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土地調查工作報告精品多篇

土地調查工作報告精品多篇

土地調查工作報告精品多篇

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篇一

從家庭聯產到勞責任制以後,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靠土地吃飯、土地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出門打工叫副業,到現在所有勞力幾乎全部出門打工,土地僅靠在家的老弱病殘人士種植,甚至發生拋荒現象;年輕人不想也根本不會種植土地,這一部分年輕人佔95%左右,我國農民在1——2代後,農民種地這個古老的技術“活兒”面臨失傳的危險。

在新形勢下如何抓好土地流轉工作,是基層財經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國農村居住環境較差,特別是我國貧困山區農民居住環境極其惡劣,80%的農民住在貧困山區的山上,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落後,更談不上經濟條件,農民大多數並不富裕,貧困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許多現實困難。從改革開放以後農民從依賴土地生活到主抓經濟收入,發生了翻天腹地變化,現在農村外出人口占農村人口的30%左右,18歲到45歲的青年、中年男女幾乎全部出門打工,而全家外出農户佔農村總户數的15%左右,在家的全部是婦女、老人、孩子或者是體弱多病,不能出門打工的人。雖然出門打工給農民帶來了一部分經濟效益,但是也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土地是國家根本命脈,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而現在貧困山區的年輕人全部出門打工掙錢,根本沒有年輕人想做農業生產、也根本不會做農業生產有關的“技術活兒”,中國山區年輕人再有1——2代人,到二十一世紀末期,農業生產這一種古老的特有技術“活兒”在山區年輕一代人的身上將會失傳,到那時候山區土地命運不敢想象,農民基本生活糧食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影響了農民羣眾農產品的安全供給,就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和諧。雖然現在國家給以農業生產很多的優惠政策,如減免農業税、特產税等,雖然減輕了一部分農民負擔,增加了一部分農民收入,但是與羣眾實際生活需求相差太遠,對貧困山區來説是杯水車薪,對現實困境根本改變不了多少。因為農業生產是一個週期長、見效慢、效益低、很多時候種在人收在天也就是説受氣候影響很大的弱質產業。在山區一畝田地正常年景全年純收入在800——1000元之間,還趕不上出門打工10天的收入,並且農業生產得一年四季付出沉重的體力勞動,如果遇到天干雨澇連生產投入資金都得賠進去,更談不上一年有多大的收益。所以現在農村只要具有正常勞動力的羣體,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掙錢。現在農民出門時有的將土地託付給自己信任的人,有的乾脆拋荒,使很多土地沒有通過正常的途徑流轉,因為農户有兩怕:一怕喪失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保障線”,外出打工後寧願拋荒也不願意轉包出去,加之農民防備出門打工沒有賺到錢的時候,回到家裏隨時可以種到土地,不會與別的農户扯皮,以免傷害鄰里之間的情感;二怕土地流轉後,一旦土地被租用得不到全部補償費。農户與農户之間土地流轉大多數是口頭協議,很少經過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合同約定,使土地流轉的權、責、利不夠明確,一旦出現糾紛很難協調。從而出現了“要轉的,轉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的現象。山區土地流轉滯後的主要原因是,山區農村自然條件制約了土地流轉。由於山區地理條件的限制,山區土地大小、形狀不一、遠近不同而且分佈十分零散,每户最少的有4—5塊田地,多的有7——9塊田地,零散的土地不能、也不利於流轉,更影響了新農村建設步伐,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一是繼續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方針政策,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不僅要保持現有的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給農民一個“定心丸”,使農民自己能夠充分支配、自由流轉自己的土地。

二是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村的優惠政策扶持,繼續加大種糧補貼扶持力度,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三是加大政府資金投入,以突出重點為原則。集中有限的資金用於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大對貧困山區交通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交通不暢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山區村級集體經濟底子薄弱,修路成本高,一公里路需要二十一萬元左右,國家每公里補助十一萬元,村級集體至少每公里要付出十萬元,以平均每個村五公里測算村級集體需要支付公路款五十萬元,五十萬元對一個貧困山區的村級集體經濟來説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本無力負擔。國家只有讓農民羣眾有一個較好的居住環境,改善了現有的生活條件後,才能留住年輕人的心,使他們能夠安心的在家務農。

四是加大土地流轉工作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農户主動參與土地流轉。目前土地流轉最大障礙是思想認識不統一;一方面幹部思想有誤區,認為土地流轉工作是農民自己的事情,政府、村集體沒有必要干預;另一方面流轉雙方各有擔心,農户怕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保障,承包方怕政策不穩定,農民扯皮。為了保障土地流轉雙方利益和合法權益,要加強農村《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 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羣眾的法律知識和守法、維權意識。現在對農民閒置、拋荒土地失去約束力,沒有組織機構進行監管,農村組織機構應對閒置、拋荒土地的農户實行停發各種惠農補貼資金,並對閒置、拋荒的土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徵收土地閒置費,迫使農民出門時將土地正常流轉。

