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 篇一

週一的早晨,我催促兒子趕緊把自我的那些寶貝們收進書包裏,兒子卻沮喪的説:教師説了,幼兒園規定以後都不能帶書包到幼兒園了。

我有些驚訝,可是我沒有表現出來,我對兒子説:哦,可能是幼兒園怕小朋友們每一天背個書包挺累的吧。兒子反駁我的想法:我們根本就不嫌累嗎。可是説雖説,兒子還是聽教師的話,沒有帶書包到幼兒園。我猛然想到週五午時離園的時候,軒軒媽媽對我説了一句話:王教師,明天還是讓軒軒帶書包來園吧,要不然他早晨鬧得厲害。我當時表示同意,能夠帶書包來,此刻想來自我當時的做法有些魯莽。我趕緊打電話問同事:幼兒園是不是新出台了規定,不允許孩子帶書包到幼兒園。同事回答説有這個規定,主要是為了避免國小化傾向。

對於幼兒園的這一做法,我表示理解,可是也有一些個人看法:“書包”這個物品,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説可不是簡單的學習用品,更多的是連接家庭和幼兒園的一座小橋樑,是幼兒在幼兒園的一個私密空間,是一個盛着他們的祕密、他們的歡樂和成長的“百寶箱”。

看看剛入園的小班孩子帶來的書包,那可稱得上造型奇特,有小熊的、芭比娃娃的、小恐龍的、小烏龜的等等。他們的書包都比較袖珍,裏面裝着孩子們喜歡吃的一些小食品、玩具,更多的是裝着備用的衣褲。這些書包成了小朋友離開家後的寄託和依靠,把書包拿在手裏,玩着從家裏帶來的玩具,吃着從家裏帶來的棒棒糖,誰也不哭不鬧。

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升入中班,他們感覺這些玩偶造型的袖珍書包,盛不下自我更多的祕密了,他們換上了空間更大的書包,這時候玩具和食品不再是主流,孩子們更多關注自我的興趣,期望從夥伴中找到自我的“知音”“知己”。女孩子們帶的更多的是一些小畫帖、小發卡、項鍊、橡皮泥、或者是自我最喜歡的故事書;男孩子們更多的是帶奧特曼玩具、奧特曼書籍、溜溜球、變形金剛等等。進餐後,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從書包裏拿出自我的東西,邊玩邊看,邊相互交流自我的想法,一派自得其樂的場面。

到了大班的時候,孩子們更加有自我的主見,書包裏面的物品能夠説是五花八門、別有乾坤。書包不僅僅比以前更大,並且盛放物品也更具層次感:圖畫本、油畫棒、鉛筆、水果橡皮、水彩筆、鉛筆刀、書統一放到大袋子裏,上頭的一個袋子裏大家幾乎都放的是收集來的'卡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植物大戰殭屍的、鎧甲勇士的、穿越火線的、變形金剛的等等。旁邊的小袋子裏面放的是鬥獸棋、撲克牌、溜溜球等等。每到用餐後或者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大家都會鑽進自我的一方小天地,三個一羣、兩個一夥的玩起各種遊戲,頗有非誠勿擾的架勢。

瞧,小朋友的百寶箱作用還是挺大的吧。它就像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夥伴,默默的陪伴着孩子滿滿的長大!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環境:

幼兒區域活動中……

觀察對象:

遊戲中的部分幼兒(4—5歲)

觀察目的:

傾聽幼兒的遊戲語言,瞭解區域遊戲開展的情景,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遊戲。

觀察策略:

區角遊戲時進行指導性觀察

觀察實錄:

我常常在想:孩子們喜歡區角遊戲,除了對豐富的遊戲“道具”感興趣外,最大的誘惑恐怕就是孩子們能夠在遊戲中體驗到自由與自由交流的歡樂吧。於是,我有意關注了一下幼兒在區域遊戲中相互交流情景,並適時進行指導。具體如下:

片段一:

建構區中,小予、希希、樂樂、果果幾個人正在忙着建構自我的家。小予:“我家就住在幼兒園旁的小區裏,你們都很熟悉吧,咱們就搭那裏好不好”樂樂:“我不想搭你家,你想想,你家我又沒有去過,有什麼特點我都不明白,怎樣搭啊一點意思都沒有!”説完一扭頭。小予:“老希,你説我們搭什麼”希希:“我覺得樂樂説的挺對啊,雖然我去過你家裏,可是他們並沒有去過啊。”小予:“我和希希都住在那裏,我覺得那裏的房子都差不多,我們想象一下吧!”希希點了點頭,應了一聲:“對啊。”這個時候,站在旁邊一向沒有做聲的果果説:“那到底怎樣辦好呢因為我家也不住在那裏啊,我家住在東亭那邊。你們去過沒有啊”大家同時搖了搖頭。樂樂不服氣的對我説:“我又沒去過他們家,我怎樣搭呀”説完雙手一叉腰,撅起了小嘴。看到那裏,我説:“你們都生活在不一樣的小區中,而每個小區的房子特點也都不一樣,不如把你們所住的小區中有特色的建築物組合在一齊,我們創立一個新的小區,你們覺得怎樣樣啊”我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同和肯定,於是大家興致很高地搭建起了新小區。

片段二:

理髮店裏,理髮師柯斯桐正在詢問顧客阮紫苓:“請問,有什麼需要幫忙嗎”紫苓含蓄的説:“我想洗頭。”柯斯桐笑了笑説:“我是理髮師,不負責洗頭髮,你去那邊找關亦晨吧,她是洗頭的。”紫苓走去洗頭去,看着關亦晨説:“我要洗頭!”關亦晨説:“好的,你快躺下。”紫苓躺下後,關亦晨有模有樣的開始給紫苓洗頭,邊洗還邊關心的問道:“水燙不燙你的頭哪裏癢”頭髮洗完後,理髮師柯斯桐已經在旁邊等候了,她拉着紫苓的手走到鏡子跟前:“你想要什麼樣的髮型呀”紫苓不好意思的説:“我要扎公主頭!”這個時候一向在理髮店裏轉悠的劉懿萱走過來説:“柯斯桐,我幫你吧,我們一齊幫她弄公主頭。”

片段三:

超市遊戲中,我隨手拿起一瓶“旺仔”牛奶問“售貨員”趙勒罡:“牛奶怎樣賣啊”他答:“3元一瓶。”我又問:“便宜點行不行啊”“那就2塊8角錢賣給你吧。”我繼續追問:“能不能再便宜點啊2塊錢吧”趙勒罡毫不客氣的對我説:“不賣。”

分析與措施:

由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幼兒在區角遊戲中體驗到的最大的歡樂就是他們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自我的想法,他們會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和對主角的理解投入到遊戲中,從而對所扮演主角的言行進行詮釋。例如:片段三中,“售貨員”能夠根據自我的意願選擇要不要以更低的價格“賣”掉那瓶牛奶,而不必顧及“顧客”的真實身份——教師而給予遷就。

在某些時候,幼兒常常會受制於教師提出的各種規則,讓他們有了約束感。而區角遊戲使他們有了相對獨立的“私人空間”,在這個獨立的空間中,他們能夠擺脱掉現實生活中與人交往時表現出的拘謹與羞澀,轉而以自我扮演的主角身份與同伴自由地交流。而這種交流更能反映幼兒真實的一面,促進了其社會性的發展。鏡頭二中的“理髮師”柯斯桐和紫苓便經過在區角遊戲中的主角扮演而增加了自由表達的機會,打破了以往與人交往的隔膜,性格變得活潑、大方起來。原先,區角遊戲的簡便交流對幼兒性格的影響也是有着深遠意義的。

當幼兒有了簡便愉悦的遊戲交流,教師便應當抓住契機,促遊戲的深入發展。

正確指導並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

一、多角度的互動:師幼互動、生生互動和生材互動。

“師幼互動”體此刻教師的反饋和組織引導中。我們經過材料的出示、話語的引導,讓孩子們在預設和生成中得到平衡的發展。或者在遊戲後的講評中,教師經過“有什麼感覺,發現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想出了何種方法,是怎樣做的,需要什麼幫忙”等引導語,喚起幼兒對探索過程的回憶和體驗,並藉此引發生生互動。在這樣的互動中,孩子們不僅僅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推廣了好的經驗,語言表達本事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二、關注幼兒語言發展的進取面,擺脱語言行為的負影響。

《綱要》強調“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語言二次發展具有特殊意義。”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於本事強的幼兒,注重培養他們的語言表現力,並給予提議或點撥式的引導,使其語言生動形象,對於本事中等或較弱的幼兒作出適當的提高或模仿,教師耐心傾聽幼兒的發音、講述,對於羞澀不敢表現的引導幼兒他們與同伴一齊朗誦、講述,再過渡到獨立主動地表達。

