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精品多篇)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精品多篇)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精品多篇)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下載 篇一

淺談漢字形體演變途徑

摘 要:漢字系統的演變是一個長期、複雜、多層次的過程。《敦煌俗字典》中收錄了大量俗字,同一個漢字的多種形體反映着漢字多途演進的過程。本文從《敦煌俗字典》中的俗字出發,分析這些不同字形產生的內部機制,探尋漢字形體演變的多種途徑。

關鍵詞:多途演變;漢字構形;敦煌俗字

漢字系統歷史悠久,其演變也是一個長期、複雜、多層次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同一個字往往有着不止一個字形,《敦煌俗字典》裏就有着眾多這樣的例子。編者黃徵先生認為俗字是異體字裏的一大類。而這類異體字,其產生有着多種動因與機制,既與漢字形體系統內部的演化有關,又受系統外部的因素的影響。本文暫且跳出“俗字”概念爭論的藩籬,拋開避諱俗字、上下文類化俗字等情況,着眼於漢字形體系統內部,就《敦煌俗字典》中俗字反映出的“同字異形”的部分情況進行分析,探索不同字形產生的內部機制,以此管窺漢字多途演變的路徑。

一、形體來源的多樣性

在古文字階段,一些字便有不同形體存在,這些形體在後來的演變中分別隸定成不同的字形。

如“信”在《敦煌俗字典》裏的寫法有“信”、“ ”,前者右邊為“言”,後者右邊為“口”,那後者是前者省寫後的形體嗎?“信”的金文字形有“ ”和“ ”,即“信”字的兩種寫法存在對古文字的兩種不同形體繼承的可能。因此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應拓寬視域,從古字形審視漢字形體的多途演變,而不能簡單下結論,認為其中一個是後來因省寫而出現的字形,或者是不規範的字形,甚至是一種訛誤情況。

有的字,其不同的形體可以追溯至古文字階段,那時它們是兩個相異的漢字。如“萬”的兩種寫法“萬”和“萬”。一些學者認為,二者是繁簡字關係,“萬”為“萬”後期的全新造字。我們來梳理一下和它們有關的線索。“萬”的篆體“ ”,《説文》:“萬,蟲也。”段注:“假借為十千數名。”由此可知,“萬”的本意是蟲類,後假借為數詞。這個假借義在很早的時候就產生了,比如《詩經》有“萬億及秭”,《易傳》有“萬國咸寧”,“萬”的古字形有:“ ”(古鉥)“ ”(千萬鈞),説明“萬”字在很早的時候便出現,它並不是簡單的由“萬”簡化而來的新造字。至於後來“萬”是如何失去本義,保留假借義,與“萬”合二為一,則需要更多的文獻材料去驗證。

“異”的兩種寫法“異”和“異”。“異”篆體為“ ”,《説文》:“異,分也。”從廾從畀。畀,予也。“異”的篆體為“ ”,《説文》:“舉也。從廾, 聲。堯言驚愕而曰異哉也。謂異為異之假借也。”由此看來,“異”的形體是在其假借表示“分”的意思之前就產生了。這就説明,並不能簡單地把“異”説成是因“異”而在後來創造出來的俗字。“異”原初就存在,本意為“舉”,假借為“異”,此種緣由使得“異”這個字有了兩個形體“異”和“異”。

二、形體的分化

古文字筆形在隸定後常有着不同的演變方式,這造成了敦煌俗字有着不同的寫法。我們於其中看到的點畫之差,往往不是後來發生的省寫或訛

如“市”的兩種寫法“市”和“巿”,一個上部寫作“點”,一個則是中間一豎貫穿。“市”的篆體為“ ”,篆體筆畫 演化為橫筆,其中上部的豎筆,第一種路徑是演化為“點”,第二種路徑則保留豎筆,且貫穿下部,為一個整體。

“生”有兩種寫法:“生”和“ ”。“生”的篆體為“ ”,篆體筆畫 ,分化成兩種筆形,“”和“一”,於是便有了以上“生”字的不同寫法。這種變化類型並不是單一的,同樣,“告”等字的筆畫亦有同樣的演變路徑。

“光”的寫法有“灮”和“光”。《説文》:“明也。從火在人上,光明意也。”篆體為“ ”。“烈”的寫法有“烮”和“烈”。《説文》:“火猛也。從火。”篆體為“ ”。其中的每一種形體,都有着相同的部分“火”,也就是説,“火”在作為一個漢字的構件時,會因不同的字形和位置,進行相應的演變。在“光”裏分化為三點一橫的樣子,在“烈”分化為“灬”。而這兩個字的另外一種形體“灮”和“烮”則保留了分化前“火”本身的樣子。

三、形體的混同

在文字發展的過程中,兩種不同的構件常常混同,使一個漢字出現不同的形體。主要有字體演變、簡寫、形似等造成的混同情況。

如“艹”和“竹”的混用,如“符—苻”(此外還有“範”、“篤”等字,都有着相應的草字頭或者竹字頭的寫法)。為什麼竹字頭和草字頭容易混同呢?因為弧線的形態,容易簡化為直線。在小篆中,草字頭的形體為 ,竹字頭的形體則是 ,由此可見,二者是相似的,區別在於前者弧形向上,後者弧形向下。在篆書隸化的時候,這種向上或向下弧形結構,都有着同樣的變化趨勢,即兩條弧線分別向下或者向上平展伸直,成為直線。於是造成兩個構件的混同。

“木”和“扌”的混同,如“校—挍”、“檀—擅”(此外還有“梪”、“捕”等字,都有着相應的提手旁或者木字旁的寫法)。觀察兩個構件的篆體,亦是較為相似的,木字旁為“ ”,提手旁為“ ”,前者包含向上和向下的弧線,後者包含的兩條弧線都向上。隸變的時候,前者的兩條弧線分別向上和向下拉直,後者的兩條弧線都向下拉直,則有可能造成兩個構件的混同。

