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多篇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多篇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多篇

語文教學研討活動記錄 篇一

2022年4月6日下午,XXXX開展低段教學研討活動。汪豔、楊彩佳、楊曉菡三位老師分別提供了統編教材課後習題教學價值研究研討課《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粽》和《亡羊補牢》。

《中華傳統節日》的習作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的一部分內容。本次活動貫穿於整個單元,關於我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次課,一共兩個課時,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博大,瞭解節日內涵,積累節日知識。2。學會收集、分析整理節日資料,並能小組交流分享和展示。3。寫一寫過節的過程或者節日中發生印象深刻的事。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交流彙報的基礎上,學生對傳統節日有了自己的想法。課堂開始,汪豔老師帶領同學們回顧了幾個學生熟悉的傳統節日和習俗,學生邊回顧邊思考自己過節的生活體驗。隨後,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學生在小組交流後進行了全班的分享,老師針對孩子的分享進行了點評與指導。隨後,通過本單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的單元目標,汪老師進行了説話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表達方法。

本節課汪老師認真聆聽學生的發言,及時鼓勵和指導學生,學生興趣濃厚。但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有話可説,教師指導學生先説清楚過程再優化語言,讓習作指導更紮實。

《端午粽》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楊彩佳老師設定以下教學目標:1。認識“端、粽”等13個生字;會寫生字“葉、豆、分”。2。通過圖文結合、聯繫生活實際,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教學過程中,楊老師採用以讀為主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圖文結合、演一演、自由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課文中感受端午粽的樣子、味道以及吃端午粽的意義。根據一年級學生積累字詞的教學重點,帶領學生歸類積累了“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並學以致用進行説話練習“我是粽子代言人”,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有效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研討中,老師們一致認為楊老師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環節過渡自然,但還要注意問題的提問方式,多關注學生的發言,及時評價和糾錯。

《亡羊補牢》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根據課文內容,談談簡單看法”,朗讀指導重點是引導學生讀好對話的語氣。根據單元重點,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1。正確朗讀課文。2。會認“叼、勸”等生字,會寫“丟、鑽”等生字。3。讀好人物的對話及語氣,説一説“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4。比較兩個句子的不同。5。説一説,生活中是否有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

本節課,楊老師首先讓孩子整體感知,説一説課題中“亡”的意思,緊接着引導學生探究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出示圖片,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隨文認識“窟窿”一詞。以多種方式指導朗讀,讀好人物對話,讀出街坊勸説的語氣和牧羊人不以為然的語氣。再結合第二次丟羊的原因和結局,引導學生感悟故事寓意。

在教學研討中,老師們一致認為,本節課教學環節清晰,目標明確,識字和朗讀指導到位。但是教師的提問不夠準確,引導學生理解寓意環節缺乏梯度。板書設計如果能更簡練,就能更好地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 篇二

一、本學期開展的校本研究工作

1、成立組織,制度管理。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研究組織,形成了校辦室、教導處、教研組齊抓共管的局面。制訂了《陳漢鄉中心國小校本研究制度》(含《教師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聽課評課制度》、《校本研究考核制度》)。確保了以制度促教研,以制度促發展。

2、積極開展校內教研活動。結合本學年校本培訓內容《上好課》,學校組織開展了集體備課、集體培訓、學習研討、總結交流等多種方式的活動。把校本研修與教科研結合起來,每位教師在有效備課、上課基礎上,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人人上了校內公開課和校際公開課。

3、承辦教研協助會,展示教科研成果。11月30日,趾鳳、柳坪、隘口、北浴、陳漢五個山區鄉鎮國小教研協作區在我校召開。縣教育局副局長周才虎同志、縣教科所何強志所長、縣國小教研室副主任宋錦玉、縣中學教研室英語教研員詹緒濤、鬆茲國小校長李嘯春同志親臨指導。我校為此次研討活動提供了6節研討課(語文、數學、英語各2節)。研討課結束,分鄉鎮、分學科對六節課進行小組研討,然後分學科進行集中研討。與會教師就研討主題“優化教學策略,實施有效教學”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討論熱烈;各位領導和專家對研討課作了高度的評價和精彩的點評。本次活動還交流論文50餘篇,教學設計30餘篇。此次協作區教研活動,為山村國小教師創造了展示自我和互動交流的平台,鍛鍊了教師的業務技能,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本學期校本研究工作積累的經驗

