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禮儀論文多篇

禮儀論文多篇

禮儀論文多篇

文明禮儀論文 篇一

前幾天傍晚,我走在一條極其平凡的街道上,白色的紙巾和口袋放肆嘲笑,而夜市上的人們隨着嘲笑聲的增大而繼續亂扔紙巾,有些人士他們則脱掉自己的衣服,上身裸體在大街,有的脱掉鞋子,赤腳在大街。以上表明,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在校的每個人都應該做文明學生,養成文明習慣。

一個國家無論多強悍沒有文明就沒有歷史,就沒有得到人民擁護和讚賞的目光。講文明講禮貌,是做人的起點。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貌開始的。在孩子咿呀學語期間,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禮貌,進入學校,老師教其文明禮貌,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温馨。

怎麼才能做文明學生呢?第一要留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及其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終生髮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古人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學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文明禮貌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又是一個學生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應當從很具體的見到老師,父母主動稱呼,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節做起,逐漸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這也是社會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第二要學會禮貌待人和禮儀。俗話説“小樹不修枝,長大難成才。”同樣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也必須從小培養。禮貌待人就是要會用“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因為這些文雅、和氣、謙虛的禮貌用語會給人一種親切而誠摯的感受。要禮貌待人,就要説話文雅、和氣。説話文雅和氣,也就是講話時要文明,口氣要和藹、熱情、可親。古時候,有一家漁民的漁網破了,那漁民正忙着修補,為了不誤生產,便讓他的大兒子到隔壁張爺爺家去借漁網一用。老大聽後,心想這還不簡單。於是拔腿就跑到張爺爺家的門口,衝着老人粗聲粗氣地大聲嚷道:“嗨!老頭兒,把你家的漁網拿來借我用用!”張爺爺正在屋裏吃早飯,聽到這些話心裏很不高興,想:“這是誰家的孩子,這麼沒禮貌?”於是很生氣地説了聲:“不借!”父親見老大沒借來漁網,便問老大是什麼原因,老大把自己借漁網的經過説了一遍,父親聽後決定再讓他的二兒子去借。老二來到張爺爺家門口,輕輕地敲了幾下門。不一會兒的功夫,張爺爺從屋裏走了出來。老二立即上前向張爺爺鞠躬問好,然後態度和氣地對張爺爺説:“老爺爺我家的漁網壞了,請把您家的漁網借我用一天,用完馬上給您還回來。”老人見老二這麼有禮貌,很高興地將漁網借給了他。老二雙手接過漁網説:“謝謝您!我走了,張爺爺,再見!”聽了這個故事後我讓同學們分成小組討論互相説一説,同樣是借漁網,為什麼老大沒有借到,老二卻順利的借來了。通過聽故事同學們加深了對文明禮貌地認識。

。我們在校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通過各種途徑和努力後,才得以成為長安七中的一員。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着不文明的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白色垃圾。尤其星期日教室裏/校園內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人打掃,仍了又何妨;在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起鬨打鬧,隨意撞壞門窗;在例如,有部分同學隨意攀爬學校牆頭,甚至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害公共財物。所以我們還要愛護環境保護公物。

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現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現代禮儀論文 篇二

禮儀是自古以來人類生活中一直存在的一種規範現象。它之所以一直存在併為人們普遍認可,是因為它既是好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好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近代以來,整個社會生活的日益世俗化和市場化導致了禮儀的日益表面化和商業化,以禮儀為標誌的道德逐漸喪失了它的好生活意藴,對好生活的理解也變得片面化。在人類社會從現代向後現代轉換的今天,我們需要理清禮儀與好生活本原的真實關係,反思近代以來禮儀與好生活的分離,並對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行後現代的重構。