“穴”的兩種寫法“穴”和“宂”。《目連變文》:“或值刀山劍樹,穿穴(宂)五藏而分離。”觀察二者字形,“八”和“幾”形似混同。此處的“宂”不同於表“宂義”的“宂”(《説文》:“從宀,人在屋下,無田事。”),只是“穴”(《説文》:“土室也。從宀八聲。”)的另一個形體而已,其形恰好與“宂”同,而意義上卻是“穴”義。

“俗”的兩種寫法“俗”和“佫”。《雙恩記》:“雖居塵俗(佫)情高豁。”觀察二者字形,“谷”和“各”的上部混同。此處的“挌”不同於表“姓氏”的“佫”(《廣韻》:“曷各切,音鶴。姓也。”),它是“俗”(《説文》:“習也。從人谷聲。”)的另一個形體,其形恰好與“佫”同,而意義上表達“塵世、世俗”義。

四、形體的定位

構件定位,“是字形逐漸脱離物象而向表示詞的音義過渡的過程”,①敦煌俗字中,不同形體的構件位置不一樣,便體現了這一過程。如“浮— ”(左右位移)、“海— ”(左右與上下的交互位移)、“苦— ”(上下位移)、“庭— ”(內外位移)。

五、形體的改換

不同字形間,意義相關或聲音相近的構件會出現改換的情況,或改換義符。

如“睹”的寫法有“睹”和“覩”。《説文》:“睹,見也。從目者聲。覩,古文從見。當古切。”即從目、者聲的“睹”,從見、者聲的“覩”,反映出義符“目”和“見”的改換。兩義符的意義相關,這種關聯程度應該是它們改換的依據。

“溪”的寫法有“溪”和“谿”。《説文》:“谿,山瀆無所通者。從谷奚聲。”《疏》杜預曰:“谿,亦澗也”。李巡曰:“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宋均曰:“有水曰溪,無水曰谷。”《廣韻》曰:“或作溪。”“溪”和“谿”的義符“水”和“谷”意義聯繫緊密,“溪”的義符“水”側重體現了“溪之有水”的特點。

“歌”的寫法有“歌”和“謌”。關於“歌”,《説文》:“歌,詠也。從欠哥聲。謌,或從言。”關於義符“欠”,《説文》有:“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而“謌”的義符“言”也與嘴巴發出的動作有關,二者可互換。

改換聲符:“饋”的兩種寫法“饋”和“餽”。《説文》:“饋,從食貴聲。求位切。”“餽,吳人謂祭曰餽。從食從鬼,鬼亦聲。俱位切。又音饋。”聲符“貴”和“鬼”可互換。“璇”的兩種寫法“璇”和“璿”。《説文》:“璿,從玉睿聲。似沿切。”《廣韻》:“璇,似宣切。”聲符“旋”和“睿”可互換。

六、形體的簡省或增繁

1、簡化

隨着字形向着記號化的方向發展,書寫的經濟性和其它一些原因,一些俗字形體反映出簡化的趨勢。

“寧”和“寕”。關於“寧”,《説文》:“從丂寍聲。”“寕”字將聲符中的“心”簡化為橫筆,改變了聲符的形體結構。

“竝”和“並”。關於“竝”,《説文》:“併也。從二立。”後者將前者的筆畫加以糅合,兩個立字的中間兩點變成兩豎,上下兩橫由斷筆變為連筆,筆畫變少了,書寫也方便了。不過“竝”表示兩個立字的構形理據也隱匿了。

“霑”和“沾”。關於“霑”《説文》:“從雨沾聲。”《集韻》通作“沾”。“霑”省掉了義符“雨”,保留聲符,形成了“沾”這個字形。可能因為“沾”字左邊的“水”和“雨”意義相關,替代了其作用所致。

“寶”和“珤”。關於“寶”,《説文解字》:“從宀從王從貝,缶聲。”“珤”,是將“寶”義符中的“宀”、“貝”部分省去而形成的。

2、繁化

“佞”和“倿”。關於“佞”,《説文》:“從女。仁聲。”“倿”字的右上部變成了“立”,這是改變了聲符形體結構的一種演變。

此外,還有為強化意義出現的增加義符的情況。

如:“果”和“菓”。《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採菓給(汲)水,拾薪設食。”“菓”的草字頭強化了果實的植物屬性。

“舞”和“儛”。《大般涅盤經》(卷十一):“或歌或儛,或身轉動。”

“亻”亦強化了人的活動義。

除了義符的變化,還有增繁聲符的情況。

如:“忙”和“恾”。《燕子賦》:“渾家大小,亦(一)總驚忙(恾)。”右邊的聲符“亡”增繁為“芒”。

我們基於《敦煌俗字典》中“同字異形”的部分情況,探討了漢字形體演變的一些途徑。漢字的形體由圖像走向筆畫化或記號化經歷了一個漫長過程。在歷時層面和共時層面相互交織的情況下,看待漢字的不同形體時,不能“一刀切”地只從一個平面來分析這些字形,認為某些字形是後來新造出來的或者是訛誤現象等。應該把它們放到整個時空鏈條裏,看到演進過程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囿於材料和學識,筆者對此也只作了一個冰山一角的粗略探討。關於漢字多途演變的內部機制,留待將來再作更為深入透徹的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二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是與中國文化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專業,對於傳承、發揚中國文化,培養大學生文化素養,帶動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有着重要意義。但近幾年,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趨於飽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又缺乏創新,一貫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探索和實踐應用的部分明顯不足,以致於學生在文學創作方面缺乏“靈性”,實踐應用方面不能靈活適應。故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應重新認識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逐步向創造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

