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中語文説課稿(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説課稿(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説課稿(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説課稿 篇一

今天,能夠作為先進員工的代表上台演講,我倍感自豪。上半年,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不但得益於部門各位同事的支持與默契配合,更得益於稻花香集團優良的團隊氛圍和XX公司陶瓷責任感理念對我的薰陶。在這裏,我對各位領導的栽培和厚愛,對各位同事我工作的支持表示深深地感謝!

在集團敢冒風險、自我加壓、創造機遇、超常發展的企業精神的薰陶下,在這半年年的業務工作中,我認真學習業務知識,不斷的完善自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業務素質上,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認真工作、虛心學習、更好的服務於公司是我工作的職責。所以,我作為遠安XX公司陶瓷有限公司的青年員工,更應該為實現公司的共同目標添磚加瓦。

我們不能忘記,沒有企業的發展,哪有小家的幸福,沒有企業的輝煌,哪有事業的成就。企業與我們緊密相連,我們匯聚與此,不能僅限於把它當作謀生的手段,而更多的是以感恩的態度去面對它。服從領導,聽從指揮,用感恩的心去消除與上級的對立關係,刻盡職守,無私奉獻,用感恩的心去化解工作中的消極怠工,麻痺大意。顧大舍小,棄利取義,用感恩的心把企業的利益放在最前線。

作為XX公司人我們要飲水思源,善待工作。做感恩的事來回饋企業,懷着感恩的心去服務社會。這樣才更能體會出自身的價值。我們的工作很平凡,但有時候偉大正寓於平凡之中。在這個平凡的服務崗位上,卻湧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蹟,展示出我們XX公司人不平凡的青春風采。

記得有位名人説過這句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後悔。同樣,公司給了我們每一個人展現自我的平台,我們不能把自己僅僅放在小我的狹隘圈子裏,我們要以建設新型的、強大的遠安XX公司陶瓷有限公司為己任。

雖然在20xx年度上半年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榮幸地被評為20xx年度上半年優秀員工的榮譽 稱號,面對榮譽我們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今年的目標等待着我們大家齊心協力的去完成,我們要凝心聚力,再接再厲,登高望遠,再攀高峯,為公司的全面發展和攀升目標而奮鬥!

最後,我祝願在坐的各位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和家幸福!

語文説課稿國中 篇二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紫藤蘿瀑布》。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紫藤蘿瀑布》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之一。本單元共收錄五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對美好人生的禮讚。

當代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可以通過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紫藤蘿瀑布的生機勃勃;同時,這也是一篇勵志的散文,可以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的角度,領會作者由花的變化感悟到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恆的道理。

二、説學情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它們通過自主閲讀,能夠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然而本文寫於1982年,寫作的背景和文革有關,所表達的情感也較為複雜。既有“文革”**造成的心靈創傷,又有親人身患絕症不久於世的哀痛,七年級學生未必能夠理解,所以教師要補充必要的助讀資料,引導學生深刻體會。

三、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瞭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結合本文融情於景的寫法,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探究作者從景中感悟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3、初步學習本文融情於景的寫法。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探究作者從景中感悟的人生哲理”。

四、説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情境導入法和誦讀點撥法。

1、情境導入法。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情境教學”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情感薰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藉助多媒體手段,把課文、圖片、音樂相結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誦讀點撥法。《課標》主張:“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 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的誦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運用點撥法,引導學生賞花品情,感悟人生哲理。

在學法上,我將引導學生採取圈點批註法、合作探究法。

1、圈點批註法。圈點批註是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它能將讀、思、記、寫有機組合,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能有效解決閲讀中的疑點和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通過播放紫藤蘿花的微視頻,引領學生進入紫藤蘿花的世界,感受紫藤蘿花的特點,並讓學生談一談觀花感受,順勢引出課題:面對同樣的紫藤蘿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那麼作家宗璞在看到這一樹繁密的紫藤蘿花時,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她的步伐,走近《紫藤蘿瀑布》。(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導語重在營造氛圍,引領學生進入情境。通過播放紫藤蘿花的微視頻,既能讓學生直觀感受紫藤蘿花的特點,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熱度,為整堂課的學習做鋪墊。)

(二)檢查預習

1.檢查字詞

迸濺(bèng) 挑逗(tiǎo) 花穗(suì) 沉澱(diàn)

佇立(zhù) 伶仃(líng dīng) 忍俊不禁(jīn) 盤虯卧龍(qiú)

