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蘇州園林課文原文(多篇)

蘇州園林課文原文(多篇)

蘇州園林課文原文(多篇)

蘇州園林的中文介紹 篇一

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於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緻,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網師園、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可以體驗讓人舒暢的生活,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蘇州地處水鄉,湖溝塘堰星羅棋佈,極利因水就勢造園,附近又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可謂得天獨厚;蘇州地區歷代百業興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條件追求高質量的居住環境;加之蘇州民風歷來崇尚藝術,追求完美,千古傳承,長盛不衰,無論是鄉野民居,還是官衙賈第,其設計建造皆一絲不苟,獨運匠心。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在佈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產生於蘇州園林的鼎盛時期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充分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們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這四座園林佔地面積不廣,但巧妙地運用了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模擬自然風光,創造了“城市山林”、“居鬧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間。它們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佈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俱、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佈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在美化居住環境,融建築美、自然美、人文美為一體等方面達到了歷史的高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於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髮、渲染,使人於棲息遊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而園中彙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曆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瞭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蘇州園林課文評點 篇二

蘇州之所以能擁有“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的程度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蘇州園林》課文補遺。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

最早的蘇州園林建在東晉時期,之後歷經了宋、元、明、清四代,並且在每個時期都具有不同的自然、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着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園主王獻臣取晉代潘岳《賦閒賦》中“築室種樹,灌園粥蔬,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而命名。拙政園的全園分三個部分。由東至西橫向展開,分別是東園“歸田園居”、中園“得山水趣”和西園即補園。東園明快開朗,西園精美華麗,是江南園林之中的典範佳作。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峯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分東、西、中、北四部,中部以水為勝,池於中央,四周環以假山和亭台樓閣;東部以建築為主,樓閣廊屋富麗堂皇;西部假山;北部桃園。園內的"冠雲峯"是北宋花石綱遺物,高約9米,為江南最大的太湖石。滄浪亭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園,為宋代詩人蘇子美所築。其特色是未入園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繞園而過。隔河相望,廊閣起伏,波光側影,漫步渡橋始能入園。主要景點有:明道堂、五百名賢祠、看山樓、藕香水榭、聞妙香室、瑤華境界等。獅子林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是元代園林的代表。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峯形象獅子,因而得名。全園佈局多山,西北多水,長廊縈繞,樓台隱現,別具一格,老師筆記《《蘇州園林》課文補遺》。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

蘇州古典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它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成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蘇州園林的立意除了與喧鬧的城市隔開享受幽靜和閒適,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在有限的環境中創造一個濃縮的自然環境,“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趣”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意境。中國傳統的詩和畫為蘇州園林提供了最好的建造方案。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在造園時,建造者藉助中國山水花鳥畫表達的情趣和唐詩宋詞中描述的意境,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變換無窮、設計百出的安排,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才達到了在園林中游賞,即像在品詩,又像在賞畫的效果,使蘇州園林各具有不同的景色而絕無雷同。在久遠的年代,蘇州園林能使建築家、哲學家、詩人、畫家、平民各自體味到不同的詩情畫意和生活哲理,而對現代人來説,蘇州園林就是一幅具有中國韻味的立體山水畫,身臨其中不僅體味到閒情逸趣,還可以在不經意間打通國人深層的意識形態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蘇州園林 篇三

"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這曲詞像是專為蘇州園林而寫的,這意境,也似乎只有在蘇州的園林裏才生髮得出。有人説,蘇州園林較之別處對觀者提出的審美要求更高一些,至少你要知道一點古典詩詞,要知道一點歷史典故,還要知道一點造園時期的書風畫風。

造訪蘇州之先,已聽過許多議論,都説蘇州園林大體相同,去一個即可。但著名園林與古建築學家陳從周先生曾説過,"造園之學,主其事者須自出己見,以堅定之立意,出宛轉之構思。無我之園,即無生命之園。"蘇州園林既為私家園林,其主人當然會將各自不同的立意、喜好及文化修養藴含其中,怎會是千園一面呢?