漢語言文學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1.以專業知識傳授為主——缺乏創造性

漢語言文學是學習漢語言文字、文化的學科,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專業文學理論和經典作品的學習,能夠夯實漢語言“聽”“説”“讀”“寫”的能力,所以,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出於對“文學性”的崇尚,開設課程以專業的理論知識教學為主。這樣的學習內容和過程固然是必要的,但由於內容的理論性和艱深性,特別是涉及古典文學的部分,教師害怕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往往以“教”作為教學重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較少有自主理解、思考的過程,完全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很難將所學完全消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往往是隻學皮毛,掌握了大量的辭藻,但自身的文學創造力卻明顯不足。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而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正忽略了學生“思”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主性,不能明確自己喜好的文學風格,未能集中精力彌補自身創作技能的不足,在語言文字應用時就更難以實現“個性化”,沒有自己的意識、觀點及獨特的表達方式等,但這些才是文學創作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十分不利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復興。

2.教學目標與手段的單一性——實踐應用性不足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缺乏活力,還在於教學目標與手段都比較單一,沒有考慮到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和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1)教學目標。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往往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學生培養為富有較高文學創作能力的作家為主要培養目標,在教學成果考查時,會以學生創作、發表作品的量為主要標準。而實際上,文學作品的創作成功與否,與生活的體驗和實踐密切相關,學生單純地為了發表或者完成課業目標的創作難以與實際相結合,也難以表達真情實感。當今,儘管我們也十分需要富於創造力的文學藝術創造者,但漢語言文學專業能力的應用已經遠遠不是僅做單純的語言文字工作者,還要結合不同行業需求具備相應的應用能力,即有了更多具體的專業化需求。學生不僅要具有創作能力,還要有實踐應用的能力,有一定的現代技術使用能力,只有將語言文字的應用與具體行業需求相結合,才能培育出更專業、更全能的應用型人才來。(2)教學手段。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大都以在室內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對於語言文字創作、應用的環境大都是通過書本上的設定和要求進行的,而對於生活中、現實工作中的情況其實並不瞭解,也缺乏深入的體會,束縛了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手段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也缺乏與時俱進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先進現代教學設備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有效利用率並不高。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向創造型、應用型的新轉變

1.創造性教學舉措

(1)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型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護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應更注重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理論與作品欣賞過程中的感知和意願,注重“學”的反應。比如,在文學作品的賞析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欣賞視角和欣賞感受,教師要給予引導和解釋,培養其審美價值,激發潛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以促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2)保障學生“思”的過程。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把教師的講授放在了重要位置,卻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的重要性。“思”是重新認識和反思,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脈絡和結構,而且也是學生髮現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保持了思維的活躍性,激發了思維的創造性,能夠將所學內容個性化發展,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認識和能力的組成部分,從而讓文學創作和語言文字的運用充分表現出個性色彩,創造出真正獨特的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3)給予學生充分體驗、實踐的機會。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創造性還在於結合學科特點,給予學生充分體驗、實踐的機會,讓他們的創造力能夠有足夠的沃土來培育。首先,文學本身是富有形象、情感、審美等內在屬性的,如果學生不能切身體驗,會很難充分理解、感受並獲得審美價值認同。所以,在創造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通過文本閲讀、視聽作品呈現或者舞台劇表演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活動,為學生感受文學形象、體會作品情感基調等提供現實的途徑和條件。其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表現在“聽”“説”“讀”“寫”等多個方面,這些都需要切實的實踐活動來鞏固和提升,只有不斷練習才能熟練掌握,而只有在熟練基礎上才可能有全新的創造和發揮。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和課餘時間讓學生參與更多的實踐練習,讓他們將“聽”“説”“讀”“寫”融會貫通,提升綜合能力。

2.應用性教學舉措

(1)注重相關應用能力的培養。漢語言文學是一門內涵廣泛的學科,結合當今社會的人才需求類型,其可以細化為語文教育、新聞傳播、辦公文祕等相應具體的模塊(當然很多高校已經設置了相關具體專業,有更專門、具體的培養方案,但這與漢語言文學整體性培養目標是有區別的)。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在進行相關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各方面具體應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各具體模塊對於寫作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側重點,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中都要有重點地進行文字表述的訓練和不同寫作要求的掌握。

(2)幫助學生規劃未來職業方向。漢語言文學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學過程中對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缺乏統籌和整合,學生在專業學習時沒有目的性,不知道自己所學的內容將會用在哪些方面。所以,應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性,幫助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把握自身優缺點,依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幫助他們規劃、明確職業方向和學習目標,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重點,也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具體工作崗位的實習教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由於內容的豐富性,其畢業生可從事的崗位類型是多樣的。長期以來,漢語言文學實踐體系在實際安排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難以面面俱到。而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應用性,就是要讓漢語言文學教育與現實的工作崗位及相關行業形成對接,讓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綜合運用階段能夠熟悉實際工作的具體業務需要,以利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

(4)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都密不可分,加強教學中這部分的使用、應用,對於師生都有益處。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我國高校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明顯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學生的就業前景、發展前景都不容樂觀,亟須從根本上進行轉變。而今,培養創造型、應用型人才是各高校的共同人才培養目標,也是社會的迫切需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向創造性、應用性轉變是時代的趨勢,教師在漢語言文學的課堂教學中,要避免單純地講授知識,要發掘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同時還要重新規劃課程內容和目標,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出有能力、有專長的新型漢語言文學人才,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煥發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1]顧路路:《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探析》,《新西部》(旬刊)20xx年第2期,第127頁。

[2]徐漢暉、章瓊:《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凱里學院為例》,《凱里學院學報》20xx年第34卷第1期,第160-164頁。

[3]李芳:《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與建設探索》,《語言建設》20xx年第2期,第21-22頁。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三

摘要: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具有重要意義,能完善藏書體系,滿足讀者需要,提高服務質量。但目前藏書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藏書體系不完善、藏書數量欠考慮、館際協作不到位、工作人員技能低等方面。為彌補這些不足,需要採取完善措施:健全漢藏書體系、確保藏書數量、加強館際協作,並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綜合技能。