2.簡介作者

宗璞(1928- ),原名馮鍾璞,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説《紅豆》《三生石》等,散文集《丁香結》。她的小説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設計意圖:檢查預習,可以有效督促學生課前認真預習,積累語文知識;也能調研學情,有助於教師根據學情,靈活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檢查不必面面俱到,方法靈活多樣,可以側重檢查學生易錯的字詞,並加以指導強調;也可以側重檢查學生對作者及寫作背景的瞭解情況,教師再補充學生遺漏的重要助讀資料。)

(三)誦讀感知

1.教師配樂《清晨》,聲情並茂的範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的大聲的朗讀課文。

3.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深情的朗讀,讀出恰當的語氣語調。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優美,含蓄雋永,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誦讀,引領學生感知文意:教師先通過配樂朗讀,起示範引領作用;接着學生通過自由誦讀、深情選讀進一步感知文意,為品味語言做鋪墊。)

(四)賞花品情

1、圈畫出文中描寫紫藤蘿瀑布的語句,並思考:作者筆下的紫藤蘿瀑布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生機盎然。(板書:景,紫藤蘿花生機盎然)

2、作者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到“不覺加快了腳步”,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點撥:圈畫出文中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用幾個詞語批註。)

明確:焦慮悲痛—驚歎喜愛—寧靜喜悦—精神振奮

3、學生自由品讀寫景抒情的語句,感受紫藤蘿瀑布生機盎然的特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我認為:散文的教學應以語言的品讀為基本手段,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把學生引到字裏行間去,深刻體會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再通過反覆誦讀,來加強理解。將“品”和“讀”結合起來,品讀得細緻,揣摩得深刻,正如 葉聖陶先生所説的要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多走幾個來回”。也許這樣,可以避免遊離於文字表面的教學現象發生,才能真正做到“由言到意”,理解文章內涵。)

(五)探究明理

1、找出作者從紫藤蘿花中感悟出人生哲理的句子。

明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2、作者説“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花有怎樣的不幸,人又有怎樣的不幸?“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明確:花的不幸在於曾經稀落伶仃,衰敗被毀;人的不幸從“流着流着,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在生命的長河裏,紫藤蘿花由不幸被毀到幸運重生,表現出一種生生不息的頑強精神;人和花一樣,雖然遭遇不幸,但面對生命的長河,也應該樂觀積極!

教師順勢點撥寫法:這一樹生機盎然的紫藤蘿瀑布引得作者駐足觀賞,心情變得寧靜喜悦,從中感悟出“生命長河永無止境”的人生哲理。作者將情感融入在對紫藤蘿的描繪之中,這種寫法叫“融情於景”。(板書:情,生命長河永無止境,融情於景)

3、拓展延伸:同學們在生活中遇到過什麼挫折嗎?你是怎樣面對的?學了本文之後,你打算今後怎樣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挫折呢?

4、誦讀結課:讓我們再一次美美的讀起來,領略紫藤蘿瀑布的美好。

(設計意圖:《課標》明確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所以,在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來理解文章主旨。

閲讀永遠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與其牽着學生走,不如教會學生自己走,教會學生依靠集體的力量來攻關克難。而教師要做一個好的引路人,在必要的時候引領、點撥。)

(六)佈置作業

生活中的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絲細雨,一縷春風都會不經意地撥動你的心絃,使你對生命有所感悟。其實只要你用心聆聽,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會對你説話。請將你的感悟寫下來,100字左右。

(設計意圖:《課標》提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閲讀教學之間的聯繫,善於將讀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為了引導學生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

六、説板書設計(屏顯)

中學語文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滕王閣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的一篇精讀課文。其文膾炙人口,描寫了滕王閣壯美的圖景,宴遊的歡樂,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慨歎。學習本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等重點詞和特殊句式;瞭解駢文的特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

三、説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制定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欣賞滕王閣的景美,體味《滕王閣序》句美。背誦全文。

難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

四、説教法學法

恰當地利用多媒體、營造氣氛,提高課堂效率;重視誦讀教學,加強對誦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度略讀和瀏覽,在讀中學;討論法,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出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圖片,請學生列舉相關文句,關於四大名樓的名句。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是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2、朗讀感知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和斷句規律,再讓學生小組朗讀一遍。

3、疏通文意

學生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讓學生找出難句、典故,相互討論,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教師點撥,學生參與,手腦並用。 通過此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4、欣賞品味

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麼特點? 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你認為那些詩句寫得好?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5、小結並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熟讀課文,把握全文框架;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