五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機制,規範土地流轉。

作為農村土地流轉主管部門的基層財政所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收集供求雙方有關信息,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平台,並且利用先進的電子化工具建立起土地流轉數據庫,為供求雙方提供有關的信息,使土地流轉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並逐步走向市場化流轉,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

六是制定土地流轉基本原則。土地流轉的基本前提是要確保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長期穩定,所有權不變;在此基礎上尊重農户意願,確保農户利益,因地制宜地對土地流轉做好分類指導工作。一要堅持“自願、依法、有償、公平、公正”的原則,尊重農民願意,遵守操作程序,既要保障農民的流轉權利,又要保障農民的合法收益;二要在組織方式上堅持農民自願的原則,不侵犯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三要堅持“鼓勵、支持、引導”的原則,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切實保障農民根本利益;四要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

七是發揮土地規模效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實行“國家扶持、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積極參與”的發展機制,大力引導農民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規模經營。而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的關鍵在於招商引資,沒有企業和承包大户大規模的經營,山區農村土地流轉將變成“紙上談兵”,只有引進企業參與土地開發經營,才能使土地流轉工作有序進行,只有發展規模經營才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其次在保證農户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連片的土地統一規劃,統一整理,將高低不平的土地整平連片,將各户原先小塊、零星的田地集併成大田便於管理,可採取統一組織,統一發包給一位或者多位經營能手經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

八是建立健全土地糾紛調處和仲裁機構,及時化解各種矛盾,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基層財政所應該和各個村委會加強聯繫,隨時掌握各個村的土地流向及動態,盤好盤活流動田地,並抓好土地流轉的合同簽訂、鑑定、檔案管理、糾紛調處等日常指導和管理工作,及時有效地解決土地流轉糾紛,規範流轉雙方的履行合同行為,確保土地流轉工作依法、自願、規範進行健康發展。

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篇二

到年底,全村土地經營權流轉604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33.97%,流轉土地農户183户,佔全村總農户數484户的37.81%。其中:大宗土地經營權流轉四起,流轉土地農户153户,佔全村總農户數484户的31.61%,流轉土地面積58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32.62%;農户之間零星的土地經營權流轉30户,佔全村總農户數484户的6.20%,流轉土地24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的1.35%。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形式主要為為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土地經營權流轉後的用途為農業用地。

1、大宗土地經營權流轉已開始起步。從20xx年至20xx年村委會班子成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國家出台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解放思想,結合村情,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抓住機遇,深入到户宣講土地流轉政策。先後引進現代農業展示園、御景園、脱景園和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等企業實體,落户村,形成了“三園一社”以土地流轉為為基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格局。大宗土地經營權流轉四起,流轉土地58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1778畝的32.62%。涉及農户153户,佔全村總農户484户的口31.61%。

2、土地經營權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效益增加。村大宗土地的流轉,使土地規模經營效益凸顯。一是大宗土地的流轉,使土地的投入加大。承租土地的企業對土地進行平整和水、電、路、溝的綜合整治,以及高效農業設施的引入,對土地的投入不斷加大。年,現代農業展示園入住該村,租地210畝,並對流轉的土地進行水、電、路、溝的綜合整治,並根據全縣經濟發展的要求,引進高農公司、赤誠生物、縣農科所等七家企事業單位入住展示園,進行花卉、優質茶苗、五倍子、油茶苗的培育,投入500多萬元,產值近1000萬元。二是土地經營權流轉户的年收入增加。土地流轉户土地收益穩定。土地流轉户每畝土地的租金為500元,加上國家的各項惠農補貼60元左右,土地流轉户每畝土地的固定收入可達560元左右;土地流轉户務工收入增加。農户的土地流轉後,承租土地企業的用工都優先僱用土地流轉的農户,使其在獲得穩定的土地收益的基礎上,又取得了相應的務工收入。年土地流轉户在展示園務工收入户平達17000元。其中最高的户達20000元,最低的户也有3000元。

3、土地經營權流轉,土地規模經營為當地農業持續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一是土地規模經營的示範。年,隨着現代農業展示園在該村流轉土地210畝,土地整治、現代農業設施的引入,不斷髮揮了土地規模經營的效益。隨後御景園、拓景園和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等企業實體分別與該村農户簽訂了大宗土地流合同。年,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將總部遷往村,一期流轉土地80畝,建高標準的蔬菜示範基地,並逐步向周邊幅射,帶動全村、全鎮乃至全縣的蔬菜發展。二是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示範。土地經營權流轉,使企業實體加大了投入,共建高標準大棚22000平方米,封閉式育苗間700平方米,引進高科技農業栽培技術,對茶苗進行無性系繁植,運用浮法穴盤育苗技術進行煙苗、香葱等經濟作物的育苗,為我縣支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技術支撐,也使新的農業技術得到了推廣、示範。

