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精品多篇

北師大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 篇一

在一年級時,學生學會了兩個數量之間的“和”、“差”關係,並能提出用加法或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對於本節課的主題圖,如果讓學生找數學信息、提問題,他們肯定會發現兩種動物的數量間的“和”、“差”關係,提出用加法或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開課前複習了“比多”“比少”的減法比較的數學問題,有利於讓學生區分知識。

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體會“倍”的意義,課堂上我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在活動中去探究、去發現、去體驗,體會除法與等分活動的聯繫,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倍”含義。

首先:初步體會“倍”含義。為了讓孩子感知除法與等分活動的聯繫,用圓片代替猴子數和鴨子數,分2行,第一行擺猴子,第二行擺鴨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圈一圈,鴨子的只數有這樣的幾份呢?接着要求全體學生用圓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鴨子擺一擺、分一分、想一想,説一説。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去體會,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鴨的只數有這樣的2份,算式是: 6÷3=2,6裏面有2個3,因此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我給學生設疑:鴨子數是小猴子數的2倍,是把什麼看作一份?鴨子有這樣的幾份?目的讓學生明確如果用“倍”來描述兩個數量間的關係,首先要知道以誰為標準,也就是説把誰看作“一份”,再看與它比較的量有多少個這樣的一份。

其次:加深對“倍”的認識。通過小鴨子與小松鼠比,進一步認識“倍”。鴨子數是松鼠數的幾倍呢?”先要求學生畫小圓圈表示鴨子數和松鼠數,圈一圈、填一填,數形結合體會“鴨子數是小松鼠數的幾倍”,通過讓學生獨立“圈一圈、填一填”再交流,數形結合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通過小鴨子與小孔雀比,進一步明確 “倍”。

最後:引導學生觀察,同樣都是小鴨子跟它們比,為什麼3倍、2倍、6倍都不一樣呀?通過分析使學生髮現標準不一樣,倍的關係就不一樣。

北師大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 篇二

《快樂的動物》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是一節抽象的概念“倍”的認識。它是在學生認識平均分與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體會倍的含義。倍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概念,可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説理解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倍的認識”是國小低年級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我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教學時做了如下設計:結合“快樂的動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等操作活動中體會倍的含義,既學會了畫圖表徵,又學會了用算式解決問題,有意識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我以故事引入,創設了在一片綠色的森林裏,有一座美麗的動物學校,學校裏的小動物正在快樂的學習,這時學生都被吸引,帶着興趣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使學生對於和快樂的動物中進行學中玩、玩中學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學習興趣也油然而生。

2.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顯得比較抽象。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難點呢?

在教學時,讓學生用圓片擺一擺小鴨和小猴的只數,認真觀察,看有什麼發現?接着引導學生把3只小猴看作1份,小鴨就有這樣的幾份,表示出兩份(圈一圈),圈完後説6裏面有( )個3,也就是説6是3的2倍,小鴨的只數是小猴的2倍,最後列出算式計算。再通過幾個層次的擺、畫和説,讓學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義。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擺一擺、説一説,圈一圈、畫一畫、算一算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而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擺的圖來説數理,降低了數理表述的難度。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建立了“倍數”概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還提倡: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觀察主題圖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從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用學過的方法會解決的數學問題並解決,接着,在教學完倍的知識後,讓學生再看圖畫,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有關倍數的數學問題,既鞏固了新知,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間,又促使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4.注重教學練習的設計

學生對倍的意義的理解本身是很枯燥的,為了不使孩子失去興趣,我在練習題的設計上巧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題,幫動物王國裏的小貓蜻蜓等動物來解決數學問題,第二題先猜一猜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幾倍,再運用所學的知識算一算。接着又做拍手遊戲,並設計猜一猜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學問題的遊戲環節。最後給出12÷3=4這個式子,讓學生自己編和倍有關的故事。

當然,這節課中,由於本人經驗不足,對教案中的設計沒有落實到位。如。

1、倍的概念教學層次性不夠分明,應從動手操作------過渡思維(想甲裏有幾個乙)----數學計算(如甲/乙)三個層次展開

2、標準量強調不夠

例:甲是乙的幾倍≠甲是丙的幾倍

3、在擺一擺的活動中,在引導學生圈一圈方面做得還不夠,沒能達到加強學生對倍的意義的理解。

4、雖有較強的引導意識,但給學生的要求和引導還不夠明確。

5、小組合作提問問題還可以拓寬些,課堂提問的語句還可以再精煉些,語速還要再慢些。

以上這些,不僅是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我今後努力改進的方向,我一定會好好總結這節課給我帶來的思考,爭取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更大提高,我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北師大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 篇三

