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畢業論文模板 >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漢語言文學論文(傷逝 篇一

試論《傷逝》愛情悲劇的根源

常永奇

內容摘要:很多作家對《傷逝》愛情悲劇根源的探討都是在“五四”時期內對青年男女追求愛情的約束性和理想性,本文結合當今愛情觀及現今愛情悲劇試論《傷逝》,表達《傷逝》愛情悲劇不是因為時期的侷限,而是子君和涓生兩人的愛情觀不同,本就缺乏結合的穩定性,悲劇的發生是註定的。

關鍵詞:傷逝;魯迅;隔膜;愛情觀

《傷逝》是魯迅《彷徨》裏面唯一以愛情為題材的一篇小説,歷來有很多人對《傷逝》愛情悲劇根源進行探討,關於子君和涓生愛情悲劇的實質,有人認為婦女解放缺乏經濟支撐,導致了愛情的悲劇。我認為根源在於他們自身,他們的愛情觀是不成熟的,是愛情觀點的不同。愛情觀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因而愛情觀的不同決定了倆人不同的性格心態及行為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他們在社會和經濟的壓迫下,最終難免分離的悲劇結局。

我們先看看子君和涓生兩人相戀的初期,“子君不在我這破屋裏時,我什麼也看不見。在百無聊賴中,順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覺得,已經

翻了十多頁了,但是好不記得書上所説的事。只是耳朵缺分外地靈,彷彿聽到大門外一切往來的履聲,從中便有子君的[1]”,一方面涓生是以子君精神導師的面目自居的,在會館的破屋裏,“充滿了我的語聲,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易卜生,談泰戈爾,談雪萊⋯⋯。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裏瀰漫着稚氣的好奇的光澤。[2]”但子君不是消極、被動的被啟蒙者,而是積極、主動的覺醒者。在五四時代浪潮的感召下,在涓生啟蒙思想的影響下,子君覺醒了,她勇敢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都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3]”。 1918年,胡適翻譯了《玩偶之家》,將易 生主義介紹到中國,從此,娜拉成為年輕的知識女性崇拜的對象,成為“五四”時期婦女解放的象徵。於是,有機會接觸到啟蒙思想的新女性紛紛掙脱舊家庭的鎖鏈,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和新式愛情。“按當時流行的理解,一箇中國娜拉對自己的基本責任就是應該有愛的權利 [4] 。”子君,這個在中國傳統封建倫理道德束縛下的女子,為了追求個性解放,婚姻自由,不顧家庭親人的反對,不在意旁人的鄙夷與訕笑,勇敢而堅決地與涓生從相愛到同居。為了籌備這個自己的小家,她又不顧涓生的攔阻,執意賣掉自己的金戒指和金耳環。子君和涓生初期的相戀是幸福的,雖然是“五四”時期,但同大多數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一樣,渴望着愛神的降臨。為了愛的實現,子君走出家庭,斷絕親緣,並決然宣佈“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正是這種強烈的生命激情感動着涓生,使他心中有説不出的狂喜,並預見中國的女性“在不遠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為了純真熱烈的愛,

他們走在一起,結為伉儷。其實客觀的看一下,他們之間的愛戀是單純的、盲目的,他們只是在互相精神的吸引下走到了一起,這種精神,只是在不成熟的時代的一種不成熟的產物,至於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們完全沒有論及。

涓生子君初始雖然真誠熱烈地相愛,但他們愛的內涵是不相同的。涓生對子君的愛只是緣於她的果敢、她的思想進步和與眾不同,並不甚實質,恐怕難以維繫;而子君對涓生的愛雖然是那樣的專注深至,但其內容也十分空洞虛幻、不切實際,只是“盲目的愛”。此外,從“破屋是這樣地寂靜和空虛。——我愛子君,仗着她逃出着寂靜和空虛,已經滿一年了”。對會館中那鮎魚須的老東西和塗着雪花膏的小東西的窺視和鄙夷,子君是“目不邪視地驕傲地走了,沒有看見;我驕傲地回來。”在尋住所時,“我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縮,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驕傲和反抗來支持。她卻是大無畏的,對於這些全不關心,只是鎮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5]”所以説,同居前,涓生雖然是子君精神上的導師“啟蒙者”,但另一方面,子君卻是涓生在空虛寂寞的人生中藉此前行的動力和勇氣。不難看出,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對涓生而言,愛是找一個可愛的人來愛並以此使生活充滿意義和色彩,愛是生活的一種點綴,是手段而非目的。可謂是浪漫的愛情觀。而對子君而言,愛是找個可依靠的愛人相守一生,愛是生活的歸宿和目的。可謂是實在的愛情觀。這種不同,決定了戀愛過程中,倆人性格心態及行為的不同。