1、加強自我學習和集體培訓。通過自學,掌握新理念,加強自我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評價能力與教學理論水平。通過集體培訓,更新教師教育理念,使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課堂教學體現新理念,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加強教研組的職能,使之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

3、推行“走出去”的培訓方式。教師的發展需要專業的引導,在名師引導中明確方向,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這是教師們獲得發展的重要歷程,因此,要改變目前課堂教學的“瓶頸現象”,通過進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導及教師自身教學實踐研究,從中不斷地獲取新的理念、尋找新的方法、積累新得經驗。

4、做好“請進來”的工作。專家、名師的參與是校本教研成功不可缺少的培訓資源。個角度説,專家、名師的指點是校本教研的源頭活水,他們的現場指導是最有效、最受教師歡迎的形式,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出現的疑難和困惑,儘可能地邀請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臨牀會診,現場診斷”,找出問題及原因,制定對策措施,幫助教師解答疑難。

5、組織落實好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良好途徑,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

三、本學期校本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

少數教師自我學習走過場,研究工作開展不夠深入,有待進一步改進。

四、本學期校本研究的心得體會

校本研究有利於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教研機制,有利於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和辦學水平,有利於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及科研能力的進一步發展。開展好校本研究工作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進和完善教學有着積極促進作用。

語文教學研討活動記錄 篇三

2022年4月14日下午,XXXX開展高段教學研討活動。李潔、羅嬌兩位老師分別提供了統編教材課後習題教學價值研究研討課《囊螢夜讀》《表裏的生物》。

《囊螢夜讀》是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講的是晉朝人車胤學習的故事:車胤勤勉認真、學習不知疲倦,他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曾經由於家境貧寒,夜晚沒有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只螢火蟲來照亮讀書,夜以繼日地學習。這個故事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勤奮學習、持之以恆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恭、勤、焉”3個生字,會寫“囊、螢、恭、勤”等7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借助註釋、插圖,利用已知和生活經驗理解課文的意思。

文言文是用古代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與我們現在的表達有些差距,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非常重要。為了達成目標,李老師精心設計各環節,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從課題入手,通過隨文識字、生字組詞指導學生識字寫字;藉助註釋、觀察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反覆朗讀、聯繫實際找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參與度高,各教學環節自然流暢,層層遞進,由於關注學情,方法合適,因此,教學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學生將會有更多實踐機會。

《表裏的生物》是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以“科學精神”為主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説明觀點的”。課文主要寫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説的表裏有隻小蠍子的話,從而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於觀察、愛思考的孩子。

羅老師依據單元語文要素和課後習題來確定教學目標:1。會寫“脆、攔”等6個字,會寫“機器、鐘樓”等16個詞語。2。默讀課文,能聯繫課題説清楚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3。能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説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在教學時,羅老師首先通過梳理時間點,引導學生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緊接着聚焦小作者的觀點,引出疑問,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我”是通過哪些事例來證明“表裏有生物”這一猜想;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交流,羅老師抓住了“我”與父親的對話、心理活動描寫等句子來重點指導,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問促讀,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入境悟情。羅老師層層設問,不失時機地點評學生,激發學生,感染學生。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不僅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還培養了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 篇四

一、活動目的:

作業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瞭解學生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窗口。為了檢驗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效,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的探究。

二、活動時間:

x月x日

三、活動地點:

學校綜合電教室。

四、主持人:

中心國小語文教研組長李紅寧

五、參加人:

丁洪福李紅寧 馬愛萍 馬梅花 丁建國 王存英 王淑玲

陳金凌賈萬太 黃月琴 馬素琴 馬麗 陳偉紅

六、活動過程:

(一)教研組長談話

1、簡單介紹一下今天參加教研活動的人員。

2、説明本次活動的背景。

在期初的教學工作檢查中,發現我們學校的老師設計的語文課堂作業形式多樣,各有特色,基本達到了對知識的鞏固和提高的目的,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出現重複、機械地抄寫、內容單一等現象,不僅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針對以上情況,上週我們主要探討了語文課堂作業的設計,今天我們再來研討一下“語文預習作業和課後拓展作業的設計”。

引入:上週,我已經把這次研討的話題佈置給了大家,相信老師們一定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現在先讓我們聽聽今天的信息發佈員馬素琴老師帶來的信息。

(二)馬素琴老師發佈信息:預習作業和拓展作業應注意的問題

談到作業,我們當老師的話題很多,因為都知道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一份好的作業,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後,更倡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不能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所以從教研組長通知了本次活動主題以後,我留心收集和整理了一些關於語文預習作業和拓展作業設計方面的資料,在此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1、課前的預習作業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要針對教學大綱的要求,要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要針對本課所涉及的一些相關內容來佈置預習作業。讓預習作業既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又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又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課後的拓展作業要有創新性和趣味性。拓展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有創意的作業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所以教師佈置的作業一定要有創新性。另外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作業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學法。

(三)教研組長:

馬老師帶來的信息真好,下面就來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説説你是如何設計預習作業和拓展作業的?主要遵循了作業的設計的哪些特點?

(四)各組員進行案例交流。

1、馬麗老師發言談預習作業的設計。

在前一段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不會預習,只要佈置預習課文,學生就是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再有就是對生字詞的認讀,把不認識的字,通過各種方式讀對,會認,會寫。通過對學生的預習調查來看,課前的預習往往浮於表面。由於沒有對預習的明確指導和書面作業的落實,學生預習的實效性也就自然不大。針對上述情況,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預習作業紙。(出示投影:學生的預習作業紙,這是我班學生完成的《詹天佑》一課的預習作業)。我把預習的各個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歸納為四點:讀、查、思、記。

①讀。讀就是讀課文。預習時首先要讀課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課文。課文既要多讀幾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在我們第一遍讀課文時,可以放聲朗讀,當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了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就可以用筆標註出來。這些標註出來的“攔路虎”,有的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解決,也可以在讀完一遍課文後再來解決。第二遍讀時可以默讀,在讀的過程中,要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已經明白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這兩遍讀下來,相信學生都對課文有了大致的瞭解。如果這時再來讀幾遍課文,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發現的。

②查。查的範圍包括查字典、詞典、背景資料、作者生平等。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並做上標記。而對於不理解的詞語,最好是在讀完一遍課文後再查,這樣對理解課文更有幫助。當然,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查的內容也各異。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需要了解當時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周總理的生平。那在預習指導時,就應該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等多種方式蒐集有關的資料,以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③思,即思考。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個的預習過程,都要思考。讀課文時的思考,查閲時的思考,對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課題,我們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內容或能產生什麼疑問。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等。

④記。記就是記錄下來,把自己預習的收穫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真正把課文預習搞好,作業紙的設計還是一個關鍵。

明確了預習的各項要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把預習的各個環節落實到實處呢?我廣泛徵求了學生的意見,並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預習作業紙。

陳金凌老師提問:看了你班學生的預習作業,我覺得設計得很全面,那麼請問馬老師,您設計的這個預習作業紙學生感興趣嗎?

(馬麗老師做簡單的答覆,特意強調學生的興趣問題,分層完成,照顧學生的差異性。)

2、丁建國老師補充發言,也談預習作業的設計。

剛才馬老師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談了一些自己的具體做法,預習的目的性、實效性都很強,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注重了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還照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果學生能一直這樣練下去,對學生來説將終生受益。我在平時的預習設計時也基本上是這樣做的,但就馬老師佈置學生蒐集資料這一點,我有自己的一點看法。首先,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要查閲資料,只有那些距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遙遠,理解課文內容時有一定困難的文章,需要查閲相關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歷史題材的文章《將相和》《赤壁之戰》,介紹名人或名人作品的文章《文天祥》《詹天佑》《賣火柴的小女孩》,科普文章《鯨》這樣的文章查閲資料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學生能在課前蒐集到相關的資料,學生就會對事件的背景及人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還有像一些紅色經典課文,如《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雲》,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這樣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才會有一定的深度。當然,我們的學生地處農村,由於條件限制,查閲資料有很大的困難,這就要發揮教師的作用。學生無法查閲的資料就要有老師來完成,如課文《詹天佑》,關於詹天佑的生平事蹟學生知之甚少,我把自己蒐集的資料發給學生,讓學生閲讀資料,再對資料進行整合,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寫一篇五十字左右的小短文,在課堂上交流,看看誰介紹的資料最有價值。通過這樣的設計,降低了學生蒐集資料的難度,而且又發揮了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