關鍵詞: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館際協作

為滿足讀者需要,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是不可忽視的內容。這樣既能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進行,還能調動人員積極性,讓他們努力開展各項工作,促進工作效率提升。但不能忽視的是,由於相關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和落實,制約藏書工作順利開展,對人們有效獲取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資源也帶來不利影響,需要採取措施改進和完善。

一、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意義

為推動圖書館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其重要意義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完善藏書體系。通過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健全並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有利於推動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順利進行。進而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滿足讀者獲取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需要,促進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升。

(二)滿足讀者需要。讀者為了更好獲取所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為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服務,圖書館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藏書體系。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進行編號,並做好整理工作。從而方便資料查閲,讓讀者便捷、迅速的獲取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促進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

(三)提高服務質量。根據新時期和新需要,建立完善的藏書體系,對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進行編號。並注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構建健全的數據庫信息系統,滿足讀者查閲與獲取數據信息的需要。另外還要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明確工作人員職責,讓他們有效開展各項工作,促進圖書館工作效率提升。

二、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問題

雖然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由於一些制度沒有嚴格落實,制約工作效率提升,也影響藏書作用的有效發揮,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藏書體系不完善。對讀者的需要不瞭解,忽視與讀者進行有效的交流與互動,難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沒有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對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藏書數量欠考慮。對讀者的需求不瞭解,忽視調查研究工作,從而導致在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過程中,對藏書數量欠缺全面考慮。再加上藏書類別單一,不利於滿足廣大讀者需要。

(三)館際協作不到位。工作人員不重視館際協作,沒有充分發揮優勢互補,相互合作不到位。這樣不利於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的有效開展,也難以為廣大讀者提供高質量服務。

(四)工作人員技能低。一些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履行職責,忽視相關規章制度和計算機技術學習,甚至不注重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難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對策

為彌補存在的不足,促進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效率提升,提高圖書館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可以從以下方面採取完善對策。

(一)健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體系。根據讀者的不同需要和閲讀愛好,考慮讀者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個性化需求,制定有效的藏書計劃。並確保藏書數量充足,類別較多,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同時還要根據讀者需求對藏書進行更新和完善,確保數量充足,購置最新的藏書資料,形成完善的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體系。

(二)確保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數量。做好調查研究工作,考慮讀者需求和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需要,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確定重點藏書與一般藏書的最佳複本量。例如,可以按用書人數每5-10人購置一本,以滿足讀者需要。還要保證重點圖書的藏書量,做好採購工作。適當增加中外名著的複本,滿足讀者閲讀需要,拓展讀者視野。

(三)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館際協作。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前提下,任何一家圖書館難以全面收集所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為彌補這些不足,加強館際協作,促進優勢互補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目錄,方便查閲和了解。加強館際現有的互借活動,增進相互瞭解,進而實現優勢互補,提高藏書質量。

(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綜合技能。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做好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每一項工作。同時還要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提高責任心,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推動藏書工作順利進行。

四、結語

總之,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作用。對有效保護藏書,滿足讀者需要,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因此,作為工作人員,應該明確存在的不足,綜合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有效開展。進而保護館藏文獻,滿足人們獲取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需要,促進圖書館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雙四。對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02).

[2]張煒。古代文學中古典文獻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欽州學院學報,20xx,(06).

[3]張衞。中文圖書館藏合理性分析與館藏發展政策的制定[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3).

[4]劉思淼,高鈺晨。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生閲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J].現代語文,20xx,(07).

作者:魏玉珍 單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四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顯著差別。因此,當教學模式的針對性較差或不夠完善時,人才培養質量都會受到不良影響。本文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問題入手,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從高等院校的教育經驗可知,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課程設置問題

這種問題主要是指,高校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的課程體系不夠完整。某些高校在實踐課程方面的設置較為薄弱,無法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某些高校的課程體系中缺乏人文類課程,進而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升。

2、漢語言專業學生就業問題

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相對較低。這種問題主要是由高校所提供的教學課程無法激發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引發的。

3、制度觀念問題

就制度而言,某些高校並未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而是利用與其他專業相同的制度進行管理。實際上,該專業學生在行為習慣、心理特徵等方面與其他專業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統一化制度的應用影響了該專業學生的最終培養質量。就觀念方面而言,部分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夠重視,相比之下,可能更加關注機械類、經濟類等就業前景較為廣闊的專業[1]。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這裏提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主要由以下幾種要素組成:

1、基於素質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綜合課程體系

就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而言,具有應該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實踐類課程、體育藝術課程、人文素質課程、科學類課程、政治及教育課程[2]。綜合課程體系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學生就業期間的市場競爭優勢。

2、契合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

為了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該專業教學方法的優化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合作學習法融入方面目前我國高校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大多屬於獨立行為。而就業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在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各大高校應該注重合作學習法的融入。2)學校既有資源利用率提升方面各大高校都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的類型大體包含以下幾種:圖書館館藏資源類型。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利用高校圖書館館藏書籍的調查可知,學生較低的利用率主要是由圖書更新不及時、借閲時間較短、續借操作複雜引發的。為了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競爭優勢,高校可以利用學生頻繁使用的微信軟件,開發出一個微信公眾平台,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借閲、歸還、續借等操作。通過便捷使用體驗的提供,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資源利用率的提升[3]。網絡電子平台類型。從漢語言文學學生對該平台的使用情況調查可知,學生不願意利用網絡電子平台學習的主要原因是這種平台只能電腦上操作,且電腦的系統故障的概率較高。針對這種現象,高校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應該從能夠提供海量電子資料的網絡平台入手。

三、基於知識應用的實踐體系

漢語言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幾種類型:第一,應用型。當漢語言專業學生畢業之後,根據自身的愛好和學習傾向選擇編輯、記者等崗位;第二,教師型。這種類型是指,漢語言專業學生從高等院校畢業之後,繼續學習並考取教師資格證,進入教師行業;第三,研究型。當本科階段完成後,不選擇直接就業,而是繼續考研學習[4]。從這幾種類型可知,第一種與第二種類型都比較重視實踐。因此,可以結合以下幾種要素構建基於知識應用的實踐體系:

1、課外活動要素

課外活動要素同時適用於應用型、研究型以及教師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這種要素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培養質量的作用是通過學生視野的拓展、所學知識知識的強化應用實現的。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過程中,高校可以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以下幾種課外活動:1)古代文學作品鑑賞解讀活動。文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忠實記錄,文學作品更是是前人嘔心瀝血的思想精髓。在該活動中,可以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漁的《閒情偶寄》等書籍。這種活動除了可以鍛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古代文學作品中某個段落或小故事的交流過程,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2)魏晉經典人物解讀宣講活動。與高校的其他專業學生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氣質與我國古代文人的清高特性更加接近。而在眾多文人中,魏晉的風流人物更加符合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心理預期。在該活動中,高校教師可以將解讀對象確定為我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衞玠。無論是看殺衞玠這個成語的內涵還是這個人物的生平,都能產生考察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的作用[5]。2、頻繁性定期專業見習要素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實習時間較短。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的,可以將傳統的專業實習轉化成頻繁性定期專業見習模式:按照每學期兩次的頻率,定期鞏固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

3、頂崗實習要素

這種要素髮生在知識學習及專業實習之後。在這種情況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向技能轉化的能力。在企業的頂崗實習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能夠得到較為有效的訓練。

四、結論

從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結果可知,該學生的就業率相對較低,工作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相對較差。這種現象主要是由高校不合理培養模式的應用引發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用通過基於知識應用的實踐體系、基於素質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綜合課程體系、契合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構建出一種新型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譚德興。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xx,12:39-40+46.

[2]錢慧真。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xx,02:140-142.

[3]王彩琴。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2:76-78.

[4]鄭育琛。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中文系為例[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xx,02:31-34.

[5]翟瑞青。關於構建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齊魯師範學院學報,20xx,04:1-5.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五

摘要:總之,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未來走向。該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以應對各種矛盾與衝擊,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定位

一、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高等教育逐漸向大眾化發展,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很多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仍存在着對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的問題。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規,似乎停留在傳統專業教學上,沒有及時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調整,更沒有考慮到市場對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這就出現了一對矛盾,即社會的實際需求與專業培養學生目標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不解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將是一個大問題。

2.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

因漢語言文學專業特殊的專業特點,該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少數繼續深造讀研究生或在中學任教當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具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只是以一種廣闊的文學背景而存在的,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並不大。

3.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較為單一

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評價體系注重的只是對學生的知識評價,對學生能力的評價並不重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評價僅僅停留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例如:學生獎學金的評定、預備黨員的選取、優秀畢業生的評選等基本數據依據就是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而對於學生的電腦技能、職業規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評價標準。

二、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創新

1.對學科層次性的科學性定位

各高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與社會的不同需求來制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國家重點文科高校,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各種文學資料齊全,這類學校應該將培養目標定位於全面發展的人才。這類院校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能夠從事中學教學工作,還能夠從事各行業中的文字工作,有的還具有較強的科研與管理能力,這些都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2.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

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具體表現,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關鍵。首先,可以對傳統專業基礎課進行優化。目前漢語言文學中很多專業基礎課程重複設置,例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課程設置必須精簡,每門課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另外,要對課程進行整合,儘量避免內容的交叉與重複。

3.學生的評價機制要具有全面性

新時期對學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對每一名學生必須做出系統、公正、全面的評價。這就要求不同類型的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與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考核時,將傳統的試卷命題考試標準與能力的檢測標準進行有機結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

三、結語

總之,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未來走向。該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以應對各種矛盾與衝擊,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社會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素質、綜合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鄧齊平;懷化學院學報20xx-07-1516

2、論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黃踐;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xx-09-20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下載 篇六

珍妮弗·伊根《城堡》的荒誕美學探析

論文摘要:荒誕是美學發展進入20世紀後形成的重要範疇。本文分析了荒誕藝術的審美效應,同時結合《城堡》的敍事技巧、社會意象、主體思想,來探析該文本的荒誕美學色彩,旨在説明在現代文明的包裝下,人們的精神虛無和感情救贖,強調了外傾直覺對社會人生的巨大影響,及其作為荒誕的深層基礎的美學意義。

論文關鍵詞:珍妮弗·伊根;城堡;荒誕美學

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作家。代表作有:《惡棍來訪》《城堡》《翡翠城》《看不見的馬戲團》。其中,《城堡》以其多重元素――鬼故事、愛情傳奇、哥特氛圍和肆意切換的主題顯得格外寓意深遠,是珍妮弗的一次大膽嘗試。這部作品的是古老神祕鬼魅與當代虛無荒誕的完美結合。

一、荒誕美學

荒誕美學是近代以來打破古代審美封閉的兩極對峙,意欲表現為主導的動態觀照的對峙互動。這種兩極對峙是審美意識發展的基本態勢。荒誕美學將社會人生處理為變形的形態,展現了現代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美與人的關係的更深入的探析。“荒誕派作為當代美國文學的流派,仍有必要通無坦萬史的透視,重新審視其在社會歷史和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和價值。”美國文學批論家查爾斯??伯爾特?哈里斯(1987)認為:生活在這個世界裏,人們似乎已習慣了這種荒誕,然後麻木無感。

二、敍事技巧所體現的荒誕美學

這部作品的創作,從題材到題材都深受卡夫卡《城堡》的影響。但雙線的敍事不失為亮點。雙線交叉,不僅在豐富了寫作結構,也體現了荒誕色彩。

A線的故事是從全知全能的角度敍述的,主角是丹尼(36歲),在紐約待了18年,生活潦倒。恰在此時,他表兄豪伊(後改名叫霍華德)一紙書信加飛機票邀他共謀大業,但他滿心踟躕地去了。糾結的原因是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童年時的一次家庭聚餐,他把豪伊帶到一個巖洞,把他推入了黑寒的水池後一走了之,任憑豪伊如何喊救命都無動於衷。直到兩天後,大人們才在巖洞裏找到奄奄一息的豪伊。從此,這場惡作劇在兩個表兄弟心中都施了深深的魔咒……