在舊的社會,這種愛情的結合顯然是很難存在的,雙方的結合是“門當户對,父母之命”,在“五四”變革時期,男女在追求自由的精神下,追求自我顯然是他們最大的訴求,然而這種簡單、盲目的訴求,很難維繫多久。

起初結為伉儷之時,面對初次求愛(對待此記憶兩人的變化也逐漸不同),“我只記得那時以前的十幾天,曾經很仔細地研究過表示的態度,排列過措辭的先後,以及倘或遭了拒絕以後的情形。可是臨時似乎都無用,在慌張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電影上見過的方法了。後來一想到,就使我很羞愧,[6]”子君呢,“她卻是什麼都記得:我的言辭,竟至於讀熟了的一般[7]”,“夜闌人靜,是相對温習的時候了,我常是被質問,被考驗,並且被命複述當時的言語,然後常須由她來補足,有她來糾正[8]”,“這温習後來也漸漸稀疏起來。但我只要看見她兩眼注視空中,出神似的凝視着,於是眼神越加柔和,笑窩也深下去,便知道她又在自修舊課了,只是我很怕她看到我那可笑的電影的一閃。[9]”,這個時候,他們已腦海中的印象和重提的熱度已經不一樣了,子君是純真的、直接的,涓生是含蓄的、逃避的,兩人的感情從最初的依戀和不顧一切,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羅洛·梅説:“任何意志行為都以願望為其先捷條件的,願望像一切象徵過程一樣,既有一種向前的因素滲透到將來,又有一個在後的據點提供動力。因此,願望中既包含着意義又包含着力量。[10]” 子君低微的願望自然導

致了她的生命激情與創造力量的衰減甚至喪失,而這無疑是對子君的人格力量的消解,因此兩人聞必然會產生冷漠。羅洛·梅説:“恨並不是愛的對立面,冷漠才是愛的對立面。[11]”。 冷漠局面的形成也等於宣佈他們的愛情、婚姻即將走向死亡。

同居以後,子君從一個覺醒者,從一個獨立自主、勇敢堅強的女性,變為時代的犧牲品、涓生的拖累,在生存的緊要關頭,被涓生藉着“真實”的藉口而拋棄,其悲劇命運有着深刻的原因。子君的落伍與悲劇有其主觀的原因。她與涓生爭取“婚姻自由”、“個性解放”的思想從一開始就僅僅侷限在個人奮鬥的範疇,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也缺乏更為遠大的目標和志向,同居的目標一旦實現了,今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涓生不知道,子君更無從理解,“我們只在燈下對坐的懷舊潭中,回味那時衝突以後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樂趣。”因此,剛剛走向社會的子君又只能重新回到家庭中,她整天忙着照顧涓生的生活,忙着喂油雞,飼阿隨,但這一次她是心甘情願的!“子君的功業,彷彿就完全建立在這吃飯中。為了籌錢,籌來吃飯”。為了幾隻油雞,她和小官太太明爭暗鬥。涓生的失業引發的生存危機、愛情危機,她竟不覺察,在兩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她竟然首先去餵養阿隨,甚至把自己輕易都不吃的羊肉也拿去喂,原因只是受不了官太太奚落和恥笑“阿隨太瘦了”。在她已預感到了涓生與自己的愛情走向結束時,她所作的努力就是“開始往事的温習”,逼着涓生將許多虛偽的温存展示給她。昔日勇敢地追求愛的自由,而今極力想挽留住“無愛的感情”,子君的變化何其大啊!當涓生藉着殘酷而虛偽的“真實”拋棄她

