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論文題目:黃河流域經濟帶區域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問題研究

論文題目:黃河流域經濟帶區域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問題研究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黃河流域經濟帶區域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問題研究

擬開展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近年來,包括黃河流域在內的中國整體生態環境改善顯著,流域經濟帶的污染產業卻呈現出由東向西的轉移態勢由此將帶來生態風險與經濟發展的嚴重衝突,會阻礙黃河流域重大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通過區域協作實現生態治理,並不斷提高黃河流域的城市創新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模式轉變,讓創新驅動成為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橫跨我國東中西部三個區域。黃河流域經濟帶具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生態地位突出,是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區域。

我國已經進入經濟新常態,近年來,黃河流域各省(區)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黃河流域的治理與發展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治理水土流失與污染和懸河改造,而是面臨着新舊動能轉換、縮小區域發展差異、綠色轉型發展和增強發展可持續性等諸多重大問題口。因此,近年來,黃河流域經濟帶施行了工業承接措施。

工業承接是基於比較優勢視角的產業升級措施。

產業升級通過生產要素改進、結構改變、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提高、產業鏈升級促進經濟創新驅動發展。黃河流域經濟帶通過區域工業承接措施造成的區域污染轉移問題對黃河流域的生態治理產生了新的挑戰。通過研究此課題,瞭解其中的要素稟賦與因果關係,對於新時期黃河流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矛盾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驟:

(1)收集相關資料,查閲文獻、期刊等。

(2)整理各大城市年鑑表的相關經濟數據,進一步瞭解黃河流域經濟帶各個城市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問題的現狀。

(3)整合分析數據資料,總結分析的結果,提出對策建議。

研究方法及措施:

(1)歸納比較法。在系統梳理和分析國內外關於環境污染影響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提出問題,為後續章節中的理論分析、模型構造以及實證檢驗奠定基礎。

(2)理論分析與經驗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結合黃河流域經濟帶地區產業發展特點、環境污染現狀和環境規制的標準,建立環境污染影響機理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利用國民經濟發展宏觀數據庫和主成分分析法,計算環境污染綜合指數,構建經濟增長、產業轉移、結構變化與環境污染的實證分析評價指標;利用所構建的環境影響指數,定量分析黃河流域上、中、下游產業結構演變的環境效應。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在定量分析黃河流域經濟帶經濟增工業產業轉移與結構變化對環境污染影響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我國產業發展與環境管理新要求,提出促進我國黃河流域經濟帶產業發展和環境優化的政策建議。

根據不同的研究內容,本文主要採用定性與定量、理論與實證、統計分析與計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研究內容:環境污染影響機理的理論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經驗比較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2)研究內容:承接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產業轉移規模的度量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描述統計、結構分析

(3)研究內容:環境污染綜合指數的研究

研究方法:描述統計、主成分分析法、文獻資料法

(4)研究內容:環境污染影響因素分析

研究方法:固定效應模型、單方程模型、時間序列分析、推斷統計

(5)研究內容:產業結構變化的環境效應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描述統計、理論分析、環境影響指數(IISE)

(6)研究內容:環境優化的政策建議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歷史和制度分析

論文擬定提綱

緒論

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的現狀分析

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承接的現狀分析

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污染轉移的現狀分析

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的理論分析

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承接的分析

2.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污染轉移的分析

(四)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的數理實證分析

(1)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承接產業轉移規模的度量

(2)黃河流域經濟帶環境污染綜合指數的研究

(3)黃河流域經濟帶產業結構變化的環境效應

(4)黃河流域經濟帶環境污染影響因素分析

(5)黃河流域經濟帶環境污染影響機理的分析

(五)黃河流域經濟帶工業承接與污染轉移的政策建議

1.工業承接與環境相協調

2.污染轉移的治理根據當地實際影響因素與實際相結合

四、研究與寫作計劃

1、12月19日前,查找相關資料,撰寫任務書。

2、1月5日前,完成開題報告。

3、1月25日前,完成初稿。

4、2月7日前,完成定稿。

5、3月1日前,完成最終稿。

五、參考文獻

1.李玉紅.黃河流域干支流水污染治理研究[J].經濟問題,2021(05):.16011/.2021.05.003.

2.姜安印,胡前.黃河流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適宜性路徑研究[J].經濟論壇,2020(05):48-55.

3.白璐,孫園園,趙學濤,喬琦,李雪迎,周瀟雲.黃河流域水污染排放特徵及污染集聚格局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20,33(12):.13198/.1001-6929.2020.10.23.

4.成艾華,趙凡.基於偏離份額分析的中國區域間產業轉移與污染轉移的定量測度[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05):49-57.

5.許正鬆.經濟增長、承接產業轉移、結構變化與環境污染[D].江西財經大學,2016.

6.閆柄伏.跨域水污染治理中的府際合作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7.

7.周亞敏.環境規制與產業鏈轉移的關係辨析——基於產業鏈完整性和安全性視角[J].城市,2021(05):71-79.

8.姚從容.產業轉移、環境規制與污染集聚:基於污染密集型產業空間變動的分析[J].廣東社會科學,2016(05):43-54.

9.劉滿鳳,黃倩,黃珍珍.區際產業轉移中的技術和環境雙溢出效應分析——來自中部六省的經驗驗證[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03):60-68.

10.傅為忠,邊之靈.區域承接產業轉移工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及政策效應研究——基於改進的CRITIC-TOPSIS和PSM-DID模型[J].工業技術經濟,2018,37(12):106-114.

11.嶽立,苗菊英.雙循環格局下區際間工業轉移和承接態勢與匹配[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1,36(09):45-56.

12.樑樹廣.承接產業轉移的環境效應及其區域差異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04):.16797/.11-5224/c.20161011.009.

13.周名力.產業區域轉移中污染轉移問題探究[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6.

14.黃燕芬,張志開,楊宜勇.協同治理視域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歐洲萊茵河流域治理的經驗和啟示[J].中州學刊,2020(02):18-25.

15.陳曉.長江經濟帶工業轉移與綠色承接實證研究[D].武漢大學,2018.

16.王清清.承接產業轉移環境效應與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D1].安徽理工大學,201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5e6m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