語文説課稿國中 篇四

一、説教材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篇,詩中通過李楊的愛情悲劇來表達作者對國家鉅變,以及對美好愛情的深深遺憾。王安憶的《長恨歌》卻是通過一個女人王琦瑤的故事來表達一個城市的傳奇與命運,並寄寓了自己對這種滄桑嬗變的哀傷。

本文《圍爐夜話》,是其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長恨歌》的第一章,給我們展現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這篇的語言頗有自己的特色:1.純敍述性的語言格調。面對紛繁蕪雜的日常生活,王安憶採取了一種具有概括力的理性敍述,避免造成嘮叨反覆的文字堆砌,顯示了其成熟的文字功力。2. 陌生化語言的智慧。使那些現實生活中為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化為一種具有新的意義、新的生命力的語言感覺。

基於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了兩大塊:

1、感受小説的語言特色。

2、理解小説中對於日常與歷史的看法,通過日常來表現歷史的寫法。

二、説教法與學法

本課我擬採用的教法是點撥法,引導學生的學法是涵詠法、批註法。

課堂教學中我們一直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注意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獨自去感悟內容,品味語言是實現任何教學目標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反覆涵詠才能品出其中滋味。批註法是中國最古老的學習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及時記錄讀者在閲讀過程中的思維火花、點滴感受,促進思維。而點撥法則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

只有把以上兩種學法和一種教法科學地結合融匯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會通過閲讀悟出來真正屬於學生自己的東西,這樣的教法和學法才是最有效的。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以《長恨歌》這個題目導入,分別從白居易和王安憶的不同主題出發,明確這兩篇的截然不同。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出示本文的學習目標。

(二)學習過程

1、學生自讀。給定時間八分鐘,邊閲讀,邊做初步的圈點批註。

2、涵詠品味。給時間十五分鐘。

教師大屏幕展示如下兩個問題:

(1)、這屋子裏的人們,總是在重複着這樣的生活,從文中劃出一些細節,分析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存狀態?又表現了怎樣的內在意義?

(2)、閲讀全文,你覺得本文的語言有怎樣的特點?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前一個是針對第二個教學目標來的,後一個是針對語言特色來的。

要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必須在自己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初讀時的圈點批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在訓練學生閲讀必須具備的兩個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提高。給學生五分鐘時間。

針對以上教師設計的問題,或者自己在閲讀中發現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們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互相解答,互相提高。

此環節為交流階段,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組織,但注意不能搶佔學生時間,還是以學生交流為主。

重要的是,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共性的問題,或者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記下來,以便於點撥補充。

4、點撥指導。 時間不超過十分鐘。

教師針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回答不完善的問題予以點撥指導,歸納總結。目的是讓學生的疑問變成知識或者能力。

5、課堂練習。五分鐘。

目的是鞏固本節課的內容。可選用本課練習冊上的兩道題。

當堂練,當堂指導。

6、本課小結。兩分鐘。

把這節課的所有內容迴歸到教學目標上。讓學生再次理順思路,明確重點,知曉收穫。

7、作業 :

(1)遷移寫作,讓學生閲讀與寫作有機結合,關注一下上海的文化特色,進行模仿寫作。

(2)練習冊本課練習。

國中語文説課稿 篇五

教材分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讓人心生嚮往,文章優美明麗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那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花蕩中,一同去感受這片土地上令人蕩氣迴腸的抗日豪情。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準確把握小説三要素的概念,能夠運用小説三要素分析本文。2.區分人物描寫的不同方法,能夠綜合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構建人物立體形象。

過程和方法目標:1.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他的妙處,並分析其作用。2.賞析主要人物“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在白洋澱的美麗風光中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衞國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從文中“老頭子”等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派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體會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難點: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2.優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決定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複述法、品讀法、討論探究法、聯想拓展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來實現。在人物分析上,我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感受

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後,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採用討論探究法來實現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説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具體描摹

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採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採用的描寫方法,説説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關鍵

這一步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突破難點的過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頭子對同胞的愛、對敵人的恨,這些學生都很好理解。難就難在“過於自信和自尊”這一個性特徵上,尤其是對於“過於”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於”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層,確實有過頭的意思。接着,就引導學生思考,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為什麼過了頭呢?高爾基曾經説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我們要緊緊扣住情節發展來分析這一問題。學生不難發現找出答案。老師總結: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伴隨着多媒體課件顯示的一幅幅優美的白洋澱圖片,這時,傳來了老師的畫外音:

同學們,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這就是白洋澱。白洋澱,它位於河北省中部,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澱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這裏水道縱橫,蘆葦萬頃,撫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澱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陶醉。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裏曾是抗戰的大舞台,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

二。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着導語,老師説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藉着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澱紀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 “荷花澱派”。

三。景物描寫品讀

作家作品的介紹完畢,老師又説,既然孫犁筆下的白洋澱如此美麗,那就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1、美句美讀

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後,並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

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於: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

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獨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着對白洋澱深厚的熱愛之情。

四。感知故事情節

如此美麗的白洋澱,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

學生齊聲回答,是侵略戰爭,是日本鬼子。

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對故事情節的感知。在這片蘆花蕩中,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

2、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説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

3、怎樣説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1)。要注意情節的鋪墊和環境的烘托;

(2)。在故事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3)。有矛盾衝突和高潮的出現;

(4)。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五。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方法,並遵照以上四點講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國中語文説課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們全體師生齊聚一堂,隆重舉行X年大學聯考百日誓師大會。我很高興能和各位一起分享這光榮、莊嚴而充滿希望的時刻,讓我們共同敲響衝刺的戰鼓、吹響拼搏的號角。

親愛的同學們,X年從你們跨入廣饒一中學校大門的那一刻起,你們每一個人就肩負着老師、親人們的殷殷期盼,你們每個人的心中就開始孕育自己的大學理想夢。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廣饒一中見證了你們披星戴月、發奮苦讀的身影。我們有理由相信:X年六月,就是同學們展示自我、放飛夢想的時刻。廣饒一中將因你們的努力而自豪、驕傲。

12年的寒窗苦讀,為的是美好的前途,對於年輕的同學們來説,美好前途的實現目前最重要的是落腳於大學聯考,所以這一百天是特別重要的一百天。

父母親友,他們把希望都寄託在同學們身上,這一百天至關重要;與我們結下深厚師生情誼默默奉獻的老師,他們的價值靠我們來體現,這一百天至關重要。新的世紀需要人才,而大學之路是人才最暢通的渠道。

今天的誓師大會,既是給同學們鼓勁,也是給同學們提醒,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同學們,希望之火已經點燃,到達成功的巔峯,靠的是信心,靠的是實力,靠的是拼搏,靠的是堅持。

下面,就大學聯考備考這段時間和應對大學聯考我談一點個人看法:

一、堅決與粗心説再見。

下面我講一個不應該成為笑話的笑話。X年湖南省大學聯考語文作文題目是“早”,有一考點學生出場後大家在交流,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叫起來:早!不是“旱”麼?

對粗心這個詞我們太熟悉了。因為我們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幾乎人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或多或少受到過它的懲罰。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更細心一些呢?原因是我們很多人對它習以為常,對它的危害認識不足。還是説到大學聯考中所發生的事情:前幾年大學聯考語文作文試題中,命題人給出了兩幅圖---A圖和B圖,同時給出了作文題目:我更喜歡X。有一部分同學就沒有注意到裏面的“更”字,最後結果同學們可想而知。要想與粗心告別,必須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據科學論證,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的時間。所以,良好習慣的培養必須從現在做起。

二、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備考,做到“顆粒歸倉、能拿不丟”。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這樣話,老師問:背過了嗎?同學們回答:差不多。問:聽明白了嗎?回答也是:差不多。

什麼叫“差不多”,差一分也是差,差九分也叫差;什麼叫“還可以”,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我曾問過去年畢業的一個學生,他説:備考要想做好,就應當在平時練習中做到釘是釘鉚是鉚。要想做到考試時能拿不丟,就應當重視糾錯,往往看幾道題不如做一題,做幾題不如做好一題,做幾道新題不如改正一道錯題。這樣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從而取得好的成績,保證做到“顆粒歸倉”。

三、向“時間”要效益。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日,禪師問他的徒弟:如果給你86400元,讓你在一天內用完,不得透支,也不可以把錢存起來,過了一天的時間,你沒用完的錢就被沒收,第二天照給你86400元,用不完還得沒收,你會怎麼用這筆錢?徒弟笑答:不管怎麼用,反正得拼命把錢花完,可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有啊,給你錢的正是時間老人,而他每天給你和世上所有人的不是錢,而是和錢等值,甚至還要寶貴的86400秒,你是不是能充分利用而不輕易浪費每一秒呢?