時,子君的“臉色陡然變成死黃,死了似的”,眼光向虛無的空中尋找,拼命尋找那一根救命的稻草。最後,只能隨父回家,在嚴酷和冷眼中走向“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墓”。

隨着新鮮感和神祕感的消失,持浪漫愛情觀的涓生不由地體會到:“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這是生活的壓力還未真正威脅到他們時的想法,因為涓生在“我和子君説起這,她也領會地點點頭[12]”,並認為“那是怎樣的寧靜而幸福的夜啊[13]”。後來,“可惜的是忙,除了家務便連談天的功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涓生已經對子君開始失望和厭煩了。持實在愛情觀的的子君滿足於小家庭的幸福之中,甘心做個家庭主婦,整天為生活的瑣事而操勞。這種滿足使她安於平庸的生活,並漸漸地陷入小市民的鬥爭中,為了油雞、“阿隨”與官太太暗鬥,在涓生被局裏開除,心裏很平靜,覺得這是一種解脱,子君卻變了臉色,在涓生自信的草擬求職廣告,子君卻很“悽然”,涓生翻譯文稿需要安靜,有阿隨、油雞的影響,子君“川流不息”地喊吃飯。在官太太嗤笑阿隨太瘦時,在飯菜緊張時還拿飯菜餵它,甚至把自己近來不輕易吃的羊肉拿來餵它。為阿隨悲憤,為飯菜出神,她把愛情和小家庭的幸福視為生活的目的和歸宿,視為生命的支柱

時間一長,他們共同的語言、興趣越來越少,世界觀、價值觀出現了更大的差異。這些無疑使他們難以溝通,更不能理解彼此,以至出現了隔膜乃至裂痕。他們追求戀愛和婚姻自由,以為同居就是獲得

了自由。萬萬沒有想到同居的生活,使愛情觀不同的他們逐漸顯露自己,差距日益明顯,感情逐漸疏遠。

其實在開始,他們也意識到了這種不合與隔膜的嚴重性,都試圖設法彌補,但往往適得其反。子君近來也不僅也“間懷有温暖的神情”, “而且對我也温和的多了[14]”,“但這反而增加了我的苦痛[15]”。心的背離是很難改變的,“記得有一夜,子君的眼裏忽而又發出久已不見的稚氣的光來,笑着和我談到還在會館時候的情形,時時又很帶些恐怖的神色。我知道我近來的超過她的冷漠,已經引起她的憂疑來,只得也勉力談笑,想給她一點慰藉。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臉,我的話一出口,卻即刻變為空虛,這空虛又即刻發生反響,迴向我的耳目裏,給我一個難堪的惡毒的冷嘲。 [16]”“我和她閒談,故意地引起我們的往事,提到文藝,於是涉及外國的文人,文人的作品:《諾拉》、《海的女人》,稱揚諾拉的果決,也還是去年在會館的破屋裏講過的那些話,但現在已經變成空虛,從我的嘴傳入自己的耳中,時時疑心有一個隱形的壞孩子,在背後惡意地刻毒地學舌。她還是點頭答應着傾聽,後來沉默了。我也就斷斷續續説完了我的話,連餘音都消失在虛空中了。”俗話説“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他們現在的感情已經使彼此覺得痛苦了,結合的目的何在,維繫的橋樑又在哪呢?即使放到現在,這樣的夫妻關係也是維繫不了的,畢竟,他們才結合一年,現在的三年之癢、七年之癢,順利通過的是什麼?是溝通,無法溝通的夫妻註定要分離。