B線的故事是雷以第一人稱角度敍述的。主角是雷,講的是參加了監獄裏開設的寫作課,寫了一篇男孩和他的寫作老師之間的曖昧故事。此後,雷陸陸續續寫出了丹尼在塔樓的驚險故事獻給霍莉,這牢牢地吸引了她……後來雷和戴維斯越獄成功,並把丹尼故事的所有手稿寄個了霍莉,霍莉看完後毅然決然地出發去塔樓……

珍妮弗將敍述者與主人公相融合,同時情節的進展被置於次要地位,取之的是卡夫卡式的冷靜細緻、邏輯嚴密的推理分析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剖析。用完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超現實的內容,用這種巨大的反差來強化內心中的荒誕感和虛無感。

三、社會意象所體現的荒誕美學

“城堡”是豪伊的理想國,是一個完全杜絕現代通訊工具(比如手機)、亦不需要他人的完美社會。而對於丹尼而言,“城堡”卻是其逃離真實世界的目的地。但丹尼是個信息狂人,一旦離開了的“衞星電話”,便會陷入緊張、慌亂、懷疑。城堡作為一個徹底封閉的世界,象徵着一種冥冥的一種統治力量,變幻莫測。一如開篇所説“城堡正在土崩瓦解”,但是,在丹尼的眼中“城堡好似地獄一般固若金湯”,這種處處悖論的寫法,實際上就是荒誕美學的具體體現。

文中多處提到蠕蟲進入丹尼的身體,吞噬他身體的各個部分,直到所有的血肉都消耗殆盡。蠕蟲侵蝕人類的方法好比時間侵蝕城堡――天花板凹陷,牆壁被啃噬,地板下面出現坑道……筆者理解為:因內心的罪惡感帶來的恐懼和虛無感,這種感覺一直在折磨着丹尼。“城堡”也好,“蠕蟲”也罷,實際上都是一種圈套,讓人難以擺脱。

四、作品主題所體現的荒誕美學

回到作品的兩條主線上來,丹尼-豪伊那條線是荒誕的探險故事,雷-霍利那條線則是越獄故事。但實際上,貫穿兩條主線的,卻是愛情的主題。

霍華德儀表堂堂、富可敵國、地位顯赫,實際上內心的恐懼一刻都沒有消失。這導致了霍華德與安之間的問題,促使安從米克那裏尋找情感慰藉。對於丹尼亦是如此。年輕時代的叛逆,人到中年的潦倒,都來自於對兒時罪惡的恐懼和逃避。因此丹尼面對瑪莎的感情,也是選擇了逃避。

霍利的33年人生也是充滿波折,先是沉溺於,之後兒子的夭折直接讓霍利精神崩潰,最後振奮起來去念文學碩士,遇到了雷,以為遇到了真愛。在雷越獄之後走向城堡,尋找真愛。此時的城堡就像真實世界中存在的“避難所”,充滿了在真實世界中痛苦不堪的人們在那尋找精神依託。

五、結語

整部小説的敍事、語言、主題都充滿了荒誕色彩。當我們完成了對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梳理之後,不難發現,該作品的放射性結構所圍繞的中心就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離,對理想世界的追尋。《城堡》氣氛陰鬱、神祕,情節離奇荒誕,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隔絕、陌生。作者用這樣看似荒誕錯亂的文字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了當今社會環境中的種種弊端,有助於幫助我們深刻了解美國社會的現實和探討荒誕美學的當代意義。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七

1漢語言文學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一方面,漢語言文學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有助於漢語言文學的開發和利用。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時間沉澱下的守舊因素較多,所以其不論是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使漢語言文學教育與現代教育資源、教學技術脱節嚴重。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和豐富教學內容,加之以新時代的教學手段,從而找到優化教學的突破口,這樣才能使漢語言文學教育能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就等於為漢語言文學注入了鮮活的生機。另一方面,漢語言文學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其實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之所以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因為希望通過此方法實現學用結合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加強。在當前社會強烈號召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大環境下,教師首先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挖掘學習潛力。其次,要將過去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中心轉移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因為知識經濟時代對學生創新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語言文學所研究的內容又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新語言、新用法等都是社會發展的標誌,將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教育目標有助於滿足學生髮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2提高漢語言文學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案

2.1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教學是漢語言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鍛鍊學生寫作能力的場所不僅僅是在漢語言文學課堂,而應該是整個校園甚至整個社會,因為只有這樣學生寫作的範圍才會更廣,思維才會得到釋放,作文的深度和廣度也能因此而得到增加。首先,與漢語言文學有關聯的課程都可以成為學生構思的素材、學生寫作意識的載體,激活學生寫作思維,增強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其次,我們還可以將寫作融入到課後作業或者課堂當中,從教學的方方面面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後,學校應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或者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從活動當中找到寫作的熱情,為學生自身鍛鍊創造機會,比如開一些文學沙龍、開展徵文活動、研討會或者專題講座等,還可以開展一些課外閲讀活動,不斷擴大學生的閲讀廣度和深度。通過這些活動將學校裏的文學才子才女們吸引並集中起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漢語言文學學習氛圍,使學生從中增加學習和交流,共同進步。