我們經常説“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們更知道“天下無事不可為”。同學們,我們要做精明的經濟學家,把每天的86400元花好,花好了也就夠了。不管將來結果如何,我們都可以拍着胸脯説——我們仰無愧於父母,俯不怍於弟妹。

四、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

説到百日誓師,有些同學不免有些頹廢,説:過去我沒太努力,我的成績不算理想,大學聯考未必能行。這樣就一直在猶豫中度過。

這裏有一則我們熟知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共勉:兄弟倆準備射空中大雁,但射下來怎麼吃?爭論未果之下去請教長者,及至請教完準備射時,已後悔莫及。他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爭論、走路、請教,卻忘記了現在最需要做的是抓住機遇,射下大雁。

我們是否也應該暫時先放下交友、贈送禮品、上網等事情,而先射下大學聯考這隻大雁再説呢?

一個一中畢業的學生曾説過一句話:在求學的路上,我們贏了會笑,輸了會哭,但千萬別忘了趕路。同學們,我們應該立足現在,愛拼才會贏,我們就是要搏個無怨無悔,來個信心、意志、品行的大比拼,為自己、為家人、為師長。X年的六月,廣饒一中一定因你們而自豪。

謝謝大家!

《國中語文》優秀説課稿 篇七

1、感受遊戲中的童心童趣,喚起共鳴:

2、初步領悟“兒童的遊戲中藴含藝術和美”的道理;

3、由“意會”(理解文本、超越文本)達到“會意”(心靈交匯),發掘生活中游戲中所藴含的藝術和美。感受童心童趣,與自身經驗相契合,形成個性體驗、個性感悟。領悟、挖掘遊戲中的藝術和美,在基礎理解層面上有發展理解。

一、導入新課——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

1、展示畫有“竹”和“影”並含有“光”的圖片,欣賞後,根據圖片提問,讓學生説出課題——竹影

2、根據課題設問:影從何來?——“光”也。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寫光的呢?以此引導學生閲讀課文1、2小節。

重點領會:

①這兩段寫出了光的——? (寫出了光的特點,變化過程)

②這兩段寫出了孩子對光的——感情。(喜愛,挽留)

3、除了1、2兩節,還有哪裏同樣表明孩子們喜歡月光的呢?引導學生讀第3節中描寫月光的語句,並讓學生把“讚美”一詞具體化。可問問學生他們是如何讚美的,試着讚美一番。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光,對孩子們來説,是留戀的、喜愛的。晚霞下沉時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時的“讚美一番”,就表現了孩子們當時的心情。沒有“光”,就沒有“影”,沒了“影”就無以描,這不僅影響孩子們遊戲,文章也就不真實。所以先引導學生閲讀“光”的描寫,不僅為下文教學作鋪墊,也有利於學生明白平時寫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尋趣説趣——體驗童趣和童真。

清風明月的夜晚是多麼的美好,竹葉蕭蕭的聲音又是多麼動聽,孩子們在這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聲音中,玩了什麼?怎麼玩?他們玩的有趣嗎? (幻燈顯示)後讓學生一一找出並體驗。

重點體驗:

1、猜煙氣。放手讓學生猜,不求科學準確,只求從大膽的猜想中,體驗孩子們的那股猜勁,從體驗中培養學生聯想能力、創新意識。

2、描竹影。通過比較閲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體驗孩子們自我欣賞的情趣。

趣事和趣味,學生們都有過。如何避免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體驗,讓年歲稍長於文中的孩子們的學生有同樣的體驗,就得讓學生自己去讀,去品味。本環節的兩個體驗重點,前者讓學生自己猜,後者讓學生比較讀,其目的就是多給學生自己體驗。體驗時,還應指導學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三、審美賞美——從影到畫,深入淺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問——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園子中,孩子們的玩是充滿童趣的,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非常天真的。請説説他們提了什麼問題,爸爸又是怎樣深入淺出地説明的,從孩子們和爸爸的問答中,你們懂得了什麼?(幻燈顯示)

重點明確:

1、模仿和創新的意義。——描和畫,其實就是模仿和創新問題。模仿有模仿的意義,創新也有創新的作用。因事因時而異,有的需先模仿後創新,如練字、畫畫之類:有的更強調創新,如科技發明。可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見解,説説模仿和創新的不同意義。

2、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在基本明確中西畫風格之別後,展示兩幅畫,讓學生判斷並説明理由,重點欣賞中國畫。欣賞的方法是讓學生給中國畫擬標題,在與原題比較中印證文本知識,加深對文本“活的神氣”的理解。

孩子的問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讓學生理解深奧的道理,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生活聯繫,才能體會“創新”和“活的神氣”的意義。聯繫練字和畫畫,展示中西畫並擬題,正是讓可感的生活來解釋抽象的道理。