我認為預習作業的設計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利於學生完成,還要注意預習的方法。我指導學生預習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讀課文。劃出課文中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完成。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在學生讀通讀熟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怎樣寫的,為什麼要寫這樣幾個問題。

3)質疑。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質疑可以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質疑可以讓學生從課題、字詞、句、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這五個方面進行。

4)查閲資料。(怎樣查資料?)

3、賈萬太老師補充發言。

馬老師精巧、系統的作業紙設計,丁老師結合農村孩子蒐集資料的方法介紹,都值得我學習和借鑑。關於語文作業的預習,我補充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先請大家看我班學生的語文書(投影儀出示),每本書上都留下了學生預習課文的痕跡:

1)讀課文可以讀給家長,請家長簽字,以便落實。

2)課文中所有出現的多音字可以讓學生用〔〕標識出來。{怎樣解決?}

3)段落多的課文一定要讓學生標出自然段;

4)對於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問題,根據農村學生實際情況,只需在課文的相關詞句旁邊打問號就可以了,沒必要課課都摘抄下來。以便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大家對他預習作業提出置疑,賈老師説明這樣設計的好處。)

4、組長李紅寧小結上述發言: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正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最敏感的話題,賈老師在設計預習作業時能考慮到這一點,的確難能可貴,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預習作業至關重要。)

5、馬愛萍老師發言:

預習作業的確要有針對性,還應體現作業的系統性、層次性、啟發性和自主選擇性,要因生來設計作業,特別是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應該是開放的。下面我以五年級第三單元為例,説説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展示學生作品)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是難忘的歲月,有《七律長征》、《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雲》、《紫桑葚》幾課組成。在學完這個單元后,我設計瞭如下幾項作業:

1、摘抄本單元中新詞、佳句、美段,從摘抄的詞語中選擇8個詞語來造句。

2、選擇本單元8個詞語,編寫一個精彩的故事。

3、閲讀寫英雄人物的故事,做讀書筆記

4、選擇本單元一篇課文,寫讀後感。

5、選擇本單元中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給他們寫一封信。

6、你還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蹟,請蒐集他們的資料,辦一期手抄報。

這六項作業中,我要求班內優秀生要完成4項,中等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3項來完成,而學困生則需要完成2項作業。作業佈置好後,學生選擇去完成。這些課外作業的設計,既體現了作業的層次性,又讓學生根據需求自主選擇去完成,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通過這些作業形式,鞏固、應用、深化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促進了學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教研組長小結:馬老師的課外拓展作業設計的確有特色,在我校的多次作業展覽中,受到了好評。

6、王存英老師發言。(出示視頻資料,展示學生作品)

剛才馬愛萍老師主要從自主選擇性作業方面談了自己在指導學生在課外拓展中的做法,我覺得這樣的課外拓展不但有層次性,而且調動了不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覺得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外作業的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夥伴和完成方式外,還應使課外作業成為學生自主設計、體驗快樂的過程。有時,我們不妨讓學生自主參與作業設計,讓他們也當一回老師,設計出富有創意的作業,自定完成數量、完成時間、完成進度,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學完這篇課文後,你想幹什麼?目的是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學生一聽這樣的作業形式,興趣一下高漲起來,紛紛為自己量身設計。他們設計的作業有:

1、我想寫一首讚美五壯士的詩;

2、我想辦一份頌英雄的小報;

3、我想給倖存的英雄寫一份信;