帶着這樣的想法,我走進了蘇州,走進了蘇州精緻的古典園林。我觀賞的第一座園林本不在此行的計劃之中,而是漫步平江路時,誤打誤撞上的。坐落於小新橋巷的耦園似乎名不見經傳,但卻是與滄浪亭、獅子林同時入選世界遺產的蘇州園林。原以為自己算得上半個文化人,可進了園子卻一頭霧水,只能舉着相機一頓傻拍,或是立於廳堂門外賞玩書畫楹聯。"東園載酒西園醉,南陌尋花北陌歸。""卧石聽濤滿衫鬆色,開門看雨一片蕉聲。"造園藝術雖未看懂,但園中意境確已體味出了。只是,那磚雕門樓上的人物為何多數被削去了頭呢?正滿心狐疑之際,碰巧一支旅行團隊遊玩至此,看見導遊揮動小旗,我連忙湊上前去。原來,"文革"時,紅衞兵衝到這裏,將門樓上凡騎馬、做官的人物統統剔去了頭部,而耕田的、織布的,因"根紅苗正"而得以保全。又是"文革"!我咬牙切齒地想道:若沒有那場空前的浩劫,咱國家的文物得比現在多多少啊!

要説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那麼不到蘇州,還真不知道自己書讀得太少。走進拙政園的卅六鴛鴦館,起初,我怎麼看那鑲嵌彩色玻璃的花窗都覺得俗氣,可當我在園內轉了一圈再回到這裏,正趕上導遊在作講解,她説透過白色玻璃看對岸的植物是綠色的,而透過藍色玻璃再看,樹葉上面就彷彿落了一層白雪。依樣而行,果真如此!這才不虛此行,"蹭導遊"真乃人生一大樂事!

蘇州園林裏多船舫形建築,拙政園有"香洲"、耦園有"藤花舫"、同裏退思園有"鬧紅一舸",等等,或喻主人崇尚自然之心,或含退隱林泉之意。這些園林的主人多曾在朝為官,誰不知道"伴君如伴虎"?於宦海中沉浮之人正如一葉小舟,隨時可能面對驚濤駭浪。當然,園林裏的舫形建築絕不是為向世人展示官場的兇險,而是出於審美考量。因其多臨水而建,設計成船形則更顯優美自然,江南園林歷來多臨水建閣之範例,除觀魚賞荷之外還有一個好處。《紅樓夢》第四十回,賈母命人將條桌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説是鼓樂之聲藉着水音更好聽。試想:水閣若建成船狀,值中秋月圓、桂子飄香之夜,風吹細浪,恍若船在月邊行,隔水聞音,如聽仙樂耳暫明,將是何等的愜意!

蘇州園林素有移步換景之説,乍一進留園大門,我便對此印象深刻了。"古木交柯"小院內,一樹茶花紅豔似火,霎時燃起了所有人的遊興。而與之一牆之隔的"花步小築"卻是出奇的素淨。中心景區臨一池碧水,假山在側,迴廊盤曲,花影粉牆。水上橋堤搭一棚花架,春季可觀紫藤;夏日,池中芙蕖盛放,憑欄可看荷花;前行不遠,至"聞木樨香"軒,此處遍植桂樹,可作秋時幽賞;山頂可亭,則為冬日賞雪佳處。

駐足在林泉耆碩之館的鴛鴦廳內,兩道月洞門將廳堂一分為二,前廳為昔日園主接待男賓的地方,雕樑畫棟,裝飾豪華,地上鋪大塊方磚,花几上供養着兩盆蘭花;"女廳"在後,是女主人接待女客的所在,樑上無雕花裝飾,古樸素雅,地上的方磚較前廳纖小,花几上,兩株杜鵑開得正好。原以為廳堂中的屏風只起裝飾作用,不想還有一重妙處:蘇州園林裏的屏風是用蘇州自產的絲綢製成,透光性極好,古時選婿,小姐可在後面觀望,而前廳待選之人卻望不進後廳。依此説法,看着映在屏風上的大假山石,再望望身後的園子,但見一樹茶花含苞吐蕊,果然透射的是前方景物,而非玻璃反光。

陳從周先生推網師園為"蘇州小園極則",稱其園雖小而意境無窮。主景"月到風來"亭在許多蘇繡作品中可覓其蹤影,取"涓涓流水細浸階,鑿個池兒招個月兒來,畫棟頻搖動,荷蕖盡倒開"之妙境。"看鬆讀畫軒"中的一副板對引人遐思無限:"滿地綠陰飛燕子,一簾晴雪卷梅花。""射鴨"廊卻又讓我聯想起大觀園的那個雨天。襲人、晴雯等幾個女孩子把水積在院內,拿些綠頭鴨、彩鴛鴦,趕的趕,捉的捉,縫了翅膀,在遊廊上嬉笑玩耍。網師園不大,但確是蘇州諸園中最精緻的一個,每一處皆可見其主人用心深細,連地上用卵石鋪成的圖案也精美到了極致!