四、跳出文本——體驗生活,欣賞藝術

(一)引向生活

孩子們的問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淺出。從爸爸的深入淺出的回答中,我們知道:就畫畫而言,有模仿有創新,我們要追求創新:有形似和神似,我們要講求神氣。但創新不能脱離生活,神氣也離不了形似。前面孩子們的描人影描竹影,就是他們的生活,就是藝術的起步。諸如此類與藝術有一定聯繫的兒童遊戲生活,你們也一定有過,也一定很好玩,我們不妨再回過頭去想想,小時候你做過的哪些遊戲也藴含着藝術和美呢?比一比,誰的遊戲更富有藝術和美。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大致明確:

堆雪人、堆積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築雕塑藝術

騎竹馬、過家家、捉強盜、老鷹抓小雞——戲劇表演藝術

塗鴉、在身上畫手錶、人體彩繪、在手指頭上畫人臉、男孩的地上撒尿畫、踩腳印畫(用水或在沙灘上)——繪畫類

敲擊杯碗、玩撥浪鼓等有聲玩具——音樂類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丟手絹——舞蹈類

起外號、編故事、猜謎語、瞎掰歌詞——文學類

拍照片(攝影) 剪紙、做紙船紙飛機(手工藝)——另外

(二)再次欣賞

童稚的遊戲裏竟然藴含着這麼多的藝術和美!難怪有的西方學説甚至認為:“藝術就是起源於遊戲。”不管藝術起源於什麼,但是我們至少明白了:

“藝術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藴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幻燈顯示)

讓我們大聲把我們的感悟讀出來。

現在我就請大家欣賞一組來自孩子游戲的藝術精晶,讓我們再次來體驗藝術中的童趣。(幻燈顯示)——豐子愷的漫畫。

(教學設想:在前一環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後再來看這幾幅漫畫,是對童心童趣和藝術美的再度體驗,裏面的認同感和強烈共鳴都化作一個會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腳踏車”點撥:“每個會遊戲的人都有藝術天份,關鍵在於有沒有努力把它發揮出來。”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欲)

“再來品讀一首小詩:時光帶走我們的童年,讓我們長大:歲月增長我們的閲歷,讓我們成熟。但只要我們懷着一顆純真的童心,睜大聰慧的雙眼,展開想象的翅膀,那麼一片綠葉是一首詩,一抹斜陽是一首歌, 一個遊戲是一種創造……”(幻燈顯示)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誦,在朗誦中細細體味。

(教學設想:在前一環節基礎上趁熱打鐵,沿續心靈交匯的暗流,自然而然而引出下面的作業,使學生有話可説有情慾訴。)

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從文本拓展到生活,又從生活進一步體驗文本,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義所在。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隨意的。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延伸?本環節試着先從文本延伸到童年遊戲,意在讓學生領會遊戲中藴含着藝術;再從文本延伸到藝術作品,進一步證明藝術離不開生活。通過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五、課後練習-人盡其能,各顯所長。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

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

懂得寫詩的,把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練習練什麼?怎麼練?我以為在一定教學目標控制下,應該有相對的自由度。自由可以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自由可以發揮學生的特長。鑑此,本練習就給學生選擇而練。

播放兒歌《找朋友》,表達友情並道再見。

國中語文説課稿 篇八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春酒》。

一、説教材

《春酒》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以民俗為主題和主要內容,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更是異彩紛呈,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過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表達了思鄉的主題。筆觸細膩,有着濃厚的風土人情。學習本文,不僅讓我們瞭解民俗,更讓我們多了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在本單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讀課,語言典雅、藴藉,但又很平易,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説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藴。

2、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佈置課前預習,蒐集以思鄉為主題的文章。

2、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鄉愁這一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文化現象,感受中國古樸淳厚的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氲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淳厚、優美的意藴,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藴”。課標對閲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體味了文章的意藴,以情促讀,以讀激情,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讀、用情讀。知識與技能的第二個目標是“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藴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關於過程方法目標,只有預習課文,淺知課文大意,疏通不理解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思鄉文章,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並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説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定為:朗讀理解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本課又是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朗讀感知。本課的難點是解讀語句,深入理解內涵。八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對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於表面,因此我把這個定為難點。近年來中招現代文閲讀試題突出對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這也是學好語文的立足點。