4、我想看一看《狼牙山五壯士》這部電影,

5、我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6、我摘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四字詞語……作業設計的形式之多、質量之高,遠遠出乎了我的意料。

作業展覽時,同學們踴躍推薦介紹、互相欣賞評點,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如:王聰同學寫了這樣一首小詩《英雄頌》學生短短四句是詩不但包含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寫得比較有韻味,他的特長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再如,安佳樂同學在給葛振林叔叔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當子彈……”這是學生真情的流露,是寫作慾望的驅使;馬娟、王亞茹的小報辦的也很有特色。像這樣精彩紛呈、趣味十足的作業來自學生,他們的`主權得到了尊重,因此,它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把作業完成得異常出色,並讓他們期待着下一次作業,因為作業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7、王淑玲老師發言。

王主任和馬老師分別從自主設計作業方面和自主選擇設計作業方面談了自己課外拓展作業設計的具體做法,她們作業設計的共同點是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特色性的課外拓展作業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給不同個性的學生以自我表現的機會,進而發揮學生的特長,凸顯學生的個性。

通過近幾年的高年級語文教學,我認為除了以上兩種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外,還應該設計一些實踐性的課外拓展作業。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學六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后設計調查家鄉變化的課外拓展作業,從村容村貌、娛樂設施、道路、交通工具、住房、家電、傢俱、衣着、飲食、人的精神面貌瞭解家鄉的變化等。我要求學生通過訪問,調查等形式。此項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符合了作業設計的發展功能,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增強學生實踐機會。同時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

語文教學研討活動記錄 篇五

2022年4月7日下午,XXXX開展高段教學研討活動。黃紅雲、肖長珊兩位老師分別提供了統編教材課後習題教學價值研究研討課《為人民服務》《習作:他____了》。

《為人民服務》是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的一篇課文,它是毛澤東同志於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是國小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議論文。結合單元目標,黃紅雲老師將本課教學目標確立如下:1。會讀會寫10個生字,能結合課文理解“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精兵簡政”等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自然段。3。理清課文層次,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結合具體事例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中,黃老師緊緊圍繞課後習題展開,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在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思考:毛主席提出的核心觀點是什麼?瀏覽課文哪段具體詮釋了為人民服務這一觀點?利用抓關鍵句,找關鍵詞的方法體會議論文語言的嚴謹性,同時讓學生知道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隨後讓學生默讀課文,説説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並用找關鍵句,提煉關鍵詞的方法,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文意。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死的意義”這部分為例子,引導學生感悟毛主席是怎樣闡釋這個觀點的,用了什麼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第二自然段。

研討過程當中,老師們一致認為黃老師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清晰,以讀為主,能夠適時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課文內容,達成了教學目標。

習作“他____了”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半命題作文,要求學生寫一件事,把一個人當時的表現寫具體。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瞭如何結合具體的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本次習作不僅要將寫人與記事結合起來,還要借鑑本單元課文的表達方法,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把人物的表現寫具體,反映人物的內心。

肖老師圍繞單元要素“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首先,帶領學生閲讀習作要求,弄清楚寫什麼的問題;接着抓住“從多個角度把某人當時的表現寫具體,反映出他的內心”這一教學重點,圍繞課文中的片段進行了方法研討;最後,藉助生活中的一個視頻片段《他生氣了》,讓學生進行方法運用。

整堂課備課充分,結構清晰,貼合學情,做到了一課一得。但在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上可以進行調整,開課再緊湊一些,解題後直接指向方法指導與訓練,避免喧賓奪主。同時,在學生審題和寫作的環節,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感受和表達。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 篇六

這學期,我們低段語文教研組的工作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學期初制定的工作計劃,全體語文教師團結協作,真抓實幹,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全面貫徹學校對教研工作的要求,從規範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組語文教學水平及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形式多樣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在教研內容上下功夫,轉變觀念,從課堂教學入手,將教改落到實處。

