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易經全文閲讀【新版多篇】

易經全文閲讀【新版多篇】

易經全文閲讀【新版多篇】

基本簡介 篇一

易:改變;經:書籍。《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由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易經》典籍之內容。

1、伏羲依照“河圖”之啟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經》典籍的核心內容,《易經》之五大規律也出自於“河圖”之啟示。

2、《易經》以宇宙間萬事萬物為觀察和研究的對象,用“陰”和“陽”兩個基本要素,描述了一個陰陽變化的系統。“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兩儀是對太極的細分;四象是對陰陽的細分;八卦是對四象的細分;六十四卦是對八卦的細分。每卦及卦爻的含義有單獨的章節進行釋義;如何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靈活運用《易經》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則需要根據所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作出適當的選擇。

3、以《易經》規律為源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瞭解的中國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對立統一、陰陽互根、陽逆陰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等規律,和這些規律數千年沉澱和積累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等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徵,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意識。

4、《易經》規律運用之“無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

⑴、“無我”之境界(道法自然):

①、船到橋頭自然直:“無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的選擇;

②、順其自然:“無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

③、“無我”境界之表現:善惡終有報、惡人自有惡人治、敬天認命、逆來順受、船到橋頭自然直、為無為則無不 為等等。

④、“無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

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

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的選擇;

②、自我實現:“有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

③、“有我”境界之內涵:“仁義禮智信”之倫理原則、“温良恭儉讓”之傳統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思想境界、以及“勇於探索、自強不息”之開 拓精神等等。

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鬥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童子問易》有詩云:“龜長筮短道益損,象數和於羑里困?日月順行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徵普遍存在的雙邊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並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説明。

《周易》是建立在“陰陽一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

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羣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羣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事實上是包括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交替的變化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演變,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太極、理、氣觀及辯證法思想、人道主義思想等對西方影響深遠。

什麼是易經 篇二

第一節何謂《易經》

“易經”是我國古老的經典,被稱為“天書”。是由學問與術數兩大部分組成,內容涉及到哲學、歷史、軍事、醫學與民俗等多個方面。其中,易經中的道家術數經歷代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四柱、八卦、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梅花易數、紫微斗數、面相、手相、星相等術數均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説,易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

《易經》是千古奇書,萬經之王,絕世名著。古人運用《易經》學會了仰視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用於探索未知宇宙,人生變化的大道理,所謂的“究天人之際,能古今之變”。《易經》中的八卦內容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兑。由八卦而推出六十四卦,每一卦實際上是符號“—(陽)”和“--(陰)”的累加變化而成。“—”代表陽、剛、男、強和奇數1、3、5、7、9等,象徵積極的事物;“--”代表陰、柔、弱和偶數2、4、6、8、10等,象徵消極的事物。陰陽奇偶的變化,代表了事物“象”與“數”的各種內在聯繫。

第二節六十四卦來源

1、宇宙生陰陽

天地氤氲,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陰陽最早是向着太陽的一面和揹着太陽的一面,後來古人發現自然中任何事物都有着相對的兩面。如山有陰面和陽面,人有男人和女人,月有圓和缺,日有白天和黑夜,年有寒冬和炎夏……現代科學又發現磁場有南極和北極,卻此消彼長,此進彼退,並且在某些條件下一方還可向對立面轉化。這種動態的平衡,正是天地運行的重要規律。由此,古人認為世界就是由陰陽兩部分組成的,它們相互依存、對立、轉化,維持宇宙的平衡。但如果陰陽不調,就會出現不好的結果。

2、陰陽生太極

太極是陰陽循環,動中有靜,你中有我的綜合表達圖示。

3、太極生兩儀

關於兩儀,綜合歷代易學家的理論,計有七説:一説陰陽,一説為天地,一説為奇偶,一説為剛柔,一説為玄黃,一説為乾坤,一説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

4、兩儀生四象

關於四象,四象的説法更多,如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着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滋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規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已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着互動的關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5、四象生八卦

何為八卦?概括地説,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而八其本初指的是“八種基本圖形”,用“-”代表陽,用“--”代表陰,每卦由六爻組成。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兑代表沼澤。

6、八卦相蕩生六十四卦

八卦兩兩相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與人事現象。時至今日,八卦依然影響着當代許多科學。據説,德國大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二進制,也是受了八卦的啟發。八卦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宇宙間的一個濃縮了的高級“信息庫”。利用它可以推演出許多事物的變化,預卜事物的發展。