教學設想:

教學方式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顯得比較抽象。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點呢?在教學時,在具體的情況中擺一擺、圈一圈的操作活動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動中突破難點時,我設計了3個層次:

(一)幫助學生理解“倍”含義。在這個環節上,首先由學生在情境圖中收集數學信息,並根據收集的信息用小圓片代表小鴨、小猴來擺一擺。這些環節學生們都是可順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義時,就需要老師來幫一幫。這時我就通過和學生一同擺一擺、圈一圈來到確定如果把代表小猴的3個小圓片看成1份,那麼代表小鴨的6個小圓片就可以看成這樣2份,從而推導出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

(二)輔助學生加深對“倍”的認識。在上一個環節,學生對“倍”的含義有了一些瞭解,那麼要求小雞數是小松鼠的幾倍時,我就引導學生先獨立用畫小圓圈代表小雞數和小松鼠數,然後圈一圈,與同桌説一説,集體反饋時,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三)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設計了這樣3個層次的教學,對於“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採用層層遞進的方法後,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你們真是一羣聰明的孩子,怪不得機靈狗喜歡你們,他今天邀請大家參加一個動物王國聚會,如果大家在那裏表現得不錯而且還能夠幫他們解決問題,它就會把自己的酷狗照片送給你們,你們想不不想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呢?

【設計意圖:】學生的自主參與是《課標》關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以學生的情境入手,通過去動物王國,並且如果能及時解決問題,還有禮物送給大家,學生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改變學生學習枯燥乏味的思想,變為玩中學的理念。

(二)、昇華興趣,導入新授

——做一做,説一説

1、主題圖

(1)、這麼多動物來參加聚會,真熱鬧,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能用一句話説一説它們在做什麼嗎?

(2)、你所喜歡的小動物有幾隻呢?你自己來數一數。老師這裏給你準備了小圓片,一個小圓片代表一隻小動物。請你下來把動物有多少隻貼出來,比一比看誰貼的又對又快。(貼出圖表,讓學生下來貼動物的只數。大屏幕顯示所有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比一比、賽一賽”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學生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2、書上做一做表格

(1)、看你們帖得這麼認真,鴨子和猴子們都排着整齊的隊來和你們打招呼了。

師:他們排了這麼長的隊猴子和鴨子分別是幾隻呢? 他們的數量不是一樣多,你能根據他們的數量提出數學問題嗎?生互相提出問題。

(如果沒有提出有關倍數的問題,就問:機靈狗看來了猴子和排隊來了,所以也來湊熱鬧並且給大家帶一個有關他們的問題,你們想知道嗎?:猴子6只,鴨子有3只,6裏面有幾個3?(用彩筆圈一圈。)

怎樣列算式呢?生一起説:6÷3=2

師:6裏面有兩個3,當遇到這種情況時,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倍”數問題,請同學們猜一猜,誰是誰的幾倍?)先在你的同桌説一説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學會質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我先讓學生在質疑中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沒有準確的提出“倍”數問題時,則由學生的好友朋機靈狗來提問,這時的我由主導者變成了合作者,使學生與我一樣通過各種算途徑獲取信息,帶着自己的興趣探究新知

(2)、每組選一名代表彙報:鴨子的只數是猴子的兩倍集體訂正:把(3只)鴨子看作一份,猴子的數量有這樣的兩份,我們就説猴子的數量是鴨子數量的兩倍。誰願意來説説這種新的方法。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第一次接確名詞“倍”比較抽象,需要給予正確的指導,這時由機靈狗提出來,讓學生帶着興趣,在玩中學的心裏,輕鬆的記憶。

(3)、做一做、生生互動——小雞和小松鼠師:小雞和小松鼠也來到了你們身邊,你知道他們數量之間的關係嗎?用筆畫一畫,想一想怎樣列算式?可以自已列式,如果不懂可以同桌或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和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能過想—畫—算—動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的能力

(4)、説一説、師生、生生互動——書中的説一説:師:你還能説出誰是誰的幾倍?下面小組來合作學習,列出算式,組長記錄好,然後小組交流,其它小組可補充。教學語言: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説説是怎麼想的?有困難的同學別泄氣,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説一説;(講解語言)然後推薦一名同學説一説!並且這名同學將會獲得由機靈狗送出的照片。