教研活動一週集體備課,一週集體學習。集體學習是交流經驗、提高認識的一個大好機會,教研組有效地運用這寶貴的一個多小時,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讓每位教師在每次活動中取得哪怕是一丁點的收穫。教研活動不是被簡單地讀讀報紙、學學一兩篇教學論文所替代。作為教育第一線的我們,要想教好書,就有必要將大綱吃透,教研組在活動中我主動帶頭帶領教師學習課本,瞭解教材,為自己今後的教學指路。教研組還採用播放電子視頻的方式讓教師瞭解名師上課的實況。除此之外,教研的內容也更豐富充實,讓每位教師參與進來,讓教師們輪流自己設計主持一次教師學習活動,經常地將最新的教育信息輸送給教師,迅速轉變了以往陳舊的觀念與模式。每一次的業務學習我都會自己帶頭做好學習記錄和活動記載。

二、積極開展各種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1、認真積極地開展觀課活動,促進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活動中,我們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一起討論,共同參與,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每次活動,我們都認真抓好以下環節:組織觀課,議課、總結。教研組內同事紛紛議課,在研討中,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探討了一些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見解,為各個層次的教師搭建了成長的階梯,也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交流中,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開發,從多方面對一堂好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2、結合學校各階段工作的進展來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這樣的教研氛圍,不僅加深了教師間的相互瞭解,更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術上的提高,達到了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教學常規檢查常抓不懈,落實到位。

為了使教學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條理化,每個月的常規檢查,都狠抓落實,不走過場形式,認真細緻,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通過督促、檢查,教師們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每到月底總能及時完成各項任務。

四、積極開展課題研究

我們語文組在學校、教導處的帶領下,以提高教育教學管理為目標,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利用教研活動進行學習、交流,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這學期,我們低段語文教師通過研究討論,確定了以“生生互動,打造低段有效語文課堂” 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做到人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個個都有自己的實驗操作。以此來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隨機的監測、統計等資料的積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課題。

五、教研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動開展的不夠紮實,在許多具體工作環節上缺乏創意,活動效率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出教研活動應有的作用。

2、個別教師對教研組活動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學能力提高不快,影響了教學成績的提高。

3、學生活動開展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夠。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指導還不夠,在學生活動的組織上依然沒有跳出應試的窠臼,對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關注不夠。

六、下一步工作的四點措施:

1、教師是教育的關鍵,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環境,努力加強學習,提高工作的責任心和工作的藝術性,促使教師之間更進一步地交流溝通,努力提高我們組老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2、嚴格抓好教學常規工作,從上課、批改作業、能力訓練入手,嚴格要求學生,牢記古語“教不嚴,師之惰”,以此相互勉勵。

3、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我們將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樹立競爭的學習風氣為主,注重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擴大閲讀量和作文量,進行有序地專門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水平。

4、盡力做好後進生的工作,想各種辦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總之,在本學期裏,我們語文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看到了困難和不足。我們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實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在總結本學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組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語文教學研討活動記錄 篇七

2022年4月13日下午,XXXX開展低段教學研討活動。張健美、楊敏、蒙妍伊三位老師分別提供了研討課《夜色》《我是一隻小蟲子》《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夜色》是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敍事性的兒童詩。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語言,以第一人稱寫出“我”原本膽子很小,很怕黑,後來在爸爸的幫助下,戰勝對黑暗的恐懼,從此學會欣賞夜色。結合單元目標和對教材的理解,張老師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認識“膽,敢”等12個生字;會寫“色,爸”等4個生字。2。能借助拼音,正確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的停頓,讀懂句子的意思。3。初步懂得“克服膽小、做個勇敢的人,能收穫美好”的道理。

課堂以幾張夜色圖導入,讓學生觀察圖片,説出自己身邊夜晚的景色。通過情境導入,引導學生走進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祕與美好,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本單元句子學習的重點“讀好長句子的停頓,讀懂長句子的意思”,張老師把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語,隨文識字與朗讀詩歌整合起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每一次朗讀都指向不同的目標。首先讀正確,讀準“一”的變調和輕聲音節,思考:詩歌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隨機認識“膽”字,並瞭解月字旁的字大多與身體有關,緊扣課後習題,積累“膽量”“大膽”。其次,讀好長句子的停頓,讀懂長句子的意思。引導學生藉助課文插圖,進行初步感悟,結合插圖讀好長句子的停頓,如:看第一幅插圖,説説哪一節寫了這幅插圖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感悟“我”的膽小。再通過對比“很小”和“很小很小”的表達效果,結合“講了又講”等詞來體會“我”的膽小,隨機進行句子的練讀,並緊扣課後習題,積累詞語“勇敢”“勇氣”“勇士”,指導寫“外”“看”。然後,熟讀成誦,通過詩歌中的省略號,引導學生髮揮聯想和想象,進行填補空白“我還能看見什麼”,引導學生走進兒童詩的意境。教師在隨文識字中還滲透了多種識字方法:擴展詞彙識字,聯繫生活識字,運用字理識字,藉助動作識字等。