7、六十四卦的起卦,卦辭的意義

文王潛心研究八卦,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礎之上琢磨推演,開始了自己的發現和創造。他把世上千變萬化紛紜複雜的事物,抽象為陰陽兩個基本範疇;把剛柔相對,變在其中,作為自己對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他將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周文王在進一步深研八卦的時候,細心回想古代的歷史故事,精心總結生活經驗,並把這些練化為自己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僅具有研判性的説明,還有了現實的預測之功,如果説“卦辭”是每一卦即每一種情況總述的話,那麼“爻辭”就是每一卦即每一種情況的具體變化。總述加上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四條爻辭,總計四百四十八條。據查證,周公對於《易經》最大的貢獻就是“作爻辭”。《易經》中一卦共六爻,即由六個符號組成,每爻都有一個意思,表達這個意思的文辭叫做爻辭。一卦有六爻,故有六條爻辭。在卦辭下,六條爻辭有“九”“六”作為爻題,陽爻稱九,陰爻稱六。需要説明的是一卦六爻均是自下而上。結合前面講周文王的時候,人們不難理解,爻辭就其內容來看,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總結和提練。再者,周公奠定了《易經》的仁義觀,甚至其本身也成為了仁德的化身。《易經》説“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於國事而言,周公攝政長達七年之久,依然還政於民而北面稱臣,於德性而言,周公禮賢下士。甚至到了一聽説賢士來訪,絲毫不敢怠慢竟然會吐下嘴中的食物來接待。

8、如何利用易經預測?

《易經》具有一定預測的功能。《易經》中的八卦是用幾種簡單的符號組成卦象,根據卦象的千變萬化和時空作用的結果,來預測和判斷世間萬物萬事的發展規律,由此得到準確的結果。八卦預測術中基本又分為兩大派別,其中一派由西漢時期的大易學家京房先生創立,由清朝王洪緒先生總結和傳播下來的,被稱為“納甲法”的六爻預測術。另一派上由北宋時期大哲學家邵康節先生總結創立,被稱為“梅花易數”的六爻預測術。

9、總結

《易經》誕生於三千年前,從伏羲八卦算起,易學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歷史,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説:“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説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爻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説:“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藴邪”。《易緯,乾鑿度》中説:“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繫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説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哲學的基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法歸宗。易乃中國文化之源,誕生於甲骨文之前,是我們的祖先對待天文、地理、歷史和生活環境的經驗寫照。因易而成道、儒、釋,道學崇尚自然,儒家崇倫理,釋佛崇尚覺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繫辭雲:“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修”……因易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脈相傳,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周易》以其六十四卦象和卦爻辭構成一個相當完整的系統,具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卦象的設計和某些卦爻辭顯示出,《周易》已經具有以圓道為特徵的整體系統觀念,而且對於系統運動的規律性也有了最初的瞭解。第一,整體性把握。第二,建構關係與結構。第三,呈現全息系統。另外《周易》中的“易”可理解為三點:(1)變易;(2)簡易;(3)不易。變易指的是運動的絕對性,即萬事萬物沒有絕對處於靜止的,一切事物都在運動。簡易,是《易經》又一重要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而且簡單。不易,即指的是變化着的事物背後有一個不變的本質,即萬變不離其宗。

第三節《易經》與風水

在學術領域,《周易》把其核心內容“陰陽五行”的理論貫穿始終,其它一切思想可以説都是圍繞它而構建的。而風水把山形水勢歸納成環境的“氣場”,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構成,並分為陰和陽兩大類,它認為宇宙間所有關於人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成為影響我們自身發展的一種環境,而且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成五個行列,並隱藏着五種性質,所有無形的五種性質都是寄存在一切有形的事物中,並主宰着這一切有形之物,就像人的思想和靈魂主宰着人的肉體一樣。從狹義上講,相學從人的形象與氣質歸納出人的命運特點;從廣義上説,風水把宇宙間一切有形體分為形與氣,而形與氣之間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影響,最後歸到統一的自然環境中。如何處理好物質與人類的和諧關係,是《周易》地理風水學的重點,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與現代建築學提倡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的理念是一致的。