“我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捨去[17]”,

涓生的想法已經很明確了,他對子君説,“我老實説吧:因為,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但這於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18]”。子君“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裏也發出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這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飢渴中渴求着慈愛的母親,但只在空中尋求,恐怖地迴避着我的眼[19]”。當時子君和涓生的心底是怎樣的呢?他們都明白彼此已經不可能在一起了,但是離異這件事畢竟對女性打擊是最大的,況且當初她毅然決然地跟隨涓生,不惜與家族決裂,等待她的是什麼呢?她渴求的又是什麼呢?子君臨走時只留下一句話,託官太太告訴涓生,“她走了”,我想子君一直到死,都沒有明白為什麼她追求的自由,追求的幸福最後會落下如此的結局。涓生呢,“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20]”。臨到子君死亡的後,涓生才想到,“她以後所有的只是她父親——兒女的債主——的烈日一般的嚴威和旁人賽過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虛。負着虛空的重擔,在嚴威的冷眼中走過人生的路,這是怎麼可怕的事呵!而況這路的盡頭,又不過是——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墓[21]”。

可以想象,子君面對理想的破滅是怎樣的鬱鬱而終。“我不應該將真實説給子君,我們相愛過,我應該永久地奉獻她給我的説謊。如果真實可以寶貴,這在子君就不該是一個沉重的空虛。謊語當然也是一個空虛,然而臨末,至多也不過這樣地沉重。我以為將真實説給子君,她便可以毫無顧慮,堅決地毅然前行,一如我們將要同居時那樣。

但這恐怕是我錯誤了。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22]”。這就是真實嗎?魯迅先生在寫《傷逝》的時候,最後讓涓生反思,這種反思是無力的,在“五四”時期,他們的結局是悲劇,放到當代,多數情況下不會有陰陽相隔的結局,但是虛幻的破滅我認為是必然的,説與不説真實不是問題的全部,在追求真愛情的開始,兩人的愛情觀差異已經決定了結局。

子君,骨子裏還是個很傳統的婦女,她儘管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但仍把封建的“女子內治”的禮俗視為當然,認為結婚後靠丈夫養活是天經地義。當家庭陷入困頓時,她變得恐慌和怯弱,她不知所措,沒想過反思,更沒想過走出家門,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與丈夫一起支撐家庭。而任憑涓生“孤軍奮戰”,這導致她不能和涓生共同承擔責任,不能攜手同行,尋求生路,一致於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愛最終破滅。

而持浪漫愛情觀的涓生,儘管他剛開始是樂觀而又堅強的,但在殘酷的現實逼迫下,逐漸暴露出了他個人主義自私自利的思想。他把陷入困境的責任,全部歸咎於子君,他認為此時的子君已成了他的累贅,只要離開子君,便可擺脱困境,有所作為。儘管涓生想到了子君可能因此而死,但自私和卑怯使他不願對子君負責,只想儘快拋棄她,還是絕情的提出了分手。

他們是五四思潮影響下覺醒的新青年,他們敢於追求和婚姻自由、敢於反抗傳統,但他們的追求是盲目的,他們實際上並未理解戀愛和婚姻自由,其前提是責任的擔當。

子君是“五四”追求自由愛情的“嚮往者”,涓生是自由戀愛的“教化者”,然而這種美好的愛情,最後卻走上了絕路。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深思。

註釋:

[1] [2] [5] [20]魯迅:《傷逝》,《彷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頁。説明:以下引文出自此書者,不一一詳註。

[3] [6] [7]見《彷徨》第72頁。

[4]賈振勇:《娜拉出走:現代性的女性神話—魯迅小説“傷逝”再詮釋》,《魯迅研究月刊》2001第3期。

[8] [9] 見《彷徨》第73頁。

[10] [11]羅洛·梅:《愛與意志》,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第231、21頁。 [12] [13] 見《彷徨》第74頁。

[14] [15] [16] [17] [19]見《彷徨》第78頁。

[18] 見《彷徨》第77頁。

[21] [22] 見《彷徨》第80頁。 參考文獻:

【1】、劉家思:《懺悔與自責——傳遞真實情感的謹慎與多慮》,《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1期。

【2】、黃懷玉:《〈傷逝〉的意藴:揹負荒謬苦行》,《懷化師專學報》,1999年第2期。

【3】、李泉:《男性難以逾越的心理樊籬——〈傷逝〉主題新論》,《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6卷第2期,2007年6月。 【4】、謝廷秋:《歎人生隔膜 傷愛情已逝——魯迅〈傷逝〉新論》,《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漢語言文學論文 篇二