走過風華絕代的蘇州,我最喜歡平民氣象的平江路;走過蘇州美輪美奐的園林,我最想念的卻是素樸蒼古的滄浪亭。它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當日,蘇舜欽以四萬錢置地建園,好友歐陽修贈詩給他: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後人抽取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的一句,與其巧妙地合成了一副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如今,這副幾成蘇州旅遊宣傳廣告的對聯仍刻在滄浪亭古樸的柱子上。愛滄浪亭,因為它蒼古、清幽,無半點金粉之氣。那些亭台樓館、曲徑斜廊,彷彿是從一蓬蓬花草、一片片山石中生長出來的。其他園林給我印象最深的皆是花影粉牆,而滄浪亭最吸引我的`卻是黑色的瓦、蒼古的樹、搖翠的竹。它如同青苔上長出的一闋宋詞,與其他園林一起,優美着風華絕代的蘇州。

蘇州園林 篇四

早春三月,微微雨,空氣中飄逸着梔子花的清香,撐起一把花折傘,走進雨巷中,走進蘇州的平江路,聽雨,看雨,數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與細微,綿綿的雨聲裏,路面把這小巷襯得玲瓏剔透,意味深長,小橋流水的蘇州,宛若含苞的白蓮,質樸而雅緻地靜靜盛開。

印象蘇州,風是古風,水是遺韻,遠眺虎丘塔,古意綿深,近賞拙政園,別緻清幽。遙想當年,東晉文化之清雅,南朝歌舞之昇平,隋唐運河之繁華,五代之南唐吳越,宋詞元曲,明清才子,民國威武亦鏗鏘,所有的前塵往事,全都被籠罩在這浩浩茫茫的姑蘇煙雨之中,朦朧中,雨滴滑落葉尖,沁入我的衣領,讓我和它一同感受這初春的綠意盎然,寫下心底最純淨的文字。

下半日,雨漸漸停歇,光線透着些許暗淡,雨中洗滌過的蘇州,宛若水莊典雅的繡娘,用纖細的針線縫製時光。江南生煙,浮生如夢,純美姑蘇,古典情懷。這樣的氛圍,尋一幽雅之處,賞崑曲評彈,品碧螺春茶,追隨着美麗悽迷的唱腔,繁複似夢的評彈,眼前呈現的,是民風累累,是繞樑三日,是天上人間!

夜晚悄悄地來臨,月色中的山塘街,夜色中的金雞湖,古老江南的符號隨處可見,懷舊與創新共存,現代與遺韻輝映,傳統而奔放,文明亦開放,正如蘇州人內斂,散淡,平和的性格一樣,這才是蘇州的城市魅力所在,看似山水韻靈,實則天人合一。

在蘇州,這樣的風景,這樣的抒情,早已融入到我的性格里。在我眼中,蘇州無疑是座特別的城市,近處是運河,遠處是太湖,山的沉穩,水的靈動,橋上行人,橋下流水,安靜或者喧囂,悲傷或者喜悦,一切都是那麼温柔,從容而華麗。蘇州,是當今中國理想化城市的一個縮影,一面保留着質樸,淳古,雅韻,幽致的文化底藴,一面在經濟上新穎時尚,氣象萬千,文化的生命力在於穿透歷史,活到現在,而這正是蘇州人文精神的最特別之處,蘇州,這條被人們世世代代所閲讀的河流,也必將在未來流進更多人的心底,滌盪那些蒙塵的心靈,讓人們展現出最清澈最明亮的自己!

選一處風景,依山傍水,草長鶯飛,靜心修性,居陋室而吾心不陋。

擇一城終老,宜人氣靈,雲淡風輕,坐談杯盞,享年華而吾心不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k7o1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