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數學論文(多篇)

數學論文(多篇)

數學論文(多篇)

數學論文 篇一

一、數學知識的抽象性

數學知識有高度抽象性的特點,這種抽象性體現在高中數學課本的所有數學知識領域中。比如高中數學課本中討論的立體幾何知識,它的抽象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象的抽象性,對象的抽象性是指它討論的對象不是一件具體的事物,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它討論的正方體,不是指哪一件正方體的事物,而是指一切正方體的事物。問題的抽象性,如它討論直線與立體的關係,通常不是將具體的現象放到人們面前的,它需要人們自己去想像,在解決幾何問題的時候,人們還需要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去添加輔助線、延長線等。方法的抽象性,方法的抽象性體現在人們要研究一個事物時,有時不會使用具象化的方法討論,而用抽象性的方式去討論,如人們討論角的問題時,有時不再用幾何的方法去討論,而是用函數的方法去討論。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在高中數學中體現得尤其明顯,高中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就要培養學生用抽象性的思維去思考數學問題。比如,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圓與方程》的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習題1:如果圓O1與圓O2的半徑為1,且O1O2=4,過動點P分別作兩圓的切線PM、PN,點M與N均為切線的切點,使PM=槡2 PN,請建立適當的座標系,並用該座標系説明動點P的軌跡方程。教師可以通過這一題的圖像、座標、方程説明三者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學會用抽象的數學思想討論數學問題。

二、數學知識的系統性

談到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多教師會感到很疑惑,這些數學教師認為只要是理科知識,都有很強的系統性,為什麼單獨強調數學知識的規律性呢?這是由於其他理科知識的系統性存在一個領域中,它的系統性不涉及另一個領域。以物理知識為例,力學知識是物理學一個重要的領域,然而它與電磁學幾乎沒有關係,雖然它們同是物理,然而它們幾乎可以完全分成兩個領域來討論。可是數學知識不同,高中數學的知識分為函數、幾何、統計三個部分,這三個數學領域彼此有很強的聯繫,學生學習幾何知識時,需要從解析幾何的角度討論函數;學生學習統計知識時,又要常常運用到函數知識。如果學生不能以系統性的思路看待數學問題,高中學生將不能學好數學知識,為了讓學生理解高中知識的系統性,高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的建立數學知識系統。依然以高中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圓與方程》的知識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一套圓以方程的關係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到圓在座標位置上的方程表達系統,然後讓學生根據這張系統表分析圓與方程表達之間的內在聯繫,且讓學生分析方程表達的規律,當學生能夠理解到這套數學表達規律之後,學生以後應用該領域相關的數學知識時,就不會犯下數學概念錯誤,更不會記不住相關的公式。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到高中數學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數學知識系統,學生只有完善自己的知識系統才能學好高中數學知識。

三、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如果覺得自己學的數學知識沒有實際的用處,自己是為了應付考試才不得不學習數學知識的,那麼他們學習的時候就不會有積極性。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極具實用性的。比如人們在討論物理問題、化學問題時,常常要結合數學公式去考慮問題。人們在研究生物等領域,作科學統計的時候,也會需要用到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時,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或專業的科學領域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學生了解到以後研究各類領域的知識都要應用到數學知識時,就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到很多物理問題都需要藉助數學知識來解決。比如物理的力學的計算問題會涉及方程的計算;物理的電磁學問題會涉及函數的計算等。當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有很強的應用性,學好數學知識能為學好其他知識打基礎時,學生就會願意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如果引導知識學生把學習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就會提高。

四、結束語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系統性、應用性的特點,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從數學的特點宏觀的看待數學知識,學生將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以後他們能從數學科學的高度研究數學知識,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效率也會因此而提高。

數學論文 篇二

課堂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設計活動,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其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是課堂教學的重心,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更是達到課堂教學目的的重要保證。數學作為國小基本課程之一,擔負着學生基礎數理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培養的重任。下面筆者就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的方法創新談幾點看法。

一、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認知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的現狀

創新趨勢已經顯現。隨着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教學硬件設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對先進教學設施地運用逐步常態化,同時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進行了認知能力培養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課堂教學設計仍以依賴型為主。目前在我國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中,由於學生的學習技能欠缺,基礎薄弱,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仍以依賴型為主。在依賴型的教學設計中,認知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被忽視,講授的知識大多隻侷限於課本和測驗中,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割裂,這種情況下雖然教師能夠更容易地控制課堂進度,在短期內取得相對較好的教學效果。但長遠來看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更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