一、禮儀與好生活的關係

禮儀是最常見的日常現象。在漢語中,“禮儀”指禮節和儀式,是“禮節”和“儀式”的複合詞,因此這個漢語詞被英譯為“ceremony and propriety”。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禮節”表示尊敬、祝頌、哀悼之類的各種慣用形式,如鞠躬、鳴禮炮等;“儀式”指舉行典禮的程序、形式,如授銜儀式。顯然,禮節與儀式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區別僅僅在於儀式是更正規的禮節。就其實質而言,禮儀是一種社會規範,是一種應當對他者表示友善和尊重的具有道德意義的要求。禮儀不適用於自我,只適用於他者。這裏所説的“他者”既指他人,包括生活中遇見的各種人,以及歷史人物,如孔子;也指各種羣體,如各種國際組織、國家等;還指事件,包括現實事件和歷史事件,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 週年的慶典。禮儀的形式各種各樣,從最常見的握手、對他人的善意微笑到開國大典之類的莊嚴隆重的慶典,但其本質是相同的,即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對他者表達禮儀表達者(禮儀主體)的友善和尊重態度。

在這裏,友善是前提,它表達對友好善意的關切;尊重是核心,它表達對他者尊嚴的承認和尊重。單純的友善態度尚不成為禮儀,只有在友善的前提下對他者表示尊重,才構成禮儀。而且,這種尊重有一些社會約定俗成的形式,如握手、擁抱、鞠躬和各種儀式等,就是説,禮儀是通過社會認可的禮儀形式表達對他者的尊重的。

二、禮儀與好生活分離的原因和後果

無論在西方傳統社會還是在中國傳統社會,禮儀都被看作是與好生活內在關聯、密不可分的,甚至把禮儀看作是好生活的內在規定性和外在標誌。在西方的古希臘羅馬社會,人們似乎不太重視禮儀問題,但是非常重視“什麼樣的生活是好生活?”“一個人應當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人們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並不相同,但一般認為好生活是德性之人過的生活,因而這兩個問題實質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做德性之人,過德性之人那樣的生活。那麼,德性之人的德性意味着什麼?古希臘認為,德性之人的德性是一個整體,具有統一性,其實質是對德性的本質有所把把握,或者説獲得了有關德性的本性的知識。這即是所謂的“德性是智慧”、“德性是知識”。德性雖然是統一,但它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得到普遍公認的是智慧、勇敢、節制和公正。這四種德性被稱為“四主德”。

亞里士多德更在諸德性之上提出了一種特別的德性,英文中沒有與之嚴格對應的詞,通常譯為magnanimity(高風亮節)。這種德性不是一個與其他德性並列的德性,而是其他德性的“王冠”或“裝飾物”,它能使其他德性更偉大。它是非凡行為者的德性,他在一種非凡的程度上具有所有德性,因而獲得了這種成為非凡地有德性的進一步的德性。對於亞里士多德來説,“這樣一個非凡的人不會去做平常的、無聊的、不引人注目的德性行為,因為他不像平常人那樣從事引起這些平常行為的非道德的生活事務。因而他的德性行為被限定在更輝煌的類型”。

這種人也許就是亞里士多德和希臘人心目中的典型意義的“德性之人”。

三、禮儀與好生活關係的後現代重構

應當承認,近代以來的市場經濟社會的歷史進步意義,它使人從過去的各種束縛中解放了出來,獲得了人身自由;它也使人類擺脱了過去的貧窮苦難,獲得了物質上的富足。市場經濟雖然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但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取而代之的更好經濟形態,因而在可預見的歷史時空內,市場經濟將仍然會是人類的主要經濟形態。因此,當代人類面臨的主要任務也許主要在於如何有效地扼制整個社會日益市場化的態勢,使以禮儀為標誌的道德重新回到人類生活之中,成為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使禮儀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並不是要傳統社會那樣禮儀道德生活與好生活等同起來,一味推崇值得欽佩的生活,而貶低甚至否認值得慾望的生活。傳統社會對好生活理解的最大問題在於,雖然它一般來説肯定好生活是作為整體的人的生活,但它把這種整體生活理解為主要由道德構成的生活,物質生活要麼完全被否定,要麼被看成是無足輕重的。這樣,對一個人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回答,就成了要成為道德之人;而對一個人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的回答,就成了要過道德生活。

今天看來,這種理解顯然也是偏狹的。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作為基礎,人們很難普遍地成為真正有道德的,生活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為整體的好生活。其結果出現的不是普遍有道德的人和有道德的社會,而是道德越來越成為無人信奉的空洞説教,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則利用這種道德的虛偽性謀取私利。