摘要:大學課程教學已經逐漸朝着有效教育的方向發展,教師們都在試圖從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的講授式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教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理論課程雖然不是技術操作類的應用性課程,但是在教學中同樣可以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實踐為主要方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其主要包含在自學教材和參考資料並完成習題中掌握知識、在擴展討論中學會思考、在寫作彙報中鍛鍊綜合能力、在精心的設計和準備與紮實的實踐與考核中得到保障等等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環節,這些環節如果做到實處,就能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效化甚至高效化。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理論課程;實踐教學;識記;應用

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不是技能應用型專業,所開課程所學知識不是生產、操作類技術性課程與知識,但在具體的教學中總該本着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在學到有什麼是什麼的時候,還能提高思考與運用的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也具有其自身的應用性[1],教學中本當重視其實踐效果。理論性課程的教學也只有加強其實踐的環節,才能達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最佳效果。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和能力,理論性課程的教學一要讓學生學到理論的內容及其形成和發展,二要讓學生學會判斷這些理論是否合理正確並能論述其原委,三要讓學生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實際現象或進行實踐。理論性課程的教學的目標一解決的是學到知識的問題,目標二解決的是批判性思考的問題,目標三解決的是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的問題。三者當中,學到知識是基礎,學會思考是關鍵和核心,學會應用是目的。思考其實已經介入應用的範疇,雖然是一種意識層次、精神層次的範疇,但它恰恰是理論性專業和課程本身的應用性所在。[1]理論的教學必以思考和應用為目的,只學到了有什麼而不會判斷不會評價,當然就不會應用,不會思考不會應用的教學是沒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教學。探討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其實是探討通過實踐教學提高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的問題。因為只有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探索而實現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所以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也就是探討如何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中學到理論、學會思考、學會應用的問題。筆者試圖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自我學習、自我探索中掌握知識、學會思考、學會應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在完成習題中掌握知識

一門課程的內容包含哪些概念、哪些範疇,怎麼產生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每一發展階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的觀點、代表人物在該學科發展中處於什麼地位……這些是學生學習該課程時必須掌握的知識,屬於識記的範圍。這部分內容的最佳學習方法就是學生自學,並完成有針對性的練習。自學即自己學習教材、參考資料,完成習題,完成習題即自學完教材、參考資料後,自己做完每章節配套的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等,老師上課的時候再一一加以檢驗,由此達到學生在自學中掌握基本知識、培養自學能力與自學習慣的目的與效果。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幹課程基本上都是理論課程,文學史、文學理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寫作學等,無一不是基礎理論性課程。要説它們的應用性就只能是課程本身內容的理解、批評、辨析和運用的應用性,不可能有如工科課程所對應的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性。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即是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學習的實踐中獲得知識、鍛鍊並習得能力。獲得知識往往是邊學邊完成習題的方式較為有效。比如文學史課程之中國古典文學史,中國古典文學的起源、分期、各期有些什麼具體文體、各文體有哪些代表作家、各代表作家的特色和成就有哪些、各期文學的大體特點是什麼、各期與各期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在哪兒、各家與各家的聯繫和區別在哪兒……[2]這些是學古典文學史這門課程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只有將這些牢牢地刻在腦子裏,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同樣的,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的學習也是如此。又如文學理論課程,中外文學理論的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各發展階段的主要內容和特色、各發展階段的主要流派、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觀點、前後階段流派代表人物之間的繼承發展與革新創造等[3],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必須掌握的最基本內容,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和理論,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辨析和研究。又如寫作學中關於寫作主體的建構理論、寫作過程的思維理論、寫作行文的操作理論與策略理論以及文本規範理論等,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必須掌握的基礎性知識與理論,只有把這些知識和理論深刻在腦子裏,才能進一步思考、辨析理論的正確合理與否,才能進一步指導寫作實踐。再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課程,關於漢語的語音、語法、句法、發展演變等方面的內容,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最基本的知識與理論,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和理論,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辨析、研究,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規範語言表達、寫作實踐。所有這些課程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的獲得都是讓學生在自學的實踐中學得最為有效。它需要教師在課前設計並下發給學生在預習自學時必須完成的習題,在預習自學中有針對性地掌握會的,存疑不會的,在課堂上老師的檢測、反饋中鞏固會的,解決不會的。