(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思維方式上的創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數教師在數學課堂學生認知能力培養方法設計上的創新多為形式創新,過於追求新器材多媒體教學,花哨的設計使學生一時無法抓住關鍵,複雜的教具讓數學課變成了手工課、觀影課,課堂教學設計的創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對教學目的的實現反而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對學生學習能力把握有偏差。學生在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習能力和表現特點都不同,數學作為一門相對抽象和枯燥的學科。如果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把握有偏差,沒有按照學生學習能力所能達到的水平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就很容易造成認知能力培養方法的失敗,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對學生認知主動性培養不足。多數教師都以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而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將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這就容易導致前文所説的依賴型學習方式無法改變,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認知只能停留在一門學科而不是一個興趣上。

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認知能力培養方法的創新方向

(一)教學思維方式的創新

思維決定思路,方式決定方法,教育教學創新中思維方式的創新至關重要。教師的教學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學生的思維水平。推動教學思維方式的創新,要使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思維方式創新的重要性。針對國小數學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特點,在教學研討活動中要積極學習先進經驗,發揚探索精神,改進教學方式,為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認知環節的創新打好基礎。通過動手操作培養認知能力,幫助學生思維。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操作認知,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動用手、口、腦等多種感官,積極思維,也有助於發展思維。設計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軸對稱)一課時,注重讓學生動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銀杏樹葉按教師要求對摺,幫助學生認知對摺後重合,從而瞭解這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常常是一邊操作一邊思考,他們親身經歷了所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認知、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通過思考問題培養認知能力,激活學生思維。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國小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因而教師要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具有啟發性、思考性的問題,可以激活學生思維的浪花,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思考、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正確把握國小生的認知需求,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

(二)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科學運用認知能力培養方式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認知能力培養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要始終堅持既定的教學目標,準確分析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針對國小生知識水平和數學課程特點,摒棄過於繁複和抽象的認知概念,使認知能力培養方式符合教學需要,維護課堂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教學釐米的認識,讓學生認識一釐米有多長時,我藉助直尺上“釐米”這個長度單位,指導學生測量一個手指的寬度、衣服上鈕釦的寬度,幫助學生建立“一釐米”的表象,讓學生的認知活動直觀、具體,初步感知長度單位、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認知能力培養要多與生活實際相聯繫

國小生由於表達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對於相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很難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中認知能力的培養更要注意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教師要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多從學生的角度想問題,選取學生普遍能夠理解的例子進行講授,由生活實際展開,提煉知識點,再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形成環狀記憶,當學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關事物時自然會聯想到相應的數學知識點,這將有助於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活學活用,又能減少機械記憶複習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更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設計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長方形面積》時,有意從猜一猜兩位粉刷匠叔叔誰刷的牆面大導入新課,在學生獲得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後,讓他們通過分別計算兩塊牆面的面積來驗證課前的猜測。拓展練習時,注意設計應用性練習題:1.學校給老師新發了一張辦公桌,長140釐米、寬80釐米。教師想給整個桌面鋪上玻璃,要買多大玻璃板?2.班裏小亮家要裝修新房,客廳的長6米、寬4米,需要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錢?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創設生活情境、營造氛圍,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體驗和認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讓數學教學生活化、日常生活課堂化,用數學、學數學,引導學生用已有的認知解決實際問題,豐富學生生活體驗,有利於幫助學生養成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事物的習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四)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

無論什麼樣的課堂教學設計,最終都要落在實踐上,都要經過學生反饋的檢驗。數學課堂教學認知能力的培養,在科學分析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設計出的創新型認知方案,實踐過程中要注意收集學生的反饋,比如學生喜歡那個部分不喜歡那個部分,哪一類學生適應這種方案哪一類學生不適應,在創新方案下教學目標達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據收集到的反饋對既有方案進行改良,然後繼續進行實踐,再收集、再改良、再實踐。教育上的創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認知能力培養的創新應該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不斷積累反饋的過程中,達到質的飛躍。

數學論文 篇三

一、培養高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措施

1.通過猜想法培養數學解題能力

通過心理學研究表明,創新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依據相應的教學目的,通過各種信息來源的作用,使得高中生主動的進行思考、發展思維、轉變思想方法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智力品質,每個人的創新能力都是獨特的、獨有的.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對於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要想迅速、有效地進行創新能力培養,就要在解決問題時進行大膽猜想,實際的教學活動表明這一方法具有實用性和良好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應一味地強調數學的嚴謹性、嚴密性與邏輯性,應鼓勵學生通過大膽猜想的方法來探知問題的解決辦法.在猜想的過程中培養高中生的推理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提高探索能力培養數學解題能力