正因為如此,傳統社會無法繼承存在下去,最終為現代社會所取代。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的最大貢獻是使社會和人們普遍獲得了物質生活的富足,這就為構建一種不同於傳統社會那種不人道的道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構建一種與富足的物質生活相一致同時又能提升整個生活的質量和層次的新禮儀,這種禮儀能克服和防範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能使人精神充實,精神需要獲得充分滿足。這就是我們提出的禮儀與好生活關係的後現代重構問題。最後,禮儀在好生活中的定位問題。前面已經談及對好生活有三種不同的理解,顯然後現代社會的好生活是那種既是值得慾望的又是值得欽佩的生活,是這兩種生活的有機統一。

後現代的禮儀所代表的是人的整體生活中值得欽佩的方面,這個方面不是否定好生活的值得慾望的方面,而是以之為基礎、為前提的。它是對值得慾望方面的提升和超越。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禮儀生活大致相當於人的自我實現需要滿足的層次。這種需要的出現和滿足是以基本需要的滿足為前提的。按照這種理論,重建禮儀與好生活的關係,需要努力解決人們的基本需要的滿足問題。從社會的角度看,重建這種關係既需要大力發展經濟,又需要不斷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

從歷史的經驗教訓看,這個問題不解決好,不可能使禮儀真正回到人們的生活。當然,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引導人們不侷限於物質需要的滿足,而要同時追求精神的滿足,追求人格的完善。特別是對於社會中的那些比較富足的人羣,更要通過各種途徑(如教育、政策、措施等)推動他們追求禮儀生活,追求作為整體的人的好生活。

社交禮儀論文 篇三

社交禮儀論文

社交禮儀論文

摘要:社交禮儀在當今社會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掌握良好的社交禮儀規範對於一個人的工作,生活,交際等各方面的發展都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學習並掌握社交禮儀的意義,目的等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社交禮儀;行為規範;關係;大學生

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們都知道我國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古國,一直以來文明禮貌傳統代代相傳,因此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千百年來中國璀璨多樣的傳統文化孕育了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也在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禮儀體系。

當今,在各種信息文化競相綻放的環境下,禮儀的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而能夠嫻熟靈活地掌握禮儀技巧並且得心應手地運用禮儀知識則會對一個人的成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所謂禮儀就是指人們在各種社會交往中為了互相尊重而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和程序,它是禮節和儀式的總稱[1]。社交禮儀是禮儀修養中的一種。

社交禮儀即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2]。隨着社會的發展社交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發揮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通過社交,人們可以溝通心靈,建立深厚友誼,取得支持與幫助;通過社交,人們還可以順利進行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而在大學校園中,我們和朋友、同學、老師們相互交流也是一種社會交往。

社交禮儀的意義主要有四點:

一、社交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範。即社交禮儀是一種約束與規範人的行為舉止的法則。每個人做事的方法方式各有不同,同樣一件事業會因人們的不同處理方法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比如進老師辦公室,應該先敲門,得到允許再進入,而不是直接開門進去,這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社交禮儀。而社交禮儀的遵守就要依靠我們每個人自覺地約束與規範,即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範。

二、社交禮儀表示對他人的尊重。這是社交禮儀的直接目的。尊重是社交禮儀的本質。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精神需求,在社交禮儀中如果我們自身做到了對他人足夠的尊重,那麼,在給他人帶來愉悦和滿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使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融洽,對自己的發展也會有好處。

三、社交禮儀維護社會正常生活秩序。這是社交禮儀的根本目的。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不遵循社交禮儀,以為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難以想象。如果我們能夠自覺遵守社交禮儀,主動約束自我行為規範,那麼我們的社會才會是如今的這樣有條不紊地向前發展。

四、社交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中遵守。這是它的履行範圍。雖説社交禮儀很重要,但它一定適用於一定的範圍,而一旦超出了這個範圍將無法適用。比如在家裏穿拖鞋,而在公眾場合穿拖鞋就顯得失禮了。因此,運用社交禮儀一定要分場合分地點,要靈活運用。

社交禮儀的主要目的有四點:

一、交流信息。交流信息即信息資源共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需要獲取大量的信息以方便我們這樣或那樣的需要。然而,僅憑我們個人直接獲取我們所需的一手信息資源是很繁雜的,也是無法實現的。這時,人際交流就顯得格外重要,而日常生活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比如某一天要停水停電,相關單位是不會直接告訴你的,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樓道里的通知或是其他人那裏得知這一消息的,我們會提前接一些水,準備好手電筒或蠟燭以備停水停電,這樣就避免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措手不及。

二、增進感情。社會交往是一個人與人相互溝通的過程,它是雙向的,需要雙方都投入其中,因此在社交中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會為我們的友誼和感情帶來收穫。比如經常與朋友一起休閒娛樂則會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使雙方更加了解彼此,相處更加融洽。

三、建立關係。社交在彼此熟悉的人中會增進感情,而在陌生人之間,很多時候則會促使彼此之間建立關係。比如在很多情況下會建立商業合作、感情姻緣等關係的紐帶。而當關系建立,我們則要注意跟進關係,加強聯繫,以免忘記,以致淡化關係,失去聯繫。

四、充實自我。在與不同人羣、不同的社會環境接觸的時候,會豐富我們不同方面的經驗,從而豐富我們的人生閲歷與人生情感。

下面介紹幾個社交禮儀的具體相關禮儀:

一、握手禮

握手禮是在一切交際場合使用最頻繁,適用範圍最廣泛的見面致意禮節。它表示致意、友好、寒暄、道別、祝賀、感謝等多種含義。有時候握手往往比語言更具有親和力,更充滿情感。

握手禮的場合:迎送客人、拜訪告辭、久別重逢、初次見面等。

握手禮的規則:行握手禮是存在先後次序,其次序主要根據握手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等條件來確定。通常是上級在先、長輩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級、晚輩、男士、客人應先問候,在對方伸出手後再伸手同他握手,如果兩個人身份、年齡、職務等相仿時,先伸手為禮貌。如果男女初次見面,雙方可以不握手,互相致點頭禮即可。如果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後次序,先伸出了手,那麼另一方應立即回握,以免尷尬。

握手禮的正確姿勢:握手時雙方相距約一步,上身稍前側,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兩人的手掌與地面垂直相握,持續二至三秒,力量適中,注視對方,微笑或用簡單的語言致意或寒暄。

二、鞠躬禮

鞠躬禮是一種人們用來表示對別人的恭敬的致意禮節。

鞠躬禮的場合:莊嚴或喜慶的儀式、演講、演員謝幕等。

鞠躬禮的方式:一鞠躬,行禮時身體上部向前傾斜15―20度,隨即恢復狀態,只做一次;三鞠躬,行禮時身體上部向下彎約90度,然後恢復原樣,如此連續三次。

鞠躬禮的正確姿勢:行禮者和受禮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視和環視,行禮時不可戴帽,脱帽所用之手應與行禮之邊相反,行禮者在距受禮者兩米左右進行。行禮時,以腰部為軸,頭、肩、上身順勢向前傾約20度至90度,雙手應在上身前傾時自然下垂放兩側,也可交叉相握放在體前,面帶微笑,目光下垂[3]。

三、介紹

介紹時社交場合中互相瞭解的基本方法。通過介紹,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便更好地交流,更好地深入瞭解彼此。

自我介紹:時間應選在對方有時間、心情好、有認識你的興趣的時候。態度要親切、友好、自信。內容包括姓名的全稱、供職單位、負擔的工作。

禮儀就彷彿一張人際交往的明信片。尤其是社會交往,它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因此禮儀又是一張我們人生的通行證,它能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從而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與人生。在這個發展迅速,注重人際關係的社會中,社交禮儀無疑成為每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

作為當代大學生,社交禮儀對我們來説更是至關重要。有利於我們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形成和諧美好的氛圍,從而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成長。有利於促進我們大學生更好地與社會接觸,鍛鍊心智,增強心理承受力。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禮儀修養,一個人只有擁有良好的禮儀修養,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自身的氣質,更好地為他人所接受所喜歡,從而塑造更好的自我,實現更有價值的人生。(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遼寧;瀋陽;110034)

參考文獻:

[1] 黃菊良:《大學生禮儀修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 王華,鄧自新:《現代社交禮儀》,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3] 王華,鄧自新:《現代社交禮儀》,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wkn6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