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三段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研究

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三段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研究

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三段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研究

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三段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研究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現在我校已經從一年級開始就開設了信息技術學科,讓學生從小感受信息技術的巨大魅力,意識到掌握信息技術技能的重要性。國小信息技術課程雖然不是主學科課程,但是隨着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社會已經對我們掌握信息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技能不再僅限於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用信息技術知識技能來改變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生活.自2012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任教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在市、區教研員的引領下,我將“三段式”教學模式引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我發現其在一定程度上悄然改變着師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一、感知----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節課的時間教師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然而一節課到底要讓學生學到什麼,掌握什麼知識技能,學生學的盲目,教師教的乏味.學生更是缺乏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講授型的課堂教學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

“三段式”的教學模式,顛覆教師課堂主導的教學現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誇美紐斯曾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短短五分鐘的導入環境中,如何能直奔學生內心,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學生產生共鳴,是教師應該在備課過程中反覆思考琢磨的。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導入環節起着至關重要的重作。在導入環節中,我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設計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感知所學知識技能,同時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有目的性,明確所學的實際應用即為什麼學,為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做好鋪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瞭解學生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具體情況,來制定教學情景。所以,在平時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會經常問學生生活中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平時都喜歡做什麼,以些做為教學素材。例如:在六年級下冊《我的未來名片》這一課中,為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觀察瞭解,知道學生很喜歡看喜洋洋動畫片,所以我以“羊羊運動會”為素材,讓學生為來參賽的運動員們設計名片,為了讓學生知道名片的含義,我將設計好的名片製作出來,讓學生觀察感知,學生通過觀察瞭解,對比以往的知識技能,學生知道了哪些知識技能還不會操作,是要重點學習的,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從而明確了學習目標,學生學習更有方向性,更能夠集中精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在短時間內掌握教材的重點,理順自已的思路,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在確定重難點這後,使學生能在學習時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從讓我學習的被動態度轉變為我要學,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讓學生感到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二、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新的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於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三段式”教學模式的學習過程正是基於新課標的要求,要求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教師採用講授法、討論法、教練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順學而教的原則;讓學生的腦、手、口都動起來,活躍起來;教師提煉、提升、歸納,學生掌握所學,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給予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留有讓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空間,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敢於質疑,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獲得知識技能,鼓勵學生團隊合作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對“三段式”教學模式的學習,以及自已在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我制定瞭如下的學習模式:

1.自主探究

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以學生學習技能為主,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網頁學習、視頻學習等多種學習工具來輔助學生的學習,多感觀的刺激學生的學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模仿嘗試.例如:在我的未來名片這一課中,學生明確製作名片的學習任務之後,以我編制的電子學習祕籍為學習工具之一,以我錄製的操作視頻為學習祕籍之二,以信息技術教材為學習祕籍之三,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已的學習工具,學生看祕籍自主學習,嘗試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提出自主的觀點,敢於探索新的方法,鼓勵學生髮現祕籍之外的信息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

根據美國著名的學習家埃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學習者學習內容留存率在50%之上的都屬於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學習。以聽講方式學到的內容最多可以保留30%,以小組討論方式的學習可以記住50%,以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以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信息技術正是基於金字塔學習理論,課堂上提倡團隊的力量,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將自已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小組內成員一起為研究,每組推選一名小老師來幫助組內其他學習完成學習或者將問題提出來,全班同學一同思考研究。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將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規定為10分鐘,並記錄下在規定的時間內組內成員完成學習任務的人數,把每組每一節課的完成學習情況製作成曲線圖,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大膽質疑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説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信息技術教材上的技能是有限的,最基礎的,有時並不能滿足我們解決全部的問題。要想在現實生活中,更好的應用信息技術技能,就要不斷的提高技能水平,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提高技能。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學生有疑問,説明學生思維有了方向;有疑問,説明思維有了動力.“提出問題”則是這一學習方式的首要環節,學生遇到問題,説明學生在思考、在探索,同時又想辦法解決疑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提問及答疑的過程都是在激發學生的思維。由於我的未來名片這一課製作運動員名片不僅用到新學的知識技能,還用到以往學過的插入圖片、插入文本框、編輯文字等知識技能,本課既有新知識又有舊知識,可以説是覆蓋是WORD文檔的大部分的知識技能,同時,學生想把WORD文檔設計的更精美,有些要求是書本的技術不能支持的,所以學生在製作作品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問題,我讓學生記錄下來所遇到的困難,鼓勵學生敢於向同學發問,敢於向老師發問,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行成系統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這些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應用----面向應用、實踐為主

美國大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開篇就明確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始終強調“依據生活而教育,培養活生生的人”。可見教學與生活聯繫是非常緊密,密不可分的。脱離生活而進行的教育,就像是魚兒離開了水一樣,只能是苦苦掙扎,不能自由自在的生存。《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實踐學不會,不實踐學了也沒有用。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應該“面向應用”,以實踐為主。圍繞學生所學,設置應用實戰,在實踐中內化所學。技術是工具,是服務於生活,服務於思想的工具。“三段式”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應用環節,結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在應用環節中,我都會尋找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為素材,設計應用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情況下進行鞏固操作技能,鼓勵學生創新,例如:我的未來名片這一課所學到的知識技能,不僅僅可以設計名片,還可以設計書籤、賀卡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做到與眾不同,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實踐中嚐到成功的快樂.在應用環節中,教師不僅加強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更潛移默化是對學生思想方面進行教育,例如:我的未來名片是六年級的課程,在即將畢業之際,為了讓學生懂得感恩之情,在應用環節中讓學生製作感恩賀卡,在學生的製作過程中,我發現最多的是感謝父母、班主任、各學科教師的辛勤付出,有些話語可能當面不好意思説,讓學生打寫成文字來表達內心的感情,無形之中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對學生今後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深刻的影響.

有位教育專家曾説過:“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效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課堂中你給學生多大的舞台,學生就能給你多大的精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斷培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學的設計也不僅限於書本上、教室內,更多是把生活中的實例做為教學的素材,培養學生質疑、自主、探究、合作、想象、發散、創新的能力,讓學生敢想敢做,相信你的學生,放開你的雙手,他們一定會給你一個美好的明天.信息技術是一門正在崛起的學科,面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用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多學習,紮實專業技能;多鑽研,創新教學理念;多創作,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qy64o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