求異思維是數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高中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憑藉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待解決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解決,通過不同方向的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發現,學生的數學思維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很容易產生定式思維,在面對同一類型問題時,經常使用同一種既定的方法進行解決,忽略了不同問題之間存在某種情況上的差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善,第一點,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思考,在不同的方位上提出解決的思路;第二點,培養學生在解題時的變通能力,將反覆出現的數學問題通過條件替換或進行細微的改動使之成為全新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定理、定律來分析問題,減弱學生的定式思維程度;第三點,培養學生一題多問的能力,對同一個問題讓學生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出新的問題,鍛鍊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數學分析思想在數學解題中的運用

1.特殊與一般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分析與應用

在通過對大量高中數學題目進行總結後,發現了一個特殊現象,對於一些題目來講,既可以使用最基礎的定理、公式進行按部就班的計算,也可以通過簡單地變換利用推導公式進行求解,第一種方法計算量較大但可廣泛應用於各類題目,而第二種方法往往計算量較少較易得出準確的答案,但對題目本身的要求高,在滿足相應要求時才可使用簡便方法.當一種方法或一種理論在普遍的情況下均成立時,一般來講,對於特殊情況也同樣適用.特殊與一般思想在選擇題的求解中運用較多,可以將這種思維推廣到主觀大題中,同樣可以獲得較為簡便的方法.

2.數形結合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分析與應用

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一直是高中數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大學聯考考查的重點.數形結合思想的中心就是以形助數、以數助形,將數學問題簡單化、形象化,可以快速地把握到問題的本質,作為一種優化解題的思路被廣泛運用與題目的解答中,可以幫助高中生在問題陷入僵境時尋找突破口.

3.極限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分析與應用

極限思想在高等數學當中是一個極為重要、基礎的思想,很多問題解題之始就是利用極限的相關知識進行的.同樣的,極限思想在高中數學中也有所體現,是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在遇到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時,使用極限的思想方法往往可以使難題迎刃而解.極限方法有助於人們在有限中認識無限,在近似中認識精確,在量變中認識質變,是一種辯證的方法.不少利用一般方法解決顯得極其繁瑣的問題運用了極限的思想卻顯得比較簡便,這正體現了極限在數學中的別樣魅力,高中學生應學會利用極限解題,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結語

總之,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與指導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只有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學生才能真正具備獨自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要努力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儘快領會數學思想,從而形成紮實的數學功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論文 篇四

摘要: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真正構建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文章首先闡述了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應遵循的原則,然後提出了國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包括興趣教學、問題教學、分層教學、情境教學、實踐教學五個方面。

關鍵詞:

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唯有不斷更新數學教學方法,國中數學教師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步伐,打造教學效率更高、教學質量更佳的數學課堂。對此,教師應轉變自身教學理念,確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認識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間差異,注重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熱情,調動學生圍繞數學問題展開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興趣,從而切實構建國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應遵循的原則

(一)學生主體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國中數學教師突破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地位極其被動的侷限性,認識到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並採取有效手段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作用,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數學課堂教學,從而為數學課堂注入活力,切實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落實學生主體性原則,國中數學教師應着力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熱情,重視加強課堂互動,以提升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1]。

(二)尊重差異性原則尊重差異性原則要求國中數學教師看到學生個體間在數學實際水平、數學學習能力、對於數學科目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及個人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差異,改變過去“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為不同的學生設置異質化教學目標、採取異質化教學措施,使數學教學更具針對性,從而推動全體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三)直觀生動性原則數學科目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於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直觀生動性原則要求國中數學教師將內在邏輯嚴密而較為抽象難懂的數學公式、數學原理、數學規律進行直觀轉化,以促使學生加深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2]。為落實直觀生動性原則,國中數學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融入數學知識應用實例,向學生展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四)創新實踐性原則創新實踐性原則要求國中數學教師將“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實際數學問題提供具備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的能力,促進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數學創新實踐”作為衡量課堂教學成效的重要標準,並從這一標準出發對於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和完善。為落實創新實踐性原則,教師需重視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並設計開展多樣的數學動手實踐活動和數學探究活動。