二、在擴展討論中學會思考

學生在自學教材和參考材料的時候,在自己完成習題的時候,總會碰上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會產生一些疑問,因此需要學生在自學的時候把自己的疑問寫下來,到課上或網上教學互動平台上向老師或同學提問,跟老師或同學或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在自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即訓練了學生的思考、辨析、判斷能力。學生自學的時候把不懂和疑問寫下來,則又訓練了學生的辨析、思考和表達能力,要辨析清楚自己理解了的是什麼才能思考清楚不理解的疑問的是什麼問題,思考、辨析清楚了已經理解和沒有理解的問題並要用語言表達出來,不是簡單的事,這個過程如果實實在在地做了,對訓練學生的大腦思維和寫作表達是非常有效的。所有這一切又都是在學生的自我實踐中完成,所以可以説是文科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自學時會因理解能力、自學能力的高低而導致發現問題的廣度與深度的差異,所以討論交流環節,老師作為主導也得設計、佈置一些討論的話題、課題或項目給學生在自學時加以準備,這樣才能對所學章節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收到更加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老師的設計話題、課題或項目及其思考、準備的要求都可跟知識掌握類習題一起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自習某一章節的時候就有明確的要完成的任務,能讓學生更為有效地利用時間完成任務,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文學史自學預習中,可能會遇到對某些作家的作品讀不懂更不能歸納概括其風格特色的問題,也可能會遇到無法辨析流派、作家間區別、聯繫的問題,還會遇到張冠李戴、記憶混亂的問題,這些就需要老師在設計的課前預習自學題目中提醒、引導學生碰到此類問題時如何解決,或如何帶着這些疑問和難題到課堂上來或網上互動平台來交流討論解答。又如自學預習文學理論課程時,會碰到弄不明白模仿、反映、再現、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結構、解構、後結構、現代、後現代、新歷史主義、文化批評,詩言之、詩緣情、物感、原道、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文以貫道等等概念和理論的含義及其相關與區別的問題,尤其是無法將這些理論與作品分析的已有結論聯繫起來的難題;在自學預習寫作學課程時,會遇到辨析不清賦形思維、路徑思維、策略思維、文本思維等理論的內涵與作品中的實際體現、寫作中實際運用如何等難題;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課程自學預習中會碰到不明白音位、音素、音節、仄聲、入聲等概念與實際體現的問題。這些課程的基本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自學中不只需要識記的能力,更需要學習者的思考、理解、分析、綜合、聯想能力,因此需要老師在設計的預習題目或指導手冊中有提示有引導,這樣學生便能在自學預習時檢驗自己的預習自學效果,帶着針對性強、目標明確的疑問來課堂或互動平台交流討論,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自學實踐中加深對已理解問題的印象,也加深對未理解問題的印象,在交流討論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與思考。