四、説學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兒童的視角寫故鄉的風俗人情,非常適合國中生閲讀,但學生的品析僅僅是淺層的感知,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舉例示範,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意味。比如:課文最後一段“究竟不是地道家鄉味啊。可是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學生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達思鄉之情。所以要引導學生反覆讀,讓他們讀出其中的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這樣就能通過這個句子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説教法

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不高,本文意藴豐富,而筆調素淡,不用心朗讀體味,其中情味是品味不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覆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範,這個示範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舉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我的品析:“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後面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氲開來。

六、説教學設計

(一)導入:

每到星期五的時候,我都回發現同學們在這一天滿眼都是隱藏不住的笑意,情緒高漲,在下午臨放學的時候甚至躁動不安,沒等下課鈴響就“幾欲先走”,這是為什麼呀?(生答,想家了。)我們離家不過幾裏、十幾裏,五天的離別就歸心似箭,如果長大後因工作因生活的關係遠離家鄉甚至定居異地,這思鄉的愁緒又怎能是一個“愁”字了得!今天,讓我們走近台灣女作家琦君,提前在她思鄉的春酒裏沉醉一回吧!

(投影———琦君照片、簡介。板書)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1、你從文中聽到了什麼?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2、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提出下列問題:

○1、什麼是春酒?文中寫的僅僅是喝春酒嗎?還寫了哪些事情?

○2、為什麼以春酒為題?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過渡: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鄉情的思念體現在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呢?

(三)、解讀重點語句,體會文章感情。

教師示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後面“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氲開來。

“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望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學生可能要提到這句話,但他們可能只是説到這句話體現了“我”的天真和嘴饞,這時教師就可追問:如果把“眼巴巴”去掉有什麼效果?學生讀一下句子,如果讀不好,教師示範,然後齊讀。學生就會回答“眼巴巴”去掉就不能體現那種急切的心情,就不能表現出那種企盼的神態,那種目光中滿溢的期待和嚮往。)

以下例子不一一再舉。

小結:母親的八寶酒是如此地醉人,而我也是如此鍾愛八寶酒,以致於今年“我”也如法炮製了八寶酒,可是我的鄉愁得到慰藉了嗎?哪句話表達了作者的鄉愁呢?

指名讀,範讀、齊讀。指導:要讀出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

提問:是否和前文喜悦、祥和的氣氛相矛盾?

學生答後,教師明確:前面敍述幼時家鄉的風俗人情之美,而最後作者由回憶拉回現實,在我們眼中立即浮現一個往日不再的作者,倚在窗口,回憶着甜蜜的童年,而時過境遷又使這種甜蜜和幸福在現實中泛出苦澀和無奈。

(課標強調閲讀過程中對語文知識的整合,從而形成閲讀能力。)

(四)、過渡:也許“我”再也無處尋找真正的家醅,也許鄉愁從此就像温柔的鞭子,時不時輕輕敲打在心底最敏感的角落,痛着、甜蜜着……無法排遣的鄉愁融在了遊子的血液裏,凝聚在他們的筆端,在文學史上綻放着迷人的光彩,一些古詩詞和現當代文學作品也表達了遊子的思鄉之情,你讀過這類作品嗎?請把你讀過的內容或經典語句給大家説一説,好嗎?

推薦作品:《月是故鄉明》(季羨林)、《鄉愁》(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余光中)、《胃知鄉愁》。

(五)、遷移訓練

寫句子:

漂泊在外幾十年的遊子們,鄉愁永遠是剪不段,理還亂的情。它是一曲悠揚的笛聲,它是一張永不褪色的郵票,它是一杯值得永久回憶的八寶酒,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根據你讀過的文章的啟示或你自己的感受來填寫。)

作業:本課《基礎訓練》

(第三、四、五環節設計説明:課標強調: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高閲讀質量。這幾個環節正是圍繞這個要求來做,而近年來中招試題也要求:讓語言活起來,讓學生在語境裏運用語言,讓語言轉化為實踐中可操作的行為性的知識。)

中學語文説課稿 篇九

一、説教材

《春酒》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這篇文章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加深對我們民族的感情。這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

二、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領悟文章的意藴。

本文所體現的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醇厚、優美的意藴,另外,新課標對閲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用心地讀,以讀激情,以情促讀,入境入情,才能體味到文章的意藴。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藴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在品讀中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課前預習,查閲生字詞,蒐集關於思鄉之情的作品,查閲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閲讀她的作品。