【設計意圖】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小動物進行操作,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讓學生考教師、考學生;教師考學生等多樣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機靈狗送照片再一次激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5)、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使學生對“倍”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6)、擺一擺(1)第一行擺3根,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思考:請移動其中的一根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5倍。(2)第一行擺4根,第二行也是第一行的2倍,移動一根,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小結:當一份數發生變化了,倍數也會隨之變化。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備》指出,動手實踐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操作、觀察、質疑,讓學生感數的意義,體會份數發生變化了,倍數也隨之發生變化。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第一題的兩幅圖片:採用集體和個體,集體糾正等方式完成練習。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已完成習題,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2、第二題:機靈狗從動物王國來了,並且帶回了好多南瓜,它把南瓜放成了一堆,正和淘氣比高矮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讓情境迴歸到生活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理解9個南瓜的高度是3個南瓜高度的幾倍,再列算式。

3、第三題:同學們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嗎?還記得最近的天氣嗎?看圖理解,尋求要解決的問題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會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數據的過程,所以本環節試圖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四)全課總結説一説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後,學生自己試着歸納來完成的,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回憶了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和研究的成果;1、用除法求倍數關係,2、直接圖示求倍數關係。這樣做更體現了“學習的過程”。

北師大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 篇四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46——47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3.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用除法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1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創設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

(一)理解倍的含義

1.師引導學生觀主題圖,説説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有幾隻。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的數學問題。

3.過渡:其實,根據這些信息,我們還可以提出用除法來解決的數學問題呢?

4.課件出示:小猴(3只)和小鴨(6只)正排着隊在比只數呢,你們能用圓片代替小猴和小鴨,擺一擺它們的只數。

5.認真觀察它們的只數,你發現了什麼?

6.再觀察,我們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6只小鴨就有這樣的幾份?(2份)你能用什麼記號表示出來,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兩份?再看,3只為一份,6只小鴨就有2份,也就是説6裏面有個3,我們就可以説6是3的2倍,或小鴨的只數是小猴的2倍。誰能學着老師這樣把這幾句話再完整地説一遍。

7.那麼,求小鴨只數是小猴的幾倍?該如何列算式呢?(課件演示過程)

8.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倍”,學習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什麼方法?

(二)做一做,生生互動

1.過渡:請你們用剛才的方法算算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幾倍,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看哪些同學算得又對又快?

2.請3位同學板演,再彙報自己的想法。(再請3個人輪流彙報)課件演示。

3.小結:看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很多方法來解決,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所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什麼法計算?(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學生齊讀兩遍。

4.還有許多動物想請你們幫忙,提出今天這們的數學問題並解決嗎?

三、鞏固練習

1.師:動物王國裏還有一些動物請你們幫忙解決問題出,示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做後,指名彙報。

2.看同學們學得這麼好,淘氣和機靈狗也來湊熱鬧了,看,它們在幹什麼?他們想了什麼辦法?誰來猜一猜,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幾倍?你為什麼這樣猜?如何列式?

3.小動物們還調查了最近的天氣情況,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今天學習的數學問題嗎?

4.做拍手遊戲。

5.誰來當小老師,跟大家做這樣的遊戲,或者自己編出誰是誰的幾倍的問題?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和小動物們一起學習開心嗎?你覺得有什麼收穫?

《快樂的動物》教學反思

羣英國小 李佐蘭

《快樂的動物》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是一節抽象的概念“倍”的認識。它是在學生認識平均分與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體會倍的含義。倍雖然説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概念,可是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説理解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因此我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在教學時做了以下一些設計:結合“快樂的動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等操作活動中體會倍的含義,既學會了畫圖表徵,又學會了用算式解決問題,有意識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活用教材,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我們要依靠教材,但不能迷信教材。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我以故事引入,創設了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來到河邊聚會的情境:在美麗的大自然中,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在快樂的玩耍着,讓我們跟着可愛的小動物們一起學習、一起遊戲吧。這時學生都被吸引,孩子們的臉上都露出了輕鬆的笑容,帶着興趣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使學生對於和快樂的動物中進行學中玩、玩中學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學習興趣也油然而生。

2.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顯得比較抽象。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難點呢?