二、國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興趣教學: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主體意識要想實現高效的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師首先必須有效培養學生對於數學學科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課堂教學,以此落實學生主體性原則,並達成改善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3]。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氛圍,或者根據具體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編創趣味性數學遊戲,讓學生在參與數學遊戲的過程中接受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除此之外,國中數學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數學發展歷史中的趣味故事,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勾股定理”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入“畢達哥拉斯數”這一數學史故事,向學生介紹“畢達哥拉斯數”發現的過程及其與勾股定理之間的關係,併為學生展示畢達哥拉斯根據勾股定理所畫出的“畢達哥拉斯樹”,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加深學生對於勾股定理及其反映出的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的理解。

(二)問題教學:合理設計數學問題,有效促進思考問題是思考的起點,國中數學教師要通過對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有機提煉,並結合分析提煉結果向學生提出若干數學問題,以促使學生展開獨立思考,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隨後,教師悉心聆聽學生所給出的思考結論,給予其針對性建議,這樣2020年7月能夠有效加強師生互動,改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收穫成就感與自信心。而有效應用問題教學法實現數學課堂高效教學的關鍵在於合理設計數學問題,為此教師應認真分析數學教材,形成對教材內容的全面把握,從而對學生提出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意味的數學問題。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數據的描述”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仔細分析教材內容後向學生提出以下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閲讀教材、展開數學思考:①你認為將數據整理成統計圖表有什麼意義?相較於直接給出數據,使用統計圖表具有哪些優勢?②你認為條形圖、扇形圖、直方圖和折線圖這四種不同的統計圖表分別具有什麼特徵和優勢?在使用不同的統計圖表描述數據時,分別有哪些注意事項?③在實際數學運用中,應依據怎樣的標準選擇使用統計圖表?請圍繞不同統計圖表的具體特徵,分別舉出一例説明每種圖表的適用場景。

(三)分層教學:科學劃分層級,強化學生交流合作分層教學是對尊重差異性原則的具體實踐,這一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在各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成若干層級,然後再根據不同層級的特徵開展針對性教學[4]。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過往數學測試中所取得的成績初步對學生進行分層,如將最近三次數學測試平均分均在85分及以上的學生分入A層,將三次數學測試平均分在70~84分(包括70分)的學生分入B層,將三次數學測試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學生分入C層,再結合學生的數學課堂表現及其他方面信息對分層進行靈活調整。完成分層之後,教師可以將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搭配,以建立成員間具有差異性的數學學習小組,強化學生間的交流合作,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數學主題探究,並推動數學水平較高、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數學水平相對較差、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取得進步。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數學“鋭角三角函數”這一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分層和分組完成之後,組織學生開展“運用鋭角三角函數和相似三角形相關知識計算房屋高度”的活動,推動數學水平處於不同層級的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就測量方案進行探討,通過合理的分工與協作,自主完成相關數據測量和數學計算,並記錄本組的實際測量結果與計算步驟,再對比計算結果與房屋真實高度之間的差距,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以此切實增強學生對於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這一性質的理解和對於解三角形方法的應用。

(四)情境教學:融入生活實際,創設具體數學情境創設具體數學教學情境是教師通過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實際直觀呈現抽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方法[5]。教師應在瞭解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基礎之上,從多個不同角度對數學知識展開思考,選用最符合具體數學知識點的教學素材完成教學情境創設,從而讓創設的教學情境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更具有趣味性,進而最大化實現教學情境對於降低學生數學知識理解難度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積極促進作用。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數學“二次函數”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張專業運動員投籃動作的圖片,利用學生對於籃球運動的喜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完成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多媒體動畫功能在圖片上完成二次函數建模,告訴學生籃球在入筐過程中經過的路線實際上是一條拋物線,再向學生展示籃筐高度、籃球運動軌跡、籃球運動最高點距離地面距離等,引導學生應用二次函數相關知識和教師所提供的數據計算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從而有效地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

(五)實踐教學:開展多樣活動,提升數學應用能力為了構建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師還需設計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注重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使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課堂時間規劃的合理性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6]。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投影與視圖”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立體模型製作比賽”這一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在課前讓學生準備相應材料,如瓦楞紙板、膠水或透明膠帶、小刀或剪刀等;然後,在課堂上利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組織各個數學學習小組完成立體模型製作;最後,對學生作品進行集中評比,選出優秀作品,以充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創新實踐能力。

三、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國中數學教師只有讓數學課堂的每一分鐘都成為有效教學時間,實現數學課堂高效教學,才能切實達成提高學生綜合數學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必須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尊重差異性原則、直觀生動性原則及創新實踐性原則,通過綜合運用興趣教學、問題教學、分層教學、情境教學及實踐教學的策略,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將學生還原為數學課堂的主體,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真正構建國中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樑玉嬋。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7(6):206.

