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基於《末日哲學家》的分析論文【精品多篇】

基於《末日哲學家》的分析論文【精品多篇】

基於《末日哲學家》的分析論文【精品多篇】

哲學電影的去疆域化:基於幀畫面的設定 篇一

“去疆域化”的概念最初是由吉爾·德勒茲與費力克斯·伽塔裏提出的,指的是衝破封閉的禁忌系統,才能逃逸出各種機制和權威的束縛。在這裏,筆者認為“去疆域化”指的是生命具有的動能,在原本看似不可能的地域上,探尋新的生存空間。針對電影哲學而言,‘去疆域化”便是在其基礎之上進行反向思考,能夠在看似不可能的電影技術內部,尋求一種哲學電影,作為電影哲學新的生存空間。在這裏,筆者藉助電影技術“幀畫面”( frame)這一基本概念,對哲學電影的“去疆域化”過程進行闡述。

哲學電影的去疆域化:以幀畫面為核心的過程模型 篇二

為了更好地理解拆解和重組幀畫面的去疆域化過程,尼采的生命哲學或許可以給出很好的診釋。德勒茲在其惋粹的內在》( Pure Immanence : Essayson A Life)一書中,描述了尼采總結自己生命過程的三種變形,即駱駝、獅子和孩子,象徵他工作和生活的三個階段。駱駝代表了第一個階段,承載着既定的價值和文化的負荷。獅子象徵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摧毀社會中所有既定原則的負擔。孩子代表的是人生第三個階段,即建立新的價值和評價原則。

哲學電影的去疆域化過程—以《末日哲學家》為例 篇三

現在,筆者以電影沫日哲學家》為例展現哲學電影中拆解和重組幀畫面以及去疆域化的過程。在電影中,吉米特是雅加達一個國際學校的哲學老師,他強迫自己的20個學生去參與思想實驗:想象一場即將來臨的世界性毀滅事件。他們進行了三輪基於學生自身選擇的假設實驗。這個實驗通過吉米特老師的語言指導,在教室內展開。換句話説,電影的表述方式對於哲學思想的表達極其關鍵,而這種表述恰恰對應了駱駝一獅子一孩子(成幀一去幀一重組幀畫面)這一完整的去疆域化過程。

討論與結論 篇四

《末日哲學家》的三個實驗過程恰好與上面所設定的哲學電影幀畫面過程模型相吻合。在驗證了駱駝、獅子和孩子三個階段在形成哲學電影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同日水《末日哲學家》也進一步展現了哲學電影去疆域化過程的其他方面。

雖説哲學電影的去疆域化是以幀畫面的重組過程為主體,但是電影中的其他處理手法同樣有助於去疆域化進程的推進。正如利文斯頓所認為的“明確的電影風格設備或模式的呈現類別通常都包括影片剪輯或編輯、攝像機運動和選擇聚焦鏡頭、配樂與移動影像之間的配合”。這些手法的使用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哲學電影自身所具有的拆解力量和動能。一是剪輯技巧。可以通過對佩特拉打開和關閉防空洞大門的拍攝得到很好的呈現,這是一種典型的能夠展示佩特拉在防空洞內很失望的心理活動的手法。二是編輯。可以輕鬆地通過使用旁白的辦法呈現出齊普思的大團圓結局,因為他的故事就是作為那次思想實驗結尾的補充。三是攝像機運動和選擇聚焦鏡頭模式。這一技術被運用到描繪吉米特試圖拿起槍的場景,因為該場景中詹姆斯躲在後面盯着吉米特,而攝影機的角度則在二者之後,就像同時盯着二者。四是配樂與移動影像之間的配合。這可以通過第三輪實驗中學生們在防空洞內的劇情得到很好的展現,通過配樂與移動影像的使用,展現出一年間平靜而快樂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k6691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