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二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精品多篇)

二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精品多篇)

二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精品多篇)

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 篇一

認識時間這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的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繫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來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人們認識時間的經驗和習慣。

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60個小格;能夠認識整時和半時,知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5分5分的認識時間探討1小時=60分。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時間。例如:利用第二節上課的時間9:30引入,拓展應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時間的安排使學生能夠根據情境圖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估計時間的範圍,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增強學生認識時間的興趣。

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對學生的生成進行討論、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學8:15分的認識。

在教學時運用實物鍾、鐘面模型、多媒體直觀的演示,使學生清晰準確的認識時間。例如在教學5分5分的認識時間時,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在認識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5分5分的認讀時間時運用了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難點。在拓展應用中既對新知進行了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德育薰陶。

本堂課的缺點:

1、教學時板書還不夠規範,每個鐘面模型下時間的兩種寫法板書不全。

2、在教學1小時=60分時提問的語言不夠準確,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 篇二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灰灰熊設計的作息時間表這個故事引入新課,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 篇三

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建立一時,一分的時間觀念,能讀出鐘面上的幾時幾分。

落實1時=60分時同學們掌握的較好,可是孩子在讀幾時幾分的時候就出現了錯誤,例如7時35分40分都能很好的讀出來,可是在讀7時50分,55分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出現了錯誤,他們認為是8時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為時針接近8,也就是在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這一塊內容沒有落實好,孩子沒有觀察出來時針的變化,最後只好説看時針走過了7,走到8了嗎,沒有走到8,那就是7時55分,但到下課仍有很多孩子沒有弄明白。

在第二節課又在三班換了一種講法就是如果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才是8時,現在分針沒有走到12,那就沒有到8時,那就是7時55分。

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 篇四

在“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裏,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説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錶”提供了經驗基礎。

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比一比、説一説,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上認識時間教學反思如何寫 篇五

1、讓自己的課堂更真實。

所謂的真實,應該是面對學生的真實的認知起點,展現真實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我們不能無視於學生的學習基礎,不能把學生當成白紙和容器。隨意刻畫和灌輸。更不能死抱教案一問一答。牽着學生鼻子走,這樣我們會把“人”教“死”了,這也是為什麼對我們備課提出備學生的要求,第二次嘗試雖然沒明顯的複習痕跡,但其實也都是建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與知識基礎上的,承認他們的知識功底,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要讓自己的課堂動起來。

這裏是指“互動”。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好的數學老師應該營造一種生動的數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在這種討論或交流中,我們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與知識互換,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在第二節課中我就採用的是生活的,對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課堂更體現了活力。

3、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耐心與智慧。

其實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預設與複製的生命歷程。我們應該讓孩子對你的課堂印象深刻。所以課前教學設計成為重要。備課要全、深、細。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上的遊刃有餘。我們只能運用教師的智慧與耐心引導學生,使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4、也是最深的體會。情境的選擇與應用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它是促使和引導學生積極置身於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創設可能只不過是一幅供學生欣賞的美麗圖畫而已,無法點燃學生心中探究慾望之火。比如説做法一中的情境圖。只是單純的呈現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可能很被動。新課標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而對於處於不同年齡層次的國小生來説,現實的含義又是不同的。對低年級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與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或物,顏色,聲音。動畫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內容,所以我選擇了幻燈片的教學手段,並且以現代感極強、時下最轟動的動畫片為餌,以激起他們內心主動探究的願望。

所以説教師要善於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產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體驗的數學事實。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還學生一個新奇、美麗、富有童真和靈性的數學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35n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