[2]王金秀。淺析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J]。考試周刊,2017(10):67.

[3]王凌路。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才智,2016(26):51.

[4]海生良。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祖國,2016(19):217.

[5]蔣景昌。國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探討[J]。讀天下,2016(15):102.

[6]朱長東。培養問題意識,深化思維品質: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2):90.

數學論文 篇五

摘要:21世紀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或聽眾的弊端,使學生主動深思理由,成為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去發現理由,分析理由,並且解決理由,讓他們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如何引導與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呢?在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的特點是:有求知 ,但大部分人求知慾不夠強烈,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如果一個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並能付諸於實際行動——學習,那麼還有什麼理由使他成為一個失敗的學生呢?鑑於此,我們教師所應該作的,就是激發求知慾,並引導學生保持和加強求知慾,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創造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雖然是一門抽象學科,但數學也來源於生活。尤其是國小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軌更加明顯。因此,情境教學,不單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記憶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可以給予學生較好的認知形象。國小生愛玩,抽象的道理無法理解,但形象的實體卻能激發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並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後做。如果有4(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1)一個手指。教師接着説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着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麼意思,回答説,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 。

2、肯定深思,給予表揚

每個人都有被別人肯定的 ,國小生尤其如此,尤其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個國小生心底的願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於任何同學的理由,哪怕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只要他們自己動腦筋深思了,我都會給予肯定,給予表揚。

二、合理引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第一作用就是傳道。何謂“道”?“道”,是策略,是認識理由,分析理由,解決理由的方式策略。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傳道。

1、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

在課堂之上,要讓愛動,愛玩的學生集中精神,積極深思,就必須在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主要就是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説。

會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麼理由;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會想,首先要肯想;會説: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説就要去想。在課堂上儘量讓學生多説,就能推動學生多想。

2、培養獨立解決理由的意識

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知識,學會多少知識,都是自己的財富,跟同學,家長無關。面對理由,不愛動腦,稍有困難就求助老師同學,是沒有作用的。要想有所得,必須要經過自己的深思。雖然,有些同學現在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為人師者,必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理由得意識。

三、分類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練習題一般分為基礎練習題,如教材後的“做一做”,可讓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去講和做;變式練習題,如教材中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去講和做;綜合練習題,如教材中帶星號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去講和做。這樣,全體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三點,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着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論文 篇六

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國小生的數學素養之一。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脱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於學生生活實踐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在説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複”,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雲→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並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時,學生對於“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裏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繫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28-96=128-100+4,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4 難以理解。我便設計了一個“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我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28元錢去商店買一個96元的布娃娃準備送給我。媽媽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28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4元,(應加上4元)。所以,多減去的4應該加上。

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讓數學知識迴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税。

2、聯繫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説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為什麼?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繫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户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學生在互相協作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鍛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數學論文 篇七

中高等職業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

摘 要:本文就我國職業教育數學課程如何適應當前職教(特別是2年制)改革需要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探討,提出了職教數學課程的新理念,構建了課程框架,制定了課程目標,並給出了課程綜合化實例。

近幾年來,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較快,但是與國外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相比,我們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現將中高等職業教育中中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總結如下。

1、中高等數學教與學所面臨的現狀

目前,中高等職業院校開設的中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今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一定影響。但從現階段來看仍存在很多需要我們改進的地方。從教學過程發現,大多教師還是以自我為中心,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講解,學生都是被動接受知識,沒時間去思考去探尋,缺少開放和創新的思維,學生上課時覺得上課內容都是書本知識,教師在講解一些重要知識時卻沒有重視,影響後續內容的學習,數學的枯燥和與專業的相關性的缺失,使得大多學生覺得學而無用,從內心排斥數學課程。從教學環節上看,傳統的數學課總是從複習到引入再到推導證明然後舉例練習一套流程,和本科的中高等數學教學沒有差別,體現不出職業教育的特性,大多學生對定理的推導證明沒有興趣,他們在乎的是會解題即可,學生看重的也正是職業教育的理念:重視應用。另外在我們的教學中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嚴重缺失,大多學生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點正是數學教學可以培養的。從數學教學內容方面來看,國內的中高等數學教學教材都如出一轍,諸多理念還是很多年前的,因此這些陳舊的理論和教材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加上固化的知識,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阻礙了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2 、中高等數學課程改革幾點思路