在教學時,讓學生用圓片擺一擺小鴨和小猴的只數,認真觀察,看有什麼發現?(比一比)接着引導學生把3只小猴看作1份,小鴨就有這樣的幾份,表示出兩份(圈一圈),圈完後説6裏面有( )個3,也就是説6是3的2倍,小鴨的只數是小猴的2倍,最後列出算式計算。再通過幾個層次的擺、畫和説,讓學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義。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擺一擺、比一比、説一説,圈一圈、畫一畫、算一算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而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擺的圖來説數理,降低了數理表述的難度,落實減負的要求。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建立了“倍數”概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還提倡: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觀察主題圖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從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用學過的方法會解決的數學問題並解決,接着,在教學完倍的知識後,讓學生再看圖畫,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有關倍數的數學問題,既鞏固了新知,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間,又促使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還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4.巧妙的設計練習。

學生對倍的意義的理解本身是很枯燥的,為了不使孩子失去興趣,我在練習題的設計上巧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題,幫動物王國裏的小貓蜻蜓等動物來解決數學問題,第二題先猜一猜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幾倍,再運用所學的知識算一算。接着出示一個和日常緊密相關的情境:小動物統計了最近的天氣情況,請你找出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最後又做拍手遊戲,並設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學問題。練習設計一環套一環,層層拔高,真正做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吃飽吃好。使學生體會到新課標中所指出的:“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當然,這節課中,由於本人經驗不足,上課時學生彙報算法時生怕學生不會,講得太多太細,不夠放手,導致後面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一個班人數較多,學生個體上存在着一些差異,在教學中如何更好的評價學生?如何更加全面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這都是給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想我一定會好好總結這節課給我帶來的思考,爭取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更大提高。我將進一步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準備:三角尺、活動角、學具盒:小棒、活動角、圓形的手工紙、吸管、剪刀、釘子板

學具準備:三角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出示五角星,引出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認識角

1、畫角,反映最初心中的角

(1)同學畫角

(2)老師畫角

2、摸角,體會數學世界的角

(1)摸三角尺上的一個角,感受角的特點。

(2)尋找小朋友畫的角、老師畫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的共同點。

(3)揭示:頂點、邊的名稱。知道“角有( )個頂點,( )條邊。”

(4)練習:想想做做1

3、找角,發現身邊的角

(1)尋找生活中的角。

(2)尋找平面圖形中的角。

(3)想想做做2。

(4)想想做做3。

4、做角,用身邊材料創造角

(1)小組活動

(2)小組彙報。

三、比較角的大小

1、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

2、比較2、4的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

3、彙報方法。

4、小結比較方法。

5、練習:想想做做第5題。

四、感受角的作用。

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六

一、教材分析

《小熊請客》選自北師大出版社二年上冊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的第六課時。4的乘法口訣。他是在學生學習了5、2、3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這裏用“小熊串紅果串請客”這一情境入手,引導學生自覺經歷用4連加的過程,為編4的口訣做準備。在推導4的乘法口訣時,採用實踐探索法,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得有親切感。在交流總結時,引導學生總結出口決特點。

根據本冊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色,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1、讓學生利用4的連加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得出,經歷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訣,並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

2、能運用所學口訣,完成表內乘法的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1、在數學遊戲中讓學生體會數學存在於生活中,從而強化學習數學的興趣。

2、“乘法口訣”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可以説是中華民族聰明才智的結晶,他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之心及自豪感。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創設“小熊請客”的情境,通過觀察發現信息,表達信息,並藉助乘法意義編制口訣,而且通過“開火車”和“對口令”等多種形式,觀察學生記憶口訣的流暢性和了解口訣記憶的準確程度。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標。

教學準備:小熊玩具、“小熊請客”主題圖,試題卡、幻燈片、氣球……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首先拿一隻玩具小熊讓大家猜,並用小熊過生日用紅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導入,使學生一開始就有快樂的心情步入課堂,然後我用大屏幕出示主題圖,主題圖色彩鮮明, 一定會讓學生們興趣盎然,並在以往的基礎上,他們會很快去找主題圖上的數學信息,並展示給同學們。他們肯定會説:小熊串的紅果串,每串4個,他已經穿了2串,他還要串也一定是4個4個串的,當然在這裏也有可能有的同學會把老師剛才所説的小熊過生日用紅果招待朋友,小熊自己在家裏串紅果串等等,説得很完整,這時老師也不要怕耽誤時間,讓他説沒關係的,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這樣做不正做到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嘛。此時,老師適時點播,小熊串一串需要4個紅果,那麼2串、3串……9串呢?這時教者可出示“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的問題。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編制4的乘法口訣。

1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數一數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

在這裏學生可能會用很多的方法,如:(1)4個4個的數(連加)