而早在幾千年前,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中國的先哲們就開始了對生存環境的研究。從河圖絡書的出現到後天八卦的推演,都是先哲們對世界的理解。之後風水術的發明和推廣,更是古人對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風水術從此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無論婚喪嫁娶、居家經商,中國古人的生活都脱不開風水的影子。下至平民百姓,上到帝王將相,無不對風水充滿了尊敬。歷代朝廷設立了專門的風水機構,將風水大師安排到司天監,他們不僅負責為朝廷及皇家查看各種建築和陵墓的風水,還管理天文曆法、農事氣象。由此可知,這些被朝廷看重的風水大師們,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精英。而風水也不能簡單地用迷信來一竿子打倒,其中那些充滿宇宙科學觀的超前認識,如今被現代科學一一證實。

風水學其實就是古代先哲們總結自然規律的同時,在自己生存環境中的運用。古代先哲們認為無論是天上的星體,還是地上的山河,凡是自然萬物就都有生命,並擁有不同的屬性。這些屬性之間能夠相互生剋制化,只要善於使用這些原理,就能製造出一個與自然和諧的環境,進入所謂的天人合一境界。

風水並不是那些很玄的聽不懂的術語。在生活中,或許就是一些花盆、魚缸的擺放,一些顏色的搭配,一些禁忌的避免。其實即使不用風水之説,我們也總在想方設法地讓自己的環境變得更為舒適,人們也都願意呆在感覺舒適的環境中,這些不自覺的風水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通過更為系統的風水調理,能使環境最大限度地適合人類的需要,甚至是適合個人的需要。處在經過風水調理的環境中,不僅能調動人自身的能力,還會使周圍的人更願意接近,並向其提供更多的機會。

為了讓中國古代的風水智慧能輕輕鬆鬆地走進每個人的生活,我本人儘量用更生活的語言來解讀《易經》、解讀風水。聽完這兩節課以後,即使一個不懂風水的人也能因此輕易改變自身環境中不利因素,趨吉避凶。對於想了解風水的人,也可以通過這兩節課對風水原理的介紹和具體的分析一窺風水的門徑。

風水中講究藏風得水以聚氣,風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氣”留在居所之內,從而讓這種氣對人產生有益的影響。但“氣”究竟是什麼,直到明清時期,理論界都沒有明確的解釋。目前,一些瞭解現代科學的人士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氣就是微波。

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家獎頒給了兩位美國的射電天文學家,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信息。這兩位科學家發現,在宇宙創生時,太空中充滿了微波輻射,即看不見的光。由於它們誕生在天地之始,又有能量,所以被稱為萬物之母。而在風水中,所謂的氣,又叫生氣,是讓萬物萌發生機的物質。這樣的解釋讓“氣”與微波發生了聯繫。

事實上,風水學中認為生氣旺盛的地方,都是能有效接收微波的地方。風水中一些化解煞氣的方法,又與微波的性質有很強的聯繫。有研究發現,氣功之氣,其實就是一種微波,而氣功之氣與風水之氣有着本質的`聯繫。

所以,很多風水師都認為,所謂風水,其實就是尋找和製造能對人體有益的微波合理聚集的場所。

現代科學發現,微波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微波同樣對人體有益。微波輻射4080兆赫頻率正好能穿透人體的皮下組織,進入人的筋肉之間,它能增強人體的氣血運行,這使微波對人體某些疾病的治療功效顯著。現代醫療不僅用微波診斷疾病,還用微波治療疾病。

地球物理學指出,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場體,其區位不同,磁場強度也不同,對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在日本的中部、中國的四川和貴州等地,由於地球的磁場強度特別高,這些地方的人就不容易長高。

另外,在地球的內部,各種元素也會產生不同方位和強度的熱能、磁場、地電場、重力場以及各種放射性物質。在地表、山川河流、植物、動物、微生物等,都有屬於自已的場信息,並能影響周圍的物體。這些不同類型場,會對人體的細胞組織產生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力,從而對人產生影響。

風水學用數千年的經驗和理論來判斷某個區域點位是否利於人的生活、健康的發展,其中的很多規律和原理都與現代地球地理學是相通的。

對此,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查理森·威爾海姆曾感歎説:“知識經濟正在改變着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信息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出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風水的理論基礎來源於《易經》,風水可以説是一門由天文地理環境磁場等多種學術組合而成的玄學。本身與封建迷信無關,是靠理性分析,有數得計的一門學問,亦屬環境心理學。換句話説,周圍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心理,運氣也會跟着改變。風水可籍由方位、顏色及各種擺設來改善環境。但在改變風水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容易過於講究形式而忘了讓心情跟着改變。