打破傳統高職中高等數學教學內容的單一模式,在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構建高職數學內容體系模塊結構。即基礎模塊(極限與連續、一元微積分,重點是概念、性質及求法)、專業模塊(專業學習必須的數學知識)、數學實驗課(介紹數學軟件的用法)、提高模塊(數學建模),為了實現模式化教學,滿足於不同專業的需要,將不同的專業案例和生活案例應用在教材的編寫中,體現教學性、人文性和實踐性,進而體現出教育教學的本質。

豐富實踐活動,建立數學建模思想,使得學生在工作生活中,利用實際問題所產生的條件,選擇、應用或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根據常規業務、常規工藝和常規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選擇、應用或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通過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是能用於實際的,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將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法、講解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驅動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等)引入課堂,用情境真實的實際問題,創造現實工作生活中待解決問題的情境;用提問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實際應用方面的學習。不同的教學方法其要求不同,在教學時應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在課程的設置上,應從應用出發,不再按照學科的體系來設置課程,應根據專業所需來設置,課程的名稱體現應用的特點。在課程內容方面,應根據應用的需要,捨棄現在以及以後都不會用到的內容和理論。在教育上重視應用,而非不要理論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枯燥地講解理論,而是結合實際應用引導出概念理論。實踐不僅能驗證理論的真偽,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充分掌握了實踐技能的學習。在學生的作業和考試時也應體現出應用的特點。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去學習,並能舉一反三。

與專業結合,體現數學服務專業的理念,數學課的教學應是在將學生的數學知識同專業需要相結合的同時,能體現出數學知識的基礎性和服務的專業性,因此,數學的教學過程應與學生的專業需求相結合,以滿足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為基礎,進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和目標。

進行分層教學,大多學校的專業是文理和各種層次的學生兼收,他們的數學基礎差別非常大,為了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大學聯考成績和入學測試,按照專業相近的學生同班的原則分成了不同的教學班級。有的班級同學數學基礎特別差,他們只學習一元微積分,空間解析幾何等內容,數學基礎較好的一些,他們則增加一些概率統計、行列式矩陣等內容。通過分層教學可克服以往數學課堂教學的不足,消除學生學習中的自卑驕傲等消極的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每一課堂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激發各類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不能過度強調考試,那樣會陷入一種為考試而學習的誤區。在平時注意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給學生一些小課題,讓他們主動思考,查閲資料,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知識面, 本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另外平時上機課介紹數學軟件時,觀察學生使用數學軟件的熟練程度,這些平時成績都要納入對學生的考核成績中。

數學論文 篇八

研究的理論依據。

《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在總體目標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研究的現實背景。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這樣一種事實,就是不同層次的中學生對學習數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直接影響着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更不必談好奇心與求知慾,也無法建立自信心,制約着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提高與發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 北京2015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 中指出:根據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對北京部分地區中國小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1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學業成績不良,專家指出,他們需要特別的幫助數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數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這部分學生會與同齡人在學習上拉開差距。是哪些非智力因素導致了他們學習上的障礙?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出現影響着中學生對數學得學習,因此,對中學生數學學習困難調查與分析的研究很有必要。

研究對象與範圍。

研究對象界定:本校中學生(農村中學)。

關鍵概念界定:數學學習困難(對數學學習態度不良,目的不明確、呈現一種漫無目的的學習傾向,缺乏學習熱情和自覺性、自制性和堅持性差)。

研究的內容:

⑴學生能力影響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數學基礎情況如何?課前是否預習?預習效果如何?課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聽課效果如何?課後作業是否獨立完成?作業質量情況如何?課外習題是否主動完成?

⑵學生自身認識影響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受某些不良因素影響,能否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有無對學習數學的情感?

⑶教師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教師是影響學生對一門學科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教師如何對待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發展?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方式?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能力?

⑷學生家長認識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家長認同的成才標準是什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多高?家長如何認識 讀書無用論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數學成績?

⑸社會環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網絡遊戲對學困生的影響。打工熱潮對學困生的影響。

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觀察法。

(1)確定觀察的目的。在校期間,學生學習數學的舉動。

(2)確定觀察對象。部分中學生。

標籤: 數學論文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reog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