三、教師的高質量語言

幼兒是經過模仿來學習語言的。在區角活動中,教師首先應十分注意自身語言的質量,僅有良好的言語表現才能對幼兒語言發展、良好語言習慣的養成起到進取的促進作用,而不良的言語表現則可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其次還應注重日常知識經驗的積累,僅有當教師成為生活的欣賞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於幼兒的需要、愛好,才能發揮巧思,捕捉孩子喜歡的話題,加以引導與豐富。

區角遊戲,架起幼兒通向自由表達境界的橋樑。供給豐富的遊戲材料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區角遊戲、創設寬鬆的遊戲環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其語言表達本事更加完善—————我想,這些就是我們要為孩子能更好地自由表達自我的思想和觀點以及提高語言表達本事所要做的。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 篇三

觀察時間:

12月13―23日

觀察地點:

中一班

觀察對象:

琪琪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佔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教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可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並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教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讚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教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後,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説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後,我經常與他聊天,説説家裏,説説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裏的資料。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 篇四

觀察時間:

20xx年10月21日

觀察地點:

教室

觀察情境:

美術課

觀察對象:

邊子揚

觀察資料:

在繪畫“葉子”時,邊子揚很認真地畫了一片大葉子,然後塗上了多種顏色,最終用深藍色塗了背景色,教師提議他用深顏色勾畫輪廓線,這樣葉片就很明顯,很漂亮了,他點點頭,不一會,他把背景塗成了黑色,説:“教師,畫好了,之後,教師告訴他什麼是輪廓線,他明白了説:“那這黑色怎樣辦就是樹葉掉地上了對嗎我點點頭,把他的作品貼在牆上,他高興地又蹦又跳。

邊子揚做什麼事都能堅持把一樣事情做得很好,他對繪畫異常感興趣,塗色均勻、豐富,只是在使用顏色比較色時不知該如何選擇,我們將教給他一些繪畫的有關知識,進一步提高他的繪畫水平。

行為分析:邊子揚做什麼事都能堅持把一樣事情做得很好,他對繪畫異常感興趣,塗色均勻、豐富,只是在使用顏色比較色時不知該如何選擇,我們將教給他一些繪畫的有關知識,進一步提高他的繪畫水平。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 篇五

觀察時間:第14周

幼兒姓名:許智雨

幼兒性別:女

幼兒年齡:5歲

行為過程

計智雨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女孩,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老師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錯誤時,她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她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説,小組長沒發給她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她旁邊的幼兒,都説發給她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對校耐心地詢問她,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只有一張紙,剪壞了自己負責。有了這樣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

個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計智雨是個各方面發展較好的幼兒,在幼兒羣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的感覺,從未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家長對她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她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她説任何不是。長期以來,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她也不承認。

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助她克服認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她喜歡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點,創設教育情境。當她發東西時,我特意請一名幼兒説自己沒有收到。而她來告狀時,我什麼都沒説。當她第二次發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到第三次時,計智雨心急如焚地來告訴我:“老師,那洋怎麼會這樣?明明是她不對,她卻始終不承認,還説是別人不對。”我的精心安排在計智雨的身上有了強烈的反應。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是不到別人的認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計智雨心理覺得很難過。我抓住她此時的心理感受與她耐心地交流,告訴她:“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願承認,還撿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通過這各方式,讓計智雨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覺。這樣,她不願認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她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她們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並請她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格一點,犯了錯一定要指出來。通過批評加講道理,讓她明白,並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於承認錯誤並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 篇六

觀察對象:

藝藝

幼兒性別:

觀察時間:

20xx年x月x日

觀察實錄:

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説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教師,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後,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教師,我明白,我明白。

觀察分析:

藝藝是個愛動腦筋,要上進的孩子。但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教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徵有關係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瞭解到自我行為的不足,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覆,所以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 篇七

觀察記錄:

找到適合的方式去引導

案例:活動結束後,小朋友都在喝水休息,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在看書,也有的在抱娃娃,可是羽哲卻坐在教師的小椅子上一個人拍着小手,讓我覺得很奇怪,平時5分鐘都難坐得住的,今日怎樣就能坐得住呢小嘴巴里還在説着什麼。

我走過去仔細一聽:誰來跟我拍拍手,誰來跟我坐神氣。.。.。.原先是在模仿教師呢。看到她這麼認真我沒有去打擾她,直到我請小朋友坐到自我位置上她才離開。

分析與措施:

羽哲小朋友平時在區角遊戲時總是不停的更換遊戲,沒有耐心,可是她一向都很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我正利用了她這一點,在接下來的區角遊戲中邀請她來到了表演吧模仿教師的樣貌來帶小朋友唱歌,她十分樂意的答應了,並且一向都沒有離開過教師的小椅子,發現哪個小朋友不認真了還會學着教師的樣貌去提醒她。

所以我在想:這個方法不必須適合每個孩子,可是隻要找到適合這個孩子的方式去引導她必須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 篇八

觀察對象:馮海洋

觀察時間:2017年10月10日

行為表現:

性格孤僻,不善於和同伴交往,喜歡陶醉在一個人的世界裏,接受能力較差,但專注程度還不夠,吃飯時,吃得慢,不愛吃菜。

教育過程:

又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這是個令人頭大孩子,每次吃飯都東張西望,老師提醒他,他就只吃白飯,問他喜不喜歡吃這些菜,要麼説喜歡,要麼説不喜歡,喜歡也是吃一點,不喜歡也是吃一點,為了哄他吃菜,用了很多的辦法,給他説各種菜的營養,吃了有很多的好處,看他點頭,很開心,等到吃完飯一看,碗裏飯沒有了,但菜還剩着,和他的家長聯繫過,家長反映在家也是這種情況。又一天中午吃飯了,我對小朋友們説;今天中午我們來比賽吃飯,看誰吃的多吃得乾淨,長大了男生更帥,女生更漂亮。這時,我注意觀察他,他吃得比以前專心一些,菜也吃了一些,我乘機表揚他説;馮海洋突然長大了,懂事了,今天中午吃飯不挑食了,長大了一定是一位帥哥。聽了老師的話他吃得更專心了,這天中午他碗裏沒有剩下一粒飯菜。老師獎勵他一個笑臉。

效果:

從這以後,他不愛吃菜的壞習慣改了,有時還主動提出和其他小朋友比賽,看誰飯菜吃得又多又快,他孤僻的性格在一天天改變。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 篇九

幼兒姓名:

瑩瑩

性別:

幼兒基本狀況:

不愛説話,不愛喝水。

觀察時間:

xxxx年x月x日

觀察環境:

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

瑩瑩是個貪玩的小孩,每次喝水時總是拖拖拉拉,磨蹭着不願意喝。之後更是有“心計”的把自我的水倒在別的小朋友杯子裏。我就這個問題和她外婆做了溝通,其外婆反映她在家也不愛喝水,期望教師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次能改變這種狀況,讓她愉快的把水喝完嗎?

觀察項目:

瑩瑩在課間喝水時的表現

觀察策略:

我每次只給她接半杯水,並在喝水前給幼兒講故事做引導,如果她還是不喝,我就多多鼓勵他,讓她順利喝完水。

觀察實錄:

喝水時間到了,我先講了《亮亮愛喝水》的故事,瑩瑩聽得很認真。小朋友排隊接水時,我給她接了半杯,並在一旁鼓勵他:“你這天必須能喝完。”剛開始她還認真的捧着杯子喝,不一會兒,她就開始邊喝邊玩,我及時的鼓勵他:“快喝水呀,教師明白你喝水很快,最厲害啦!”這時,已經有小朋友喝完了。我和小朋友一齊給她喊加油,受到了小朋友的情緒感染,很快把半杯水喝完了。並高興的對我説:“我喝完了。”我又及時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並獎勵給他一朵小花。第二次喝水時,她自我拿着水杯接了半杯水,這次她沒有貪玩,很快的把水喝完了。並跑來告訴我:“我喝完了。”我高興的表揚了她,並在小朋友面前肯定了她的提高。她高興地回到座位上,看得出,她也為自我能這麼快完成任務感到高興。

分析:

我這次沒有做過多的要求,只是降低了難度(分兩次完成,一次只喝半杯。)並在喝水前給幼兒講了關於喝水重要性的故事,透過對故事的理解,和我及時的鼓勵,還有小朋友給他加油,她很快喝完了水,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由此能夠看出,只要孩子的用心性被激發,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關鍵是教師如何在活動之初就想好如何把幼兒的潛在活力激發出來。

措施:

1、降低難度,用故事做引導。

2、及時鼓勵,讓幼兒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

3、完成後要及時給予表揚和必須獎勵,使幼兒對下一次挑戰充滿期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p418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