只有讓學生在上課前做好了充分準備,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學習。

2、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通過自主研讀、理解、體會,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互相交流,達到知識的互補和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本文所展示的一幅幅民俗人情畫,都深深地感染學生,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豐富他們的思想。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反覆朗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單元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本文文字淺顯但意藴深厚,需要學生朗讀感知。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來領悟情感可以説是水到渠成

教學難點:領悟文章的意藴

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就這篇課文而言,它充滿童趣而略帶淡淡的鄉愁,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以提高學生的內涵與素質。八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

四、説教法

讀書法和美點尋蹤法。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初讀、聽讀、研讀,每一次讀,都提出不同要求,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由淺入深。在研讀時,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細節、詞語、句子進行賞析,並要求有感情地讀出來。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五、説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蒐集有關資料,為上課作好準備。教學中,初讀、聽讀、研讀、積累、作業設計,都是先讓學生自主探究,而後合作交流,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識。

六、説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境,激趣導入

1、展示畫面,在喜慶的音樂聲中,老師背誦一首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然後引入: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也有不同。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琦君去她的家鄉浙江温州,嚐嚐那裏的"春酒"。而後板書課題。

(以一首年味十足的童謠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情境。)

2、請同學介紹作者琦君,老師補充

(學生了解文學常識,為理解作者感情作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你最喜歡的詞,最喜歡的句子。用簡潔的文字説説文章主要寫了哪些事情。

2、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預習情況,為學生理解文本打下基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畫出最喜歡的詞、句子,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個性化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習興趣油然而生。這一環節,為後文品析語言作鋪墊。同時,教給學生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引導學生概括文章記敍的事情,可以理清全文脈絡,幫助理解課文。)

(三)、聽讀課文,淺嘗春酒

聽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靜靜地聽,靜靜地想:你從春酒中品出了什麼?

板書:童心酒 母親酒 鄉情酒。

(讓學生通過聽讀,產生共鳴。音樂猶如催化劑,渲染出濃郁的思鄉氛圍,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極易調動起來,思維火花也能得到盡情地迸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順勢概括出童心酒,母親酒,鄉情酒,並板書下來。)

(四)、研讀課文,細品春酒

端起最愛的那一杯春酒,細細地品,説説你的感受。

句式參考:我端起___酒,品出了___,你看(聽)___

提示:1、品喜歡的細節。

2、嘗精妙的詞。

3、讀濃情的句子。

(通過自主研讀,品細節、説人物、談感情、讀句子,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進行探討,而後合作交流,使他們始終興致勃勃。提供品味的角度與方式,使學生有的放矢,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一板塊我設想學生將會提出一些細節問題,如:課文最後一句"可是叫我到哪裏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義,以及關於當地特定俗語"十二碟"、"分歲酒"的理解等等,都作好充分準備。)

小結:一杯甘醇的春酒,盪漾着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散發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此時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嗎?齊讀最後一段細細體味。

板書:家鄉味, 思鄉情

(在學生已初步領悟作者思鄉之情後,教師補充作者的相關資料:"自去台灣以後,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温州。她説:‘來到台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着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是漂泊海外的遊子心中的根吶。" 以期引起學生的共鳴。)

(五)、調動積累,拓展遷移

古往今來,這根思鄉的弦不知被多少心靈撥動,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句子?。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較豐富的積累,這一設計可以鞏固以往知識,擴大知識面,還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七、説作業設計

如今,年味越來越淡,讓我們追溯年的淵源,進行一次探究之旅。你可以作如下嘗試:

⑴可以蒐集有關春節的詩詞、對聯。

⑵也可以探尋"春節的起源",蒐集有關春節的傳説、故事,小組合作探究完成關於"春節的起源"的研究報告。

⑶還可以以"我家鄉的春節"為題寫一篇妙文,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單元大多是寫各地節日風俗的,結合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語文,到實踐中去學習語文,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説板書設計

童心酒

春酒 母親酒 家鄉味 思鄉情

鄉情酒

(這一板書是緊緊圍繞教學流程逐步完成的,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緊扣,推動課堂教學次序進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簡明、形象、直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九、教學設想

首先,以朗讀為主線。從初讀感知,到聽讀淺嘗,到研讀細品,環環緊扣,由淺入深,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逐漸深入。

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新課標也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的教學思路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無論是初讀課文、品味語言、積累名句,還是作業設計,都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搭建了一個個平台。一般性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決,難點問題,合作探究,有層次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再次,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初讀文章,注重個性化解讀;品讀文本,尊重個性化體驗;綜合實踐,體現個體差異。

最後一個亮點就是注重資源整合。以《春酒》引發對年的關注,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並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g6jey.html
專題