大批學生。一個老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以一種親切、信賴的目光;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給學生以勇氣,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則可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相反,教師情緒失控,對學生的行為不滿,火冒三丈,嚴加訓斥,不僅會使課堂氣氛驟然緊張,而且會令學生望而生畏,產生厭學情緒。心理健康的數學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樂學情緒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心理空間。將數學知識放回到生活的某個事件中,形成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原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對事件進行觀察、分析、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構成學生已有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之間的“衝突”,激起學生探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慾望,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接近學習難點,消除對學習內容的陌生感和畏懼感,讓學生在不斷解決矛盾的數學活動中,逐漸地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獲得成功,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三、要善於利用“數學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不像語文具有描述性、美術具有直觀性、體育具有身體參與性的特點。各種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無味。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挖掘“數學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升入五年級後,我會每天在課後抽出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閲讀我國著名作家樑衡先生的《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是一本從興趣入手的軟教材和知識拓展教材,採用的是中國的章回小説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淺出的語言、旁徵博引的敍述,生動地介紹了幾千年來中外科學家、發明家探索科學真理的艱辛歷程。為枯燥的數理化知識包上了“一層美麗的糖衣”。通過閲讀書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維還原科學史上的人和事,開拓了學生視野,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數學王國的興趣之門;二是講解科學家在發現、發明過程中用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既能提高興趣,也能學到知識,更有世界觀、方法論的引導。

四、用愛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愛是教育的基礎。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因為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教師熱愛學生,應表現為信任、尊重、關心、稱讚和體貼學生,而不是訓斥、厭棄、批評學生。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縮國小生與教師心理距離。

五、讚美賞識是優化課堂心理環境的催化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説:人類本質中最深的企圖是渴望被讚美、欽佩、尊重。作為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發現學生的些許進步,欣賞他們的點滴成功,肯定他們的潛在價值,呵護他們自豪的舉動,讓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和學習的樂趣。教師要時刻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交流互動,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們提倡“三個一”:給膽怯的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你能行”的暗示,讓他們戰勝自卑的心理,和同學們平等相處,以競爭、樂觀的精神面貌參與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正確處理好師與生、知識與實踐的關係。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靈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使學生的心理健康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o7gv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