三、在寫作彙報中鍛鍊應用

人類發展到當下的時代,已經進入一個幾乎“全民寫作”的時代,寫作成為人們最好的交流、溝通、推銷自我、健康心靈、疏導情感、表述革新、傳達創意的最佳方式,也成為學習的最佳方式,人們越來越認識並實踐着“學習通過寫作”“生存通過寫作”“發展通過寫作”的理念與思想。[4]通過寫作學習已經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美國的國小教育就常常讓很小的孩子們到圖書館查資料、寫報告,即是“通過寫作學習”教學方式的極好經驗。所以通過寫作學習可以説是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模式中的最高階段,也是其最見成效的方式。學生在前面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討論、交流、釋疑、拓展的基礎上,在某一章節內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最有體會或最想弄明白的問題寫一篇研究文章,或者對某一章節的全部內容寫一個帶有自己心得體會、梳理概括的學習報告,當然是訓練學生廓清知識和觀點、理順思考、分析材料、理性辨析、清楚準確表達等綜合能力的極好方式。寫作是一種實踐性教學方式,沒有人能代替他人寫出自己內心真正的學習感受、思路的,只有學生自己的寫作才是他真正的學習實踐過程。而寫作中包含的廓清知識、理清觀點、查找資料、加工整理、概括凝鍊、構思運作等都是學習者本人的實踐活動,在學習者這些絲絲入扣、環環不離的實踐活動中實現其實實在在的學習效果。比如讓學生學完《詩經》的時候,寫一篇關於《詩經》的小論文,學完《毛詩序》的時候,寫一篇關於詩的功用或價值的文章,學完寫作主體心理動力建構章節時寫一篇關於某個作家的寫作興趣、寫作意志培養與提升的習作……如果每一章節都有相應的研究性小課題和要求,並讓學生選擇或自擬課題去查閲資料、分析整理、書寫成文,學生對每一章節的內容都會得到更加深廣、更加清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思辨、表達能力都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與提升。無論是識記知識,還是學會思辨學會分析與綜合,還是學會寫作,都是以學生自學為主、在學生的自學實踐中實現的,其方式大大不同於傳統課堂上老師一言堂式的講授,效果也會大大高於傳統的講授式。

四、在精心充分的設計和紮實的實踐與考核中得到保障

好的設想與方式需要紮實的執行和操作才能見出成效,好的設想與方式一入實踐就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障礙與阻力,有客觀的,有主觀的。客觀的如各科課程的學時非常有限,在課堂上要完成對每個學生的檢驗、討論、交流、彙報、評講、考核等,基本上做不到。主觀的,如果課堂上做不到檢驗、討論、交流、彙報、評講,就難以約束學生自覺地按要求完成自學、完成整理、完成寫作。因此,老師的精心設計與準備、嚴格監督與考核是課程實踐教學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老師需要準備一整套涵蓋各章節知識點的習題集,需要準備一整套涵蓋各章節重難點問題的自學引導思路,需要準備各章節的供學生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小課題,需要準備有質量的針對性強的短小的淺顯易懂的各章節的參考資料並配合教材相應章節下發給學生自學閲讀。老師可以將知識識記題的檢查考核放在課前完成,將學生存疑的討論放在網絡互動平台完成,寫作及對寫作成品即文本的評閲也放在課下完成,課上主要講授和討論一些共性的或都被學生疏忽又必須掌握的內容,彙報、評講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觀點,至於各人寫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在文本批註中在互動平台交流中反饋給學生。老師可以將個人全部檢查與考核及分組個別輪流彙報、討論發言檢查與考核結合起來。比如知識識記類考核、互動平台討論回饋、文章評閲及反饋必須是全部的,但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彙報發言則可以是分組代表、代表輪流式。在知識識記類考核和文章評閲工作中,也可採用分組互查互評、老師統一把關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互查互評中實現交流與啟發。甚至還可以以幾章精學(知識識記、思考討論、寫作綜合提高三環節環環從嚴、紮實實踐)幾章粗學(知識識記從嚴、思考討論、寫作綜合從簡)、兩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十幾章的課程,紮紮實實從嚴過程從高要求的教學五章左右,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寫作能力就都訓練出來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分析綜合習慣、寫作習慣也就培養和訓練成了。再加上各門課程都採用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的話,學生受到的訓練和培養,其見效會更快更強!歸納起來,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閲讀、梳理、識記,讓學生提問、思考、討論、解決問題,讓學生寫作、辨析、分析、思考、研究、表達,既學到有什麼是什麼怎麼來的,又學會分辨對錯是非合理與否,還學會運用、研究和創新。這是一個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實現最佳的過程,老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檢驗者而存在,教學活動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學生自己的學習實踐活動構成了主要的教學活動,這是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核心內涵。

註釋:

[1]李承輝:《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解析》,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xx年,第7期。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童慶炳:《新編文學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3月版。