2.2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漢語言文學教育要切實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校園生活與成長特點聯繫起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漢語言文學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美學教育,也就是對學生感性認識能力進行培養的一個過程。它主要以文學理論、文學史、美學等為切入點鍛鍊學生的文學創造力和鑑賞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兩種或者多種學科進行融合,比如文學理論教程和美學,通過不同學科的結合,讓學生不自覺將二者進行比較,從而更深刻理解文學與美學之間的聯繫。再比如美學的相關部分內容觀點比較細碎,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將橫向與縱向的視角聯合起來優化教學內容,突出美的本質,歸納成美與主觀的關係、美的理念,美是生活、是關係等。在藉助馬克思經典理論解釋美本質後,要組織學生對自然美的特點進行探討。例如教學中原本安排“夕陽”為自然美的特徵,但不想一夜春雨為天空布上陰霾,這時教師可以從“夜雨”多面的自然美出發,讓學生感悟熟悉的夜雨場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使其通過學習豐富審美收穫。因此,要想使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所提升,教師必須注重精選教學所用的一些文學作品,巧妙設置學習環境,讓學生掌握審美價值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品質。

2.3開放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創新意識

任何學科的教育都必須以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為基準點,當然漢語言文學也不例外。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將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貫穿於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觀察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想學生在這些方面得到普遍提升,我們就必須創建開放的教學課堂,這種課堂不同以往,它不是單向的灌輸式教學,而是生本理念主導下的教學模式,它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現代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增強師生間的交流,鼓勵學生使用遠程教育系統、手機、QQ、微信或者電子郵件等向老師尋求幫助,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另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也需要得以優化,向多元化考核方法過渡,改變傳統教學中一張試卷説明學生能力的考核標準,通過更加豐富的考核方式全方面地瞭解學生,發掘學生的潛能,以便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其創新能力和務實能力同步提升,為他們日後畢業參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語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教育應本着“高素質、強能力、顯特長”的教學核心思想與人才培養理念,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任重而道遠,在社會科技不斷髮展和進步的今天,漢語言文學更需要不斷探索,尋求與當前市場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契合點,探索文學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關聯性,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對專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學生不僅需要牢固掌握各科文化知識,而且還需要激活思維,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要瞄準社會發展方向,積極探索並轉變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不斷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有效性。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八

一、樹立基於職業能力生成的教學理念

針對語言學習的特殊性,教師和學生之間應強化共同分析,在分析之中理解知識,從而更加深入的瞭解現代漢語語法、修辭、古詩詞楹聯、旅遊文學、導遊詞寫作等相關知識。導遊語言不僅需要職業化,更為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行動,發揮其個性化、多彩性的魅力,通過創新驅動學生編寫和講解導遊詞,達到語言通暢、措辭合理,形象生動、風趣活潑,言語文雅,合乎禮儀的要求,並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

二、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的教學策略

(一)多維度劃分導遊語言知識的分析視角。

如在交際方式上,有書面、影像、現場、錄音交際等,不同方式需要不同的語言特色。例如“濕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種獨特功能的生態系統,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屬於典型的書面導遊詞。“朋友們,您到過唐海濕地嗎?您瞭解唐海濕地嗎?當濕地走進咱們的視野,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裏不僅擁有神祕的沼澤,珍惜的動植物,還擁有特殊的生態系統,負氧離子極為豐富,怪不得會被譽為‘地球之肺’呢”。這屬於典型的現場導遊語言;在導遊與遊客交際的語言情境上,因人、景、時的不同而自然相異。例如,在遊覽初期導遊語言多平鋪直敍,多用單句。後期增加講解深度,巧妙設計修辭等;在語言的幽默表達上,要避免取笑他人、不合時宜的情況出現,通過把握時機恰當地融洽關係、調節情緒、擺脱困境和寓教於樂。導遊語言的語音調諧、詞語選擇與錘鍊、句式的選擇與設計、語言表達的手法、語體和語言風格的選用等方面都是導遊語言能力培養需要關注的視角。

(二)模塊化分解導遊語言知識的授課內容。

導遊語言涉及語言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等,需要有良好的漢語駕馭能力,掌握好語音、漢字、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的同時,對楹聯、詩歌散文、名人遊記、旅遊文學著作等也能夠進行賞析和評介。模塊化的教學方式有助於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包括橫向模塊與縱向模塊兩大內容,橫向模塊包括理論講解模塊和講解實訓模塊。課程在理論講解的同時,通過情景化模擬、師生共同分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縱向模塊是不同的專項學習環節:一是現代漢語和方言板塊,包括現代民族共同語言和方言的概述等。二是普通話語音知識板塊,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語音、拼音、音變、朗讀技巧等基礎知識。三是漢字板塊,對漢字的起源、特點、演變以及正確使用進行講解。四是現代漢語詞彙板塊,主要包括詞語的構成、意義、熟語、語義的辨析和色彩等。五是現代漢語語法板塊,加強學生對單句、複句、句羣和常見語法錯誤等的理解。六是漢語修辭板塊,詞語的錘鍊、句式的調整和辭格的運用為主要內容。七是漢語的表達板塊,主要是對包括口頭表達的輔助手段、交際和講解語言藝術在內的口頭語言表達以及包括寫作知識在內書面語言表達進行學習。八是古漢語與旅遊文學板塊,主要包括古代旅遊詩歌的特徵與鑑賞、遊記的欣賞、楹聯和碑銘以及摩崖石刻的分類與書寫風格和特點等。

(三)互動式開展導遊語言的師生共同分析。

導遊語言不僅要準確、清晰還要融入技巧、激發遊興。不同表達往往有不同效果。導遊語言很難説有標準選擇,師生互動式的共同分析使師生思想彼此碰撞,開展探討式課堂討論,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同的表達中進行甄選,認識效果差異,正確理解和掌握表達技巧。例如為了訓練將表達對象與所處語言環境統一,教師選擇杭州岳飛墓為導遊詞講解設計案例,教師和學生首先對個人的理解和想法進行講解,在師生的共同的分析中,探討不同表達的優缺點,從而形成共識。該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性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導遊語言適應語言環境的必要性。導遊講解中既要傳遞岳飛精忠報國的正氣,又要將南宋封建統治者的昏庸、偏安一隅以及秦檜等奸臣的陰暗卑鄙予以表現,以導遊語言展現歷史人物,感染遊人。通過諸如此類的師生共同分析,使學生掌握語氣銜接、詞語搭配和語義表達等技術要點。

