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然後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説:“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説:“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然後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説:“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然後這是我的過錯。然後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説:“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然後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然後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裏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説:“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然後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註釋 篇二

(1)晉侯、秦伯:指晉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無禮於晉:指晉文公即位前流亡國外經過鄭國時,然後沒有受到應有的禮遇。倒裝句,於晉無禮。以,因為,連詞。其,代詞,它,指鄭國。於,對於。

(3)且貳於楚: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且,並且,表遞進。貳,從屬二主。於,對,介詞。

(4)晉軍函陵:晉軍駐紮在函陵。軍,名詞作動詞,然後駐軍。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屬鄭地。(古漢語字典注,氾作水命是念作第二聲。)

(6)佚(yì)之狐:鄭國大夫。

(7)若:假如。使:派。見:拜見進見。從:聽從。

(8)辭:推辭。

(9)臣之壯也:我壯年的時候。

(10)猶:尚且。

(11)無能為也已:不能幹什麼了。為,做。已,同“矣”,語氣詞,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是,這。過,過錯。

(14)然:然而。

(15)許之:答應這件事。許,答應。

(16)縋(zhuì):用繩子拴着人(或物)從上往下運。

(17)既:已經。

(18)敢以煩執事: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手下的人。這是客氣的説法。敢,冒昧的。執事,執行事務的人,對對方的敬稱。

(19)越國以鄙(bǐ)遠:(然而)越過別國而把遠地(鄭國)當做邊邑。越,越過。鄙,邊邑。

(20)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詞,表原因。陪:增加。鄰:鄰國,指晉國。

(21)鄰之厚,君之薄也: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厚,雄厚。

(2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舍:放棄(圍鄭)。

(23)行李:古今異義,出使的人。

(24)共(gōng)其乏困: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共,通“供”,供給。其:代指使者。

(25)嘗為晉君賜矣:曾經給予晉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護送晉惠公回國)。嘗,曾經。為,給予。賜,恩惠。為···賜:施恩。

(26)許君焦、瑕:(晉惠公)許諾給您焦、瑕兩城。

(27)朝濟而夕設版焉:指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濟,渡河。設版,修築防禦工事。版,築土牆用的夾板。朝,在早晨。

(28)厭:通“饜”,滿足。

(29)東封鄭:在東邊讓鄭國成為晉國的邊境。封,疆界。這裏作用動詞。

(30)肆其西封:擴展它西邊的疆界。指晉國滅鄭以後,必將圖謀秦國。肆,延伸,擴張。封:疆界。

(31)闕(quē):侵損,削減。盟:結盟。戍:守衞。還:撤軍回國。[注:在古漢語詞典中明確標註為“缺”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2)説:“説”同“悦”,喜歡,高興。

(3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微:沒有。夫人:遠指代詞,那人,指秦穆公。

(3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別人的力量,又返回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損害。

(35)失其所與,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與,結交,親附。知:通“智”。

(36)以亂易整,不武: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應遵守的道義準則。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調。

(37)吾其還也:我們還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

(38)去之:離開鄭國。之,指代鄭國。

詞句註釋 篇三

燭之武:本名武,此處指燭地叫武的人。退:使撤退。

晉侯:晉文公。秦伯:秦穆公。

無禮於晉:指晉文公重耳作公子時流亡經過鄭國,鄭文公不以禮相待之事。

貳:對晉有二心,與楚親近。晉、楚城濮之戰時,鄭國曾派兵援助楚國。

軍:駐紮。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氾(fán)南:水之南。

佚之狐:鄭國大夫。鄭伯:鄭文公。

縋(zhuì):系在繩子上放下去。

鄙:邊疆,這裏作動詞,意為開闢邊疆。越國以鄙遠:越過晉國把遠離秦國的鄭國作為邊境。

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後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行李:外交使節。

共:同“供”,供給。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足。

賜:恩惠,指秦穆公幫助晉惠公回國繼位之事。

版:打土牆用的夾板,這裏指防禦工事。

厭:同“饜”,飽,滿足。

封:疆界,這裏作動詞,意為疆界。

闕:通“缺”,損害。

説:同“悦”,喜悦。

杞子、逢孫、楊孫:都是秦國大夫。戍:防守。

子犯:狐偃,字子犯,是晉文公的舅父。

微:非,無。夫人:此人,指秦穆公。

敝(bì):動詞,害。

所與:同盟者。

知:通“智”,明智。

亂:分裂。整:聯合,團結。

.本文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篇四

(1)伏筆與照應

這篇課文雖短,但在敍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説是“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説明秦、鄭並沒有多大的矛盾衝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説退秦軍埋下了伏筆。“夜縋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了上文秦、晉雖是聯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紮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盟提供了條件。

(2)波瀾起伏

這篇課文波瀾起伏,生動活潑。例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挽狂瀾於既倒,誰知他卻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再如,秦國退兵後,子犯建議攻打秦軍,秦、晉關係頓時又緊張起來。晉公講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場虛驚。課文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3)詳略得當

這篇課文主要是表現燭之武怎樣説退秦師的,所以重點放在燭之武的説辭上。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在燭之武“夜縋而出”的前後,鄭國君臣和百姓是怎樣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消息,秦國君臣又是以怎樣的場面和驕橫態度接待這位即將亡國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從而做到繁而不雜,有始有終,層次井然。更多文言文學習文章敬請關注“查字典詩詞網文言文閲讀”的古文觀止欄目。

.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及形勢的?這與整個故事發展有何關係? 篇五

文章的第一段用“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又用“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説明攻方的態勢,暗示鄭國已經危在旦夕。這就點明瞭燭之武遊説秦伯的背景,為下文的故事發展作了鋪墊。

(1)秦晉圍鄭的兩個原因“無禮於晉”及“貳於楚”都直接關係到晉國,而與秦國無關,這就為燭之武説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2)秦、晉兩軍,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鄭北),一在汜南(今河南中牟南),兩軍分駐南北兩邊,互不接觸。這為燭之武説服秦伯的祕密活動增加了有利條件。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詞彙,瞭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語法知識。

2、賞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培養對文言文詞句的語感。

3、學習古人國難當頭時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安危的愛國主義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134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