但不管環境再怎麼改善,若心理沒有變化,人的流氣是不會有所改變的,覺得風水沒什麼效果的人,何不利用此次機會,體驗一下所謂有“心靈風水”。

現在,人們正忙於買房、買車,而買房跟風水有很大的關係。例如:

一樓、六樓屬於北方,屬水,相宜生肖:鼠、虎、兔、豬。

二樓、七樓屬於南方,屬火,相宜生肖:牛、龍、蛇、馬、羊、狗。

三樓、八樓屬於東方,屬木,相宜生肖:虎、兔、蛇、馬。

四樓、九樓屬於西方,屬金,相宜生肖:鼠、猴、雞、豬。

五樓、十樓屬於中央,屬土,相宜生肖:牛、龍、羊、猴、狗。

買車跟風水也有很大關係,例如:選車牌號,車的外觀顏色。如果命主的喜用神為火,那麼他就不適合黑色、藍色、白色的小車,因為犯了相沖和相剋,人坐上車後容易發生車禍,不測和意外。因為人不可能每天每次都運氣好,如果時運不濟,災禍隨時有可能發生。正如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另外車牌號的數字也很有講究,例如:數字有吉凶,數字有顏色。一數屬吉星,主順利;二數屬兇,主病符及阻礙;三數屬兇星,為蚩尤星,專招是非口舌;四數屬吉星,不是不吉利的數字;五數屬兇星,更是大煞星,主無端惹禍,失竊破財,災病、意外;六數屬財星,主順利、平安;七數屬兇星,主鬥爭是非;八數屬財星,主發達、發財;九數屬旺星,主長久、穩固。另外飛星口訣有云:木火通明,必出聰明奇士。四九同宮即木生火之木火通明格局,主聰明。一四同宮即水生木之格局,主名利雙收,聲譽日隆,又主文昌,利聲名。六八同宮,即土生金之格局,主財源旺盛,生意紅火,利生意場所。需要注意的是:二三同宮為鬥牛煞,是非鬥爭不絕;三七同宮主賊劫,意外破財;三五同宮屬五黃三碧之大煞星,主阻礙,意外、鬥爭口舌極為不利,兇星組合。數字有顏色: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風水有形勢風水和理氣風水兩種。從山和水來看,圓屬金,長屬木,尖屬火,方屬土,S型屬水,這是地理形勢風水。理氣風水重在看星。將形勢與理氣結合,可以相出人們居住在各種環境下的喜怒哀樂,得失成敗,禍福吉凶及整體命運,為何有的人富有陶朱、終身享樂不盡,而有的人卻終身貧困潦倒。作為長期研習風水與命運的我,走遍大江南北,發現人的居所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摩天大樓或是茅屋草舍,凡是宅運享通,又積極行善者,則貧可轉富,賤能轉貴,而宅運兇險者,則富可致貧,貴亦招災。

《周易》認為:陰陽調和、五氣流通為上乘之格局。陰陽調和、講究的是光線的調節要適度,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五氣(即五行之氣)流通,要求的是各方之氣能順暢流通,這樣的環境才是上上之選,自然是人所向往的居住環境。實際上,風水強調的都是門和窗的光線採納和氣流設計的問題。事實上,風水佈局得好與壞才是一個風水師功力高低的指標。

產生背景 篇三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陝西岐山周原古稱西岐,後來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陽湯陰一個縣城羑里城位於湯陰縣北2公里處)。周易就這樣誕生了。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兑”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

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亦稱“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説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繫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説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倖免於難。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説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説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歎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牴牾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説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説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説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説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恆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都認為《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時至今日,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為孔子。李學勤先生在其《走出疑古時代》中指出:“孔子晚年對《周易》十分喜愛,而且自己撰成了《易傳》(至少是其中一部分)。”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周易》佔測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實《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只要能讀懂《周易》,無論是哪一行從業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應該説《周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不能簡單地説它是佔測算命,哲學,科學,或文化了。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祕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矇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説:“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説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説“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藴邪”。《易緯·乾鑿度》中説:“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繫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説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辯證法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9e4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