研討過程中,老師作文吧們一致認為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清晰,識字教學與朗讀指導相結合,所用教學策略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情,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我是一隻小蟲子》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童心”為主題,內容富有童心童趣,充滿豐富的想象,教學重點旨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本篇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描寫,從小蟲子的視角觀察世界,感受生活。基於此,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幾點:1。會認“免、費、貪、脾”四個生字,會寫“淨、幸”兩個生字。2。能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3。能發現“月”字作偏旁時的表意特點,不認識的字能查字典認讀。

整堂課楊老師以“當一隻小蟲子真不錯體現在哪些方面”這個問題來統領教學,首先讓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發現小蟲子可以在草葉上生活、乘坐免費的“特快列車”,感受小蟲子舒服的生活。其次進行默讀,找到小蟲子有趣的小夥伴,通過對小夥伴的瞭解感受生活的快樂。最後男女生配合讀,體會小蟲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本節課中,楊老師的教學目標明確,教態自然大方,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但是對於學生朗讀指導的深度還不夠,提出的問題太過瑣碎,應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體會、感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次記事作文,本單元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主題,要求學生寫下自己曾經做過的一次小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的習慣和有序表達的能力。

蒙老師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前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並填表記錄了自己做小實驗的步驟。在課堂中,先借助記錄單引導學生使用關聯詞,有序、清晰、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做實驗的目的、過程和結論。接着,讓學生們分享自己做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最有趣的現象。最後,交流自己做實驗時的體會和心情變化,總結本次作文的寫作方法。

整堂課結構清晰,環節簡明,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們懂得傾聽,樂於表達,參與度較高。但在課堂時間的把握上可更靈活,多留出時間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和引導。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 篇八

光陰荏苒,又一個充滿挑戰的學期即將結束。我校語文教研組現有語文教師6人,這是一個鋭意進取、團結協作的優秀集體。組內教師具有良好的語文素質和紮實的業務功底,治學嚴謹,教育教學氣氛濃厚。

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教研組的每一位成員工作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根據期初的教學工作計劃,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轉變教學觀念,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程改革。具體如下:

一、認真學習理論,更新了教育觀念

幾年來,我們經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後來,又有人認為,一桶水豈能解決?古人不是説為有源頭活水來嗎?要有源源不斷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應對自如。也許,這只是揭示了教師需要具備豐足的學科知識而已。開學初,我們全組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瞭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之後又選取《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國小教學設計》、《國小教學研究》等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學雜誌,通過個人自學、組內交流等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以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每位教師認真做了讀書筆記,學習、閲讀蔚然成風。

二、繼續開展校內聽課評課及教學診斷活動

認真積極地開展組內聽課活動,促進整組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傳統。本學期,積極開展聽課活動,每位教師至少開出一節組內研討課,其他組員認真聽課、議課,研討氛圍十分濃厚。在此基礎上,推薦彭毅老師上校級研討課,圍繞開出了一節真實、樸實,併力求紮實的課,受到領導及其他聽課老師的好評。

三、進一步落實集體備課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能相互學習、相互借鑑,揚長避短,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初次嘗試了集體備課,為以後的備課改革鋪平了道路。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每節課後教師都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重視二備和反思,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寫出有質量的教學反思和。備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師生互動的形式撰寫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四、教學常規檢查常抓不懈,落實到位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唯有我們在這浩瀚的教海中乘風破浪、勇於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我們相信,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組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w37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