4、土地經營權流轉,凸顯四大效應。土地經營權流轉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大大提升了土地流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蓄積了農業發展後勁,顯四大效應。一是促進了規模化、區域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通過土地流轉,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經營模式,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展示園成為我縣茶葉、煙葉、香葱的種苗繁肓基地和新的農業技術的培訓示範基地。二是促進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特色生態無公害農業。藉助業主投資農業生產,提高了農業的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興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建高標準無公蔬菜基地,其產品一直銷往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今年將銷往香港市場。三是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業主將流轉來的土地作為“生產車間”,將產品及時推向市場,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擴張。四是加快了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成功流轉土地的農民,每年除了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以外,還可以到業主基地從事生產勞動,由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同時,隨着土地的流轉,農民也把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轉嫁到抗風險能力強的業主,獲得穩定的收入。

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篇三

根據市、縣《關於做好全市規模經營情況調研的通知》的要求,我鎮認真組織對全鎮目前土地規模經營性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簡單地彙報如下:

我鎮地處縣城東部,與鹽城、泰州、淮安三市交界,先後由原射陽、天平、水泗三個鄉鎮合併,現有版圖面積194平方公里,34個行政村(含3個居委會),全鎮農業人口8.21人口萬人,勞動力4.98萬人,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2.05萬人,外出務工勞動力2.95萬人。20xx年全鎮農業總產值598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22元。全鎮現有耕地總面積8.53萬畝,土地集中經營面積5.89萬畝,其中經營30畝以上的有60個,50畝以上的55個,100畝以上的有40個,200畝以上的有37個,500畝以上的38個。集中經營的土地常年用工577人,人均年工資8500元,季節性用工134198個,發放工資總額174.6萬元。土地集中的主要途徑是轉包、租賃、入股等形式。逐步將土地向種田大户集中,便於耕種。

1、推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隨着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加快,隨着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步由一產向二、三產業轉化,勞動力的變化和轉移,土地流轉已成為今後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流轉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收益權不受侵佔,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當前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一種完善措施。我們鎮於今年七月在戴莊村成立了“戴莊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之後我們認為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方面從效益的角度看,可以確保土地有充分的使用,對原有多户所有,過於零碎的土地集中起來,由合作社組織經營或向社會招標,讓有經濟實力、有經營頭腦、有對路項目者應標經營,可以推動規模種植,實現科技興農,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不斷開拓新的農產品項目,逐步向市場化轉化,最終還可以提高經濟效益,讓原承包户,也就是股東,從收益上得到更多的實惠。另一方面,從土地經營和管理權的角度看,目前通過股份合作形式,使每個村民變股民,股份合作制集中股民的意願進行運作,這樣農民都能真正當家作主,切實維護好自身的權益。

2、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做生態旅遊文章。

近年來,我鎮政府租賃了衝林村1200畝土地,充分利用“中國荷藕之鄉”的無形資產,在該區域建設了荷藕生態旅遊觀光,該區域周圍無任何污染,空氣新鮮、水質清晰。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為招商大造平台。

3、加快擴大勞務,是緩解土地資源矛盾,逐步實現土地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

我鎮水面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耕地只有1畝左右。隨着農業生產技術含量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增多,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農民隱性失業的問題比較嚴重。事實證明,凡是勞務輸出人數較多的村,老百姓都忙着外出掙錢,相互“攀富”,村裏閒雜人員少,資源糾紛少,家庭和睦,幹羣關係融洽,社會安定。近幾年來,我鎮農村基層幹部克服了勞務輸出是個人行為與集體無關的片面認識,克服畏難情緒,從農村發展和穩定大局出發,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勞務輸出工作的主動性,幫助農民消除思想顧慮,努力疏通勞務輸出渠道。制定了激勵措施,促進農民儘快走出家門勤勞致富。各村支部書記親自負責勞務輸出,並指派一名主要幹部具體抓,做到有人管事、有人辦事,從根本上解決了勞務輸出一盤散沙的現狀。同時還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本地傳統特色,由鎮勞動部門選擇一些工種作為重點,開展技能培訓,堅持先培訓,後輸出,根據採集的崗位信息,組織輸出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培訓。全鎮目前在外務工人員為2.95萬人,佔總勞力的59%絕大多數人員都將承包田轉包給親戚、朋友代種,還有的通過流轉的形式,交給了村集體統一發包,全鎮規模經營流轉面積為56348畝,佔總面積的65.8%。

前幾年,農民由於税費上交負擔重,農副產品的價格低,種田幾乎年年虧本,有一部分農户不要承包田,有的自己轉包,有的直接丟下承包外出務工,因此,由村集體進行對外招標發包。近年來國家減輕了農民負擔,免交農業税,同時還對種糧田户給予補助,目前農民都要田,造成與村集體爭資源,由於通過招標已簽訂承包合同,目前無法終止,造成上訪率上升。

1、繼續鼓勵農户從事二、三產業,將土地向種田大户集中。

2、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來源,通過流轉的方式由村集體統一發包,將發包所得分配給農民,讓農民收益。

3、繼續推進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讓所有農民參與入股,共同管理。

20xx年九月十三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mwrwl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