(2)學生可能會運用學過的口訣把9串紅果分“堆”計算:如:5串一堆(有20個紅果),2串的2堆(每堆8個,2堆有16個)所以一共需要紅果36個;也可以3串3串分成3堆,每堆12個紅果,3堆一共有36(12+12+12)個紅果。 只要學生説出理由,教者都要給以肯定,讓學生從中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樂學、愛學,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達到的。另外這種方法,也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也能體會到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2 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結果的正確性。並試着編制口訣。教者可巡視及時發現問題,並對口訣編制有困難的同學及時提示,使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正確編制口訣。

3 彙報過程。説説你是怎樣推導4的乘法口訣的。並填上結果及口訣。找出已學過的口訣,檢驗口訣編制的正確性。

4 怎樣記住4的口訣,共同探討方法,尋找捷徑。在這裏我會出一個問題:老師在做4×6時忘記口訣了,不知道得多少怎麼辦呢?讓同學們幫忙解決,同學們一聽,老師不會,讓我們幫忙解決,多麼榮耀!他會躍躍欲試,積極思考,他們會告訴你很多方法,如:(1)可以用連加法就能算出;(2)4×5得20,20+4不就是4×6的結果嘛?(3)可以4個3加4個3……最後老師可以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出這麼多好辦法讓老師做出4×6的結果,但是老師還要説,如果你記住了口訣會更快的做出來是不是?向上面的4×6,知道四六二十四一下子就寫出4×6的結果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熟記乘法口訣,這樣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和計算的準確性。下面我們用已學過的方式記口訣,(1)開火車記憶口訣(2)師生對口令(3)同桌對口令,而後教者可以出幾道乘法題卡,以檢驗學生對口訣的掌握情況,教者在提問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看哪個孩子問題較大,並在適當的時機給以彌補。

(三)隨堂練習,鞏固新知,提高口訣的應用能力。

1 組織學生分小組活動練習“説一説”數桌腿的活動,這個可以讓學生親自摸摸、數數強化對口訣的記憶。也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 完成21頁的習題。

可以這樣銜接:為了慶祝小熊的生日,小兔、松鼠、小狗和刺蝟還拿來了好多各色的氣球要送給小熊呢!他們都送了多少隻呢?這時找到四名同學分別去這四個小動物,讓他們找到自己送給小熊的氣球。其他同學檢驗結果的正確性,讓他們感受發現的喜悦。

而下面的2題是單純的計算題,直接讓學生做就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設計讓同學們進行奪氣球比賽,3題是看圖題,用大屏幕展示出來,要求學生不但説出算式,而且還要説出意義。從而培養學生説話的完整性及條理性。這道題可以設計成搶答題,哪一組的哪一個人搶答的最快就獎勵哪一組兩個氣球,最後評選出氣球最多的為優勝組,每人獎本一個。為了讓1、2、3題銜接緊密可以這樣説:氣球終於都準確無誤地送給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謝大家,他希望把氣球送給其他的小動物們,於是,他提議,進行上面兩項比賽。這個比賽不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也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意識。

21頁下面的數學遊戲,可以這樣進入。 比賽結束,大家玩得正起勁,忽然發現主人公小熊不見了,只看見桌子上留了紙條,上面寫道:走過迷宮,你就能找到我,我們就能一起吃上酸甜可口的紅果串了。快來吧!這也正照應了開頭小熊用紅果串請客的主題。

我感覺我這樣設計特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恨不得馬上去參加這種學習活動,這正符合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知識有聲有色的注入學生心田,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後提到的紅果串其實也是一個小埋伏,這裏邊有思考題,那就看時間而定了,最後作業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4的乘法。這不但鞏固課上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也使生活和數學緊密相連。

點評(王明明)

常説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但是這種“創造”不是讓教師都成為教材的設計者。這種“創造”不應體現在對教學內容在結構和教授方式的改變上,因為一節教學內容的研製是眾多專家長期集體智慧的結晶,即便如此,有些內容仍有遺憾之處。試想,教師通過個人力量,來改造教材的結構,那結果一定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且教師也不該承擔這樣的壓力。因此,這種“創造”應主要體現在教師如何根據自己學生和周圍生活環境的具體情況,合理使用教材上。教材提供的只是一條教學的主線,通過教師的加工,她會變得非常飽滿。

這個教學設計,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師在高度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非常適宜地發揮了在教學中的“創造性”。“生日聚會”把小熊請客的內容變得有血有肉,所有的練習也都納入到了故事情節當中。這種加工沒有矯揉造作之嫌,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對於激發二年級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卻極有幫助。