[4]馬正平:《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版。

漢語言文學小論文 篇三

漢語言文學 專業教育

作為歷史久遠的傳統類專業之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早在“五四”時期便已確立其基本內涵,而其專業中的課程系統組成是在20世紀中葉左右,在借鑑前蘇聯模式的基礎上確定的。在時代的限制下,漢語言文學的人才培育方式發展為知識性的,其能力培育僅僅是知識傳播下的衍生品,能力本質並不是其目的。如今社會迫切需要專業性能力較強的應用型專業人員對於漢語言文學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説,展現自身能力及才華的主要方式就是寫作,這也是社會各界對此類專業畢業生的最基礎性的要求。從當今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狀況來看,他們的主要工作類型有:語文教育、文化宣傳推廣、新聞類工作、祕書、行政管理等,這些工作都要求相關從事人員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時期要進行語言及文學基礎知識的紮實積累,同時還要進行文學氣質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審美觀念與創新思想的培育,這都是為畢業生踏上社會贏得歡迎所做的備戰工作。所以,要從當前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所要具備的能力培育出發,針對其課程系統與培育方式進行相關的改進以及結構性的調整,整體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對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以此形成自身特有優勢,不僅順應實際需求,同時也是順應時勢潮流。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的職業定位是比較模糊的,它不像建築工程學、會計學以及醫學類專業那樣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因此難以與應用型直接相提並論。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傳統的人文類學科,不僅承載展現人文精神風貌的重任,還承載着發揚和提高全民整體語言文化素質的重任。它的主要內容是對中外優秀文化及其遺產的學習與傳承,其核心內容是關心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意義與價值,即對人類、國家、民族、集體、個人與自身的一種認知和社會責任。因此,其專業教育的特色在於其培育出的畢業生主要就職於人事的相關工作,對專業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比較重視;教育非直接體現於應用方面,而是從對社會人文觀念及精神文明擇取的影響上加以體現;不注重直接創造出的、可以進行計算的經濟收益,而是注重對無法以數值計算的社會收益的創造,等等。目前,在社會不斷進步以及就業形勢逐漸嚴峻的情況下,教育的實用性逐漸成為教育的追求目標。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來講,進行適當變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堅持傳統的同時,積極與社會需要接軌。

二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比普修課課程安排,專修課的上課時間明顯太少,導致對專業的深度學習出現不足;其次,教育教學方式中存有的問題,實踐類課程安排較少,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不強。

考核體制與考核形式方面的問題。部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夠順利獲得相關學分以及通過最終畢業考核,這其實是對專業考核體制與專業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種展現。例如:部分試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專業概念,等等。同時,試卷決定課程最終成功的觀念使得學生們只關心考試的最終結果,而忽略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

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的熱愛程度不足的問題。對自身所學專業的認知不足,缺少對優秀文化傳承與發揚的光榮感及使命感,同時自身專業素養還有待提升。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可採取的措施

1專業教學藉助實用性理念來指導

在《中國大學生》這本雜誌中,該專業的就業方向被描述為各類的編輯職務、教師、文案策劃工作人員以及文祕等。然而,現實中,這個領域的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多為新聞出版社、政府工作機關、企業公司以及科研機構,還有部分人從事了新興的產業,諸如房地產、律師、金融外貿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的就業面是非常廣泛的,但是此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往往面臨着有關專業的競爭壓力,比如像新聞、公共管理、廣告、文祕等專業。

2優化課程,增加學生專業知識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量多且雜,包含了諸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學以及現當代文學等十幾門課程,為了使漢語言專業具有更好的競爭力,我們應當從三方面對課程進行優化:(1)課程內容精簡化,要隨着本領域的發展步伐,將最新的知識體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門課程中。(2)核心內容凸顯化,每門課程的結構都必須優化,學科基礎的建立應根據此學科當前的發展來確定。(3)課程內容體系突出化,將各課程中的內容進行整合,使交叉重複現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漢語言教學小論文

漢語言本科班;阿依努爾。阿卜力克木學號;

***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biyemuban/7kkm7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