(四)情景化模擬導遊語言講解的實踐場景。

課前,教師佈置準備工作。課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進行角色分組,針對設定的情形展開模擬教學,如在見面寒暄語運用上,可以設定導遊在景區門口與旅遊團初次見面的情景,強化學生對得體寒暄的理解和把握;在答問語言的運用上,可以針遊客經常提及的關於遊覽時間、遊覽項目等各類問題,訓練根據不同情況運用恰當語言做答;在安慰語言的運用上,設定遊客身體不適、財務丟失、朋友失散等場景,學生採用恰當的安慰語言來緩解遊客的煩惱;在道歉語言的運用上,設定導遊、旅行社等服務缺失的特定情形,鍛鍊學生通過語言巧妙説明情況。教師針對模擬情況做出評價,使學生了解不足之處,並引導出關鍵的總結性要點。在情景模擬訓練中,既利用課堂教學設施開展模擬講解、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等活動,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影視傳媒、圖書報刊、技能小組賽、報告會、辯論會、實訓基地等課外輔助資源。另外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情景,例如生活中的俗語、新詞、網絡流行語等就可以成為導遊語言講解中用到的素材。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九

關鍵詞:就業導向;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策略

一、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有待更新優化。隨着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高職院校畢業生逐漸增多,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社會更需要高素質實用性人才,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由於屬於是我國的自有專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大,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比如説仍舊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採取照本宣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授,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主要採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進而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高。再加上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構僅限於課本內容,很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於實際的工作中。

2、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時間相對較長,在長期的發展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手段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但是隨着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對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手段與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現有的發展需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很難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利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今後的擇業就業。

3、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與其他的專業教學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較為悠久,底藴相當豐富,這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專業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文化底藴知識,但是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不是很強,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偏重於理論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其次,專業教師受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僅是被動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並沒有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突破性創新,導致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內容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創新能力不是很強,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1]。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策略

1、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為了實現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目標,首先就需要改變漢語言文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需要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同時高職院校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並及時採用創新的手段來解決,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性教學,還要結合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在保證課堂學習的前提下,注重課上與課外的結合,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另外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順利的從學校過渡到職場。最後高職院校要注重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在學生就業前加大培訓力度,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或者是節假日到企業中進行實習鍛鍊,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改革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堅持以提升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根本的改革指導思想,積極調整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也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對當前專業課程進行調整設置,不但要保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與特色,而且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去設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另外課程規劃要注重實用性,隨着互聯網科技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於網絡編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大,而各類媒體所需要的從業人員主要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方面的人才為主,因此學校應該根據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可以設計此方面的應用類課程,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掌握較為紮實的專業知識以及理論。不僅如此學校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發展的需求。

3、更新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針對目前漢語言文學學生能力不足以及學習態度不積極等一些特點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説:引導式教學法以及啟發式教學法,有效的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其次,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職業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逐漸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再次可以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有效的增強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的興趣,促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效果。

4、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雖然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學底藴,但是他們由於受傳統的教學影響,這就會影響學生今後順利實現就業,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改進教學法,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其次,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培訓,努力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並把所獲得經驗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師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及時瞭解社會對漢語言專業人才需求的信息,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從而使培養出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三、結語

隨着社會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髮生變化,社會更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高職院校要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加強改革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以及實用性更強,更能適應社會時代發展需要。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十

摘要:內蒙古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陳舊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本專業的就業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基於此,文章對當前內蒙古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改革的途徑。

關鍵詞:內蒙古高校;漢語言文學;創新創業教育

隨着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就業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是社會性和文藝性的理論知識,如果從事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必然會有所欠缺。因此在高校漢語言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就顯得很有必要,這樣可以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對就業問題的解決也有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內蒙古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

當前,我國大多數的高校都沒有開設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國家沒有專門的創業教材供學生學習。內蒙古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與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的同類專業的創新創業發展現狀一樣,沒有足夠的理論教育,缺乏必要的實訓基地。總體來説,本地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

(二)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就內蒙古高校的漢語言專業來説,並沒有配備專門的創新創業教師,即便有的高校配備了相關的教師,但是這些教師自身也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也沒有針對性的建議。

(三)社會方面提供的支持不足

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更需要社會的支持。但就內蒙古地區來看,當地還無法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因此需要當地政府和社會給予足夠的支持和幫助。

二、內蒙古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具體途徑

教育部曾經專門開展了國家級的“本科教學工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符合國家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當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如何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改革,已經成了各大高校研究的熱點。

(一)充分發揮融入式理念的作用

融入式理念就是要融入到地方,實現專業的融合,從而構建起更加專業的創新創業能力體系。內蒙古高校的發展和學科建設自然也需要融入內蒙古地區的社會發展中,使各種積極的因素都能夠被調動起來,進而建設適合當地的人才教育模式。除了要融入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實現專業的融合。結合高校辦學的實際,我們發現,文科類的專業主要有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等,要充分發揮各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將各個專業有機結合起來,再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基礎,構建起適合內蒙古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藉助於現有的實踐教學平台,提高學生一專多能的能力。

(二)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就內蒙古各大高校而言,可以制定適合當地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創新創業的作用,專門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把這門課程列入到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來。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高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思想教育活動、科技活動及相關的技能培訓活動等,使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在課程具體的落實階段,可以指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和相關細則,保障課程的順利高效開展。如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計劃等,通過這些培養計劃的實施,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改革現有的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

就內蒙古高校漢語言文學現有的課程體系來看,並不利於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以學生的四大能力為基礎重新構建課程內容體系,要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擺在首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並將其與理論知識完美融合。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實踐環節所佔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不是隻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另外還要讓學生意識到每門課程對提高他們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切勿因人設課。同時也要做到與各個專業優勢互補。

三、結語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亟待解決。內蒙古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解決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巖。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業教育方法及途徑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xx(2):144-146.

[2]沈昌明。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2):136-14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jye3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