本設計的缺憾是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數一數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時,給人的感覺是隻有盲目的嘗試,沒有教師恰到好處的引領。看不出,它與“探究”編制口訣的聯繫。任何探究活動都是有挑戰性的,需要教師認真預設探索過程中“腳手架”式的鋪墊性問題,以保證探究目標的實現。而“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結果的正確性。並試着編制口訣。”只是輕描淡寫編制的過程,很難想像學生能從中領悟到口訣編制的真諦。當然這個問題是個很大的難題,我也沒有找到好的案例,希望何老師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北師大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 篇七

《快樂的動物》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46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培養學生分析、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創新、合作學習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於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節課以趣引路,讓學生在情境中逐步體會、感知,讓學生寓學於情,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在設計各個教學環節時都不同程度地採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創設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為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特地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引入。教師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與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培養學生從國小會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第二環節,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課程標準提出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而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本節課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小動物進行操作,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們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初步感知了倍的含義。

第三環節,趣味練習。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活動的心理,把練習設計成闖關的形式,再次將乏味的練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練習設計突出層次性、趣味性、開放性,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用活所學的知識。

總之,全課的設計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自主探索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與競爭意識,使學生能夠充分參與,體驗思考與交流帶來的快樂,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北師大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 篇八

教學目的

1.以舊帶新,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知,發展分析和解決除法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

教具

圖表,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課堂上飛來了一隻可愛的小鳥。(出示小鳥圖片)它聽説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是計算的小能手,決定在我們班舉行一次搶答賽,願意參加的舉手。(多媒體出示十道除法口算題,並説出其中兩道除法題的含義。)

2、你們真是一羣聰明的孩子,怪不得小鳥喜歡你們,你們喜歡小鳥嗎?想把它留下來嗎?可是今天不行,小鳥要去參加一個動物聚會呢!我們跟着去看一看,好嗎?

二、昇華興趣,導入新授。

出示主題圖

1、這麼多動物來參加聚會,真熱鬧,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能用一句話説一説它們在做什麼嗎?

2、你所喜歡的小動物有幾隻呢?你自己來數一數。老師這裏給你準備了小圓片,一個小圓片代表一隻小動物。請你下來把動物有多少隻貼出來,好嗎?(貼出圖表,讓學生下來貼動物的只數。)

3、指出鴨子和猴子。

師:猴子有幾隻?鴨子呢?

6裏面有幾個3?(學生回答的同時,用彩筆圈出。)

怎樣列算式呢?生一起説:6÷3=2

師:6裏面有兩個3,我們就説是3的兩倍,也就是説鴨子的只數是猴子的兩倍。

集體説一遍,找一生重複一遍,同位互相説一遍。

4、師:我還想知道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幾倍?你該怎麼想?怎樣列算式?生列出算式,説明理由。

5、師:看着版圖,你還能説出誰是誰的幾倍?下面小組來合作學習,列出算式,組長記錄好,然後小組交流,其它小組可補充。

6、課中休息。

看來還是小組集體的力量大,看,你們又想出了這麼多的算式。剛才同學們的表現很出色,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唱一首英語歌。

三、鞏固拓展。

剛才小鳥看了你們的出色表現,很高興,所以給你們帶來了幾件小禮物,想拆開看看嗎?

(出示練習題)採用集體和個體,集體糾正等方式完成練習。

四、談收穫。

這節課,小朋友的學習熱情真高,老師真為你高興,那麼你能告訴老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嗎?

五、課後延伸。

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少,那麼老師再為你佈置一個課後作業:回家觀察家中的物品,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看一下你能提出哪些除法問題。

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九

教學內容:教材20~21頁“4的乘法口訣”

知識與技能:

1.經歷4的乘法口訣編制過程,體驗運用口訣的優越性。

2.掌握4的乘法口訣,會用4的口訣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問題情景的探索,使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連加算出得數,編制4的乘法口訣。

2.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找規律記憶口訣。

3.太陰到學生用口訣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練習。

課前準備:掛圖、小紅旗

方法:談論交流

教學過程: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情景創設談話:小熊家的紅果樹豐收了,他要做成糖葫蘆,一串4個,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小熊怎麼也想不出來?誰能幫幫他?板書課題傾聽問題探究一串需要4個紅果,兩串需要多少個?3串、4串……呢? 能列出乘法算式算式並編制出口訣嗎? 組織學生獨立列式、編制口訣、全班彙報教師板書 談論總結熟記口訣方法。一邊數數一邊填表 獨立列式,編制口訣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口訣實踐應用“説一説” “連一連” 完成其他練習和數學遊戲學生組內練習獨立完成連線任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5opd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